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成语解释:沐猴而冠

时间:2021-01-18 08:21:49 成语 我要投稿

成语解释: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

  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汉书·伍被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原为韩生讥讽项羽。

  中文名 沐猴而冠 外文名 muhouerguan 别 名 襟马牛 国 籍 中国

  成语释义

  《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现代汉辞词典》第五版: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这里直接将“沐猴”解释为“猕猴”,并没有阐述原因,沐猴指猕猴。

  近义词:衣冠禽兽、道貌岸然[1] 、沐猴衣冠

  反义词:正人君子、仁人志士[1]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指人面兽心的人。

  词目示例

  《晋书·张载传》:“丰私家之积,此~尔,尚焉足道哉!”

  亦作“沐猴冠冕”。《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亦作“沐猴衣冠”。《明·无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之材。”

  亦作“沐猴而冠”。《明·沈采·千金记·第十三出》:“项王乃是‘沐猴而冠’,不足谋天下矣。”

  亦作“衣冠沐猴”。《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厌襟马牛,笑‘衣冠沐猴’拂破我归山袖。”

  “沐猴而冠”。原指猕猴性急,不能若人戴冠著带。后讥人徒具仪表,而无内才,品格低下。或喻人徒具衣冠而毫无人性。或言人暴轻浮,不能成事,常用此语。

  语见《汉·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

  《汉·班固·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第十五》:“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沐猴而冠’耳。”

  历史典故

  项羽据关中后,

  韩生献计于羽曰:“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业。”羽见宫悉已烧残,又心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生窃曰:“人云楚人为猕猴戴帽,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将之烹死。

  项羽性格,沽名钓誉,残忍野蛮,贪婪,目光短浅,由此也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原因。

  史料记载

  文言文

  1、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集解徐广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白话文

  过了几日,

  沐猴而冠-项羽

  沐猴而冠-项羽

  他带领人马,冲入城内,大肆屠杀,并且杀了秦降王子婴,放火焚烧秦宫,大火一连烧了几个月都没有熄灭。项羽还搜括了许多金银财物,掳掠了一批年轻妇女,准备回到东方去。

  当时有人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锦衣夜行,谁看得见?”。劝说者说:“都说楚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愚笨不堪,现在想来果然如此。” 项羽听说了,烹杀了那个游说的人。(注:劝说他的人是韩生)

  造句

  1、我妈妈从小就教育我,长大后千万不能做一个沐猴而冠的坏人。

  2、他虽然穿着西装革履,不过是沐猴而冠,举止谈吐仍是粗俗不堪。

  3、自从他上任后,他身边那些小人不也一个个沐猴而冠,成了单位主管了吗?

【成语解释:沐猴而冠】相关文章:

沐猴而冠成语故事03-08

成语解释04-27

成语偃革为轩解释04-06

苦尽甜来成语解释04-05

案无留牍成语解释04-05

牢甲利兵成语解释04-05

简贤附势成语解释04-05

番窠倒臼成语解释04-05

日异月更成语解释04-05

暮翠朝红成语解释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