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带言字的成语及出处

时间:2023-02-21 01:54:31 成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带言字的成语及出处

 

  带言字的成语有哪些?都出自哪里?下面小编整理了以下资料,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可以帮到你!

 

  言不及行:指言行不一。

  出处:明·薛瑄《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

  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言不由中: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言出法随: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出处: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

  言出祸从: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

  出处:《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言出祸随: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出处:《明史·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

  言传身教: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言从计纳: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出处: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言从计听: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贿权》:“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

  言从计行: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出处:《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言颠语倒: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出处:《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出处: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

  言多伤幸: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出处: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一折:“他那里问言多伤幸,絮得些家宅神长是不安宁。”

  言多伤倖: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言而不信:说话不讲信用。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出处:北周·庚信《燕射歌辞·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言发祸随: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出处: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其如言发祸随,求之以情既无端,验之以迹又无兆,宜蒙昭恕,理在不疑。”

  言方行圆: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凡今之人,言方行圆,口正心邪。”

  言芳行洁:指言行高洁。

  出处:清·方文《赠别周颖侯》诗:“言芳行洁师古人,白玉不肯污纤尘。”

  言高语低: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出处: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

  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出处:《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言归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同“言归于好”。

  出处:《清史稿·世祖纪一》:“昔之疆场用兵,本冀言归和好。不幸寇凶极祸,明祚永终。”

  言归于好: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

  出处:《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言归正传: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如今说书的‘从旁指点桃源路,引得渔郎来问津’,算通前彻后交待明白了,然后这再言归正传。”

  言过其实: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言和意顺: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又第九十八回:“但愿他们两口儿言和意顺,从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

  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出处:元·德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夫《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

  言简意该: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同“言简意赅”。

  出处: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言简意赅: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言简意少:简:简练。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言简意深: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

  言近意远: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言近旨远: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出处:《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言近指远: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出处: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疏:“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言来语去: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出处: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言类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出处:南朝·齐·王僧虔《诫子书》:“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

  千言万语:形容说得话很多。

  出处:唐·郑谷《燕》诗:“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悖言乱辞:指胡言乱语。

  出处:《公孙龙子·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秕言谬说:指错误的言论。

  出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三从》:“秕言谬说,自相矛盾。”

  不言不语:不说话,闷声不响。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不言而谕: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宋·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察言观行: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出处: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

  谗言佞语: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一个李存信,两头蛇谗言佞语。”

  昌言无忌: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出处:清·汪琬《答李举人论以史证经书》:“昌言无忌,希赐裁答。”

  陈言肤词:指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文章长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陈言老套: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出处: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三:“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的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

  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

  出处:唐·韩愈《与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耻言人过: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出处:唐李华《御史中丞壁记》:“汉文好黄老,而公卿耻言人过。举盛德则仪形著矣,焉用察察缺缺以恟生人哉!”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处:《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出言成章: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出言吐词:犹言谈吐。指说话。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出言吐气:犹言谈吐。指说话。

  出处: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魏公]与国夫人卢氏偶坐于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讶而讯之,曰:‘此中有乐人孙子,多出言吐气,甚令人笑。’”

  出言吐语:犹言谈吐。指说话。

  出处:《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见冷绛雪出言吐语伶牙利齿,先有三分惧怯,不敢多言,只喏喏而已。”

  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这泼猴头,出方无状。”

  出言有章:说话有条理。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处: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谠言嘉论: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出处:《元史·张孔孙传》:“孔孙素以文学名,且善琴,工画山水竹石,而骑射尤精,及其立朝,谠言嘉论,有可观者,士论服之。”

  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出处:唐·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元)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德言工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非是咱自夸奖: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

  德言工容: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出处: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德言容功: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出处:《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多言多语:指不该说而说。

  出处:《水浒传》第六一回:“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

  多言繁称: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出处:《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多言或中:或:有的。中:正好对上。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出处:《云笈七签》卷七十:“凡我同志,庶几于此者,要在细求真诀,务以师授,不可以谀闻浅说、多言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

  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出处:《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讹言惑众: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出处:《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

  恶言厉色: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恶言辞:中伤辱骂的言辞。

  发言盈庭:盈:满。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聚。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烦言碎辞: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出处:《汉书·刘传》:“分文析字,烦言碎辞。”

  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出处: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方言矩行: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放言高论: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出处:宋·苏轼《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放言遣辞: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出处:晋·陆机《文赋》:“放言遣辞,良多变矣。”

  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出处: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出处: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风言雾语: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出处:《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电,很为着急,在省城里叠派干员侦查,虽有些风言雾语,到底探不出个实在。”

  风言影语:捕风捉影的话语。

  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甘言厚礼: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亦作“甘言厚币”。

  甘言美语:甜美动听的话。

  出处:明·凌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你们可密访著船家周四,用甘言美语哄他到此,不可说出实情。”

  言萏议:萏议:草野之人的议论。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常用作自谦之辞。

  杯酒言欢: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观斗》:“然而军阀们也不是自己亲身在斗争,是使兵士们相斗争,所以频年恶战,而头儿个个终于是好好的,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忽而……。”

  币重言甘:币:指礼物;厚:重。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出处:《左传·僖公十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不苟言笑: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不苟笑。”

  不堪言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二回:“做官的未必都是那一班人,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竟有不堪言状的。”

  不可言传: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明·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证不可以言传。”

  不可言宣: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不可言喻: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术可以心得,不可言喻。”

  不可言状: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出处:晋·葛洪《神仙记·王远》:“衣有文采,又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德容言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出处: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杜绝言路: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出处:《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亦以妄听之奚。”

  顾而言他: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同“顾左右而言他”。

  出处:《扫迷帚》第二一回:“那三人见话不投机,便顾而言他。”

  广开言路: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出处:《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极而言之: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出处:明·袁宏道《与仙人论性书》:“极而言之,亦是心形炼极所现之象。”

  计行言听: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出处:《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交浅言深:交:交情,友谊。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出处:《战国策·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举止言谈: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名正言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目动言肆:指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人微言贱:犹言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宋·曾巩《泰山祈雨文》:“吏思其,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

  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涩于言论:形容说话迟钝。

  出处:《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身轻言微: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

  出处:《后汉书·孟尝传》:“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

  身微言轻: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后汉书·孟尝传》:“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诗以言志: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诗言志”、“诗以道志”。

  事核言直:事情确实,文辞直捷。

  出处: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位卑言高: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出处:《孟子·万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握手言欢: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出处:《后汉书·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勿谓言之不预也: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凡所属官吏,有仍蹈故辙,以及有意逢迎,希图尝试者,一经察觉,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行浊言清: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出处: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要而言之:要:简要。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出处:晋·陆机《五等论》:“且要而言之,五等之君为己思治,郡县之长为利图物。”

  意在言外: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五:“此绝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

  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出处:明·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溢于言外: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语四言三:指信口乱说闲话。

  出处:《群音类选·〈分钗记·计诱皮氏〉》:“为何的语四言三,平白地将人讥诮。”

  在官言官: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出处:《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智小言大:指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出处:《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

  总而言之:总的说起来。

  出处:《容斋随笔·卷六·洗儿金钱》:“若总而言之,殆不可胜算。”

  背惠食言:指忘恩失信。

  出处:《周书·杨荐传》:“荐至,责其背惠食言,并论结婚之意。”

  闭口不言: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闭口无言: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只得别去。”

  变色之言: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出处:《汉书·匡衡传》:“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出处:《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博闻辩言: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出处:《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出处:春秋·无名氏《灵枢·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

  不可胜言: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出处:《史记·大宛列传》:“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出处:《孔子家语·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不恤人言: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出处:《旧唐书·裴度传》:“大则以訏排祸难,小则以谠正匡过失,内不虑身计,外不恤人言,古人所难也。”

  不知所言: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同“不知所云”。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惨不忍言: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崇桢》:“熊司副开元请对,意在攻周辅延儒,故请屏人,诸臣请退,皆允之,惟延儒等请退,则谕止之,故开元不能畅所欲言。”

  沉厚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出处:《旧五代史·梁书·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沉静寡言: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沉密寡言:犹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出处:《宋书·徐羡之传》:“[羡之]沉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

  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出处:《旧唐书·梁崇义传》:“梁崇义,长安人,以升斗给于市,有臀力,能卷金舒钩。后为羽林射生,从来瑱于襄阳,沉默寡言,众悦之,累迁为偏裨。”

  沉毅寡言: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资治通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沉毅寡言,得众心。”

  沉重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沉重少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出处:《魏书·道武七王传·河南王传》:“少有父风,颇览书传。沉重少言,宽和好士。”

  成一家言: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刍荛之言: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出处:《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创意造言:犹立意遣词。

  出处:唐·李翱《答朱载言书》:“六经之词也,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大辩不言: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出处:《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出处:《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笃论高言:确切高明的言论。

  出处:清·王悔生《祭海峰先生文》:“笃论高言,谆谆训诫,沃我心灵,开我眉。”

  杜口绝言:犹言杜口无言。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

  杜口无言:闭住嘴巴,不出一言。

  出处:《晋书·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

  敦默寡言:稳重而少言语。

  出处:《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库库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能文。”

  顿腹之言:犹言肺腑之言。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顿口无言: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四回:“王庆被范全说得顿口无言。”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出处: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肤受之言: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出处:《后汉书·杨璇传论》:“风景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

  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遂附耳低言道:‘这桩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种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与你商量后事。’”

  腹饱万言:指学识渊博。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那秦观秀才字少游,他是扬州府高邮人,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敢怒敢言: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贵不可言:旧时多用以称人贵有帝王、母后之相。此话不能直言,故婉称之。

  毫不讳言: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出处: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出处:《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口不言::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处:《明史·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口不言。”

  口无言: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云:‘汝若不会,老僧即口无言。’”

  金口玉言: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出处: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使吾子栖迟穷巷,守此困极。”

  金口御言: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金石良言: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金石之言: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金玉之言: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金玉良言:金玉:黄金和美玉。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酒后失言: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六回:“杨雄道:‘兄弟,你休怪我。是我一时愚蠢,不是了,酒后失言,反被那婆娘瞒过了,怪兄弟相闹不得。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敢怨而不敢言: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出处: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侃侃而言: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课语讹言: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咱家里有课语讹言的,怎奈何?娘,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恐带累咱们!”

  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出处:《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口出大言: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口出狂言: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口无择言: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苦不堪言: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出处:宋·李昌龄《乐善录·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苦不可言: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出处:宋·李昌龄《乐善录·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款语温言: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

  狂之言:狂:狂妄。:瞎眼,盲目。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亦作“狂之说”。

  乐不可言: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出处:战国·楚·屈原《大招》:“魂乎归徕,乐不可言只。”

  立马万言: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临别赠言:分别时赠送的一些勉励的话。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乱语胡言:指胡说;瞎扯。

  落花无言: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满纸空言: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出处: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媒妁之言: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扪虱而言:扪:摸。一面用手捉虱子,一面谈话。形容不拘细节,随便谈话。亦作“扪虱而谈”、“扪虱倾谈”。

  秘而不言: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同“秘而不露”。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出处:晋·郭璞《江赋》:“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默默无言: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

  木讷寡言: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出处:《晋书·葛洪传》:“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讷口少言: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逆耳良言: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逆耳之言: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偏听偏言: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千里结言:指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

  千语万言:形容说得话很多。同“千言万语”。

  钳口不言: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巧语花言:指一味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今多指虚伪而动听的话。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

  情见乎言: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日试万言: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软语温言:温和的话语。

  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十四:“每逢女儿挨了爸爸骂,陈妈总要软语温言,劝慰几句,生怕她受了委屈。”

  三夫之言: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

  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出处:《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绳墨之言:可以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拭面容言: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方知嗣伯属襄公。”

  同日而言: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同“同日而论”。

  出处:《晋书·郗鉴传》:“及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徒讬空言: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同“徒托空言”。

  徒托空言: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退有后言: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

  出处:《尚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托于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托之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出处:汉·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

  托诸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万语千言:许许多多的话语。

  出处:唐·郑谷《燕》诗:“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无稽之言: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

  无可讳言:讳言:不敢说或不愿说。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出处:蔡东藩、许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五回:“事实俱在,无可讳言。”

  无庸讳言: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西邻责言: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下笔千言: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出处:宋·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相对无言: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出处: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小小不言: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我同你老实说:彼此顾交情,留下脸,小小不言的事情,我也不追究了。”

  信口胡言: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出处:清·吴《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行不副言:指言行不一。

  询事考言:询:查询;考:考核。查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

  出处:《尚书·尧典》:“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

  训格之言: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哑口无言: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他也有儿子,少不也要娶媳妇。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闻得亲母是个知礼之人,亏他怎样说了出来?’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药石之言: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比喻劝人改过的话。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

  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以人废言: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倚马千言: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桓温]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袁宏]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溢美之言:过分夸奖的话。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隐忍不言: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出处: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由衷之言:衷:内心。出自内心的话。

  出处: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有口难言:言:说。虽然有嘴,但话难以说出口。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出处:宋·苏轼《醉睡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出处:汉·杨修《节游赋》:“于是迂回详观,目周一倦,御于方舟,载笑载言。”

  啧有烦言:啧:争辩;烦言:气愤不满的话。形容议论纷纷,报怨责备。

  出处:《左传·定公四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

  仗义执言: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正色敢言: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出处:《明史·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正色危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出处:《宋史·杜衍等传论》:“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正色直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出处:《晋书·王恭传》:“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

  知无不言: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出处:宋·苏洵《衡论·远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直口无言:犹言哑口无言。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

  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二:“‘你不自轻自贱,人家就不能看轻你’。这话倒说得不错,这也是至理名言。”

  中冓之言: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出处:《诗经·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汉书·济川王明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重厚寡言: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出处:《金史·襄传》:“襄重厚寡言,务以镇静守法。”

  自不待言: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自食其言:指说了话不算数。

  出处:《尚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坐树不言:指功高而不自矜。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坐树无言:指功高而不自矜。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王顾左右而言他: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出处:《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言气卑弱: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言必有据:言:说话;据:依据。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出处: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言不达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出处:《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同“言不达意”。

  出处:宋·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窃恐辞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辄露所见,求益左右。”

  言不二价: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同“言无二价”。

  出处: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言不顾行: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出处:《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带言字的成语及出处】相关文章:

带言字的成语07-20

带兔字的成语08-16

带雨字的成语09-26

带石字的成语08-17

带马字的成语07-21

带火字的成语08-24

带尾字的成语09-19

带同字的成语04-21

带鸡字的成语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