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9 18:42:0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1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簿,作业批改抽样检查,召开座谈交流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方面做得较好,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三种倾向:一是重视朗读课文,忽视语言的运用,轻视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不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语感,只是一味的把课文读来读去;二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这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课改年级的教学有弱化“双基”的倾向。

  2.学生的语文作业停留在知识性的层面较多,中高年级缺乏思维性拓展练习。如造句、写话、日记、周记等。

  3.阅读教学方面学生缺乏有效的练习,教师没有设计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语段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书面练习。

  4.课改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较普遍,很多教师的课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

  5.大部分忽视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的教师拔高习作教学的要求。比如,某教师批改三年级的作文时写下“详略不得当、中心不突出”这样的评语,评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较多,打击了学生习作的信心。

  6.课改年级出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现象,表现在教师一味放手,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过多进行意义不大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少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精读课文时还不能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8.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少部分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案)太简单,有的滞后于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听课极少,一个月只听了一节课。

  四、教学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加强“双基”教学。课改年级尤具要注意夯实“双基”。

  2.加强语文实践,中高年级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富于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的书面练习。每篇精读课文学完后,课堂上要腾出5—8分钟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3.加强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要举行习作教学研究活动。

  4.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观摩课例剖析个案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该避免的。

  5.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不是每课必写,起码一个学期要写一些有价值的课后反思。

  6.要结合自己所属远程教育的模式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7.加强集体备课。校本教研要带着“问题”进行研究。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2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当今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其效果怎样呢?为此,我在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进行了实习教学,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实际上,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不然学生乱“吃”一通吃坏了肚子那就麻烦了。

  我对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三至六年的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第二,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书,对其它的书涉猎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虽然,这不能说不好,但我想我们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据了解,小学生大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他们对文学作品故事的了解,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阅读数量不够。从该校的情况来看,进行了课外阅读的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这也直接的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第四,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家长文化素养高,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书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措施

  (一)改变阅读观念

  在对待阅读的问题上,有的领导和老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要真正搞好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阅读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对待阅读教学。

  (二)创造阅读条件

  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指导好阅读的方法和阅读书籍的购买等。没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材料,那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对于阅读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大家捐一点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互相交流着阅读,去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

  (三)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在开展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活动的同时,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的效益,还应积极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竞赛等,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如讲故事、自办手抄报、写读书笔记等比赛活动。除此以外,班级语文教师也应在班级内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阅读成果展示等阅读活动。

  (四)课内外阅读结合

  阅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它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搞好课内的阅读教学,指导好学生对课内经典课文的阅读学习,又要搞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如书籍和学习方法的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为了更好地搞好我们的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搞好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职责,这是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3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4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簿,作业批改抽样检查,召开座谈交流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方面做得较好,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三种倾向:一是重视朗读课文,忽视语言的运用,轻视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不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语感,只是一味的把课文读来读去;二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这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课改年级的教学有弱化“双基”的倾向。

  2.学生的语文作业停留在知识性的层面较多,中高年级缺乏思维性拓展练习。如造句、写话、日记、周记等。

  3.阅读教学方面学生缺乏有效的练习,教师没有设计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语段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书面练习。

  4.课改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较普遍,很多教师的课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

  5.大部分忽视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的教师拔高习作教学的要求。比如,某教师批改三年级的作文时写下“详略不得当、中心不突出”这样的评语,评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较多,打击了学生习作的信心。

  6.课改年级出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现象,表现在教师一味放手,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过多进行意义不大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少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精读课文时还不能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8.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少部分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案)太简单,有的滞后于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听课极少,一个月只听了一节课。

  四、教学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加强“双基”教学。课改年级尤具要注意夯实“双基”。

  2.加强语文实践,中高年级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富于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的书面练习。每篇精读课文学完后,课堂上要腾出5—8分钟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3.加强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要举行习作教学研究活动。

  4.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观摩课例剖析个案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该避免的。

  5.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不是每课必写,起码一个学期要写一些有价值的课后反思。

  6.要结合自己所属远程教育的模式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7.加强集体备课。校本教研要带着“问题”进行研究。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5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6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当今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其效果怎样呢?为此,我在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进行了实习教学,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实际上,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不然学生乱“吃”一通吃坏了肚子那就麻烦了。

  我对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三至六年的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第二,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书,对其它的书涉猎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虽然,这不能说不好,但我想我们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据了解,小学生大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他们对文学作品故事的了解,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阅读数量不够。从该校的情况来看,进行了课外阅读的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这也直接的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第四,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家长文化素养高,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书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措施

  (一)改变阅读观念

  在对待阅读的问题上,有的领导和老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要真正搞好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阅读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对待阅读教学。

  (二)创造阅读条件

  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指导好阅读的方法和阅读书籍的购买等。没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材料,那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对于阅读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大家捐一点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互相交流着阅读,去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

  (三)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在开展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活动的同时,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的效益,还应积极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竞赛等,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如讲故事、自办手抄报、写读书笔记等比赛活动。除此以外,班级语文教师也应在班级内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阅读成果展示等阅读活动。

  (四)课内外阅读结合

  阅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它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搞好课内的阅读教学,指导好学生对课内经典课文的阅读学习,又要搞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如书籍和学习方法的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为了更好地搞好我们的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搞好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职责,这是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7

  一、调研目的:广泛深入地了解全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了解老师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为制定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方案提供必要的现实依据,为构建书香校园,推动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奠定基础。

  二、调研范围:全区小学语文教师

  三、调研方法:问卷法

  四、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涉及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情况、工作量、健康状况等,重点调研教师的阅读现状。

  五、调研过程

  1、设计问卷。依据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的规划,设计了《包河区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查表》(重点调查教师阅读状况),并通过语文教研组长将调查表发给了每所学校的每位语文教师。2、问卷回收。各校由语文教研组长负责,通过电子邮件,陆续提交问卷。共收回问卷848份,其中有13份问卷无效,835份是有效问卷。3、统计分析。对提交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

  六、调研结果与综合分析

  本次问卷分别从读书兴趣、读书时间、读书类别、影响读书的原因等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读书兴趣方面:全区酷爱读书的小学语文教师有186人,占总人数的22.27%;喜欢读书的354人,占总人数的42.39%;一般的284人,占总人数的34.01%;不喜欢的11人,占总人数的1.3%。

  2、读书时间方面: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时间平均为0.96小时。喜欢读书,经常读书,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且读书时间达到或超过2小时的有175人,占总人数的20.95%。比较喜欢阅读,也经常读书,但不经常做笔记、写心得,读书时间在1.5-2小时的372人,占总人数的44.56%;偶尔读一读的176人,占总人数的21.08%;愿意读书,但忙于教学和班级管理事务,基本不读书的103人,占总人数的12.33%;对读书没有兴趣,基本不读书的9人,占总人数的1.07%。

  3、读书类型方面:基本以阅读教学参考书、教育杂志的小学语文教师有272人,占总人数的32.57%;阅读文学、小说等人文著作有76人,占总人数的9.10%;阅读专业教学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师》等77人,占总人数的9.02%,浏览《新安晚报》等89人,占总人数的10.66%;阅读《合肥晚报》的185人,占总人数的22.16%,读教育专著的79人,占总人数的9.46%;读其他报纸杂志等读物57人,占总人数的6.82%。

  4、影响读书的原因方面:

  (1)、工作负担较重。调查统计显示58.03%的教师反映由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评估验收、检查,导致他(她)们平时起早摸黑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频繁地开会、评比、总结、接受检查……教师的业余生活被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检查验收占用了,辛劳疲惫长期积压,身心多数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一旦放假,不少教师整个身心松弛下来,对书本也会产生一种厌倦感,不想读书,更不愿动笔。

  (2)、业余生活丰富。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老师也同其他人一样,即使偶尔有点时间,也没有去读书,而是打开电视、电脑,尽情享受快餐文化,或在网上冲浪、聊天、玩游戏。

  (3)、心情浮躁不安。现在社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实际,老师也深受影响。许多老师感觉心很浮躁,静不下心来读书,即使读,也无非是一些报纸、杂志,最关注的多半是娱乐、体育、证劵、饮食、健康等知识消息,或者是被动完成学校和上级部门布置的读书任务,自觉主动地去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不多,更别说读哲学、史学、中外经典等方面的书籍。

  (4)、适合的书不多。许多学校重视硬件投入、设备更换,但学校的图书投入不足,书籍更换更少,学校适合老师看的书不多。另外,语文教师给学生和自己孩子推荐和购买书籍较多,但给自己购买适合的书籍较少。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的基本情况尚可。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时间平均为0.76小时。有20.95%的教师,酷爱读书,经常读书,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等。54.96%的小学语文教师选择非常喜欢或喜欢读书,超过一半的小学语文教师能比较经常地阅读,读书已经成为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的生活,大家普遍具有较强的读书愿望,有着明确的读书目的。但问卷中也明显地暴露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缺陷。如在“影响读书的原因”中,超过半数的老师认为影响读书的原因是“教师工作负担重,没时间读书”,这一方面反应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忙于教学、班级管理、迎接各级评估检查等事务,学习时间较少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个别老师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应对小学生已经绰绰有余了,没有必要再去读书,对读书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深,落实不够,终身读书的观念比较淡薄。

  二是读书范围不广。多数教师阅读的是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杂志和报纸,对中外经典作品、人文著作以及孩子爱看的书籍阅读较少。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不及时读书无疑是无法胜任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基础工程的。另外,不喜欢阅读人文书籍,这种现象也令人忧虑,因为人文阅读是阅读金塔的底座,是阅读的基础,人文阅读的质量决定着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它制约着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层次和水平,所以人文阅读喜爱程度的偏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不高。其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对适合孩子阅读或孩子喜欢的书籍应首先了解熟悉或与学生共读,只有这样对学生的指导才具有针对性。

  三是阅读取向略显功利。阅读教学参考书和教育教学杂志在老师的阅读中占居首位,这表明一方面教学参考和教学杂志对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说明有些老师,过分依赖教参,教学工作缺乏创造力。另外,调查表明,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对文史著作的阅读,较多的选择四大名著,当代的佳作和外国经典作品选择较少,阅读取向还略显陈旧。此外,为了完成各级布置的读书任务或为了做课题而读书的老师较多,读书取向略显功利。

  七、对策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而教师读书不仅能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增长智慧、提高素养、加快成长、实现理想甚至改变命运;还能够滋养心灵、净化情感、愉悦精神、陶冶性灵、丰富阅历;更能够使自己用心做事、激情工作、挖掘潜能、超越自我。读书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学校整体发展,都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改进我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现状呢?

  1、远离浮躁,静心读书

  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读书可以使我们驶入一个很宁静的心灵港湾,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综观全国很多老师,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的老师,其中所有的成名者,如窦桂梅、于永正、魏书生、朱永新等无一不是疏离浮躁者。

  以上名师尚且如此,我们一线老师更应该摈弃浮躁,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首先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文化规划,设计自己要陆续读什么书;其次要设法使自己那种浮躁之心平静下来,把认为可以不干的事情放到一边,腾出一片心灵空间来安放文化,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书籍。

  2、读书万卷,教学有神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东教育社总编辑陶继新先生,在《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报告中多次强调“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认为“读教相长”。因为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不少老师比较注重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不知道功在其外;如果老师们能真正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的话,我们任何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因为,对老师来说,文化积淀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如教育专家于漪执教《孔乙己》一课,他导入新课后就这样提问:“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的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到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可是我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觉内心一阵痛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在笑声中进行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由此我们可以见一斑而窥全豹,于漪老师读了多少书,又背了多少书,我们无人能比。可见于漪老师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于漪的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

  3、科学选择,广泛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世界,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太难。因为现在的书籍浩如烟海,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读书,以便我们的知识内涵、素质修养、见识思想、人文底蕴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创新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读哪些类型的书呢?

  一要直面经典。高层次的文化阅读,能达到一以当十的效应,所以读书的原则要取法乎上。如果我们一味地好奇,读没有太大文化含量的图书,或者整天读一般的小报的话,即便读一辈子,我们也只是在这个层次上徘徊。但如果我们直奔上层的话,就能够以一当十。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高效率的阅读,可以拉长我们的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另外读书不仅要精而深,而且要广而博,教育类以外的文学、美学、经济等方面的书都要读。因为教育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分支,我们如果不从整个文化来研读教育,就有可能误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所以语文教师要读各种高层次的经典书籍。

  经典书籍应该包括中外经典,中国经典包括以老庄、孔孟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典;以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的文化经典;以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家著作为代表的教育经典。外国经典包括以苏格拉底、黑格尔、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布卢姆等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典;以《爱弥儿》《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民主与教育》等为代表的教育经典;还有许许多多人文经典名著。这些书籍都是教师涵养自己、提高自己不可或缺的典籍。

  二要关注当代。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学习当代各方面的教育专家和教育方面的报刊,要关注象魏书生、朱永新、袁振国、叶澜、孙云晓、何炳章等教育专家;要关注余文森、顾泠沅、郑金洲等教研专家;也要关注程红兵、李镇西、刘彭芝、高万祥等知名校长;更要关注于漪、钱梦龙、李吉林、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等学科名师;同时还必须关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等主要教育教学报刊;也应关注网络名师和各大报纸的教育论坛等等……

  三要注重人文。人文书籍是一个人提升品格和修养的主渠道,读这类书是读书人的真正享受。人们说,匠人和大师的区别在于匠人的学识单一,大师的学识综合。一个人要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关键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格修养,而这种修养多来自于人文书籍。教师要把自己的书教好,体现特色,彰显个性,只是学习教学专业和教育理论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多读人文书籍,使之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语文教师要经常阅读《读者》、《意林》、《读书》、《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等刊物;要注重阅读季羡林、余秋雨、易中天、于丹、余光中等名家作品,要研读《时文选萃》、《智慧背囊》等好书以及中外名著。

  四要重视专业。人常说,古典让人厚重,前沿让人激越。专业是一个人工作谋生的最前沿阵地,要想取得理想的专业成绩,提升专业素养,就非得认真读专业书不可,另外熟悉了解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熟读儿童经典图书和现在流行的绘本图书等,不仅能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大师生互动交流,增进师生友谊和情感。

  4、厚薄激发,读写结合,

  众所周之读是写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所谓的写,特别是所谓的写好,绝不会成为现实。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行,大量的写,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会使写作熟能生巧。我们应该既重视阅读,又注重写作,读写结合。

  书海无涯勤涵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8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簿,作业批改抽样检查,召开座谈交流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方面做得较好,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三种倾向:一是重视朗读课文,忽视语言的运用,轻视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不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语感,只是一味的把课文读来读去;二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这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课改年级的教学有弱化“双基”的倾向。

  2.学生的语文作业停留在知识性的层面较多,中高年级缺乏思维性拓展练习。如造句、写话、日记、周记等。

  3.阅读教学方面学生缺乏有效的练习,教师没有设计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语段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书面练习。

  4.课改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较普遍,很多教师的课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

  5.大部分忽视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的教师拔高习作教学的要求。比如,某教师批改三年级的作文时写下“详略不得当、中心不突出”这样的评语,评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较多,打击了学生习作的信心。

  6.课改年级出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现象,表现在教师一味放手,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过多进行意义不大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少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精读课文时还不能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8.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少部分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案)太简单,有的滞后于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听课极少,一个月只听了一节课。

  四、教学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加强“双基”教学。课改年级尤具要注意夯实“双基”。

  2.加强语文实践,中高年级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富于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的书面练习。每篇精读课文学完后,课堂上要腾出5—8分钟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3.加强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要举行习作教学研究活动。

  4.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观摩课例剖析个案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该避免的。

  5.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不是每课必写,起码一个学期要写一些有价值的课后反思。

  6.要结合自己所属远程教育的模式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7.加强集体备课。校本教研要带着“问题”进行研究。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9

  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幼小,生活阅历浅薄,阅读面和知识面较为狭窄,能写出佳篇的高手不很多,近三分之二同学写话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题材不够新颖,对火热的生活熟视无睹;课外阅读中接触的好词佳句不会灵活运用;内容空洞;字迹不够美观;写完了不能主动检查修改。班上数十名学生每人每次日记只能写4、50字,而且语句枝蔓过多,有时写的内容如同天书,令人不知所云。

  可见,本班作文教学有着不小的阻力,任务依然艰巨,道路仍旧崎岖。

  人教版第五册教材中习作部分,我认为着眼点应放在“抓好起步,打牢基础”上,以片段写作为重点,不拔高,不降低,按照每次习作课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充分享受运用书面表达见闻、抒发情感的快乐。

  教学措施

  1、上好语文课,重视“读写长线结合”。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不仅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词成段成篇的方法。

  2、抓好随文小练笔,重视“读写短线结合”。

  根据课文特点,选择适当角度,精心设计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一方面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一方面不失时机地进行局部仿写练习,让学生更好地“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3、上好指导和讲评课,帮助学生迈好第一步。

  每次指导课前认真研读教材例文,创设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教会大家从日常生活中选材,争取让两周一次的作文指导课充满欢声笑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感悟习作技法,提升表达本领。

  4、提倡认真修改,养成良好习惯。

  三年级习作不同于低段写话,教师指导,学生口述后,同学们要先打作文草稿,自改第一遍,同位再互改第二遍。持之以恒养成好习惯,保持作文簿面整洁,也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成立作文小组,推行伙伴互批制度。

  在班级成立作文兴趣小组,选拔写作功底强的同学进入,根据自己指定的互批制度计划,伙伴之间进行互批作文。

  6、坚持写日记,继续试行学生批改练笔实验。

  开始布置学生写日记,每人每周,根据不同档次提出不同要求;班级以组为单位,轮流写接力日记,接力者可对上篇日记评头论足,加上简明扼要的评语。

  作文小组成员担任小老师批改伙伴日记,我亲自批改作文小组成员的日记及接力日记本,并制订《第一学期日记批改分工安排表》,责任到人。我将抽出闲暇,集中培训小老师,授之以渔,力争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批改水平。

  7、扩大习作发表园地,充分利用发表激励机制。

  定期选优秀作文、日记、课堂随文小练笔,选登黑板报、墙报、班级自编小报、学校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及时向全国200多家少儿报刊投稿,争取发表,在班级营造“人人乐写,发表光荣”的良好氛围,巧妙利用激励机制,让孩子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8、成立图书角,让课外阅读成为习作的源泉。

  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选派两名细心的女生担任图书管理员。我带头捐出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书籍、儿童读物,号召同学们也踊跃捐书捐报,并动员大家利用课间、午间、双休日、节假日,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建设书香班级。希望通过阅览经典的儿童读物及优秀的少儿报刊,储备丰富的语言“家底”,更好地为习作服务,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习作素材和写作灵感不竭的源泉。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10

  20xx年秋季,我县外国语实验小学与市实验小学率先在全市进行小学新课程改革试点,20xx年秋季相继有实验小学、城西小学等7所小学(39个班级)进行课改实验,20xx年秋季在几所试点学校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县小学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为了能使各学校顺利地推行和使用好新教材,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下,我们采用多种渠道、不同形式,对全县各学区教研员、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及一年级任课教师进行了全面培训。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县小学语文学科实施情况如何?教师在教学中取得了哪些可喜成绩,碰到些什么具体困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从去年9月中旬开始,集中精力,在近2个月时间对全县38所乡镇中心小学及16所完全小学的起始年级进行了地毯式调研。近两年来,我们已经先后调研小学近100所。

  我们始终坚持通过问卷调查、随堂听课、学生座谈、校领导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学校全面状况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希望学校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提出问题,详细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研,应该能较好地反映我县小学起始年级新教材实施的具体情况。现在我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各校领导普遍重视

  凡调研过的小学都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并由校长亲自任课改领导小组组长。绝大多数学校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分别制定了课改实施规划,这些规划基本上能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绝大多数学校能保证一年级教师的培训和科研经费,一些学校在财政不十分不足的情况下拨出专项的经费,为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有的还专门为一年级教室添置投影设备、配备小平台等等。

  绝大多数学区主任和校长比较关注新课改。有的始终坚持和起始年级的教师一道参与课改培训(如:鹤盛学区主任李建荣、花坦乡中心校长王国孟等);有的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始终跟随教研员一起共同探讨教改问题(如:桥下学区主任戚海平、应坑乡中心校长麻向前、张溪乡中心校长张连光等等)。然而,一些学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对课改调研工作不问、不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并不鲜见。

  为了取得社会及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许多学校用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广泛传播课程改革的信息,让家长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改革的重要性,使他们尽快接受现代教育观念,从而为课改营造积极而主动的外部环境氛围。在调研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家长做了这方面的宣传。有的学校多次召开家长会,办好校内外黑板报,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家长对课改在理性感受的基础上有更直接的认识。但是,因新教材识字量的大大增加,由于对生字的要求“认写分开”,家长对孩子的“只认不写”表示担忧,因而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再说这套教材给农村的学生使用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师资队伍富有活力

  在调研中发现,各校领导对一年级任课教师的配备都有明显的倾斜。我们所调研的近100所小学,看到的都是身体健壮,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大都有低年级教学的经验,或者是基本素养较好的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的几乎是很少很少,据我估计平均年龄不会超过30岁,这些教师大都处在教学生涯的成熟期,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年轻化是课改实验教师队伍的一大特征。这些教师对执教新教材充满激情,一些青年教师就是主动要求执教新教材的。普遍发现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或通过校际之间的交流,或通过网络查阅备课资料,对下发的教案研读、修正,并坚持不懈地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像制作生字卡片,自画插图等等。特别从去年12月4日新上岗教师的“补培”情况来看,就可见一斑。本来“补培”对象不会超过100人,结果到会人数300多人(这次培训没有给学分的)。又从今年上半年案例评比的情况来看,共收到新教材教学案例193篇,这是历次案例评比篇数最多的一次,大多案例都很有见地。可见教师投身教改的热情是多高啊。

  (三)学生学习充满乐趣

  我们每到一所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座谈、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生活是比较开心的。在座谈会上,孩子们踊跃发言,绝没有发现像以往的学生那样胆怯,他们普遍反映喜欢小学学习生活,觉得小学比幼儿园有乐趣,这与以往的新生入学开始产生的恐惧情绪大不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能学到很多知识;教师语言亲切,关心学生;校园很大、很美,下了课有很多可活动的地方;小学可以交很多的朋友,有很多的老师来上课等。可见学生对学习兴趣高,无压力,不惧怕。对所学的课程,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喜好,能认字、能画画、还可以唱歌做游戏、动手做实验等等这些都成了他们喜欢的理由。

  作业负担普遍较轻,基本不留课外的书面作业,除了少数学生反映回家要写几个生字外,一般均是口头作业,如:读课文给家人听,给父母讲故事等等。

  二、课堂教学现状及思考

  (一)成绩是可喜的

  1、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其乐融融。

  课堂上,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及亲切的目光关爱学生。大多数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巧妙地设计活动,创设情境,尽可能把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能在读读、说说、玩玩中快乐地学习,使一年级的新生始终在兴奋、主动的状态下学习,能较好地使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

  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明显增多,自己拼读、自主读书的机会多了。让学生自主读书,同桌互读,在读中玩,玩中读等等已成了课堂中常用的学习形式。教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课堂纪律也基本能得以调控。学生在一种较为宽松的气氛中乐于学习,思想得到了放飞,个性得到了张扬,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3、注重学习过程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教师能从过去的重答案、重结果到现在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体验的过程,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师试图能把学习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尤其是大多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环境中识字的良好习惯。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环境识字有兴趣,有较强的主动识字的欲望,这是相当喜人的事情。

  (二)现状不容乐观

  下面,笔者着重把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罗列出来,以求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

  1、课改游离文本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知道教学方式的翻新,脱离了文本,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有的课,许多学生连生字还不会认读,连句子还没有读通,教师就急于让学生漫无目标地想像;有的课,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不以文本为凭借,很随意地向课外拓展,任凭学生不着边际地讨论等等。一位教师在上《比一比》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说出图中的事物名称,意在引出插图下面的词语。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很快地把八个词语分成动物和水果两大类,然后老师问:谁还能说出一些表示动物和水果名称的词语吗?不少学生都能说出一个或几个,整个课堂看起来学生都说得很热闹,但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10多分钟。接下去,又急于学习后面的儿歌。结果是仅让学生自读两次(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读流利),教师又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带拼音的儿歌叫学生读,意在拓展课程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学习“词语”的教学目标是认读生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位教师却忽视了,重点放在“还能说出几个词语”上。学习这首儿歌应该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积累阅读语言,培养阅读兴趣。案例中的教学却是文本中的儿歌没有读熟、读好,文本外的儿歌仅仅当做了课堂上的“商标”拓展课程资源,这岂不是“荒了自己的园,种了别人的田”吗?将会给我们追求的“实实在在”的新课堂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教育思想,而是要求我们要在扎实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不偏不颇,才能在课堂上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教好学生,真正使这次课改顺利实施。

  2、民主追求热闹

  新课堂主张师生民主、平等,努力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地学习,有效提高课堂实效。然而,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让学生带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在表演,你一言,我一语,仅仅停留在“闹哄哄”的层面上,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半节课是常见的事。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明显特点是: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相当被动的学习状态。现代教育观倡导“民主”,是强调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是追求低效率的“闹哄哄”课堂。而是要求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进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主动地和文本对话,积极自觉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读自悟,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3、合作放任自流

  合作学习是新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就急于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前排学生“呼”地转身,整个教室就“嗡嗡”一片。有的小组像南郭先生在“装腔做戏”,看似人人在张嘴,细细观察谁也听不清他们在讲什么;有的只是小组长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陪客,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把此作为做小动作的大好时机等等。老师站在一旁无所事事,几分钟过后,教师一声令下“停”,全班同学“肃然起敬”,紧接着是一个个优秀生“我读懂了……”“我发现了……”等等,一次次“精彩”的合作学习就此结束。下面是《四季》的一个案例。在初读课文学习了几个生字后,老师就急于说:这篇课文共有四个小节,每个小节都写了一个不同的季节,请喜欢同一个季节的同学坐在一起合作学习。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喜欢春天,其余三个小组的学生三三两两,很不成气候。接下来就是几个优等生代表发言……

  上面案例中,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既没有初读的整体感知,也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充分的合作,更谈不上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合作学习”吗?显然不是。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从表面上看起来自主组合小组伙伴,合作学习也很投入,但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在交流过程中,发言的是优等生,其余大部分学生往往是没有去倾听别人的发言。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和他人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合作协调的能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思维的空间;

  (2)分工要明确,使每个学生各负其责;

  (3)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各抒己见;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讲究实效;

  (5)有教师的亲临参与,适时指导。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必须要把这些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教学方式的决策依据,并恰当地加以运用。

  4、探究放弃讲解

  当前,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怪现象”: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该给学生引导的不“引”,该给学生讲解的不“讲”,恐怕别人冠以“理念不新”、“教法传统”的帽子;有的教师往往是游离教学目标,脱离文本,让学生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地去“探究”、“发散”。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教《菜园里》一课学习儿歌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同桌,可以自找伙伴,也可以自个儿),说说你在朗读中发现了什么?顿时,课堂上书声琅琅,气氛相当活跃。接下去就是学习成果的交流,甲生说:我发现了豆角;乙生说:我发现了黄瓜;(教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时而点头赞许,时而竖起大拇指给予肯定。)后面的同学自然就是:我发现了茄子、辣椒……。

  这位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很有思考价值的,遗憾的是在于他没有把握好文章的精髓,学生的“发现”不应该停留在某一种蔬菜上,而应该着眼于从朗读中发现了某种蔬菜的什么特点,在朗读中学会识字。这里关键就是取决于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探究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归宿,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我们所谓的“探究”,就是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一起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通过探究,必须经历从不知到知、不会到会的过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该讲的十句不多,不该讲的一句都是废话”。我们的老前辈,著名语文大师袁瑢老师也曾经告诫过我们:在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表情的变化,捕捉其思想动态:或旁敲侧击;或指点迷津;该鼓励时就鼓励,该讲解时就理直气壮地讲解。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新课程改革主张的“探究”,意在摒斥繁琐的分析、满堂灌等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笔者认为:在新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的引导和讲解是相当必要的,不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体现呢?

  5、尊重盲目随从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已越来越受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因而,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一味表扬:“你真棒!你的想法很有创新精神!”“你真聪明,老师佩服你。”老师对学生只是一味表扬。这将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呢?尊重学生,并不是说对一些错误的结论不加纠正,对模糊的概念不可置否,甚至对学生的一些偏见还推波助澜,搞得学生在空中飘浮,云里雾里。这实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新理念所谓的“尊重”,是要求我们的课堂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要蹲下来走进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独特体验和见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公正公平的关爱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呵护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如果对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一味地表扬,有可能导致学生今后经不起批评和挫折,过多的表扬也会导致学生上瘾或无所谓。因为,“尊重”是语文新课堂的基本理念,而注重“语文价值取向”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真谛。

  总之,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理念更新,改革意识,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上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课改是一项长期、艰辛的工程,暂时走一段弯路,遇到一点挫折,或过偏过激,都是难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大胆探索,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我县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必将会走上快车道。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11

  一、调查概况。

  调研年3月5日至4月5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瓜州县岷县小学度过了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三年级语文教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还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小学四五六年级中,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三年级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四、实习体会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同等重要,要想要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善于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往往能使小学生更好地集中思想上语文课要善于把枯燥的语言变作生动的画面,要借鉴名人讲学的长处,把一些好的典故、寓言引入课堂,通过一些情节化的讲述,让小学生有想向的空间和参与的联想,以此激励学生学好语文。此外,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多鼓励,少批评。要引导学生与语文课程中的角色交流,深入课本,与角色对话,让小学生品尝到学语文的快乐,从而喜欢上语文这一门功课。教语文,首先要爱语文。尤其是语文老师的语言表述能力,它是师生之间知识交流、情感交流的桥梁。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能感染人、启发人。通过语文老师优美的语言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去深刻领会文学作品的博大精深,接受文学作品带给人的精神享受。小学语文教师应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传播美、传播爱。教语文,要善于和学生沟通。要懂得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尤其是小学生,更希望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关心自己。更要多观察小学生们的情绪动向,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喜好,随便流露出喜欢这个漂亮孩子,不喜那个有点丑的孩子;喜欢这个安静的孩子,不喜欢那个淘气的孩子。这样会伤害到小学生的自尊心。只有当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时,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起到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孩子人生启蒙教育阶段应有的积极作用。教语文,要注重推进素质教育。除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应学的知识外,尤为重要的是在小学期间应重视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为宗旨的基础性教育。因此,要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一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要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掌握素质教育理念,掌握教改动态,不断实施素质教育。三要对所有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将时间精力只花在少数“天才”儿童身上。素质教育要求每个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都能成才。四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开发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打好小学语文基础,关乎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担当起培养兴趣、教会方法、提高素质教育的职责。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12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簿,作业批改抽样检查,召开座谈交流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方面做得较好,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三种倾向:一是重视朗读课文,忽视语言的运用,轻视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不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语感,只是一味的把课文读来读去;二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这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课改年级的教学有弱化“双基”的倾向。

  2.学生的语文作业停留在知识性的层面较多,中高年级缺乏思维性拓展练习。如造句、写话、日记、周记等。

  3.阅读教学方面学生缺乏有效的练习,教师没有设计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语段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书面练习。

  4.课改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较普遍,很多教师的课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

  5.大部分忽视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的教师拔高习作教学的要求。比如,某教师批改三年级的作文时写下“详略不得当、中心不突出”这样的评语,评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较多,打击了学生习作的信心。

  6.课改年级出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现象,表现在教师一味放手,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过多进行意义不大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少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精读课文时还不能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8.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少部分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案)太简单,有的滞后于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听课极少,一个月只听了一节课。

  四、教学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加强“双基”教学。课改年级尤具要注意夯实“双基”。

  2.加强语文实践,中高年级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富于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的书面练习。每篇精读课文学完后,课堂上要腾出5—8分钟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3.加强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要举行习作教学研究活动。

  4.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观摩课例剖析个案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该避免的。

  5.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不是每课必写,起码一个学期要写一些有价值的课后反思。

  6.要结合自己所属远程教育的模式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7.加强集体备课。校本教研要带着“问题”进行研究。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13

  一、调研的目的

  新课改在我区已经实施了七个年头,为了总结我区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我对本区小学语文常态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的范围

  城区部分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部分村级小学。

  三、调研结果的综合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各年级的百余节常态课,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教研笔记千余份,对学生作业、教师批改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进行了抽样检查,并针对问题适时召开了座谈研讨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本色课堂自然美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百余节课,都是真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扎实的自然美,为了解我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可靠而可贵的依据。

  2、平等对话和谐美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百余节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很少听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有效互动方式美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4、规范教学文化美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绝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

  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进行主题研讨和反思,记录内容详细。

  ③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有特色作业。

  5、培养能力方法美

  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普遍加强。在设计预案时,能关注学生的学,考虑到学习的实践性。教学中,多数教师能视学生为学习主体,不再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思考。阅读教学中能引导揣摩课文的语言和文章的表达形式,能渗透语言实践和表达训练,阅读技术像边读边思、边读边批注圈点等方法被广泛采用。从效果看,多数学生始终精神饱满,主动积极。

  6、整合技术应用美

  部分语文教师特别是城内教师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课堂上也能较熟练恰当地运用。

  (三)存在问题

  1、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然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教学目标制定不准。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过高,教学用时太多,教师讲解太多,本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

  (2)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3)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老龄化严重,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村级学校特别严重。教师很少有教辅资料、信息也不是很畅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有的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读不好课文,不会写文章,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育教学质量差。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1、教师方面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部分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低,师德师能差。

  2、学校方面

  阿城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校在农村,距城区最远的学校在上百里以外,听课研讨活动的时间还没有在路上等车的时间长,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很不方便。农村学校编制经费都比较紧张,教师外出参加活动,找个老师代课都很难,没办法有时就只好让学生自习,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旅差费。大部分小学人员编制紧张,语文教师几乎都是班主任,工作量重,压力大。满负荷运转,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另外,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较薄弱,一般村级小学没有平行班,校本教研也无法开展。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一些乡镇学校更是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经验、缺乏教研的氛围。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一乡一校”过渡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中学老师过剩,不愿意到小学去工作,涉及到评职晋级等很多切身问题,没办法乡镇中心校领导决定把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升到中学上课,甚至有的学校从四年级就到初中上课了,任课教师基本上是教不了初三的比较薄弱的教师,过去本来就存在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这下问题就更严重了,教学双方都存在着彼此适应的问题,中学教师没有参加小学教研的机会和习惯,对小学教学不了解等现实问题。

  3、社会及家庭方面

  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家长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4、教育主管部门

  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语文课时安排有所减少,而教材内容在增加,教师们感觉教学压力大。新课程实施以后,相关的配套资料(录音磁带、挂图、投影片、生字词卡片等)越来越少,许多教师感到难度很大。

  四、应对策略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

  为此,

  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

  二是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学历进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

  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修改稿)、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层面研究型团队建设改进联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减少二级培训,增大教师的直接收益。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制度。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定期“送教下乡”,将新思想、新方法及时传播,在深入基层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上公开课,并进行研讨。

  2、打造绿色网络教研平台

  明确网络化教研的重要性和指向性,让每一个教师都意识到网络化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还要树立团队合作研修意识,强调以教师团队合作为基础,开展网上合作研究。

  建立教研员网上工作室,通过教研博客这一媒介促进教研员与教师间的流通和交流,提高教研员的教研影响力和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满足备课的需求,开辟方便易操作的论坛空间,如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在5d6d开辟了《教科版语文教师之家》论坛,申请开通新浪UC教研房间,建立开放多元立体的教研环境。

  3、提高语文教师多种能力

  通过培训或竞赛提高教师对教材多角度解读的能力、教学的独特创意能力、案例的深层次分析能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小专题的专项研究能力等。具体训练层次为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叙事写作,测评指导,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4、下沉教研重心

  常规教研网络化,放大“uc教研”房间的功能。一是面向全区教师组织各类学科活动,如:新浪UC视频在线专题研讨、教师培训、观课研课活动、集体备课,视频会议等,开展师生竞赛活动(美文诵读)、师生才艺展示、师生联欢晚会等。二是给各校搭建平台,使各校巧借新浪UC视频窗口,把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对外开放,与其他学校交流。

  5、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全面测查听说读写能力的考试和对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14

  一、调研目的

  “连抱之木必以授良匠,万金之壁不可付拙工。”教育的振兴,希望在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大面积倡导实施,并且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时,它更需要一批新型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来完成这一教育的使命。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校几年来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以便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反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准推进深化我校新课程实验的着眼点和切入点,重新调整推进思路,促进全校语文教师均衡、协调、和谐地发展,笔者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现状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对象为我校14位专职语文教师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涉及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态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师课堂教学中把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几方面内容。

  四、调研方法

  采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

  五、调研结果综合分析

  ㈠教师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语文专职教师14人,其中区骨干教师2人,校骨干教师1人,占语文教师的21.14%。师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人,占语文教师的50%。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8人,占57.14%;专科学历5人,占35.71%;中师学历1人,占7.14%。

  第二:从职称结构上看:小学高级职称8,占57.14%;小教一级职称5%,占35.71%;员级1人,占7.14%。

  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共计??人。

  第四:从教龄结构上看:教龄20年以上有5人;5—19年有8人;5年以下有1人。

  ㈡优势与劣势

  根据以上数据及教师平日教学情况分析,我校语文教师的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踏实的工作作风,对教育事业有执著的追求。具有朴实的甘为人梯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协作能力,教师间关系和睦。年级教研组的凝聚力强,整体形成了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

  第二、学历较高、教学功底较扎实。教师92.86%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业务素质。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竞赛、基本功比赛及论文比赛中,1/3教师获奖情况良好。教师整体具有一定的实力与潜力。

  第三、教师结构合理,中青年化,这决定了中青年教师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这批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并不太多的受陈旧的教育方式、理念的影响,能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代沟小,与同事、学生都容易交流。

  第四、学科带头人基本功扎实,工作务实,为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14位教师中,三位是我校的教导主任,她们在教师赛课、基本功大赛、论文中成绩较为显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

  第五、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态度。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材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当中,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积极和正确与否,关系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调查发现,我校教师对实施的课程改革持欢迎的态度,但对目前的教学状况感到满意的老师仅为25%,有60%的教师认为“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忙忙碌碌的现象,进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谈到“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时,有56%的教师认为要“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教师们在不满意目前的教学状况的同时,将自身的专业成长与课程改革结合在一起。由此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态度是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

  第六、教师思想上有较正确的学生观。在多年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思想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课堂教学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七、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有所改进。教师们基本由片面地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向在强调学科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时能够通过“在师生的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参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学科教学要求,拟订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步骤,选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式有所改进,大部分教师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师生、生生的互动。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虽有所知,但只是知于表皮,课堂教学的把握显得有些华而不实;而部分教师多年的教学形成了一定的个性,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比较库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是很强。

  教师自身的文化内涵沉淀不够。许多教师出来工作后,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有所忽视,没有给自己的头脑注入新鲜的“血液”,吃“老本”的情况尤为突出。课堂教学的语言的艺术魅力缺少,而教师课堂的教学情感的表达更是我校教师最为薄弱的地方。

  教师思想行为上的惰性。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发展者,对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实现师生和课程的共同成长,教师必须学习有关课程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但调查显示,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热情不高,他们更多的是忙于自己平日的教学和作业的批改。一天能抽时间主动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很少。

  劣势二:影响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其一表现在“模仿型”、“教学型”“经验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其二,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对教育方法、策略的适宜性,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个性来引导,教育时机的把握,管和放的度,怎样调动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怎样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与帮助者;怎样处理教材和有效地驾驭课堂等都感到棘手。整体上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第二、教师培训渠道单一。新教材需要教师来驾驭,需要对教师进行实施新课程方面的培训,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角色的转变,懂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认识实施新课程过程应注意问题等。由于在职教师进修和提高受到经费、名额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进一步的培训,主要是参加区的通识培训或学校的校本培训。而专业提高的主要方式是学历进修。观摩同事的课堂教学,合作、交流、探究也大多限于年级的学科组之间。教师接受外界的新理念机会少,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技术、转化为方法、转化为应用。新课程的理念在实施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第三、落后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制约着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网络式”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校硬件设施的限制,使教师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受到了严整的阻碍,久而久之,教师热情减退。

  第四、缺少专家的引领。学校的教师发展站不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感觉缺少领头羊,比较茫然。

  六、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调研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㈠学校努力为教师的学习成长创造条件

  1、搭建多层次的教师成长舞台,展示教师的成长

  教师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教师的个性差异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就要求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多层次的舞台,使得每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获得成长的快乐。

  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方案,激励教师的成长

  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教师评价方案中,应该注重教师发展性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来激励教师的发展;应该注重多元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评价者应该来自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应该注重情感性的评价——评价要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点学科分数;应该注重互动性的评价——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是双向的。

  3、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学校尽可能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得方式,为教师的专业化学习提供机会。有了先进的思想指导,有了具有先进理念的专家引领,教师的成长会更有效。

  4、优化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促进教师成长

  和课程资源一样,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指的是教师学习的内容,具体可指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专家的报告,教育(学)书刊和工作伙伴等。而条件性资源指的是使教师学习成长开展的条件,如学校促进教师学习的条例,教师学习的所需要的设备等。教师学习成长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师的学习成长中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这些资源,教师的学习成长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成长需要优化的资源。

  5、给教师提供参与研究的机会。在研究中,教师才能不断总结得失败,提升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才能逐步把自己由“模仿型”、“教学型”“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向。

  ㈡教师要通过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提升自己

  1、教师要根据自己发展情况,拟定自己近几年的发展规划,对自己的发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2、加强读书,使自己更具有教师课程能力的内涵。用先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用先进的理念来引领自己,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自己。一个具有思想,有着丰富内涵的语文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自己的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15

  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教育家朱永新曾多次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和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读书,能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专业品质,促进专业发展乃至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其专业发展,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和构建书香校园建设,推进包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为此,我们进行了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广泛深入地了解全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了解老师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为制定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方案提供必要的现实依据,为构建书香校园,推动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奠定基础。

  二、调研范围:全区小学语文教师

  三、调研方法:问卷法

  四、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涉及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情况、工作量、健康状况等,重点调研教师的阅读现状。

  五、调研过程

  1、设计问卷。依据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的规划,设计了《包河区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查表》(重点调查教师阅读状况),并通过语文教研组长将调查表发给了每所学校的每位语文教师。2、问卷回收。各校由语文教研组长负责,通过电子邮件,陆续提交问卷。共收回问卷848份,其中有13份问卷无效,835份是有效问卷。3、统计分析。对提交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

  六、调研结果与综合分析

  本次问卷分别从读书兴趣、读书时间、读书类别、影响读书的原因等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读书兴趣方面:全区酷爱读书的小学语文教师有186人,占总人数的22.27%;喜欢读书的354人,占总人数的42.39%;一般的284人,占总人数的34.01%;不喜欢的11人,占总人数的1.3%。

  2、读书时间方面: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时间平均为0.96小时。喜欢读书,经常读书,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且读书时间达到或超过2小时的有175人,占总人数的20.95%。比较喜欢阅读,也经常读书,但不经常做笔记、写心得,读书时间在1.5-2小时的372人,占总人数的44.56%;偶尔读一读的176人,占总人数的21.08%;愿意读书,但忙于教学和班级管理事务,基本不读书的103人,占总人数的12.33%;对读书没有兴趣,基本不读书的9人,占总人数的1.07%。

  3、读书类型方面:基本以阅读教学参考书、教育杂志的小学语文教师有272人,占总人数的32.57%;阅读文学、小说等人文著作有76人,占总人数的9.10%;阅读专业教学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师》等77人,占总人数的9.02%,浏览《新安晚报》等89人,占总人数的10.66%;阅读《合肥晚报》的185人,占总人数的22.16%,读教育专著的79人,占总人数的9.46%;读其他报纸杂志等读物57人,占总人数的6.82%。

  4、影响读书的原因方面:

  (1)、工作负担较重。调查统计显示58.03%的教师反映由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评估验收、检查,导致他(她)们平时起早摸黑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频繁地开会、评比、总结、接受检查……教师的业余生活被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检查验收占用了,辛劳疲惫长期积压,身心多数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一旦放假,不少教师整个身心松弛下来,对书本也会产生一种厌倦感,不想读书,更不愿动笔。

  (2)、业余生活丰富。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老师也同其他人一样,即使偶尔有点时间,也没有去读书,而是打开电视、电脑,尽情享受快餐文化,或在网上冲浪、聊天、玩游戏。

  (3)、心情浮躁不安。现在社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实际,老师也深受影响。许多老师感觉心很浮躁,静不下心来读书,即使读,也无非是一些报纸、杂志,最关注的多半是娱乐、体育、证劵、饮食、健康等知识消息,或者是被动完成学校和上级部门布置的读书任务,自觉主动地去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不多,更别说读哲学、史学、中外经典等方面的书籍。

  (4)、适合的书不多。许多学校重视硬件投入、设备更换,但学校的图书投入不足,书籍更换更少,学校适合老师看的书不多。另外,语文教师给学生和自己孩子推荐和购买书籍较多,但给自己购买适合的书籍较少。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的基本情况尚可。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时间平均为0.76小时。有20.95%的教师,酷爱读书,经常读书,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等。54.96%的小学语文教师选择非常喜欢或喜欢读书,超过一半的小学语文教师能比较经常地阅读,读书已经成为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的生活,大家普遍具有较强的读书愿望,有着明确的读书目的。但问卷中也明显地暴露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缺陷。如在“影响读书的原因”中,超过半数的老师认为影响读书的原因是“教师工作负担重,没时间读书”,这一方面反应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忙于教学、班级管理、迎接各级评估检查等事务,学习时间较少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个别老师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应对小学生已经绰绰有余了,没有必要再去读书,对读书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深,落实不够,终身读书的观念比较淡薄。

  二是读书范围不广。多数教师阅读的是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杂志和报纸,对中外经典作品、人文著作以及孩子爱看的书籍阅读较少。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不及时读书无疑是无法胜任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基础工程的。另外,不喜欢阅读人文书籍,这种现象也令人忧虑,因为人文阅读是阅读金字塔的底座,是阅读的基础,人文阅读的质量决定着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它制约着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层次和水平,所以人文阅读喜爱程度的偏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不高。其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对适合孩子阅读或孩子喜欢的书籍应首先了解熟悉或与学生共读,只有这样对学生的指导才具有针对性。

  三是阅读取向略显功利。阅读教学参考书和教育教学杂志在老师的阅读中占居首位,这表明一方面教学参考和教学杂志对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说明有些老师,过分依赖教参,教学工作缺乏创造力。另外,调查表明,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对文史著作的阅读,较多的选择四大名著,当代的佳作和外国经典作品选择较少,阅读取向还略显陈旧。此外,为了完成各级布置的读书任务或为了做课题而读书的老师较多,读书取向略显功利。

  七、对策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而教师读书不仅能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增长智慧、提高素养、加快成长、实现理想甚至改变命运;还能够滋养心灵、净化情感、愉悦精神、陶冶性灵、丰富阅历;更能够使自己用心做事、激情工作、挖掘潜能、超越自我。读书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学校整体发展,都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改进我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现状呢?

  1、远离浮躁,静心读书

  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读书可以使我们驶入一个很宁静的心灵港湾,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综观全国很多老师,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的老师,其中所有的成名者,如窦桂梅、于永正、魏书生、朱永新等无一不是疏离浮躁者。

  以上名师尚且如此,我们一线老师更应该摈弃浮躁,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首先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文化规划,设计自己要陆续读什么书;其次要设法使自己那种浮躁之心平静下来,把认为可以不干的事情放到一边,腾出一片心灵空间来安放文化,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书籍。

  2、读书万卷,教学有神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东教育社总编辑陶继新先生,在《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报告中多次强调“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认为“读教相长”。因为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不少老师比较注重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不知道功在其外;如果老师们能真正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的话,我们任何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因为,对老师来说,文化积淀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如教育专家于漪执教《孔乙己》一课,他导入新课后就这样提问:“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的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到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可是我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觉内心一阵痛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在笑声中进行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由此我们可以见一斑而窥全豹,于漪老师读了多少书,又背了多少书,我们无人能比。可见于漪老师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于漪的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

  3、科学选择,广泛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世界,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太难。因为现在的书籍浩如烟海,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读书,以便我们的知识内涵、素质修养、见识思想、人文底蕴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创新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读哪些类型的书呢?

  一要直面经典。高层次的文化阅读,能达到一以当十的效应,所以读书的原则要取法乎上。如果我们一味地好奇,读没有太大文化含量的图书,或者整天读一般的小报的话,即便读一辈子,我们也只是在这个层次上徘徊。但如果我们直奔上层的话,就能够以一当十。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高效率的阅读,可以拉长我们的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另外读书不仅要精而深,而且要广而博,教育类以外的文学、美学、经济等方面的书都要读。因为教育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分支,我们如果不从整个文化来研读教育,就有可能误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所以语文教师要读各种高层次的经典书籍。

  经典书籍应该包括中外经典,中国经典包括以老庄、孔孟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典;以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的文化经典;以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家著作为代表的教育经典。外国经典包括以苏格拉底、黑格尔、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布卢姆等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典;以《爱弥儿》《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民主与教育》等为代表的教育经典;还有许许多多人文经典名著。这些书籍都是教师涵养自己、提高自己不可或缺的典籍。

  二要关注当代。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学习当代各方面的教育专家和教育方面的报刊,要关注象魏书生、朱永新、袁振国、叶澜、孙云晓、何炳章等教育专家;要关注余文森、顾泠沅、郑金洲等教研专家;也要关注程红兵、李镇西、刘彭芝、高万祥等知名校长;更要关注于漪、钱梦龙、李吉林、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等学科名师;同时还必须关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等主要教育教学报刊;也应关注网络名师和各大报纸的教育论坛等等……

  三要注重人文。人文书籍是一个人提升品格和修养的主渠道,读这类书是读书人的真正享受。人们说,匠人和大师的区别在于匠人的学识单一,大师的学识综合。一个人要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关键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格修养,而这种修养多来自于人文书籍。教师要把自己的书教好,体现特色,彰显个性,只是学习教学专业和教育理论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多读人文书籍,使之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语文教师要经常阅读《读者》、《意林》、《读书》、《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等刊物;要注重阅读季羡林、余秋雨、易中天、于丹、余光中等名家作品,要研读《时文选萃》、《智慧背囊》等好书以及中外名著。

  四要重视专业。人常说,古典让人厚重,前沿让人激越。专业是一个人工作谋生的最前沿阵地,要想取得理想的专业成绩,提升专业素养,就非得认真读专业书不可,另外熟悉了解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熟读儿童经典图书和现在流行的绘本图书等,不仅能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大师生互动交流,增进师生友谊和情感。

  4、厚薄激发,读写结合,

  众所周之读是写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所谓的写,特别是所谓的写好,绝不会成为现实。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行,大量的写,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会使写作熟能生巧。我们应该既重视阅读,又注重写作,读写结合。

  书海无涯勤涵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调研报告01-22

初中语文调研报告11-09

调研小学学校调研报告02-06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01-02

小学减负的调研报告11-23

小学调研报告模板02-24

小学数学的调研报告01-14

小学班级的调研报告11-10

语文教学督导调研报告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