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精选20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设计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程设计报告1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系统体系的日益健全,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作,必须确保继电保护模块的可靠性、稳定性运作,有效解决继电保护系统工作中的故障问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方案的不断更新,各类电力技术、电力系统故障排除技术等不断得到应用,这为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实现了继电保护智能化网络体系的不断优化,有利于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文章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因素展开分析,进行相关解决方案的制定。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解决措施
1继电保护系统运作概念
受到电力系统内外运作环境的影响,其经常会出现接地短路、相间短路等故障,如果这些故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便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稳定性运作的要求,从而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电力安全事故,不利于给用电者带来人身财产安全上的维护。为了推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行,必须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在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进行相关故障元件的切除,进行电力系统负荷的减少,实现对电力系统重要部件的保护,满足电力系统安全性及稳定性的运行要求。随着社会经济步伐的逐渐加快,电力系统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电力结构及系统运作模式日益复杂,这对继电系统的功能及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工作,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好相关的继电保护系统运作方案,有效解决系统运作过程中的故障问题,进行故障产生因素的深入性分析,落实好相关的设备检修及维护工作,进行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因素的分析,进行相关安全策略的应用,实现继电保护体系内部各个工作程序的协调,实现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某电力系统110kV一次侧的继电保护如图1所示。
2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因素
2.1硬件因素;;硬件装置是促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客观环境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硬件模块故障问题的产生,容易导致继电保护不稳定性现象的出现,这需要从装置接口、通道、通信、继电保护辅助装置、二次回路、继电保护装置等方面展开分析。继电保护装置起到保护系统元件的核心性作用,在系统故障中,其将被保护元件及时性的进行切除,确保剩余元件的稳定性工作,这装置系统由中央处理模块、数字量模块、模拟量模块、电源供应模块等构成。辅助装置是促进继电保护体系稳定运作的重要条件,常见的有交流电压切换箱、继电箱等装置,通过对辅助装置的应用,可以为继电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运作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继电器箱又分为分相操作继电器箱、三相操作继电器箱。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导致继电保护故障的因素诸多。比如二次回路绝缘问题、产源故障问题、隐形故障问题等。二次回路绝缘老化问题是最常见的故障现象,在这个环节中,装置接口、通道也是影响继电保护正常运行的`因素。比如光纤通信接口、高频保护收发信机等容易出现通信阻断状况,从而不利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稳定性运作。2.2软件因素;随着现代化计算机体系的不断应用,各种电力系统应用软件不断得到开发,其实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体系的健全,满足了继电保护智能化、自动化等的工作要求,实现了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运作。在这些系统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旦出现应用程序设计上的问题,必然不利于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运作。在继电器保护环节中,无论出现控制系统软件错误还是继电保护设备上的设计;程序错误,都容易导致继电器保护出现误动或者拒动等状况,从而不利于继电器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在系统保护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系统软件需求的充分性分析及掌握,就可能导致软件设计编码问题、设计不规范问题等,这不利于继电保护装置系统的稳定性运作。2.3人为因素;整体来看,我国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程序尚不健全,其尚未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及智能化,在一些设备安装及维护模块,依旧需要展开人工操作。但在实践工作中,我国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难以实现复杂设备及技术问题的解决。比如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不能按照工程标准展开操作,导致设备工作中的接线错误问题,不利于继电保护设备的正常使用。
3继电保护事故解决方案
3.1人为故障解决方法;人是继电保护系统的关键性构成要素,在实践工作中,人为操作问题是导致继电保护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现阶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要求,必须要提升继电保护人员的业务素质,重视继电保护电力故障问题,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对计算机智能化处理系统的应用,进行复杂性设备故障及技术问题的解决,工作技术人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身的经验,进行合理性、科学性检查策略的应用,做好设备运行状态的全方位检查及评估工作,及时解决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故障问题。为了提升继电保护设备的运作效率,进行实时性监测系统的应用是必要的,做好继电保护设备各个运作程序信息的监测及记录工作。当系统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发出故障提示信号,确保其向现场工作人员的及时性反馈,提升人机协作效率,有效应对设备系统故障问题,进行合理性解决措施的应用。3.2硬软件故障处理方法;通过对硬件故障处理环境的营造,可以有效推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稳定性运作,这需要进行相关硬件故障处理策略的应用,做好二次回路的及时性拆除工作,有效解决继电保护系统的回路故障问题。实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检测环节与排查环节的协调,在故障解决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的发现故障点,就需要将电力系统中的二次回路先行拆除,然后重新进行组装,实现对系统故障点的及时性定位,实现设备组件安装顺序的协调。置换方法是硬件故障处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电保护设备检查过程中,如果某一设备出现问题,可以采用同等型号的设备进行置换,在置换过程中,需要确保所用设备状态的良好性,从而进行疑似故障元件故障问题的判断,通过对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降低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范围,降低事故检查时间。在参照对比法故障处理过程中,需要将相同规格、型号的技术参数的数据检查报告当作事故检查的参考依据,将故障设备与正常设备进行参考及比较,但两者型号不一致性,说明继电保护系统存在故障问题。为了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需要进行继电保护防干扰装置的安装,安装顺序如图2所示。图2防干扰装置安装顺序图在继电保护软件故障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设备故障监控信息的分析,根据故障状况的相关记录,比如故障记录波形态、设备过载情况图等,进行继电保护事故原因的判断及分析,确保绝缘监测环节、保护性能检查环节、定值检查环节等的协调性运作。3.3优化故障检查方案;为了有效应对继电保护不稳定性问题,进行事故检查及处理效率的增强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故障检查方案的应用,根据实际工作情景进行适合的故障检查方法的选择,比如进行整组试验法、逆序检查法、顺序检查法等的应用,有效防止继电保护系统故障问题。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不断得到应用,通过对继电保护系统稳定性方案的优化,实现继电保护体系内部各个程序的协调,为继电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作。
参考文献:
[1]徐世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及解决办法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xx,(4):29+52.
[2]陈星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隐藏故障诊断与系统重构方法[D].重庆大学,20xx.
[3]王同文,谢民,孙月琴,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xx,43(6):58-66.
[4]陈星田,熊小伏,齐晓光,等.一种用于继电保护状态评价的大数据精简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xx,35(3):538-548.
[5]浮明军,刘昊昱,董磊超.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测试系统研究和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xx,43(1):40-44.
课程设计报告2
Cortex-M3 是 ARM 公司基于 ARM V7 架构的新型芯片内核。 STM32V100-II 型是英蓓特 公司新推出的一款基于 ST 意法半导体 STM32 系列处理器(Cortex-M3 内核)的全功能 评估板。STM103V100-II 评估板有 USB,Motor Control,CAN,SD 卡,Smart 卡, UART,Speaker,LCD,LED,BNC,耳塞插孔等丰富的外设,有助于用户轻松开发 STM32 的强大功能。STM32 系列使用了 ARM 最新的、先进架构 Cortex-M3 内核,本文论述 了在 Keil Realview 开发环境上开发基于汇编语言的 LED 控制程序, 基于对 STM32 的 GPIO 寄存器写值配置思想, 控制 EduKit-M3 实验平台的发光二极管 LED1、 LED2、 LED3、 LED4, 使它们有规律地点亮。
一、 设计概述
1.1、 设计需求
Keil Realview 开发环境上,全部采用汇编语言编程,实现对 EduKit-M3 实验平台的发 光二极管 LED1、LED2、LED3、LED4 的亮灭控制,使它们有规律地点亮。 这里采用例程提供的顺序点亮方式,按照 LED1 亮 LED2 亮 LED3 亮 LED4 亮,如此反复,要求每个 LED 亮灭之间延时一段时间,以增强可观性。需要说明的是,这 仅仅作为程序控制 LED 的一种控制方式,基于点亮 LED 的控制原理,可以编程实现各种显 示 LED 的亮灭模式,并提供一种通用的控制方法,要求程序可读性强,易于修改。
1.2、 设计原理
(1)STM32 通用 GPIO 端口概述 STM32F10x 处理器上共有 7 个 I/O 端口:A、B、C、D、E、F、G,每个 16 个管脚 每组端口(寄存器必须以 32 位字形式访问) 每组端口有以下寄存器: , 32 位配置寄存器: GPIOx_CRL、GPIOx_CRH 32 为数据寄存器: GPIOx_IDR、GPIOx_ODR 32 位置位/复位寄存器: GPIOx_BSRR 16 位复位寄存器: GPIOx_BRR 32 为锁定寄存器: GPIOx_LCKR I/O 口通用输入、输出端口配置为输入时,每个 APB2 时钟周期将端口数据送输入寄存 器(GPIOx_IDR),在输入模式下,输出是断开的。输出模式时:写到输出寄存器(GPIOx_ODR) 的值被传给对应的 I/O 引脚。在输出模式下,输入是允许的 (2)程序设计原理 EduKit-M3 实验平台上,通过写值配置端口数据输出寄存器 GPIOC_ODR[15:0]值,可 以实现对四个 LED 的亮灭控制, 因为 C 口[9:6]位和四个 LED 灯连通。 而这里主要是通过对 时钟控制寄存器以及端口 C 的各配置寄存器和输出寄存器写值, 以达到配置端口, 控制 LED 的目的。 汇编语言与 C 语言相比,要求更加贴近硬件,了解 M3 内核的内部结构和寄存器地址。 基于汇编语言的编程控制, 只需要找出需要配置的端口基地址, 然后弄清楚各寄存器的偏移 地址,以及各寄存器每位的含义,按照要求写 1 或写 0 即可。
2
二、 硬件设计:
2.1 硬件电路
2.2 硬件电路描述
本设计是基于 EduKit-M3 实验平台的嵌入式开发实例, EduKit-M3 实验平台有四个 LED 灯,分别为 LED1、LED2、LED3、LED4,对应的连接到 I/O 的 C 口 PC.6、PC.7、PC.8、 PC.9 四位输出位上,不需要外扩电路或者额外接线,简单易行。
三、 软件设计
3.1 程 序 流 程 图
3.2 软 件 设 计 描 述
(1)整个工程包含 3 个源文件:STM32F10x.s、和 my led.s,stm32f10x_lib.c 其中3STM32F10x.s 为启动代码, 。启动代码作用是:1)堆和栈的初始化;2)向量表定义;3)地 址重映射及中断向量表的转移;4)设置系统时钟频率;5)中断寄存器的`初始化;6)进入 汇编主程序。my led.s 是汇编主程序,完成所有控制功能。
(2)程序工作原理概述: 对于 LED 的控制,主要通过对 I/O 端口的配置,将对应的寄存器相应的位写 1 写 0 控 制。程序首先要经过启动代码段进行相关的启动配置,然后跳转到汇编主程序。 汇编主程序完成了时钟、端口配置以及 LED 点亮的所有功能。首先需要对于系统时钟进 行配置,已获得系统所用频率。 然后进行端口配置低、高寄存器配置,获得输入输出模式以及最大速度。将时钟和端口 配置完成后,就可以对输出寄存器进行对应位的写值控制了,从而达到控制 LED 的目的,高 电平点亮,低电平熄灭。 点亮 LED 后,转入延时子程序,延时子程序写值 0X000FFFFF,做寄存器值减法,减到 0 后,过程所需时间即是延时时间,即单个 LED 点亮时间。本程序设置循环点亮模式,即 LED1 到 LED4 顺序循环点亮,将对应位逐次写 1,如果需要修改点亮模式,只需修改寄存器的值以 及写值顺序即可。
(3)寄存器配置描述 端口配置低寄存器(GPIOC_CRL) C口基地址:0X40011000 偏移地址:0x00 复位值:0x44444444 寄存器配置:0X22222222 功能含义: 口配置低寄存器为模拟输入模式, 端 通用推挽输出模式, 输出模式, 最大速? 2MHz
端口配置高寄存器(GPIOC_CRH) C口基地址:0X40011000 偏移地址:0x04 复位值:0x44444444 寄存器配置:0X22222222 功能含义: 口配置高寄存器为模拟输入模式, 端 通用推挽输出模式, 输出模式, 最大速? 2MHz 端口输出数据寄存器(GPIOC_ODR) C口基地址:0X40011000 地址偏移:0Ch 寄存器配置 0xfffffc4f 0xfffffc8f 复位值:00000000h 功能含义 PC.6 位写 1,对应点亮 LED1 PC.7 位写 1,对应点亮 LED2
40xfffffd0f 0xfffffe0fPC.8 位写 1,对应点亮 LED3 PC.9 位写 1,对应点亮 LED4
时钟控制寄存器(RCC_CR) 复位和时钟基地址:0X40021000 偏移地址: 0x00 复位值: 0x000 XX83 寄存器配置:0X00000003 功能含义:PLL 未锁定,PLL 关闭,时钟监测器关闭,外部 1-25MHz 振荡器没有旁?,外部 1-25MHz 时钟没有就绪,HSE 振荡器关闭内部 8MHz 时钟就绪,内部 8MHz 时钟开启。 时钟配置寄存器(RCC_CFGR) 复位和时钟基地址:0X40021000 偏移地址: 0x04 复位值: 0x0000 0000 寄存器配置:0X00000000 功能含义:没有时钟输出,PLL 时钟 1.5 倍分频作为 USB 时钟,PLL 2 倍频输出,HSE 不分 频,HSI 时钟 2 分频后作为 PLL 输入时钟,PCLK2 2 分频后作为 ADC 时钟,HCLK 不分频, HCLK 不分频,SYSCLK 不分频,HSI 作为系统时钟,HSI 作为系统时钟。 AHB外设时钟使能寄存器 (RCC_AHBENR) 复位和时钟基地址:0X40021000 偏移地址:0x14 复位值:0x0000 0014 寄存器配置:0X00000014 功能含义:睡眠模式时闪存接口电路时钟开启,睡眠模式时 SRAM 时钟开启,DMA 时钟关 闭 APB2 外设时钟使能寄存器(RCC_APB2ENR) 复位和时钟基地址:0X40021000 偏移地址:0x18 复位值:0x0000 0000 寄存器配置:0XFFFFFFFF 功能含义:USART1 时钟开启,SPI1 时钟开启,TIM1 时钟开启,ADC2 时钟开启,ADC1 时钟开启,IO 口 E 时钟开启,IO 口 D 时钟开启,IO 口 C 时钟开启,IO 口 B 时钟开启,IO 口 A 时钟开启,辅助功能 IO 时钟开启
3.2 主 要 程 序 说 明
(1)启动代码转入汇编主程序的设置: 【启动代码段设置: 】 Reset_Handler PROC EXPORT Reset_Handler [WEAK] IMPORT MAIN ;声明外部函数,导入符号 LDR R0, =MAIN ;等待工作调用 BX R0 ;跳转到汇编主程序 MAIN 函数 ENDP ;过程段结束 【汇编主程序设置: 】 AREA MYCODE,CODE,READONLY ;定义一个代码段,属性为只读 EXPORT MAIN MAIN PROC (主程序功能段开始) EndP END (2)汇编主程序 ;配置时钟
5LDR R1,=0X40021000 LDR R0,=0X00000003 STR R0,[R1,#0X00] LDR R0,=0X00000000 STR R0,[R1,#0X004] LDR R0,=0X00000014 STR R0,[R1,#0X14]
时钟控制寄存器入口
配置时钟控制寄存器(RCC_CR)
配置时钟配置寄存器(RCC_CFGR)
配置 AHB 外设时钟使能寄存器 RCC_AHBENR
LDR R0,=0XFFFFFFFF STR R0,[R1,#0X18] ;配置 APB2 外设时钟使能寄存器(RCC_APB2ENR) ;----------------------------------------------------------------------------------------------------;配置端口 MOVS R0,#0X22222222 LDR R1,=0X40011000 STR R0,[R1,#0X00] ;配置端口配置寄存器 GPIOC_CRL MOVS R0,#0X22222222 LDR R1,=0X40011000 STR R0,[R1,#0X04] ;配置端口配置寄存器 GPIOC_CRH ;---------------------------------------------------------------------------------------------------;点 亮 LED LDR R0,=0xfffffc4f STR R0,[R1,#0X0C] ;将 0xfffffc4f 写进 GIPOC_ODR, 点亮 LED1 BL DELAY ;延时 --------------------------------------------------------------------------------------------------------LDR R0,=0xfffffc8f STR R0,[R1,#0X0C] ;将 0xfffffc8f 写进 GIPOC_ODR, 点亮 LED2 BL DELAY ;延时 -------------------------------------------------------------------------------------------------------LDR R0,=0xfffffd0f STR R0,[R1,#0X0C] ;将 0xfffffd0f 写进 GIPOC_ODR, 点亮 LED3 BL DELAY ;延时 -------------------------------------------------------------------------------------------------------LDR R0,=0xfffffe0f STR R0,[R1,#0X0C] ;0xfffffe0f 写进 GIPOC_ODR, 点亮 LED4 BL DELAY ;延时 -------------------------------------------------------------------------------------------------------B MAIN ;跳到 MAIN 函数 ;------------------------------------------------------------------------(2)延时子程序 DELAY
6LDR R3,=0X000FFFFF ;延时控制字 DELAY_1 SUBS R3,R3,#0X01 ;延时控制字自减 BEQ DELAY_OUT ;为 0 跳出返回 B DELAY_1 ;不为 0 回转继续做减法 DELAY_OUT BX LR ;程序返回
四、 调试与结果
4.1 调 试 过 程
(1) 使用 Keil uVision3 通过 ULINK 2 仿真器连接 EduKit-M3 实验平台,打开建立的 my led controler 工程,点击子目录下的 my led.s 文件,编译链接工程。 设置 Flash——Debug, 选择 Cortex-M3 J-LINK, Flash——Utilities, 同样选择 Cortex-M3 J-LINK,效果如下
点击编译链接,生成 HEX 文件
点击 Load,下载源程序到 STM32,运行程序 (2) 选择软件调试模式,点击 MDK 的 Debug 菜单,选择 Start/Stop Debug Session 项或 Ctrl+F5 键。
7在逻辑分析仪中添加 GPIOC_ODR.6、GPIOC_ODR.7、GPIOC_ODR.8、GPIOC_ODR.9, 点击 Run 按钮即可在逻辑分析仪中看波形。
4.2 测 试
本程序由于大量的涉及到原理简单,测试方便,只需要单步运行,查看寄存器的值,就 可以测试程序的正确性。
(1) 程序开始时各寄存器的值
(2)将时钟控制寄存器入口基地址赋值给 R1
(3)R1 既已经被赋值了时钟控制寄存器入口地址,利用偏移地址将时钟各控制寄存器的地 址赋值给(R1+偏移量) 达到配置 RCC_CR、RCC_CFGR、RCC_AHBENR、RCC_APB2ENR 的目的, , 集体寄存器值变化如下:
8(4)端口配置情况测试:I/O C 口入口地址写进通用寄存器 R1,利用基地址加偏移地址找 到端口配置寄存器 GPIOC_CRL、GPIOC_CRH,然后将控制字 0X22222222 写进该寄存器。
(5)端口输出数据寄存器(GPIOx_ODR) 的值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外部 LED 的亮灭变化, 采用逐位写 1 的方式,实现循环点亮,此时通用 R1 已经被写进了 C 口的入口基地址,只需 加上偏移地址#0X0C,便是 GPIOx_ODR 的地址,每次写值控制 LED 点亮后,程序跳转到延 时子程序,所测试结果如下: 【将 0xfffffc4f 写进 GIPOC_ODR 点亮 LED1】 【延时子程序运行寄存器变化情况】
当转入延时子程序后,寄存器 R3 值做减 1 算法,从 0X000FFFFF 循环减至 0,是为延时 时间,然后继续跳转至端口输出寄存器配置,点亮 LED2,接着再次跳转到延时子程序,R39再次做减 1 运算,如此控制 LED 循环点亮。 【转入延时子程序】
【退出延时子程序对 LED2 对应位写 1 况】
4.3 结 果 及 描 述
(1)逻辑分析仪中波形:
GPIOC_ODR.6、 GPIOC_ODR.7、 GPIOC_ODR.8、 GPIOC_ODR.9 的波形即对应的 LED1、 LED2、LED3、LED4 高低电平波形,由此可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即 LED 确实按照程序的 思想循环顺序点亮。
(2)当将程序下载到 STM32 中后,EduKit-M3 实验平台上四个 LED 确实循环点亮,进一 步验证控制程序的正确性。
五、总结
本设计是基于 STM32 的汇编语言编写的 LED 循环顺序点亮控制程序,原理简单易行, 程序可修改性和可读性强, 件电路也很简单, 需要外扩电路, 接利用试验台内部接线, 硬 不 直 通过对 GPIO 的控制来相应地点亮 LED 灯。 整个控制程序只需要找到相应的时钟、端口、输出寄存器的地址,以及各控制寄存器的 偏移地址,直接寻址写值控制,这是与 C 语言程序最大的不同点,即汇编编程更加的贴近硬 件,要求熟悉内部寄存器的地址,熟悉如何配置各位,这就要求对寄存器每位的含义非常清 楚。 通过用汇编语言编写 I/O 控制程序, 进一步熟悉了解了 STM32 GPIO 操作, 以及 CORTEX M3 的内部架构和优点,学会了如何使用 KEIL Realview 开发 STM32,以及如何进行程序单 步调试,寄存器值查看。了解了 EduKit-M3 实验平台内部结构和优良的功能。
课程设计报告3
本学期末我们进行了EDA实验,我们组做的是四路智能抢答器,不过本次实验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在熟练并掌握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基础上,运用Quartus软件,对其进行波形以及功能的仿真。我们组抢答器的设计要求是:可容纳四组参赛者,每组设置一个抢答按钮供抢答者使用,电路具有第一抢答信号的鉴别和锁存功能,系统具有计分、倒计时和倒计时锁存等电路,输入信号有:各组的抢答按钮A、B、C、D,系统清零信号CLR,系统时钟信号CLK,计分复位端RST,加分按钮端ADD,计时预置控制端LDN,计时使能端EN,计时预置数据调整按钮可以用如TA、TB表示;系统的输出信号有:四个组抢答成功与否的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口可用如LEDA、LEDB、LEDC、LEDD表示,四个组抢答时的计时数码显示控制信号若干,抢答成功组别显示的控制信号若干,各组计分动态显示的控制信号若干。整个系统至少有三个主要模块:抢答鉴别模块、抢答计时模块、抢答计分模块。
实验的第一天我们组三个人就开始对抢答器的各部分源程序进行调试,由于刚开始对于quartus2软件用的不是很熟练,所以在第一天几乎上没有啥大的进展,一直都在改程序中的错误。在不停的重复的编译、改错。拿着EDA修改稿、资料书检查出错的地方,一边又一遍的校对分析其中的错误。
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和他们两个都在的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网查资料、问同学、图书馆查资料、问老师、自己想办法,其实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自己去想那样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加的深刻记得时间也是最长的,他人的帮助当然是很好的,但只是暂时的要想真正的`学到东西还是要靠自己去想办法。不能一有问题就希望要他人帮忙,一定自己先好好想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去问老师找同学。
由于在一开始的时候对quartus2软件的不熟悉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是源程序中的错误一直在那改,好不容易几个模块中的错误都一个个排除了,但当把他们放到一起时问题就又出现了。于是又开始了检查修改,可是弄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弄明白,最后找了一个在实验室的同学说是顶层文件有问题。于是晚上又找了些关于顶层文件资料还有课本上的例子。最后对步骤已经有了很熟练的掌握,很快就完成了程序编译、仿真、下载到最后的调试。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短暂的两周实验中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自己知道的是多么的有限,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了这次实验不是进行的很顺利,通过这次实验暴露了我们自身的诸多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引以为鉴,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应该努力的学习。
虽然实验仅仅进行了两个星期就匆匆的结束了,但在这两个星期中收获还是很多的。实验的目的是要把学过的东西拿出来用这一个星期的实验中不仅用了而且对于quartus2软件的使用也更加的得心应手,这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只要你认真做了都是对自己能力一次很大的提高。
本次设计过程中得到我们老师的悉心指导。瓮老师多次询问设计进程,并为我们指点迷津,帮助我们理顺设计思路,精心点拨,时刻在帮助着我们去提高自己。瓮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是我学习的楷模,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诚挚地向瓮老师致谢。
课程设计报告4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几点:
1、课题名称
2、内容摘要
3、设计内容及要求
4、比较和选写设计系统方案,画出系统框图
5、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6、画出完整的电路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7、组装调试的内容。包括:
(1)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2)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
(3)测试的数据和波形与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4)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8、总结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指出课题的核心及实用价值,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
9、列出系统需要的元器件清单
10、列出参考文献
11、收获、体会。
注意:报告必须手写,电路图用直尺和铅笔手绘应符合规范(或用计算机仿真电路)。
评分方法
1、必做内容约占总成绩的.50%(不包括总结报告),具体分数视完成的质量、先后和是否独立完成(包括答疑次数的多少)而写。值得指出的是,所谓完成质量的高低不是单纯的看所选用的元器件是否最先进或完成的指标是否很高,而是要看是否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要求。
2、选做内容约占总成绩的10%,具体分数视选做内容的难度,完成的质量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独立完成而定。
3、答辩占总成绩的1020%独立运用理论知识来设计电路的能力,根据答辩结果酌情给分
4、总结报告约点总成绩的30%,按质量好坏给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要酌情减分。
(1)有抄袭分为或有意给别人抄袭
(2)损坏或丢失实验室的物品,包括元器件、仪器设备和工具
(3)迟交总结报告。
三、时间安排:
18周星期一:10:00由教师布置课设任务,自由分组(3人一组),由班长登记,并在下午交给教师;
星期一~星期三:学生按照自己的任务去找资料、定方案,画出设计电路图,并按电路图填写好课设器件清单,按需填写;
星期四10:00前由班长收齐好所有组的课设器件清单,每组一份,交给教师,审核后由数电实验室负责捡器件;
星期五教师通知班长到数电实验室(10#-419)领取器件,班长清点好并发放到各组。
19周星期一~星期二:学生可以在宿舍、数电实验室,完成课设的连线与调试。若期间有器件损坏或不够的同学,请直接到10#-419按规定登记领取需要的器件。
星期三~星期五:每天上午(8:00~11:00)和下午(2:20~4:00)在10#—419开始检查课设结果,学生请自带证件。完成了检查的学生于星期五下午之前务必将课设器件整理好交给班长,(班长和学习委员按要求检查、并作登记)。课设论文直接交给带课教师,经检查合格方可。课设论文:统一买论文纸,按要求完成。
课程设计报告5
一、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课程内容。
《机械工艺与装配》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的工作过程导向的、情境化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课程根据企业调研得到的数控工艺员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开发或选择三个典型的多零件装配成的部件为课程实施载体,课程载体可承载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培养的需求;并且便于教学转化;用任务驱动、问题引导、角色扮演、团队协作、特色PK、量化考核,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必须学习,为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主动学习。教学成果的可评价性:在课程学习中使学生既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自觉接受新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
(二)围绕地方企业中的人才需求设计课程情境。
《机械工艺与装配》是直接服务于数控工艺员、数控编程员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这里要将一个源于企业、经过教学改造的集中体现课程内容设计理念的多零件装配成的部件“榨汁机模型”作为第一学习情境。以来源于企业的真实产品“车灯检具”作为第二学习情境。用一个可进行教学成果比较和检验的典型部件“产品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大赛竞赛题”作为第三学习情境。
(三)基于现代企业真实生产方式设计课程任务。
每一个学习情境和情境中的工作任务、任务中的单元都按完整的行动模式设计。将不同表达方式的工作任务、考虑资源情况的制造可行性评估、用CAPP计算机辅助编制工艺方案、工艺装备的选取与设计制造、数控机床加工程序CAM计算机辅助编制及生产计划和调度PPS等作为重点来学习。
(四)按着人们的认知规律设计任务层次。
三个学习情境按着人们的认知规律,以“边学边做、模仿着做、自主来做”的排序,将第一个学习情境设计成“开发性”的学习任务;将第二个学习情境新任务部分设计成“开发性”的学习任务,其他设计成“设计导向性”的学习任务;将第三个学习情境设计成“设计导向性”的学习任务
本课程将利用前导课程
1.符合标准的零件绘制方法;
2.常用机构及连接;
3.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4.机械加工方法的选择;
5.机械加工工艺的执行;
6.使用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的能力.数控机床手工和计算机编程;等信息。
并采集以下新信息:
1.通用数据格式零件工艺信息的`识读;
2.基于信息分析下的可制造性评估;
3.基于3D模型的二维工程图图绘制;
4.使用CAPP的工艺规程制定及其数据库建立方法;
5.利用PPS导向的生产计划和调度;
6.会分析处理加工现场工艺问题;
7.可指导工件的检测。
通过本课程能够得到如下方法能力的训练:
1.调度协调环节可涉猎利用专业术语与人沟通能力的训练;
2.现场问题处理可涉猎观察、分析、判断加工现场的安全、可靠、合理性和改革、创新能力的训练;
3.软件工具的使用可涉猎接受技术指导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训练;
4.团队工作可涉猎与人合作的素质的养成训练。
二、教学内容选取
《机械工艺与装配》课程针对“机械工艺与装配”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以源于企业、经过教学改造,依据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体现数控工艺员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前导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积淀,贯穿专业信息的利用和新信息的采集方法能力培养,从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工艺员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实现数控机床高级操作工、数控工艺员的培养目标。
三、借鉴部件成组分类法形成学习情境
选择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有接口的产品,榨汁机模型作为第一个学习情境:本学习情境是由课程组教师参与设计、编程、加工、装配的哈轻车箱体连接件模具、马自达6手刹车系统成型模具、汽车导油槽等产品的部分零件,经过教学改造用于体现课程内容的多零件装配的部件。该部件由10个零件组装而成,其上包括回转类零件4件、轮廓类零件4件、复杂形体2件。连接件、标准件需要学生根据载体的功能和结构特点选择。零件以通用数据格式IGES文件、STEP文件格式给出,结构不够完整,存在可制造性缺陷。接受任务时需进行工艺处理。轮廓曲线可以利用,不可改造。多处设计了配合关系,加工时应给予保证。两个复杂形体是两个可利用的数据模型,体现专业领域学习内容的针对性。
选择典型零件、常用件、标准件组装而成的机械产品-学习情境二:解放全浮工作缸冲模,本情境是以来源于一汽汽车生产的真实产品“解放全浮工作缸冲模”的工艺设计(编程)、加工、装配为载体。本学习情境要完成解放全浮工作缸冲模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该部件由16个待加工零件和多个标准件组成组装而成,其上包括回转类零件、曲面类零件、车铣复合类零件。
零件的工序流转相对比较多,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选择以及工艺安排要求比较精细,多数零件图纸给出,部分需要根据复杂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工艺设计内容比较多,应采用CAPP软件编制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文件。更换部分零件可实现两个品种的加工,互换性要好。体现专业领域学习内容的普适性。
用一个可进行教学成果比较和检验的典型部件数控大赛竞赛题作为第三学习情境。
在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情境中,学习内容遵循基本的工作行为过程结构DD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学生通过六步法的训练,学到了普适性的工作思路,随着学习的深入,能够从非独立到独立的完成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新技术的应用与基础技术的有机衔接。三维造型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在产品开发与制造中,如机械产品的设计、研发、分析与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等。产品结构信息的表达由原来的二维图纸拓展到三维实体,但三维造型仍不能取代二维图纸,因此,课程所培养的产品表达能力DD产品二维图样、产品的三维造型应并重,我们在每个学习情景中将产品图样识读、工艺策划、加工有机串联,按认知规律选择合适工作载体进行循环训练,实现学生技术能力的拓展和迁移。
课程设计报告6
期间信息系统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积极主动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我关以(成都海关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预案)为蓝本,制定了(成都海关亚运安保应急演练计划),演练计划分别模拟了网络中断、电子口岸预录入系统运行异常、总关计算机网络机房临时停电和红机网无法访问网站等4个故障来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现将此次演练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做好演练工作的重要前提
信息系统亚运安保应急演练工作是保障亚运信息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我关党组高度重视,在得到总署关于此次演练安排的工作通知后,第一时间召开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小组会议,迅速在会议明确了我关次此演练总体指导原则、方案框架、演练涉及单位以及演练时间等问题。强调参加此次演练工作的各部门要提高认识、讲配合、讲大局、讲协调,技术部门要从实际工作出发认真制定每个故障演练脚本,脚本内容务求责任明确、操作流程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在要求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此次演练工作。
二、从实际工作出发制定演练方案,做到“三个明确,一个落实”
根据海关总署和我关应急指挥小组会议精神,技术处从关区实际工作出发,制定了关区演练方案,把演练工作的目标定位提高关区信息系统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查找本单位应急预案及相关部门间应急协调预案的`有效性。
为了尽可能地使演练工作贴近实际,演练方案涉及的故障具有代表性,我关分别在网络运行、基础环境服务和hXX系统业务运行三个环节上设置故障。技术处选定成都海关单证量最大的双流机场海关作为演练故障发起点,分别模拟了该现场具有代表性的两类故障。故障一,网络中断导致hXX运行异常;故障二,电子口岸预录入系统运行异常。同时针对涉密办公网制定了故障三,红机网无法访问网站,这一故障的设定重在演练技术处对于涉密应用的故障排除能力和在此期间办公室的涉密应急处置方式。针对基础环境服务的保障能力我们设计了故障四,总关大楼机房遭受意外停电故障,重点在于检查机房供电系统和机房空调的工作情况,检查机房设备巡检日志记录情况。
此次演练方案中涉及的各个故障脚本都是来自以往发生过的故障记录,针对亚运安保的特殊要求,我处对故障处理制定了故障首问负责制,优化了故障排除流程,在整个演练过程中主要涉及了下面7个环节,包括故障受理、故障定级、故障上报、业务应急预案启动、故障告警取消申请、故障原因公告、故障报告分析。
我关在此次演练中做到了每个故障点的处理操作流程明确,流程中每个环节的责任人明确,对故障流传过程中的意外突发事件做到临机处置权限明确。进一步落实了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的工作分工,使应急处置小组的职责更加从事。“三个明确,一个落实”有力地保障了此次亚运安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各部门密切配合联动是此次演练工作成功的基础保障
本次演练从XX年11月8日下午15:30分开始至17:00结束。演练工作涉及本单位部门有办公室、技术处、成都双流机场海关、监管通关处、审单处、机关服务中心,外单位涉及线路运营商和设备服务供应商。
8日下午,分管副关长亲临成都海关应急演练指挥中心坐镇指挥此次演练工作。此次演练过程中技术处全体人员认真参与,与参加演练各单位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成功地完成了此次演练工作。同时,此次演练检验了我关信息系统应急协调与通讯机制,在演练过程中,对内对外的通讯联系畅通,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故障受理人可以通过(成都海关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上的电话目录,找到排除故障各环节的联系人。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故障排除效率,尽可能地减少因故障造成的损失。
我关将根据此次演练经验,进一步检查信息系统应急保障措施和技术应急预案的完整性,一是完成对(成都海关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根据亚运信息工作特点增加新的内容。二是完成我关现有故障问题的集中分类,并针对每一类故障都按照此次演练工作中提到的“三个明确、一个落实”的要求,明确流程、细化任务,将任务落实到人,规范故障排除操作。
课程设计报告7
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工程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也指出: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应该被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三类,而绝大多数应该是工程型和应用型的。许多高校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纷纷开设实践类课程以满足信息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建设实践类课程无疑是摆在每位一线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应用软件课程设计”课程的建设为主要探讨对象,介绍了该课程的设置意义、教学方法和实施细则,希望能对计算机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以及学生的就业有所帮助。
一、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
在大学里,设置一门课程,不能只关注这门课程所含的内容,更要考虑本科教育培养学生基本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这些本质性的问题。计算机学科问题求解的基本思路是“问题→形式化描述→计算机化”,以抽象、理论、设计为其学科形态。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到学生毕业时应具备计算思维;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与实现系统的认知、分析、开发与应用等四大基本能力。
“应用软件课程设计”课程面向大三的学生开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本科教学中,是以前期的“数据结构”、“计算方法”、“离散数学”、“软件系统”(包括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课程为基础的一门软件开发技术综合应用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让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通过动手实践,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根据软件工程的原理选择难度适中的课题,完成网络环境下基于B/S架构的综合应用软件的系统设计与实现任务。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与实训,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软件的实际开发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相脱节、单门课程孤立地学习与缺乏正确运用学科体系的理念来指导学生实现综合技术全面应用的突出问题,以期有效地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
课程开设近10年的实践证明,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科学设计、开发软件,合理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实战型的锻炼,不仅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相互结合,而且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日后的择业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应用软件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
“应用软件课程设计”主要以曹渠江教授编写的《综合运用软件设计》一书为教材,辅助以课程网站和网络上的各类学习资源,要求学生利用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根据课程项目任务和功能完成课题的需求分析;制定课程项目详细的时间进度规范;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知识来进行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熟悉和掌握网络应用的开发环境,分析课题中技术难点并进行技术攻关;根据制定的时间进度计划和需求分析,进行网络环境下基于B/S架构的系统软件模块的编写、开发与整合;对整个项目所有模块进行代码集成测试、软件产品完善;最后提交课程设计个人报告、课程设计小组报告以及完整程序。整个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主要以机房实践为主,通过演示软件、答辩的形式公开、公平地评定成绩。
三、应用软件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法
1.本课程的实施原则
实践类课程不同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以实践为主,这就比较难控制进度和公正地评价学习成绩,因此笔者制定了如下实施原则:
由教师提供网上新闻管理发布系统、网上宠物商店、网上公文流转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网上用户投诉系统、在线同学录、企业仓库管理系统、班级相册管理系统、在线学籍管理系统、网上聊天室、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难度适中的十几个项目,对于每个项目都讲明设计要求和要求实现的基本功能;按照自愿原则,四到六个同学组成一个项目小组,推选出一位组长。对于没被组合的同学,由教师统一安排,每组配备一位有项目开发与项目管理经验的研究生为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上机辅导、课外答疑、技术咨询与指导;每组由组长填报所有成员的个人信息,以便师生之间紧密联系;每组组长代表小组全体成员与指导教师商定每周一次的辅导、提问与答疑的时间,并互通联络信息;教师每周安排两次上机,每次4个学时。最初的3周(12学时)进行理论授课,主要讲课程基本要求和安排以及软件工程、软件开发工具和方法的基本知识;设立课程公共电子邮箱,上传所有课程资料、进度安排和学生要提交的各个阶段的文档模板,每位学生必须根据给定的工作模板与课程要求,在不同时间节点完成个人与小组的初期、中期、末期三个时期的阶段报告和最终的课程设计报告;最后进行大组公开演示和答辩,全体指导教师根据答辩情况、提交的报告质量、平时上机表现与平时的检查情况集体打分,综合评定出每位学生的最终成绩。
2.本课程的教学安排
整个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照16周的总体时间共分为以下5个阶段。
(1)课程设计第一阶段(3周):认真学习教材和阅读课题任务说明书,根据软件工程的理论和选定项目任务完成课题的需求分析;制定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完成个人角色任务分配等各类文档和开发规范;确定课题技术难点及其攻关措施;熟悉和掌握.NET的开发环境、后台数据库开发工具以及与课题相关的开发工具。在本阶段结束时,向指导教师提交课程设计个人及小组的初期报告。 (2)课程设计第二阶段(4周):根据制定的时间进度计划和需求分析,进行系统数据库的'实现及应用软件的初步模块编写与开发。在本阶段结束时,向指导教师提交课程设计个人与小组的中期报告以及个人阶段性开发的程序源码。
(3)课程设计第三阶段(4周):本阶段是项目开发的实质性阶段,对整个项目所有模块进行开发并进行代码集成测试、完善整个软件产品。在本阶段结束时,向指导教师提交课程设计末期的个人和小组的报告。
(4)课程设计第四阶段(3周):完成全部代码的开发工作,检查并汇总本课题小组成果,课题小组完成项目开发总结报告,个人完成各自的课程设计个人报告。在本阶段结束时,向指导教师提交课程设计个人与小组的报告以及小组的完整的、可供运行的代码文档。
(5)最后是课程设计综合评价阶段(2周):对本课题设计项目综合评价,最后进行大组公开演示和答辩,检查程序运行效果;全体指导教师根据答辩情况、提交的报告质量与平时的上机情况集体打分,综合评定出每位学生的最终成绩,力求公平、公正。
另外,在课程结束后会召开师生座谈会,集中讲评、总结课程的教学、学习情况,征求学生对课程和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同时给学生指出专业学习的努力方向,学生给教师提出今后课程需改进的地方,使教与学相互促进从而不断完善该课程。
四、结论
“应用软件课程设计”在上海理工大学已经开设10年,是上海理工大学精品课程与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它很好地体现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原理性,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软件开发和团队协作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起到了关键作用。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积累了大量经验,该课程多次受到学生的好评,很多已就业的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该课程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和从学校到职场的衔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课程设计报告8
设计题目: 数字电子钟逻辑电路 专业班级: 自动化112班 学生姓名: xx 学 号:xx指导教师: xx 设计时间: xx
教师评语: 成绩 评阅教师 日期
一、摘要
所谓数字钟,是指利用电子电路构成的计时器。相对机械钟而言,数字钟能实现准确计时,并显示时、分、秒,而且可以方便准确的对时间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整点报时的功能。因此,数字钟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要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掌握数字钟的原理,学会设计简单的数字钟。
二、设计任务
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一台能显示时、分、秒24时制地的数字电子钟,具体要求如下:
时为00-23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秒、分为00-59六十进制计数器;
整点报时,整点报时电路要求在每个整点前鸣叫五次低音(100Hz),整点时再鸣叫一次高音(500Hz)。
三、工作原理
数字电子钟所采用的是十六进制计数器74LS161和十进制计数器74SL160,根据时分秒各个部分的的不同功能,设计成不同进制。秒的个位,需要10进制计数器,十位需6进制计数器(计数到59时清零并进位)。秒部分设计与分钟的设计完全相同;时部分的设计为当时钟计数到24时,使计数器的小时部分清零,从而实现整体循环计时的功能。
四、可选器材:
(1)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系统箱, (2)直流稳压电源,
(3)集成芯片:74LS161 2个、74LS160 4个、 74LS00 2个、 74LS20 1个。 (4)喇叭,1/4W、8Ω。
五、参考电路见附录一、附录二
六、方案的设计
计数部分:利用74LS161芯片,74LS160芯片和74LS00芯片组成的计数器,它们采用异步连接,利用外接标准1Hz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1. 显示部分: 将两片74LS161芯片和四片74LS60的Q0Q1Q2Q3脚分别接到实验箱上的数码显示管上,根据脉冲的个数显示时间。 (一)设计步骤及方法
所有74LS161芯片和74LS160的16脚接5V电源(置为1),3脚、4脚、5脚、6脚和8脚接地(置为0)。74LS00芯片的14脚接5V电源(置为1),7接地。 1. 秒设计
秒部分具体设计如图示:
秒部分设计图
秒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利用十进制计数器74LS160和与非门74LS00在面包板上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 。计数器的1脚接高电平,7脚及10脚接1。因为7脚和10脚同时为1时计数器处于计数工作状态.秒的个位和十位的2脚相接从而实现同步工作,15脚(串行进位输出端)接十位的7脚和10脚。个位计数器由Q3Q2Q1Q0(0000)2增加到(1001)2时产生进位,并十位部计数器的2脚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和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和74LS00在面包板上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十位 :7脚和10脚接各位计数器的15脚(串行进位输出端),当个位计数器由Q3Q2Q1Q0(0000)2增加到(1001)2时产生进位,并十位部分开始计数,通过74LS00对Q2Q1与非接入74LS161的1脚清零端和分个位计数器的2脚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6进制计数器和进位功能。 2. 分钟的设计
分钟部分具体设计如图示:
分部分设计图
分钟个位部分逢十进一,十位部分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重新开始计数。利用74LS160和74LS0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分的个位 :1脚,7脚和10接高电平,15脚(串行进位输出端)接十位计数
器的7脚和10脚。当个位计数器由Q3Q2Q1Q0(0000)2增加到(1001)2时产生进位,十位计数器和各位计数器的2脚相接从而实现同步工作。并将计数器的2脚脉冲输入端,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器和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和74LS00在面包板上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分的十位 :当由Q3Q2Q1Q0(0000)2增加到(0101)2时,通过74LS00对Q2Q1与非接入74LS161的1脚清零端和小时的个位计数器的2脚脉冲输入端,从而实现6进制计数器和进位功能。 3. 小时的设计
小时部分具体设计如图示:
小时部分设计图
利用74LS160和74LS0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小时的个位 :7脚和10脚接高电平。15脚(串行进位输出端)接入十位计数器的7脚和10脚,个位计数器和十位计数器的2脚相接从而实现同步工作方式。小时十位计数器的2脚脉冲输入端,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器和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和74LS00在面包板上设计计数器显示分钟的十位 :当十位计数器由Q3Q2Q1Q0(0000)2增加到(0010)2并且个位计数器Q3Q2Q1Q0由(0000)2增加到(0100)2时,通过74LS00对十位计数器的Q1和个位计数器Q2与非,分别接入十位和个位的74LS161的1脚清零端,从而共同完成24进制计数器并清零。
七、电路总体说明;通过外接时钟脉冲CP的作用下,秒的个位加法计数器;八、实验问题小结;1.实验室缺少74LS248.74LS48芯片解;2.进行试验时秒个位计数器完成一次循环之后没有进;解决问题:秒的个位和十位的2脚没有相接从而不能实;九、实验总结;课程设计是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实践的一个好机会;我们通过亲自动手连线、试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十.参考文
七、电路总体说明
通过外接时钟脉冲CP的作用下,秒的个位加法计数器开始记数,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显示数字即计数器。当经过10个脉冲信号后,秒个位计数器完成一次循环,秒十位计数器的CP与秒个位计数器的CP同步,秒个位计数器的Qcc使得秒十位的P和T端同时为1(Qcc为进位端,当个位为9时进位并Qcc=1),从而秒十位开始计数,秒十位计数器工作1次,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秒十位数字加1。当经过60个脉冲信号,秒部分完成一个周期,分钟个位计数器的CP通过秒十位计数器的Q2Q1与非得到脉冲,分钟个位计数器工作一次,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分钟的个位数字加1。分部分的工作方式与秒部分完全相同。当经过3600个脉冲信号,分钟部分完成一个周期,小时个位计数器的CP通过分十位计数器的Q2Q1与非得到脉冲,小时个位计数器工作一次,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小时的个位数字加1。当小时个位部分完成一个周期,小时十位计数器的CP与小时个位计数器的`CP同步, 小时个位计数器的Qcc使得小时十位的P和T端同时为1,从而小时十位开始计数,小时十位计数器工作1次,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小时的十位数字加1。当小时十位部分计数到2同时小时的个位部分计数到4,小时个位计数器的清零端和十位计数器的清零端通过小时个位计数器的Q2和小时十位计数器的Q1与非得到信号,小时部分清零,从而完成了1次24小时计时。
八、实验问题小结
1.实验室缺少74LS248.74LS48芯片 解决问题:用CD4511芯片代替
2. 进行试验时秒个位计数器完成一次循环之后没有进位
解决问题:秒的个位和十位的2脚没有相接从而不能实现同步工作
九、实验总结
课程设计是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实践的一个好机会。它既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我们运用知识,联系实际,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可能用到我们没学过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这又提高了我们查找信息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又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原因和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通过亲自动手连线、试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了书本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新的学问,明白了实践的可贵性。总之,课程设计对我们提高自身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十.参考文献:
《通用GENERAL集成电路速查手册》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9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际的工程设计当中,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也使自己的实际工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次的课程设计,我主要负责的是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计算和补偿、变电所位置选择等。在设计初期,曾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将各问题及解决方案简述如下:
一.在负荷计算时,我曾为同级系数的问题焦虑了很久,还以为只是要最后计算总的S时才乘以同级系数,但查阅资料之后,才明白每条母线的有功、无功功率都要乘上同级系数。
二.在计算照明和动力负荷时,开始准备分别计算视在功率S及电流I,后考虑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决定先计算各车间总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再计算每个车间的视在功率和计算电流。
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作为一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
用到实际中。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这次设计也为我今后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明确而又协作合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有条不絮。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碰到许多不明白的问题时,通过查找资料及请教指导老师,给了我们以很大的帮助,使我们获益匪浅。
另外,课堂上很多不清楚的知识点,很多都在这次设计中得到了解决,这样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巩固了所学知识,这也是我作本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由此我可用更好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以便课后加以弥补。
课程设计报告10
我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思想深邃,视野雄阔、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所以,经过这次设计,我在这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为我创造了很多锻炼提高的机会。
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查阅资料到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
在此我特别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一次做毕业设计的机会和良好环境,感谢指导老师的精心辅导和学校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教育,你们让我顺利的完成了这次对110kV变电站的初步设计任务也增强了我们实践操作和动手应用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我对110kV变电站的相关内容与实际中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其所需要用的设备的.计算及选择、校验都有了掌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1.经过多番查阅和修改,这篇毕业论文终于完稿.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热情,无私的帮助,本人在此谨表示深深的感谢!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李春兰老师半年来对我耐心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论文的选题,查找资料,撰写过程到反复修改,乃至定稿,都得到了李老师的悉心指导。李老师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忘我的工作态度以及正直的为人和宽广的胸怀,是我们的楷模,也使学生铭记于心,这些将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使我受益终身。其次,我要感谢班里所有的同学,他们总是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友谊之手,在论文的写作及校正过程中,他们更是给了我大量的建议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我要感谢机械交通学院的所有老师和同学,感谢他们在四年以来对我的的支持和帮助。
2.设计心得
通过这次设计,让我了解了进行一个设计项目的过程和要注意的事项,设计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许多的细节问题还要联系实际情况来考虑,当外部条件变化时,有一些相应的参数值将跟着变化,这就对我们的设计的精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训时间很短,但是通过这次实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没有的东西,有了这一次的实践经验,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的提高,这次实训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从中报告出宝贵的经验。我相信,我们女生也可以做得很好,虽然步伐慢了一点,但最终会跟上速度,甚至超越,“天道酬勤”,我一直都相信这个道理。
3.总 结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于如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我受到了一些基本训练,进一步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制图及计算能力,初步具有查阅技术手册,使用国家技术标准和情报检索能力,逐步树立了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在设计过程中,虽然参考了原先设计,但是整个设计过程思路,经过思考,我确定了设计方案和步骤。要设计一个变电所,首先应选地址,考虑供电电源折来源及进线方式,从低压侧入手,根据负荷 资料进行负荷计算,选择低压配电屏及电容补偿柜。并适当考虑余量,确定变压器容量和台数,再确定高压开关柜个数、型号。选择合理的继电保护,再根据电气设备的尽寸,并考虑发展。确定高低压配电室的面积和高度,考虑变电所的电气照明,防雷接地,变电所内电气设备的布置应尽量满足规程规定,以达到安全、可靠、优制、质、经济的要求。
最后,感谢霍大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4.本设计的总体方法首先我根据需要系数法求得工厂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计算视在功率,然后根据要求算出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由于该厂是个二级负荷所以根据变压器选择的条件,选择二台SZ9-5000/35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且电源进线较长,发生故障和停电检修的机会较多,并且不需经常切换的总降压变电所,所以采用内桥式主接线。短路电流的计算我运用标幺制法,比欧姆法较为简单。总降压变电所的一次设备我是根据设备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短路动稳定度及短路热稳定度来选择的。变电所进线的选择是根据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导线截面。工厂的高压配电线路是根据《电力变压器室布置》标准图集的规定来选择母线的大小,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是采用单支避雷针保护。
课程设计报告11
摘要:图像处理技术从其功能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指的是将图像信号直接转换成为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过程,其主要的特点在于处理的精度高、处理的内容丰富、可以进行复杂、难度较高的处理内容。当其不在于处理的速度比较缓慢。当前图像处理技术主要的是体现在数字处理技术上,本文说阐述的图像处理技术也是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主要介绍对象。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近年来, 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 了解和掌握这些发展趋势对于做好目前的图像处理工作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现代图像处理技术的三点发展趋势。
一、 图像处理目的
对图像进行处理(或加工、分析)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 (1)提高图像的视感质量,如进行图像的亮度、彩色变换,增强、抑制某些成分,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等,以改善图像的质量。(2)提取图像中所包含的某些特征或特殊信息,这些被提取的特征或信息往往为计算机分析图像提供便利。提取特征或信息的过程是计算机或计算机视觉的预处理。提取的特征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如频域特征、灰度或颜色特征、边界特征、区域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拓扑特征和关系结构等。
(3)图像数据的变换、编码和压缩,以便于图像的存储和传输。不管是
何种目的的图像处理,都需要由计算机和图像专用设备组成的图像处理系统对图像数据进行输入、加工和输出。
二、 图像处理主要研究的内容
数字图像处理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图像变换由于图像阵列很大,直接在空间域中进行处理,涉及计算量很大。因此,往往采用各种图像变换的方法,如傅里叶变换、沃尔什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等间接处理技术,将空间域的处理转换为变换域处理,不仅可减少计算量,而且可获得更有效的处理(如傅立叶变换可在频域中进行数字滤波处理)。目前新兴研究的小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中都具有良好的局部化特性,它在图像处理中也有着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2)图像编码压缩图像编码压缩技术可减少描述图像的数据量(即比特数),以便节省图像传输、处理时间和减少所占用的存储器容量。压缩可以在不失真的前提下获得,也可以在允许的失真条件下进行。编码是压缩技术中最重要的方法,它在图像处理技术中是发展最早且比较成熟的技术。
(3)图像增强和复原图像增强和复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如去除噪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等。图像增强不考虑图像降质的原因,突出图像中所感兴趣的部分。如强化图像高频分量,可使图像中物体轮廓清晰,细节明显;如强化低频分量可减少图像中噪声影响。图像复原要求对图像降质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一般讲应根据降质过程建立"降质模型",再采用某种滤波方法,恢复或重建原来的图像。
(4)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图像分割是将图像中有意义的特征部分提取出来,其有意义的特征有图像中的边缘、区域等,这是进一步进行图像识别、分析和理解的基础。虽然目前已研究出不少边缘提取、区域分割的方法,但还没有一种普遍适用于各种图像的有效方法。因此,对图像分割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之中,是目前图像处理中研究的热点之一。
(5) 图像描述图像描述是图像识别和理解的必要前提。作为最简单的二值图像可采用其几何特性描述物体的特性,一般图像的描述
方法采用二维形状描述,它有边界描述和区域描述两类方法。对于特殊的纹理图像可采用二维纹理特征描述。随着图像处理研究的深入发展,已经开始进行三维物体描述的研究,提出了体积描述、表面描述、广义圆柱体描述等方法。
(6)图像分类(识别)图像分类(识别)属于模式识别的范畴,其主要内容是图像经过某些预处理(增强、复原、压缩)后,进行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从而进行判决分类。图像分类常采用经典的模式识别方法,有统计模式分类和句法(结构)模式分类,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模糊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式分类在图像识别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展趋势:
一、图像处理的网络化
图像处理系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早期的图像处理系统比较昂贵, 多以小型机为主机,且多人轮流使用一台设备, 这时的图像处理系统可称为图像大系统。
这个阶段为第1 阶段, 这一阶段的图像处理系统具有以图像帧存储为中心的系统结构。随着微机性能的提高和价格的大幅下降, 在图像处理实验室里, 一人一机不再是奢侈的配置, 图像处理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普及, 这时的图像处理系统可称为图像小系统。
这个阶段为第2 阶段, 这一阶段的图像处理系统具有以计算机内存为中心的系统结构。随着网络数据库的发展, 系统走出了一人一机的圈子, 服务器/客户机、Internet、浏览器、网络数据库图像处理系统似乎变大了, 资源也增多了。计算机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出现了多样化,多CPU 的服务器开始走进普通实验室, 分布式计算系统被
用来构造指纹识别系统和人面像识别系统,图像处理系统越来越大型化, 这时的图像处理系统可称为超级图像系统。
这个阶段为第3 阶段, 这一阶段的图像处理系统具有以网络为中心的系统结构。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超高速发展, 图像处理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明显加快。例如一些在DOS 操作系统下运行的应用软件, 随着Windows 的出现而面临着升级的压力; 原来建筑在ISA 总线上的图像卡, 随着PCI总线的出现而趋于淘汰, PCI 图像卡则应运而生。落后与先进、淘汰与新生, 同一应用领域出现多个版本的竞争, 新的知识不断涌现, 这无疑使图像界既充满活力, 同时又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众多新技术中, 图像处理网络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知识的'挖掘、图像的浏览、基于内容的查询、以网络为中心的系统结构等挑战性的新课题不断涌现, 网络化使图像处理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二、图像处理的复杂化
图像处理的疑难问题很多且极其复杂, 如文字识别技术。目前, 印刷体汉字的识别率高达99%以上, 基本达到了实用程度, 但手写体汉字的识别却处在限定型手写体汉字识别的水平上, 其识别率还有待提高, 而自然手写体汉字的识别仍处在艰难的研究中。
图像压缩是近十年来研究的热点, JPEG,MPEGI, MPEGⅡ已经获得了应用, 业界又提出了对MPEG4, MPEG7, JPEG20xx 的研究。可以这样认为, 超低码率的图像编解码技术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而模糊图像的复原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由于散焦和运动模糊图像对图像的
损伤较大, 给图像复原造成了很大困难, 特别是集散焦、运动、高噪声、低清晰度于一身的复合型模糊图像, 其复原的难度使研究人员望而却步。面对银行、宾馆、汽车收费站监控系统使用的录像机录制的模糊图像,有关部门急需一种针对性强的模糊图像复原系统,但目前的技术水平难以胜任; 在指纹识别中, 大数据量指纹库中的识别速度以及模糊指纹的复原、变形指纹的校正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人面像识别中, 人的年龄、表情、姿态都对人面像识别有重大影响, 海量人面像识别不仅存在识别率的问题, 而且存在查询识别速度的问题。图像界对现存的这些复杂问题已进行了多年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信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 这些复杂问题将会出现新突破。
三、处理速度的高速化
著名的摩尔定律(Moore law) 指出: 微处理器的集成度每18 个月将翻一番, 即CPU 以18 个月为一个更新换代周期; 新摩尔定律提出全球因特网流量每6 个月翻一番。当然, 摩尔定律的成立是界定于某一个时期的。作为计算机重要应用的图像处理技术, 在处理速度上将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规律,目前还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不言而喻, 图像处理的速度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 其水平也是针对特定环境、特定时期而言的。按照习惯划分, 图像处理可分为软件处理和硬件处理。硬件处理系统中含有软件处理或软件介入。
课程设计报告12
摘 要:根据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切入点进行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测量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突出能力的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的课程,其内容以工程测量项目实施,和职业工作需要为导向;以学生“测量技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分部分项工程测量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贯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培养从事一线施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2、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学生需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误差分析方法;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仪器的检验及校正;掌握建筑工程测量项目的施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2.2 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备熟练操作测量仪器和仪器检验及校正的能力;具备测量成果计算与误差分析的能力;针对具体的工程测量项目,学生能独立提出合理的测量任务设计方案和组织实施具体测量工作。
2.3 素质目标
在学生测量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贯彻相关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并着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等,从而达到掌握和遵守建筑工程测量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法规、规范,形成依法执业的职业素养。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课程实施
(1)本课程理论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应做好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尤为重要,教师应以实际项目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实践课应紧扣测量岗位标准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任务分配―实施―检查―评估的四步教学法。
①教师下达实训任务,并仔细讲解任务要求,学生确定任务所需的设备与信息;
②组建工作小组,学生完成任务实施方案设计并进行任务分配;
③学生小组按方案实施,教师担任咨询角色;
④根据质量标准,对最终结果进行组内自检和教师专检;
⑤师生共同分析误差原因和纠偏措施,并对最终效果进行评估。
(3)通过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观看实际测量工作和聘请企业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进一步加深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理解。
5、课程考核
建筑工程测量教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建筑测量、放样与数据处理三大任务和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全站仪四种仪器使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针对以上特点,我们放弃了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改为任务型操作考试,即在固定任务的前提下,通过考核学生仪器操作的规范性、任务程序的严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考核方法:平时成绩+操作考试
总评成绩计算: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考勤+实训报告)(20%)+操作考试(80%)。
6、结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课程取得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热情,其理论与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用人单位也对学生的测量能力给与肯定。
参考文献:
[1] 崔辉.基于模块化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安徽建筑,20xx(6).
[2] 蒋晓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核心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xx(6).
[3] 杨文民.建筑法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xx(8).
课程设计报告13
课题一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招聘,激励,沟通,解雇,员工内部调动,工作满意度,工作安全感以及公共关系等问题。对每个备忘录进行分析,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理论一一进行说明并解决。
一,备忘录一涉及的问题有激励,沟通,工作安全感。
激励即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使个体有效的完成行为目标。或者说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成员的各种合理需要。这里的激励是通过员工之间有效的沟通改善工作环境以及人际关系,虽然这些是外部因素,但能影响到工作满意度,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工作,会让人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反之,会让人心情烦躁,怨声不断,效率低下。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的,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不管是同级还是上下级之间,沟通总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沟通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化解矛盾。沟通作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人事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可以说,良好的沟通是组织效率的保证。有效的沟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 它是工作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友好并具有合作精神的同事关系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达到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效果。这里通过沟通可以消除员工因为公司预算的减少和解雇的增加带来的恐惧感和紧张感,也可以增加部门之间的了解和互动,使以后部门之间的合作更有默契,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隐形成本投入。同时,也让员工有了工作安全感,员工的情绪稳定,无后顾之忧,员工就会有较高的工作热情。
这里明显需要给予员工一定的激励和沟通,站在企业的角度,就是要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简称人本管理,即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是指企业中的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同时,作为管理的本质因素,又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活动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另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旨在满足人的需要,促使企业人获得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使员工感到满足和被尊重,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当然,各个方面都需要沟通的参与,为达到理想的结果。相反,如果沟通不畅,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一定的沟通,那么日常的工作就难以开展,更不用说默契的合作了,效率当然也不会高,这样的话,企业难以支撑下去,无法高效的运转,接着会是一连串的恶性循环。有效的沟通应该被当做企业文化存在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不只是在管理层和高层,使每一个员工产生积极的工作状态,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回复备忘:1:
理由: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适当的采取措施对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进行规划和管理,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或组织希望的发展。于此同时,企业中的人作为首要因素,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为人的需要而管理。满足员工的需要,实施激励,使个人积极性被调动,达到员工与组织共同发展的效果,取得双赢。
二,备忘录二涉及到企业内部人员调动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问题
人员调动属于人员配置问题,有五种人员配置原理,人员调动强调能位对应原理,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能力特点的不同,而且在能力水平上也是不同的,具有不同能力特点和水平的人,应安排在要求相应特点和水平的职位上,并赋予该职位应有的权利和责任,使个人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率。要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就要对人力资源的构成和特点有详细的了解。人力资源是由一个个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组成的,而各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由于受到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各自不同,形成个体差异。就个体能力来说,这种差异包括两方面:一是能力性质、特点的差异,即能力的特殊性不同。个人能力的特殊性,形成他的专长、特长,即他能干什么,最合适干什么。二是能力水平的差异,不同的人,能力才干是不同的,有点高些,有的低些。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能力水平完全相等的人。承认人与人之间能力水平上的差异,目的是为了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上坚持能级层次原则,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工作,一般可分为四个层级,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决策层工作属于全局性工作,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因此,决策层的能级越高。管理层工作是将决策层的决策付诸实施的一整套计划、监督、协调和控制的过程,管理层的能级是仅次于决策层的比较高的层级。执行层工作是将管理层拟定的方针、方案、计划、措施等过程,执行层的能级比管理层低。操作层工作就是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执行层制定的工作标准、工作定额,并接受各种监督检查。它是一个单位或组织中能级最低的层次。一个单位或组织中的工作,包括这样四个层次,应该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等级的人来承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能位对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顺利完成任务。
要素有用原理,即任何要素都是有用的,换言之,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而配置的根本目的是为所有人员找到和创造其发挥作用的条件。这一原理说明,对于那些没有用好之人,其问题之一是没有深入全面地识别员工,发现他们的可用之处。这是因为人的素
质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特征,或者呈现非常复杂的双向性,优点和缺点共生,失误往往掩盖这成功的因素,这为我们发现人才,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用其所长,增加了许多困难。因此,正确的识别员工是合理配置人员的前提。其问题之二是没有为员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条件和环境适当,员工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企业推行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新的人事政策,为许多人才提供了适合其发展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许多人走上更高一级的岗位提供了机会。过去企业经常强调,伯乐式领导者对企业员工识别和配置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但企业现在更强调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动态赛马”的用人机制,让更多的员工能够在这一机制下脱颖而出,化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摆脱单纯依赖“伯乐”局面。可见,识才、育才。用才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互补增值原理,这个原理强调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避免短处对工作的影响,通过个体之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优化。这是因为,当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作用的时候,互补产生的合力要比单个人的能力简单相加而形成的合力大的多,群体的整体功能就会正向放大;反之,整体功能就会反向缩小,个体优势的发挥也受到人为的限制。因此,按照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一个群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应该是密切配合的互补关系,互补的一组人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事业和追求,而互补增值原理最重要的是“增值”。
动态适应原理,指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随着事物的发展,适应又会变为不适应,只有不断调整任何事的关系才能达到重新适应,这正是动态适应原理的体现。从组织内部来看,劳动者个人与工作岗位的适应不是绝对的和一定的,无论是由于岗位对人的能力要求提高了,还是人的能力提高要求变动岗位,都要求我们及时地了解人与岗位的适应程度,从而进行调整,以达到人适其位,位得其人。
弹性冗余原理,要求在人与事的配置过程中,既要达到工作的满负荷,又要符合劳动者的生理心理要求,不能超越身心的极限,保证对人、对事的安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既带给劳动者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又要保障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它要求我们既要避免工作量不饱满的状况,也要避免过劳的现象发生,因此体力劳动的强度要适度,不能超过劳动者能承受的范围;脑力劳动也要适度,以促使劳动者保持旺盛的精力;劳动时间也要适度,以保持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工作目标的管理也要适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总之,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如工种、类别、行业的不同,以及环境、气候的不同,弹性冗余度也应有所不同。
这里的人员调动在基于上面的原理上,参考员工自己和部门主管的意见,对其进行合理的调动,适当合理的对员工进行调动,不仅对员工自己而且对企业都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同时要遵循一定的制度和原则。
人员调动的原则
(1)符合公司的经营方针;
(2)符合相关的人事政策;
(3)提高员工任职能力,做到适才适用。
人员调动的实施
(1)配合公司的经营任务;
(2)调整公司结构,促成公司员工队伍的合理化;
(3)适合员工本人的能力;
(4)缓和人员冲突,维持组织正常秩序。
回复备忘录2:
理由:此次人事变动属于企业内部人员变动,需要双方部门主管同意,根据企业的制度和规范进行调动,满足了企业部门的需要,也满足了员工自己,从李雄对这一提议很高兴可以看出,他对原部门已经失去工作的欲望了,同意调动,满足了他的个人要求,从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自然,他工作的效率也会有所提高,一举两得。对企业来说,内部人员调动,有利于人员优势的整合和优化,有利于员工的发展,有利于业务发展的需要。采用内部人员调动相对于从外部招聘可以节省更多人事成本,而且相对安全,内部员工对企业的制度和工作流程都比较熟悉,工作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对企业的感情也会比较深。组织对内部人员的能力、素质、优点和缺点也都比较了解,可以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较好的做到人尽其才,避免用人不当。
三,备忘录三涉及到人员招聘选拔以及工作分析等问题
第一步,在进行招聘之前要对进行招聘的职位进行工作岗位分析,要知道该职位的员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以及要有什么样的学历或者职称,了解了之后才能对该职位进行招聘。
工作岗位分析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资料和数据。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课程设计报告14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电力销售市场的扩大又刺激了整个电力生产的发展。
东莞供电局曾几经易名,于20xx年4月正式挂牌为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是广东电网公司直属大一型企业,担负东莞市33个镇(区)的供电及电网规划、电网建设和运行管理任务。截止至20xx年12月31日,共有500KV变电站3座,220KV变电站19座,110KV变电站89座。全年完成供电量464.4507亿千瓦时,在广东省排第二位,仅次于深圳市。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变电站由当初的有人值班站发展到现在无人值班站或者是中心站。我实习所在的220KV景湖变电站就属于中心站;在有人值班的景湖站管辖下有9个无人值班的110KV变电站。东莞供电局计划20xx年前将220KV景湖变电站等发展成无人值班站。这将是对变电站值班员和变电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1. 实习目的
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拓宽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劳动观念,激发学生的敬业、创业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本次实习在学生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学习后进行,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大,增加学生的专业实际知识;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习内容
2.1 内容与形式:
2.1.1 搜集整理变电站主要一、二次设备以及变电站运行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2.1.2 搜集整理220KV变电站特点方面资料。
2.1.3 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主要电气设备构成,了解电气设备的布置,了解电气运行的有关知识。
2.1.4 实地考察景湖站220KV变电站的主接线、主要电气设备(包括主变压器、主要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进出线情况等)电气设备布置方式、变电站主要运行控制方式、变电站的通讯方式等,参观考察过程中要求作好笔记。
2.1.5 将搜集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与景湖站的实践相结合,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总结收获。
2.1.6运用所学知识,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一定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实习前期准备
变电所是联系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电压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变电所可分为枢纽变电所、中间变电所、区域变电所和终端变电所。
2.2.1 枢纽变电所枢纽
变电所位于电力系统的枢纽点,汇集有多个电源(发电厂或其他电力网),连接电力系统的高压和中压,负责向区域变电所和中间变电所供电。当其停电时,将引起电力系统解列甚至瘫痪。
2.2.2 中间变电所
中间变电所位于枢纽变电所和区域变电所之间,使长距离输电线路分段,其高压侧以交换潮流为主,起功率交换作用。它一般汇集2~3路电源,电压等级在500~330kV之间。除了通过功率外,它还降压向当地用户供电,当其停电时将使区域电网解列。
2.2.3 区域变电所
区域变电所负责向某一地区城市供电,高压侧电压等级一般为110kV或220kV,低压侧电压等级一般为110 kV或35 kV.当该变电所停电时将使该地区的供电中断。
2.2.4 终端变电所
终端变电所在输电线路的终端,直接向电力用户供电,高压侧电压一般为110 kV.当全所停电时,只影响该变电所的供电用户。
2.2.5 牵引变电所
牵引变电所是一种特殊的终端变电所,用于向电气化铁路的`电力牵引网和电力机车供电。其高压侧电压一般为110 kV或220 kV,低压侧电压为27.5 kV(BT供电)或55 kV(AT供电)。牵引变电所是一级电力负荷,少数牵引变电所还担负着其所在地区的10 kV动力负荷。
2.3 220KV变电站的突出特点:为了把电能送到较远的用电地区,需将电能经升压
变压器把电压升高,通过高压输电线路送到用电地区,再经降压变压站的变压器把电压降低后分配使用。所以,变电站的主要任务是变换电压,集中和分配电能,控制电能的流向和调整电压。我国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总结多年的运行经验,得出了各级额定电压与输送及送电距离的关系。一般,220KV电压级输送功率为100~150MW,送电距离为200~300KM,由此可见,220KV电压级最适合作为省级电网的主要输电线路的电压。由于我市用电量较大所以主要是取用220KV变电站来分配电能。
2.4 22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
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的主体,它反映各设备的作用、连接方式和回路间的相互关系。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概括地说包括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
2.5 220KV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
220 kV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有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电抗器和、电容器等。
2.5.1 主变压器
220kV变压器:变压器是借助于电磁感应,以相同的频率在两个或多个相互耦合的绕组回路之间传输功率的静止电器。变压器通过变换(升高或降低)交流电压和电流,传输交流电能。因此,变压器也可称作是没有运动功能部件的电气设备。
2.5.2断路器
高压断路器的主要作用是,在正常情况下控制各种电力线路和设备的开断和关合,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地切除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我国220KV断路器大部分是使用六氟化硫断路器。
2.5.3 隔离开关
隔离开关是高压开关设备的一种,在结构上,隔离开关没有专门的灭弧装置,因此不能用来拉合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正常分开位置时,隔离开关两端之间有符合安全要求的可见绝缘距离,在电网中,其主要用途有:①设备检修时,隔离开关用来隔离有电和无电部分,形成明显的开断点,以保证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②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相配合,进行倒闸操作,以改变系统接线的运行方式。其只要作用是电气隔离。
2.5.4 电压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作为电压变换装置跨接于高压与零线之间,将高电压转换成各种设备和仪表的工作电压;电压互感器的主要用途有:①供电量结算用,要求有0.2级准确等级,但输出容量不大;②用作继电保护的电影信号源,要求准确等级一般为0.5级及3p,输出容量一般较大;③用作合闸或重合闸检查同期、检无压信号,要求准确等级一般为1.0级和3.0级,输出容量较大。现代电力系统中,电压互感器一般可做到四绕组式,这样一台电压互感器可集上述三种用途于一身。电压互感器分为电磁式和电容式两大类,目前在220KV电力系统中,电磁式和电容式都有使用。
2.5.5 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是专门用作变换电流的特种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串联在电力线路中,线路中的电流就是互感器的一次电流,二次绕组接有测量仪表和保护装置,作为二次绕组的负荷,二次绕组输出电流额定值一般为 5A或1A.
2.5.6 避雷器
避雷器是变电站内保护电气设备免雷电冲击波袭击的设备。当雷电冲击波沿线路传入变电站,超过避雷器保护水平时,避雷器首先放电,将雷电压幅值限制在被保护设备雷电冲击水平以下,使电气设备受到保护。
课程设计报告15
我国会计信息系统从会计电算化初期模拟手工记账探索起步,经过与其他业务结合推广发展,再到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并且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集成管理,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缓慢发展时期(1980年以前)、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6年)、有组织有计划发展阶段(1986~1992年)、成熟阶段(1992年至今)。
中国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在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发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国家规划,到20xx年,全国80%以上的单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充分利用各种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云技术,融合电子商务活动,是会计业务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全面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标准化、信息化目标。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管理软件,能够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ERP应用成功的标志是:系统运行成绩化,软件的运作跨越多个部门;业务流程合格化,各级业务部门根据完全优化后的流程重新构建;绩效监控动态化,绩效系统能即时反馈以便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改善持续化,是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一般可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生产流程、进销存流程、内部沟通,信息资源共享、整合资源,提供高效、实时的订单、采购、生产、财务、物流、存货等准确信息。缓解市场多变和生产均衡之间的矛盾;解决企业库存管理的难题;提高客户满意度;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企业中的部门本位观。
一、通过使用用友ERP-U872软件来实际操作练习,了解很多了解会计工作流程。
既学到了知识,也遇到很多问题。用友ERP-U872的功能可以划分为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集团管理、和多维分析管理等子系统。
1、财务管理子系统包括总帐、报表、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专家财务评估、公司对账、网上银行、现金流量表、网上报销、WEB财务等功能。总帐系统可以满足企业不同角色的会计人员处理日常业务,系统可以自动编制收款、付款、转账凭证,自动进行期末记账与结帐,自动生成总分类账、明细分类帐和财务报表,进行财税一体化管理。
2、供应链管理子系统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存货核算、合同管理、售前分析、出口管理、委外管理、质量管理、进口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实现销售、生产、采购、财务部门的高销协同,逐步消除管理“瓶颈”,建立竞争优势。
3、生产制造管理是用友ERP- U8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可以进行MRP运算、ROP运算,包括物料清单、主生产计划、需求计划、产能管理、生产订单、车间管理、工序委外、工程变更、设备管理等功能模块。
4、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提供薪资管理、人事合同管理系统、对劳动争议事件处理情况的管理和薪资管理功能模块。薪资管理系统用于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摊、工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核算等,可以和总帐系统集成使用。人事合同管理系统、对劳动争议事件处理情况的管理和薪资管理等功能模块,试用于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各种人事协议进行管理。用友ERP- U872还提供集团财务、客户关系、多维分析管理等子系统。
本学期还学到主要内容:
二、系统管理和公共档案基本设置
1、如何进行系统注册。
2、系统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
3、设置角色、用户和权限。
4、设置基本信息:编码方案的设置,数据精度的设置,系统启用。
5、设置基础档案:设置机构人员、客商信息、存货、财务、收付结算、业务、其他-常用摘要。
三、总帐管理
(一)、总账管理系统的目标包括:
1、及时、准确地采集和录入各种凭证,保证进入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数据及时、准确和全面。
2、高效、正确地完成记账等数据处理过程。
3、随时输出某个时期内任意会计科目发生的所有业务,随时输出各个会计期间的各种账表,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
4、建立总帐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会计数据的及时传递和数据共享。
(二)、基本操作
1、总帐控制参数设置
2、期初余额录入
3、凭证管理:填制凭证、审核凭证、查询凭证、凭证记账等。
4、出纳管理:出纳签字、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查询、凭证记账等。
5、账簿管理:总账、明细账、辅助账等账簿查询。
6、期末处理:自动转账、对账、结帐。
四、UFO报表管理
1、自定义一张货币资金表
2、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
五、薪资管理
薪资管理系统具有明显的自动计算和汇总优势,能够使财务人员的工资核算工作由繁重变得轻松,并且能够避免手工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是薪资管理系统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启用薪资管理系统
2、建立工资账套
3、设置人员附加信息
4、设置工资项目
5、设置银行名称
6、建立工资类别
六、固定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原始设备的管理、新增资产的管理、资产减少的处理、资产变动的管理等,并提供资产评估及计提减值准备功能,支持折旧方法的变更;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可以用于固定资产总值、累计折旧数据的动态管理,协助设备管理部门做好固定资产实体的各项指标的管理、分析工作。
1、建立固定资产子账户、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参数设置、录入固定资产原始卡片等。
2、修改固定资产卡片、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处理
3、生成增加固定资产的记账凭证
4、对账与结帐、账表管理、计提折旧
5、固定资产的减少、固定资产的变动
6、批量制单
七、应收应付款管理
1、应收款/应付款管理系统控制参数设置、基本信息设置
2、应收款/应付款管理系统期初余额录入
3、应收款/应付款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形成应收/应付款项、收款/付款结算、转账处理、应收坏账处理、制单、查询统计
4、期末处理:汇兑损益、月末结账
首先说一下遇到的问题与处理:
(1) 进行账套的初始设置要认真谨慎,尤其是套账编码和启用日期需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曾经错误地将系统启用日期设置成20xx年,因此造成系统错误。同时,启动总账系统的`时间必须大于或等于账套系统的启用时间,不然系统会出现“不能超前建账时间”或“不能滞后建账时间”。
(2) 完成后,录在以下几个阶段需要进行系统数据备份。分别是在启用账套前,基础设置入期初余额前、填制凭证前、过账前、结账前。在做账时,因为没有备份导致数据丢失,重头再来的事情时有发生。
(3) 审核凭证时,作废凭证不能被审核。审核人和制单人不能是同一个人,凭证一经审核,不能被修改、删除,只有取消审核签字后才可修改或删除,已标记作废的凭证不能被审核,需先取消作废标记后才能审核。在这里,我也犯了错误,就是忘记重新注册002,直接用系统管理员身份直接做凭证,导致最后审核不了。
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用于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另外,系统的信息处理一般都是对手工会计职能的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是面向任务和职能的,这对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来说已经足够,但在业务流程的监控和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性上还需要加以完善。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完成了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全球化财务管理支持的转变。这些转变具体体现在:吸收并内嵌了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财务系统不仅在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也达到了无缝集成。
学习体会:学习用友ERP,我认为是熟悉会计工作最好的途径。跟着书本做用友ERP模拟财务工作,也就是跟着规范的企业管理流程走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要多去思考,多去想想每走一步的理由,把学过的会计知识尽量串起来。需要知道不同时期,会计需要干些什么事情,会计在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是什么。然后才是熟悉软件,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担心错误而不敢做,也不能太过于随意而错漏百出,这并不符合会计谨慎精神。遇到了困难,先尝试自己寻找原因,尝试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当认为自己的遇到的问题远在能力水平之外,询问老师或者别的同学,确实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课程设计报告16
1mBot机器人介绍
mBot是一款为素质教育而生的低门槛“机器人小车”,是实现跨学科综合素质教育STEAM[1]的载体,借助mBot机器人开展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mBot机器人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是标准化的电子零件,由mBot机械部分、mCore控制板两部分组成,同时配有一个简易遥控器可供拼装完成后直接“驾驶”;软件部分使用基于Scratch2.0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软件mBlock,通过蓝牙直接实现操控mBotAPP。mBlock根据需求编制一个程序,将其下载到mCore,由mCore控制mBot机器人完成动作。mBot机器人与智能玩具的区别在于它可以使用软件mBlock进行二次开发,在其上加载一些传感器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该次课程设计用3个mBot机器人模拟制作一个智能交通系统,用实例来讲述创新课程设计过程。
2智能交通系统分析
课堂以智能交通系统为主题,激发学生讨论,讨论结果形成一个简单、完整的交通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智能汽车、智能红绿灯、智能车库。具体功能如下描述。
(1)智能汽车,用mBot机器人模拟汽车的行车过程,前进、左右转弯、倒车,同时用指示灯颜色和不同的声音区分不同状况,以给出警戒和提示;车上安装超声波传感器,便于安全倒车;汽车的行驶过程用遥控器控制。
(2)智能红绿灯,根据路段车流量设置红绿灯间隔时间,绿灯结束后有3s的黄灯闪烁;指示灯亮,并用LED数码管显示剩余时间。在mBot机器人的主控板mCore上安装两个设备,一个是LED灯作为红绿灯使用;另一个是4位数码管用来显示红绿灯时间,用RJ25接口线将两设备与主控板连接。
(3)智能车库,用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有无车辆入库,若有,则用舵机控制横杆抬起,若无,则横杆落下。若在超声波出现故障时,则用机械遥感手动控制横杆起落。mCore主控板接3个设备:一是超声波传感器,用来检测门前有无车辆;二是遥感,便于应急时手动控制;三是舵机,其上安装横杆,接收超声波传感器信号,控制横杆起落。
3课程设计
将智能交通系统课程设计分基础、应用、创新3个阶段来讲述。
(1)智能汽车:对汽车的踩油门、松油门过程用键盘上的“按下、松开上移键”命令来控制;脱机时,将“按下上移键、松开上移键”命令用红外遥控器上的上下箭头代替,便于脱机控制。由于红外线遥控器控制命令以判断形式出现,须将其加入条件控制结构。其它转向功能与前进类似。基础功能完成汽车的机械行驶前进、后退、左转、又转,同时配备相应的指示灯;通过键盘上的4个方向箭头完成在线控制,使用图形化模块如表1的在线命令。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mBlock软件界面,学会图形化模块的拖拽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适合小学5、6年级学生。应用级在初级基础上将控制方式改为遥控器控制,实现脱机运行,模块指令如表1的脱机命令。由在线命令转为脱机命令模块结构简单,但加入了选择判断,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条理,同时查看对应模块生成的arduino程序如表1的`Arduino代码,熟悉arduino语法结构。教学内容适合中高年级学生。创新能以初级为基础,加上应用级训练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读代码能力,可以创造性地实现不同功能,当软件给出的模块结构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在arduino的编辑器IDE手写代码来完成。高级阶段,每个学生的作品不一样,教学呈现个性化,适合大学生和电子类爱好者。
(2)智能红绿灯:定义一个变量time用来计时,将红绿灯持续的时间设置为循环次数,每次延时1秒,将变量time值减1,用LED数码管显示变量time值,达到计时效果。假设绿灯持续时间为30s。教学内容属于中级,增加了循环结构和变量设置,红绿灯持续功能用循环结构来实现,显示时间用变量赋值来完成。对中小学生,变量概念不易于理解,可用解应用题时的设未知数知识点来变通。对这部分内容的创新可以横向拓展,由红绿灯联想到路灯、声控灯、跑马灯、led显示屏等。
(3)智能车库:设置3个变量s、x、y、s用于存储超声波传感器测得数据,x存储摇杆x轴移动的距离,y存储摇杆y轴移动的距离;s小于10时,表示有车通过,横杆抬起,否则,横杆落下;x大于y表示横向移动,横杆落下,y大于x表示纵向移动,横杆抬起。其执行arduino程序如下,等待两秒是保证车安全通过。相比上面教学内容增加两个难点:一是逻辑关系复杂包含顺序、选择、循环结构的嵌套,在理清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才能驾驭;二是熟悉Arduino编程语言语法结构,并用其将逻辑关系表达出来。创新应用可在深度上挖掘,设计出更智能化的作品。
4结语
创新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方式,提倡在真实情境下学习、从生活中学习。该次创新教育课程设计内容选自与学生接触紧密的智能交通系统,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学习理念。创新课程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式,由智能交通系统为中心,向外发散到智能汽车、智能红绿灯、智能车库,每个部分又引出更多的知识点(如,智能红路灯引出路灯、流水灯、led灯等),丰富创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现知识有用性;创新课程教学目标区别于传统课程的知识堆砌[5],强调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创新课程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是智慧的萌芽,都会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找自己的存在感,参与意识更强烈;更容易保持学习的激情、增强学习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更容易生成新的创意。创新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将基础教育获得的碎片化知识整合,结合实际加以应用,强调知识的有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作者:苗永梅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森山.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2]万佑红,将国平.机器人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xx,27(4):6-8.
[3]王同聚.Scratch与机器人共融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xx(8):76-79.
[4]纪欣然.基于Arduino开发环境的智能寻光小车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xx,35(15):161-163.
[5]李丹妍.创客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向[J].教育研究与实践,20xx(4):30-34.
课程设计报告17
北京移动LTE BookRRU 3235e应用情况汇报
一、产品规格:
BookRRU规格:
体积/重量: 4L / 4.5kg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
频 段: 2575~2635MHz【Band38/41,可三载波扩容】
载 波: 3*20 MHz
发射 功率: 2*10 W 【覆盖50~100米路段优选】
天线 增益: 10 dBi
供 电: AC 【交流供电、安装方便】
天馈 模式: 内置 / 外置
二、BooKRRU应用情况:
北京移动城一分公司51、53网格应用,从测试情况来看,效果良好:RSRP、SINR等均明显提升。
【站点1】站名:朝阳新族大厦HL;覆盖路段:朝阳秀水南街
BookRRU建设前该路段的覆盖情况:
20xx-9-2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第1页, 共5页
RSRP: SINR:
速率:
BookRRU建设后该路段
RSRP(覆盖图、做主服小区图)、
SINR、速率情况:
安装效果:
RSRP: SINR:
速率:
20xx-9-2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第2页, 共5页
【站点2】站名:朝阳劲松七区
713号楼HL、覆盖路段:劲松南路靠近2环路方向 BookRRU建设前该路段RSRP、SINR、速率情况
RSRP: SINR:
速率:
BookRRU建设后该路段RSRP(覆盖图、做主服小区图)、SINR、速率情况 安装效果:
20xx-9-2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第3页, 共5页
RSRP: SINR:
速率:
【站点3】站名:朝阳垂杨柳南里;覆盖路段:广和街与朝阳垂杨柳中街交叉口处 BookRRU建设前该路段RSRP(覆盖图、做主服小区图)、SINR、速率情况 RSRP:SINR:
20xx-9-2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第
4页, 共5页
速率:
BookRRU
建设后该路段
RSRP、SINR、速率情况: RSRP: SINR:
速率:
三、结论:
1,BookRRU具有安装方便、隐蔽,不易激起民扰的特点; 2,BookRRU对50~100米路段弱覆盖具有明显改善效果; 3,BookRRU跟普通宏站之间切换顺畅,精准控制覆盖。
20xx-9-2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第5页, 共5页
课程设计报告18
一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单片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 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三极管PNP管脚不懂怎么放置,不懂分得二极管的正负极,对单片机汇编语言掌握得不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梁强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梁强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二
做了两周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有关于单片机方面的,更多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
我们组一共有三个人,但其他两个人是真的神龙见首不见尾,除了在最后答辩的时候他们一起坐在了我旁边,冠冕堂皇的指着我画了几遍的图说了几嘴,我想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怎么,虽然有的东西他们也答出来了。我佩服他们的勇气,羡慕他们的运气(我见到的很多做了10 天的人最后的成绩都有不如他们的),但是鄙视他们的做法。
所幸的是,我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我想没有他们我可能都要放弃了,因为我本人对单片机也并不是很熟悉,学的东西好像它是它,我是我似的,理论联系不了实际。以前的汇编语言没学好,一开始的程序这块儿就要令我抓狂了。后来请教我们班的一个男生,每次跟他一起到试验室调试程序(他们组也只有他一个人动手),看他边做边给我讲解。最后在开发机上做出来的时候,虽然不是我自己写的,但看他那么高兴,我也有一种分享到的成就感。后来我们组就用了他写的程序,他自己又抽空做了些拓展。
接下来就是做硬件方面的焊接工作了。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的劳心劳力。很多次是早上起来带瓶水带些吃的到实训中心,一泡就是一天。我看到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不同的是他们是三三两两,而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做。在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人帮助我,或是热心的帮我带饭,或是在我打盹儿的时候帮我做点焊接。大家都鼓励我,即使最后出不来东西,但是一定要坚持把它做完。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也这么对自己说,即使你做出来的是次品甚至不合格品,但是你一定要拿出来一件成品。
在要验收前,终于做了一件成品出来,不幸的是它真的是一件不合格品。帮我的那个男生做的已经出来了,所以最后应该还是我的焊接方面的问题。有一点灰心,想再重做来不及了,单是检查线路却也查不出来什么问题。那么就准备答辩吧。我对着电路图再看课本,发现以前很多觉得很难记的东西现在记起来容易多了,因为整天都在同它们打交道。51的引脚及其功能,A/D转换器的,驱动器的,所有我用到的我都一再的看书了解,同时请教同学我看书过程当中的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了以前焊接当中出的一些问题,能改的就改,不能改的,咳,要是时间再多一些,或者我能早点做好,要是不只是我一个人动手……算了吧,不要想那些如果,还是准备我自己的,做好我现在能做的吧。
还好,验收还算成功,得了3分,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代表了我真实的水平,我觉得我对单片机的一些知识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真的是从无到有增长的。同时我也尽量不去想别人得了多少分,没有什么不平衡的`,有些人付出的是努力,有些人付出的是风险代价,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点我早就了解。
最后,我发现自己对单片机竟然也有了一点兴趣,想暑假回家以后自己去买一些东西来做,再补一补汇编语言。有什么问题请教下以前的那些老同学好了,他们好厉害,在高中劳动课就成功的做出过调频收音机,大一暑假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电子竞赛培训接着比赛,不过后来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汗。看来要多保持联络,这次回家就好好找他们叙叙旧。三1前言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要学好C语言程序这门课程,不仅要认真阅读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增强和巩固我的知识。特别是作为高职生,更要注重实践这一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计算机人材。其目录为:
1.程序要求
2.算法分析
3.流 程 图
4.源 程 序
5.调试结果
6.实习体会
2 程序要求
学生成绩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较多,为了简化计论,要求设计的管理系统能够完成以下六种功能:
(1)学生注册登记;
(2)登记学生成绩;
(3)修改学生成绩;
(4)打印一个班级学生的单科成绩;
(5)求出每个学生一学期中各科的平均成绩;
(6)打印某一课程成绩处于指定分数段内的学生名单。
3 算法分析
1. 学生成绩管理软件的数据结构
学生成绩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的,一个班级用一个结点来表示。考虑到插入和删除的方便,这些以班级为单位的结点用链表方式组成一个主目录。每个结点有四个域:
(1)班级代号;
(2)课程情况;
(3)学生情况;
(4)班级顺序链。
课程情况应能反映出大专生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因课程是逐年增多的,所以采用链表结构以便能不断插入新的课程。该班学过的课程构成一个课程链表,所以班级结点中的课程情况用课程链表表示。学生情况主要反映学生的学号,姓名,每学期学生的成绩情况。因为学号总是顺序排列的,所以选用一个结构体数组作为反映学生情况的登陆记表。该 数组的下标值接上班级结点中的班级号就是学号。例如,设每班学生数不超过40个人,班级号为9612,某学生在登记表中相应分量的下标值为26,则该学生的学号为961226。另外,学生成绩管理要分6个学期,所以在学生登记表中,开设6个指针域,每个指针指向该生某学期某门课程学成绩的结点。
各结点结构如下所示:
(1)主目录中班级的结点为:
班级号 课程链 班级顺序链 学生登记表
(2)程链表中的结点:
课程代号 学期号 二叉树链 课程顺序链
(3)分数链表中的结点为:
左链 学号 课程代号 成绩分数顺序 右链
为了便于登记和查询学生的成绩,选择二叉排序来存放学生的成绩。
每个班级的每门课程对应一棵二叉树。通过主目录中班级结点的课程链找到指定的课程结点,再通过课程结点中的二叉树指针指向该门课程的成绩二叉排序树。另外通过主目录中班级结点的学生登记表中的学期指针,指向该学生本学期某门课程的分数结点,并以分数结点的分安数顺序链勾链该生各门课程的成绩。
在登记成绩和查询分数时,都要用到课程代号。课程 代和课程名称是一一对应的。为了简化程序,课程名称和代号对照表设计为一个向量,向量的下标值就作为课程代号,而向量中的元素就是课程名称,这样可以省去代号域。
1.各函数的功能和实现
学生成绩管理的相关功能由对应的函数来实现。
(1)学生注册登记
学生入学后,首先应是注册登记。注册时应先检查该学生所在班级是否已经登入主目录,未登入则若调用新结点后登陆入主目录。然后将新调入的班级结点中对应域赋初值,最后再读入学生的学号和姓名并一一填入学生登记表。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班级的注册和登记工作。
(2)登记学生成绩
学生注册后才可以登记成绩,所以先要检查这个班级是否已经注册,班级中是否有这个学生。在确认有此学生后,登记该生成绩。这时需完成两个操作。一个查询课程代号,另一个是将成绩填入二叉树。这两个操作分别用两个函数来实现:
① 查询课程代号;
② 插入二叉排序树。
有了这两个函数,登记学生成绩的工作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首先查处课程代号,调用课程结点,填入课程代号和学期号;再在二叉树链域中置初值为NULL,将课程结点插入为课程链表的头结点。接着读入每个学生的学号和成绩,每个学生的每门课程都生成一分数结点插入到相应课程的二叉树中。同时,还要将该分数结点链入该生这学期各科成绩的分数链表中。学生登记表中的学期指针域中存放该分数链表的头结点地址。
(3)修改学生成绩
若登记的学生成绩有错误,则调用修改学生成绩的函数便可以加以修改。修改时从主目录出发,查到班级,再从学生登记表中查对学号和姓名,再在与学期匹配的学期指针域中取得该生的学生链表的头指针,然后搜索分数链表,查到指定课程的分数结点,就可修改成绩。
(4)打印一个班级学生的单科成绩
由于学生成绩是用二叉树排序树来存储的,所以采用中序遍历的方法就可以按次序打印出学姓名和成绩。在打印了程序中,从主目录开始查到班级号,就可以从课程结点的二叉树链域中取得成绩二叉排序树的头指针;然后调用中序遍历了程序就可进行打印,同时可求出平均成绩和各个分数段的人数。
(1) 求出每个学生一学期中各科的平均成绩
此了程序从主目录查对班级号开始,通过学生登记表中每个学生的学期指针取得各自的分数链表的头指针。顺着分数链就可求出该生本学期各科的平均成绩。
(2)打印某一课程成绩处于指定分数段内的学生名单
对二叉树序树进行中序扁历,但扁历时应判断当前成绩是否处于分数段内而决定是否打印。
6调试结果
7实习体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上机实践学习,使我对C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要想学好它要重在实践,要通过不断的上机操作才能更好地学习它,通过实践,我也发现我的好多不足之处,首先是自己在指法上还不行,经常按错字母,通过学习也有所改进;再有对C语言的一些标准库函数不太了解,还有对函数调用的正确使用不够熟悉,还有对C语言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也不了解,通过实践,使我在这几个方面的认识有所提高。
通过实践的学习,我认到学好计算机要重视实践操作,不仅仅是学习C语言,还是其它的语言,以及其它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都要重在实践,所以后在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注视实践操作,使自己便好地学好计算机。
课程设计报告19
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参加了院里组织的数据库课程设计,这项任务是分组分工完成的,我们组有五名成员,分别是我们班学号的后五位同学,很荣幸地我被推荐为我们组的组长,在组长的“英明”指导下,全体组员团结奋斗,使得任务完成地比我们预期的要稍早一些,也比预期要漂亮一些,这一点我们都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
王婆卖瓜时间过了,言归正传吧。凡是都要有个总结,以下便是我在这个课程设计中的一点心得。
首先我分析一下我们组任务顺利完成的成功之处并总结一些经验,供以后反省参考用。
凡事预则备,不预则废。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深有感悟的几句古语之一。在这个项目的开始阶段,老师便让我们做了个进度安排表,我很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花了较多心思作出了一个很详细的进度安排表,之后我们组任务的完成也是严格按照这个进度表进行的。当然我后来去了解了一下别的组的情况,有些组的进度安排表没我们组做完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这一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到底还没什么概念。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个是基础太差不能理解老师安排的任务(当然这种人比较少),一种是缺乏交流,这个交流包括组内的交流,也包括组间的,更包括与老师之间的,这也就引出了我的第二个心得。
多交流,这是我这次项目的第二个心得。对于这种分工完成的项目,组员之间的交流是极其必要的.。如果组员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不仅会做很多无用功,而且也会做很多重复的工作。组员之间很好的互通有无,表明自己正在做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才能使工作很好的开展开来。而我们组这次就做到了这点,我们每天都会在qq上或者见面相互交流,并及时修改进度安排表;除此之外,我们还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或者共同解决问题,比如说这次的概念模型的设计,我们组负责设计概念数据模型的同学(赵##)和负责数据需求分析的同学(左##)就经常沟通(因为两者的任务联系比较紧密),共同解决问题,才会做出令我们组员都比较满意的数据概念模型和漂亮的数据需求分析文档;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常会去与老师沟通,老师也在关键的设计地方也给了很多很多的宝贵意见。当然不得不作出检讨的地方是组长这次与老师交流的比较少,反而不及组员,希望在接下来的项目中能有所改观,起好带头作用。我同样也有观察别的组完成情况,发现有些组出现了组长包干或者组长与个别组员的包干的现象,我觉得导致出现这种可怕现象的主要责任在于组长,组长的任务不仅仅参与部分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分配任务并协调组间关系,是沟通交流的一根主要管道。通俗的讲就是组长上要联系老师,中要与他组交流,下要与组员积极沟通,我觉得这也是组长这个角色的设置的必要所在吧。我真心地希望在我们下一个创新课程j2ee的训练中我们班不要再出现这种现象,每个人都有平等得到锻炼的机会,组长不认真分配任务不积极与组员沟通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组员得到锻炼的机会,而更可悲的是很多组员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多主动,这一点原本和上一点多交流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我把它专门列出来也是为了体现他的重要性。多主动一方面是说要主动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有很多同学比较好学,总是不停的在与别人沟通交流,看似很积极,但是仔细分析他提出的那些问题着实汗涔涔,有些问题近似牢骚话类,稍微开动点脑筋就能解决的,但其总不会先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再提出个经过大脑过滤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凡事都没有个自己稍微成熟的看法。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就一度犯过,现在回想起那段岁月着实还是对有些同学的耐心感动到热泪盈眶。直到有一天张老师找我谈了一次我才幡然醒悟到,之后便有了教大的长进,至少变得比较会提问题了。当然我觉得这一点还是值得给与一定程度的肯定的,至少他肯学,比起那种喜欢“搭顺风车”的同学强多了。我上面提到的而关于组长的剥夺组员锻炼权利的问题想必要是被有些组长看了会大有意见,组长会说:“你以为我喜欢一个人全干啊,还不是被逼的”。出现这种情况也于他们组喜欢“搭便车”的人太多了有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这个组组员和组长团队意识的极度缺乏。又扯远了,总之喜欢“搭车”的那部分同学可要提高警惕了,眼看过一年就要出去实习了,还不抓紧时间主动学点东西,还不停的让组长剥削你得到锻炼的机会,以后在这条路上怎么混得下去啊?
以上很简单的三点让我们组在这次设计之中顺利完成了任务,下面谈谈我们组在这次任务中做的不足的地方吧。
首先得从组长自身谈起,刚有说到组长与老师交流较少是第一点,第二点是组长一直以来的老毛病了,就是基础不扎实,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很多考完就忘的干干净净,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又返工去补习部分数据库的知识,而且我们的组员大部分也这样,甚至班里有很多同学也是这样的。所以以后对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定要牢牢把握,绝不能追求过一门算一门。不过话说回来,组长这次返工还是较有成效,很快的理解了设计任务,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详细的进度安排表,需要被鼓励一下呵呵。第三点就是组长对问题的解决程度缺乏完美的追求,说通俗一点就是不求甚解,其实在我们的设计模型中,有一些地方还可以做调整的,数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将会进一步提升,如果我带领组员朝这个方向再多努力一点,水平就不仅仅提高几个档次了,但是组长鼓励组员去解决了一部分,且在一些地方确实做了修改。
其次说说组员,这几位组员中有两位与组长合作过一次,默契还不错,在这次的任务的完成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是周#和左##,分别担任功能需求说明书的编写和数据需求分析说明书的编写,曾在第一次小组会议就表示一定要交出令组长非常满意的作品,而且事实的确是这样,都完成的很出色。而其余两位同学相对主动性就差了点,总是要组长不停的花心思督促能勉强完成任务,令组长很是头疼,但总的来说还是很配合,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组内组员水平出现较大差异。
怎么办呢不足之处真还少,可能是组长反省的还不够吧,等以后反省彻底了再和老师说说吧。
课程设计报告20
第一章 基础掌握
1.1 实验目的
掌握C程序设计编程环境Visual C++,掌握运行一个C程序的基本步骤,包括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
1.2 实验要求
在报告中记录建立、保存C程序实习过程。
1.3 实验基本内容
编写程序,在屏幕上显示一个短句“Hello World”
(1) 程序:
1) 编译如下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 (“Hello World! ”);
}
2)链接。执行Build-命令。
3)运行。执行Build Execute 命令。显示结果。
4)关闭程序工作区。
(2) 运行结果:
输出结果:Hello World!
总结:
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框架,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
第二章 数据类型
2.1 实验目的
(1) 掌握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的正确使用以及C语言的几种基本数据类型和基本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
(2)通过编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运算符的确切含义和功能。
2.2 实验要求
(1) 在报告中记录建立、保存C程序实习过程。 (2) 完成典型题目,分析遇到的困难和实验中的'收获。
2.3 实验基本内容
输入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1>./*test2.1c*/
1)编译如下程序: #includevoid main() {
char ch; int k;
ch=a,k=b;
printf("%d,%x,%c",ch,ch,ch,ch,k); printf("k=%%d ",k) }
2)链接。执行Build-命令。
3)运行。执行Build Execute 命令。显示结果。
4)关闭程序工作区。
2>./*test2.2c*/
1)编译如下程序: #includevoid main() {
float a1,a2; double b1,b2; a1=1234.12; a2=0.000001; b1=1234.12;
b2=0.000001;
printf("%f,%l f ",a1+a2,b1+b2);
}
2)链接。执行Build-命令。
3)运行。执行Build Execute 命令。显示结果。
4)关闭程序工作区。
实验结果:
97.61,141,ak=xd
实验结果:
扩展:c语言程序实验报告 / c语言实验报告 / c语言程序设计报告
1234.120089,1234.120001
总结:
学会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的正确使用
第三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3.1 实验目的
学会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3.2 实验要求
(1) 在报告中记录建立、保存C程序实习过程。(]
(2) 完成典型题目,分析遇到的困难和实验中的收获。
3.3 实验基本内容
输入实验程序,程序有错,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1)输入如下程序: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a,b,c,d;
printf("输入一元二次方程a=,b=,c= ");
scanf("a=%l f,b=%l f",&a,&b,&c); if(a==0) { if(b=0) } { } else Print f("x=%0.2f ",-c/b); if(c==0) Print f("0==0参数对方程无意义!”); else Print f("c!=0方程不成立"); else if(d>=0) { printf("x1=%0.2f ",(-b+sq rt(d))/(2*a)); printf("x1=%0.2f ",(-b-sq rt(d))/(2*a)); } else {
printf("x1=%0.2f+%0.2fi ",-b/(2*a),s q rt(-d)/(2*a)); printf("x1=%0.2f-%0.2fi ",-b/(2*a),s q rt(-d)/(2*a));
}
}
2)链接。()执行Build-命令。
3)运行。执行Build Execute 命令。显示结果。
4)关闭程序工作区。
实验结果:
运行不了程序 ,做以下修改: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
//
double a,b,c,d; printf("输入一元二次方程a=,b=,c= "); scanf("a=%l f,b=%l f",&a,&b,&c); c=5; if(a==0) //{ /*if(b=0) { } else printf("x=%0.2f ",-c/b); if(c==0) printf("0==0参数对方程无意义!”); else printf("c!=0方程不成立"); }*/ else if(d>=0) { } else { } printf("x1=%0.2f ",(-b+sq rt(d))/(2*a)); printf("x1=%0.2f ",(-b-sq rt(d))/(2*a)); printf("x1=%0.2f+%0.2fi ",-b/(2*a),sq rt(-d)/(2*a)); printf("x1=%0.2f-%0.2fi ",-b/(2*a),sq rt(-d)/(2*a));
}
这样就可以输出程序了。
总结: 学会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掌握简单的查错方法,并改错。
第四章 循环程序设计
4.1 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whiledo…while语句实现循环程序设计。[)
4.2 实验要求
(1) 在报告中记录建立、保存C程序实习过程。
(2) 完成典型题目,分析遇到的困难和实验中的收获。
4.3 实验基本内容
1) 编译如下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m,n,j,k; printf("input m n "); while(scan f ("%d",&m,&n),m<0&&n<0); j=m; while(j/n!=0) j=j+m; k=(m*n)/j; printf("最小公倍数是%d 最大公约数是%d ",j,k); }
2)链接。执行build-命令。
3)运行。执行build execute 命令。显示结果。
4)关闭程序工作区。
实验结果:
Input m n
5 2
然后运算出来结果:
最大公倍数是5
最大公约数是0
总结:
学使用for,while,do...while语句实现循环程序,
第五章 程序设计
5.1 实验目的
检验最近学习成果,进一步巩固C语言的学习
5.2 实验要求
1)输入任意四位数,写出个,十,百,千位上的数 2)连接任意两个字符串
5.3 实验基本内容
1)编译如下程序: #includevoid main() {
int a,b,c,d,x; scanf("%d",&x); if(999 a=x/1000; b=x/100-a*10; c=x/10-a*100-b*10; d=x-a*1000-b*100-c*10; printf("%d ",x); 1)编译如下程序: #includemain() { char s1[10],s2[5]; int i,j; scanf("%s",s1); scanf("%s",s2); i=j=0; while(s1[i]!=) i++; printf("a=%d,b=%d,c=%d,d=%d ",a, b,c,d); } } while((s1[i++]=s2[j++])!=); printf("string no.1. %s ",s1); } 2)链接。(]执行build-命令。 3)运行。执行build execute 命令。显示结果。 4)关闭程序工作区。 2)链接。执行build-命令。 3)运行。执行build execute 命令。显示结果。 4)关闭程序工作区。 实验结果: abcd adsg string no.1.abcdadsf 实验结果: 2678 2678 a=2,b=6,c=7,d=8 总结:通过对程序的设计提高编程能力 【课程设计报告】相关文章: 课程设计报告12-29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11-23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03-25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11-23 课程设计报告15篇12-29 课程设计报告(15篇)12-29 课程设计报告(合集20篇)06-08 课程设计报告集锦15篇03-29 课程设计报告(集锦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