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时间:2022-08-20 12:48: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1

  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厚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验。而这本书就是编者在全面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基础上,精心地从他那些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中选择优中之优、重中之重,并对此生发一些感言后所编写而成的。读了这本书让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那些脍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家篇、系列教诲,也让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就谈谈我感触最深的几条:

  1、“让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好教师,让学生连自己也赶不上的教师是不好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妙就妙在让学生超越自己。人们常把学生比作一棵小树,教师就是栽培小树的园丁。一旦小树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园丁心里何等之没美啊!培养人、塑造人,造就人,是教师敬业乐业,奉献进取品质的集中体会,是教师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一位好教师会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希望,你们都能超过我啊!”

  2、“儿童世界是美好的,要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理解和感受儿童世界的音乐,不仅要当儿童世界的听众、欣赏者,还要当它的作曲家,要在其中创造出光明愉快的曲调。”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对待儿童要充满对人的信任与和善,要学会发自内心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在人身上创造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他指出不要因为孩子的一点缺点就遮住了教师的眼睛,如果教师用幸灾乐祸的态度对学生吹毛求疵,学生就会用同样的方法令人不得安宁。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自我检讨自我约束,并学会善意待人。这让我想起他曾经举过的俩个例子,一个是淘气鬼乌拉在集体活动时跑到密林深处捣乱,他没有发脾气,而是借此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把全班同学带到一个隐秘的洞穴藏起来,“我们不去找他,让乌拉来找我们”。当小淘气鬼发现大家都不见了的时候,害怕和孤独让他惊慌失措,认识到了错误,在无声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另一个是他把学生带到花园的一角,让他们在窝棚里通过观察过路人的神态,来学习感受别人的心情。孩子们看到了姑娘的微笑感受到她用劳动创造生活的喜悦,看到老奶奶在战士纪念碑前献花感受到她失去儿子和丈夫的痛苦,通过一次次“察言观色”,孩子们冷漠的心变得敏感起来,他们开始关心周围人的喜怒哀乐,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用善意来待人。这俩个例子让我很受触动,在我们的教育中多于说教少于自悟,我们常常指责孩子不应该怎样做,却很少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训斥责骂的结果是让孩子们敌视我们疏远我们,“恨铁不成钢”的“爱”使我们的辛苦付出变成了一种负担与苦刑,这不能说不是教育的一种悲哀。有人说教育像是在照镜子,学生的一举一动就是我们的影子。我们宽容大度学生就会友好和善,我们遵守原则学生就会诚实守信。如果面对孩子们的错误我们能心平气和疏通、巧妙地引导他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如果面对孩子们的冷漠我们能温言细语甚至通过亲身体验培养起他们的“情感修养”,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让孩子们受益终身的。

  3、“要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想使备课不成为单调乏味的坐着看教科书,那就请读科学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门科学原理课的教科书成为你看来是最浅显的课本。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的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给学生的只是这门知识的基本原理。备课就无须花几小时了。” 这条名言里,有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教师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设计得天衣无缝,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让人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的原因。我们常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常识,教师还要广泛涉猎知识,既源于教科书又要高于教科书,将难以消化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深入浅出的应对所教的内容,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在这本书中,令人称赞的、熠熠生辉的理论和脍炙人口的、语言隽永的佳句,比比皆是,从中可以领略和品味到苏霍姆利斯基那些教诲的品位高尚和育人律己名言的内蕴丰富。这些名言佳句将永远激励、指引着我。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2

  这一学年,我有幸拜读了《走入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楷模,为人处事的楷模,全球教育高手 。他真实经历35年的文化教育职业发展,一心扑在文化教育工作方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总结本身的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造成了丰富多彩的苏霍姆林斯基文化教育工作经历。而这本书便是编者在全方位学习培训苏霍姆林斯基经典著作的基本上,用心地从他这些独具一格设计风格的基础理论和教悔中挑选优中之优、头等大事,并对于此事生发一些感言后所撰写而成的。读过这本书要我更立即地、更便捷地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这些脍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家篇、系列产品教悔,也要我对将来的教育工作中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因为书里阐述较多的是教师、学员、阅读及家中教育难题,因而我将他们做为关键字明确提出来。

  一、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觉得:教师的教育素养最先就是指对自身所教的课程要有刻骨铭心的专业知识。而其关键特点的第一个标示,便是教师在授课时要立即诉诸学员的理性和内心。

  另外,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一层面更是在于此。要把读书作为第一精神实质必须,作为挨饿者的食材。要有读书的兴趣爱好,要喜爱博览群书,能够在书籍眼前坐下来,深层次地思索。

  此外,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便是要明白各种各样科学研究少年儿童的方式。沒有扎扎实实的心理学基础,就算不上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还有一个层面,这就是教师的語言涵养难题。在提高教育方法这最先要自身学习,努力本人的勤奋,提高劳动者的素养,最先是提高观念的素养。这就规定大家提高师德水准。他劝诫大家,沒有本人的思索,沒有对自身的`劳动者的寻根究底的科学研究精神实质,那麼一切提高教学法的工作中全是难以置信的。苏老在一个实例中提及的这位十分受学员和听课者热烈欢迎的历史时间教师讲到:对这堂课,我提前准备了一辈子。并且,总体来说,对每一节课,我全是用终身的時间来备课的。但是,对这一课的立即提前准备,换句话说当场提前准备,仅用了大概15分钟。这在其中的秘密告知大家,一些出色教师的教育方法的提高,更是因为她们坚持不懈地读书,不断填补她们的专业知识海洋.不难看出,一些教育大伙儿也罢,从我院走向世界的窦贵梅和晓梅校领导的发展也罢,都源于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很多的累积。

  二、学员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里提到:在中小学里学习培训的时代,是少年儿童在社会道德的、智力的、感情的、人体的、审美观的发展趋势中整整的的一个发展趋势阶段,希望小朋友们变成这世界的旅者、发现者、创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化便是:让小朋友们去观查、思索和推论,感受劳动者的快乐和给自己造就的物品而觉得引以为豪,为他人创造美和快乐并在这里中寻找自身的幸福快乐,赏析大自然、歌曲和造型艺术的美,以这类美来丰富多彩自身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人的痛楚和快乐,像关注自身的事儿一样关注他人的运势。实际上,他所讲的是与大家的教育塑造战略方针是一致的,大家的培养目标便是让学员变成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的好学生。

  一年多的教育课堂教学职业生涯也更是那样一步步走回来的。大家塑造学员培养优良的学习培训、习惯养成;大家领着她们进行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这当中获得锻练和提高。

  三、阅读

  书里强调:在中小学里,单独阅读在学员的智力发展趋势、社会道德发展趋势和审美观发展趋势中起着独特的功效。阅读往往能变成一种强劲的教育能量,是由于人到称赞英雄人物的社会道德美和勤奋摹仿的情况下,便会想到到自身,用一定的社会道德限度来点评自身的个人行为和自身的为人正直。阅读和应对书本思索,应变成学员的智力必须。这一点针对塑造逻辑思维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沒有逻辑思维素养,也就不太可能有对学习培训的渴望和持续把握新专业知识的心愿。

  你是否还记得林语堂曾有一句妙语:自然光虽好,总要诸位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上。点亮个人内心的阅读务必是个性化的、非强迫性的。这代表着阅读兴趣爱好与习惯性的塑造就十分关键。阅读兴趣爱好究竟是从哪里而来的呢??来源于家中和院校教育的危害。殊不知在我国的阅读局势令人担忧。20xx年,我国出版社研究会做一项调研:在我国有45%的家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橱;日本有96、8%的家中均有500本之上的藏书从而可以看出,差别之差距,难题之比较严重。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09-26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06-12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10-30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1-16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精选51篇)02-09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1篇01-16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03-29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04-08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03-09

热门《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