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

时间:2021-12-11 16:57: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东阳马生序》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1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开国文臣宋濂晚年所作,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义乌人。

  作家以质朴的语言,通过自己年轻时求学的勤奋经历,劝勉同乡晚辈马生要刻苦学习,业精于勤。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

  宋濂幼时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钱买书来读,所以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因为总能按期归还,所以大家都愿意把书借给他。宋濂每次借了书来就抄写,就连寒冬腊月也不中断。有一次,天气冷得连砚台里的墨汁都冻成坚硬的冷块,手指僵得不能伸直,但他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对照宋濂,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发热。想想宋濂幼时没有钱买书,视书如珍宝,书读百遍而不厌。回想自己,有优越的读书条件,却不珍惜,有能力买书,买了之后读几遍就腻了,甚至还将书当玩具,更没有把读书看作做人的最大乐趣。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我不由得想起了天津书法家田蕴章。在他五岁的时候,曾在自家的大门口,听到其父田荫亭跟一位衣着破旧的老者的对话,田荫亭问老者为何快乐,老者答道:“我虽然很穷,衣服上打满了补丁,但我爱读书,我就很快乐。”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幼年田蕴章的心中,激励着他不断努力、上进,“天道酬勤,持之以恒”,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珍惜优越的读书条件,把宋濂写给马生的一封信当作是写给自己的,刻苦自励,把读书看作人生最大的乐趣。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2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写到“余”小时候是如何无书,无师,然后又抄书、拜师求学的这样一个艰苦的过程。

  “余”虽艰苦,但却有必要验证一下此文章的真实性。文中写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可是后文又提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首先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小时候家中穷,没钱,所以买不起书,而后面文章中又说到借有书的人家的书拿来抄,他没有钱买书,却有钱来买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而且抄一本书用掉纸、墨的钱就足够买一本书了!而他却还要浪费精力,浪费时间去抄书,这固然值得怀疑!

  暂且不说他抄一本书需要用掉的精力,时间以及金钱值不值!再接着看后文,我想会有更多的BUG,尽管我卡不进去。“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中提到这个老师德高望重,且他的弟子挤满了屋子!这样出名,这样红的老师,肯定是经人炒作过的,不然哪有如此之红!所以这样的老师教书应该会收更多钱,他肯定会趁机大捞一笔,来赚得他巨额的利润。然而,这就要看他的商业头脑如何呢?!噢!对了!我们还是继续讲正题!这样的老师授课,学生应该要交很多钱吧!?啊?难道不是吗?而前面又说他家贫,连书本都买不起,现在居然还交得起如此之昂贵的学费,你说假不假?骗小孩哦!

  看文章的主旨与好词好句固然重要!但是,文章的真实性!我想,似乎比文章的主旨等更重要!至于应该如何去思考文章的真实性,还是要看自己的聪明才智!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3

  明初的大文学家宋濂小时候酷爱读书,但是由于家里贫穷,只能向人家借书来用手抄录,毫不畏惧求学路上的艰辛。他一心求知,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艰苦卓绝,看到了坚持不懈,我也明白了:学习是一件长久且辛苦的事情,需要的是勤奋不辍。

  说到勤奋,我们应该像宋濂一样,将勤奋当成一种习惯,在生活中,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命运的改变往往就是从勤奋开始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人意识到了这样的道理。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我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不是一丝不苟?对待老师是不是恭恭敬敬?我是不是已经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了?这样想来,发觉自己还有许多不足,有时会犯懒,会偷工减料。

  保尔曾经说: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回忆往事,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我想,宋濂做到了这一点,没给自己留太多的遗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我们正值青春年少,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虚度光阴?在以后的时光里,我一定要勤奋、坚韧,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4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小学生。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5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国家日益强盛。我们的生活好多了,有好的学习环境,优越的生活条件。可我们却整天无所事事。可当我看到宋濂小时候刻苦求学的事时,我彻底明白了。

  今天我们学习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了解到宋濂小时候刻苦的求学路,为了及时归还,竟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情况下录毕,无硕名人大师与游时,曾跑到百里之外向当地有名的前辈请教。而我们呢?根本不用担心没有老师指导和没有书看,唉/向我们这样在蜜罐里泡大的,怎会明白这种辛苦呢?

  宋濂学习很认真,常提出疑问询问道理,而我们上课却不认真听,上课只担心老师不要喊自己回答问题,拥有好运气刚好答对了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从不提出质疑。宋濂求学时,负箧曳屣,一天只吃两顿饭,看见同学学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却不羡慕,以从中有足乐者。苦难并非全都是坏事,我们只要化苦难为动力,困难则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也。”孟子也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正是因为这样,宋濂通过自己的努力,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我们应该知足,以宋濂为学习榜样。

  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他们的父母提倡孩子要穷养,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过清贫的生活,磨练他们的意志,让他们从小在大海里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因为他们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

  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范仲淹划粥充饥,我们青少年是应该反思反思了,我们的生活如此优越,却不好好珍惜,只知道玩。对于宋濂我们真是天壤之别啊!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我明白了,在古代环境那么恶劣的情况下,宋濂还不畏艰辛,刻苦求学。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古代有许多古人刻苦学习,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相对比而言,我们的学习生活可谓是幸福,更应该用刻苦、认真的态度回馈为我们创造了良好学习环境的人们。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6

  古有凿壁偷光、萤囊映雪,近则有宋濂求学之苦,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蕴意深刻的古文,开启学习的另一扇成功之门。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宋濂对前来拜访的马君则所写的赠序。文中提到了宋濂自己的求学历程。他自幼因家境贫寒而无书可读,但这并不是他放弃他最大的爱好——读书的理由。在严寒的冬天,笔墨都已经结冰,他为抄向别人借的书一刻也没有怠慢,并从未违约。直到成年,他对学说更加仰慕,不远百里去求师,遇师叱咄未曾灰心,坚持不懈地询问疑难。最后,求学之路的艰辛和同舍生的华丽衣饰也没能动摇他对学习的热爱。作者通过这段曲折的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令我触动的当然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在当时那个年代,穷人家的孩子注定没有出息,可宋濂凭着似乎天生就具备的热爱读书的精神,和后天的勤奋与不畏艰辛,获得了应有的成就,也成为一名“先达”。他所拥有的这些可贵的精神,是我们现在缺乏也是最应该学习的。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幸福的年代,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奢望,可我们有好好珍惜吗?没有磨难的生活反而造就了我们的慵懒,我们的学习劲儿是远远比不上宋濂的,除了学习他,还是否有些惭愧呢?学习还应有技巧,例如宋濂的多问才能多学,谦虚地向他人请教,与老师和睦相处,也是学习之路关键的一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7

  每出世一个婴孩,老天爷给与他的天分一直同样的。关键是他是不是辛勤,是不是明白利用自身的天分来丰富多彩自身的人的大脑,也就是后天性学习培训。若你自持有着了前面一种,便自豪的舍去后面一种,那麼你终究还是一事无成。若你充足利用了前面一种,又抓住了后面一种,那麼你终究会取得成功。

  宋濂,毫无疑问是一个成功人士。他即是明初诗文三大伙儿之一,并且又被明朝开国皇上明太祖朱元璋推为开国文臣之首。这应是何等的殊荣,但人不能只看一面,大伙儿只是了解了宋濂获得成功的一面,却将他获得成功前的酸辛抛之脑后。

  宋濂读书时,家里十分贫寒。沒有书看,便向有书的别人借,接着用力抄录,严寒酷暑也绝不松懈。但大家呢?哪个同学会由于沒有书而用力抄录?寒冷,大家坐着供有暖气片的教室里,不容易手指头不能伸屈,炎热,大家则坐着清爽课室。它是多么的大的差距啊!

  宋濂沒有教师,他曾拿着书很近百里寻找同乡品行威望高的人请教,抓住每一个机遇将专业知识学得手,大家呢?拥有文凭高的教师,却不用心学习培训,宋濂是色愈恭,礼愈至,害怕出一言以复,大家却与之反过来。宋濂能取得成功,大家却不一定,大约就出在这儿吧。

  宋濂上学时,身背书箱,衣着破鞋子行走在大山深处巨,连肌肤因严寒干躁而裂开都不清楚,这应是何许人才可以做到的人生境界啊!来到学舍,学生们都身穿丝绸,配戴白玉环、香袋。他却穿着破烂的衣服裤子,却一点也不羡慕嫉妒。若轮到大家早已向家里伸手要钱,用于盲目攀比了。由此可见宋大学士成功的秘诀就是辛勤。

  心勤,口勤,手勤,腿勤。才算是取得成功的重要,若你具有了以的全部传统美德那麼你也就能取得成功。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8

  读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的思想像潮水在涌动,我的心情像波涛在澎湃,我深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将来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作者的求学经历使我难以忘怀。从文中,我看见宋濂的读书环境是如此恶劣。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坚冰,手指都冻得不能弯曲了,他也不放松抄写,四处求学。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有的只是艰难与困苦。这样的条件下,作者可以成功,而同为学子的我们在生活条件、读书环境、教学条件、读书条件都如此优厚的条件下,为什么不能成功?或许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习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天资不够聪敏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文章开篇“余幼时即嗜学”,不错,学习要从小时候开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就是此意,要珍惜时间,才能如宋濂学有所成。

  我们读书不再是因“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不是为“光耀门楣”,更不是为了“敲开官府的大门”,只是为了震响那一声“为中华之崛起!”

  现在,社会飞速发展,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在向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要成为新世纪的人才,必须丰富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经过长时间努力追求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我们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在掌握一些知识后,便自命不凡,“欣欣然”起来。殊不知,学无止境,知识永无穷尽之日。对知识,我们必须抱有谦虚的态度,宋濂写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这不就正体现了他谦虚的品质吗?身为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理所当然地要以谦虚求实之心,勇于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有人认为只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便不用去追求那些繁琐的东西了。我不以为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的责任与角色同在,我们背负的不仅是振兴中华的使命,还要发扬优良的传统道德。

  古人教子就注重德的培养,从细节上看,《送东阳马生序》中不正有:谦虚、诚信、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等优良品质吗?

  可能有人会说,在当今社会,知识已不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何苦再被教条所限。我认为此言差矣!今天是知识的社会。没有知识怎能成功?学习知识路上怎能不付出艰辛?

  不要再说读书苦,读书累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应牢记!趁着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努力读书吧!则民族的振兴,祖国的腾飞,指日可待。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9

  书,是进步的阶梯;书,是精神的慰藉;书,是情感的升华,好读书的人常与书为乐,能够细细品尝书中的精华,加入芝兰之室。

  不久之前,在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学习了一篇令我回味无穷的文章——明代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 》。刚开始接触时,我感觉太陌生了。领会不了主旨,经过长时间一遍又一遍反复的精读,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它主要是以一个名叫马君则的读书人为叙,记述了他求学的困难,却一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最终学有所成。此篇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马君则“抄书之艰,叩问之难,旅途之困,生活之苦”的遭遇,但他勤且坚,用心专,最终业精德成。与之相比的是,现在的学生书不抄,叩问易,坐涌书,无冻馁。却用心不专,业不精德不成。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告诫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最后业精德成。

  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并不是在于先天的聪慧,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勤奋。与古人相比,我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较大水平的提高,想完成一件事并不太难,关键在于个人的态度与勤奋,只要心用到了,难道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到吗?作为新生代的我们,拥有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刻苦勤奋的学习,做到业精德成,以对得起优越的学习条件。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10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曾被明太祖朱院长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且和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小时候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他这样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和“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可以看得出来,宋濂小时候读书共有两难:一是“无书难”,二是“无师难”。为了解决“无书”的问题,宋濂总是“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即使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也是“弗之怠”。再看看我们自己,没有宋濂的“无书难”,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读书条件,却被白白浪费,在九年的时光中不学无术,碌碌无为,空有了一张学历表,虚度了九年的时光。再说说这“无师难”。老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时时处处都在学习,而老师就是引导我们学习的人。

  可宋濂却“无师”,为了求师,他“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遇到老师训斥时,他“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唯恐老师发怒。设想一下,在现代,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学生,有多少学生会虚心接受?更多的甚至在课后谩骂,侮辱老师。我曾经也是教师子女,我也知道在“教师”这个名词下面隐藏着一个多么重的负担,里面有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期望,也有无数莘莘学子对未来的美好瞳暻,要挑起这担子,只有老师做得到。从古时到今世,攀比之风在学堂中一直没有停过。如果人人都能像宋濂那样“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恐怕这种攀比之风早就消停于世间了吧!我们要学习宋濂的这种精神,努力学习,长大报效于国家!!!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11

  人生就像一场戏,不在乎最终的结局,而是在于体验这其中的过程。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的生命有限。但学习的精神是无限的。如果每个人都沉沦于世,那么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我们要好好把握自己的一生,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在讲解《送东阳马生序》一课时,我对此内容深有感触。其中一句话为:“以中足有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于之勤且艰若此。”意为,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作为学生,我们是知识的求学者,应该懂得礼貌、谦卑,因为知识可以让我们不断进步,不被世界淘汰,所以学习对我们是有利而无一害的。而社会在进步,经济水平在逐步上升,祖国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回报祖国。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有些同学在校上课不认真听讲,并且公然顶撞老师,这实在令人大为汗颜。不仅如此,有些同学还互相攀比,这些现象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因此,我建议大家读读这篇文章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改掉一切恶习,做一个文行并美、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12

  宋濂自幼就喜好读书,但因为家境贫寒,无钱购书,只得向别人借书来读,为了能及时还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的举动,为他赢来了良好的信誉。“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最终,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师!

  从书中所述事情能看到诚信的重要性,它有时甚至能决定我们的人生走向。在历史长河中,已经得到了无数的事实论证。表现诚信的成语有很多:“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等等。最著名的是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因为季布的诚信,而使他在朋友中得到很好的声誉,后来,季布得罪汉高祖刘邦,刘邦悬赏重金捉拿季布,季布的朋友却不为重金所动,反而帮助季布出逃,如果不是季布坚持信守诺言,赢得“季布一诺,值黄金百斤”的声誉,他的朋友会不惜一切来助他出逃吗?诚信决定了季布的命运!

  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是一个因为不诚信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典型例子。周幽王为博宠妃一笑,不惜动用点燃烽火台来戏弄诸侯救驾,结果,真正的敌人来了的时候,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在戏弄他们,没有一个人前来救驾,最终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堂堂天子,因为不守诚信,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身首异处的结局,可悲可叹!

  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它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是一个人缺少诚信,将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任何事都没办法做成。《左转》“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

  反观现在,却是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毒奶粉,地沟油,火锅红等事件层出不穷,在金钱面前,诚信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就连现在帮助他人,都要瞻前顾后,怕被讹诈...。这让从小被教育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我们情何以堪啊!难道在创造物资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就要被束之高阁吗?难道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比起我们的老祖宗,思想道德的滑坡竟然那么厉害吗?

  没有信仰,缺少诚信的民族是危险的!我还小,没有办法改变缺少诚信的社会现象,也想不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的方法,我只能默默的从我自身做起,我也希望生活中的每个人能尽量做到这点,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达到“吾以诚信示人,人以诚信示吾”。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13

  自从读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很多,和作者宋濂比较起来,我才知道我以前是多么的无只。我更没想到的是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明初散文家宋濂背后却有那么多的心酸事,年经的他为了求学,不惜在冬天雪地里穿破鞋去上门请叫老师,他为了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他面对老师的责骂却是“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要达到这种境界对现代学生是容易的么?

  读了这篇《送东阳马生序》之后,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好好用工读书,我们和宋濂比较起来,真是幸运儿,想起我们左说说好好读书,右说说好好读书,真是可悲啊!作者喜欢读书,因为家里穷的原因,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所以他就经常向那些有书的人家去借,看玩之后就亲自动手用笔抄写,抄写完之后怕日期过了用跑的去还书。

  然而现在的我们,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含辛茹苦,只是希望和盼望儿女都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可是却反而弄巧成拙,但这并不能怪父母,要怪只能怪自己,光嘴里念念长大后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头地,可是做的却与说的相反。你们要知道这天下不会白白掉下馅饼啊!更不会掉下黄金的,我们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拼搏。

  所以,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我们要好好学习作者勤奋好学,以苦为乐。而且能够诚实守信得以博览群书,更应该学习的是尊重老师,虚心求教,这样才能做到了好好用功读书呀。!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14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作文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好多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曾经看过《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的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15

  《送东阳马生序》写了作者宋濂在少年时期求学的种种困难,与自己的艰苦作对比,以告诫“马生“刻苦学习。文章让我强烈的感觉到我们应该学会执着、坚强并珍惜优越条件,好好学习。

  因为执着和坚强,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情况下抄录下抄录一本本的书,可以“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知经叩问。”可以“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并最终成为了大文学家。

  国家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如果想看书,父母会给你找;如果想要文具,父母会给你买……我们的条件一点也不比宋濂的差,可是我们却没有他的那一份坚持和执着。

  我的愿望是长大当一名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坚持和执着,当然,还要有高尚的爱国情怀。

【读《东阳马生序》有感15篇】相关文章: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编15篇03-17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通用15篇03-17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集合15篇)03-17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3-01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06-01

《送东阳马生序》的阅读答案04-04

《送东阳马生序》的阅读及答案07-26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9篇01-30

《送东阳马生序》《熟读精思》比较阅读答案09-21

《送东阳马生序》《宋史杨时传》比较阅读答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