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反唇相讥成语

时间:2021-01-15 12:39:08 成语 我要投稿

反唇相讥成语

反唇相讥成语1

  【成语释义】反唇: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气;引申为顶嘴。讥:讽刺、挖苦、嘲笑。反过嘴来讥讽对方。

  【成语出处】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误增不字义》:“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

  【感情色彩】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争斗的场合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反唇相稽

  【近义词】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成语例句

  济渡满不买帐,反唇相讥:“皇上信得过我,干您哪一条?”(华而实《汉衣冠》七)

  相关成语

  聚讼纷纭 张口结舌 唇枪舌剑 各抒己见 人多嘴杂 各执己见 百喙莫辩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英语释义

  answer back sarcastically;

  answer with sarcastic rebuttal;

  bicker with each other;

  dispute with each other;

  back talk

  网络英语释义

  1. retort

  2. talk back

  3. answer back sarcastically

  4. recriminate

  双语例句

  1. In certain conditions, answering back sarcastically is necessary.

  在某种情况下,反唇相讥是必要的.

  来自《《简明英汉词典》》

  2. They parted without acrimony.

  他们分手时没有相互反唇相讥.

  来自《《简明英汉词典》》

  3. The father could no longer control himself when his son threw back an insinuation.

  当儿子反唇相讥的时候,父亲再也不能控制自己了.

  来自《《现代汉英综合大词典》》

  4. Michael said, " Oh, Christ, Sonny, stop playing the big brother.

  迈克尔反唇相讥: “ 啊, 基督呀, 桑儿充老大.

  来自《教父部分》

  5. Churchill looked belligerent for a moment, then swallowed his pride.

  邱吉尔似乎要反唇相讥,但终于忍了下去.

  来自《辞典例句》

反唇相讥成语2

  反唇相讥解释: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反唇相讥典故:汉朝《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战国七雄中,秦国起初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下定决心要发奋图强,使秦国强大起来,于是下了一道命令:“谁能使秦国强大,就封谁做官。”

  商鞍是战国时期出身于卫国宗室的少年才俊,刚开始在魏国任职,但是没有得到重用,总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他听到秦孝公招贤纳士的消息,就来到秦国。通过秦孝公亲信的引荐,得到了秦孝公的接见商鞍的治国理论引起了秦孝公浓厚的兴趣,他们越聊越投机,一连聊了好几天。从此,商较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重用

  商鞍的变法运动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商鞍变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力行法制,主张轻罪重判,刑罚严酷。他首开连坐的法律先河,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五家为伍,十户为什,户与户之间相互监视,彼此检举,以达到对人民的控制。

  这一举措虽然有利于君王统治,但是却背离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风俗习喷,造成邻里甚至父母、子女、婆媳、姑嫂之间关系不和。常常为很小的利害发生争吵、苛责。即“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相稽。”后讹变为“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成语3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年青有为,很有才华。二十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由于他知识丰富,才能杰出,很受文帝的赏识,很快便提升他为太中大夫,并让他负责修改过去制定的法令、制度。由于在修改法令、制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握有大权的公卿、大臣,因此,当汉文帝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贾谊为公卿时,受到这些人的诋毁。后来,汉文帝也渐渐地疏远了他,把他调离了京城。

  多年的实践使贾谊认识到,诸侯王的权势过大,各种制度还不够严密,加上外族的侵扰,都危及到中央王朝的统治。因此,于公元前174年向汉文帝上了一道奏疏,这就是著名的《陈政事疏》。在奏疏中,贾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建议汉文帝采取果断措施,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以求长治久安。这道奏疏言词恳切,说理性强,深深地打动了汉文帝的心,因此,很快便被汉文帝采纳,对巩固中央集权的西汉政权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奏疏中,贾谊谈到过去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强调指出了新法中的口赋制度所带来的弊病。他认为,口赋制度虽然刺激了生产,但是却背离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风俗习惯,对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和,引起婆媳,姑嫂关系紧张,常常为一些小的利害冲突而发生争吵,反过来责问、讽刺对方[原文是:“妇姑不相说(同 “悦”),则反唇相稽”]。

  贾谊通过这一事件,劝说汉文帝要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人们用“反唇相讥”(“反唇相稽”)这个成语,指双方在发生争执时反过口来讽刺、责问对方。

【反唇相讥成语】相关文章:

成语解释04-27

成语偃革为轩解释04-06

苦尽甜来成语解释04-05

案无留牍成语解释04-05

牢甲利兵成语解释04-05

简贤附势成语解释04-05

番窠倒臼成语解释04-05

日异月更成语解释04-05

暮翠朝红成语解释04-05

轻繇薄赋成语解释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