见习督导手记的实习报告
见习督导手记一
自从4月15日参加了宣誓仪式后,我正式成为了一名社工见习督导。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很荣幸,因为它代表了我的能力得到肯定和认可,但是,另一方面,我感到很困惑也很害怕。
4月22日,关sir来了,他是我今年的督导。之前与关sir接触过,觉得他是一个很热心,知识面很广,资源很丰富的一个督导;也听他以前带的小组的社工形容过,说关sir的风格是不会给你直接讲答案的,他会给你一个“大海”,让你在里面游,去寻找答案。那天,我真正领教了关sir的“厉害”了!对我来说,他真的是一个“人肉图书馆”或“人肉资源库”,他看过的书实在太多了,除了看之外,他也会进行思考总结,同时他也接触过很多很多人,有很多很多经验,听他讲话的时候我感到很紧张,因为他思维的跳跃度很快,我要紧紧地跟着他的步伐才能听得懂,但是,刚听懂了一个,还没想,就又有一个新的来了,真的应接不暇啊!我怕给关sir一个不好的印象,怕他觉得我笨,所以我听的很认真,过了一个上午,我的头脑已经有点晕了,接受太多了,还没有消化。
我是一个做事情比较谨慎的人,怕以后工作做不好关sir会对我感到失望,因此,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向关sir说了很多我不足的地方(这些都是诚实的)。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懒,因为懒,我会找很多很多借口去给自己不去做那些事情。比如:看书,写感受或写文章等,这些都是我很抗拒的。但是,由于长期没有看书,也没跟同工做分享,我曾经一度觉得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找不到方向。由于知识没有更新,以前的老底用完了,开始觉得工作没有底气了……
关sir喜欢读书,他也喜欢把好的书籍推荐给大家,他对自己所带的社工要求很严(虽然表面看起来笑笑地,貌似没什么),他跟我说了一句:“现在你不仅是要对自己负责,你后面还有二十几个社工!”这句话敲醒了我,以前,我只是一个前线社工,只需要对自己的案主负责,对用人单位负责,但是,现在成为一名见习督导了,如果我的知识面等不够广不够深,我有什么去督导别人呢?就像一支火箭,没有燃料,怎么让它起飞?我跟关sir说,我会试着让自己去改变的,我也期待这个改变!关sir问我是怎样让自己试着改变,我说我会逼自己去做的。关sir说:是不是用允许会比较好?没错,我给自己一个机会允许自己去改变,去接受新的一年的成长!
见习督导手记二
最近我一直在忙着收集各位同工的情况,了解他们在今年12个月内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成长等,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加强与同工间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安排了督导与两位督导助理和各位社工见面,让大家彼此熟悉。我还在做一个5月份的督导行程安排表,好让社工们能提前知道下个月督导的行程和相关的工作安排!在做这些的时候,我注重让各位同工参与其中,让我觉得开心的是,我收到各位的积极回应和支持,谢谢你们!!!
今天,关sir再次到司法所给我督导,关sir用他特殊的方式,向我讲了管理与行政的区别,并希望我以后能看多点管理的书。同时还通过一些历史及书籍(具体是什么历史就不说了,呵呵),让我明白了,看事情的时候,要想对事情理解得清晰点,应该多方面多角度找出不同点,全面了解。如:我想了解周恩来,除了我在读书的时候学到的相关的知识外,还可以多看不同国家写的关于对周恩来的书籍,看的多了,对周恩来的认识就会更全面了,也会有一个更正确的理解!在我们做个案的时候,往往容易只听一面之词,只跟案主接触,很少或几乎没有跟他的家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不利于个案的发展。在做个案的时候,也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找出案主的不同点,了解案主所处的处境,将自己放在案主的位置上去体会案主的感受,这样更能增强对案主的同感,为案主提供合适的方案,促进个案的发展。
有一本书叫做《中国人心里透视》,它的作者是由上官子木,该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人的很多特点,尤其是弱点,尽管被人们评论得很多,甚至被贬斥得很低,但这些特点却像国粹一样被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为这些特点无论是优是劣都是每个中国人生活所必需的,即源自社会环境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属于国民劣根性的内容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因此,去除国民劣根性的根本并不在于个体国民的精神改善,而是整个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改善。我感兴趣的是,我们中国人的这些特点或弱点是怎么形成的,是由什么样的社会机制促成的,以及导致这些特点或弱点能够不以人们的喜好为转移而长期存在的各种社会因素。另外一本书叫做《丑—陋—的—中—国—人》,它的作者是柏杨。1984年9月24日,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丑—陋—的—中—国—人》,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是为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然而能真正面对自己的缺点,承认自己的缺点的人又有多少呢?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被美誉为礼仪之邦,但是,现在和很多国家相比,我们已经变得怎样了?谁还敢说我们是最好的礼仪之邦呢?近几年不停地有关于中国旅客在国外旅游的不检点行为,当别人标明说不允许中国旅客拍照等事情的时候,中国旅客就觉得自己不受尊重,被人歧视或排挤,但是,我们在别的国家又是否能尊重别人的文化习俗呢?有的'国人在外国旅游的时候随地吐痰、丢垃圾,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这难道就是文明的行为吗?
其实中国有很多很多优点,但是,由于我们太爱面子了,只喜欢留意自己的优点,但是却从来不去承认自己的缺点,长期下去,就会迷失自我,得不到进步!其实我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喜欢别人赞美,在别人批评自己的时候,心里总会很难受,很少主动去反省自己,了解自己,开放自己!只有开放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并改变自己,使自己得到进步!
见习督导手记三
今天终于能跟关sir去罗湖区司法局与基层科的科长沟通。在区司法局,我们聊到了关于判前调查的问题。在香港,判前调查主要是由感化官对案主在法院审判前进行接触,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如:名字、成长背景、与家人的关系、学习经历、长处等等,并了解案主对监禁与非监禁的意愿,感化官会问案主:“你认为哪种刑罚比较合适你?是在监狱里还是在社区做社区服务令或受感化?”另外,感化官也会问案主:“你选择在社区做服务令(或感化),你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你觉得你以后在这会怎么做?做得怎样?”让案主自己去给自己订一个在做服务令(或感化)的目标等,如果以后案主出现相反的行为,如:不见感化官/做服务令的时间减少,不注重质量等等,那感化官就能拿出这份协议出来,问案主:“有什么困难吗?”在做感化服务的时候,感化官一般不问为什么,也不会说案主做的不好,不会骂他。其实,在我们做矫正个案的时候,很多时候也出现案主不来司法所报到或者不让社工去家访的情况,或者不参加公益劳动等,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是否能真的问他:“你遇到什么困难了?”还是习惯地问他:“你最近为什么不来呢?”其实,当我们问为什么的时候,认为自己是在关心案主,但是,“为什么”背后也隐藏了一种责备的意思,让案主听了后会想逃避或反抗。
在做个案的时候要先照顾案主的感受及需求,无论他是谁,无论他做了什么,要无条件关心他!有时候,我们在想,我们该做什么才是对案主最好的?其实,有效果的,对案主有用的,那就是好的。往往我们觉得安排公益劳动很难,有时候也觉得跟案主谈话的时候容易出现冷场或没话题的时候,其实,要增强效果,我们可以从案主的兴趣出发,讲他想讲的事情,从而引出观察案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案主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同时,也要求社工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因此,在每次做个案之前,都能像第一次做个案一样,认真对待,并做好访谈的各项准备。
在这次督导过程中,让我很深刻的是一句话:“差一条头发的距离(或宽度)都差很远。它要求我们做事情要细心,注意细节,差一点效果就会差很多。在观察关sir给社工做督导的时候,他都很有耐心,并会观察根据社工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不注意看,就不会感觉得到。又如:今天我们又讲了一个故事:如果你的案主在跟你谈话的时候很生气,打了一巴掌,你怎么回答呢?”我从不是社工的角度问了关sir,因为我平时的练习比较少,很多时候会自然地问:“我是不是做了让你不开心的事呢?”其实,这句话我们好像是在关心他,但是,其实,他听了后也许会更加生气,也许会再补你一巴掌,因为,你的“是不是”并没有承认自己有做得不足的地方,而是把它再推给了案主。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说:“对不起,我一定做了什么让你感到不开心的事情,能告诉我吗?”这句话跟之前那句是不是差很远?其实前后两句话的用词只是差了一点,但是,效果就差很远了!(其实还有一个社工的说法,在这我就不说了,大家去想想吧,呵呵)
我自小就是一个比较粗心的人。我虽然做事情没那么细心,但是,我的心思很细腻,很敏感,我想,这也应该是好事吧!呵呵,当然,做事情还是要细心点,要不,会给我带来很多很多麻烦了,呵呵!
无论何时,都要先照顾他的感受,这不是说就能做的,这要求我们练习、练习再练习,使它能从心里自然地做出来!
下午,我们去参加了机构的活动,在活动中,与同工和关sir聊起来,其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NLP的:“the salesman makes the difference”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有一天,你去逛街,其实是想买衣服的,但是,走到一间鞋店,你进去看了,在售货员的推销下,你试穿了鞋子,然后买了几双鞋子,把钱用完了。也许回到家,你会觉得有些鞋子自己是不需要买或不喜欢的,但是,售货员就能使你在那一刻自己做出了买鞋子的决定。社工也应该学习这种技巧,引导案主,让案主对自己的行为、心理等作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