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3-11-03 17:34:47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运算能力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更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把掌握基本运算能力列为培养学生能力之首。而我校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较差,翻开学生的作业,查看学生的试卷,亲自看学生演算,发现学生的诸多错误中运算的错误占了很大的`比重。有的题在最后一步运算错误导致客观性试题的分数被全部扣去,主观性题目因结果不正确而被扣分;也有的学生虽然答案正确,但因为繁琐或不太合理的运算方法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们认为,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一个学生或一个班级数学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算能力的好坏。所以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是我校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学生的运算能力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运算法则的掌握;二是运算能力的形成。学生掌握运算法则不仅要懂得按照法则如何运算,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运算,所以理解是掌握运算法则的关键,而运算能力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正确迅速,是在掌握运算法则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练习方法而形成的,不是学生先天就有的,所以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可以通过教师来培养的。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让数学运算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运用多种形式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运算速度。

  4、注重培养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讨论的良好习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中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真正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注重培养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讨论的良好习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我们课题小组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校六至八年级学生。

  本课题研究从20xx年6月始至20xx年5月。

  (一)准备阶段

  6月——7月,结合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课题,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学习有关理论,申请上报课题。

  9月——12月,依据资料进行人员分工,提出设想,讨论课题可行性实施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二)调查阶段

  12月——1月,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五至八年级学生运算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运算水平,并完成课题阶段性小结工作。

  (三)实施阶段

  3月——4月,分组实施研究方案,根据结果,集中组织交流讨论,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并进行实施尝试并将研究成果及个人心得上升为教学论文。

  (四)研究总结阶段

  4月——5月,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典型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论文以及阶段性研究报告。

  2、最终研究成果:

  (1)《中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2)汇编《中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研究》结题结题鉴定材料。

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

  题目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50年的丁克人口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未来学家曾尖锐地指出:二十一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问题:首先是人口膨胀,第二是就业困难,第三是环境污染。这三大问题的焦点和后面两大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口问题。人口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人口变化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趋势的预报对人口政策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随着国家对大学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不看好,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在踏入社会时间不太长的毕业生经济水平不高,有了孩子负担会更重,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丁克一族的后备军,这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现的大学生大多是80后人,更具有发展成为丁克一族的可能,因此,丁克现象在最近二十年之内必将发展非常迅速,直接影响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面对这样的形势,为抑制丁克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减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又要使人口的年龄结构有一个合理的分布,就必须建立丁克人口预测和控制的数学模型,为正确的人口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

  今天,世界的人口危机不是因为家庭中有比过去更多的孩子,实际上家庭规模并未扩大,而丁克家庭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丁克的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I、N、K的组合——DINK的谐音,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时也写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仅从单词字面意义解释,意思是:双收入,没有孩子。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表明:1993年美国丁克家庭已超过家庭总数的51%,致使总和生育率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而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由于受丁克现象影响较为严重,已加入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列。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丁克现象悄悄在中国出现。丁克家庭的增长直接影响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99年底中国大陆上居住着125909万人(不包括港澳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自1990年起,丁克家庭开始在我国很多大城市涌现,近几年我国的丁克家庭的比例有着上涨的趋势。走上“丁克”之路的夫妻各有各的理由,总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无耐型,一类是主动接受型。

  丁克家庭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家庭类型不仅已在我国扎根定位,成为我国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等众多家庭类型中新的一员,而且呈继续发展之势。现在社会,“养儿防老”早已过时,防老养老终老,只能靠我们自身的能力与组织管理了。现在,又有了一个新的设想—构想“丁克”社区,这个设想对一般人而言又是一次观念更新的起源。

  人口众多是我国基本的国情,中国在世纪之交的20xx年进行了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国家许多重大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都要依据人口的数量。为此,进行人口预测是有效地控制人口发展与资源关系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人口决策的重要依据.作为新兴群体的预测也是人口预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人类可以作为一个单物种的群体,早在1978年由英国的人口统计学家Malthus根据一百多年人口统计资料提出了著名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Malthus模型),荷兰生物数学家Verhulst也于19世纪中叶提出阻滞增长模型,能够大体上描述丁克人口的增长趋势。各国对于人口的研究是本论文对丁克人口研究的基础。国内关于人口预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邓聚龙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但是该模型只能对中国的总人数作中短期的预测,可以很明显的体现出人口总数上的趋势变化。二是宋健理论的中长期人口发展方程的人口预测模型,其分为人口发展方程的离散形式与人口发展方程的连续形式。但模型中需要确定大量参数,需要比较多较准确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又有一定难度,且数据也多少有些误差,故导致在人口预测上存在较大困难,且预测方法较难实施在国内外关于人口预测方法的研究中,用到人口发展方程的连续形式来求人口总数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至今还未解决这一难题。这些都是预测丁克人口的有效方法。

  3、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

  本文主要内容是对丁克现象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已知中国总人口数局并利用马尔萨斯(Malthus)模型(指数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丁克人口,与通过已知丁克人口数据并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的未来丁克人口进行比较分析。用已有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比较分析误差,以达到预测的准确性。

  4、可行性分析: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查阅大量的有关方面的书籍,我已经对影响丁克现象的原因有所了解和掌握;并且在导师张鸿艳教授的帮助和精心指导下,对于丁克现象的人口模型以及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求解方法和求解过程等基本理论有了了解。这些都为论文做了充分的准备,本论文的题目可行。

  5、论文提纲:

  6、时间进程

  1月至3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丁克人口预测模型;

  3月18日:完成开题报告。

  3月18日至5月10日:完成论文的理论部分;

  5月11日至5月15日:用MATLAB和相应的工具箱编写程序,完成初稿。

  5月16日至6月3日:校稿,整理论文。

  7、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2 、王永全,刘琴。专业统计与信息系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3 、姜启源,邢文训,谢金星,杨顶挥。大学数学实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4 、谭永基,蔡志杰。数学模型(博学·数学系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5 、Charles H. Zastrow著,孙唐水译。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6 、白凤山,么换民,李春玲,沈继红,施久玉。数学建模(上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4

  7、边肇祺等.模型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8 、Vladimir N.Vapnik著,张学工译。统计、学习理论的本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9、 Mark M.Meerschaert。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10 、刘卫国。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11 、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2 、宋健,田雪原。人口控制与人口预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3、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14 、邹自立。人口预测方法及可靠性探讨。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长期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忽视音乐教学的审美愉悦性;教材内容重视思想性、艺术性,却没有充分兼顾中小学由于年龄、兴趣和认识水平等方面的特点而产生的独特的审美需求;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的理性化色彩浓厚等因素造成了学生喜欢音乐而对音乐课没有兴趣的怪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能力的幼芽,是积极性的动力,是成功的沃土。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时代的呼唤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对设计新颖、插图精美、内容丰富的教材,学生的感官首先得到了强烈的刺激,激发了学习兴趣,美的表现欲被充分调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为前提的审美基础教育,无需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诸如音阶、音程、和弦、调式等过于专业化的知识,也无需提出诸如“重视中声区发声训练”、“有气息支持地歌唱”等技术性要求,以免扼杀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努力创造适宜每个青少年儿童音乐潜能开发的音乐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开发音乐智能,推动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二、强调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音乐要靠学习者亲身感悟,决不能靠教师讲述完成。正如柏拉图所说:“强迫学习的知识是不会保存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中,才能获得积极的情感因素,包括音乐爱好、价值观,并为终身音乐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动地、被强迫地学习,参与性不高,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于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人云亦云”“缺乏独立见解” 的学生。

  在新的音乐教学中,理念将由“静”转变为“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积极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音乐教材在每个单元中设置增添了有趣的实践环节,通过让学生谈体会、说感受、想意境、做表演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这一基本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到学习中,并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

  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并提倡在实践中学习。也就是说当今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改变过去音乐教学中以教师、书本为主的方式,取而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要营造美丽、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黑格尔曾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只有在没有嘲笑、没有敌意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没有担心。在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有可能敞开心扉,真正体会音乐所给予的美,感受音乐实践中那份宽松和愉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音乐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平等参与活动,鼓励、帮助、引导学生,而不同于在以往旧的教学模式中充当的裁判员或权威者角色。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开发学生潜能。要善于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学设备条件,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既要有利于学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地掌握材料,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知识的运用能力;既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内容上讲究“少”而“精”,形式上讲究“多”而“活”,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当堂消化所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适当安排少量课外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开阔视野,培养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课外作业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内容应该是基本型的,量不要太多,度不要太难,一开始要让学生在学得比较轻松的情况下,逐步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与获取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要重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提高中小学学生德、智、体、美素质。以上三个方面是我的教学实践,希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能够再上一个新的阶段。

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4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一个国家向前不断的迈进,其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来源于一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 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从 18 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在 20 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 20 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学习”,他倡导通过探索研究来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开启了,将“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必修课之中,以此,作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当中一门独树一帜的课程,它掀开了基础性教育的新一页,无可置疑,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变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举措。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对于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实践等方面更上一层楼。具体来讲:

  第一,有作用于课程的变革。革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突出点。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是中小学革新的龙头,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课程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有作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对教师由强硬灌输到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第三,有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关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变革的文件,具体内容为不仅要倡导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更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乃至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要原因。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者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引下,从各类学科以及实践活动中选取并设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的同时,体验、了解、学会和应用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明确地了解了活动的程序,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所带给人们的奇妙之处,更加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培育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其活动过程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适时的正确评判,督促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由于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教材做支撑,那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类比方法可以引出很多的内容,从中可以启发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运用类比的方法,从如下两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分别为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一;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和旁切圆半径的不等式分别类比到四面体以获得四面体中新成果为目的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二。并且层次一从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资源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以及三角形与四面体已知形式与证法的类比情况等方面都为层次二做了一定的铺垫,而层次二也是对层次一的升华。具体针对层次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

  第一,让学生从已学过到的有关三角形与四面体的已知知识中选定研究课题;

  第二,通过指导教师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一般步骤作为参考,引导学生完成该课题活动方案的设定;

  第三,在本层次中,由于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分析信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因此具体活动实施根据每组情况在课后完成;

  第四,每个小组选取代表针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得到的新猜想、没有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相关汇报;最后,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组间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完善课题以及深化课题。针对层次二的第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

  第一,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查新,确定到目前为止其对应在四面体中仍没有被研究,从而将其确定为所研究课题的背景;

  第二,根据课题背景,帮助学生选定研究课题为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不等式的推广;

  第三,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分析,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与重难点;

  第四,将对课题内容感兴趣以及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活动兴趣小组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收集、学习、研讨三角形中不等式的主要 5 种证法,深刻的领会其证明思路、相关内容与研究方法;第六,广泛收集并学习四面体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七,利用类比猜想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形式;第八,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并利用类比尝试给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层次二的第二个课题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与本层次第一个课题相类似,所以由学生尝试着独立地去完成,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3-07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8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06-1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9

【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19

【热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27

【推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29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06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