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风读后感

时间:2022-06-20 10:59: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家风读后感(通用28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风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风读后感(通用28篇)

  家风读后感 篇1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家训,顾名思义就是指家庭或家族祖辈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三国时期蜀国一代名相--诸葛亮,他的足智多谋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自身的崇高修养。《戒子书》是诸葛亮家族著名的家训,在现在兰溪市的诸葛八卦村的墙壁上还醒目地雕刻着。他的后人有个叫诸葛梁的,从小就牢记《戒子书》,他诚实好学实事求是,成年后成为兰溪市有名的医生。

  浙江湖州人--核物理学家前三强,六岁便进入北京大学的“子弟学校”--孔德学校就读,追求科学真理报效祖国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他。少年时期,他刻苦学习,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继续去法国巴黎大学,在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导师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赏识,成为居里先生的得力助手。后来,在法国工作生活条件非常优越的条件下,他却毅然选择回到祖国,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我们浙江名人的故事。那么对于普通人,家风家规又有多重要呢?瑞安人蔡笑晚,就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魔术师”,他用特才特教的人才培养理念,把自己六个子女培养成五位博士一位硕士。

  现在来说说我自己吧。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投机取巧钻空子,知识要积累,不能靠临时抱佛脚。在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工作是好好学习,加强本领,将来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记得一次考试前,老师严肃地提醒我们要认真复习。而我却没放在心上,认为考试只是易如反掌小菜一碟,复习时间我都在看课外书。结果,考试时有几题不会。我有些灰心,又有些懊恼,想起曾经有个同学跟我说过,她偷看了别人后分数就很好。我打了个冷颤,心理默念:不行不行,我是好孩子,不能有这样的坏想法。可这次,她看我停在那儿不写,就偷偷把卷子往我这边挪了挪,轻轻地敲了一下桌子,好像示意我看一下。我又想:就随便看一下,我不写进去还不行吗?于是我鬼使神差地把身子稍微一斜,哈,她的答案非常清晰地展现在我眼里。这下我再也忍不住了,现成的答案呢,不写下来的话显得我多么傻。于是慌忙地写了下来。写好后,我并没有松口气,反而那几个字在我眼里越变越大,越来越扭曲,好像变成了邪恶的魔鬼朝我挤眉弄眼。我顿时心里非常恐慌,爸妈严厉的目光在脑中浮现,他们教育的话语同时在耳边响起,一声一声越来越响,犹如晴天霹雳,让我直哆嗦。我立刻晃了晃头,心想: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我要做诚实的人!于是我急忙将看来的答案重重地擦去,“下次我一定会认真复习的!”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正是因为爸妈的教导和严格的家规,及时将有邪念的我拉回了岸,不至于犯错。可见家风家规对我的影响力之大。

  有人说家训是诚实守信,有人说家训是刻苦学习,也有人说是孝顺父母......不管它是什么,如果你严格按照它去做,肯定收获满满终身受益。这些教我们立身处世为学之道的教诲可以让行为不端正的人改善,让没有学识的人发奋图强。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人,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我们都需要它。它规范了我们的行为,引领着我们的思想,是我们浙江优秀的文化传统,从我们做起,一直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造福子孙后代。

  家风读后感 篇2

  家风,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而家风也是有益有害的,良好的家风是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一般指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而不良的家风不仅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甚至直接影响其以后发展,是需要用一生去填补的。

  阅读清风传家后,发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与积极向上、严谨的家风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有着医者仁心的钟南山。其父亲钟世藩秉承一颗虔诚的心,从事了儿科。在对小孩诊断过程中,总是保持尊重,细致全面地检查,实事求是,绝不会多开一分钱的药。这种爱与责任的言传身教对钟南山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在抗疫期间,钟南山正是因为心中有大爱,肩上有责任,身上有担当,全力以赴抗疫,始终坚持战斗在一线,做出了巨大奉献。在有很大名气后,也依然秉承着仁心仁术的家风,坚持出诊看病,因为在他的眼里病人最重要。

  清风传家不仅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更需要自己的身体力行。樊锦诗,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管员,长期从事石窟管理与保护、石窟考古方面研究。她从家风中所秉承的认真在工作中也得到体现,其率领团队做石窟报告,没有随便应付了事,而是认认真真的试了又改,改了又试,做出了国内外认可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在对待家人和生活方面也坚持自立、节俭,坚决反对特权,淡泊名利。对待孩子工作一事,鼓励其自立,不依靠其方便找工作,让他自己去发展,认真干事,多学本事。她曾说,自己的父亲就是思想纯正,对国家、对事业有责任感,对功名利禄看的淡,而她自己也正是受了家风的熏染,身体力行的担起自己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人纯粹宽厚,做事认真严谨,使家风在其践行下不断传承。

  良好的家风对还处在成长中的孩子是潜移默化并且影响深远的,是孩提时代中重要的教育与培养。叶聪,中国载人潜水器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其在小时候,家庭氛围宽厚和谐,给予他高度的选择自由。叶聪说自己一直是个敢于求新求变的人,有时候也有些叛逆,但家人对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始终很支持,从不过多干涉。叶聪小时候就是个舰船迷,与兵器相关的杂志都爱看。这与父亲的爱好完全不同。叶聪的父亲喜欢文学,但从未干涉儿子的阅读偏好。正是在宽松的家庭氛围中,儿时的爱好慢慢生根发芽,父母无声地浸润与充分的包容赋予了他求新求变,向上向前的勇气,在家人的无条件支持下,叶聪才能不断突破、锐意进取、硕果累累。

  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公正和谐。修身是“齐家治国”的基础与核心,“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关键。所以作为国人我们都应该首先身体力行,打造自身过硬的本领与高尚的品格,其次对家庭成员给予爱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钱物虽然也能继承,但终究是无源之水,不如使成员每个人自立,他们才能为家为国做出更长久更大的贡献。作为小单位的家好,才是大集体国强的基础,而大集体国强又是小单元家好的保障。营造良好的清风传家氛围,不仅仅是关乎个人的成长,更关乎国家长久的发展,是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去努力践行。

  家风读后感 篇3

  相信看过湖南卫视《变形记》的人都会深有感触,现在青少年一代的教育问题多的令人费解!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暴力、叛逆、个性十足酷毙,家庭亲情、天伦之乐越来越瓷化了,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的考验。骇人听闻的杀戮事件,随处可见的家暴事件,网络信息神速的传播,使这些不可回避的矛盾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在世人眼中。谁都不知道今天别人家的>故事,会不会成为明天自家的事故亦或是灾难。

  家不是任性妄为的地方,家可以贫,心不可以穷。那些喜欢释放物质垃圾和精神垃圾都是不健全的可怜之人。丰裕的物质生活,让众身价倍增精神贫瘠残缺的人们,于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于逢场做戏中哗众取宠,于挥金如土中孤注一郑。从网络红人郭美美炫富终究不免牢狱之灾,到酒钢原董事长冯杰贪腐受贿被捕,再到百份全球追逃红色通缉令,国家重磅出击强力惩戒贪腐。还有一些风云人物各种不雅事件层出不穷,无不昭示着一颗颗因浮躁妄念迷失的灵魂。修生养性传承美德,以身作则言传声教。否则一个整日酗酒泡吧网聊不断地人怎么可以指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学霸学神一鸣惊人出类拔萃,一个只把孩子看作是任你打磨比拼虚荣帮你圆梦的私有工具,只会令人更加鄙视我们的无知浅薄。

  纪伯伦说过一句话孩子只是借助我们的腹部来到世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弓拉满,让箭射向远方。教育孩子的地方除了学校这个专业机构,更加重要的是家庭德育教养。孩子教育就是一部爱的教育史,很多的父母喜欢越界关心孩子,只是变相传达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传递的气息使孩子体会不到爱和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逐步地递减参与孩子的生活程度,营造出合理自然的距离,给孩子成长独立的空间,逐步地在渐行渐远中分离,在合适的时候得体的退出。做一个有分寸的懂得孩子的父母,理智的关怀真切的厚爱。一个优秀的家庭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美德教育,言传声教教导孩子做一个有修养的有文化的人。重要的是要训练孩子耐心的倾听、阅读写作、良好的沟通、独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品性、彼此尊重、环保意识、影响力、行动力。创新力。

  家是和煦如春的暖阳,家是清爽宜人的夏风,家是红红的火焰,给孩子温暖和前行的力量。父母就如那指南针一样,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积极阳光的心态。而这都得益于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高尚的人格,优雅的谈吐高雅的气质,善于学习进取的精神,善良厚道的待人接物。自古至今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训家风家教。《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国语》《论语》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家风家教好,培养出孝顺懂事,举止有度的孩子,传承良好家风,促进>和谐社会风尚,是每一个家庭德行教育的核心思想。

  总之世界的作用力都是相互的,你想要孩子优秀,作为父母必须从自身修养提高入手。孩子只是你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的都是自己的影子。就如同你隔山呼唤的回音。父母快乐着孩子的高兴,同样孩子必然痛苦着你的忧伤。那就请你不要

  只是抱怨指责和放弃,成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助力器,懂得做人做事情的道理、明白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懂得低调做人理智处事,明白感恩包容善于思考。每个人都需要在不断地自省自悟中成长,感谢孩子让我参与你的成长。

  家风读后感 篇4

  我们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做一个彬彬有礼之人,是我们的准则。我家的传统美德是尊老爱幼。爸爸经常告诉我孟子的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给我讲“孔融让梨”、“子路尊老爱幼“、”黄香暖席”的故事,所以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早已经种下了尊老爱幼的种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经常帮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摘菜、扫地、擦桌子等等;我还帮助妈妈收拾碗筷,铺床叠被,收拾房间……虽然都是些小事,但是我觉得奶奶和妈妈还是很高兴的,我也感觉自己长大了,我自己也很开心。

  好的家风家训,对子孙有很大的帮助。像诸葛亮,他是浙江兰溪人,他的子孙里,没有一个人是做过坏事的,而且还帮助一些贫困山区、小镇渡过难关,这是在历史上很少出现的;郑义门被清朝开国皇帝封为“江南第一家”……这些名人,都是因为有好的家风,才会有辉煌的人生。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上街。外面有好多乞丐,我对他们产生了厌恶,看见他们就恶心。这时,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旁边,还向我乞讨。我心想:恶心死了,给他一毛钱吧。我便把钱投到他的碗中,不想搭理他,可他竟然死不要脸地还向我要钱,我气愤极了大声说:“滚开!”妈妈看见了说:“注意礼貌。”我想一个乞丐而已,可妈妈却把5块钱给了他,我大吃一惊。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干嘛给他,五块钱可以买一根梦龙耶。”妈妈和蔼对我说:“他是真的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就是献出自己的爱心啊。孩子,记住啊,一定要有爱心和帮助他人的一颗心,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东西,就是那金子般的那颗心。”这番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告诉我一定要有爱心,有一颗帮助他人的心。

  《浙江好家风》这一本书,让我看了感触很深,好的家风,造就后人的良好习惯。

  家风读后感 篇5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这句话选自《钱氏家训》,是我在阅读《浙江好家风》这本书时看到的。我津津有味地阅读了下去,故事中的钱氏三代人,得益于教育家父亲的良好启蒙和家训,从小爱读书,并从书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学习,终成大家。

  看了这个故事,我脑海中不禁想起了我90多岁高龄的外太公。从我记事起,外太公家那铺满整面墙的书架和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籍就让我记忆深刻。

  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几个大字,每次去外太公家,我却总爱走到书架前,翻翻看看。外太公总是宠溺地看着我,还对我说“舟舟,看你经常到这来翻我的书本,想来你一定也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长大之后,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见闻广博,心胸才会豁达,人生的道路才能越来越宽阔。”说完,还会从书架上取下几本书送给我。

  那时候,我还不明白外太公说这番话的含义。妈妈告诉我,外太公以前是一位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他就时常告诉学生们,阅读能促思,要多看书。在家里,他也同样严格要求子女,教导子女生活上要低要求,学习上要高标准。所以,我的外婆辈的几个孩子,我的妈妈辈的几个孩子,都十分热爱学习,热爱阅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遵循着外太公的要求,兢兢业业地工作着,默默奉献着。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天地长大,一本本书也成了我的好伙伴:我捧起了童话故事,捧起了科幻小说,捧起了百科全书,捧起了世界名著。在《水浒传》里,我结识了忠义宽容的宋江;在《三国演义》里,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懂得了遇事要坚强;在《上下五千年》里,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的灿烂辉煌,也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

  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我想,我也会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我也会将外太公的精神继续传递下去,让自己因为阅读而拥有一个豁达广阔的人生。

  家风读后感 篇6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重庆机务段检修车间蓄电池工陈芳芳,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篇《阅读与家风》读后感受。

  阅读是什么?阅读是提高我们公民的道德素养,促进家庭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助力器!每个人的阅读水平,就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阅读高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国家的竞争力。阅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阅读,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历史传承。

  家风是什么?家风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在家庭中的传承。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它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好家风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化孕育并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好家风也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对个人精神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家族幸福、和谐、美满、昌盛的法宝。

  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在阅读中能使我们树立家国情怀、增长智慧;懂得诚信、懂得思义、懂得公正为民。同时阅读也会使我们懂得感恩、爱国爱家,学会宽容,创造和谐;关注美好,收获快乐;诚实守信,守住底线;勤俭持家,尊重劳动;夫妻和睦,科学教子;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爱岗敬业,干好当下。这样便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家风。

  作为一名90后女性,我认为女性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女性阅读,就抓住了全民阅读和家风建设的根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女性大多数是家庭的核心,是儿童的第一个教育者、引导者,女性阅读在促进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家庭文化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家风读后感 篇7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国人心中,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岳母刺字到西花厅的家规家训,无不体现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同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淳朴的家风家规。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或是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小时候,父母就要求我们遇到长辈要主动问好;互相尊重;我父亲曾经跟我们兄弟说过讨便宜就是吃亏的“后门”,不是自己的东西绝不要占有的贪欲之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勤俭节约,碗里的饭必须要吃完等。大凡出人才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风,不好的家风必然导致家庭的不幸。孟母为保家风纯正三择其邻,又断机杼,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孟子刻苦攻读,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位列三公的曾国藩对子女要求严格,不允许高人一等,提倡节俭持家,使其子女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良好的家风家规对于家庭成员犹如土壤、阳光、雨露一样,是不可或缺的。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规呢?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构建良好的家风家规最重要的是要有和谐的家庭关系,良好家风家规的重要基础是团

  结、平等、包容、和谐的家庭关系。其次是对家规的坚持,家规虽然大多数没有文字记载和要求,但身教、口传的传统美德教育非常关键,我父母的一言一行,是我家家风得以发扬光大的根基。

  家规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一家之长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家风家规也无济于事。只有正当的家风家规,才能给家庭全体成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成长环境,良好的家规家风将是家庭和社会永远的财富。

  家风读后感 篇8

  关于个人品德。古代文言家训对于个人品德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何读书和怎样交友两方面。纵览古今家教著作,几乎没有一部著作不教导儿孙要发奋读书和刻苦学习的。当前很多文章把读书归到“职业道德”范畴,我觉得不妥。(如光明日报国学版2009年6月29日《古代家教的启示》)因为读书和学习很多时候既不是“在公供职”,也不是“履行公职”,应该算做“个人品德”。陆游遗训后人,“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颜氏家训》中有专门的《勉学》篇。很多家教除勉励学习儒经外,还要求学习书法、绘画、音乐、医药和骑射等“杂艺”。

  古人教育子女要慎于择友,十分重视朋友的选择。明代杨继盛告诫儿子:“拣着老实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人,你就与他肝胆相交,语言必信,逐日与他相处,你自然成个好人,不入下流也。”建国初期,周信芳演出京剧《打严嵩》时就曾考虑用上这段话。姚舜牧也说:“交宜亲正人,若比之匪人,小则诱之佚游而荡其家业,大则唆之交构以戕其本枝,甚则淫欲以丧其身命,可畏哉!”

  总之,我国古代的文言家训精华是我国古代人民(尤其是士大夫)教诲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育读本。包含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及我国人民固有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可贵精神。我们回顾、认识、了解、汲取古代文言家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精华,对于我们今天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对于我们完善社会教育体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将起到基础性和普及性的作用。

  有了好的家规家训,并不意味着子女就准能成龙成凤。好的家规家训固然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应避免模式化、程式化。因为家规家训只是一个相对比较浓缩的理念,而家庭教育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要防止家规家训教育走向形式主义。

  家风读后感 篇9

  前不久,学校免费发放了一本叫做《家风家训》的书,这本书,我现在已经读完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弟子规》。

  我现在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里面蕴藏着许多道理1,只要反复领悟,你就会收获颇多!

  入则孝里面说到:父母呼,应勿欢,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是说父母长辈叫我们,我们应该立即去,不容刻缓。父母长辈命令我们,我们必须做到,不能想着懒过去,就这样算了。

  还记得那次,妈妈对我说:“吃完饭,收碗,洗碗,还要扫地,准备洗衣服。”听着妈妈的说词,我心里顿时一阵火大起来:“知道了,知道了,烦不烦啊。”

  此后,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反而更加得意。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才深刻的反省到自己看似平常却很严重的小事。是自己不该反驳。妈妈叫我做的事都是很平常的,而且都是我力所能及的小事,况且,父母每天那么辛苦。如果说:让我做这点小事,我都不愿意,那么我的素质简直太差了。

  我认为我不仅没有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还没有做到的还有很多很多。

  如: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还有一次因为害怕公鸡,但还是要煮饭,于是我不敢出去舀米,所以就从楼上去,结果很悲剧,虽然我舀到了米,但是我过去时把油坛子打破了,妈妈回来后,我当时很不高兴,还发了脾气。

  当我学习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我认为我太不应该了,简直是不孝顺的孩子,通过这样的事,我知道,自己做事以后都得小心点,不能马虎,家里的东西都是用钱买来的,弄坏了很可惜,所以以后要注意这样的事再发生。

  以后,我一定要尊重父母,为父母分忧,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我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做一个人人夸奖懂事的好孩子。

  但愿每个中小学生抓住根本,重在实践,当祖国和人民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家风读后感 篇10

  暑假期间,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我认真阅读了《小学生传统文化第一课:中国好家风仁义礼智信》,感觉受益匪浅、启发很大。

  《三字经》有言:“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混。”其中的“仁义礼智信”,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的“五常”。这“五常”,贯穿于几千年形成发展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仁者,人二也。即二人相处之道,指在与他人相处之时,能够关系融洽、和谐。在具体的交往方法上,要按照“仁者,易也”来处事,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非常重仁,强调:仁者,爱人矣。简而言之,能爱护体贴别人,便为仁。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即在别人有难时能够出手相助,帮人一把,即为义。在体现义的时机上,要做到“义者,宜也”,也就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礼者,示人以曲也。正如俗话说,自己弯腰才能显得别人更高,对别人就显得敬重,即为有礼。古时候对于礼,也有“示人如弯曲的谷物”的比喻,意思是谷穗只有结满谷物的时候才会弯下头,礼之要义就在于此。

  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假,把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琢磨透了,也就显得智慧了。“智”还有理智的意思,即要有平和的心态,也就是“有修养”。如果失去理智,也就失去了修养;失去了修养,也就失去了礼貌;失去了礼貌,也就斯文扫地了。

  信者,人言也。古时候没有纸,各种经验技能都靠言传身教。那时候的人们都很纯朴,没有很多的阴谋诡计和诳妄欺诈,故而都比较真实可靠。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诚实,是为信也。

  “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陶冶出了一代代仁人志士,至今仍具有恒久的魅力和普适的价值。作为新时代的小朋友,我们要自觉传承和发扬“仁义礼智信”这一传统美德,努力争当践行“仁义礼智信”的好少年。

  家风读后感 篇11

  暑假期间,反复读了《中国家风》一书,流连于字里行间,畅怀于一个个家风故事,感受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谓的家规归根到底就是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现如今,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已经耳熟能详,根据这个,我们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梳理制定了自己的家训。我们的家风家训是:孝敬长辈、诚信做人、俭以养德、行善为美、宽容待人、自强自立。

  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家风家训,我在这里简单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的家风家训第一条就是“孝敬长辈”,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无论他多么有成就,都要以孝字当头,只有孝敬父母,他的事业以及未来都会更加出色;“诚信做人”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我们的周围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也会让自己的工作与家庭受益无穷。

  “行善为美”是要以善来践行自己的行动,要日行一善,做到语善、视善、耳善、心善、行善,因为美是从善行开始的;“俭以养德”,要做勤俭的人,一个家庭如果不勤俭无论有再多的钱财,都会散失殆尽。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圣人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之道,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小到一个家庭更应该以勤俭来治家;“德”是衡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如果一个人只有出众的才华,而他的品格恶劣,那么他的才华会黯淡无光;一个人的才华是建立在品格高尚的基础上,只有品格高尚的人,他的才华才能熠熠生辉。“自强自立”就是要自己独立生活,有志气,不让父母操心。遇到困难挫折,想出一切有利的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家风家训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传承。俗话说得好:“以小家治大家。”只有我们每个家庭自己做好了,国家才会更和谐,世界也会更美好。让我们每个家庭通过自己的家风家训来拥有更多的正能量,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所在。

  家风读后感 篇12

  《浙江好家风》中个个贴近生活的故事启迪我们应该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些脍炙人口的家训是那么得耐人寻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消化。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这是我看过的书中最具教育意义的一本书了,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家风家训内容主要涵盖了学习、修身、治家、处世、爱国等方面,其中的故事历经代代的相传,演变成了一篇篇、一句句启迪人心灵的经典,如:“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俭素是绳是准。”“多读书大观古今,可以免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这些家训名言是我们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让我们为之振奋,相承相传。

  当然,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我们家的家训就是“勤俭、孝敬、善良、正直”,这八个字是长辈们总是告诫我们的,在长辈们的告诫、期望中,我也已经牢记,并传承这“勤俭、孝敬、善良、正直”八字家训。

  不信,你来看看我生活中是怎么做的吧!

  小故事一:衣贵洁不贵华

  一次,跑步不小心,把一条好好的裤子膝盖那里破了一个洞,晚上回家,跟妈妈聊起,妈妈说:“不要紧,裤子还蛮新的,这里补补还能穿。”说完妈妈把裤子用针补好了,我又穿上了。从小到大妈妈总是对我说,衣服不在于华丽、昂贵,只要干干净净的就可以。四年级的时候我学会了缝针,平时袜子有个小洞,我就会自己补补,再穿。

  小故事二:凡是人皆须爱

  小的时候,我们还住在四楼。早上我和妈妈匆忙赶时间,看见楼道上一位老奶奶提着垃圾,脚不方便行动很慢。我想着时间快来不及了,想着越过老奶奶,妈妈却拉着我说:“我们一起帮帮奶奶吧!”妈妈护着奶奶,我帮忙提着垃圾,慢慢地走下了楼道,虽然时间在一分分过去,但是我却觉得时间停在了幸福的一刻,老奶奶、妈妈、我的脸上都是幸福的微笑。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也会给老人让座,扶他们过马路……

  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很多,家训就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中。在生活中,我会一直谨记“勤俭、孝敬、善良、正直”八字家训,塑造更好的自己。愿在家训家风熏陶下的我们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开花、结果。

  家风读后感 篇13

  好的家风,就像家的主旋律;就像家的柱子;

  就像春雨,滋润着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最近童鞋(同学)们总是在谈论着自己的家风,现在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好家风吧!我们家也有许多家风呢!

  有着许多比如:

  嗯,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有吃饭时要洗手,上完厕所要洗手。好的学习习惯,写作业要有计划性,书桌要整理好。

  好的生活习惯,教我要怎样做人等等。

  在我们家,我的爸爸妈妈经常教我做人的道理,还给我们家定了家规呢。不过,他们喜欢用事情告诉我道理,让我永远铭记于心。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上街。外面有好多乞丐,我对他们产生了厌恶,看见他们就恶心。这时,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旁边,还向我乞讨。我心想;恶心死了,给他一毛钱吧。我便把钱投到他的碗中。不想搭理他,可他竟然死不要脸的还向我要钱,我气愤极了大声说:“滚开!”妈妈看见了说:“注意礼貌。”我想一个乞丐而已。可妈妈却把5块钱给了他,我大吃一惊。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干嘛给他,五块钱可以买一根梦龙耶。”妈妈和蔼对我说:“他是真的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就是献出自己的爱心啊。孩子,记住啊,一定要有爱心和帮助他人的一颗心,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东西,就是那金子般的那颗心。”这番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告诉我一定要有爱心,有一颗帮助他人的心。

  还有一件事,使我一生难忘,那是爸爸妈妈要告诉我要独立和坚强的道理时地一件事。

  记得有一场大雨,我的同学都被接走了。我还在教室里,我想如果今天爸爸妈妈开车来接我就好了。可我等了好久,爸爸妈妈还没来,我只好打着我那把破伞,带着怨恨的心情走在回去见到路上,我看这次我一定不会原谅他们了。烦死了。我只好慢吞吞地走着,雨点打在我的身上,我觉得异常的冰凉,也许是心凉了吧。

  我打开家门,我想哭可还是忍住了。爸爸妈妈笑脸迎接着我,我别过脸不想理他们。妈妈轻声走过来说:“孩子,今天你是自己走回来的。看一看你身后的脚印吧,以后也要这样坚强哦,要独立要坚强要自信要宽容,这不就是我们曾经定过的家风哦,要加油噢。”

  家风读后感 篇14

  《中国家风》这本书是我国国学学者张建云与赵志国共同主编的,讲述了在中国社会应有的家庭风貌。所谓“家风”就是对爷爷奶奶老一辈的孝道,是对父母的付出感恩在心;是对他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也是对一个人的教养进行评价……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风就是家里的规矩。

  仔细品味完这本书后,书中有许多情节令我记忆犹新,使我受益匪浅,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个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和《共同呵护着那一盏古老的灯》让我至今难忘。前者讲的是教养问题,公交车上给小朋友让座这是很普遍的事情,可是却有一位这样的小朋友,她上车后公交车上还有许多空位,可她偏偏要坐一个已经有人的座位,而那个人就是作者。那个女孩毫无原则地冲着她妈妈大喊大叫不依不饶,好像是不坐到那个座位上就誓不罢休,这使我想到了一个词“溺爱”。是啊,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之至,使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父母的撒娇,什么都让父母满足我们。而后者讲的是爸爸因为说了得罪爷爷的话,爷爷大发雷霆不肯吃饭而爸爸跪在地上请求爷爷的原谅。古往今来,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想想我们,父母稍有不依顺我们的地方有时就会大吵大闹,埋怨这埋怨那,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殊不知我们的父母从来不抱怨什么,无怨无悔地关心爱护着我们。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是我们中国家风的具体体现之一。大到我们的国家、社会,小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位成员,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去为他们做些什么,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需要帮助的弱者得到了你的帮助,那就会感染他们,他们同样也会去帮助更弱的弱者,这样就像一根大链条大家拉起手来传递温暖。团结就是力量,那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正能量,那我们在这种和谐、互助、友爱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是多么的幸福与快乐!

  中国家风代表着国人的精神面貌,一个民族的文明体现,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式家风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家风优良的好少年!

  家风读后感 篇15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散。风的意思是“上以风化下,下以风讽上”的意义,即人们要以高尚的道德去影响教化自己的子女。而家训就是家风归练成的祖祖辈辈规定下来的道德准则。说了就做,做了必稳妥,言必行,做事不拖是我们家的家训。所以我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家风,一定要遵守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家训。

  在我犯错误时勇于去承认错误,这也是我们家的家训。我清清楚楚的记着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高高兴兴地玩,而玩时一不小心打碎了一个阿姨家放在窗户上的一个漂漂亮亮花瓶。此时此刻,我发现四下无人,准备溜之大吉,可是想一想,越觉得这样做不太好,所以就在她家门口等她回来。等啊,等啊,直到她下班才回来。此时,我立刻向阿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诺会用自己的零花钱来给她买一个一模一样的新花瓶回来。于是,阿姨很高兴的答应了我并送我回了家。在我家里时,阿姨对我妈妈讲了这件事,她们还异口同声地在夸我,还说我们家的家风、家训真不错。是啊,一个个良好的家风、家训就能教育出一个个优秀的子女。

  同学们,艰苦朴素是作文美德,铺张浪费是犯罪。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家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的溺爱她。因此,她想要什么,她的父母就满足她的要求,所以她总是非常的浪费,不想要的物品就随地乱丢,还经常提一些过分的要求。如草稿本上有一个污点,她就要重新买一本新的。就算是不喜欢吃的零食她也会买来,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别的同学面前炫耀一番。她吃饭时,总是把饭装的满满的,然后吃几口就立马倒掉。水笔,总是买最好的,不管好不好用,总是买来,只为追时尚。还常常把用过没几次就笔就扔了。她的行为常常让人觉得是可耻的。她浪费书本,浪费金钱,浪费食物,浪费……因此,我要对她说:“节约朴素是美德,铺张浪费是犯罪。”我们一定要拒绝浪费,支持节约。要树立一个好家训,学习好的家风。

  同学们,我们应该深深地知道一个家庭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家训,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个家庭过上和谐的生活。俗话说的好:“品格为灵魂,心为脸,应养成高尚、正直、诚实守信的优秀品格。不要言而无信,自食其果,要信守承诺。慈孝之心,人皆之有……所以我们每一个家庭要有一个良好的家训、家风。

  家风读后感 篇16

  古语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以前,我对这句话不甚理解,但在阅读了王立群老师所著《家风家训》一书后,深有感悟。

  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开端。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品性;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为人处世;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的家教。

  从小我就经常听父母告诉我们“家教”这个词,但那时是懵懂的,只知道平时听他们在言语交谈中提到小孩子要有“家教”,没有“家教”的孩子是不受欢迎的,是会让人讨厌的。在以后成长的经历中,在父母言传身教中,我慢慢懂得了“家教”的一些内涵。我的家庭,在家教上没有深刻的内涵和华丽的道理,只有浅显的、通俗易懂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甚至被我沿袭到了对女儿的教育中。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宽容的孩子,不要和别的小朋友吵嘴打架,不要欺负别人,要有宽容忍让之心,遇事多谦让别人,不要和别人争高低,否则既伤害他人,也会让自己吃亏。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父母这种简单直白的话语其实就是一种家教之风,这种家教之风蕴含着对子女的点滴之情和无私的爱。这些足以指引或影响着我三十几年的生活和工作,并且还会一直影响下去,使我终生受益。

  好家风是双向互动的,是承前启后上下联动的,他不是单一,不是一厢情愿的,好的家风应该是有顽强生命力的,是上下几代人之间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是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情和爱。父母长辈对子女后代的教育培养其实就是世代家风传承的过程,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一言一行,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反之“有什么样的子女,就能衬托有什么样的父母原型”,这是相辅相承的、相互作用的。所以在女儿面前,我一直极力维持着一个拥有良好家风家训的形象,毕竟父母长辈是家风的示范引领者,而子女晚辈是家风的传承践行者。

  我一直秉承着一个想法:好的家风家训,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固的基础,每一个家庭,就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家风读后感 篇17

  妈妈给了我一本书——《浙江好家风》,我一开始以为是本索然无味的书,直到最近妈妈要求我阅读,我才打开了它。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刚开始读,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书中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读得我心潮澎湃,爱不释手,我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不仅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教会我们待人接物的道理,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我家,爸爸每天一回家就要读报,有时晚上很晚了还在看从单位带回来的管理类书籍,时常还写些读后感。妈妈虽然比较忙,没什么时间看书,但她会在干家务时戴着耳机听喜马拉雅里的有声书籍。对我而言,书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喜欢安静,没太多玩伴,从小就是它伴我长大。但是现在课内、外作业压得我没太多时间看书,偶尔早上或睡觉前见缝插针地看一小会儿。我虽不嗜书如命,但我希望能每天坚持看一点。“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学识渊博,有气度有才华的男子。

  有人说:“好的习惯来自好的教育,好的教育首先源自于家庭。”我觉得此话虽不全面,但还是很有道理的。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凡事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我父母就给我做了非常好的榜样,父亲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母亲勤俭持家,而且他们都很孝顺父母。外婆过世前生了四年多的病,妈妈隔三差五就要送外婆去医院,还经常在晚上。最后的一年多,外婆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妈妈嫌医院的伙食不好,每天亲自买菜烧好送到医院,悉心照顾外婆,从无怨言。双休日我会陪着妈妈一起去看望外婆,我会给外婆唱歌,捶背,逗外婆笑。爸爸工作虽忙,除了加班到很晚,几乎每天回家路过医院都会进去看看外婆……外婆已过世两年多了,这些事就像发生在昨天,我时常还会想外婆想得流泪。

  现在,只要放长假,我们就会回老家去看望爷爷奶奶或带爷爷奶奶出去玩。我特别喜欢春节,那时爷爷奶奶、姑姑姑父们、哥哥姐姐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聊天,谈谈话,互相勉励,互相学习,其乐融融……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期盼春节了呢!

  这就是我的港湾,普通却带给我无限快乐的家,我爱我的家和家人。

  家风读后感 篇18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也过了十四个春秋,可依然记得弟子规中那一句耳熟能详的格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句子的意思是父母叫时,应当及时过去,不能缓慢;父母命令时,应当及时做到,不能想着偷懒,而这也成为了我们家的家训。

  记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的拿着手机玩着游戏,这时,妈妈从小河边洗衣归来,捧着一大盆的衣服对我说:“我去烧饭了,你把这些衣服晒了。”我心中顿时产生了一股无名之火,对她大声吼叫道:“知道了,你每天都说同样的话,烦不烦啊!”

  那时的我满心只有愤怒,觉的自己并没有错,反而觉得都是妈妈的错,在我的认知里,这些家务本应该是她来做,为什么每次都要让我来做呢?凭什么呢?,我的心在呐喊!每次我都是在愤愤不平中,完成这些“额外”的任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常常想起我和母亲之间的故事,沉静在母亲和我的事件当中不能自拔,就在这不断的徘徊中,脑海里忽然出现了小学时曾背过的弟子规,顿时醒悟过来,我知道了自己的幼稚和不懂事,明白自己不应该对妈妈大呼小叫,不应该为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忤逆妈妈。现在的我们,已经有的高于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比父母还要强壮,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做一些小事了,既然有能力,我们就应该为家庭尽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就算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那也是一份心意。父母身负各种责任,我们能做的,应该做的,就是替他们分忧,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那一刻,我释然了,突然觉得,晴空一片明朗。

  现在,我才看清自己;现在,我才懂得父母的苦,懂得父母对自己源源不断的爱。之前,我从头到脚都是我最讨厌的不良少年;之后,我将孝敬父母,敬爱父母,为他们分担家中的小事,把每一件小事都看作是一件重要的事来对待。

  我的学习虽然不是很好,但我会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孩子,做一个孝顺又懂事的孩子;虽然我不是最聪明漂亮的孩子,但是我会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我会永远铭记这十二字“真言”,身体力行,努力实践!

  家风读后感 篇19

  暑假里,我读了一套书——《中国好家风》,在这套书中,编者教给了我们十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温、良、恭、俭、让”,这简简单单的十五个字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精髓,通过阅读它,我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好家风,明白了处世以诚、待人以恭的多种道理。

  这套书中最让我感触的是“恭”这个字,恭就是恭敬。“处世以诚,待人以恭”这样才能赢得相互的尊重,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但当我读到了“唐太宗教子敬师”的故事后,我有了深刻的感悟,这个故事是这样讲述的:唐太宗李世民虽为一国之君,但对老师非常的恭敬。他不管老师官职的高低,自始至终都是严谨选师,恭敬待师。唐太宗为魏王李泰请来了礼部尚书王珪为师,但李泰初时仗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对待自己的老师极不服气,对老师极不尊重。太宗非常生气,当着王珪的面把深受自己溺爱的儿子狠狠批评了一通。后来李泰见到王珪也从不以亲王身份自居,不仅见师以礼,拜答如礼,还主动向王珪请教忠孝之道,王珪逝世,唐太宗特下诏令李泰亲率百官亲往临哭后《养正图解》专门为魏王李泰崇师问道一事作画,清代的乾隆、嘉庆皆作诗称赞。这里描述的李泰初时的心态和对待老师的态度和我是何等的相似,我在平时的培训班学习中,经常会碰到没比我大多少的年轻老师,对于这种“姐姐”级的老师,我有时很不服气,还会跟她们顶嘴,认为她们也没啥了不起的。当时外婆和妈妈都跟我叮嘱过:虽然老师没大你几岁,但你一定要懂得尊师重道,态度要恭敬,不可怠慢。对外婆妈妈的叮嘱我是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没当回事。但李泰高居亲王之位,深受皇帝溺爱的情况下,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学会尊师重道,留下千古流传的美德故事,我为什么不能呢?我深深地自我反省,努力在实际中改进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貌思恭,事思敬”相互尊敬,才能让他人更好的和我交流知识。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好家风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最基础道理,非常值得我们以此“三省己身”,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我要从小事做起,以“处世以诚,待人以恭”为准绳,做一个道德品质优良的高尚之人。

  家风读后感 篇20

  家庭像天空,我像小鸟,没有天空我将无法飞翔;家庭像大地,我像小草,没有它我将无法生长;家庭像雨水,我是树苗,没有雨水我将无法成长。家庭像阳光,我像花儿,没有阳光我将不再漂亮。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每个人的家里都家训、家规、家风,这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了我们有教养,有规矩,有礼貌,学习好……而对我们的鞭策,我们应该遵守这些家风,做一个守规矩的人。

  在美国,一个调皮的孩子拿着爸爸给他的一把漂亮的小斧头后,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很生气。孩子见闯了祸,他虽然害怕,但他是个不说谎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这个诚实的孩子就是乔治·华盛顿,也许就是这样诚实的性格让华盛顿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伟大总统。

  在我家,父母经常教导我做一个说谎话、拾金不昧、不贪图钱财的人,可小时候的我却不懂得什么是拾金不昧。

  记得有一次课间,我在操场上玩,忽然我看见地上有什么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漂亮的手链,因为我很喜欢这个手链,便将这个十分漂亮的手链拿了起来,偷偷地放进了兜里,跑回了教室。回到家,我就把这个手链放在了一边。在吃晚饭的时候,我心里担心着:万一被发现了的话,妈妈一定会说我的。我低着头,爸爸妈妈在吃饭的同时也看我,但是没有发现什么,这时我突然很害怕,要是我被发现了,后果一定不好,还是告诉妈妈吧!这样想着,我看妈妈还没有把碗筷收拾好,我就跑过去帮妈妈,妈妈有些好奇,不过还是让我帮助她收拾。等到收拾完了,妈妈突然走向我,我立刻不安了,妈妈问我:“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我听到这句话,连忙低下了头,过了几分钟,我才说:“妈妈,对不起,我骗了您,我从学校捡到一个漂亮的手链,就将它拿回来了。”妈妈说:“你现在已经知道了,我也就不再追究了,明天上学交给老师,把手链还给失主就行了。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你以后要有拾金不昧的精神,不能贪心。”我在妈妈说完话后走去了房间反省,从今以后,我再也没有这样过了。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只有有了严格的家风,才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家风读后感 篇21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我家的家风是:勤劳善良,诚实守信,孝顺长辈。

  爸爸出生在一个农村的家庭,爷爷奶奶从小就教导他做人一定要勤劳。爸爸小时候农忙时,一家人总是全体出动,收麦子、掰棒子、刨花生、摘棉花等等都干过,虽然很累,有时汗流浃背,但家人辛勤的劳作,换来了丰收的硕果,看在眼里,美在心头,开心的总是不得了,这就是我家勤劳的家风,从小便让爸爸懂得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爸爸也一直这样教导着我。

  奶奶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善良,奶奶在生活中也一直为我们做着榜样,有什么好东西总愿意与街坊邻居分享。借了邻居的东西用,总要及时完好的归还人家。奶奶说:“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你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人与人之间就会有一种融洽快乐的氛围。”我想就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爸爸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生活、工作环境,我想我们也都在享受着这份幸福。

  诚实守信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会让人瞧不起,失去朋友,将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诚信给人带来温暖,有时很难做到,有时却很容易做到,有时甚至身边的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是一份诚信;一句简单的话语就是一份诚信;一个淡淡的微笑就是一份诚信。只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守住自己的那份诚信,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无比的美好。

  爷爷就经常对爸爸说:“一个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顺长辈回报他人。”爸爸自打懂事起,就听爷爷说远在青海西宁有一个好祖爷爷,如果没有祖爷爷我们家早就家破人亡了。爷爷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多,总是祖爷爷给寄钱来救济,有了大病总是接去西宁给治好。我家条件好了以后,尤其是有了电话之后,爷爷总是电话问候祖爷爷,过年了送去亲人的祝福。终于,在祖爷爷退休之后,连续两年从西宁回到老家,爷爷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得祖爷爷非常的开心,满足了老人家离家几十年能回来看看的愿望。爷爷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救命之恩,我们更要知恩感恩。”

  今天,我的爷爷奶奶也已上了岁数,在他们的教导下,爸爸长大成人,虽不在爷爷奶奶身边,但爸爸愿多电话问候,每周回到爷爷奶奶身边,多陪陪爷爷奶奶,常回家看看。

  如今爸爸也有了我,他们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到我。愿爸爸妈妈与我共同成长,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我愿成为勤劳善良、诚实守信、孝顺长辈的好孩子!

  家风读后感 篇22

  这天,我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浙江好家风》这本耐人寻味的书。这本书有五个篇章:学习篇、修身篇、治家篇、处事篇、爱国篇。里面有很多名人名言,那些让人尊敬的名人,每一个都是严于律己,热爱学习的。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良好的家风,家训。正是父辈的细心教导,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了优秀的做人品格,他们才取得让人尊敬的成就。在众多的故事中,让我受益匪浅的莫过于学习篇里的王阳明的家风故事。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王阳明在幼年时期,虽然聪明伶俐,但也十分顽皮,经常忘记读书。他的父亲王华就以家族的优良传统熏陶他,使他懂得了很多道理。王阳明从此振作精神,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为了把之前因为贪玩而浪费的时间补回来,同学们在玩耍时,王阳明却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在他11岁那年,先生告诉他最重要的事是“好好读书,金榜题名”的时候,他却说,考取功名并不是最重要的事,他读书是要做一名圣贤。不在意功名的王阳明一心只读圣贤书,最终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在他儿子10岁的时候写下家训《示宪儿》,第一条就是:勤读书。在家训中,他还对他儿子强调“心地”的重要性,只有从心入手,心怀德善,才能成为真正的“良人”。受他这份家训的引导,他的子孙都颇有建树,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看完这个故事,我思绪飘回到过去。以前的我无论是学校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要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下才能完成。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到家里,我把书包往书桌上一扔,就准备跑出去玩。妈妈一把拉住我,语重心长地说:“振杰,从小就要养成好习惯,先认真完成作业再出去玩。你这样一心只想着玩,可是不行的。读书写作业是自己的事,不能每次都要妈妈提醒。”我甩开妈妈的手,大声嚷道:“不行,我就要出去玩,作业晚点做。”最终没有拗过妈妈,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拿出作业本乱写一通,结果作业错误很多,惨不忍睹。看完《浙江好家风》后,我不但懂得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而且懂得了学习并不是为了金榜题名,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智慧的人。

  今天,我也要让我的爸爸妈妈为我们家制定出符合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我相信,在良好的家风家训的约束下,我一定会成为勤奋好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好少年。

  家风读后感 篇23

  今年暑假,我仔细品读了《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故事。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父母,也就是家风。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读懂了"书香"、"宽厚待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心存善念"亦是一种家风......让我不禁想到我家的家风。

  我的爸爸是电信工程师,他非常熟悉电脑,在家我跟他学了一些电脑知识,对电脑产生了爱好。我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学会了WER机器人编程,2016年在WER世界锦标赛中,我们团队发挥出色,夺得了团队一等奖,这是我们长期刻苦训练得到的结果。

  我的爸爸还很热爱运动,喜欢游泳,打羽毛球,常常带着我一起锻炼,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喜欢体育运动的习惯。我的身体更加硬朗了。今年春天我攀爬到了贵州省武陵山脉最高峰海拔2400多米的梵净山也不怎么觉得累。前阵子,我在学校举行的游泳比赛中,夺得了五年级组个人赛亚军,五年级亲子赛季军。我感到很自豪。

  我的妈妈是个小学教师,她很有学问,拥有很多的教育经验,这一切跟书有很大关系,她博览群书,一有空就拿起书来看,我经常在她旁边看她看书,在她的影响下,我也慢慢地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见到图书报刊,就情不自禁的拿来翻阅。我还做了一本读书笔记本,把读到的好词语好句子记下来。

  我的爷爷是老干部,爱好文学。他发表了很多文章,他写的一些诗歌,我都能背下来。爷爷还和我比赛背诵古诗,使我慢慢地接触了国学。

  我的奶奶过去是个农民,后来她进城当工人了,她假期带我回乡下老家,教我干农活。她教我种果,护理果树,每当我吃到自己亲手种的酸甜清香的百香果,我就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对《悯农》一诗有了切身的体会:农民很辛苦,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粮食。

  我的长辈对我言传身教,使我从懵懂到逐渐明白事理,我感谢我的家风。

  中国家风代表着国人的精神面貌,一个民族的文明体现,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式家风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家风优良的好少年!

  家风读后感 篇24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不仅能开阔一个人的视野,丰富知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更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塑造好的性格和习惯。同时,每个人的阅读水平,构成一个民族的阅读高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国家竞争力。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化,做好历史传承。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一定要多读书,一有时间就要读书,广泛涉猎各方面有营养的书籍,对我们的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读书,是一项好家风。近代治家最为成功的当属清代名臣曾国藩——"好读书"让他位极人臣,"半耕半读,勤俭持家"的家风也让他的后代摆脱了"富不过三代"的铁律。书可医愚,可启智;可广见闻,可增知识;可与圣贤对话,可通古今大道。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曾说过:"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阅读传统的家风。一个家庭里面,如果人人都喜欢看书,喜欢思考,那么,善良、诚信、孝顺……这些良好品质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们的下一代。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宝贵的财富,对个人精神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家族和谐、幸福、美满的法宝。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就像指南针,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例如,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团结友好,对待长辈要有礼貌,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迁就他人,不要太个性。虽然看上去这都是生活中一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是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才慢慢铸就孩子的良好品格和生活习惯。同时,夫妻之间互相尊重、相敬如宾。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睦家庭能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欢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每个家庭成员能够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舒心、乐观、幸福。可见和睦的家庭是重要的家风之一。

  我认为,作为一名90后,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我们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它是形成良好家风的重要根。工作中爱岗敬业、团结同事、积极主动、贡献突出。生活中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收获快乐。这样便慢慢形成一股正能量,形成良好正确的家风。

  家风读后感 篇25

  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读《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

  当我读到《读书亦如生活》、《读书唯高家风继》时,我读懂了“书香”亦是一种家风,让我不禁想到身边的家风实例。

  小时候去姨奶奶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经常看到姨爷爷戴着老花镜或是看书,或是写字,那时候觉得姨爷爷好厉害,二十年代的人还识字,像我的奶奶、姨奶奶也只认识“大”、“小”等几个简单的字。长大一点才知道姨爷爷家的三个孩子都是教师,顿时觉得姨爷爷更厉害了,能教育出三个教师一定有秘诀。再往后,姨爷爷孙子辈的七个兄弟姐妹全都考上了大学,要知道九十年代的偏远农村大学生还是很少的,那些表哥表姐自然成为了我们这些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在我看来姨爷爷的秘诀定是传给了姑姑大爷们。现在,表哥表姐们有的成为党政干部,有的在自己的行业成为翘楚,收入颇丰,姨爷爷的秘诀被发扬光大?

  前些日子姨爷爷的十年祭上,困扰了我许久的谜团终于解开。原来秘诀就是姨爷爷家的家风——书香。据表哥表姐说,姨爷爷是村里的大队会计,喜欢读书、看报、写字,每年春节前还要写春联到集市卖,家里文化氛围浓厚,姑姑大爷们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喜欢读书。同样,表哥表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自然而然的得到了“书香”的传承。

  一代一代子女在长辈长期的文化熏陶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积淀,我想,这就是家风,这就是家风的传承。不需要刻意,它是无形的优良传统,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星火相传。家风,虽短短两字,却饱含中华传统文化漫漫承袭中的力量。

  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几千年来,正是凭借着这点滴传承,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长久不衰,生生不息。正如《杂说“中国家风”》里谈及的“作为若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家庭的风气、家庭的教养,小则是家传代继、香火延续之本,大则是国之兴废、民族盛衰之要。”家风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能否延续辉煌的关键。

  家风读后感 篇26

  中华文明,灿烂悠久,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孕育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文化和传统美德。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应积极用传统文化精髓占领人们的思想意识,自觉抵制西化、庸俗文化的侵蚀,在弘扬传统文化中传承好家风。

  好家风贵为“和”。“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从《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术表演展示的中国“和”理念,再到羊年春晚主题“家和万事兴”,都在诠释着和谐、和平与和睦。家风作为家庭文化的传承,首先要家人之间和睦,相互信任、谦让、理解、支持,相处融洽,让家成为和睦幸福的港湾;其次要家庭与社会之间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和,则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的“和”。

  好家风重在“德”。“德”,是一个会意字,起源于甲骨文时期,意为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发展于西周,“礼乐文明”把“德”为其核心,涵盖了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诚信、仁义等,《周易》中讲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今仍影响着大家。家风作为家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影响着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主导家风的父母或长辈在教育家人时,应以德为先、以德育人、德才兼备,让“德”成为衡量家风好坏的尺子和天平,使家人在面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时能用道德标准做出正确判断。其次,还要将十六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

  好家风严于“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即“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作为家人的行为规范或习惯,近年来,广受关注和争议的《弟子规》,就是一套成熟的家规家教体系,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教条和呆板,但其内容从行为举止中的细节入手,从日常生活习惯中的小事规范,培养青少年戒陋习、懂礼貌、守规矩,对家风、家规的培养仍然值得借鉴。有规矩、懂规矩是前提,关键是守规矩,守规矩在于严,长辈要带头执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家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让家规外践于行,内化于心。

  把传统文化融入家风传承,用家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既丰富了家风的内涵底蕴,又拓展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途径,让传统文化与好家风共同激励人、塑造人、培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家风读后感 篇27

  中华文明,灿烂悠久,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孕育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文化和传统美德。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应积极用传统文化精髓占领人们的思想意识,自觉抵制西化、庸俗文化的侵蚀,在弘扬传统文化中传承好家风。

  好家风贵为“和”;“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从《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术表演展示的中国“和”理念,再到羊年春晚主题“家和万事兴”,都在诠释着和谐、和平与和睦。家风作为家庭文化的传承,首先要家人之间和睦,相互信任、谦让、理解、支持,相处融洽,让家成为和睦幸福的港湾;其次要家庭与社会之间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和,则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的“和”。

  好家风重在“德”;“德”,是一个会意字,起源于甲骨文时期,意为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发展于西周,“礼乐文明”把“德”为其核心,涵盖了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诚信、仁义等,《周易》中讲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今仍影响着大家。

  家风作为家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影响着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主导家风的父母或长辈在教育家人时,应以德为先、以德育人、德才兼备,让“德”成为衡量家风好坏的尺子和天平,使家人在面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时能用道德标准做出正确判断。其次,还要将十六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

  好家风严于“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即“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作为家人的行为规范或习惯,近年来,广受关注和争议的《弟子规》,就是一套成熟的家规家教体系,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教条和呆板,但其内容从行为举止中的细节入手,从日常生活习惯中的小事规范,培养青少年戒陋习、懂礼貌、守规矩,对家风、家规的培养仍然值得借鉴。有规矩、懂规矩是前提,关键是守规矩,守规矩在于严,长辈要带头执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家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让家规外践于行,内化于心。

  把传统文化融入家风传承,用家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既丰富了家风的内涵底蕴,又拓展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途径,让传统文化与好家风共同激励人、塑造人、培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家风读后感 篇28

  《中国好家风》这本书以“夫妻情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持家有友”“注重家教”等五个方面,通过小故事和大道理讲述了当代和传统的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华优秀家庭的伦理文化。

  读了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是《做人的尊严》这一篇故事。这一篇故事中的唐雪嫣看见了一起卖香烟老板偷梁换柱的把戏,而被骗的爸爸并没有因为老板的强势而退缩,坚持自己的原则并要求老板道歉。最后老板在证据和众人质疑中向爸爸道歉了。这位爸爸并没有因事小而不为。我特别欣赏这位爸爸说的这名话:“钱是小事,可如果我让步了,我在儿子心里的地位就垮了。我必须保住爸爸的尊严。”爸爸说的没错,如果向老板屈服了,他儿子的小小心灵就会种下失败的种子。

  所以家教最重要,无家教无规矩。无论人生的路怎么走,都要保持培养自己的良好家风。

  家风好,社会风气便好,国家风气也就好了!而如何培养好的家风,曾仕强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家风就是在家里能发挥多少儒家的思想。”千家万户来实践、落实儒家思想。那么儒家思想是什么?只有我们了解了儒家思想,我们才能去实践,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经》等经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以在我看来,家家户户都要开始读儒家经典。因为只有知道了儒家思想的内涵,我们才能依照经典去行。先知再行,知行合一。

  “学而时习之,不易说乎!”把儒家思想学到了,并去践行练习,一定是快乐的,一定是幸福的,因为家庭和谐了,家和万事兴!所以我说,培养好家风,从读好经典开始!每天去读经典,假以时日,整个家庭的风气必然有大的转变。

  而读经典在塑造好的家风的同时,是在修养个人,个人好了,家庭才能好。先修身、再齐家,而读经典是修身最好的方式。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不读经典,个人的面目可憎,何以修身,何以养成好的家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形成家风的本和基础,而读经是修身的途径和不二法门。

  为何现在的家风不和,是因为修身不够,而修身不好,是因为读经不足。那么读经不足是什么原因呢?是我们很久都没有读经了,不读经,不知儒家先贤思想,何以践行儒家思想,何以养成好的家风?现行教育在培养好的家风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看看现在的教育,不管是何等资质,全部用一个标准答案去丈量,学校生产出来的只不过是标准件!

【家风读后感】相关文章:

齐鲁家风的读后感03-02

《中国好家风》读后感09-24

中国家风读后感范文05-16

阅读与家风读后感(通用5篇)02-28

中国家风学生版的读后感01-06

有关家风的对联07-30

家风家训格言05-25

经典家风家训名言02-06

纪晓岚的家风家训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