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04 16:57:5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改善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近期对全区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委、政府坚持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1.27亿元,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坚决打好打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

  (一)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

  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清运模式建成中心乡镇建垃圾中转站9个,11个一般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同步推进,村、镇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在东峰镇大田村试点推行“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多元投入机制,每户每月收取不低于一元的垃圾处理费,探索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保障难题。

  (二)推动农村户用厕所标准化改造。

  扎实开展农村户用厕所摸底调查,全面锁定xxxx年xx382户目标任务,研究细化户用厕所改造补贴标准、建设标准、验收标准、验收办法,统筹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第一批改厕18xx8户(含“三改两建”4858户)已完成7643户。近期到丹山镇大佛村、保和镇明星村开展了调研。丹山镇大佛村在一期的改造中就地取材、农村废物利用,且把民风民俗融合到村容整治中,既融入了文化元素又有教育引导效果;二期通过项目整治,准备引进蜀绣培训基地落户该村,以此来壮大集体经济。保和镇明星村因地制宜进行村容塑造,并开展厕所改造,既降低了改造成本,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推动农村污水集中化治理。

  雁江区累计投入4590万元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保和镇明星村试点开展新标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5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投用,1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全面摸底农村聚居点情况,包装编制乡村村庄连片治理项目,计划xxxx和xxxx年分两批实施410个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四)推动村庄环境清洁化治理。

  以“十清四化”为抓手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分层分类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xx00余吨,清理水塘、残垣断壁2600余处,完成贫困村“三改两建”1235户,着力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村落环境。

  (五)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统筹推进畜禽养殖户整治,关停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2xx户,治理适度规模养殖户384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6.62%,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已达100%。启动全区首个年产2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建设,整合“点循环”(就地消纳)“面循环”(管网灌溉)“跨域循环”(有机肥利用)三大模式,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二、存在问题

  农村建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群众生产生活观念等方面,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

  (一)思想认识盲点多。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中,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展开,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部分村没有将其摆在优先位置,导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置的资源、力量相对偏弱,村基建投资、环境整治、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虽然村民热情在逐步增加,但由于理念、传统习惯、技能素养等各方面制约,部分农民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不愿投工投劳投钱,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农业垃圾日益增多,面源污染严重。

  随着农业化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完全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地膜提速增效等短平快的方式。加之环保意识不强,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河道、灌溉沟渠、田边地角农药包装袋和塑料瓶屡见不鲜,化肥农药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土壤、水源甚至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三)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四)资金保障压力较大。

  虽然我区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项目支持,但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点多面广,在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比如,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按照我区现行改厕标准测算,平均每户约需xx00元,仅此一项就需要资金近1.2亿元。比如,农村垃圾处理目前尚无专项经费,资金保障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垃圾治理、改厕、污水处理三大革命”,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推动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二)坚持科学谋划。

  农村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实际,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

  (三)健全保障机制。

  一要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政府应发挥独有的动员组织优势,进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易地扶贫拆迁、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要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保项目建设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纳入环保督查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环保日常监督考评,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

  三要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争取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强化工程跟踪管理,进步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及资金拨付的规范性。

  (四)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硬件”,“软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软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村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文明和谐。根据市统计局安排,我局安排专人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环境整治基础

  1、健全组织机构。全县镇办和村居都成立了农村环境整治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确定分管领导,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同时,采取分片包干、设立街路巷长等有效举措,使环境综合整治不留死角,规范有序推进。

  2、明确工作思路。在抓工作中注重“三个结合”,即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家园创建相结合,做到“四个清洁”,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确保实现“五有”,即有机构、有环卫队、有垃圾箱、有清运设施、有保障机制。

  3、落实工作经费。为保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正常开展,我县采取“国家争取一点、县财政扶持一点、镇办补贴一点、村组自筹一点”的“四个一点”办法,广泛筹措整治经费。去年先后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就业扶贫资金以及镇办自筹资金累计达20xx多万元,确保日常工作有序开展。

  (二)聚焦工作重点,推进整体环境提升

  1、强化设施建设。投资1100万元,完善基层环卫设施。为5个镇办22村(居)配备垃圾箱648个,垃圾转运车2辆,吸污车1辆。农村环卫设施达到每镇办至少2辆垃圾转运车、1处垃圾填埋处理设施,每个村民小组至少一个垃圾箱(池)的标准,确保生活垃圾有去处。新建村级卫生公厕46座,20xx年累计改建户用卫生厕所69745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1.25%。

  2、狠抓集中整治。聚焦脏乱差突出问题,突出集镇、河路、村庄、农户“四个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以“清洁家园”为载体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

  3、助力脱贫攻坚。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列为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村,倾斜人力、物力、财力,配强贫困村环境整治队伍、配齐贫困村基础环卫设施、加强贫困村环境整治专项督查。

  (三)建立长效机制,保障环境整治取得实效

  1、完善长效保洁机制。采取分片包干、设立街路巷长、实行县镇村三级联动、分级负责、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环境整治工作格局。做到垃圾日产日清,集镇、村庄环境整洁,无暴露垃圾,基本达到“五有”、“三化”(门前、路边、田间的全面绿化)、“一统一”(生活垃圾统一集中处理),彻底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面貌。

  2、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县上制定了《洛南县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管理办法》和《洛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洛南县农村改厕方案》等文件,镇办建立了农村环境整治日常保洁、经费投入、巡查监管等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按章办事,着力提高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知晓率和参与性。全县干部群众环保意识有了较大提高,都深刻认识到搞好环境卫生人人有责、户户受益。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长效机制运行不力。部分镇(办)对本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研究不透彻,措施不具体,没有一套切合本镇本村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突出表现为环境卫生反弹现象严重,如个别镇办月通报排名从前三名下滑到后三名,在工作中出现被动应付、敷衍了事,纯粹为迎接检查过关搞临时突击现象仍旧存在。

  (二)环境整治工作力量比较薄弱,工作投入经费不足。工作经费保障落不到实处,相当一部分村没有专门负责人管理环境卫生,无专职保洁员,从而无法保证环境整治工作正常开展。

  (三)农村保洁人员流动性大,保洁效果不够理想。全县保洁员虽然达到20xx多人,由于工资相对较低,难以调动保洁员的积极性,加之素质参差不齐,责任意识淡漠,保洁效果不够理想。

  (四)农民群众缺乏垃圾分类意识,生态环保意识较差。各种垃圾混装、乱倒、乱扔、随意损坏绿地、公厕等公共设施,不讲卫生的陋习没有完全根除。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工作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各镇办要高度重视辖区,特别是贫困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结合各自实际以村居为单位制定详细、周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强力推进,落实到位。

  (二)树立以人为本,激发全民参与。广大群众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要把组织发动群众参与作为第一抓手,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力争实现95%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全面治理。

  (三)因村分类施策,把握整治重点。根据村与村之间特点不同,情况各异,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整治中注意引导各镇(办)立足村情、村貌、村需,指定不同目标、推进力度和推进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清运机制,实现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倾力打造人居和谐,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四)强化舆论引导,加大环境治理。一是发挥“两代一委”的作用,积极让他们参与到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的宣传、监督、考核、评比中。二是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党员带头自觉整治好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的卫生,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三是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模范户、美丽庭院、模范村创建等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网络宣传等方式,着力推进观念大转变、陋习大革除、习惯大养成、素质大提升,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

  我们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持续推进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倾力打造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居和谐、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3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户,16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质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3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只注意农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2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到206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统筹城乡发展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各地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和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市、乡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五)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前,应锁定有限目标,在统筹规划建筑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同时,把垃圾集中处理作为新农村环境整治的切入点,加快推进覆盖市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完善收运系统,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或实行垃圾分片划区集中处理;在缺乏垃圾处理场的地方,鼓励农民开展简易、有效方式处理。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4

  为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打造绿色、生态、清洁的美丽乡村,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8-10月,由市政协副主席万昌春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多层面座谈会、外出考察等形式,对我市农村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乐清市委、市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主抓手,全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目前整治项目开工298个,开工率96.75%,完工266个,完工率86.36%,完成投资额13.42亿元,投资完成率74.54%。累计创成省级卫生乡镇9个,温州市级卫生乡镇16个。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近三年创建培育村57个、精品村48个、示范村9个,8个村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6个村被列入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方面,xxxx年重点打造“雁山溪谷·秀丽田园”、“红色传承·状元寻根”、“香馥田园·休闲文化”、“中雁绿道·乡村致富”和西部休闲产业带5条精品示范带。

  目前,其中,大荆石斛田园综合体、“铁定溜溜”、雁南左舍田园综合体、拾光里田园综合体、温州雁山生态农业观光等xx个示范带亮点项目均在有序推进中。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面,自xxxx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以来,37个村列入省级试点,341个村列入温州市级试点,先后投入资金1300万元,建成机器处理终端6座,配置集中分类收集点1530个,垃圾分类运输车128台,参与分类农户11万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5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xxxx年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11.03亿元,启动524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目前已全部建成投用,累计受益农户95827户,应建村农户受益率达80%以上。农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和处理厂处理的村庄有331个,今年基本可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方面,通过建立市域畜禽养殖污染线下网格化监管机制,全面整治规模生猪养殖场438家、水禽场256家,组建畜禽排泄物资源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2家;建立健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无害化处置工作体系,xx17年完成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量40.3吨,回收率70.66%,无害化处置率99.0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全面整治规划,因地制宜不足

  1.“多规合一”推进不够。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文件要求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同时,还要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但是,目前我市涉及乡村的规划就有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个规划,缺乏村庄统一规划,导致没有全面统筹我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2.规划可操作性不强。以《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例,该规划虽对乡村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的原则没有很好体现。如市区范围的一条村庄精品线,涉及城南街道的上米岙、界岙及翁垟街道的前西门、华新等共17个村,均以统一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但由于这些精品线涉及到的村庄在环境现状、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规划不能落地。

  3.村庄特点体现不充分。全市一些村庄的建设规划编制形式单一,风格雷同,已完成的规划大多是修修路、刷刷墙、种种树、清清垃圾,没有融合当地的乡土风情和特色风貌。如,黄檀硐村在修建观景台时,使用了现代化的花岗岩,与古村落的特色格格不入。许多乡村的建筑风貌、建筑色彩、建筑高度等参差不齐、风格凌乱,“城市化”越来越明显,这使得原有的农村特色风貌逐渐褪色,整治改造难度较大,地方特色难以有效彰显。甚至有村民觉得,每个村都差不多,快要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二)责任单位合力不够,工作机制不完善

  1.“各自为政”现象突出。农村环境整治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我市在这项工作上尚没有确定一个牵头部门,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部门和部门之间在监管治理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比如,乡镇(街道)作为农村环境整治责任主体,“事权分离”严重,工作中行政执法权有限,对私搭乱建、乱倒乱烧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执法难度很大。再如,在作为系统性工程的垃圾分类处理上,由于我市没有配套建设危废垃圾、餐厨垃圾的处理厂,也没有固废品的分拣中心,导致在垃圾收集环节,环卫所只能采用混合收集,影响了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的效果。

  2.“考前突击”现象突出。有些乡镇、村组突击整治应付检查考核和为“拿牌子”而创建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虽然有各种制度和方案,但真正执行到位的不多;部分乡镇注重集中整治,轻视日常管理,整治后不能长期保持;大部分乡镇、村只有兼职从事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且流动性较大,导致日常监督管理及开展群众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不到位。

  3.“重建轻管”现象突出。一些乡镇、村为了得到更多的建设资金,在项目建设上下足功夫,却忽视管理工作。以农村公厕改造为例,今年以来,各乡镇、村积极参与农村公厕改造提升工作,但公厕管理却跟不上改造提升的步伐。不少农村公厕长期无人管理,有的即使有人清理,也是敷衍了事。如乐成街道林场村西山水库边的公厕,外观很漂亮,像小洋房,但围栏内杂草丛生,里面更是臭气熏天、脏乱不堪。同样情况也发生在一些村属公园里。如北白象镇前岸公园内,所有娱乐设施已经不能正常使用,近乎废铁,堆积在公园的角落里,没人处理,存在安全隐患。

  (三)整治资金投入不畅,建设运维困难

  1.项目建设村级配套资金薄弱。目前,我市农村环境整治部分项目的资金来源由市财政补助、乡镇和村级组织自筹组成,但是村级组织自筹部分缺口仍然很大。如美丽乡村建设的补助标准,示范村按照工程验收结算审核价的80%进行补助,精品村按照70%进行补助,培育村按照60%进行补助。尽管财政补助力度不小,但对于一些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来说,无法解决村级组织自筹部分的资金,项目建设无从入手。

  2.设施运行经费保障困难。我市不少项目设计时只预算初建投资,没有预留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以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终端处理点为例,某村负责人就表示“建得起养不起”,处理点内配备的垃圾处理器的电费、人工和维修开支巨大,村里拿不出资金支付运行所需经费,加上操作人员培训困难等因素,影响设施运行效果。再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为例,随着时间推移,设施老化、破损或故障增多,后续运维管理成本和难度将会逐年加大,如果资金保障不到位,致使维护不及时,甚至荒废。

  3.日常保洁经费来源单一。农村日常环卫保洁工作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全市均存在资金来源有限、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以“县西”柳市、北白象等镇为例,一个“千人村”一年就需要投入xx万元的保洁费用,但是村民大多不愿缴纳卫生保洁费,各村只能从村集体租金收入中列支。而“县东”的岭底乡、智仁乡、龙西乡等地没有设立环卫所,没有专项环卫经费,仅靠乡政府自行解决。

  (四)整治成效参差不齐,工作推进不平衡

  1.整治工作力度不足。目前,部分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仅仅是路面保洁和垃圾清运等,停留于表面“治标”,针对一些影响环境的“顽疾”问题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够,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够。如,北白象镇群众反映,辖区内不少地方随处可见“僵尸车”,有的联系不上车主,有的联系上了也不肯开走,只能清理出地方让僵尸车堆放,严重占用了公共资源,影响了环境。又如石帆街道河沿村附近的慎海横河,受污水乱排导致自净能力减弱,水葫芦繁殖旺盛,整个河道持续几个月时间几乎全被水葫芦侵占,却未见有人清理。

  2.治理工程质量不高。一些乡镇、村为了完成上级的考核任务,在项目建设中赶进度,匆匆完工,导致工程质量差强人意。比如,污水管网工程建设,需要整个地区的系统规划,对各地的地面高低和地面建筑物布局进行全面而精细的测量分析,有很强的技术和规划要求。一些地方由于事先缺乏深入的调研和论证,导致施工过程中错漏较多,后期运行过程中处理效果不佳。

  3.整体推进不平衡。在整治工作上,政府热情高,村居一级较为被动,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同时,村与村之间开展不平衡,整治工作进度和水平存在差异。如淡溪镇黄塘村集体经济水平较高,乐成街道秦垟南村村级班子战斗力强,整治工作成效较好;某些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班子涣散的村,在环境整治方面仅雇一名保洁员,在村内做简单的垃圾清扫就完成了事,有的村甚至连保洁员都没有配备。

  三、几点建议

  (一)推动“多规合一”,分层推进环境整治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推动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整体规划,系统性指导今后的农村环境整治。建议将全市除城区核心区域外的村庄,结合其地理位置、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村级组织建设情况等,划分成三个类别:第一类是环境整洁村,这类村庄主要解决环境整洁问题;第二类是环境提升村,这类村庄在环境整洁方面已经做得较好,但离美丽乡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适当给予项目建设以继续提升;第三类是美丽乡村,这一类村庄的目标是生态宜居,下一步需要重点提升,在布局上注重连村成带、连带成片,使我市美丽乡村既有“盆景”,更有“风景”。各村在编制整治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突出经济基础、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特色要素,切忌用“一张图纸、一个式样、一种格调”搞建设或照搬城市模式。

  (二)着力提升治理层次,健全联动协调机制

  将农村环境整治这项工作放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放到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来落实,全面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层次。建议借鉴省内其他地区做法,使环境卫生整治成为“一把手”工程,市领导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对落后村实行“一村一领导一团队”,从上至下全面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市政府应定期召开联席汇报会议,听取有关责任单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报,及时发现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作为责任单位,要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将干部与行政村结对,建立沟通联系机制。联系干部要每年确定若干重点整治内容,将治理理念、经验、体会、载体等输送给农村,并切实帮助联系村解难题、办实事。

  (三)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培养农村“土专家”

  采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方式,积极鼓励村级组织加大筹资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凡是有集体收入的村,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环境治理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要重点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面亮化,完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明确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统筹治理生活污水、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等任务,特别是要结合我市实际,有效推进垃圾处理终端建设,积极谋划建设垃圾分拣中心,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要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基础工作做起,培养一批真正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土专家”,使各类基础设施能够实质性运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再上新台阶。

  (四)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党建+”助力环境提升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各村要打造一支党员“先锋队”,组织党员从最难整治、最难打扫的区域入手,让党员成为普通群众的示范榜样,推行党员“分区包干、分类减量、分片考核”精细化管理模式,并有效带动党员分片联系群众开展环境整治,让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实现全民共同参与治理的目标。同时,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美丽乡村创建以及小城镇综合整治等列入农村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五)丰富宣传教育载体,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村微信群等宣传载体积极宣传我市北塘村支书苏德生自掏腰包整治村貌等身边的农村环境整治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一些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则要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同时,可以通过建立青年志愿服务队,由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组成的劝导队,以及组织辖区中小学生参与农村环境卫生监督治理活动等活动,营造全民携手共建农村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对农村群众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全民素质。如垃圾分类工作,可以建立垃圾分类分层培训制度,对一线垃圾分类指导员、监督员,对村小组长、党员骨干、保洁员分别进行分类培训,增强全民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步形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11-03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11-0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15篇11-04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11-03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报告11-03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调研报告11-03

打造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11-05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报告11-03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报告 15篇11-04

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