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

时间:2024-06-03 17:02:40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1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及市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我们通过观摩学习、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旅游产业开发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结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成县乃至全市全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可资借鉴。

  一、开发现状

  近年来,成县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推动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点,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因地制宜,积极创新载体,加大资金投入,精心打造了以西峡、鸡峰山、杜公祠为主的精品景点,逐步开发了吴挺陵碑、裴公湖、泥功山、浪沟峡、石门沟、五仙山等10多个特色旅游景点,先后建成了枣儿沟、庙湾、李武、龙峡、长沟、草滩等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完成了70多条通村旅游公路的改造建设,培育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服务网点130多家,农家客栈10多家,开发了小川大樱桃、抛沙草莓采摘园,红川油牡丹、金银花示范园、陈院垂钓园、天梁农业观光园等一批体验类旅游活动项目,建成了东河生态公园、博物馆、书画院、水木鑫城等一大批城市形象提升及美化亮化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成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授予“千年古县”称号。2015年在“21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盛典暨2015大中华区旅游文化榜”发布会上荣获“亚洲金旅奖·首批最富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和首批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两个奖项;被中国休闲旅游文化中心等3家单位联合评选为“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名县”。2010年至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8.78 万人次,年均增长23%左右;创旅游综合收入达23.42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干群思想认识不足。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把全域旅游产业开发当作今后的主导产业这一目标定位在全县干部群众中还未形成共识,相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够,尚未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强大合力。

  (二)景区规划不够科学。一是缺乏全县性的总体规划,景区建设各自为阵,没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二是景区规划缺乏刚性约束,乱修乱建、杂乱无章的问题突出,破坏了自然景观,影响了景区价值。三是部分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

  (三)基础设施不够配套。一是旅游景区道路狭窄,没有错车道、休憩点等,影响游客出行。二是景区内没有宾馆、小卖部、医疗点等配套设施,给游客带来了不便,留不住游客。三是大部分景区停车场、公厕等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旺季车辆堵塞现象突出。

  (四)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随着近年来全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者队伍学历偏低、人才开发工作的不平衡性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五)文化底蕴有待深挖。对历史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做得不够,没有将历史文化遗迹与旅游景区建设结合起来,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千年古县文化底蕴的挖掘有待深化。

  (六)资源缺乏深度开发。目前我县旅游业仍然处在外事接待和观光游览的初级阶段,缺少游客互动、可参与性的消费项目,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求。红川酒、核桃、樱桃、土鸡蛋、土蜂蜜等农副土特产品虽然知名度高,但没有作为特色旅游商品进行开发,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拉动作用。没有旅游网络信息发布、宣传推荐、咨询服务系统。

  (七)建设资金投入有限。旅游产业项目的申报争取比较困难。旅游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有限,渠道单一,无法形成项目和资金的整合效应,主打产品特别是景区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三、对策建议

  (一)以转变思维理念为重点,凝聚全社会共抓全域旅游思想共识。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是要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全域旅游开发的先进理念,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抓全域旅游就是抓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精准脱贫、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树立全域旅游产业开发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齐抓共推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的良好氛围。二是把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与航线的培育有机结合起来,用互联网+旅游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引领和促进全县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三是推进旅游产业开发从部门向党政统筹转变。整合乡镇、部门及各行各业的力量和资源,按照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从政策措施、项目资金、人才支持、各类资源利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为全域旅游产业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四是通过各种现代媒介,大力对外宣传推介我县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我县旅游产业在旅游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以健全领导考核机制为重点,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域旅游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责任书,切实加强对全域旅游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以完善旅游规划为重点,构建分层次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强旅游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和融合,破除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推进“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首先要通过实地调研,按照我县自然生态特点、历史文化遗址分布,制定一个符合我县全域旅游产业开发实际的总体规划,对全域旅游产业的目标和前景进行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其次要制定出片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区域规划,分层次进行开发建设。三是要根据县上的总体规划和片区规划,细化制定乡镇的实施规划和部门的行业规划,依照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分年度有序推进。

  (三)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要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一是要加强道路交通建设,改造提升旅游环线道路,加宽乡村公路,着力提升旅游公路档次。二是在主要景区,规划修建标准较高的公厕、停车场、小卖部等基础设施,提前谋划好飞机场建成后沿线旅游景区的提升改造和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三是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快主要旅游道路沿线的美化绿化。四是坚持建管并重,引导群众改变落后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高度重视旅游人才队伍的培训、引进和培养。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对从事旅游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人才要开展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师带徒、以老带新、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从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培养传统文化继承人,特别是非遗项目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通过项目带动、文化创意、营销策划、举办文化旅游产业论坛等形式,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三是积极引进旅游策划、管理和营销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县全域旅游产业的开发会诊把脉,提供决策咨询,帮助开发建设,培养后续人才。四是依托陇南师专文化旅游专业,培养景区管理员、导游等专业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强化素质培训,提升服务形象,推进导游依法有序合理流动,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五)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培育打造旅游产业新业态。借力成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模式,发挥“旅游+公司+农户”、“互联网+旅游”的优势,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力度,促进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把全域旅游产业的培养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相融合,在抛沙等乡镇打造建设一批植物园、观光园、采摘园、垂钓园等农业体验旅游精品项目。二是把全域旅游产业的培育与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相融合,在城关、红川等乡镇打造一批以汉西峡颂、唐杜公祠、宋吴挺碑等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三是把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相融合,以甘肃厂坝、红川酒业为龙头,打造环保绿色休闲企业,充分发掘利用王磨、黄渚等地废弃矿洞和尾矿坝等建设“工业历史博物馆”。

  (六)以突出特色彰显个性为重点,努力提升乡村旅游开发层次。一是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规划要富有乡村特色,不能简单地把景区景点规划套用到乡村旅游规划中来,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二是农村生态旅游要传承人文风情,保护文化根脉,充分体现当地的风貌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和习俗特色等。三是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要彰显个性,充分发掘反映村庄个性的耕读文化、民俗风情,提炼体现地域特色的产业文化、民间技艺,建设农耕文化展览馆、特色技艺体验馆、风味食品品尝馆等场所,打造特色文化村,充分展示山区、丘陵、川坝、城镇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整体推进古建筑和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村落人居环境的科学整治和乡村休闲的有序发展,既让广大游客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又延续文化底蕴深厚的田园风貌。

  (七)以整合资金资源为重点,切实加大景区建设投入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成县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5亿元的贷款,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与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选择一些在精品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村、特色村重点投入、重点打造,建设一批精品景区、精品景点。二是整合扶贫、林业、水务、水保、交通、住建、文广体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向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旅游景点、旅游村倾斜,集中财力,拉动全域旅游大景区建设。三是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全域旅游产业开发。通过宣传引导,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当地的私营企业主将闲散资金投入到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中来,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方投资、共同开发的格局。四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地企业、私营业主来我县参与全域旅游产业开发。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2

  01支持打造旅游品牌

  1、鼓励企业争创旅游品牌。对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万元、1000万元;对成功创建国家5A级、4A级、3A级旅游景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

  2、支持打造行业经营品牌。对新评定的五星级、四星级旅游饭店,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200万元;对通过评定性复核的五星级、四星级饭店,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获评为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的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3、支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对获评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名镇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名村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或村委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对新评定的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汽车露营地,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对获得认定的星级农家乐,按照评定等级五星级至一星级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对获得认定的金宿级民宿、银宿级民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15万元。

  4、支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对体现本地历史文化特色、具有较强影响的大型实景演出旅游项目,年接待人数超过15万人次、7万人次,分别给予演艺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

  02推进旅游业创新发展

  5、支持建设旅游大项目。对旅游重大项目参照《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夏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夏政规﹝2017﹞6号)给予奖励。

  6、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对“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旅游投资项目,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17﹞60号)文件第五条第二款进行1:1配套补贴。

  7、支持发展赏花游。落实市赏花游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赏花游发展规划(2012-2020)的通知》(武政﹝2012﹞96号)文件,按照50%比例配套补贴赏花游项目单位。

  8、支持创建著名旅游商品。对旅游商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市级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体现江夏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年度征集“武汉礼物”“江夏味道”获奖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3万元。

  03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9、加快旅游道路网络建设。从2018年开始至2020年,连续3年每年列入5000万元的旅游道路专项建设资金,改造提升梁子湖大道等多条景观大道,规划建设东西向的旅游干道和景区之间的连接线,形成“快旅慢游”的交通体系。加快景区、乡村旅游点的辅道建设,不断提高旅游道路可进入性。对各街道、村按照统一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的停车场、标识标牌、安保设施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按计划完成且经审计验收确认,给予实际投资额30%的补贴,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10、扶持旅游厕所建设。对获评为3A、2A、1A的旅游厕所,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11、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和运营。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对符合国家一级、二级标准的旅游集散中心,前3年给予一定额度的运营补贴,其中第一年分别补贴500万元、300万元、后2年逐年递减,分别按照第一年额度的80%和50%予以补贴。

  12、鼓励发展智慧 旅游。对获评国家级的智慧 旅游试点区、示范景区、示范酒店、示范旅行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按照其投资总额的30%,分别给予不超过200万元、150万元、8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评省级上诉四种示范类别的,分别按国家级奖励标准的50%给予一次性补贴。

  13、鼓励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对涉旅电商企业的旅游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至5000万元(含)、1000万元至2000万元(含)、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

  04优化旅游用地机制

  14、保障旅游重点项目用地。优先保障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所需用地计划指标,每年优先安排列入全区旅游产业升级计划的旅游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共厕所、游客休憩站点、公共停车场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地;对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用地,按旅游用地确定供应底价、供应方式和使用年限。结合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潜力,按照稳妥有序、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不受指标规模限制。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项目推行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等用地复合利用,拓展土地使用功能。

  15、优化涉旅农用地流转机制。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旅游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在集体性质建设用地上建设非永久性功能性建筑的,实行“一事一议”;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明确且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人、宅基地使用人利用非耕地用地、林权、集体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以作价出资、投资入股、租赁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旅游项目;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用地者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获得使用权。

  05加大旅游资金投入

  16、加大财政预算资金支持。区财政预算每年统筹安排旅游专项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主要用于旅游道路标识标牌建设、旅游形象宣传、旅游新业态建设、旅游规划编制、旅游信息化应用、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行业管理等。

  17、设立旅游产业引导基金。在旅游产业引导基金中设立1亿元子基金,主要投向景区开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研发、旅游品牌创立等领域。

  18、实施旅游重点项目贷款贴息补助。旅游重点项目实际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并自行完善基础设施的,经申报审核,贴息利息不超过贷款合同中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单个贷款贴息项目的贴息时限不超过3年(含3年),每年贴息补助金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19、奖励新上市旅游企业。对在境内外主板、创业板新上市,且在江夏区注册、纳税的旅游企业,经评定市财政给予奖励的,区级给予一次性奖励150万元。

  06大力推进旅游营销

  20、支持开展旅游营销。鼓励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以本地旅游产品和我区旅游形象宣传为主题,主动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对参与在市内举办的各类旅游会展、宣传推介活动的单位,可给予每个单位每次一次性补贴1万元,参与在市外举办的各类旅游会展、宣传推介活动的单位,可给予每个单位每次一次性补贴3万元。

  21、奖励招徕研学和外地游客。对主推“江夏一日游”产品的旅行社,按照年接待游客人数,可给予每人2元的奖励;对接待中小学生参与集体研学旅行的景区,按照年接待人数,可给予每人3元的奖励;对在网络新媒体上发布关于江夏旅游的文章、游记、小视频等相关内容,点击量超过10万次的单位和个人,可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22、支持开通江夏“景区直通车”。对新开通的“景区直通车”线路,每条线路两班车运营,可给予每年每台车一次性补贴10万元。

  23、支持举办旅游会展和节庆活动。对从国内外引入江夏举办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的国际性、全国性、省市大型论坛、会展和旅游节庆活动,可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15万元、10万元。

  07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

  24、优化区内旅游环境。A级景区、星级酒店等旅游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同价。污水方式和使用排放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在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企业排污费,自建污水处理厂或者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标准的旅游企业,免征企业排污费。

  25、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成立武汉市江夏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充分发挥区级文化旅游平台的作用。加快完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推动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建设,整合加强基层旅游质量监管力量,建立完善多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要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兼)职人员,负责文化旅游管理工作。

  08附则

  符合本政策规定的同一项目、同一事项同时符合本区其他扶持政策规定(含上级部门要求区里配套或负担资金的政策规定)的,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予以支持,另有规定的除外。奖励的涉税支出,由受奖企业或者个人承担。本政策实施过程中,因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相关规定调整而产生不一致的,以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相关规定为准。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3

  □ 胡跃龙 窦群

  日前,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城乡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国家旅游局提出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安排,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指标体系。尽管此项工作从指标体系的量化制定、推进时间表及其成效还有待更多理论探索和实践的检验,但笔者认为,此举是“全域旅游”从理念上升到实践、从地方探索到全面推进的有力举措,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升级版,是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下,寻求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新探索。

  全域旅游是伴随旅游业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过程,从景区旅游向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要求,全新定位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全域旅游的概念不是凭空想象中出来的,而是由旅游发展实践倒逼出来的认识。比如现在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江西婺源,在其县域内分布的景区星罗棋布、美不胜收,在申报全国各类等级景区时,地方都提出希望把整个县打包申报,并自豪地提出了“我们县整个就是一个大景区”的充足理由,这正是基层工作者对全域旅游最朴素、最形象而又是最准确的认识。纵观国内,对全域旅游有了认识并大胆进行实践的市、县越来越多,实际上,我们很多旅游目的地正是因旅游而生、因旅游而兴的,是实实在在吃旅游饭的。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方向一定也是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也是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构建现代城市的需要提出的。当前,我国年人均出游率为2.5次,一般城市年接待旅游者的数量为常住人口的4至6倍,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薪休假全面落实,人均年出游率将达到4.5至5次,城市年接待游客数量将达到城市常住人口的8至10倍,外来游客对于城市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忽视巨大游客流量对城市的影响而希望独善其身是难以办到的,城市既属于本地市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外来游客,兼顾市民与游客需求,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建设宜居并宜游的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各地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全域旅游除需要各地充分自身的比较优势外,还需要着重一下几个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问题。

  一是旅游业发展在当地总体发展中的必要定位、话语权和工作机制。旅游业需要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明确的定位和话语权,应从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整体构架促进旅游业的具有实质性政策、资金支持的促进机制,避免碎片化、形式化的会议、文件等,应从经济社会环境融合等方面进行顶层谋划,真正提升旅游业的战略地位,使其真正发挥综合优势,使城市的个性、品牌、文明建设都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实现旅游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有了发展全域旅游的共识,就需要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积极融入,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拓展,提升各行业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立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新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二是发展旅游的特定空间和环境保障。全域旅游并非望文生义地理解市域整个空间范围都要发展旅游,但是,旅游业发展所必要的空间应该得到保障,特别是要形成若干个旅游发展的主体功能区,这类功能区是以旅游核心项目为引领、旅游资源要素和服务要素综合配套的聚集地为支撑,形成景点、景线、景域相结合的旅游空间发展结构,使“全域旅游”从景区景点延伸、扩展到更大区域,通过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建设。全域旅游发展要严格遵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推进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旅游形象和品牌为引领的城市个性和品牌。这是近年来我国许多旅游目的地发展形成的重要成果,使得旅游产业作为窗口行业和地方名片承担了地方形象大使功能。有了这种共识,各级地方政府就会主导并统筹加强城市旅游形象整体宣传推介,在对外政务、商务及经济文化旅游交流活动中,统一使用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和标识,提升城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在城市旅游品牌的统领下,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产品体系,丰富城市旅游品牌内涵,并构建相应的产业要素来支撑旅游品牌体系的发展。

  四是加强全域公共服务建设、构建市民与游客和谐共享的现代城市空间。全域旅游强调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全域旅游目的地既是外来游客的旅游乐土,也是本地居民的幸福家园,不仅是宜游之地,也是宜居宜业之城。要按照“旅游惠民,主客共享”的理念,加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交通、信息咨询服务、绿道休闲慢行系统、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园与市民广场等公共休闲与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建设,以“旅游”为手段提升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要既注重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也努力满足外来游客需求,让外地游客有“出门在外犹如在家”的感觉,构建外来游客与本地市民共享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五是全域旅游对游客本身也是一种新的要求。既然城市敞开胸怀,以好客之道欢迎各地的游客,作为临时性的市民,各地到访的游客也应有基本的道德标准和文明意识,自觉遵守当地的风俗,遵守当地的法规。当前,随着游客数量的攀升和活动空间的拓展,提升游客素质、倡导文明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全域旅游发展中需要从源头上加以必要的引导和宣传。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4

  01支持打造旅游品牌

  1、鼓励企业争创旅游品牌。对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万元、1000万元;对成功创建国家5A级、4A级、3A级旅游景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

  2、支持打造行业经营品牌。对新评定的五星级、四星级旅游饭店,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200万元;对通过评定性复核的五星级、四星级饭店,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获评为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的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3、支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对获评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名镇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名村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或村委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对新评定的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汽车露营地,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对获得认定的星级农家乐,按照评定等级五星级至一星级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对获得认定的金宿级民宿、银宿级民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15万元。

  4、支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对体现本地历史文化特色、具有较强影响的大型实景演出旅游项目,年接待人数超过15万人次、7万人次,分别给予演艺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

  02推进旅游业创新发展

  5、支持建设旅游大项目。对旅游重大项目参照《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夏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夏政规﹝2017﹞6号)给予奖励。

  6、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对“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旅游投资项目,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17﹞60号)文件第五条第二款进行1:1配套补贴。

  7、支持发展赏花游。落实市赏花游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赏花游发展规划(2012-2020)的通知》(武政﹝2012﹞96号)文件,按照50%比例配套补贴赏花游项目单位。

  8、支持创建著名旅游商品。对旅游商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市级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体现江夏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年度征集“武汉礼物”“江夏味道”获奖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3万元。

  03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9、加快旅游道路网络建设。从2018年开始至2020年,连续3年每年列入5000万元的旅游道路专项建设资金,改造提升梁子湖大道等多条景观大道,规划建设东西向的旅游干道和景区之间的连接线,形成“快旅慢游”的交通体系。加快景区、乡村旅游点的辅道建设,不断提高旅游道路可进入性。对各街道、村按照统一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的停车场、标识标牌、安保设施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按计划完成且经审计验收确认,给予实际投资额30%的补贴,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10、扶持旅游厕所建设。对获评为3A、2A、1A的旅游厕所,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11、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和运营。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对符合国家一级、二级标准的旅游集散中心,前3年给予一定额度的运营补贴,其中第一年分别补贴500万元、300万元、后2年逐年递减,分别按照第一年额度的80%和50%予以补贴。

  12、鼓励发展旅游。对获评国家级的旅游试点区、示范景区、示范酒店、示范旅行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按照其投资总额的30%,分别给予不超过200万元、150万元、8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评省级上诉四种示范类别的,分别按国家级奖励标准的50%给予一次性补贴。

  13、鼓励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对涉旅电商企业的旅游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至5000万元(含)、1000万元至2000万元(含)、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

  04优化旅游用地机制

  14、保障旅游重点项目用地。优先保障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所需用地计划指标,每年优先安排列入全区旅游产业升级计划的旅游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共厕所、游客休憩站点、公共停车场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地;对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用地,按旅游用地确定供应底价、供应方式和使用年限。结合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潜力,按照稳妥有序、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不受指标规模限制。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项目推行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等用地复合利用,拓展土地使用功能。

  15、优化涉旅农用地流转机制。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旅游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在集体性质建设用地上建设非永久性功能性建筑的,实行“一事一议”;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明确且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人、宅基地使用人利用非耕地用地、林权、集体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以作价出资、投资入股、租赁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旅游项目;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用地者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获得使用权。

  05加大旅游资金投入

  16、加大财政预算资金支持。区财政预算每年统筹安排旅游专项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主要用于旅游道路标识标牌建设、旅游形象宣传、旅游新业态建设、旅游规划编制、旅游信息化应用、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行业管理等。

  17、设立旅游产业引导基金。在旅游产业引导基金中设立1亿元子基金,主要投向景区开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研发、旅游品牌创立等领域。

  18、实施旅游重点项目贷款贴息补助。旅游重点项目实际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并自行完善基础设施的,经申报审核,贴息利息不超过贷款合同中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单个贷款贴息项目的`贴息时限不超过3年(含3年),每年贴息补助金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19、奖励新上市旅游企业。对在境内外主板、创业板新上市,且在江夏区注册、纳税的旅游企业,经评定市财政给予奖励的,区级给予一次性奖励150万元。

  06大力推进旅游营销

  20、支持开展旅游营销。鼓励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以本地旅游产品和我区旅游形象宣传为主题,主动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对参与在市内举办的各类旅游会展、宣传推介活动的单位,可给予每个单位每次一次性补贴1万元,参与在市外举办的各类旅游会展、宣传推介活动的单位,可给予每个单位每次一次性补贴3万元。

  21、奖励招徕研学和外地游客。对主推“江夏一日游”产品的旅行社,按照年接待游客人数,可给予每人2元的奖励;对接待中小学生参与集体研学旅行的景区,按照年接待人数,可给予每人3元的奖励;对在网络新媒体上发布关于江夏旅游的文章、游记、小视频等相关内容,点击量超过10万次的单位和个人,可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22、支持开通江夏“景区直通车”。对新开通的“景区直通车”线路,每条线路两班车运营,可给予每年每台车一次性补贴10万元。

  23、支持举办旅游会展和节庆活动。对从国内外引入江夏举办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的国际性、全国性、省市大型论坛、会展和旅游节庆活动,可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15万元、10万元。

  07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

  24、优化区内旅游环境。A级景区、星级酒店等旅游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同价。污水方式和使用排放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在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企业排污费,自建污水处理厂或者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标准的旅游企业,免征企业排污费。

  25、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成立武汉市江夏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充分发挥区级文化旅游平台的作用。加快完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推动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建设,整合加强基层旅游质量监管力量,建立完善多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要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兼)职人员,负责文化旅游管理工作。

  08附则

  符合本政策规定的同一项目、同一事项同时符合本区其他扶持政策规定(含上级部门要求区里配套或负担资金的政策规定)的,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予以支持,另有规定的除外。奖励的涉税支出,由受奖企业或者个人承担。本政策实施过程中,因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相关规定调整而产生不一致的,以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相关规定为准。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5

  一、背景意义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旅游类型、完善旅游发展要素、提升旅游发展质量,是扩大社会就业、带动富民增收、精准扶贫脱贫、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全县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旅游综合管理体系加快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游客满意度大幅提高,旅游业对全县经济转型、特色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创业就业等重点工作的推动作用持续增强。到2022年底,力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X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X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X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X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点X个;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X万人次,年均增长X%以上;全县旅游业总收入突破X亿元,年均增长X%以上。

  三、重点项目

  (一)生态旅游和特色小镇项目。

  X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对照旅游交通、游览、卫生、安全、综合管理、生态环保等创建标准,进一步完善X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硬件配套设施,推进X湖湿地景区提质发展。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先后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X互补项目区(X湖景区):依托光伏领跑者项目、万亩林果和X锣鼓等自然人文资源,推进光伏产业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打造光伏小镇公园为思路,积极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X小镇:以“XX”为形象定位,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米生产、米丰收、米加工、米销售、米美食、米故事”为主题,着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休闲田园旅游产业集群小镇。

  XX古镇:打造集生态居住、渔家体验、温泉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着力构建大湖风光旖旎、渔家气息浓厚、基础设施完善的XX渔家风情体验第一镇。

  (二)文化旅游项目。

  XX纪念公园:挖掘全国抗战史和XX抗战史,建设集教育、旅游、休闲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力争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集博物馆、两乡馆、规划馆、文化馆、图书馆、群体馆、儿童馆、4D电影院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力争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XX景区:以X核心景区及东区特色文化商业街为依托,打造古徐文化旅游综合体。力争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XX恢复重建项目: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恢复重建XX等场所设施,新建战役体验馆、水战乐园、骑兵跑马场、党性拓展训练营等互动项目,打造红色旅游景点。

  X文化创意园:突出X纱厂原有建筑风貌,打造集文化创意、文创商品开发、文化艺术培训和体验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园。

  (三)乡村旅游项目。

  X度假村:以创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为目标,对现有的民居博览馆、垂钓中心、采摘园等项目及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渔家乐、特色民宿等旅游业态。

  X集聚区:打造XX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创建省高星级乡村旅游区。

  X生态园:新建农家乐、垂钓中心、生态养殖区等特色项目,建成集采摘、垂钓、餐饮、民宿、娱乐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生态园。力争创成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

  X生态旅游区:按照“一环二线二带七岛八区九桥”布局,结合稻虾、藕虾共作,油菜花、向日葵种植,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四季皆能游玩观赏的旅游目的地。

  X美丽乡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修建梯田花海、生态桃园、软籽石榴园,配套建设邻里公社、休闲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打造集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特色餐饮、主题民宿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四)基础配套项目。

  特色餐饮打造:制定我县特色餐饮菜单,鼓励各酒店、餐馆结合我县餐饮文化、特色农水产品开发特色菜肴。评选十佳旅游特色餐饮店,打造特色旅游餐饮街区、特色旅游餐饮集散点,提升我县旅游餐饮接待水平。

  规范住宿服务:按照旅游饭店管理标准,加大对现有各酒店、宾馆的检查力度,营造游客干净卫生、舒适放心的住宿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按照《X县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要求,打造特色民宿。引进品牌酒店进驻我县,提高我县住宿接待档次。

  设立旅游集散中心:完成旅游集散中心的挂牌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咨询功能,提供旅游咨询、交通气象、旅游预订等公共服务和旅游商品销售等经营服务,受理旅游投诉。

  构建旅游交通体系:实现景区连接线和城市公交全覆盖,建设完成XX工程,完成石集至XX至X湖湿地景区等景区连接线建设。开通XX至X湖湿地水上航线,市场化运作,开辟城区至X湖湿地水上巴士旅游线路。开通城区至X湖湿地景区、X湖湿地温泉度假村等主要景区的旅游巴士。

  完善旅游标识系统:规范全县旅游标志牌设置标准,推进高速、国道、省道、城市道路沿线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增设主要道路至景区连接线沿线旅游标志牌,提升主要景区内部标识标牌。

  旅游厕所提升:推进旅游厕所提档升级,加快3A级以上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城区重要节点A级厕所建设提升步伐,新建及改扩建旅游厕所35座以上。

  旅游发展:旅游初具规模并在周边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力。3A级以上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旅游数据库,设置自助导览系统,实现涉旅数据共享、游客与景区互动等功能。

  旅游商品开发:在游客集散地、各主要景区内打造旅游商品放心购物店,完善旅游购物网点布局。运用缤纷X网创平台,引导促进旅游商品生产本土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引导督促旅游度假区及重点旅游乡镇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旅游人才培养:加强与旅游专业院校的'对接力度,建立旅游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研究制定我县旅游人才引进培育办法,重点引进和培育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专业人才。鼓励支持旅游景区引进和培育外语导游员、中高级导游员,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水平。加大对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旅行社导游、景区讲解员、餐饮服务人员等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日常管理,树立良好的旅游对外接待形象。

  (五)市场推广项目。

  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举办的旅游会展和宣传促销活动;积极参与省局组织的联合投放项目,在省级以上媒体开展城市或景区形象宣传。深入开展“互联网+旅游”营销,与主流搜索引擎、知名旅行社、旅游网站战略合作,加大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型手段的市场宣传力度。更新提升X旅游宣传片、宣传手册、旅游地图等旅游宣传资料,制作X旅游攻略。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营销,深度开拓国内外目标市场,不断提升X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节庆整合:充分挖掘X文化、X文化等特色文化底蕴,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元素符号,并制定一整套旅游推广方案。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半程马拉松、国际垂钓比赛、X文化节、桃花节等各类旅游节庆、赛事活动,多层次、全方位的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宣传并推广X旅游品牌形象。

  (六)招商引旅项目。

  旅游项目招商: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大力招引行业顶尖旅游运营、策划团队来洪投资、合作,积极引进景区管理、酒店经营等方面的专业团队和知名企业,通过市场力量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和整体水平。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县旅游委员会工作职能,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县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旅游局。领导小组根据方案及工作要求,分解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工作责任、督促工作开展,统筹全域旅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探索成立X县文旅集团,统筹全县旅游资源、景区建设运营。

  (二)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联络机制,全县重大项目建设,要征求旅游部门意见;旅游、发改、住建、交通、市监、安监、公安、卫计、消防等部门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强配合,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农委、教育、文化等部门在“旅游+”农业、体育、养老等各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加强协作,为旅游红利进一步释放建立载体、提供支撑。

  (三)加大政策扶持。

  县财政全力做好旅游发展资金保障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并结合我县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在旅游土地使用、旅游项目审批、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研究出台配套政策。优先支持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优先支持旅游风情小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建设。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6

  □魏小安

  从20世纪80年代的小旅游概念,到90年代的中旅游概念,再到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大旅游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旅游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几年全域旅游概念开始提出,有的地方叫全景域旅游,有的地方叫全景区旅游。

  现在官员们都非常着急,城市到底怎么走?大家把关注点不约而同集中在旅游身上。2015年国家旅游局局长发表文章,提出了“旅游+”的概念,之后,国家旅游局又部署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此举将促进一个新格局产生,形成发展和提升。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5》,以国务院有关文件为指导,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以国际标准为参考,把旅游及相关产业分为11个大类,27个中类,67个小类,基本上对应了大旅游的发展,也基本形成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如果说《旅游法》确立了旅游的法律地位,那么《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的统计分类2015》就确定了旅游在国民经济行业里的地位,这是个大事。这样一步一步推进,使全域旅游这个概念大体上可以立住。

  一、全的消费

  1.消费发展的综合

  从一般消费发展阶段看,在求温饱时期主要解决吃、穿、用的问题,在进入小康时期之后形成新的概念,住、行、游,住是房地产市场的培育,行是交通体系的培育和汽车产业的完善,把游字加上去,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定位,意味着旅游成为小康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小康社会发展目标之一。到了中等发达时期,更多是精神消费需求,就是文、体、美的概念,这是旅游消费普遍化的时期。到了发达时期就是多、新、奇的个性化消费时代。现在中国的特点是融各个阶段于一体。比如贫困地区还在追求吃、穿、用,但是发达地区已开始追求多、新、奇,各种旅游方式丰富多彩,因此旅游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必然发展,这就是旅游消费的综合性,这就是一个全的概念。

  2.旅游消费的特点

  第一,从总体消费格局来看,中国老百姓消费现在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一是大钱花不起,买房子是大钱,买不起。二是中钱不用花,买个汽车,想买还不让你买。三是小钱敞开花,旅游在大家的消费概念里还是小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买个电视花两千块钱,到商场去转半天,挑半天,然后人家给你送上门,给你装好,还保修,不满意就退货,这两千块钱花得很谨慎,可是在旅游方面花两千块钱稀松平常,没什么概念就花掉了,更何况现在旅游也有大钱,而即使大钱大家也不认为是大钱。

  第二,钱与闲。我们现在的状况是,老年人有大把的闲也有一些钱,但是一分都舍不得花。中年人有点钱,可是没有闲,想花花不了。只有年轻人,又没有钱又没有闲,但是有多少花多少。所以旅游市场消费的主力是80后、90后。如何看待市场消费主力,如何来抓市场的主体消费格局,是一个问题。

  第三,散客与家庭式消费。十八大以后,八项规定严格控制,应该说官场的泡沫性消费压下来了,所以很多酒店觉得日子不好过。同样是城市商务酒店,上海的酒店日子比北京就好过得多,为什么?因为上海市场化程度高。现在来看泡沫性消费压下来了,实质性消费凸显了,这种凸显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散客与家庭旅游。另一方面就是自驾车成为主流,现在有个数据,中国36亿旅游者,大概有62%是自驾车旅游。

  家庭式度假大规模成长,现在比较遗憾的是家庭式度假基本上都外溢到东南亚。从结构角度看,中国的观光资源在世界上一流,品质高,数量也足,所以景区不能再搞了,大家会说景区这么拥堵怎么能不搞?拥堵是我们的假日制度问题,而不是供给问题。可是度假资源在中国是短缺资源,尤其是滨海度假资源,我们这么庞大的家庭式度假的需求怎么释放?先释放到东南亚、马尔代夫,现在又开始释放到毛里求斯、大溪地。严格地说,这是我们中国旅游人的.惭愧,产品供给不足,使需求大规模释放,溢出到海外,这是我们旅游市场消费的又一个特点。

  第四,在旅游领域排浪式消费的格局仍然存在。主要原因就是假日制度决定了旅游的排浪式消费,决定了高峰期的拥堵。

  3.全消费

  第一,全球消费。这就是中国对于世界旅游的购买力,现在一说就是未来五年会有五亿人出国,去年中国人在海外的花费一万亿人民币,其中旅游花费七千亿,还有出差、留学这些花费,大体上三千亿,一万多亿美元释放到海外去了。

  第二,全值消费。现在的旅游者是成熟的旅游者,所以是追求价值的旅游者,实际上这一个地方贵不贵不重要了,大家更多的是追求性价比,贵不怕,但是价值必须得到这一步。

  第三,全程消费。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之中首先有一个消费链,围绕着消费链形成服务链,然后形成产业链,这个中间有一个利益链,这个利益链哪几个环节发生冲突,市场秩序就有问题。比如说低价团、免费团,好像只是经营者和旅游者之间的冲突,实际上不然,涉及旅游商品的销售者,涉及旅游交通的供应者,等等,这就形成利益链,这个利益链如果比较均衡,市场秩序就好了。最后是价值链,在这个过程之中,从消费链源头最后形成价值链,价值链是多方面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体现价值。

  第四,全域消费。原来旅游就是一个点的消费,之后形成了线的消费,再之后形成面的消费。再扩展就是域的旅游,比面还要大,是区域性的旅游。最后达到境的旅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追求一种境界,要形成深入体验,我们要给游客提供一种场景,而不是简单的点线面的概念,这就形成全域消费。

  第五,全家消费。这有两个表现,一个表现叫合家出行,再一个叫全家消费,就是一个人代表了一个家庭的购买力,甚至一个家族的购买力,甚至是一个朋友圈的购买力。到日本旅游,一个人买了六个马桶盖,说我们家兄弟姐妹父亲母亲加在一块需要六个,这就是一个家族的购买力。

  第六,全年消费。旅游都有淡季、平季、旺季,现在也仍然存在,但是客观来看,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情况产生了,淡旺季的转化也产生了。比如说东北,原来到了冬天就是淡季,现在一到11月份哈尔滨的旺季来了,冰雪大世界吸引人。这些转化意味着很多地方旅游发展的余地大宽松,发展前景开阔了很多。这是全域旅游的基础,这是根本,没有消费谈什么全域旅游?

  二、全的本质

  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生活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宅在家里,一种是行在路上,前者是卧游、神游,后者是身游、壮游,但是卧游神游不管怎么样也替代不了身游和壮游。就个人而言,旅游是一个短期的生活过程,但是从社会而言,则是长存的生活方式,所以这是一个生活方式。

  旅游休闲度假,20世纪80年代是生活元素,到了90年代就是生活要素,什么是要素?刚需。现在的概念是工作的目标就是为了休闲。我们为什么要工作?是为了过好日子,什么叫好日子?种植业保障生存,制造业缓解短缺,服务业提供便利,解决的都是日子的问题,好在哪儿呢?这个好就是旅游休闲度假,所以没有旅游休闲度假只有日子,没有好日子,我们才需要把这个好字放在最前面,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目标。农业社会,与之对应的是少数人的漫游,工业社会,与之对应的是多数人的观光,后工业化社会,与之对应的是全体人的全面休闲,这就是未来的发展。

  休闲是旅游的蓝海,几千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说家园,在追求家园,当代社会,工业化发展,城市化膨胀,只能有家,不可能有园。但是休闲就在构造新园,当代的特点叫做空间分离,质量提高,公共园林休闲生活,用大园弥补小家,用质量来弥补空间。下一步的发展是城市的有机更新,是城市的文化复兴,是城市的园林建设,绿地增加,这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政府只看见花钱,没看见挣钱,这就是大的问题,方向一定是这样的方向,因为这是人性,这是生活必然的追求。

  三、全的特点

  全域旅游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旅游资源无限制,差异吸引。只要有差异就有吸引力,放弃了自己的差异化,实际上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怎么定义旅游资源,只要有差异性,有人来,能赚钱,这就是旅游资源。

  第二,旅游行为无框架,合法体现。只要合法,什么样的行为都可以,甚至可以不合情不合理,但是要违法,显然不行。

  第三,旅游体验无穷尽,古今中外。旅游最终追求的是体验,这和物质性产品消费完全不同,现在讲穿越,世界上最有名的主题公园,实际上就是古今中外让你任意穿越。同样,传统的旅游产品怎么能让客人做到体验无穷尽,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篇大文章。

  第四,旅游消费无止境,兴高采烈。花多少钱算多,不知道,但是知道一条,叫做欢天喜地购物,心满意足离开。哪怕花小钱但感觉宰我,也不舒服。吃一顿饭可能花很多钱,但是吃得很舒服,性价比高,甚至觉得超值,这个钱就愿意花。如果说一个地方的旅游经营能到这个程度,这个地方旅游错不了。

  第五,旅游产业无边界,全面覆盖。什么是旅游产业?如果现在定义的话,应该说以旅游者的消费为基点,涉及的所有产品,都是旅游产业。严格地说,旅游跨界这句话都过时了,旅游没有跨界的问题,旅游天然就是覆盖各行各业,是天然覆盖的,是融合的问题。

  第六,旅游发展无约束,创意为王。下一步的竞争一定在创意,有创意有前景。说到底,契合人性,才有文化性,自有商业性,这就是全域旅游的特点。

  四、全的超越

  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超越,超越平庸的日常生活,超越紧张的工作状态,超越所谓的成功追求。所谓成功学,对中国人的误导太大了,日本人有一种民族精神,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这就是工匠精神。我们人人都想追求成功,但是客观来说,成功永远是少数,大家都在追求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结果本来的好日子也过不好,本来高兴的日子也过得不高兴。

  最根本的就是超越城市,创建和经营未来的城市,一切为了人的需求,引领发展潮流。我们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就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吗?说到底,山水画、田园诗、民俗风、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这是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城市,应该是山水城市、田园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文化城市、创造城市、数字城市、休闲城市、情感城市、邻里城市、立体城市、幸福城市。

  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转向,全域旅游发展就一定需要全的超越,新的观念,工作为了生活,生活重在休闲,休闲提高质量;新的定位,休闲改变人类生活,休闲提高生活质量,休闲促进和谐发展。

  五、全的把握

  1.六个全域

  第一,空间全域。全域旅游示范区一定涉及所有的地方,达到空间全域。一个示范区还只是着重两个景区,这两个景区抓完了就完了,显然不对。

  第二,行业全域。涉及各行各业,不是简单的小旅游概念,各行各业都要在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谋求自己的新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第三,消费全域。客人从他家里出来,消费过程就已经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消费都是全域旅游的消费,这是消费全域,涉及整个的生活过程。

  第四,时间全域。包括全年、全时,一年365天怎么用,如果说一年只能用三个月,这个地方的旅游就难以为继。

  第五,社会全域。包括社会的各个层面,不仅是政府,也不仅是企业,涉及各个乡镇,涉及各个阶层,大家都来投入,这才能形成社会全域。

  第六,发展全域。包括各个领域,跨越各个行业。比如环保领域怎么做,教育领域怎么做,各个方面都涉及到。

  2.全的解析

  第一,全通。就是大交通便捷,小交通顺畅,达到全通。当然要做特种旅游产品不必追求通,不是说哪个地方都需要修大路,乡村公路就不需要大路朝天。

  第二,全景。我们为什么总追求景区呢?追求景域行不行?追求景城行不行?现在大家对景区很下功夫,但是对城市不下功夫。构建景城好不好?处处是景,触景生情。新疆布尔津县城,完全是欧洲风情,童话一样,非常有味道,自然环境也好。四川的古蔺,没有大广场,没有大绿地,但是小广场、小绿地、建筑小品集中在一起,就觉得城市非常有味道。江苏的太仓,非常宁静,经济非常发达,但是城市氛围极好,有一个美术馆,体量不大,有一个艺术馆,体量也不大,体育馆体量也不大,城市公共建筑不追求地标性的建筑,不追求大体量,但是走到哪儿感觉都非常舒服。这些城市就是景城,我们能不能多几个?

  第三,全文。一个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有自己的文化主题,要把这个文化主题渗透到各个方面,形成全文的概念。比如城市的建筑,加入一些文化元素、一些文化符号,这个城市感觉就不同了。

  第四,全品。全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品质达到什么程度,再有一个是消费者的品位到什么程度。我们有好多这样的城市,山水资源很好,但是城市越搞越差,工业化的氛围压倒一切,这样的城市有什么品质可言?有什么品位可言?

  第五,全业。所有行业都是旅游行业,必须得把各行各业融合到一起,这就是全业的概念,一定要有全面的超越。杭州市旅游委组建了一个潜力行业促进中心,就是挖掘各个行业的旅游潜力,然后培育重点企业。杭州丝绸总公司,历史上非常兴旺,但是中国丝绸这些年出口不行了,工厂就不好干了。潜力行业促进中心就重点扶植,形成前店后厂的方式,客人来了先去看工厂,看生产过程,出来之后大把地买东西,就把丝绸公司给救活了。这就是全业的概念。

  第六,全员。全员就涉及到旅游拉动就业,旅游就业有一个特点,阶段性就业很强,临时性就业很强,但这同样也是就业。比如农家乐,就是农民在旅游行业上就业了,把农家乐视为旅游微型企业,这就是全员的概念。还形成一个好处,就是在旅游地的企业倒闭了,员工不紧张,当年桂林一大批国有企业倒闭,有的员工就想到市政府去闹一闹,后来有人就劝,摆个米粉摊子都可以养活一家人,找政府能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大家诉求就变了,不是让政府补贴,而是让政府支持摆摊,城管最好少管,转换成这么一个诉求,这就把大批量的国有企业员工下岗的危机度过去了,这就是全员的概念。

  第七,全新。全新不是说要有多少新建筑,全新是一定要有新思维,一定要有新路径、新方法,才能把全新做到位。

  3.旅游加减乘除

  第一,旅游加,就是产业联动,强调综合性、覆盖性。

  第二,旅游减,就是弱化旧业态,强化新业态。现在旅游发展基本上有四种情况,一是新领域、新模式,创造前景,对比传统的观光旅游而言,休闲就是新领域,新领域需要新模式。二是新领域、旧模式,作茧自缚,比如现在营地挺新,是个新领域,但是很多营地还是旧模式,政府主导,即使在新领域也未必能做出来。三是旧领域、新模式,咸鱼翻身,比如携程,大家一说就是新企业,大企业,但是携程起家是原来旅行社有一个业务环节叫委托代办,这个环节在旅行社边缘化了,携程把这个环节抠出来,但是采取了新模式,就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放大,所以做成功了。四是旧领域、旧模式,生存艰难,传统旅行社、传统酒店,甚至包括一部分传统景区都是旧领域、旧模式,生存艰难。所以这就有一个旅游减的问题,意思就是结构调整。

  第三,旅游乘。要研究旅游的放大效应,一是投资乘数,一个旅游项目的投资可以拉动一片,这个投资乘数在各地已经看得很明白了。二是消费乘数,旅游者带来外来的消费,而这个消费拉动一系列消费,搅活了一池水,这是消费乘数。三是生态乘数,一说发展旅游就认为破坏环境,我从来不这么看,旅游对环境的消耗有没有?有,但是很小,反过来说会促进一个地方对环境的注重,因为大家都明白,如果没有好环境,旅游者干吗来?四是文化乘数,现在城市文化是强势文化,乡村文化是弱势文化,使我们很多地方的人看不起自己的文化,看不起自己的文化怎么会保护,怎么会传承呢?但是旅游起来了,大家知道文化值钱了,所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自然而然,这是旅游乘。

  第四,旅游除。政府、企业、市场这三个方面,各自做自己的事情,政府别缺位也别越位,如果政府把市场的事都干了,这个地方旅游起不来,如果企业把老百姓的事都干了,这个地方的旅游最终也起不来。国务院提出三个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在旅游领域也需要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就得研究我们的政到底是什么。

  4.总体格局

  城市发展靠文化,乡村跟进要精致,景区创新适度。我不认为中国还需要搞多少景区,很多地方的项目,不是要搞景区,实际上是在做一个文化区,是在做一个度假区,为什么非得景区一顶帽子大家戴?同样,乡村也是,农家乐的这种方式是初级产品,对应初级市场,30年了,现在市场需求升级了,农家乐产品也必须升级。最好是产业融合扩张。由此,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涉及产品转型、发展升级、产业构建和城市推动。现在的薄弱环节是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六、全的思路

  全域旅游总的思路是以后工业化视角,挖掘前工业化资源,利用工业化成果,创造超工业化产品,对应变化中的市场。

  第一,我们对应的市场是后工业化的市场,现在进入后工业化的是北京,但是全国的总体发展是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沿海发达地区都是工业化发展后期,在几年之内都会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对应这样的市场,没有后工业化的视角能行吗?

  第二,挖掘前工业化资源,现在各地前工业化资源还是大把的,什么叫前工业化?吃鸡要吃土鸡,吃鸡蛋还要吃笨鸡蛋,最好吃点野菜,这都是前工业化的资源,越是前工业化的资源现在越升级,我们要努力挖掘。但是严格地说,虽然有大把的前工业化资源,但是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也不足,所以我们就得培育,比如说农家乐,一说吃土鸡,当地不可能有那么多土鸡了,那就需要新的思路,比如一个村子专门养土鸡,这样就可以供给上了,也货真价实了。

  第三,利用工业化成果,工业化成果就是基础设施,有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才有了旅游的今天。现在高铁基本上改变了中国旅游发展格局,形成了同城化,北京、天津高铁半小时,所以天津纳入了北京的日常休闲圈。还有一个概念是近城化,就是可以纳入大城市周末休闲圈,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就是工业化成果。

  但是我们需要创造的是超工业化的产品,好多地方研究还想这个山得开路,否则大巴不能上山,两辆大巴不能错车,两辆大巴要想错车,这条路25米宽,要修25米宽的路上去,基本上这个山也就毁了,还想不想搞旅游?最好的方式就是九寨沟模式,大巴停在山底下,中巴上山,成立一个汽车公司,为什么非要修大路建大楼?

  旅游需要的是超工业化的产品。这样来对应变化的市场。市场在不断成长,一代又一代,参加旅行团对80后来说简直是笑话,80后自己就像小旅行社,一个行程所有信息从网上下载,然后一串预订发出去,随走随调整,一路走一路调整,回来之后来一本攻略,这个过程就是消费者直接参与了产品的设计、配置、运营、改变,自己全面参与。

  服务业成为产业主体,科技文化休闲产业主导,创新成为社会潮流,智慧建设普及化,城市环境极大好转,城市品牌不断提升,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休闲度假成为生活要素,这是后工业化阶段的八个特征。我们一方面要对应这八个特征来研究旅游发展,尤其是全域旅游发展。另外一个方面,这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单一观光旅游,旅行社的天下,是工业化模式,但是散客方式,多元化追求,这是后工业化的模式。超越时代看时代,超越地方说地方,超越旅游识旅游,超越项目论项目,这是现在研究旅游、发展旅游必须做到的。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喧嚣的城市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产生了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更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了新的动力。

  一、洞口县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

  1、自然资源特色鲜明。境内有3A级景区----罗溪国家森林公园,同时还有半江风景区、洞口塘风景区、龙洲风景区、月溪江口风景区等多个县级风景区。半江水库、凤凰岭、打鼓岭、雪峰山峡谷、仙人洞、高登山等构成了洞口县独有的自然景观。

  2、人文资源丰富多彩。洞口县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蔡锷公馆、文昌塔、湘黔古道、雪峰山抗战遗址、高登山普照寺及兰陵会馆、钟元帅庙、谭氏宗祠、潘荣公祠、曾八支祠、尹定公祠、黄氏宗祠、廖氏宗祠等一大批富有地域特色的宗祠建筑群。

  3、民俗民艺奇特。熬茶是罗溪上五里独有的生活习俗,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纯朴好客的瑶族同胞用来款待客人的一种礼节。棕包脑舞是流传于洞口瑶寨山乡1000多年的瑶族习俗舞蹈,因为表演者身披稻草衣、头包棕叶、神秘诡异而得名。墨晶石雕更是洞口独具一格的传统工艺产品,以洞口特产墨晶石为原材料,用以雕刻印章、墨砚和小件玩具。墨晶石雕造型生动,刀法洗炼,被观赏者和珍藏者誉为“洞口一绝”。

  4、特产美食诱人。雪峰蜜桔因其酸甜可口、色味俱佳,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雪峰蜜桔”。除雪峰蜜桔外,典型的还有自明洪武十八年就列为贡茶的“雪峰云雾茶”,品质超过君山毛尖,古来官宦商贾、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来,是湘中茶文化的源头。另外,还有丰富多彩的霉豆腐、米花、团皮、血粑、米糖、灌辣椒、柚子糖、水银花粑等四十多种色、香、味俱佳的民间小吃,烹饪制作工艺在民间广泛流传。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旅游开发不仅仅是旅游资源的整合,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县旅游业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开拓等方面还没有规模和优势,市场份额较小。

  2、功能单一,档次不高,综合效益低。近几年来,乡村旅游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乡村旅游特色不明显,形式单一,大都以棋牌、垂钓、喝茶、吃农家饭等内容为主,丰富的地方特色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缺乏地域特色和吸引力,制约了旅游业总体效益的提高。

  3、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大多为当地村民,未经过专业旅游培训,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相对不高。

  4、旅游风景区知名度不高。相对其他县市区,洞口县无知名旅游项目,如凤凰有古城、新宁有~山,武冈有云山,隆回有温泉、花瑶等等。

  三、加快乡村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筹集资金。乡村旅游要发展,还需要加强基础设及配套设施建设,在发展初期,单靠农民自己投入的资金远远不够,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入企业和民间资本,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走多渠道筹资的道路。

  2、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提高综合效益。根据不同消费需求,形成档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安全卫生、服务优良的游客接待体系。发展符合规范的'景区民居客栈及农家乐,开发菜肴新品、精品。规划建设有一定规模、环境优雅、各具特色的旅游餐饮中心区和美食街。组织特色小吃展示、瑶家茶艺烹饪技艺表演及品评活动,做靓地方特色美食旅游品牌。策划开发具有洞口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重点扶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建立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基地,促进洞口系列绿色食品、农副土特产、传统手工艺品、轻工、文化产品等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

  3、强化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化的营销和导游队伍。建立健全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快培养和建立一支适应旅游经济发展、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抓好旅游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等工作,尤其要重视对导游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导游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规范旅游市场次序,建立和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管理机制,努力营造合理流动、人尽其能的人才环境。

  4、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促销体系,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宣传洞口县特色旅游产品,塑造洞口旅游的整体形象。引进专业公司对我县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和有效整合,制定策划营销方案。积极组织参加旅游推介会、交易会、洽谈会、旅游节等,发放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载体和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开展营销宣传,吸引更多游客了解洞口,走进洞口,感受洞口,宣传洞口。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8

  **旗旗委、政府举全旗之力推动旅游业发展,贯彻落实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造“多彩草原、乐在**”品牌,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目前,全旗共有旅游景区15个,牧人之家旅游点107家,旅行社2家。全旗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旗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亿元。

  一、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四季旅游

  围绕“壮美**、亮丽风景线”品牌,以“多彩草原、乐在**”为载体,举办“国际万人草原马拉松比赛”、“国际草原山地车挑战赛”、“国际越野滑雪精英赛”及“全国中国式摔跤冠军赛”等国际国内赛事节庆活动。我们举全旗之力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冰雪那达慕暨第七届蒙古族冬季服装服饰艺术节”,进一步提升了我旗知名度。要抓住此次成功经验和巨大影响力,持续打造冰雪旅游活动,把“冷资源”变“热经济”。抓住中国马业协会命名我旗为“中国马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机遇,依托独有的白马文化,个人简历进一步发展马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十大黄金赛道,举办中华民族大赛马。以最美乡村为品牌,以游牧草原文化为基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针对拓展出的“商(商务旅游)、养(养生旅游)、学(研学旅游)、闲(休闲度假)、情(情感旅游)、奇(探奇旅游)”等更多的旅游发展要素,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创作推出《**婚礼》等一批精品力作,大力实施“旅游+”思路,不断加出新产品新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力争20xx年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二、以自治区旅游年为契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结合我旗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景区景点提档升级。

  (一)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开发,加快旅游业提质升级。要以乌兰五台、**城两大4A级核心景区为龙头,进一步加大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对现有的“牧人之家”信息网络化升级,鼓励牧民结合畜牧业创办牧区生活体验点。大力推进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自驾游营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4座,新建扩建旅游公路123公里。大力开发疗养康复、特色医疗等健康旅游产品,年内以阿吉太养生园为平台,打造蒙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构建“一心、两线、五条、六区”旅游格局(“一心”即巴拉嘎尔高勒镇为中心、“两线”即国道207线和国道306线、“五条”即草原风光民俗风情之旅、旅游特色名镇之旅、中国最美乡村之旅、**白马文化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六区”即乌兰五台景区、**城景区、成吉思汗瞭望山景区、游牧部落景区、哈布其盖景区、苏力德文化产业园区),集中旅游资源优势,以**城景区为核心,以“99公里”草原游牧文化景观带为基础,打造草原5A级旅游景区,推动全旗景区深层次建设。

  (二)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突出我旗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依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民族服装服饰、民族手工艺品、奶食品、牛羊肉制品等一批地标性商品生产基地。利用我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推动我旗优秀旅游商品入选“**首选旅游商品”名录和“**博乐歌”。

  (三)积极构建智hui旅游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政务平台建设,推动旅游与网络融合发展。结合我旗大数据运用中心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及主要旅游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热门思想汇报积极构建智hui旅游游服务体系。传统旅游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整合丰富的线下资源和线下服务能力强,所以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围绕“吃、住、行、娱、购、游”旅游发展就大要素,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开发和设计出符合旅游消费市场的多种产品供旅游者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打破传统旅游业的产品单一,顾客重复消费率低及覆盖用户有限,获取用户成本高的顾虑。加强各景区信号覆盖率,推动景区、餐饮点、购物场所、娱乐场所消费支付电子化,提高在线旅游收入的比重。

  三、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开发旅游资源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年初已经对我旗六大景区和乡村旅游进行整体详细规划,包括旅游线路、旅游景点、客源市场、营销策略等。尤其是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注重与京津冀等一线城市和周边地区旅游线路的对接,形成网络优势,扩张旅游市场。

  四、实施旅游精准扶贫

  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加强规划引导,年内以巴彦宝力格嘎查和巴彦额日和图嘎查为试点,采取由旅游企业代缴医疗保险、合作经营牧区生活体验点和代售牧民畜产品等形式,工作总结改善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旅游产业合作等方式,实现乡村旅游带动脱贫任务。

  五、加大旅游推介力度,不断强化区域旅游合作

  20xx年,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服务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微电影及APP等新媒介扩大宣传影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产业方面的合作,在赤峰市和东三省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与赤峰市旅游协会、沈阳市旅游商会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并得到赤峰玉龙机场和沈阳铁路局大力支持,开通了华东五市旅游包机及沈阳市到白音华东站旅游专列,进一步拓展京、津、冀及东北地区旅游客源市场。通过资源互补、客源互送等方式,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优秀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数量。

  六、有效规范旅游市场管理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严格按照《**自治区乡村旅游接待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评定“牧人之家”旅游点等级,并出台星级“牧人之家”旅游点奖励政策,促进当地牧民群众增收,激发牧民转产创业热情。加快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建立健全旅游综合执法队伍,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景区,按照《**旗“牧人之家”旅游点管理暂行办法》及《**旗规范牧区旅游点建设审批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新建旅游点审批程序,依法惩处违规旅游点建设行为,并提高旅游市场监管和投诉处理效率,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

  七、存在问题

  深入我旗几个重点景区和部分“牧人之家”旅游点进行摸底调查,发现我旗文化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雷同,观光产品多,参与体验产品少;旅游季节性明显,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产品相对不足,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导致旅游购物、文娱消费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较低。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通往部分景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道路狭窄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景区、“牧人之家”旅游点的住宿、餐饮、娱乐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需要改善和提高。

  (三)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及管理有待提高,部分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尚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整体需要,旅游质量与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四)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部分“牧人之家”旅游点开发缺少规划,盲目性、随意性开发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八、对下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编制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树立全旗旅游规划“一盘棋”理念,聘请资深专业团队抓紧修编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赋予规划绝对的权威性,坚决执行好总体规划,确保旅游开发一切行为遵循规划,以规划总揽旅游开发一切行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旅游产品千篇一律。

  (二)继续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立足我旗独特的区域优势,注重草原民俗与自然风光、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切实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旗的富民产业来打造好、发展好。

  (三)继续抓好重点景区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企业资源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加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同时,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业接待能力和服务档次,心得体会突出“多彩草原、乐在**”这一主题,精心打造“多彩**珠穆沁”品牌。

  (四)围绕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主干线至旅游景区旅游公路和重要旅游景区连接线建设,切实提高我旗旅游通达能力。

  (五)切实加强旅游环境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和旅游市场物价指导调节机制,推动形成旅游市场规范管理、游客文明出游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升我旗旅游形象。严格对“牧人之家”旅游点的审批和监管,规范旅游点名称,限制数量、提高质量,在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同时,真正做到促进牧民增收。

  (六)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强化旅游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增强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着力改善全旗旅游服务质量,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七)进一步整合全旗宣传资源,建立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线路推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宣传营销机制,利用好网站、微信、微博、微视等新媒体,构建全方位、多平台、立体化的宣传推介格局,力争用最少的投资,实现最大的宣传强度和最好的宣传效果。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相关文章: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03-17

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12-04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02-26

[实用]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2-17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优】12-31

英山县全域旅游主题口号11-19

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15篇01-04

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15篇)01-04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