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粮食调研报告

时间:2023-02-23 13:08:15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粮食调研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粮食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粮食调研报告

粮食调研报告1

  国家为了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利益,从XX年起在部分粮食主产省实行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最低价粮拍卖随之产生。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最低价粮收购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了积极的作用。最低价粮拍卖为购粮客户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但是,最低价粮收购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收购环节:收购质量难保证,收购费用较低。

  托市收购(最低价收购)不同于一般的市场收购。托市收购是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粮食安全储存,有利于监管,有利于粮食销售”的原则执行。有收购主体资格的企业在收购时必须公开收购价格,公开质量标准,不得压级压价,满足农民售余粮的要求,同时又要坚持质量标准。但近年随着托市政策的连续出台,农民的质量意识也逐渐淡薄,特别是联合收割机推广使用后,田间初步整晒,除杂基本上简化,给粮食管理工作增加了压力,带来了难度。

  为方便农民售粮,XX年湖南大面积增加了委托收储库点和延伸库点,以益阳市为例,XX年收购库点比上年增加60%。托市粮作为临时性国家储备粮,有收购资格主体的企业,为了获得一笔可以维系企业生存的管理费用,在收购季节都想最大限度掌握粮源,从而对收购市场形成竞争态势。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后,稻谷最低收购价价格底数是固定的(1400元/吨),由于托市企业都敞开收购,掌握了粮源的个体粮商生意火爆,待价而沽,企业在收购环节实际支付的收购费用高于核定的50元/吨,无利润可谈。

  二、储存环节:正常损耗无补贴,保管费用较低。

  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粮权是国家的,托市收购企业无粮食经营权和所有权。企业托市收购赚的是国家50元/吨的收购费用和70元/吨的保管费用。粮食入库后由中储粮系统和农发行联合检查,质量、数量合格后才能验收入库。为争取微薄的保管费用补贴,企业自上至下都是高度重视库存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严格按照有关管理办法来履行存储合同,以确保储粮的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但是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正常损耗如水分减量、保管自然损耗等,得不到额外补偿,全部由企业负担。

  再者,临时存储的最低价粮由国家组织拍卖,承储企业难保管1年以上。由于保管费是按实际保管月份拨付的,剔除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人员工资后,国家给的'保管费用已所剩无几了。

  三、拍卖出库环节

  最低价粮食的销售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市场情况择机销售,实行公开拍卖,单位核算,盈利上缴中央财政,差价亏损由中央财政负担。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作为卖方,采取现场和网上同时竞价的方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竞价销售。在拍卖出库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货款回笼缓慢,承储企业利息包袱重。《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交易细则》中明确规定,承储库必须凭《出库单》无条件执行出库计划,且对出库费作了严格的界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各粮食承储企业在出库时,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时间、质量、品种、数量交货。但由国家组织粮食拍卖后的贷款回笼十分缓慢,平均在3个月以后,给承贷企业(即托市收购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利息差,企业难以承受。

  2、最低价粮竞价拍卖中没有完全反映市场价格。主要是部分非国有企业存在恶意抬价、操控竞拍价格行为,使竞拍成交价高于起拍价中拍。湖南省益阳市非国有粮食经营、加工企业非常活跃,其中兰溪粮食市场是全国著名的米市。据调查摸底,益阳市现有各类非国有粮食经营、加工企业304家,其中兰溪市场有141家,占全市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的46%。

  XX年实行最低价粮拍卖以来,益阳市累计拍卖成交粮食数量38.34万吨,其中早籼稻34万吨,中晚籼稻4.34万吨。全市参加拍卖的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达60余家,其中兰溪个体户有近50家,占83%。拍卖成交的38.34万吨粮食,被兰溪个体户拍走的粮食有25万吨,占拍卖成交总量的65.2%。

  有人反映,兰溪片区141家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他们三四个一伙,五六个一群结成了许多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在粮食竞价交易过程中互相抬价,抢夺粮源,致使成交价高于起拍价20元/吨以上,有的甚至高于起拍价90元/吨。同等条件下,益阳的粮食成交价要高出其他市(州)成交价30元/吨以上。由于成交价过高,粮食销售无利润可图,他们就想方设法找承储企业的岔子,使众多真正想拍卖粮食的大中型龙头加工企业“有苦难言”。

  几点建议:

  1、加强对最低收购价粮食的质量管理,明确损耗补偿标准

  一是参照储备粮管理,推行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收购及代储资格认定工作。对不具备清粮设备、通风设备及保管条件的企业不认定其收购及代储资格,从源头上把关。

  二是尽快制定相应的最低收购价粮食质量管理办法,健全制度,做到依法依规加强最低价粮食的质量管理。

  三是建议在执行预案中明确最低收购价粮正常损耗标准和补偿办法,在粮食拍卖后给企业一次补偿到位。

  2、建立和完善最低收购价粮多渠道销售机制

  除现行集中统一拍卖,网上竞价拍卖销售方式外,建议国家开辟更多最低收购价粮畅通的销售渠道,并强化最低收购价粮销售措施。一是规定销区省储备粮的轮换等政策性用粮从产区最低价粮中调进。二是把储备轮换与最低价粮销售有机衔接起来,让适量的最低价粮转化为储备粮,以保持市场粮价不暴涨暴跌,在较为合理的价位上运行。

  3、建立和完善最低价粮竞价交易协调机制

  对有争议,有纠纷的交易及时进行协商处理,维护有序交易秩序。对那些恶意抬价,扰乱粮食市场的不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粮食调研报告2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粮食管理职能的变化,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笔者就办公室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各种关系、精神状态等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关于办公室工作的指导思想

  办公室工作千头成绪,涉及机关日常事务、政务调研、文秘、档案、信息、宣传、部门创建、后勤服务等,既是“忙家”、“杂家”,又是“管家”。因此,办公室要将服务于全局中心工作和服务于机关基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三大职能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到调研围绕中心转,协调围绕领导转,服务围绕大家转,将办公室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关于办公室工作的几个重点

  新形势下的办公室要认真抓好五项重点:

  、以加强学习为支点,提高素质。今年是“xxx”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法治化进程的关键一年,粮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办公室只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适应新形势,形成新认识,为粮食经济发展推波助澜。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依法行政和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本职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始终做到观念不落后,工作不落伍,打好工作的多面手。

  2、以深入基层为路径,强化调研。调研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粮食工作牵涉到百姓切身利益,只有不断地深入实际,掌握实情,才能为领导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目前,要重点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命题,从坐在办公室转变为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抓问题,在科学安排,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围绕“疑点”、“热点”、“难点”,调研好第一手材料,撰写出更有层次的文章。

  3、以捕捉信息为手段,搞好宣传。要以信息为载体,唱响粮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一是要努力培养办公室人员的政治头脑,利用粮食系统的信息网络,把粮食工作的重要情况、突发事件以及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准确、客观地提供给领导参考决策。二是要逐步完成统一协同的工作平台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以此推动效率、效益的提高。三是要通过信息报送,及时宣传粮食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特色,把粮食部门依法行政、健康向上的形象传递到千家万户,使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更加支持粮食工作。

  4、以主动服务为抓手,转变作风。办公室的工作,无论是文稿起草、信息调研、督查催办等政务工作,还是文书档案、会议安排、机要保密、后勤服务等事务工作,都是围绕“服务”这一中心运转的。在为领导服务上,坚持三个标准,即“全方位、全过程、高效率”,力求办公室的每一位同志都熟悉全局各个阶段的重点、各位领导关注的热点,以及工作中的焦点,努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力求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让人无可挑剔。在为群众服务上,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充分发挥办公室作为领导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够为领导所了解,确保领导的决策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为部门和基层服务上,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满腔热情,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5、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工作。一是要带头严格执行局机关的各项规章、规定,确保机关出台的所有制度在办公室能得到不折不扣地实施。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办公室内部各项制度。特别是在公文处理、会议安排、机关值班、档案管理、机要保密、后勤服务等方面,制定办事程序,使各项工作有规章保障,有制度规范。三是要严格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按照人员责任分工情况,将个人德、能、勤、绩进行量化考核,以充分发挥办公室每一位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关于办公室工作的几个关系

  办公室工作要重点处理好四个辩证关系:

  、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标准高,要求严,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既要成为自身业务的行家,又要具备广博的综合性知识和社会常识。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勤学苦练,博采众长,使自己成为“杂家”,成为复合型人才。这是办公室工作的第一重点,要通过知识的积累、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论功底的日益丰厚,使“专”与“博”的关系得到较好的统一。

  2、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作为党政合署的办事机构,承担党务、精神文明建设及行政事务等工作,部分工作看起来很虚。要锻炼虚事实做的本领,一是要学会运用经济管理的理念和看得见、摸的着的载体,化虚为实,扎实推进。二是要紧紧围绕局党组、局长室的工作实际,求真求实,不搞形式主义,赋予各种党建形式以实实在在的内容。如把思想教育活动与经常性的制度管理、经常性的业务工作等紧密结合起来等,有效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3、处理好“忙”与“闲”的关系。办公室工作像是一条没有弹性的直线,一直绷得很紧。要在工作方法上进行不断创新,做到既忙而不乱,又能在相对轻松时平峰填谷。一是将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如每年的年度工作会议等室可以预知的,其它工作就尽量避免和可以预见的工作撞车。二是学会分清主次,要以主要精力干好最重要的工作,用放松大脑的时间处理大量的一般性事务。

  4、正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办公室工作有许多大事急事,都要重视,认真完成,不能马虎。但对日常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即通常认为的“小事”,也不能轻视麻痹。因为小事不做,或马虎应付,也会酿成大错,搞出大乱子,对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影响工作大局。从这个意义上讲,办公室工作没有绝对的大事小事之分,大事中有许多小事情不能忽略,小事中有大的责任不能大意,因此,在工作中,要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做到瞻前顾后,抓住重点,保证各项工作的协调运转。

  四、关于办公室工作的精神状态

  办公室工作的任务很重,要求也很高,要以“实、细、快、严”四个字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办公室的全新形象。

  1、实。一定要实实在在。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调查研究要摸实情、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上报信息要以实为本,不搞凭空捏造,无中生有;汇报工作要说真话、实话,不夸夸其谈,不弄虚作假;要真正做到说话让人相信,办事让人放心。要多深入实际,多深入基层,不仅要做到“身入”,更要做到“心入”。要把务实与务虚有机结合起来,务实而不陷入事务主义,务虚而不陷入形式主义。2、细。一定要细心细致。办公室工作繁杂,但每一项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牵涉到领导的决策。因而,办公室人员一定要细心、小心,不能粗心大意。办文经得起推敲,办会经得起检验,办事经得起核查。我们将通过不断加强修养,陶冶性情,养成办公室人员细心、细心再细心的工作习惯,努力提高理论素质、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3、快。一定要雷厉风行。工作不能拖泥带水,尽可能快地完成任务。

粮食调研报告3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和计划安排,9月份开始,多次深入涉粮企业围绕中心今后工作、粮食流通督导、创新服务模式等内容开展调研活动,基本达到了摸实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粮食流通督导工作的意义

  (一)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种粮农民、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宣传和执行粮食流通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市场秩序,纠正违规行为、鼓励合法经营,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保障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服务。目前的粮食流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经济运行模式。越是粮食市场放开,越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三)保证粮食流通统计数据的真实,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督促粮食经营者依法及时、准确地报送粮食统计数据,可以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掌握粮食流通的真实情况,为保证粮食安全,制定粮食中、长期发展计划,以及紧急情况下准确启动粮食应急预案等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四)保障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保护农民利益的实现。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业的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成为一局空话;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就不可能全面达小康。

  二、粮食流通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给粮食流通督导带来一定的压力。粮食经营网点遍布城乡,良莠不齐,呈现出点多、面广、分散、无序等特点。一些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个体私营粮食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粮食流通督导难度。

  (二)粮食流通管理机制不完善。机构改革前,粮食流通管理工作由粮食局负责。机构改革后,许可证办理由行政审批局负责、监督检查由市场监管局负责、督导服务由粮食安全保障中心负责。多方共管,导致存在无人问、无人管的尴尬局面。

  (三)粮食部门的人才储备滞后。随着机构改革不断深入,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粮食部门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在粮食流通角色转换中存在老思想、老观念,队目前的粮食流通督导工作重视不够。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人员补充缺乏良性机制。

粮食调研报告4

  农户余粮增多,结构不尽合理,粮企肩负重任,根据省市xxx的统一部署,xx开展了农户粮情调查,调查资料显示,农户余粮增多,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一、农户余粮增多

  xx年末农户余粮万吨,其中小麦万吨,稻谷万吨,玉米万吨,xx年末余粮增吨,其中小麦万吨,稻谷万吨,玉米减少万吨。

  二、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xx年全年粮食产量万吨,其中小麦16万吨,稻谷万吨,玉米万吨,当年消费万吨,其中小麦万吨,稻谷万吨,玉米万吨,当年可差出粮食万吨,其中小麦万吨,稻谷万吨,玉米差入万吨。

  三、原因:

  (一)产量因素:

  由于国家十分关心“三农”问题,实行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之农民科学种田,使粮食连年增产,xx年主要粮食产量比xx年增万吨,其中小麦增吨,稻谷增3万吨,玉米基本持平。

  (二)消费因素:

  1、农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⑴由于外出劳务人员逐年增多,在家种田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对粮食的消费相对较小。

  ⑵xx是全国有名的长寿之乡,小富了的农民开始讲究营养搭配,多吃瓜果蔬菜已成为时尚,肉蛋食品也已搬上了老百姓的`一日三餐。

  2、饲料用粮减少

  xx年牲猪上市量65万头左右,比正常年景的80万头以上减少了15万头,按每头猪耗用150公斤粮食计算就少了饲料用粮11万多吨。

  3、种子用粮减少

  由于科学种田,精耕细作,已不是过去的“一熟稻、一熟麦、一直种到胡子白”的粗放种植,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是买优良品种,用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再是一个品种连续使用若干年,造成品种的严重退化。

  (三)流通因素

  稻谷库存增多的主要原因,xx年受稻飞虱等虫害的危害较大,有数量没质量,品质下降,xx年稻谷市场又不十分景气,大米加工企业销往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大米数量急剧减少,由于价格原因,谷贱伤农,农民不愿意把优质稻米低价卖出,待价而沽。

  四、国有粮食企业肩负重任

  粮食问题,上维国事宪政,下系黎民百姓,关乎国计民生,粮食工作,既为耕者谋利,又为食者造福,服务千家万户,我市xx年度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农户收购的粮食万吨,其中小麦万吨,稻谷万吨,其中小麦占全社会小麦的94%,销售给农户的粮食万吨,其中小麦万吨,稻谷基本无销售。玉米万吨,销售份额只占了全社会粮食销售的,其中小麦29%,玉米22%,主渠道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xx是养殖大市,按牲猪上市量80万头,家禽3000万羽计算,就需购进饲料必须的玉米20万吨。粮食人要在为xx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一方面要把农民兄弟的余粮收上来,一方面把农民兄弟必须的粮食品种购回来,实行余缺调剂,满足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全面腾飞,服务“三农”挑起“粮食人”的大梁。我们要抓住国家赋于的政策、资金、仓储等优势,利用xx火车站货运开通的便利,把山东、河南及东北的粮食货源组织回来,满足xx市场的需要,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塑粮食人的风采,再树粮食行业的新形象。

粮食调研报告5

  由于人增地减,农业生产基础较弱,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粮食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的状况,贵州省粮食生产发展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强粮食综合增长能力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使粮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贵州省一直重视粮食生产,长期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由于人增地减,农业生产基础较弱,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粮食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的状况,贵州省粮食生产发展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强粮食综合增长能力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使粮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一、耕地资源潜力

  1、严格建立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发展。认真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土地利用规划,使现有70%耕地用于种粮,奠定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

  2、加强以水利建设和实施坡改梯工程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质量。贵州是个喀斯特的山区省份,基本农田建设普遍薄弱,保灌面积小。而形成中低产耕地的主要原因,其中占比重大的旱地普遍是坡度大,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为此,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本农业田建设,增强抗灾能力,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面积,是构建粮食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按“九五”全省年新增1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增25万亩,以每亩新增粮食100公斤计,至20xx年粮食总产可增加30万吨以上。

  3、我省自1991年开展了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12年累计实施912万亩,使近50万亩坡耕地变成稻田,使14686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12年累计增产粮食160.9万吨。今后我省将继续实施坡改梯,以现在的速度,至20xx年可使粮食总产增加80万吨以上。

  4、加强以培肥地力为中心的中低产田(土)改造,全面提高耕地肥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大力发展绿肥,推行秸秆还田,结合进行“瘦变肥、薄变厚、坡变梯”的土地整治和推广等高带状种植、绿肥聚垅、免耕栽培、生物固埂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环境,单产可提高近50%。按全省计划每年改造50万亩的进程,至20xx年累计可改造中低产耕地300万亩,粮食总产可增加30万吨以上。

  5、加强防治土地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贵州农业发展要根本解决长远的粮食问题,有效地增强粮食发展后劲,必须树立依靠全部土地的观点,合理开发“四荒”耕地。从现在起至20xx年,若以20个土地大县,每县垦复3万亩,40余个中等县,每县垦复1万亩,加上其它零星分散荒地与废弃地的利用,全省耕地增加100万亩左右,使粮食总产可至少增加约24万吨。

  二、生态条件潜力

  贵州虽然地处高原,但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影响,气候较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为农业综合开发与粮食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农业部xx年《中国南方粮食结构优化研究》资料,认为贵州生态气候条件对粮食总量的近、中期理论预测,其粮食总产潜力为1468.7万吨,潜力指数为43.16%。这些都说明贵州在充分利用光温水资源条件、提高耕地利用潜力和提高复种指数,粮食总产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64.4万吨。

  三、生产条件潜力

  1、开发冬季农业,利用冬闲耕地扩大复种面积。目前,贵州夏粮比重仍然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约仍有500万亩冬闲田土的影响。近期除保留少数冬水田、囤水田之外,应采取大力发展耐瘠、耐旱、生育期较短,利于茬口衔接的马铃薯、大麦和多种胡豆、豌豆等,既增加夏粮产量,又利于缓解粮菜争地与人畜争粮的矛盾。若减少一半的冬闲田土用于种粮,使夏粮总产比重可提高近4个百分点,即可增产粮食约45万吨。

  2、利用秋粮收后的时空,增种一季晚秋粮食作物。从贵州农作物生长普遍两季有余、三季不足,或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气候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晚秋时空季节的光热水土资源,大种晚秋作物,发展秋洋芋、秋红苕、秋荞等100万亩,按亩产100公斤,即可增加粮食10万吨。

  3、利用热量条件较好的区域,完善改制力度,增加粮食产量。旱地可利用作间套多熟制,扩大两熟与三熟或三熟四作面积,至少可利用占旱地20%以上面积扩大粮面。稻田,在海拔600米以下,并有水源保证的面积,约有200万亩,采取一季中稻蓄留一季再生稻,平均亩产可达100公斤左右。为此,利用热量条件较好的中低海拔区域,加强耗作制度改革,增加粮食的'潜力可达30万吨以上。

  四、科学技术潜力

  1、加快粮食品种更新步伐,提高种粮效益。针对贵州立体农业明显,生态类型多样,栽培水平悬殊较大的特点,因地制宜选用与搭配“丰、优、抗”兼备的品种,做到品种对路,熟期配套,布局合理,进一步为提高单产打下基础。贵州多年生产实践证明,采取更换和更新粮食作物品种在多项增产技术措施中,可起到15%以上的作用。

  2、坚持良种良法,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粮食单产。近年来各地在“六普及、三提高”重点适用技术示范带动下,广泛推广的保温育秧、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叶龄摸试、半旱式栽培、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改制复种、分带轮作、与综合防治病虫鼠害等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调整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突出抓好稻、玉、芋、麦作物生产,确保粮食总量稳定增长。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是贵州四大主体作物,对确保粮食稳定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突出抓好四大主体作物生产结构调整中,应把玉米和马铃薯的生产与加工产业化,作为粮食发展的新举措:

  一是在确保稻谷总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把约计200万亩“三年两不收”的望天田,通过“水路不通走旱路”,用于扩种杂交玉米,其玉米单产可比种水稻稳定增长10—20%;

  二是在旱地分带轮作中,无论采取何种分带种植方式,都应考虑玉米单产水平不能下降;

  三是在旱地扩大间套种植方式中,应努力扩大马铃薯的种植比例,并在热条件较好的区域,不断扩大二季马铃薯的面积;四是要加强四大作物“种子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完善主导作物品种培育、筛选、更新和提纯。

粮食调研报告6

  ___县地处___省北部,北临太行山,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南部是平原,适合粮食等作物的生长。截止20__年底,全县总人口26万元,其中农业人口23万。20__年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全县实施了降低农业税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农业税率降低和粮食直补政策的基本情况

  20__年根据省市有关规定,全县农业税税率降低4个百分点,由原来的7降至3,其中:国家实施降低3个百分点,市财政补贴1个百分点。由于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20__年粮食直补资金为431万元,全县农民人均补贴18.74元。

  二、农业税率降低和粮食直补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实现减负增收目标。

  根据县财政局统计数据,20__年全县农业税及附加为724.1万元,比上年减少637.1万元,人均减负为27.7元,减幅为,人均负担31.48元。20__年粮食直接补贴431万元,人均补贴18.74元。通过降低农业税率和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20__年农民人均负担降至12.74元,比20__年人均减轻46.44元,减幅为78.47。

  (二)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产品供给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农产品难卖,价格持续下跌,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0__年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和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及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粮食收购价格大幅上升,提高了粮食生产积极性,涌现出很多种粮大户。据统计,##县高村乡20__年新增粮食种植面积20__多亩,由此增产小麦100万公斤。

  (三)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一是粮食收购价格增幅较大,带动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由于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价格每公斤分别同上年相比上涨37.6和45,全县农民人均可增加收入157元。

  二是养殖产品销售价格增幅较大,拉动农民大幅增收。如生猪和鸡蛋销售价格,平均每公斤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54和28。家禽家畜存栏和出栏量比去年都有较大增长。据畜牧局提供的数据,按照现行价格每头增收213元计算,可增收6548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可增加纯收入207元。

  三是降低农业税率和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落实,全县农民人均可增加纯收入46.44元。

  仅此三项,20__年全县农民人均可增加纯收入410.44元。这是近年来农民增收最多的一年,也是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一年。与此同时,农民增收之后,农民不仅会增加购买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增收,还会把手中的部分资金用于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以至更长时间实现增收创造条件。所有这些都会繁荣农村市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实施农业税率降低和粮食直补等政策后,基层干部的工作重点逐步从催粮催款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上。积极寻找发展项目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发展种植优质小麦、建立养殖基地等。20__年全县新建养殖基地12个,鸡存栏新增5万余只,猪存栏新增3万余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群众好评。农民群众拥护党的富民政策,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三、配套措施建议

  (一)继续严格执行农业生产资料最高限价政策,控制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幅度。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农民增收幅度,为此各级政府采取措施严格执行农业生产资料最高限价政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得到有效控制。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和全国大部分省、区农业税的免征,县乡财政困难的局面日益凸现。应在降低县乡财政运转和管理成本的.同时,需要上级财政加大对新建和维修农业基础设施的财政扶持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三)加快县乡机构改革,控制财政供养人口,防止乡镇变相加大农民负担。

  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清理编外人员。撤销不符合规定设置的县乡机构,对超编人员和不符合规定的已安排人员,要坚决彻底清退。建立责任追究制,凡属清退范围的人员,不考虑其背景和关系,一律清退。

粮食调研报告7

  **库于二○**年七月完成改制工作,组建了新的库领导班子,优化聘用了职工队伍。现有职工2人,有效仓容00吨,库存粮食近*万吨。近年,该库在管理上突出一个“细”字,狠抓一个“严”字,追求一个“新”字,不因库小而自轻,不因量少而松劲。通过不断加强管理,确保了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粮情稳定,储存安全,在滁州市乃至全省各市、县、区储备库储备粮管理工作评比中连续几年名列前茅。

粮食调研报告8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相继发生自然灾害,造成部分山区农村电力中断、交通中断、通信中断,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粮食供应工作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通过紧急调粮实施援助,避免了因灾缺粮断炊现象的发生,但灾后反思,研讨解决边远山区粮食供应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鉴于此,我们开展了边远山区农户存粮情况调研,并通过调研力求探索出一条保障边远山区农村粮食供应工作的新途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边远山区粮食应急加工现状

  本次调研的范围是边远山区缺粮农村,其中冰冻雪灾期间粮食部门紧急调粮援助的农村列入调研重点。调研内容主要有:边远山区农村大米应急加工基本情况等。这次共调研了个乡镇,个行政村,个村民组,户家庭,被调查人口为人。调查乡镇、村和村民组数分别占缺粮山区总数的%、%和%。

  由于边远山区农村经济都很落后,耕地少,基本不种粮食。即使极少数农户拥有山地,也主要种植旱粮。近年来,山区交通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农户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减少,农户存粮食主要为成品粮,多数为随购使用,没有大型的存粮容器,都为米缸和木制容器,平时都为食用完即购,不备过多的'粮食,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有争购风潮。每个自然村都有粮食销售点,全部销售成品粮,成品粮以大米为主,农户方便使用。由于缺粮,绝大多数无粮食加工企业,少数有水田的村因只种植一季中稻,也仅个别农户家中置有一两台小型碾米机。粮食经营企业也很少,少数村也只有经营日用杂货的店兼营少量粮食。

  二、当前边远山区农村粮食应急加工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次调研了解到,我市边远山区农村粮食应急加工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农户存粮备荒意识淡薄。主要是交通方便和购粮网点的增多,农户多年没遇重大自然灾害,风调雨顺已成为习惯。对已往储备成品粮的习惯已淡忘,备灾备荒的意识更是淡薄,基本是吃一点购一点,家中极少库存。加工大米的更少。

  2、山区境内没有粮食加工企业,农户多为购买成品粮,而山区气候变化较大,存粮器具简陋,不利于成品粮长期存放。只有少数村的个别农户拥有几台小型碾米机,设备简陋,加工成品质量较低。

  3、网点虽多,但存粮少,抗风险能力差。边远山区有诸多的粮食销售网点,但多为个体商店,不是以粮食购销为主,仅是附带销售,加之,受经营场所、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其经营之道也只能是勤进快销。经营量小、库存少,遇到特大自然灾害,远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用粮需要。

  三、解决边远山区粮食应急加工问题的几点建议

  根据边远山区农户存粮现状,现就做好我市边远山区农民粮食应急加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增强农户科学储粮备荒意识。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一级政府要广泛开展宣传,增强农民居安思危、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意识。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向农民宣传简便易行的科学储粮和加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加工,减少损失损耗。

  2、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防范和保障因“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的粮食供给。

  3、开发研制小型大米应急加工设施。根据主销区农户存粮量不大的实际,研制一种小型的大米应急加工设施,由财政补贴部分制作成本或免费发放给边远山区缺粮农民用于加工储粮,以保证自然灾害期间的粮食供应。

粮食调研报告9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扎实推进安全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本文就如何强化管理,切实抓好新时期粮食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粮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近年来,xx市粮食局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各级政府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注重宣传教育,搞好检查督促,落实防范措施,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达到了上级下达的事故控制指标要求。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支撑体系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二是部分粮站库房破旧漏现象比较严重,但由于维修资金不足,故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三是系统内粮站大部分出租,而承租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拼设备、拼厂房情况比较突出,给企业留下一定隐患。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的思想,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本人认为,加强搞好新时期粮食系统的安全生产,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重视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任务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事关大局,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单位一把手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切实负起具体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研究、探索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狠抓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加强检查督促,从严管理,严格要求,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二、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每位职工安全生产的基本制度。大量的事故表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关键在领导,领导手握决策大权,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单位的安全与否。因此,作为领导首先在思想上要把安全工作作为“天”字号头等大事来认识,严肃认真地履行自己对国家、对单位、对职工所负的安全责任。要认识到领导安全意识的淡薄,领导责任的不到位,才是单位最大的事故隐患。作为单位领导,必须按照有关制度要求,用“铁的心肠、铁的手腕”带头严起来,带头抓落实,逐级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将安全生产与职工年终工资挂钩,与领导考核、任免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导能够恪尽职守,严把关隘,使每一个职工坚决做到不违章、不冒险,遵章守纪,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要加大事故隐患的查治力度,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预防工作一定要经常化。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做好安全事故的隐患排查工作,在发挥专门机构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职工帮助查找、发现事故隐患。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安全检查是落实责任、规范管理行为、发现事故隐患、促进隐患整改和减少“三违”的有效手段。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积极有效地消除生产现场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超前预防、超前控制。安全检查要切忌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和形式主义。必须严肃认真,要把检查与整改、检查与责任追究结合起来。在检查中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新特点、新问题,抓薄弱环节、抓要害岗位、抓危险场所、抓事故多发地点,提高检查质量及效果;要提高隐患整改的'质量和效率,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不迁就、不护短,认真整改、及时处理,使各项检查和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四、要搞好宣传培训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培训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杜绝“三违”的有效途径。要从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不能只满足于会议传达、文件转发,也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必须以三级安全教育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全局职工工牢固树立“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和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观念,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杜绝“三违”行为,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要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

  要根据本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和需要,加大对人员和经费的投入,改善安全生产硬件设施,重视和充实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确保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档、不空位;要正确认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舍得资金投入,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正常的经费,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法律要求,每年投入一定量的资金,用于添加安全设备和开展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及其他安全生产必要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机制,改善条件,确保安全生产预防工作的落实,使安全资金为生产条件的改善和隐患治理提供重要保证。

粮食调研报告10

  市粮食局

  企业工改,说起来十分重要,谁都不否认它的积极作用,谁也不否认它是整治企业的良方,每年列入工作要点,今年再次作为工作重点,但风吹过多遍,会开过几轮,至今尚未破题。究其原因,存在四大障碍:

  1、职工有“三怕”。

  一怕工资减少。部分职工想,最好别改,实在要改,也不能减我的钱,他们对企业的效益关心不多,对企业前途有些漠然。

  二怕拉开档次。部分职工认为,工资档次不能拉,各工种不能拉,各岗位不能拉,不管对企业贡献大小不能拉。

  三怕丢面子。少数职工认为内部分配改革,自己原有岗位可能贬值,少了钱丢了面子,不想看到别人比自己拿钱多。

  2、领导有“三虑”。

  一虑话说不响。企业工改,领导一般不会减钱,部分领导怕职工说是为领导而改,怕职工起哄提意见。

  二虑造成不安定。改革是件难事,难免会出现一些波动,部分领导宁可维系暂时的平静,宁肯让企业潜伏着危机,不想通过改革求得长远的安定。

  三虑工作难做。改革肯定是难的,将有大量的思想工作要做,将有很多麻烦问题要处理,部分领导害怕改革“自找麻烦”。

  3、原有工资底盘大。

  企业这几年来连续多次进行了工资调整,但是仍然带有齐步走的痕迹。原先岗位技能工资改革所产生的效果,就被后来一次一次的档案工资的调整淡化了,抵消了。在分配问题上,逐步向平均主义倒退。致使工资基数越加越大,给工资改革增加了难度。

  4、固有差距带入重组企业。

  由于原先的企业效益不一,工资水平相差两倍,成了一家人后,差距依然存在,原来高的自然降不下来,原来低的一心想赶上去,很难统一认识。

  针对这些问题,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1、企业领导于部要从思想认识上彻底解决问题。

  不会搞分配就不会当干部。工资改革不是你想不想办、愿不愿办、能不能办的问题,而是必须办好的问题。改革如同大家坐公共汽车。车上人满了,有坐着的,有站着的,坐着的就是既得利益者。那么现在要让大家统统下车,然后再重新上车,坐着的不愿意,站着的很愿意。再上来以后,坐着的就不一定再有座位了,所以他希望维持现状。改革就是要普遍地使大家的收入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有相当一部分职工要相对地降低。人们在心理上有可能容忍得了绝对的贫困,但容忍不了相对贫困。大家都穷的时候,只要我比你好一点点,我就感到很高兴,很满足了;但是都富了,富的程度不一样,你比我更富,我就受不了。这一次分配制度改革肯定有一部分职工的`既得利益受到冲击,所以难度就非常之大。如果说有阻力的话,不是来自工人,而是来自现在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来自那些能够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这次分配制度改革的同志。所以领导的认识必须统一,没有企业领导的积极性,分配改革就无从谈起。

  2、搞好宣传发动。

  改革要一杆子到底,不留死角,一定要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要让我们的干部、职工理解为什么企业要这样做。不改革行不行,企业能否生存下去。通过改革,尽管大家所得多少不一样,但收入都增加了。让一部分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收入上去,并不是以损害你的利益为前提,相反,它能给你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更长远的经济利益。这个道理请务必给大家讲清楚。绝不能笼统地、简单地把其理解为调工资,那样就会使改革的意义受到很大的局限。这样的话改革就是能成功,其效益也要打折扣。

  3、科学制定改革方案。

  对改革的有关措施千万不要机械、教条地生搬硬套,要创造性地来实施。要充分地、认真地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搞一个实施方案,确保改革万无一失。

  一是幅度适度范围广。工资改革从整体来讲增幅要适度。同时,改革涉及到的范围要广,虽然每个人增的多少不一,但要保证人人都有得增,人人都是受益者,改革方案才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是拉大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分配上的差距。复杂劳动者,主要是指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这部分人和从事经营销售和技术这部分人,也就是指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讲观念决定效率,我们要进行工资改革必须先转变观念,尤其是要转变对复杂劳动的认识。

  三是扩大工资中“岗位”的含义。所有的工作都可视为岗位,扫地也可以视为岗位,当经理主任同样也是岗位。你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就拿什么岗位的工资。就是说这个岗位,不论谁来干,不管你是高工还是助工,不管是博士还是文盲,谁能干好这个工作,谁就来拿这份相应的工资。四是适当地兼顾年功工资,也就是说老的工资被部分保留。由于现有企业趋于老龄化,不考虑年功工资,有些干部职工心理上不好接受,但是占的比重要小一些,可放在每年10——15元,这是一种妥协。

  从另一方面讲也考虑了一个人在企业里连续工作的年限,年功工资的保留也有积极意义。五是实行绩效考核,或者分设效益奖和效率奖。所谓效益奖,简单地讲就是赚不赚钱,这是针对经理主任的。效率奖是只对工人,并且必须是对工人的,其它的辅助人员不享受,科室管理人员也不享受,因为辅助人员和科室管理人员的奖金已经包括在工资里了。

  比如门卫,工作量与企业效益好坏没有直接关系,你不能说企业效益好,他就一天开六次门,企业效益不好,他一天就开一次门。再说管理人员,比如会计,不能因为企业盈利就记四百个数字,企业亏损就只记二百个数字,也就是说其工作量的大小并不会因为企业效益的好坏而有很大差别。

  4、建立组织保障机制。

  明确企业法人代表为内部分配改革第一责任人,党、工密切配合。内部分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把手不亲自组织就无法完成,所以要明确一把手的责任,而且是第一责任,这样才能使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粮食调研报告11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政策方面问题按照《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粮食,暂一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事实上如果购货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将少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多数购货企业要求粮食企业开具普通发票或不索取发票而有自己开具收购发票。

  (二)粮食企业营销不规范,上门收购、现金交易,收购价格不稳定,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其经营情况,这就给国税部门税收征收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收购发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是由收购者自行填开,地点不确定,涉及面广,虚开收购发票现象普遍存在。少进多开、低进高开,擅自提高购进价格或增加购进数量,甚至将运杂费、装卸费和一些无法取得发票的费用都计入收购价格之内,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造成收购发票金额超过了实际支付金额。

  2、管理手段落后,由于收购发票使用量大,因此在确认收购对象时,只能一户一户的进行实地核查,在确认收购产品的单价、金额等方面,由于无法掌握相关信息,也就无法监督企业是否做到了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而这样做即浪费人力物力,又无法查出实际问题。

  二、对粮食企业税收征管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取消国有粮食企业免税的税收政策,粮食经销企业销售差价小和进项税按收购价低扣的原因,所有经营粮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都是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认定国有粮食企业免税已无实际意义。

  (二)加强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日常管理

  1、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发放必须从严。根据企业经营规模实行按月限量发放,验旧购新。

  2、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粮食收购发票管理问题的通知》规定:“凡从事粮食收购业务的企业,在与卖粮人进行粮款结算时,必须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粮食收购发票。不得以其他凭证代替粮食收购发票使用,或作为会计入账凭证。”对会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一律不得领用收购发票,由税务机关替开。严禁跨地区使用收购发票,既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

  (三)加大对农副产品收购企业的纳税评估力度。一是要从收购渠道上严格把关。要坚持必须是从农业生产者手中直接收购的农业初级产品,方可开具收购发票;其余通过其他渠道收购的农产品一律不得使用收购发票;必须严格控制企业跨地区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严格核查收购金额较大且同一销售者多次销售的情况。二是要从收购的数量及价格上进行核查。对于收购的数量,要通过实地查验核实库存数量与实际收购数量是否一致。三是要通过资金往来情况查找问题。农产品收购一般以现金支付为主要方式,对于企业的收购资金运动情况,可通过原始凭据和企业账目核实企业资金往来的真实性。

粮食调研报告12

  根据省xxx《关于做好年度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及措施

  我们始终将调查工作贯穿日常工作之中,结合商流统计工作深入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不定期检查发放到调查户手中的调查手册。常设调查机构,深入选定的农户、城镇居民户和粮油经营、加工、转化企业,逐项、逐类采集调查数据,根据调查样本,分类、归纳、审核、汇总、测算、分析,努力做到调查资料客观、真实。

  二、调查范围及对象

  调查各类对象170个,确定抽样样本共110个,分别为农村居民22户,城镇居民28户,餐饮企业12家,单位食堂7家;调查非国有粮食经营(加工)企业11家,转化企业7家,国有粮食经营企业7家,食用油经营企业12家,食用油转化企业4家。选取的调查范围和对象,涵盖了我市粮油消费、流通领域的各个方面,所选样本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基本上能代表我市社会粮油供需的基本情况。

  三、基础调查情况

  ①农户调查情况

  全市抽样调查户22户,家庭人口94人,抽样调查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

  抽样农户人均年消费口粮公斤,全市农村人口万人,匡算农村人口年消费口粮万吨,同比减少万吨;抽样农户人均存粮700公斤,匡算全市农户存粮万吨,同比减少万吨。其中啤酒大麦库存万吨,占农户粮食总库存的75%(以上均为原粮)。

  抽样农户人均年消费口油公斤,全市农村人口万人,匡算全市农村人口年消费口油吨,同比减少吨(以上均为成品油)。

  ②城镇居民调查情况

  全市抽样调查城镇居民28户,家庭人口105人,占全市城镇人数的‰。

  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口粮公斤,全市城镇人口万人,匡算全市城镇居民年消费口粮万吨,同比增加万吨(以上均为原粮)。

  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口油公斤,全市城镇人口万人,匡算全市城镇居民年消费口油吨,同比增加吨(以上均为成品油)。

  ③餐饮企业情况

  全市调查了60家餐饮企业,抽样12家;单位食堂19家,抽样7家。根据抽查数据匡算出单位食堂年消费食油吨,较上年有所增加。

  ④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情况

  全市调查非国有粮食经营(加工)、转化企业18家,企业粮食购进来源以从当地生产者购进为主;少量从当地国有企业及省外购进。销售渠道主要是销给当地城乡居民、省内部分市县及省外。根据样本匡算,年全市非国有经营(加工)、转化企业本年粮食流通量13万吨,年末库存万吨,经营状况稳定,库存略增。

  ⑤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情况

  年我市国有粮食企业年经营量万吨,年末商品库存万吨。经营量减少,同比减少万吨。年末总库存(含储备)万吨,库存略有增加,主要是地方储备增加。

  ⑥省际间粮食主要流向情况

  根据样本匡算,年全市国有、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从省外购进粮食万吨,销往省外万吨。

  四、全市粮食油料供需平衡状况分析

  1、年我市粮油生产情况

  ①粮食生产情况

  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同比增加万亩。其中:小麦万亩,同比增加万亩;啤酒大麦万亩,同比减少万亩;玉米万亩,同比增加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同比增加万吨。其中:小麦万吨、同比减少万吨;啤酒大麦万吨、同比增加万吨;玉米万吨、同比增加万吨;其他粮食万吨,同比增加万吨。

  ②油料生产情况

  年我市油料播种面积万亩,同比增加万亩。产量万吨,折合成品油约万吨,同比增加万吨。

  2、社会粮食油料总供给与总消费

  ①年全市社会粮食总供给

  年全市社会粮食总供给量万吨,其中本地粮食产量万吨,比上年增加万吨。年年末,全社会库存商品粮食万吨,其中: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库存粮食万吨,占总库存的7%;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库存粮食万吨,占总库存的33%;转化企业库存粮食万吨,占总库存量的;农户存粮口粮万吨,占总库存的(农户总存粮中作为经济作物的啤酒大麦未计)。

  ②年全市社会粮食总消费

  年全市社会粮食总消费量万吨,其中口粮消费万吨,占消费量的36%:城镇人口口粮万吨,占消费量的;农村人口口粮万吨,占消费量的15%;饲料用粮万吨,占消费量的';种子用粮万吨,占消费量的,其他用粮占。粮食商品率达,其中:小麦商品率40%、玉米商品率85%、啤酒大麦商品率95%,豆类、薯类商品率65%。

  大米需求(按原粮计)万吨,全部外购。除去其他需求,当年产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年,我局加大外购力度,从河南等地调粮1万多吨,在保供稳价的同时,充实了市县区级粮食储备。

  ③年全市油料总供给与总消费

  年全市油料总供给万吨,折合食用油万吨,总需求万吨。考虑正常流通量,食用油缺口万吨需外调。

  3、对我市粮食、油料供需平衡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与匡算,对我市粮油供需平衡提出如下建议

  ①加强调控,提高调剂粮食余缺的能力

  调查测算结果表明,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产量提高,主食口粮处于紧平衡状态。根据以往惯例,如果啤酒大麦市场回暖,小麦种植面积有可能下降,加之极端天气频发,粮食供需平衡形势并不乐观。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我市农村人口呈现净流出,在20xx年减少万人的基础上,年再减少万人,城镇人口呈现刚性增长,较上年增加万人。根据我市需求状况,作为主食用粮的小麦需求量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将呈现持续稳步增长态势,而我市近两年的小麦产量,只能满足当年消费需求,油料生产产不足需。为此,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民继续扩大小麦、油料种植面积,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和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同时要提高调剂余缺的能力,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现象。

  ②加强区域间协作,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调查测算结果表明,我市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突出,较为明显的是大米、油料。要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为原则,把省际间协作做为粮食行业招商引资的重点,推进我市粮油有序流通,加强区域协作,调剂粮油品种,保障市场供给,保持粮价平稳运行。

  ③大力推进科学储粮,保持合理粮食库存

  我市目前地方储备(市县区级)万吨,企业、农户存粮迅速下降。国有企业由于贷款难,受资金制约,无力收购,商品库存大幅下降,80%国有粮食企业商品库存为零,非国有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多存粮;存粮农户只存当年口粮,同时35%的农户已由粮食生产者转为商品粮消费者。鉴于此况,在抓好粮食生产存粮于地的同时,要从多方面入手保持足够的粮食库存,一是继续加大地方储备规模。二是着力提高企业库存。建议通过激励和惩治手段,保持企业合理库存。二是做好农户存粮的科学指导及服务,鼓励、支持农户存粮。多管齐下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

粮食调研报告13

  农户余粮增多,结构不尽合理,粮企肩负重任,根据省市粮食局的统一部署,xx开展了农户粮情调查,调查资料显示,农户余粮增多,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一、农户余粮增多

  20xx年末农户余粮65.98万吨,其中小麦3.76万吨,稻谷57.50万吨,玉米1.42万吨,xx年末余粮增10.38吨,其中小麦0.16万吨,稻谷13.90万吨,玉米减少2.18万吨。

  二、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20xx年全年粮食产量68.87万吨,其中小麦16万吨,稻谷43.35万吨,玉米3.1万吨,当年消费42.63万吨,其中小麦6.73万吨,稻谷17.47万吨,玉米10.78万吨,当年可差出粮食26.34万吨,其中小麦9.27万吨,稻谷25.88万吨,玉米差入7.68万吨。

  三、原因:

  (一)产量因素:

  由于国家十分关心“三农”问题,实行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之农民科学种田,使粮食连年增产,20xx年主要粮食量比20xx年增3.50万吨,其中小麦增1.50吨,稻谷增3万吨,玉米基本持平。

  (二)消费因素:

  1、农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⑴由于外出劳务人员逐年增多,在家种田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对粮食的消费相对较小。

  ⑵xx是全国有名的长寿之乡,小富了的农民开始讲究营养搭配,多吃瓜果蔬菜已成为时尚,肉蛋食品也已搬上了老百姓的一日三餐。

  2、饲料用粮减少

  20xx年牲猪上市量65万头左右,比正常年景的80万头以上减少了15万头,按每头猪耗用150公斤粮食计算就少了饲料用粮11万多吨。

  3、种子用粮减少

  由于科学种田,精耕细作,已不是过去的“一熟稻、一熟麦、一直种到胡子白”的粗放种植,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是买优良品种,用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再是一个品种连续使用若干年,造成品种的严重退化。

  (三)流通因素

  稻谷库存增多的主要原因,xx年受稻飞虱等虫害的`危害较大,有数量没质量,品质下降,xx年稻谷市场又不十分景气,大米加工企业销往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大米数量急剧减少,由于价格原因,谷贱伤农,农民不愿意把优质稻米低价卖出,待价而沽。

  四、国有粮食企业肩负重任

  粮食问题,上维国事宪政,下系黎民百姓,关乎国计民生,粮食工作,既为耕者谋利,又为食者造福,服务千家万户,我市xx年度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农户收购的粮食11.82万吨,其中小麦9.35万吨,稻谷2.46万吨,其中小麦占全社会小麦的94%,销售给农户的粮食20.9万吨,其中小麦2.42万吨,稻谷基本无销售。玉米1.36万吨,销售份额只占了全社会粮食销售的26.8%,其中小麦29%,玉米22%,主渠道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xx是养殖大市,按牲猪上市量80万头,家禽3000万羽计算,就需购进饲料必须的玉米20万吨。粮食人要在为xx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一方面要把农民兄弟的余粮收上来,一方面把农民兄弟必须的粮食品种购回来,余缺调剂,满足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全面腾飞,服务“三农”挑起“粮食人”的大梁。我们要抓住国家赋于的政策、资金、仓储等优势,利用xx火车站货运开通的便利,把山东、河南及东北的粮食货源组织回来,满足xx市场的需要,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塑粮食人的风采,再树粮食行业的新形象。

粮食调研报告14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它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农户之间的合作。

  发展粮食种植合作社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我县粮食种植合作社也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直至注册建社的发展历程,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企业及农民的青睐。

  一、发展状况

  xx是黑龙江省产粮大县。随着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和黑龙江省粮食单产提升规划的出台,粮食种植合作社迎来了发展的大机遇。我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创新和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手段,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带动,规范建设,加快建立适应粮食生产新形势的生产关系,解决劳动力转移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压力,克服一家一户土地经营分散、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矛盾,积极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今年我县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中成立了xx、xx、xx、xxo个粮食种植合作社,联结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农资经营企业,农机经营户,机井经营户,种植粮食农户形成粮食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通过专业化的"四统一"服务,即统一组织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储藏和供应;统一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检验监督等制度;统一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成员生产技能和素质;统一组织产品销售,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一家一户的生产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提升到效益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新的层次。

  xx粮食专业合作社是xxxxxxxxxxxx,该合作社针对农民种植粮食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常年产量低的实际,将xx村000亩耕地集中连片承包流转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在农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示范田生产"四统一"管理,推广玉米新技术,玉米长势明显优于周边农户的责任田,若后期无大的自然灾害,预计亩产可达到000公斤,增产00%,增收00万元。

  粮食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创办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最贴近农民的组织形式之一,在当前粮食生产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有利于粮食专业化生产。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聚合分散的农村生产力,实现优质专用专业化生产。

  2.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组织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共营性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有效克服了分散经营的农户无法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的弊端,有利于逐步形成优质大豆产业带,优质小麦产业带,专业玉米产业,专业水稻产业带,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合理,推动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升粮食综合效益。

  3.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耕地规模小,地块零碎,是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根本制约因素。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自愿组织起来的联合体,能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单家独户进入市场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并通过合作社内部自律机制,规范成员的行为,形成合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首先农户通过合作社购买生产资料享受到批发价或出厂价优惠,节约投资;其次新品种,新技术使粮食品质和产量提高,再次是农机化程度提高,农机化耕作价格降低,由于投资节约,产量和品质提高,加之订单生产又可比市场价提高00%左右,种粮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5.改善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专业合作社激发了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培训的自觉性,增强了农民的合作意识,民主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社员之间的互助诚信精神,和谐了干群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成为联系政府与农民的一种桥梁和纽带。

  二、主要做法

  1.鼓励发展,着力实现量的突破。我县为农业大县,未推广粮食种植合作社前,农民一家一户土地经营分散、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生产力水平低下。鉴于此问题,我县坚持"先发展、重示范、边规范边提高"的原则,制定文件,把工作重点放在整合内部资源,举全系统之力,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为桥梁,加强人、财、物的整合与投入,一把手亲自抓示范,短短半年时间,粮食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已注册0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规范提高,着力实现质的飞跃。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县xx管理,xxxxxx指导,我县总结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明确规定了合作社设立登记,章程制度,股金认购,组织结构,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的标准。积极开展专业合作社以"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五化"活动,高标准,高起点发展标准化合作社,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粮食龙头企业以及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和优势的合理配置和整合,做大做强粮食种植合作社。

  3.强化服务,着力创造好的环境。我县十分重视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指导工作,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努力化解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县工作人员帮助合作社在筹备过程中可行性调研工作,通过走访,座谈,会议等形式进行前期调研分析,形成可行性报告,经过专业程序审批,对于批准成立的合作社,由专业人员进驻包抓,从申请、章程制度、制度建设、财务管理、民主管理等各环节指导服务,并协调工商部门按照条例进行注册,农技、种子、植保、农机、农广校对合作社进行对口支持,项目向合作社倾斜,加强了对合作社的培训力度,全方位进行技术扶持和物资支持,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存在问题

  一是数量少,规模小。目前粮食种植合作社均处于刚起步阶段,无论是数量还是体量都还不大,带动能力不强,有的尚未与粮食企业有效链接,有的形式比较单一,有的运作还很不规范。

  二是缺乏组织培训、指导力度不大,各级组织在研究"三农"问题、推动农民增收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发展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基地,或侧重于招商引资,对培育专业合作组织认识不到位,致使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兴办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事,对粮食种植合作社涉及的产、供、销问题缺乏有效组织与策划。

  三是政策扶持需要加强、长效机制有待建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在注册登记、财政扶持、税费减免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许多激励政策难以兑现。同时,扶持农民种植合作社的长效机制也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

  四是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手段滞后,农民种植合作社中的农民带头人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人才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迫切需要信息利用、市场营销、科技服务、财务核算、经济合同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在目前条件下合作社无法给高素质的各类型人才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很难吸引和招聘他们。

  五是制度不全,管理不够规范。个别种植合作社存在着组织结构不严密、规章制度不完备以及责任权利不明确的`状况,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结构未设立或形同虚设,日常运作由个别人说了算,科学性和民主性不够,普通社员的参与度低,合作社缺乏凝聚力,甚至个别合作社已出现蜕变为私人企业的倾向。

  四、种粮大户所遇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健全。部分种粮大户承租的农田相当一部分是半抛荒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突出表现为:道路不畅、农电线路老化、仓贮条件差等。

  (二)农技水平不高。部分种粮大户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对农业新技术掌握较少,科学种粮水平不高,在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田间管理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都迫切希望得到专家和农技人员的及时指导。

  (三)发展资金紧缺。种植大户反映,资金紧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方面季节性投入资金大,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同时还要缴纳大额的承租费,雇佣劳力,发放工资。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难,目前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少,同时农田不能抵押,多数种植大户享受不到银行贷款。

  (四)土地流转制度不规范。部分种粮大户承租他人土地只是通过口头协议,与农户间没有规范的文书合同,伴随土地租金在年度间的涨落变化,农户和大户间的租种矛盾时有发生,导致土地流转不能持续、稳定开展。

  (五)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虽然全县建立了大量的合作组织,但由于缺乏应有的规范和引导,其功能不是被弱化就是被替代,基本没有发挥功能。只重视针对单项的、现存的需要开展服务,缺乏配套性和前瞻性。

  五、针对种粮大户所遇问题政府采取支持

  (一)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路、田、水、沟、林综合改造,切实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农业机械化耕作的要求,提高农机化配套程度。

  (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出台土地流转优惠政策,组建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合理商定土地承租价格,延长承租时间,为种粮大户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环境。

  (三)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增设种粮大户专项贷款基金,推行农民土地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同时可考虑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专门对种粮大户以及农产品加工大户提供担保贷款,解决种粮大户的资金短缺问题。

  (四)完善粮食生产合作组织。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提高生产要素、技术、信息、销售上的互助合作。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发展成为生产和经营的利益共同体,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种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种粮大户对农资价格、雇工开支和土地租金上涨的承受能力。

  (五)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结合高校的"科技下乡"活动,定期组织种粮大户参加培训,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种粮大户的农业科学文化水平。建立高水平的农户对接服务队伍,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粮食调研报告15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我州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完善了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地方粮食储备制度,确保了粮食供需平衡。但是,粮食直补政策执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建立兼顾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我们在分析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

  一、我州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我州具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适宜粮食、棉花、甜菜、番茄、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八十年代以前,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粮食作物面积始终保持在农作物总播面积的60%以上。九十年代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计划经济的取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长,这也是我州农业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特色产业规模化的重要时期。但是,同期粮食面积在种植业结构中的比重呈快速下降趋势,1995年粮食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率低于50%,20__年下降为30.13%,20__年为23.73%,已成为影响粮食安全不可忽视的一个突出问题。20__–20__年,全州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

  1、粮食生产缓慢下降阶段。20__–20__年,自治州提出了特色产业上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进一步加大特色林果业、棉花和“菜蓝子”等优势产品的发展力度。同期,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市场行情看好,农民在比较效益驱动下,不断扩大经济作物和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为保障粮食安全,20__年自治州开始建立州级粮食储备制度,当年储备粮食6.8万吨。

  2、粮食生产恢复上升阶段。20__–20__年,在国家实行粮食直补、粮食最低保护价、农业税收减免等政策的调控下,农民种粮积极性出现了恢复性的提高。同时,我州也实行了粮食每亩补贴20元的政策,20__、20__两年州财政共发放地方粮食种植补贴20xx万元,粮食生产效益明显提高。20__年,全州粮食面积和产量回升到99.89万亩、40万吨,其中地方粮食面积和产量为75.86万亩、31万吨。

  3、粮食生产快速下滑阶段。20__年,自治州对粮食的补贴政策由每亩20元下调为每亩10元,20__收购时按每公斤补贴0.07元,州财政两年实际发放地方粮食种植补贴共640万元(其中20__年发放补贴210万元),较20__、20__年降低了1414万元。同期,由于农用生产资料、水费等出现较大幅度的涨价,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棉花等经济作物市场价格快速拉升,粮经作物比较效益明显拉大,而粮食收购价格一直维持20__年水平(1.30元/公斤),粮食生产又出现了快速下滑的趋势。20__年,全州地方粮食面积仅为40.06万亩,总产16.43万吨,其中小麦25.26万亩,总产9.65万吨,成为粮食生产的低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目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相比,总体上来说收益偏低,处于比较劣势的位置,粮食生产也难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重要组成部分。20__年,我州小麦平均亩产414公斤,亩收入648.5元,亩成本453.8元,每亩利润为194.7元;棉花平均亩产籽棉317公斤,亩收入1489.9元,亩成本989元,每亩利润为500.9元。棉花每亩地利润比小麦多306.2元,是小麦的2.6倍,也就是说种一亩棉花相当于二亩半的小麦。同样,工业番茄、辣椒每亩地利润比分别比小麦高出360元、1038.2元,小麦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经济作物的效益。尽管如此,20__年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仍呈上升趋势,而小麦的经济效益每亩下降32.3%,进一步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2、粮食生产责任不明确,储备制度不完善。

  建立粮食行政领导负责制和粮食储备,是实施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州境内粮食储备已经形成了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级多级储备,较好地发挥了以丰补歉、调剂余缺等功能,但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粮食安全“县市长”负责制不明确。州上对粮食生产的总体要求是做到“区域平衡、略有结余”,对每个县市下达的只是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而农民种不种粮食是根据粮食生产效益决定。各县市在不能使用行政命令落实粮食生产计划的情况下,可以把希望寄托于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级粮食储备上,并不承担什么风险,最后责任实际上由州委、政府来保大区域平衡。二是粮食风险基金筹措缺乏长效机制。我州粮食风险基金从20__年设立以来,在资金筹措上主要是根据粮食部门对当年粮食供求状况分析后,按照需要储备粮食的数量和运费补贴,提出具体筹集资金的'数额,经领导讨论决定。这种粮食风险基金的筹措方式表现出很强的临时性、短期性,常常因地方财力状况等因素而波动,粮食储备规模不确定,缺乏稳定的长效机制,对保障粮食市场长期供求平衡不利。三是储备粮轮换机制不够完善。在粮食市场超常波动时期,由于粮食储备预警和应急体系不健全,不能在粮价过度上涨时大量抛售,在粮价低迷时及时补库或增储,不能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宏观调控作用。

  3、垄断格局未被打破,粮食市场化建设滞后。

  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是促进粮食流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全州粮食购销市场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主渠道,其他所有制粮食经营形式为补充,共同参与竞争的市场格局。但是,目前粮食市场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尚未建立完善的、发育成熟的粮食市场体系。我州粮食生产量小,流出量几乎为零,从粮食市场的现状看,尚未形成规模粮食交易市场,所以在市场的集散作用、价格导向、交易份额和规模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粮食市场行业中介组织发展尚不完善,服务功能和自律作用有待加强。

  二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虽然,我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然存在遗留问题。还没有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粮食企业仍然存在机制不活、效益低下的问题。

  三是私营、个体等其他非国有粮食企业比重低。非国有粮食流通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在市场中的份额很低,显得势单力薄。特别是缺少一批大型的、有竞争能力的粮食企业集团。

  二、关于粮食直补方式的看法

  1、关于粮食直补方式。

  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确保粮食安全,20__年国家出台了粮食直补政策,其目的就是让粮农在市场销售价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项政府补贴,以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益,保证粮食安全。我国目前实行的粮食直补方式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按农民实际粮食种植面积进行粮食直补;第二种,按预计粮食产量计算粮食直补;第三种,按农民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售粮量,实行价差直接补贴(目前仅新疆采用这一方式);第四种,按农民耕地面积计算粮食直补。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可说是与粮食生产挂钩的直补,不种粮食即不予补贴,对保持粮田种植面积,多种粮,多产粮起到利益驱动导向作用,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保证了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缺点是操作难度大(面积、产量核定难度大)。第三种方式,国家付出直补资金时,可保留收购做为调控资源、掌握粮源的权利,且补贴兑付工作易于操作;缺点是对促进粮食生产作用不大(后面将专门分析这一问题)。第四种方式,已和粮食生产和销售完全脱钩,实质上是对农业生产补贴而非粮食补贴。

  2、关于粮食直补政策的受益问题。

  自20__年实行粮食直补政策以来,新疆一直采取按商品量补贴的方式,且仅限于向国有粮食企业交粮才给予补贴,造成政策杠杆作用不明显。这样粮农的收益由两部分组成,即粮食销售款和政府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即政府一方面实施按农民交粮数量给予补贴,粮食收购企业却可能从另一方面压低粮食收购价格,造成粮农收益不能有效增长。如农民按比较效益认为每公斤粮食收益达1.80元就值得种粮、售粮,若政府没有补贴,粮食企业只有支付1.80元才能收购1公斤粮食,农民交售每公斤粮食收益是1.80元;现在政府补贴0.20元时粮食企业则可以按1.60元价格收粮;进一步推理,如果政府补贴达0.80元时则粮食企业就可以按1.00元收粮;政府若按1.80元补贴时则粮食企业不需付款也可收到粮食,粮农交售每公斤粮食后收益始终是1.8元。这样看来,政府对粮农的补贴资金,又通过销收价格再次调整,可以说农民并没有得到这项收益。

  那么政府对农民补贴的这0.20元到哪去了呢?去向有两处。一种情况是:如果粮食收购企业按粮食收购成本,加发生的费用,再加按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按此三项之和确定价格进行销售,则这0.20元补贴利益是粮食消费者得到了。如,粮食收购成本1.60元,发生的费用0.10元,按不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是0.10元,三项之和1.80元,如果企业按1.80元销售粮食,这对售粮农民0.20元补贴利益,实际上是粮食消费者受益。另一种情况是:如果粮食收购企业按粮食收购成本,加发生的费用,再加按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按此三项之和确定价格销售,则这0.20元补贴利益是粮食企业得到了。如,粮食企业将每公斤粮食销售利润由0.10元调为0.30元,销售价格就是2.00元,这时0.20元补贴利益就是粮食企业受益,也就是粮食企业获取垄断利润。

  现行粮食直补政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一是农民向国有粮食企业交售粮食给予每公斤0.20元补贴,不交售粮食或不向国有企业交售粮食是得不到补贴的。粮农出售粮食后得到的收入并不能体现出国家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难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消费者感觉不到国家补贴的实惠,政府仍然不能确保粮食安全,粮食直补政策的实际目的没有达到。

  二是在实际执行中占粮食收购主渠道的国有粮食企业,常常把粮食收购指导价变成了“最高限价”,其他没有获得粮食补贴权的非国有粮食企业,也要围绕着这个价格才能收购到粮食。这就引发了粮食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既不利于粮食市场的发育,也不利于加快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

  三是粮食补贴导致个体、私企在市场竞争中趋于劣势。新疆对粮农的粮食直补是按商品量补贴的,即农民向国有粮食企业交售粮食给予每公斤0.2元补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农民可得到0.20元直补资金,民营粮食企业收购粮食必须比国有企业高出0.20元才能收到粮食,因此,民营企业收购成本就比国企高出0.20元。因有这0.2元利差就迫使其他企业不得不退出粮食收购环节,形成国企垄断经营的局面,破坏了市场公平性,限制了粮食经营市场化。

  3、关于改革粮食直补方式的几点建议。

  (1)取消按商品量补贴的方式,统一按粮食实际播种面积进行补贴。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中,补贴依据各不相同,有的是对实际种粮面积进行补贴,有的是对农村税费改革的计税面积进行补贴,还有的是采用商品粮系数等进行补贴。从保证粮食安全出发,应该实行对实际种粮面积进行补贴的办法,执行这种办法的好处:一是直接客观,充分体现保证粮食安全的政策目标,“谁种粮,谁享受补贴”;二是虽然粮食种植面积核实工作较繁琐,但较之计税面积和计算商品粮数量等更易让老百姓接受。

  (2)补贴标准应适当稳定,提高到能补偿农民种粮成本并能保证适当收益的水平。具体标准可按过去三年平均粮食种植面积及商品量,以及前三年粮食平均保护价与市场价差额计算,补贴标准水平应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到能补偿农民种粮成本并保证适当收益的水平。现有的直补标准可稳定两至三年,待粮食生产供需趋势转变时,再确定直补标准。允许适当对种粮大户予以倾斜,按土地种植面积实行累进补贴政策标准,以更好地支持种粮大户的生产。

  (3)严格补贴程序,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补贴资金能够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如果按实际面积补贴实行粮食直补,就必须逐年对粮食种植面积进行核实,必须本着公开、公平原则,进行阳光操作,对粮食种植面积实行公示,经核实后,将补贴计算到户,并编制好补贴清单和到户的直补卡或补贴通知书。在资金操作过程中,应由财政所、农发行、基层信用社签订三方监管协议。

  三、建议完善粮食直补的相关配套措施

  1、推行农作物保险计划。即通过政府补贴,对主产区的大宗粮食作物提供作物保险计划,特别是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保险,避免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为种粮农民提供收入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有重点地选择市县扩大试点范围。

  2、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改进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根据财力的可能,逐步提高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水平,不断扩大和完善粮食补贴的范围与内容,大幅度地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提高单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整体上的优质高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扶贫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3、健全粮食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自治区储备粮体系,推动轮换机制改革,实现均衡轮换。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机制,保证粮食市场供给。正确应对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局部性、阶段性的粮食数量增减、价格高低问题。

  4、放开市场准入条件,降低门槛,保证充分的市场竞争。要尽快培育出粮食市场竞争的多元化主体,彻底消除限制其他经济成份参与市场的政策性壁垒,提供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同样的政策环境,加大银行资金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其他粮食经营主体,地方政府应一视同仁,予以同等待遇。同时,要加快农发行信贷体系改革,为粮食经营创造良好的资金条件。

【粮食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粮食质检调研报告12-21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02-18

粮食企业征管调研报告12-23

2017年湖北省粮食调研报告06-18

浅谈确保粮食安全战略对策调研报告05-11

粮食局调研工作总结报告12-23

粮食储备库科学管理调研报告01-28

粮食局安全生产工作调研报告范例02-02

现阶段粮食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03-28

调研的报告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