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中华美德有感

时间:2021-11-01 17:08: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中华美德有感(集合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中华美德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中华美德有感1

  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读中华美德有感2

  何谓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知道、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初祖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地说着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又有几个人做到了?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的谚语吗?这不就说明了“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人民弘扬民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但并非说剩下的三分之一就可光说不干了,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仍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答案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动力。

读中华美德有感3

  美好的道德品质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绵延不断的优良传统,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花朵。这是我读了《中华美德》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

  在小学阶段,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什么总把“德”摆在第一位?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对“德”都是这么的注重?因为道德品质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制约着人所取得成绩的大小,影响着一个人对社会的作用到底是栋梁,还是朽木。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就算他的本领有多大,他都只是个卑鄙小人,连凡夫俗子都比不上,他只会危害人间。看,古时候就有一个为了陈园园,把清兵引入关的大将吴三桂,他的一贯作风都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他有德吗?而现在呢?我曾从报纸上看到:清华大学的一个优秀大学生竟然拿硫酸来测验熊嗅觉的灵敏性,给它们带来无法补救的痛苦,他的这种行为,不知道是无知,还是可耻?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培养道德是何等重要,是燃眉之急。

  邓小平爷爷曾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纪律。”而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为什么呢?我曾经百思不解,当我看完《中华美德》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学习,以至人生都如同是万米赛跑,如果你在这期间,只是毫无目的地向前跑,你将一无所获,而理[来源于]想就像万米长跑的路线,它让你一直向着你的目标前进,而理想更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铺路石,正所谓胸无大志,则一事无成。为此,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倡导精神文明、规范社会道德。做人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以俭为本,以节理事的质朴之风,“己知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品行,把公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关心国家的安危,维护祖国的统一;要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做一个倡导绿色文明新时尚的人;在社会上要尊敬老人和老师,关爱留守儿童,把慷慨解襄,救人之危、解人之难当着自己的最大快乐。友人、邻里、同事之间友好相处,彼此关之,相互照顾,亲密和谐。看见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应伸出援手,给以援助,使其摆脱困境;要做一个讲信用、谦逊恭谨的文明学生,遵纪守法,见义勇为;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理想认真学习,勤学求索,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德就像是春天里的细雨,它洗涤、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田,让无数自私的人学会了奉献,美德让人们更加美丽。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吧!

读中华美德有感4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內涵丰富而深刻。它有‘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爱国精神;它有‘默默丰献、不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克不难、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它有‘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见利思义、助人求乐’的崇高情操;它有‘律己宽人、惩恶扬善’的处世准则;它有‘诚实可信、质朴守法’的生活信条;它有‘自等互敬、和睦相处’的礼仪风范……

  我小时候听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我不想自己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所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下:

  东汉人黄香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于是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寒冷,黄香就到父亲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捂热;夏夜炎热,黄香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黄香长大后,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非常感动,称赞他:“天下无双,比下黄香。”

  千百年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国人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

读中华美德有感5

  地震中绽放的生命之花,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九个学生的老师;是在地震发生时,用短信给孩子留下了最后几句话,并将他奋力救出,自己却不幸遇难的母亲;还是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却热爱舞蹈,仍然坚持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舞者……

  2008年5月12日,是国人们难以忘怀的日子。在那一天的下午14时27分,汶川的大地上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地震发生了!

  这时,什邡市古镇民主中心小学的年轻教师袁文婷,本能地冲学生们大喊,可是年幼的孩子被吓傻了,不知该往哪里跑,袁文婷迅速地抱起一名学生朝门口冲去。把怀中的学生放到教室外,她又立即回去就其他学生。一个、两个、三个……她奋力救出了十三个学生。“轰”的一声,整座房屋倒下了……

  八小时后,救援人员在一块厚厚的水泥板下找到了袁文婷。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保持了这样的姿势,永远定格在在场人的心中:袁老师背向门口跪在讲台上,她瘦弱的双臂撑得很开,形成一个保护伞的形状,在她的手臂之下,藏着九名学生。

  袁老师把她年轻的生命、满腔的关爱献给了她的学生,被称为汶川地震中的“最美女教师”。这让我想起了刚刚结束的大型公益舞蹈节目《舞出我人生》里的亚军廖智,她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双腿与孩子,可她仍然站在了舞台上,用自己的实力和勇气向观众说:“我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我还是可以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完成自己的梦想。我其实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因为我还能像普通人一样舞蹈,我在用生命舞蹈,我在舞出自己的人生!”在明星助梦人的帮助下,她尝试了用舞蹈轮椅、假肢,还在假肢上穿上了高跟鞋,可她每一次舞蹈都是用心在跳,所以也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认可,夺得了亚军,还让更多人认识了她,同时也给了其他在地震中像廖智一样遭遇的人们证明了一点:残疾人没什么可怕,只要你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把它做好,你就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地震中绽放的生命之花,一朵永远开在人们心中的花。当她绽放时,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花。

读中华美德有感6

  今天,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觉得其中的《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对我启发特别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60多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迫不及待的要求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练两三天。可是孔子学习一首曲子埋头一练就是十天。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练熟,还要根据通过曲子的旋律来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他的老师。

  想想自己,感到非常惭愧。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出该怎么做,突然想起一本参考书上有答案,就不懂装懂的抄下来了,交给了老师。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新的贡献!

读中华美德有感7

  《中华美德故事》是我经常读的一本书,书里告诉我许多美德,比如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子路是鲁国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度日。有一次,子路年迈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都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里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的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开心的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读了这个故事我非常惭愧,小小的子路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连翻了几座山已经很难了,回来的时候还要扛着米,可见子路为了达成父母的心愿,再苦再累都不怕。而我呢?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跟妈妈生气。记得有一次,星期五放学妈妈说好了会早点来接我,结果我在学校门口等了好久好久,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被家长接走,我越来越着急,直到天快黑了妈妈才来接我。我看到妈妈就火昌三丈,质问她为什么这么迟才来接我,当我知道真相后,非常惭愧,原来是妈妈临时有事去了外地一趟才会这么晚来接我,妈妈为了我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我还错怪她真不应该啊!

  “百善孝为先”,子路的故事就像一面明镜挂在我的心中,时刻提醒我孝敬父母。

读中华美德有感8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淮安市人民小学 四(6)班 李巳贤《中华美德故事》是我最喜欢看的课外书之一,里面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机智,有的好学,有的勇敢,有的正直……每每读起这本书,我总能感受到人性中的真善美,我总是告诉自己要向书中的人学习,做一个具有美德的小学生。

  在那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里,我最喜欢《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了。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位大将军名叫廉颇,他英勇善战,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赵国立下不小的功劳。当时,还有一名文官,叫蔺相如,他足智多谋,因为“完毕归赵”、“渑池之会”事件后,他格外受赵王的赏识,地位很高。这让廉颇觉着很不舒服,他处处为难蔺相如,而蔺相如顾全大局,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避让。得知真相的廉颇很是惭愧,便背着荆条去蔺相如的府上请罪。

  蔺相如很是感动,与廉颇和好如初。读完这个故事,廉颇知错就改的品德给我很深刻地教育。在生活中我们其实也经常会做一些错事,可面对自己的错误,我们往往没有勇气去面对,即使知道错了,有时也不去改正。记得有一次,我最喜欢的玩具小公仔不见了,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把它放在书桌上的,当我怎么也找不着的时候,我很伤心,心想:弟弟昨天来家里玩了,他当时对这个小公仔爱不释手,肯定是他拿走了。

  于是我不分青红皂白地向他索要,即使他说没拿,我还是不相信,和弟弟吵了一架,弟弟还哭了。后来,在妈妈打扫卫生的时候,我在床底发现了心爱的小公仔。当时,我知道自己错怪了弟弟,我错了,可我就是没勇气向弟弟道歉。与廉颇相比,我是多么渺小啊!廉颇堂堂大将军,知道自己错了,能负荆请罪,很诚恳地向蔺相如道歉,赔罪,他这样的举动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也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我想廉颇身上的这种美德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的。其实,《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有益于我们成长的故事,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要向书中的人物学习,学做具有美德的人,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读中华美德有感9

  中华美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它是我们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当继承这一精神财富,并力争使之发扬光大。

  打开《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我的心情时常变化万千。我有时被古人的机智勇敢所征服,有时被古人的勤劳所吸引,有时被古人的重孝所感动……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故事是《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讲述了:司马光七岁的一个下午,和小伙伴一起去公园捉迷藏,其中,一个小朋友不知水缸里水深,救过掉下水缸。小伙伴们有的大哭大叫,有的往外跑叫大人帮忙。司马光沉重地拿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向水缸扔去,司马光以他的聪明才智救出了朋友,得到了别人的称赞。

  在生活中,我们在面对危机时就像书中的其他小朋友一样慌张,我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爸爸妈妈一般是不会让我们独自出门,遇到什么事都是爸爸妈妈解决,连看到一条狗都害怕,躲到爸爸妈妈身后哭,就更不用提像司马光一样想出好办法,摆脱危机。如果我们遇事沉着冷静,我相信,我们一定也会想出和司马光想出一样面的办法。

  书中,还有很多美德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如:《屈原投江》告诉我们要爱国;《公而忘私》告诉我们办事要公正,不要有私心;《凿壁借光》告诉我们要勤学好问……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继承并传承中华美德,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用古人的美好品质激励自己,不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让中华美德伴我们成长。

读中华美德有感10

  我今天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写了具有中华民族各种美德的人的故事。有孝敬父母的黄香,有守信的晋文公,有大公无私的祁黄羊,有热爱祖国的苏武。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苏武北海牧羊》。

  这个故事讲了汉武帝时,北方的匈奴时常侵犯汉朝边疆。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节向汉朝进贡礼物,希望能缓和两国关系。于是,汉武帝派使臣苏武向匈奴回礼。苏武手持长长的、代表朝廷的汉节,带领和平使团起程了。不幸的是苏武到达匈奴时,匈奴发生内乱,结果苏武受到牵连,被扣押在了匈奴。单于想让苏武投降,苏武义正词严地拒绝。最后,苏武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十九年后,在汉王的多次要求下,匈奴答应放苏武回去。苏武终于手持光杆汉节,回到汉朝。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爱国精神,我们要向苏武一样,拥有一心向国的高尚品德。尽管我们现在还是孩子,不能为国家做大事,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我们可以先为社区服务,扫楼道、擦楼梯扶手;我们可以做志愿者,协助pol.ice叔叔管理交通;帮助清洁工婆婆扫地,让我们的城市更美。

  我们可以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报效祖国。

读中华美德有感11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看着《弟子规》的一句句经文,简短、深刻而蕴含哲理,我不禁又回想起那一幕幕往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与父母一起回到外公家。我外公是一位中学教师,非常博学,家里还摆放了许多古代经典名著,很受人敬重。我非常尊敬外公,但我很讨厌外公经常让我诵读四书五经。因为我认为这些书籍都已过时,在现代社会毫无用处,而且那经典中特有的古典陈旧的气息,与现代社会的时尚、快节奏明显不一致。

  每次回外公家,中午上楼喊外公吃饭我都十分不乐意。因为当我一打开书房的门,看见黑暗的书房,闻到那破旧的古书的味道,看到黑木书架前,外公坐在一个黑木椅上,趴在黑木桌上,戴着黑框老花镜认真看书的情景时,总感到浑身不痛快,感觉外公带着一股古老的气息,就像一个“老古董”。这一次外公又给了我几本《弟子规》,还说这本书很不错,可以送几本给我同学也看看,离开时我只好装装样子带走了,反正回家后还是与我之前拿回家的《三字经》、《论语》一样命运,被埋在我的书堆里。

  回到家里,妈妈看到我又把书扔进了墙角的一堆书中便生气了,硬要我看看。于是我极不情愿地随手拿了一本《弟子规》趴在床上翻开读:“弟子规——圣——人训——首——”读着读着我却不时地感到惭愧、痛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读着一句句经文,反思自己却一项都没做到过。我扭头看看客厅里暗黄的灯光下,父亲低头看报佝偻的背影,母亲拖地时额头上亮晶晶的汗珠,才猛然发现父母脸上那原本平静光洁的湖面上早已掀起了丝丝波纹,原来挺拔的腰杆也弯了,原来秀丽的黑发上也出现了根根雪白的银丝……

  我们现在还小,也没有什么能力可以回报父母的,唯有用我们的自立与成绩来弥补一点自己以前的过失和回报父母的恩情,回报我们为了儿女操劳的腰弯、鬓白、皱纹也多了的父母。

读中华美德有感12

  今年暑假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许多中华美德,比如说礼让、谦虚、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读了这个故事后,想想自己平时的日常行为,我感到非常惭愧。有一次我和外婆去菜场买菜,外婆买了许多菜,手里还拎了一个大西瓜,看上去很重,而我却两手空空,。现在想想,当时我应该主动帮外婆拿一些,这样的话外婆就可以轻松一点。现在想想自己当时是不对的,不能把外婆的心疼当成是应该的。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其实尊老爱幼有一点读不难,比如帮爸爸妈妈倒一次水,帮爷爷奶奶读一张报纸......我决定从现在做起,以美德少年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读中华美德有感13

  最近利用寒假的空间,我阅读了《中华美德故事精选》,对此有了深刻体会。

  《中华美德故事精选》以故事的形式将我国历史上一些优秀的高尚道德情操呈现在我眼前。其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上书救父的绨萦;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咏叹“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文天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广纳贤才而捉发吐脯的周公……他们都为我上了难忘的一课。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发奋好学”这一章节。 凿壁偷光的匡衡,映雪读书的孙康,清贫志长的徐悲鸿,立志学医济世的扁鹊……他们都是在困窘的生活,简陋的条件下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获得巨大成功。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综观古今中外,哪一位名人不是通过刻苦努力而成功的?海伦?凯勒,这位致力于文化与教育事业的伟人,一岁半就失去了视觉与听觉,她面对厄运,没有向困难低头,刻苦学习,先后掌握了五种语言。2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春秋时期的孔子曾在晚年得到一本少见的《易经》,他一遍又一遍地认真阅读和体会,以至于串联竹筒的牛皮带子都磨断了多次……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使它成为新中国的精髓和精神财富。

读中华美德有感14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舍己为人的英雄事迹,他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为了群众的利益付出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损伤,还有的不惜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正是这些英雄把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英雄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中华儿女,让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团结。今天我读到的袁文婷阿姨的事迹也是让我感动的一个英雄。

  还记得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吧!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房屋倒塌了,灾区片刻间陷入了混乱。是谁?冒着生命的危险救出了13个孩子?是谁?连死也不怕也要给孩子开辟出一条生路?是她!就是被人们誉为“最美女教师”的袁文婷阿姨!当时,老师和孩子们都生处困境,面临时刻发生的生死灾难,袁阿姨为了挽救更多孩子的生命,她不顾一切的在倒塌的房子里已经进进出出了十三次。可就在她第十四次进去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出来了呢?难道袁阿姨累得睡着了?阿姨,千万别睡着了呀!可她真是睡着了,却永远也醒不来了。刚刚被救出来的13个孩子却再也看不到她了,我们的“最美女教师”袁文婷阿姨就这样英勇的离开的人世间。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老师,从事着平凡的职业,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惊人的举动,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了祖国13朵鲜嫩的花朵的生命,也就是袁文婷阿姨这样平凡的人为我们发扬中华美德增添了新的光彩。

读中华美德有感15

  有一种境界,不计得失;有一种态度,化千戈为玉帛;有一种胸怀,能包容天地,那就是宽容。它是传统的美德;它是做人之根本;它是一种高尚的名族精神。

  曾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对夫妇带着儿子在意大利旅游,儿子竟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无辜被害,夫妇俩痛失爱子。但他们最后做了个震撼的举动:他们在这儿把儿子身上健全的器官分别捐给了五位意大利人,也许我们不知道他们那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以德报怨的人生境界所震撼。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世上唯宽容感人,唯厚德载物。君子者,非量小无立也,凡成大事,就伟业之人,皆不缺度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嘛!

  战国时蔺相如官位显赫,引起武将廉颇的不满与排挤,面对廉颇的非难,蔺相如总是一笑避之,不理会他人的嘲笑,于是引出了“负荆请罪”的千年佳话。而东吴大将周瑜刚好相反,好生嫉妒,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虽自知不如由不甘落败,最后,还是吐血身亡,还给人留下“三气周瑜”的笑柄,这是度量小所致。凡事让人三分,于人于己皆有利无害。“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步,风平浪静”。

  学会宽容吧,宽容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化解了两颗彼此仇恨的心中的冰点;学会宽容吧,宽容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曾经跌跌撞撞的日子;学会宽容吧,宽容是一座桥梁,跨越了感情的沟壑与悬崖。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河海泽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处事,要积极弘扬传统的美德,让宽容的心充满人间。

【读中华美德有感(集合15篇)】相关文章: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03-18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集合5篇)03-18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5篇)03-18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5篇03-18

读《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03-18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合集5篇03-18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通用5篇)03-18

读《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9篇03-18

读《将心比心》有感集合15篇03-31

读《狗》有感(集合15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