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弟子规有感

时间:2021-10-16 17:18: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弟子规有感(集合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弟子规有感(集合15篇)

读弟子规有感1

  感恩老师对我的教诲,感恩社会对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给了我生命以及无限的亲情。我之所以明白,要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于《弟子规》的指引。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急躁,面对父母唠唠叨叨的教育,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面对父母的斥责,我甚至会摔门而出,根本不顾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间里读《弟子规》以后,我羞愧难当,知道自己错了,并且错得很过分。当自己摔门而出时,并不曾顾及父母当时的感受时,没有父母心碎的样子。

  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太阳,他们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光明,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是他们为了我们辛勤劳作。当你失败时,总会有一双手关心你,呵护你,告诉你:“你永远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别忘了,自己背后还有我们的支持”;当你受冷落时,总会有两个人出现在面前,伸出双手给你温暖;当你受挫折时,还是这双手将你从困难中拉出,让你冲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要尽力孝顺他们,不要在父母永远离开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该尽的孝心没有尽到。不要在父母永别了,才涕泪满衣地在他们坟前哭啊,嚎啊,到那时才知道悔恨。这是我读《弟子规》感悟出来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报父母,不能等;孝顺父母,不能等。

  我感谢《弟子规》,它让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犹如一盏明灯照我成长,为我指引方向。我将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弟子规》的真谛,回报父母,感恩社会,就让我们在《弟子规》的指引下,快速成长吧!

读弟子规有感2

  接触《弟子规》已经有五年多时间,不过一直都不落实,只是教小孩读,也不去理解里面的内容。因为我一直以为,自己语文水平不高,也没办法给小孩解释太多,只要教会孩子读,等她长大,她自然会明白里面的道理。其中因为要生第二个小孩,所以没坚持读下去,浪费了很多时间。自10月份左右吧(时间不是很记得)。

  我进了明德国学中心这个群,在群里我虽然不常聊天,但我常常会关注群里的信息,有些热心的朋友会发一些有益的网址出来,我都会点来看看。就这么不经意,我进了传统文化(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网站。在里面我看了几个老师分享的故事,给我人生很大感染和推动。以前自己是比较任性的。小时候只要妈妈骂一下,我就会躲起来,让妈妈找不到,让她着急。结婚后,老公对我很好。每天三餐都是他在煮,买菜的活也是他包。

  但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还会经常吵架。感觉老公不能干,老拿他跟别人比。搞得自己也无心教育孩子。现在大女儿也学到我的大噪门,只要妹妹拿她的东西,就会大叫起来,从来不会让着妹妹。自从看了传统文化视频后,我才感觉到自己错得太离普啦。自己再来对照弟子规里的话“父母责,须顺承”而我自己不但不顺从地接受,还偷偷的躲起来。老公对自己这么好,不但不会感恩他,还埋怨他,你说这样的家,有幸福吗?很荣幸的是我现在学习了传统文化,让我现在改变了很多,从以前每天和老公吵,减少到我现在两个月都不会吵一次。以前一年就只打三四个电话给爸爸妈妈,到现在每个月都会打两个或三个电话回家,让父母安心,现在跟爸妈的感情也加深了很多。有时忙,我没来得及打电话回家,妈妈就会来电话,问怎么这么久没电话,没事吧!可想而知,父母以前对我们是多么担心呀。

  今年回家过年,都给爸妈和公婆带了礼物。之前问他们想要我们带些什么,他们都说不用啦。你现在是有家的人啦,要养小孩,小孩读书都要钱。只要你们都健康平安回来就好。但是,她们收到我们的礼物时,看得出来,他们真的很开心。举例说:“自从我买了这件衣服给公公,他穿上衣服,感觉很合身。所以他就每天都穿着这件衣服,不舍得脱下。虽然以前也有买给他,但因为不够用心,买回去的都不是很合身,所以他都没穿。”我要感谢中国传统文化,是他让我认识到什么是对错,让我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所以我要加倍孝敬父母,让他们放心。

读弟子规有感3

  从小到大,念了十几年的书,直到最近这两年学习传统文化,才知道有《弟子规》这样一本专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书。如果我们这些已经知道,并认真学习《弟子规》教诲的人,能够将这本经广为流布,使其深入人心,相信,未来的世界是美好的,未来的孩子们是幸福的,未来的父母、老师是省心的,整个社会是和谐的、融洽的,快乐的。为了这个目标,我也一定要从我做起,谨记诸位大德老师的教诲,努力改过,早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依《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7个部分列举出为人弟子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良好教材,这样一本亙古弥新的经典,胜过成百上千的现代绘本,真的是物美价廉,是普通百姓家庭最好的选择,但是,虽然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了有《弟子规》这样一本书,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本书的真正地位和力量,其实包括现在的我,也没有真正将《弟子规》中每一条都落到实处,我相信,直到有一天,我们真正能扎扎实实的做好《弟子规》,真正幸福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只有真正受益,真正做到的人,为大众讲演,才能真正改变人们“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提升人们的素质,净化社会人心,灾难才能越来越少,环境也将更加美好。

  《弟子规》开篇“总叙”,就将圣人对于弟子的要求,简要述说,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学习了弟子规,经过一年左右的实践,我体会到“孝”是做人的根基。读着“入则孝”中的经文,心中不免惭愧有加,我家是姐妹两个,因为自己从小学习尚可,身体又弱,所以,妈妈总是让我放学就读书、写作业,家务活很少干,渐渐长大,自己宁肯看闲书,也不去帮忙做事,慢慢养成了懒惰的习性,更由于从小只知啃书本,所以在工作岗位上,总有能力不足之感,领导交给的任务总是完成的不那么令人满意;更由于自恃学习成绩好,渐渐有了骄傲的心态,对父母的教诲总觉不入耳,妈妈耳朵不好,更是没有我懂得多,逐渐养成了娇小姐的脾气,听不进一点意见,只有自己给别人意见,从不检讨自己,甚至有时脾气来了,还要将父母长辈嚷嚷一顿,真正是大不孝,自己早已是地狱众生而不自知,还自以为聪明过人,善良可爱。真乃“鼠目寸光、井底之蛙”,“只见他人短处,不见自己短处”,有时明知自己脾气不好,不够孝顺,就是不肯改过,总要寻找父母长辈的不是来为自己开脱。

  经过读诵、聆听蔡老师讲解各种经典,以及弟子规,才逐渐将自己的傲气收敛,嗔晦心转变,时时念母亲、叔叔(生父已过世)的好处,婆婆、公公的辛苦;自己也已生养了小孩,为人父母的艰辛才体会了一点点,相比较父辈们吃的苦,我们所经历的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我们若再不孝顺,怎么对得起生我、养我20几年的父母,培养我成才的国家。一个人,只有心中常存感恩,她的人生才会有踏实的幸福感,才会保持、甚至增长自己的幸福指数。

  一个人能发自内心的孝顺父母,无欲无求的去尽自己的本分,这样就是与人的性德相应,自然而然就会长养慈悲心,恭敬心,对身边的一草一木,对自己接触的外界环境,心生恭敬、从容淡定,后面的“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进而余力学文”,也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不过,我们现代人由于缺少从小熏陶儒家文化的根基,所以,用两三年的时间,坚持每天读诵《弟子规》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根基才能扎得牢,将来长成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堪为栋梁之才。

读弟子规有感4

  新学期来到了,我们班级的背诵内容改成了《弟子规》。

  《弟子规》主要讲的就是我们做孩子,学生应该做的事。比如说:孝顺、有礼貌,书里其中有一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回答,父母让我们做什么事的时候,不能偷懒。

  可是想一想我自己呢。爸爸妈妈让我干什么事的时候,我总是拖拖拉拉。而且他们招呼我过去的时候,我也缓缓慢慢,有时候我还不答应他们。不过以后我一定服从爸爸妈妈,他们让我做事我也会尽我的全力去做。

  书中还有一条: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讲的是如果父母有病了的话,爸爸妈妈吃的药要我们先尝一下。要昼夜侍候父母,不能离开一步。

  我又回想起我小的时候:那次,我生病了。晚上的时候,爸爸妈妈一会儿给我拿药,一会儿给我量体温,忙的不可开交。一夜都没有睡觉,一直守在我的身边寸步不离。

  而妈妈有病的时候我却没有一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我也就给她拿了一下水。不过以后我也会像她对我那样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

  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为我做了很多事。而我却没有给爸爸妈妈他们做太多事。不过以后我决定一定帮助爸爸妈妈干一些活来回报他们。我一生也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恩情的!

读弟子规有感5

  山河岁月,绵绵地来,匆匆地去。即使行走万里,亦抵不过这样一处世外相遇。在这样的地方,适合思考自己,抽离自己,回到另外一个时空,与另一个自己相遇。这样的地方就是书的世界。进入书的世界,给人以乐趣,给人以才干,给人以光彩。

  宛如中华辽阔的疆土,我华夏的传统文化也在书的世界中占据着巨大的比重。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孝道”。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我在读《弟子规》中“入则孝”这一篇时受益匪浅。我最喜欢的两句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为人子女应该恪守的本分:父母教育的时候,必须认真倾听,父母责骂的时候,必须恭顺承受。这句话精准地体现了“孝”作为我国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几千年来传统美德的的要求。

  为何要以“孝”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呢?我想,一切美德和善都源于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而父母正是我们生命之始,是我们第一关心与尊重的人。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个人若是连父母都无法关心与尊重,那又如何会关爱尊重其它人?所以说,一个要做大事的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必先经过孝道教育来培养,没有了“孝”,其它品质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国人将“孝“作为评判君子的第一标准,国君也把“孝”作为审核官员的标尺。舜以孝德获得尧帝的禅让;东汉则直接以“举孝廉”的形式选拔官员;魏朝以孝治天下,所以才有了为孝敬祖母而辞官的李密,才有了感动世人的《陈情表》。几千年来,我们已经将“孝”之一字融入血脉,渗入骨髓,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以传承孝道,赡养父母为己任。与西方追求自由独立的思想文化不同,中国人重孝道,重家庭责任,国人从没有因为成年就离开父母,成立自己的小家庭的习惯,而是选择挑起家庭重任,将营造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作为理想目标,让老人有所养,而子女更是耳濡目染,将这品质代代相传。所以四世同堂是国人最大的理想,而这一理想中透露出来的正是“孝”之精髓。

  掩卷而思,我们自小就从书籍中不断聆听着“孝”的教育。《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教育着我们爱护小辈,尊敬长辈;《增广贤文》里“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教育着我们当供养父母,回报恩情;《韩诗外传》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教育着我们当及时行孝,莫要追悔终生。华夏儿女将生活的智慧,将”孝“之大道记入书册,在书中将我中华文明之魂凝聚,形成我泱泱中华具有民族独特性的精神支柱。它不仅是国家的根脉,更是我华夏儿女的血脉传承。在”孝“之一字的血脉传承中,中国人自成谦逊温和的圆融品质,中华民族自成宽容仁爱的国风国格。

  我慈孝之心,国人人人皆当有之。

读弟子规有感6

  “铃……”伴随着音乐铃声我们又进入了经典诵读的时间喽!我快乐,我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情不自禁地学古代诗人摇头晃脑,琅琅诵读,书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弟子规》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一遍遍的诵读,使我深有感触:父母生儿育女,含辛茹苦。父母的爱比海还深比天还高。

  回忆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在寒冬腊月的夜晚,我常常突然就“呼哧呼哧”喘得厉害。爸爸妈妈总是冒着严寒,摸黑把我送去看病。路上,我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我受凉。就这样,他们常常忙到天明才疲惫地回家,而我却在爸爸的怀抱里呼呼大睡。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他们在这样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最难忘的是我六岁那年,在幼儿园里排练舞蹈时,不小心扭坏了脚,脚肿得像“馒头“那样高。那时我家住在七楼,恰巧那天爸爸又出差了,妈妈想扶着我上楼。可是不懂事的我不愿意,只嚷着:“妈妈抱我上楼。”妈妈默许了,背着沉重的“我”,双手拎着包包艰难地上楼了。走到三楼时,妈妈汗流浃背,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稍作休息后,妈妈又重新背上我继续上楼。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往上走。背上的我,小手越来越松,身体不断地往下“坠”。快到五楼转弯时,妈妈大叫一声,迅速扔掉手中的包包,紧紧地拽住我,因为我要掉下去啦!好险呀!妈妈长长地叹了口气,我大声地哭了起来。妈妈抱住我,安慰我,我发现妈妈全身都在发抖。

  “妈妈累,我自己走!”妈妈摇摇头,重新又背起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走向七楼。

  当时的我不懂事,可是今天的我却心疼不已。

  爸爸妈妈,如今长大的我,总是“淘气”,“不听话”、“顶嘴”……我要在这里说一句:“对不起”。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爸爸妈妈,我一定会做一个你们孝顺你们的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7

  武亦姝这个名字,突然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被刷屏。

  她不是什么大牌明星,只是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16岁高中女生。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这位小姑娘表现出色,凭借强劲实力和淡定心态,强势攻擂北大女博士陈更,成功成为当期擂主。一票观众被她的'才情折服,感叹她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现代版的李清照。看完这个节目,让我不自觉想带着孩子背古诗词了。

  再次翻阅《弟子规》,走近它,轻轻吟诵它,深深领悟它,我感到对自己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作为一个子女、一名教师,我们担负着孝敬父母、教育学生的重任。水有源,木有本,父母恩情比海深。孔子也曾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乌鸦尚能反哺,何况身为万物灵长的人呢?感念父母的恩德就要从孝开始。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以此为标准反思自己的行为。要知道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到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之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在孝敬好父母的同时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因为这样我们的父母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孝的另一个方面,我认为还要照顾好自己,时刻关怀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我们的生活。关心家人,关注自己常怀感恩之心,才能得到恒久的幸福。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

  作为生活中的一份子,太多的时候,我们对身边的人事物多了些不满与挑剔而少了些恭敬与感恩。也许,别人做的对与不对不那么重要,自己做的对不对才最为重要。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弟子规》教会我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都要保持恭敬的态度。人生漫漫数十载,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人给我们以帮助和鼓励,我们要时时带着恭敬之心对他们表示感谢,把身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当做贵人来对待,这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才会活得开心,我们人生的道路也才会走的更远、走的更稳。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便是对待工作应该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们言多必失,做人应该谨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们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而绝非什么御人之术。谨、信、仁三点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慎,而且要遵守承诺并且要对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诚相待。立身处世谨言慎行,做人处事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容面对各种工作和压力,从而感受到快乐。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诵读《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作为教师,是给孩子们种下一棵善的种子,而不是是思想的禁锢,这就要把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和发扬科学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读弟子规有感8

  所以这本书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读的。这本书以孝悌仁爱勤谨信义为核心,具体列举出了做子女或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行为规范,概括了历代对童蒙的要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弟子规》中,第一条的内容就是“入则孝”,由此可以看出《弟子规》非常注重感恩教育,入则孝”条目有六层意思,讲的都是在家里与父母相处时的角色规范。听父母话,接受教诲,照顾父母起居,让父母安心,不任性,不藏私,满足父母心愿,不讲条件,父母有错误时,用委婉的方式规劝、精心侍候病中父母,办丧事要心存哀戚、合乎礼节,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感恩”这两个字出发。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都告诉我们要感恩父母,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之情。读了这本书,以前的我觉得对父母已经非常孝顺了,但对照书中所说,才发现自己做得并不是很好。就拿《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来说,这短短的12个字就告诉我们,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在这一点上,现实生活中的我就做得很不好。有时爸爸妈妈叫我的名字让我去做事,喊了好几遍,我才慢慢地答应一声。做事时也总是慢慢吞吞,父母催了好几遍才加快速度把它做完,为此父母说了我好几遍,我都不当回事。读了这句话,我很是羞愧,以后一定要把这个坏毛病改掉,因为这不仅是对父母的不尊敬,也是对父母不知道感恩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知恩图报的故事。在玉树大地震期间,当救援人员把一位被困12小时的小姑娘从废墟中救出来时,小姑娘对救援人员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们,打扰你们,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你们!”小姑娘在生死存亡之时,还具有一颗感恩的心,实属让我们敬佩!花瓣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花朵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骏马在麦绿的草原奔驰,舒展着一幅动人的画面,那是骏马对哺育它草原的感恩。读完《弟子规》,感恩之心在我的心中扎根,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感恩,那就要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从言行到行动,在快乐成长中同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读弟子规有感9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这本书。要报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以众生之苦为己苦,帮助更多有缘人。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读弟子规有感10

  当我轻轻翻开《弟子规》时,就如同步入一个神圣的知识殿堂。

  《弟子规》告诉我们,先端正品德。那句使我“脸红”的“冬则温、夏则清”,让我好好地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觉得自己确实有很大的差距。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父母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他们都觉得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多啰嗦了几句,我却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现在想来,那多不应该啊!我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却成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比起同龄的“黄香”——一个在冬天帮父亲暖被窝、夏天拿扇子把床扇冷的孝顺孩子来,我真是感到莫大的耻辱啊!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是他提醒了我,让我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是他,唤醒了我,告诉我做人的道理;是他,告诉我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11

  感谢焦作日报社举办校园记者“读经典写美文”活动,给我机会学习国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弟子规》这本书由入则孝、出则的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都有注释、译文、经典故事组成。其中“孟母断机”告诉我们,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得有厌倦心理,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弟子规》也就是告诉学生做事要有规矩。认真品读经典国文,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是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就老了,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

  让我们从诵读经典开始,以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其发扬光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读弟子规有感12

  记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学校的老师要求我们必须熟背弟子规,当时的自己学习成绩也很好,背书对于我来说是件小事。至今弟子规还能朗朗上口。但是当时的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里面的真谛。最近给两岁的儿子买了个点读机,想着让他从小熏陶一下我们的国学,然后我也就跟着一起跟读了,现在的我才真正感受到里面的精华。现在的我才体会到我们的国学是有多么的经典。为人父母的我现在才能更加透彻的理解里面的好多东西。“首孝悌”百善孝为先,在没有结婚特别是没有小孩之前。自己真的有点幼稚和任性,对于父母的唠叨觉得烦,觉得爸妈管得太多了,妈妈的话太多了,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发火。慢慢的自己成家了,并且有了小孩,才发现父母把我们养大是多么的不容易,特别是自己一个人带小孩的第一年里,爱人不在身边,什么事情都要自己面对,把自己所有的爱和耐心都给了孩子。也才明白了我爸妈当时把我们姐弟三带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仅如此,孩子成长的这两年里爸妈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自己不仅要带孩子还要上班,都是妈妈帮着我伴着我。孩子有什么事情,妈妈都会说:没事,有我尼,去休息吧,明天还要上班的。‘’每一次回家爸爸都要把家里好吃的、我爱吃的统统带给我。每一次车的后备箱都是装得满满的,带着他们的关心和爱启程。他们一辈子都在为我操心。我怎么能不孝敬他们啊。

  父亲是位农民,一辈子都在为我们奔波。但是在教育我们的过程中父亲能把弟子规的精华诠释得那么好。“首孝悌,次谨信”,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们要尊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家里的姐弟三人长大都特别的听话,从来都不会因为争抢什么东西而打架,只会是吃在最后的一个人吃的最多,因为前面的孩子都会想着给后面的多留点,所以父亲这辈子是成功的,虽然苦了累了一辈子,但是把我们都培养得很好。现在的自己工作第七个年头了,和同事都相处得很融洽,因为要做一个诚信友善的人。别人也才会与你亲近。这是做人的真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到弟子规里的各项规则的话那我们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和谐文明诚信友善的社会!

读弟子规有感13

  它还要求我们说话要文明,讲信用,与大家相处要平等博爱。读了《弟子规》,我受到很大教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迅速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事的时候,要立刻去做,不能偷懒不做。

  读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件事情来。有一天早晨,我正在看书,爷爷让我下楼帮他拿报纸。我想继续看书,便随口回答道:“等一会儿吧。”爷爷见我不愿意,就自己下去拿了。

  听到爷爷关门下楼的声音,我随即想起《弟子规》上的这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觉得非常惭愧,想到白发苍苍的爷爷每天帮我们买菜、烧饭,有时还要接送我上学放学,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推辞埋怨的话,想到这里,我更惭愧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更听话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14

  是怎样邂逅它的呢?

  早就听闻它的大名。那天,在电视上看到几个学术专家在争论青少年该不该读它,我对它产生了好奇;那次去书店,在书架上看到它,就随手那么一翻,不经意的一瞥,我就不由自主爱上它。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编,它与《三字经》一样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其中讲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部试图揭示人生成长规律的书。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弟子规》上一些基本原则去做,那么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为社会所认同的人。

  《弟子规》中一共有七则内容,按“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个方面讲述了该如何处事做人的道理,主张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以德为先。平时对人对事的点滴感悟都在《弟子规》中都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由于这个学期学业忙碌,所以我只读了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章——《博爱无疆》,这一章篇幅虽短,但却给了我许多启迪。

  这一章的开篇就提到了“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是的,对待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一民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充满爱护之心,都决不存在私心,不论好与坏、贫与贱,都一视同仁。就像今年三月发生在日本的地震,地震之后,中国放下了以往与日本的各种矛盾,派出救援队帮助日本救灾。虽然国内有许多不理解的声音,但是许多普通民众还是先出了自己的爱心,向日本慷慨解囊。的确,日本曾在中国发动了侵华战争,曾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但是那是他们的先辈犯下的过错,为什么要用他们先辈的过错来惩罚他们呢?难道一些刚出生的孩子也对我们构成了威胁?更何况,在汶川地震时,日本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像《弟子规》中说的那样,“怨欲忘、抱怨短”,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但应该忘记仇恨;只有正视过去,才能开创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与许多人一样,当听到日本地震的消息,我同样拍手称快;可是,当看到《弟子规》中的箴言,我明白了: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作为同类,我们应该报恩忘怨,在大灾难面前同舟共济、偕手共进,世界真的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搅”。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人有事,忙的没有空闲,就不要去打扰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要用闲言碎语干扰他。我想,做人不也是这样吗?我觉得生活中有些人有事无事总是爱表示以下对别人的“关心”,可是他们的“关心”却让别人难为情,让别人的心理负担加重,我们应该知道“忽略”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关心。

  中国人是很讲人情的,遇到别人有事出于关心询问一下是一种礼数。但有些人却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别人的家长里短的一种好奇,然后歪曲事实到处去宣扬,以此提高自己在这一小圈里的威信,他们的做法却给别人的心里埋下阴影,让别人觉得特别反感。所以,有时对别人多一点“忽视”,不是冷漠,而是关注,别人还可能因此感激你。

  以上这些做人的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找到。今天,我就读到了“爱众”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读完,在读到的弟子规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后我要按照《弟子规》中的准则去做,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读《弟子规》时,就像在与古贤对话,在聆听圣人的教诲;读完之后,我们就会受到一场人生的洗礼,就会得到心灵的启迪,从而使自己的气质得到一次更深层次的升华。

读弟子规有感1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短短的三字一句,其中却蕴含着无穷的道理。这就是中国经典儒家文学著作《弟子规》的开篇语。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人如果从小懂得规矩,明辨是非,那么他将会成为一个有原则、有主见的人;反之,如果从小过于放纵,任由自己的脾性张扬,那么他很可能会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弟子规》就是这样一部约束、管理我们言行的规矩书,请大家谨记这是约束而不是束缚,是管理而不是管制!

  全书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阐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习惯与规范。开头提到的那几句便是《弟子规》的总叙,贯穿了全书的内容,告诫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其次要为人谨慎,讲诚信。爱所有的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在把这些都做好的前提下,大德已成,再去学习文化知识。从这几句我们也不难看出,学习文化知识是放在大德之后的,人生之大德应是“孝、悌、信、爱、仁”,有大德才能有大成!

  让我们再深入的体会一下大德之道!

  入则孝——试想一个不爱父母的人,何以爱别人,何以信于人?他是孤立的,自私的,狭隘的,难以成事。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即使他有再大的成就,这种人也是遭人鄙视的。对于我们来说,父母就是天,为我们支撑一片生存的世界,我们怎能不感激父母?母爱如轻柔温暖的雨,父爱如坚不可摧的山,他们永远永远的付出,我们何以报答?只有“孝”这一个字。

  出则悌——我明白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长辈。无论对方与你有没有血缘关系,只要是长辈,他们身上就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重的东西,我们都应以诚恳、尊敬的态度去面对。对待长辈要用尊称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等等,都让我深深的反思自己,也在时时提醒自己,对待长辈时千万不可傲气凌云。

  谨而信——我明白了无论在那个环境中,人都应该保持谨慎而诚信的对人做事。譬如在家如何对待亲人,在外怎么与人沟通,做事如何获得别人的信任等等。这里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我们只有对别人诚信,别人才会回馈给我们诚信。如果不能遵守约定,无论是因为什么主观的原因,都不足以挽回别人的信任。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泛爱众,而亲仁——这是与人相处的精囊妙计。正确的交往观念是人人平等,有博爱之心,爱所有的人,爱整个世界。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当别人给自己恩惠时,也要心存感激。多于那些道德高尚、见多识广的人做朋友,从而见贤思齐,提升自己的素质。

  余力学文——我懂得了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自己创造优异的学习环境,努力达到目标,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等等,这使我受益匪浅。

  读了《弟子规》这部书,我原本模糊的处事观念变得清澈了,原本不以为然的不良习惯变成我必须摒弃的恶习。我终于懂得了优秀弟子是怎样炼成的。我们的人生需要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弟子规》是我们少年时期的必修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不断完善自我,走出精彩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集合15篇)】相关文章:

读《狗》有感(集合15篇)03-20

读《皮囊》有感(集合15篇)03-20

读《读者》有感集合15篇03-19

读《散步》有感(集合15篇)03-16

读《贝多芬》有感集合15篇03-16

读史记有感集合15篇03-14

读《灯光》有感集合15篇04-01

读《将心比心》有感集合15篇03-31

读《将心比心》有感(集合15篇)03-31

读《狗》有感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