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习惯》有感

时间:2021-09-27 08:08: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习惯》有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习惯》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习惯》有感(15篇)

读《习惯》有感1

  古人云:"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读书可以人静可以愉悦身心可以修身养性。读书使人性情豁达胸怀宽阔善于排解拿得起放得下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能读到一本提高自己思想提高自己素质的好书将终身受益思想升华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决定成败的49个习惯》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使我懂得要坚持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要坚持一个行动你会养成一个习惯坚持一个习惯你会养成一个个性坚持一个个性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我们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目标有了目标人生就变得充满意义什么是应该去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去做的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所有的要素都是那么明显而清晰。对于一个不甘于平凡的普通员工来说目标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有了目标哪怕你只是一名清洁工文员你也会充满朝气因为你知道这不过是自己走向目标的一步阶梯而已。也可以说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无目标。

  没有目标一切的辛苦将得不到回报。整天忙忙碌碌什么事也没做好承担压力但毫无成果问题丛生而无从解决认识的人很多但均无深交有多种计划在进行但成效不彰希望快速达到目标却始终在原地打转工作和生活都失去意义所有的努力都属徒劳。

  当我们每一个人有了一套明确的目标要达到目标的计划并且要花费最大的心思和付出最大的努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每一位职工特别是那些渴望从主动到卓越的员工应当这样想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一旦把一个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工作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而最强大的生命如果把精力分散开来最后也将一事无成。

读《习惯》有感2

  感恩的习惯是什么?《感恩的习惯》一文带领我们去寻找答案:侄子向“我”感恩;“我”向“我”的父母感恩;“我”的女儿向老师感恩,可见,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不能忘了说“谢谢”,让我受益匪浅。

  “乌鸦反哺”这个故事是最好的典例,乌鸦妈妈以前会早早的捉虫子喂给小乌鸦吃,很快,小乌鸦长大了,乌鸦妈妈却飞不动了,双目也失明了,小乌鸦并没有忘记妈妈的恩情,从外面捉来虫子,嘴对嘴地喂给妈妈吃。瞧,连动物都懂得感恩自己的母亲,我们人类更应该学会感恩,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们要感恩父母。从我们呱呱落地到学会走路到学到知识,给予我们无私的爱,还给予我们鲜活的生命,我们怎能不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我们的父母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要感恩老师,感恩老师教给我们无穷的知识和做人的品德;我们要感恩同学,感恩他们陪伴我们度过美好的时光;我们要感恩绊过我们的绊脚石,感恩它让我们不会再被它绊倒……

  我们甚至还要感恩天,感恩地,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要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大自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但我们仍不能忘记感恩,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义务必须帮助你,,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感恩成为一种美好的品德,美好的习惯!

读《习惯》有感3

  合上了《小学生应该养成的72种好习惯》,书中所说的72种好习惯,不停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培根曾说过:“人的思考取决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取决于习惯。”对,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别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一些特别的努力。随便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习惯,它完全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这本书,就是在讲我们小学生应该的一些必要的习惯。小学时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可以受益一身的习惯。纠正一生的坏习惯,是小学生日后取得成功的关键。

  书中共分了12章。这12章分别讲了“养成自信乐观,诚实守信,独立自主,自律自规,文明礼貌”等好习惯。世上的许多的杰出人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够重新站起来,走得比以前更好。有人询问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外乎是拥有善用时间,节俭,勤奋等好习惯。像:美国生物化学家 保罗·伯格,我国杰出的科学家 钱学森等。

  看,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你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读《习惯》有感4

  这两周在读查尔斯.都希格写的《习惯的力量》,很受益。Charles Duhigg是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纽约时报》商业调查记者,20xx年普利策奖获得者。

  我之所以购买并阅读该书,是因为我想详细了解习惯背后形成的机理,以帮助我指导处在小学阶段的儿子。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重要的习惯开始塑造、形成。

  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命运从一开始,在很小的事情上,就被决定了。所以,帮助孩子从小塑造一些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

  习惯为什么如此重要?作者说,坏习惯可以毁掉一个健康人,而改掉坏习惯、重塑好习惯又可以拯救一个濒临毁灭的人。

  作者用丽萨.艾伦的故事,给我们做了例证,她从16岁开始吸烟喝酒,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肥胖做斗争。她曾借债度日,在20多岁的时候,被讨债公司追索1万美元的债务。她没有固定的工作,最长的一份工作也只做了不到一年。在30岁的时候,她因丈夫外遇,被提出离婚,于是她哭泣、暴饮暴食、失眠、无助、抑郁、沉浸在被羞辱感中难以自拔……她彼时的人生,简直就是大写的LOSER!

  可是,当从她改变吸烟的习惯开始,丽莎学会了改变生活中的其他习惯,于是她的生活发生了惊人的转变:她减掉了27公斤的体重,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并且,她找到了很好的设计工作,还清了外债,开始跑马拉松,4年后,她买上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选择,似乎都是精心考虑的结果,其实不然,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策促成的,而是被习惯推动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习惯的集合体,只要你弄清楚习惯的运作机理,习惯就是可以被改变的。如果你能掌控你的习惯,就等于掌控了你的命运。也就是说,一旦你拥有了正确的习惯,你将在实现目标的路上,变得无所不能。

  一、那什么是习惯?

  有时候我们刻意做出的选择会在自己停止有关思考后持续,然后日复一日地重复它们。在某一刻,我们会有意识的决定应该吃多少,想安排自己何时去办公室,多久喝一次酒,或者什么时候去慢跑等,然后就不再做选择,这些行为会自然而然地持续。这是人类神经系统作用的自然结果。

  在麻省理工学院大脑与认知科学系实验室里,科研人员通过对从脑中被植入微型传感器的老鼠和内侧颞叶被完全摧毁病人的观察,得出结果:在大脑深处,靠近脑干,也就是脊柱和大脑结合的位置,有一个高尔夫球大小,叫基底核的组织块,它控制着你的自动行为,比如呼吸和吞咽,掌管你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记忆,存储你的生物习惯。

  当老鼠第一次穿过迷宫,它的大脑,尤其是基底核部分工作的非常卖力,但是,同样路径,在老鼠走过几百次之后,他们的思维开始减弱,行为开始自动化,思考越来越少,最终它在迷宫中快速通过的路线变成了自身的一部分,几乎完全不用思考,就可以轻松完成迷宫大穿越。

  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省力的方式,如果让大脑自由发挥,那么大脑就会让几乎所有的惯常行为活动,变成习惯,因为习惯能让大脑得到更多休息,以便让人类的脑力释放出来,以从事更高效的思维活动。

  二,习惯形成的回路。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实验,找到了习惯形成的运作原理:第一步,暗示,它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奖赏,能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慢慢的,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欲望出现。

  习惯并非确定不变的,习惯是可以被忽略、改变或者被替换的。了解习惯运作原理与习惯回路结构的意义在于,我们一旦能将无意识的习惯进行分解,我们就可以调控它了。

  习惯一旦形成,从来都不会消失,因为它们已经被嵌入到大脑的结构中了。就像你一旦学会了骑自行车,你这辈子都不用再学了。但是,因为大脑无法区分好习惯和坏习惯,所以,如果你有一个习惯,那么这个习惯会一直蛰伏在你的大脑内,等待正确的暗示和奖赏出现。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难建立锻炼的习惯或者健康饮食的习惯。一旦你养成了长时间坐在沙发上而不是跑步的习惯,或者见到饼干薯条就想吃一块的习惯,那么这些行为模式,就永远的留在了你的大脑内。

  同理,如果我们学会去创造可以压制这些习惯引发的常规神经活动,也就是学会控制习惯回路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坏习惯压制到幕后,就像一开始例证中的丽莎一样。

  研究表明:一旦新模式诞生,那么跑步锻炼或者对垃圾食品视而不见就会像其它习惯一样,变成自然而然的活动。

  习惯的力量很强大,但同时习惯本身也是脆弱的。习惯可以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出现,也可以被刻意的修改。习惯往往是在未经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读书笔记但可以通过调整习惯的各个部分来重塑它们。比如,当你想得到的奖赏是健康的身体和富有吸有吸引力的外形时,跑步健身就变得容易,而且,运动后垃圾食品散发的盐和油脂的混合香味会对你瞬间失去诱惑力。

  三、黄金法则。

  要改变习惯,你必须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这就是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如果了解这条法则,任何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惯。比如烟民一般无法戒烟,除非他对尼古丁的渴求被触发时,能找到其他可以替代吸烟的活动。即习惯一旦形成,它就不能被根除,只能是用一个新习惯,代替旧习惯。

  我在了解了这个黄金法则后,已成功的帮儿子改掉了咬衣服的习惯。其实咬衣服的动作,他大多是在无意识条件下做的。首先,我对他进行了意识训练,帮助他找到咬衣服的暗示,他解释说是因为阅读时无聊。每当他意识到自己因无聊而咬下颌的衣领时,他就停下来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给自己打一个勾,如果成功克制了一次咬衣服,那么他就奖给自己一颗星,十颗星换一块巧克力。每天他回家,我都要看他当天得到勾和星的数量,随着他得到的星越来越多,他的下颌领子再没有被咬潮过。

  四、核心习惯。

  习惯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当他们扩展到整个组织时,就会引起其他习惯的改变。也就是说,总有一些习惯比起其他习惯来,更有影响力,这样的习惯就是“核心习惯”。成功并不需要我们做对每一件事情,而是要有能力辨别出一些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变成有力的杠杆。核心习惯能启动一个进程,久而久之将改变一切。

  其实,核心习惯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作者介绍了一种方法,就是找到生活里的“小成功”。小成功其实是细微优势的稳定运用,一旦一个小成功完成了,就会推动下一个小成功的出现。

  针对这句话,我特别认同。我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就一直运用这一点。比如帮孩子做一次认真的复习,他随即在下周的小考中,获得了全班最高分。然后,他通过这个小成功,建立了认真复习和考高分之家的联系,他就会逐渐爱上复习。并且,通过获得小成功的这种美好体验,刺激了他对获得大成功的渴望。

  还有在英文的学习方面,我了解到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所以,我频繁的通过他的听说读,来积累他的单词量。通过这几年的英文学习,他了解了努力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帮他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即使有时候他遇到挫折,他也能明白,只要坚持积累就会有收获,所以,他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崩溃了。

  五、意志力。

  意志力是引导个人走向成功最关键的阶梯。相对于智商,意志力高的学生在学习上会获得更高的成绩,在择校方面也更有优势。

  对此,达特茅斯学院致力于研究意志力的专家说:“当你学会强迫自己参与体育锻炼,或者开始做家庭作业,只吃沙拉不吃汉堡的时候,你的思维正在改变。当你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时,你就在进步。”如果我们学会专注于我们的目标,我们就能够在诱惑面前分散注意力。

  在困境发生之前就想好解决措施,然后在困境来临时依法处理它。一遍一遍的按照理论来指导实践,最终意志力将转化为自发意识。这就是意志力转化为习惯的过程。行动力在意志力转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想要改变,必须一遍遍的依照指导去做,一直重复的去做,直到习惯成自然。做,不停的做,就对了。星巴克经营成功的例子说明,能把一件事坚持做好,就足以改变人生。

  六、读完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启发?预期会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读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了习惯的形成回路,弄清楚了习惯形成背后的原理。它让我明白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重新构建他们选择的模式,来改变生活中的习惯。

  这本书,对我教育儿子的思想产生了启发:我可以通过设计奖赏的方式,塑造孩子的惯常行为,直至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运动习惯的培养等等。

  在家庭核心习惯培养上,我要以运动习惯为起点,逐渐塑造家人更多的改变;在工作核心习惯培养上,我要通过理性思考,找出关键问题之所在,以期望塑造自己或组织的惯常行为,让其成为一种自动的持续,实现可叠加的进步。

  这是一本有用的好书,希望对阅读此文的你也有益。希望我们都能通过主动习惯塑造,来塑造自己,塑造下一代,塑造组织文化,从而塑造不一样人生。

读《习惯》有感5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了一本名为《习惯的力量》的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习惯的书籍。书中列举了一些习惯性的动作、行为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指出了种种坏习惯犹如蛀虫般腐蚀着我们的生活,并且提出了如何克服这些坏习惯的方法,它全面分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同时从各种各样的例子中,总结并归纳出了若干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对我们有益的习惯。读完该书,收获颇多,感受到这种“习惯力量”的强大,让我在生活、工作中改掉原本的坏习惯,循序渐进的培养对自己有益的好习惯。

  其中书中第二章剖析了怎样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指导在工作中寻找乐趣,用心就能无差错,指出工作中无小事,于细微处见精神,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和第三章养成搭上学习的高速列车,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完善,工作中出现问题自己主动承认错误,要有魄力有魅力,把压力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及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踏平崎岖成大道,从而懂得工作和生活的和谐平衡。在工作中,很多时候也常常是习惯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喜欢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后来赶着做。到有时候事情多了,常会忙地不可开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务。而有的人习惯就很好,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后才来做。所以对于这一类人,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做事总是有条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细;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却常言放弃,对于林林总总的比较,不难看出,习惯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过去,对于自己的行为没什么在意。对于成败,常常归结于自己运气不佳,而从来不去考虑为什么会失败。事后想想,和自己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人本来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所以以后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改善自己的习惯。作为一名政府服务热线工作人员,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断地鞭策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克服不良习惯,付之于实际行动,这样才能在今后回顾自己生活和工作往事时有喜悦有感叹。

读《习惯》有感6

  那日,我读了一篇文章——《习惯》,文章的内容令我记忆犹新。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位青年为邻居考了一个馅饼,邻居惊喜万分,大叫:“太谢谢你了,你太友善了!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友善的人!”第二周,青年又送去一个馅饼,邻居只是说:“谢谢!”第三周,青年依旧送去一个馅饼,但邻居说:“今天的馅饼送来的有点晚。”第四周,青年照例送来一个馅饼,邻居却说:“这几次的馅饼都很硬,我更喜欢樱桃馅,别老用苹果馅!”有一个星期过去了,青年由于太忙,没顾得上为邻居烘烤,路过邻居家时,邻居愤然大叫:“我的馅饼呢?”

  唉!我真为那青年难过,或许人就是这样,时长习惯了他人对自己的友善之举,就会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上演着这样类似的一幕幕。如:早上一睡醒,睁开双眼就有父母精心烹调的爱心早点,放学一到家,就有补充能量的午饭、美味的晚餐,这本是父母对自己的友善举动。父母做的饭菜如不合自己的胃口,就会大叫:“怎么这么难吃?”也许,这时的父母一定会像那青年一样难过得啊。还有:上学时忘带了笔,借了同桌的,这是同桌对自己的友善之举,但时间一长,就连笔都不带了,还时不时地会抱怨几句:“这笔为什么会漏水?”“为什么这么难看?”一类的话……

  对别人微不足道的小小友善之举,我们要学会感谢,万不要像那邻居一样。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读《习惯》有感7

  书是人类一生的朋友,涤荡灵魂,开启心智,的确如此。最近读了《好习惯奠定好运道》这本书,第六章:“让工作更高效的好习惯”让我感触很深,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首先,找准位置,坚守职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象驰平原,驼走大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才能演绎出不一样的美丽,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因为不同才精彩纷呈。一位高级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必要看不起一位普通的建筑工人,一位普通的农民也没有必要羡慕科学家是多么伟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位置,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是对自身价值最好的体现。

  其次,工作中不要带个人情绪。现实生活中有好多人,喜怒形于色,高兴了就得意洋洋,不高兴了看谁都不顺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大智慧。生活中的个人情绪不应该带到工作中来,因为它不但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需要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气定神闲,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处处充满正能量。其实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不要把你自己的过错迁怒于别人。太阳升起时,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但前提是,你必须是那个等太阳的人。

  最后,勤奋努力,不断学习和创新。汗水是成功人士背后的辛酸,是那些甘于平庸的人们的调味剂。成功没有偶然,都是一步一步勤奋努力的结果。勤奋的品质让人走向成功。很多人看到了别人的晋升,羡慕不已,却没有看到他人背后超乎常人的努力。也许你逛街,玩游戏的时候,别人正在努力看书,给自己充电。不要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因为它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我创故我在,固步自封,死板僵化是时代进步的绊脚石,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倒退式发展的,落后就要挨打,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也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文化之树,仪态万方。读完这本书,我受益颇丰。我是一名普通的高速收费员,坚守岗位是我的职责,敬业奉献务实创新,是高速工作的基石。“爱高速,做贡献,争做一名优秀收费员”是我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拒绝懒惰,努力学习,把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我们无限热爱的工作中去,积极,自信,乐观,努力做到最好!

读《习惯》有感8

  在读过《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之后,我知道了什么是一个好教师的习惯,教师如何真正拥有良好的习惯。

  教师的习惯就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一种生活状态,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之后,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习惯,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别。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时,我们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于不苟言笑,习惯于讲讲练练,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在处理与学生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批评。有的老师习惯于欣赏与赞美学生,习惯于尊重与关怀学生,习惯于帮助与鼓励学生;有的教师习惯于品味生活,从中寻找、发现生活的乐趣;有的教师习惯于反思、审视自己,尽可能地完善自己;有的教师习惯于拓展教材,习惯于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开展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有的教师习惯于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重反思。

  读了此书,我决定在以后的教育生活中摒弃不好的习惯,培养好的习惯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读《习惯》有感9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 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要事第一”这一种习惯。

  “要事第一”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原则,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名商业客户经理,每天必然会被许多如针对性营销政策的落实、客户的走访、对区局营销支撑、领导交办的临时事宜等琐事缠身。自己以前在工作期间,感觉到在工作中常常难以避免被各种琐事、杂事所纠缠。由于没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经常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去做最该做的事。有时候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学习了“要事第一”这一章后,我认识到工作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达到良好效果。为提高工作效率,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一天的需要处理的事情进行罗列和分类,按照如下四个方面画一张图表: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对照图表规划自己一天的工作。这样坚持一个月后,我觉得图表让我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首先,图表让我的工作目标变得可以触摸和实际,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漫无目的地瞎干;其次,图表为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我每天可以排定事情的优先次序,可以明确一些事情究竟是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排定优先次序可以帮助我确定将最重要的事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第三,图表大大地调动了我的工作积极性。每天制一张图表,使我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更加清晰,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时,检视当天的图表,可以发现哪些工作还没有完成,哪些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从而使自己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一个月的实践,我觉得我的时间分配比以前更加合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每天工作的心情也更加愉快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商业客户经理。

读《习惯》有感10

  习惯是什么?是人的一种本能,还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

  老舍先生认为是自幼儿养成的,一时半会儿改不掉的,行难知易,有如是者,例如说小时候老舍先生喜欢扮黄天霸,交朋友永远喜欢交老粗儿,面对抽烟的危害性,下定决心要戒烟,但又点起一根烟,自顾自的抽上,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适应的状态。

  习惯是个很奇怪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包括以前的爱,以前的恨,是以前生活的总结,以后生活的牵绊。它在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一天又一天日子积攒下来的。习惯了个性,习惯了气息,习惯了彼此,习惯了习惯。只要习惯了,没有什么不可以忍受;而对人来讲,又没有不可以习惯。因为习惯,过着自然的日子;因为习惯,享受着平静;因为习惯,包容着人与事;因为习惯,变得有回忆。最后在一起只剩下习惯了,靠习惯紧紧地牵在一起,生活就这样习惯着,习惯着每一天,也许习惯着一辈子。

  在习惯中,人慢慢地变老,在习惯中,人慢慢地回首。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荆棘密布,再回首,背影远走,再回首,泪眼朦胧,再回首,恍然如梦,平平淡淡才是真,无尽的长路也有我。

  可能习惯是一种平淡,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东西吧。

读《习惯》有感11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而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有思想的学者之一,胡适关于读书的学问更是值得我们当代人认真拜读和品察。

  胡适在《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一书中谈及了许多有关读书的问题,如第一章节的"为什么读书",第三章节的"怎样读书",第四章节的"找书的快乐"等。而在这众多的篇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胡先生对于"为何读书"和"如何读书"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关于"为何读书",胡适讲了很多,归纳起来共有三点:其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接受人类的遗产;第二,要为读书而读书,读了一些书便可以读更多的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对环境,并可以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对于以上三点我也有自己的理解:第一,因为书代表了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知识和智慧的遗存,我们后代接受了这笔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智识。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传递知识,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这时你可能要问了,把智识和经验传给后人有什么用处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就是进化。所谓进化就是节省劳力,蜜蜂虽能筑巢,能发明,但传下来就只有这一点知识,没有继续去改革改良,以应付环境,没有做格外进一步的工作。人呢,达不到目的.,就再去求进步,而以前人的智识学问和经验作参考。如果每样东西都要个个从头学起,而不去利用过去的经验,岂不是太麻烦了。所以人类有了这笔宝贵的遗产,就可以缩短工作,就有余力去做别的事情。

  其二,为了读书而读书。胡适先生所说的为了读书而读书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为了考试和成绩而读书,他所指的是为了读更多的书而读书。就好比是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清楚,远的可以变为近的。读书就好比是这副眼镜,眼镜越好,对于其他书的解读能力也就越强。因为书读的越多,积累的知识越多,读书的能力也就越大。这便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意义所在。

  其三,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对环境,供给思想材料。知识是思想的来源,思想又可以分为五步,而思想的源头是最大的疑问。吃喝拉撒不用想,但遇到三岔路口、十字路口那样的环境,就有了困难了。走东或走西,这样做还是那样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有了困难才有了思想。第二步要把问题弄清,究竟困难在哪一点上。第三步才会想到如何解决,俗话叫出主意。但主意太多都采用也不行,必须要进行筛选。但主意太少或全无主意,那就更没办法了。第四步就是要选择一个假定的解决办法。要考虑到这个方法能否行得通,若能,便很好。若不能,那就需要再换一个。第五步就是证实,凡是有条理的思想都要经过这一步。这也就是胡适先生所倡导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五步之中,第三步是最重要的关键。问题当前,全靠有主意。主意从哪儿来?从学问经验中来。没有智识的人,遇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而学问丰富的人,以碰到问题变会在脑海里涌现出各种解决办法。读书就是对过去学问经验的记录,而这些智识就要用在这个时候,所谓"养军千日用在一时"就是这个道理。

  说完了"为什么读书",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怎么读书".胡适先生认为,首先要培养起读书的习惯,习惯重于一切方法。对此我也非常赞同,没有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又谈何读书的方法呢?那么关于读书的习惯,胡适讲了三点:一是勤,二是伸,三是谦。勤奋是成功的基础,读书做学问更不能自欺欺人。其次谨慎小心也是很重要的。另外,读书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万不可自以为是,不经考察便妄下结论。

  最后,说到读书的具体方法,胡适先生留下了两个字:"精"和"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读"和"泛读".对于"精"字,胡适先生强调了"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指的是个个字都要认识,这是保证我们对书本内容理解的准确性。书是集字而成的,要是字都认不清就无所谓读书了。"口到",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文章倒背如流。现在虽不再提倡死记硬背,但如果我们遇到极其精彩的文章和段落,不妨把它背下来或至少诵读几遍,这至少在我们作文的时候会是一笔亮点。"心到"的意思是认真体会作者行文的用意和想要抒发的情感。"手到"即通过札记和做笔记的方式写下一些文章中的妙语,又或者写下自己的感悟与体会。那么对于"博"就更为人们所认可了,中国人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这个意思。胡适先生提出要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要读,因为往往一本极其平常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和惊喜。就如众所周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他花费了三十多年的光阴,积累了许多材料,但总也想不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偶然读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后便大悟起来,了解了生物进化"物竞天择"的原则。

  总的来说,胡适先生的这些关于读书的思想让我受益匪浅。当下,我们生活在以个信息爆炸的现代化社会,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渗透到我们每天的工作和学习中,各种碎片化的知识每天不断地更新,并且不断地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终端设备传递至我们的大脑。人们,特别是我们当中的年轻人已经没有时间和愿望安静地坐下来拿起一本书来细细品尝。我们每天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消费者各种"快餐文化",心气也跟着浮躁起来,这只会让我们奔波的身心更添一层疲惫。因此,找个机会,拿起一本好久不看的书,试着放松自己,不带任何焦躁,不再为了完成什么任务,投入进阅读的世界里,沉淀,沉淀,再沉淀……你会感受到阅读的美好,生活的美妙。

读《习惯》有感12

  《让好习惯主宰人生》里面写着一个故事:一个穷人,他在路上捡到一本书,书里夹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诀,他知道了点铁成金石在黑海边,由于他习惯了捡起石头就扔掉的习惯,命运让他找到了点铁成金石,可他却习惯性的扔进了大海。在现实生活中何常不是这样呢?一个老师,他的手下有一个好学生,每次检查作业都看都不看一眼,因为他知道那个学生一定做好了的,并且做对了的。可有一天,好学生并没有做作业,老师依旧和以前一样,不看就通过了。那个学生想:反正我不做作业,老师也不会怪我,我的作业他看都不看。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天天欠作业。长大后一无所成,他开始怨恨老师,这个老师的不好的习惯,竟导致一个人的今后的辉煌如此的暗淡。所以你要注意你的行为,也就是你的习惯!

  其后的一个故事里,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去北京的一家外贸企业面试,本来十拿九稳,可是因为他们的随便翻别人的东西,被淘汰了。这告诉我们,即使你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你没有一个尊敬别人的好习惯,也没有人喜欢和你在一起。就算你是时间上最傻的人,你十分尊敬人,大家也会慢慢的喜欢上你的。如果你学业有成,自以为了不起,对别人大吼大叫,大家只会觉得你很雄,谁也不愿意和你相处,一开始在你背后指指点点,然后就开始当面指责你,再后来就讨厌你,一直到不想和你说话,甚至不想看见你。所以说,好习惯的重要性也是很强的。

  第三个故事:一个朋友的女儿在打电话时十分有礼貌,一开始就说:“您好,请问您找谁,这里是×××家。”故事中虽然没有提起朋友的女儿打错电话的时候应该怎样说,我想,她应该会说:“对不起,我本来是打×××的电话的,因为我的疏忽,带给了您的不便,请原谅。”在生活中,有些孩子在半夜一不小心打错了电话,她的反应马上是挂了电话。在生活中,礼貌也是一种好习惯。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陈蕃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啊!你连最简单的事都不会做,怎么会做天下最难的事呢?你连最细小的事都做不到,怎能做到天下大事呢?连一座房子都扫不干净,怎能扫得了天下!

  有时,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好习惯,比如说,你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学习认真,那么,你为什么不去自己培养自己呢?就算你的老师、家长没有培养你的好习惯,你想要好习惯,那就培养吧!也可以让家长协助你的。

  来吧,朋友们,让好习惯主宰人生吧!

读《习惯》有感13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蒲公英奋力生长,让自己的孩子飞向远方,那些孩子也更会懂得报恩,它们茁壮成长,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连植物都会感恩,难道我们人类就不会感恩吗?

  不,不是。

  这篇《感恩的习惯》就展现了人性善的一面,它讲了我的侄儿向“我”报恩,“我”向父母感恩,我的奴儿向老师感恩。其中,“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不能忘了说‘谢谢’”这句话说得多好哇!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感恩的魅力。文中三个人物更是我的榜样!想到这,我陷入了深思……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天寒地冻的冬天,一个猎人发现一只腿脚受伤的狼,猎人同情后,每当到大雪封山的时候,都发现院子里有许多死去的小动物。原来,那只狼为了报答猎人,每次到猎人打不到猎物时,都叼来许多的小动物作偿还。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连动物都知道感恩,我们更应该竭尽全力去回报,这便是感恩的真谛呀!

  感恩,先要感谢养育我们的人——父母。他们从我出世以来便尽心尽力地扶持我长大:从我嗷嗷待哺到我成为祖国幼苗到我长大成人。他们一直激励我父亲教我走路,教我骑车,更教会我如何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母亲教我礼待他人,教我做人的本质,更教会我做一个懂得感恩的贤人!我们每一次成长都是倾注于父母。他们对我们耗费了许多心血,我们更应该尽心尽力地感恩父母,何况是伸出一次援手,一次问候,我们都应该感恩。

  我们还要感恩老师。他们甘于作我们的楼梯,让我们茁壮成长,所以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更应该感恩天,感恩地,感恩大自然!

  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养成一种美好的习惯。我们应该对他们帮助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感恩他人。

读《习惯》有感14

  对一件事情的依赖,对一首歌曲的喜爱,对一道菜的偏爱,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对好习惯我们求之不得,但对于坏习惯我们避之不及。毫无疑问,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而且,习惯在小时候是最容易养成的。如果你想写出遒劲有力的字,就得从小养成练字的习惯;如果你想弹出美妙的琴声,就得把练琴变成一种习惯;如果你想身体健康,就得把锻炼身体变成一种习惯。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我们要避免坏习惯,适时地对坏习惯说不。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篇是《洗马桶》里面的那个故事。一名孩子去酒店上班,这是她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所以,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没想到店主安排她清洗马桶,并且要清洗的光洁如新。她非常爱干净,从来没干过粗活。当她用抹布伸向马桶时,恶心得几乎要吐出来,浑身难受。这时候,有一位老师傅走过来,将抹布把马桶洗得干干净净,并且用杯子在马桶里盛了一杯水,喝了下去,脸上没露出一丝勉强。孩子看以后,之后的每次洗完马桶,都曾多次喝过马桶里的水。慢慢地,她从点滴中养成了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好习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她攀登到自己人生事业的顶峰。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习惯尝尝渗透在人的言谈举止中,大凡成功的人士都非常重视好习惯的养成。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它呢?

读《习惯》有感15

  世界上有两种人,分别是空想家和实干家。但最终空想家什么都没有,还把宝贵的时间扔了,而实干家则往往成了大器。那么,空想家和实干家之间是否相距很远?不远,他们中间只隔了一种东西——习惯。

  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也间接地话明了习惯的重要性。而习惯也分两种: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能使人心想事成,但坏习惯只能让你一事无成。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好习惯呢?首先要定下死目标,而且要思考哪些同学、家长和老师能帮助你,并把你的计划告诉他们,而且还要写一些纸条贴在家里,用来随时提醒自己。

  但是一定要去用行动改正。就拿一个小例子来说,树上有5只鸟,飞走2只,还有几只鸟?答案是3只;树上5只鸟,有2只鸟想要飞走,还有几只鸟?答案是5只!这也就说明光想或光说但不去做是不行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坚持。就像一个故事所说的:一个球队教练对队员训话:“迈克尔。乔丹放弃过吗?”队员们回答“没有!”教练又说“怀特兄弟呢?”队员们又回答“没有!”教练再次说“爱迪生呢?”“没有!”他又问“艾尔。洛卡拉斯呢?”队员们沉默了一会儿问“艾尔。洛卡拉斯是谁呀?”教练说:“你们当然没听说过他,因为他放弃了!”由此可见坚持的重要性。

  再来看看改掉坏习惯方面,正如同“改掉”里的“改”字,坏习惯应该被替换成好习惯,而不是直接抹去。因为抹去是不可能的,习惯就像性格,抹不了。如果把坏习惯比作一辆正在运行的火车,那不管你在路上放多少门塞都不能将其停下,而当你成功地把它停好时再放上一个门塞,它就怎么都开不起来了。所以说最重要的还是立刻去做,并且做就要坚持。

【读《习惯》有感(15篇)】相关文章:

读《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有感 3篇04-02

读《冬天》有感04-01

读赞美有感03-29

读《爱》有感03-28

读《金翅雀》有感03-27

读中庸有感03-27

读《狗》有感03-20

读《囚歌》有感03-19

读散文有感03-19

读《长城》有感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