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者无疆》有感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行者无疆》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行者无疆》有感1
第一次看见《行者无疆》是在高中时代,那是在同学的书堆中。黑色的封面,右上是四个行书的“行者无疆”四个字,一眼看上去张扬而大气。我匆匆瞥了一眼,终于没有开口相借。我想那时候急躁而肤浅的我,也许还没有资格去品位这样一本严肃的经典吧。但当不久前,偶然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我竟又鬼使神差地买了下来。品读之后,产生了一些想法:
废墟、大海、流浪,历史常常从这里出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土很大一部分又取决于水,便有了水是生命之源一说。历史总是从江河畔,海岸开始,亚平宁半岛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一方人又包括了但丁,米开朗琪罗,伽利略等等伟人,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对亚平宁半岛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历史从大海中走出,由不完整走向精致。
森林、山丘、古堡,历史常常在这里隐藏。
中欧的神秘,都体现在深林与古堡中,而瑞士的希隆古堡便可概括中欧的内在。希隆古堡遁形于日内瓦湖边,却与日内瓦湖的柔美与年轻形成鲜明的对比。岩石铸就的古堡,给人以坚不可摧之感,而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融合,更让人体会古堡所经历的历史与沧桑。古堡的地下原为监狱,曾有很多重要的犯人被囚禁于此。英国诗人拜伦有一篇诗歌叫做《希隆的囚徒》,写的就是一位被关押在此的日内瓦民族英雄波尼伐,他为了自由与信仰,即便身陷囹圄也绝不屈服。这不
正代表了希隆古堡坚毅不屈的精神吗?波尼伐的精神长存于此,正如希隆永远站立在那儿。
热闹、精致、张扬,历史常常在这里转折。
回顾欧洲历史,有多少大国的起落。英、法、德、荷兰,鼎盛时期的这些国家,无不展现出一种睥睨天下的意味,傲视群雄的他们打出了“无敌舰队”、“日不落帝国”等不可一世的名号,但最终也都没落于无尽的自大与奢靡。作者在荷兰遇见了国际法院的副院长,史久镛大法官。令人诧异的是,这样的一位“大官”,却保持了他淡泊而坦然的品质。智者的选择会伴随他一生。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国”,却为何不能保持这样的品格呢?
寂寞、苍凉、执着,历史常常在这里凝冻。
经历过繁华与没落,才能沉淀一些厚重。繁华过后的苍凉,却很难再能将之捂热。昔日辉煌的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说成是世界霸主亦不为过。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逃不过分崩离析,支离破碎的命运。看着它如今的寂寞了再回想昔日的繁华,不由得会生起一点辛酸。再如庞贝古城,确实是雄伟磅礴的建筑,人民生活得也安宁而幸福,然而毁灭,却只在一瞬间就能降临。古城永远地掩埋在了火山灰之下,一切都被封锁了起来。今天再看到时,似乎还能听闻它不甘的嘶吼。
《行者无疆》全书,用一种轻柔、缓慢的语调,描绘了余秋雨之所见所感。平淡而朴实的文字中透出了人生真谛,淡雅而大气。读过一遍,不禁陷入深思,回味无穷。
读《行者无疆》有感2
余秋雨先生游历欧洲后写了这本书。欧洲是很多中国人向往的地域,我读完这本书,欧洲已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大家如要到欧洲,恐怕都要去一个地方----世界水城威尼斯。在那里,半数以上的游客都是中国人。人们看到这里,定然会觉得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然提高了,可经济水平提高了,文明呢?保护环境的意识呢?
其实威尼斯早已不是水流环绕,遍处古楼,而变成河水污浊,河道干涸,建筑被严重破坏的“问题”城市。近三十年来,海潮淹城已一百余次,河水早已变的污浊不堪。各种古建筑到处都刻着“**到此一游”的字样。大街小巷中中国游客乱扔垃圾的场景。。。。。。
看到这里,很多中国人都会为之心寒。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的形象就是这样。
在德国洪堡大学的图书馆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用德语写着:一九三八年,一群被纳粹思想迷惑的学生在这里燃烧了图书馆中大部分藏书。在石碑前,有一块与地面嵌起来的玻璃砖,透过玻璃砖,可以看到地下存放着几个已经被烧毁的旧书架。
这是洪堡大学永久的耻辱,而洪堡大学却将它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时时刻刻警示学生。再回到中国,我们经历的战乱比欧洲要多得多,可留下来的遗址却少之又少。就算有像圆明园这样大型的遗址,里面真正从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却是次要的,而主体是很多现在的娱乐设施,处处充满了虚假与掩饰。我么们真的不如欧洲吗?
当然,欧洲也有缺憾。
法国巴黎,是很著名的文化之都。卢浮宫,收藏着世界上千千万万的顶尖画作与雕塑,让卢浮宫大放异彩。
而绝大部分游客的目的是欣赏《蒙娜丽莎》与断臂维纳斯。而其它的作品虽也出自名家之手,可与这两个“名作中的名作”排列在一起,就只能屈居配角了。正是由于精美作品的堆砌,好象卢浮宫可看的作品只有这两件。而其它作品看不看都无所谓。可要将这些作品挪到其它博物馆,都可成为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看着这些名作虽身处名地却不得其位,深感惋惜。
在欧洲的文化领域少不了明争暗斗,可说来说去只不过是嫉妒,彼此依然是好友。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是欧洲最著名的两位艺术家。一次,米开朗基罗得知达芬奇为教堂画壁画的酬劳是一万个金币,而自己雕刻塑像《大卫》只得到五百个金币,愤怒的他与达芬奇打赌,谁先画完同样的壁画,另一个就给对方一万个金币。可没过多久,达芬奇因病去世。按常理来说,米开朗基罗应该高兴少了这个强劲的对手,可米开朗基罗从此之后郁郁寡欢,在失去达芬奇的悲痛中度过了三十年,在这段时间内,他再没有创作一幅作品,米开朗基罗对好友的情感可见一斑。
欧洲的精髓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欧洲经历了如此多的变故,仍能保持这样,不会败落?答案是肯定的:欧洲人的心没有被污染。在欧洲内战时,交战双方都会以不破坏文化古迹为前提。这正体现了欧洲人民对历史的景仰,对文化的热爱,对每个人的尊敬。他们的纯朴,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消磨,他们坚信:历史、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读《行者无疆》有感3
罗马假日
都说罗马是一座永恒之城,罗马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岁月蹉跎注定了它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崇高无上的地位和超凡脱俗的价值。走进罗马,那种伟岸的气象从每一扇旧窗溢出,从每一块古砖溢出,从每一道雕纹溢出,从每一束老藤溢出。罗马蕴含着历史的深厚,宁谧与和谐,罗马本身就成为了历史的映照。这样的城市,常常令其他城市与之相比便黯然失色,自叹弗如。
罗马曾经有过登峰造极的鼎盛,那个罗马帝国的伟岸气象时至今日仍保留在这座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它盛极一时的最好证明。罗马有着辉煌的历史基调,也有着它沉静素雅的独特风格。电影《罗马假日》中那种轻松浪漫的神采已经化为一种经典传诵。罗马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的卓越不凡,这种独特的气质是任何一座城市所无法比拟的。罗马,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
常年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意大利人无疑便是经受了这种独特文化的渲染,比不上法国巴黎的浪漫,也绝非英伦式的古典,少了几分大城市的浮光魅影,以原本宁静朴素的面貌示人,倒是增添了许多等级,使人顿生肃穆之意。罗马式的假日,抛却了许多生活与自尊强加在身上的沉重负担,使身心得以暂时彻底的放松,使灵魂得以回归本真,回复那原本未经雕凿,浑然天成的面貌,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境界。
罗马,以其朴素宁静的面貌静静地屹立在世界一端,养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性格气质。据说,那种罗马式的象牙白色,便是永恒的象征。
河畔聚会
巴黎,一个集所有优点与缺点于一身的城市,一个将浪漫彰显到极致的城市。它高傲,它宽容,它在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包容、汲取着一切,收纳着一切,于是便形成了今日巴黎的气象。
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感受着闲适、惬意的气氛,午后的阳光慵懒的照在身上,便深深地叹服于巴黎人是多么的会享受生活。他们把这种享受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将这座城市建设的无处不洋溢着享受生活的气质。在巴黎这个地方,时间的脚步仿佛放缓了许多,以适应当地居民慢条斯理的生活节奏。巴黎是悠闲的,但绝不懒散,它遵循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急不忙的处理着一切事物,松弛与紧凑的生活方式相结合,造就了巴黎独特的魅力。
巴黎人是真正会享受生命的人,他们的生活用“享受“两个字就可以完全概括。在他们看来时间就应该是在进餐、散步、喝咖啡中悠闲度过,这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这座城市浪漫悠闲的氛围感染了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匆忙的脚步放缓了,紧张的.神经放松了,从而进一步适应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就连前来这里旅行的人们也不由放缓了脚步,沿着河畔一路细细地品味巴黎的格调与品味。
巴黎是宽容的,但决不纵容。巴黎人也是如此。正因为它的宽容,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卢浮宫这些格调迥异的旷世作品才能相依相存,坐落在同一座城市中,形成了一幅奇特而和谐的画面,共同给这座城市以自己的方式添光加彩。当然,在那些些许的突兀刚刚形成的时候,也曾招来过铺天盖地的声讨,甚至是谩骂。埃菲尔铁塔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但时间的流逝最终将所有的不和谐转变为和谐,更何况巴黎人原本就有着一颗宽容的心,他们从不躲避自己所厌恶的东西,从来都是大胆地直视着,嘲讽着,谩骂着,直到某一天,那些嘲讽者停止了对建筑的嘲讽,转而嘲讽起自己的眼光,那便是这座建筑最终经起了时间的考验,转而升华成为巴黎中的一员的证明。所有的攻击、侮辱此后便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属于这座城市崭新而美好的历史篇章。巴黎,以自己的宽容,为自己迎来了世界的喝彩。
于是人们便记住了巴黎这个名字,它让时间为之停留。
与平庸一起栖宿
跟诸多繁华的大城市相比较,位于比利时的布鲁日显得那样默默无闻,不为人所知。但它的确有别的城市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一份远离尘世的宁静与安详。
布鲁日是比利时保存最完好的中古世纪小镇,里面大部分的街道、建筑保留了几个世纪前的原貌,整个城市显得古朴而端庄,颇有历史遗留的古风。在这里人们感觉到的除了平静还是平静。
走进布鲁日就像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街道,哥特式的教堂,平缓的运河与河面上成群的白色天鹅,令徜徉的旅客感到闲适而又惬意。在滚滚前进的历史长河中,唯有布鲁日像是被时间遗忘在了某个角落,在千百年的时光中保持着它完好无损的容貌,供无数人前仆后继地前来瞻仰。但它始终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无为外来的浮华和喧嚣所动,千年如此。
欧洲是一个奇特的地方,有人说这里就像是移步异景的风景画。在欧洲,即使是两个互相比邻的城市彼此之间也有着迥异的不同风格,在这里走不了几步,抬起头来便又是另一番天地。而布鲁日这个小城,它在欧洲并不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被时尚与繁华摒弃在眉眼之外,也正因如此它保留了历史的古风,成为了一个最原始、最自然的整个欧洲追本溯源的核心。它不仅是比利时文化的缩影,同样也是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一个写照。
布鲁日,如同一张年代久远的明信片,静静地躺在某个褪色的角落,见证着历史的流逝。
扼守秋天
说起英国,人们和容易联想到的是绅士和英伦式的风格,彬彬有礼是它一贯对外的名片。
英国的风格,与领居的法国与德国不同,介于浪漫与严谨之间,使得它得以兼有两家的气质,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一贯与英国皇家的贵族气质紧密相连,它造就了英国绅士般的体面,而这种体面的风格也同时深深的浸透到了英国皇室的血脉中去,使得两者相得益彰。
与法国的浪漫气质所造就的骑士风格不同,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气质,这种特有的气质使得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在想到一个国家时同样联想到它的这种气质。
比如想到英国就会想到文质彬彬、知书达理的绅士,想到法国就会想到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骑士,想到德国就会想到沉默寡言、深思高论的思想家、哲学家……等等诸如此类。一个国家的文化造成了它整体的素养,成为它对内的教育和对外的招牌,这是一个民族的尊严与骄傲,它彰显出了一个国家非凡的气度。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把一个国家单独的从欧洲众多的国家中提取出来,作为一个特例。因为一个国家即使再独特,也无法与周围的一切完全分割开来,不能把它单独的划分为一体,因为所有的国家都是构成了欧洲这个整体的一个个体,它们有着同样的文化根源,都是从同一个基调中衍化而来。欧洲本应一体,无法以邻为壑。
英国,作为欧洲众多国家中的一个,作为璀璨明星中的一颗,以其独特的姿态屹立在欧洲大陆上。曾几何时,英国的女王曾说过:“在我的国土上,太阳永不落下。”多么辉煌而又庄严的宣告,而英国也确有过那样一个盛极一时的时代。尽管如今往日的辉煌不再,但它毕竟曾经以这样一个辉煌的形象站立在历史的最高点,如同曾经的希腊与罗马,帝国的辉煌为历史所铭记。尽管如今的我们总是回看历史唏嘘不已,但逝去的毕竟已经逝去,一个国家的未来总还是要继续。
日不落帝国,曾经的辉煌,造就了今日的宁静。
读《行者无疆》有感4
《行者无疆》我已经读过三遍,每读一次,它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新意,这本记载着欧洲史诗的游记,如同一幅面卷平展在我的眼前;又如一曲乐章轻奏于我耳边……
这本书,记叙了欧洲独具特色的各个国家和城市,湿漉漉的精雅街道上漂散着慵懒的咖啡香味,从美第奇家族的府邸到巴黎现代的咖啡馆,从百年历史的大学到北欧海盗的转型地,在无数年代之间,从荒芜到繁荣,从毁灭到重现,这一切都是如今欧洲不停歌诵的哀歌与乐章。
庞贝的毁灭,来源于一次火山的喷发,滚烫的火山灰瞬间淹没了繁荣的小镇。多年以后的发掘,庞贝已经是一座化石城,整个灰白的小城里,一切仿佛都在等待着主人的回归。面包房里的锅碗勺盆都还整整齐齐地挂放着,道路上的车辙水沟,私宅里的密室暗道都表明了曾经生的气息。人类也有无法战胜大自然的时候,庞贝无论曾经多么辉煌,也在火山岩灰的怒火之下,毁于一旦。
冰岛,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岛国,被一片皑皑白雪所覆盖,由于海盗的侵犯以及挪威人的移民,这个洁净的小岛,处于长期与世隔绝之中,人们甚至认为,有无它的存在并不会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丝毫影响。
罗马,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古老建筑的城市,它的存在就是一种伟大。街道两旁象牙白的斑斑驳驳透露着它惊人的辈份,久远的历史让它如同一位步伐蹒跚、弯腰驼背的老人。如果说世界上的古老成就了这个世界的完美,那么这一切的完美也成就了我们生活的多彩。败亡者必定败亡悄悄退出,胜利者必将成为最终的审判者。
《行者无疆》都是欧洲真实的写照,一个个小国肩负着赞颂、辱骂、忍受和蜕变,“其实,世间多数的出色者都因众人的分享、争抢、排泄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书里每篇文章里都会有一处或几处令人捉摩不透的地方,让人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因为它,我喜欢上了旅行,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是一种最珍贵的记忆收藏。
读《行者无疆》有感5
自己的真相
阿姆斯特丹,被荷兰的浓墨重彩所涂抹,展现出了它创意与疯狂相结合的一面。
作为一个色彩之都,阿姆斯特丹充实着形形色色的人和物,斑驳的色彩覆盖着城市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五彩世界。在我们的印象中,荷兰是一个有着转动的风车、缤纷的郁金香的富有田园诗意的国家,这些元素造就了荷兰的别具一格。曾经的海上霸主,如今以一个宁静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但阿姆斯特丹却让我们看到了荷兰张扬的一面,用色彩玩转着疯狂。
阿姆斯特丹同时也是一个天才的摇篮。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两位举世无双的画家,梵高和伯伦朗无疑便将这种色彩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阿姆斯特丹的颜色浸染着他们的生命,他们绘出的颜色浸染着世界的画坛。他们的一生为了色彩而执着,也为了色彩而迷茫。对于一个真正的大师来说,他的灵感常常来源于某一时刻的疯狂,而这种疯狂和灵感也常常使得他不为世人所理解。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剧,但正是这种悲剧造就了他在艺术上的崇高。苦难造就伟大的灵魂,真正的大师往往都是那些经受住了别人的白眼和时间的磨练的人,他们把生命献给了艺术,灵感与疯狂燃尽了他的生命,同时也为人类的艺术史上留下了最辉煌的篇章。
阿姆斯特丹因为颜色而造就了许多生机盎然的创意,同时也因为过多的颜色而造成了混乱。作为一个色彩之都,在这里颜色酝酿着疯狂,疯狂酝酿着灵感。玩转着色彩,玩转着疯狂,造就了这座名为阿姆斯特丹的城市。
寻常威尼斯
水城威尼斯是一位大多数人所知道的地方,它因自己独特的生态景观和文化特色而闻名遐迩。但是所谓树大招风,一个过分有名的地方常常会引来太多的人参观,如同中国的西湖,熙熙攘攘的人群破坏了原本自然和谐的画面,大家不约而同地抱着同一个目标前往心目中的圣地,结果等到了才发现正是这份决心使得景观遭到了破坏,放眼望去除了人还是人,再无什么自然景物可言,于是便只能叹息而归。这是威尼斯的悲剧,也是许多相同际遇的名迹胜景的共同悲剧。追求美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人们一定要将这种审美的追求强加在某些特定的事物上,分享、争夺、排泄,于是哪怕是再好的景物也被破坏了。
威尼斯静静地仰卧在水中已有数百年之久,固守着生态是当地居民与生俱来的责任。如果这样一个平和、宁静、充满着浓郁文化氛围的环境都被破坏了,那么欧洲的恬淡又该取源于哪里呢?我们现在拥有的最朴实的文化根源又将如何传承下去呢?不能不说这将成为一场悲剧啊。
【读《行者无疆》有感5篇】相关文章:
读赞美有感03-29
读《爱》有感03-28
读《金翅雀》有感03-27
读中庸有感03-27
读《狗》有感03-20
读《自信》有感04-07
读《鲁滨逊》有感04-06
读《鲸》有感04-03
读《冬天》有感04-01
【荐】读《故乡》有感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