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
前段时间,曾匆匆读了穆斯林的葬礼,可惜的是并无暇去深入透彻地了解品味。今年寒假,我终于能够弥补这个遗憾,重新翻开了书的扉页。随着书中情节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我被其优美冷峻的文笔深深吸引着。新月的死,令我潸然泪下;韩子奇一生的心血——价值连城的历代古玉被人大肆抢掠,狠狠地揪痛着我的心;看起来不过四十多岁,却已顶着满头白发的楚雁潮在新月坟前深情地拉小提琴曲梁祝,让我心如刀绞。整本书叙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感谢霍达,她告诉了我许多从不过问的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
穆斯林对主的信仰之深,令我敬佩、感叹。梁君璧始终坚持回汉不能通婚,可她的丈夫韩子奇却在临终之际道出了压抑了自己一生的秘密——“我……不是回回!”主着实开了个玩笑,到头来,韩家的后代身上原来是流着回、汉两个民族的血液。可笑,可悲。穆斯林的葬礼仅仅是想告诉世人在回族里发生过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不是。书中,时时提到种族的不同。回汉不能通婚;穆斯林的葬礼上,不能有汉人参加;韩太太以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对楚雁潮与新月相爱。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为什么要分种族,有所歧视呢?也许,这也是作者霍达所想要问的吧!“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2
读罢全书,我方才将抑制在心中的悲痛愁苦释放出来,长长地舒了口气。这部书是一个圣洁的诗魂,是一道玉之长河,不,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
全书通过描写一个玉器家族的生死兴衰,谱写了属于穆斯林的咏叹。今昔对比宛如两条河流相融相会,其妙无穷。从玉匠梁亦清收养韩子奇,到韩子奇勾心斗角威师傅梁亦清报仇,再到韩子奇与师妹梁君璧、梁冰玉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最后到韩子奇女儿新月凄婉的一生,前半部分还是精雕细琢,暗潮涌动,后半部分便是势不可挡,汹涌澎湃了。犹如《神奈川冲浪图》,全书在新月之死时掀起滔天巨浪,将这一弯明亮的新月卷入了命运和悲剧的长河,让人实在不得不流下眼泪。
正如作者所言,此书是“为人心所传”,这就注定了此书奇诡神妙,悲壮淋漓。细读全书,让人不禁响起《巴黎圣母院》那美与丑的强烈的冲突与对比,又让人不禁叹谓其与《京华烟云》相似的命运的阔大与无奈。《玉殇》梁亦清之死,悲凄淋漓,令人震骇;《玉王》中子奇之青云得志,勾心斗角,或如大夫雕凿,若如小弦切切。在这一条晶莹、诗意的玉河中,梁亦清,梁君璧,韩子奇,蒲绶昌,各个人有各个人不同的内心世界。然而,在这纷繁杂乱的命运之林中,一个庄重、美丽的灵魂悄然升起——新月!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一个人的悲剧命运,会使他的心灵得到常人无法得到的冶炼和净化,这便是美。若没有这种美,人生怎还是人生?新月之美,并非作者借她阐发了多少真主的旨意,而是她扬起了穆斯林美的灵魂,是她的心灵渡过了悲剧与苦难的命运之河,接受了光明与希望的洗礼,变得越发至善至美。新月,宛如一条活泼美丽的小溪,由远到近,由弱及强。她的美,正如明月般纯净皎洁。梁君璧之叱咤风云,韩子奇之愁肠百结,无一不衬托出她如梦如幻的美,然而从梁君璧拒绝楚雁潮开始,她的世界掀起了巨浪,将少女如无瑕美玉的爱心打得粉碎。她的死,有一种“奥菲利亚式”的凋零之美,又如祝英台般缠绵悲凉,却不只是柔情凄婉,而是苍天泣血!
问世间,何为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寻找这个答案?姹紫嫣红,大漠孤烟,是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堪称完美的艺术品;《蒙娜丽莎》那一抹动人心弦的微笑,是美……到底何为“美”?读完《穆斯林的葬礼》,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最美不过人的心灵,它能压倒一切,镇住一切。萧红一生命运坎坷,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用一颗未被污染的,饱含童真的纯净心灵写下了《呼兰河传》;汪曾祺年轻时作品不受文坛重视,抗战时在西南联大受尽磨难,然而在晚年时他却将这段往事写得如履平地,还创作了《受戒》这样纯净如水的佳作……有句话说得好,在逆境中,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心态。正如书中传达的旨意,只要人的心还是美的,那便是不可磨灭的希望!
有人认为结尾太悲惨,然而尾声部分,梁冰玉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门里边,雪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冰玉冲上去一把抱住她‘新月!新月……’”她抱住的不再是一个少女,而是梁家的第三代,一个新的新月,一个新的希望……
旧的生活总会过去,新的生活如黎明破晓,如期而至。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3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合上书,心里是满满的悲伤。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破坏给人看,所以悲剧更加令人震撼。的确,《穆斯林的葬礼》就是如此。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小说,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掩卷长叹,仍萦绕在心头的悲伤,挥之不去。
小说展示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从兴盛到衰败的全过程,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年,描写了三代人命运的纠葛与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最令我动容的,是新月和她的班主任楚雁潮的凄美爱情。他们俩的爱情是那样的纯洁,那么的唯美,可是由于民族的不同,身份的不同,他们俩只能默默地远远地相互守望。本以为他们俩艰苦地挣扎可以冲破宗教的束缚,可是最后,新月同样逃不过命运的魔掌,她患了很严重的心脏病,并且在她的生命油尽灯枯的时候,仍然没能见到楚雁潮最后一面。
新月走了。她带着遗憾走了,她带着无限希望走了,她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对事业的热爱走了。新月在临死时一直在问她的好友淑彦:"天亮了吗楚老师怎么还没来啊……"我潸然泪下。她带着莫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这个有她爱和爱她的人的世界,离开对于她而言才刚刚开始的人生。
当楚雁潮跳下墓穴为新月试坑时,我哽咽了。何谓伟大的爱情?那种揪心的疼痛感延伸到了每一处肌肤。
新月,那个才华卓然、聪颖善良的女孩,就像一块真正的玉,莹莹地散发着难以掩饰的光润,却早早地陨落了。当这个年轻、美好的生命离去的时候,留给她身边的人,不是悲哀,不是哀痛,而是空白,因为她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
这对无缘的恋人最后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接受这个残酷的生离死别的结局。但我相信,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信念是坚定的,所以,无论在何方,他们的内心是温暖的、幸福的。
对于人生的悲哀和对于命运的不可预知,也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惆怅。这本小说,充满了对于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无奈,同时也预示着命运的残酷和渺茫。尽管每一个人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任凭人的力量,人的信念一再的抗争,最后也无法抗衡命运的安排。
面对爱情的无奈,家庭的破碎,家族的衰败,时代的变迁,一种沧桑凄凉之感不自觉地涌上心头,细细地品味这段传奇般的故事,我不得不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悲伤和无奈…
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人生这条路上迷失了自己,他们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他们或许是努力过,但失败了就没有勇气再去追求;或许认为在艰难、障碍面前,一切的追求不过是无用功,因此不必追求;或许……还有种种理由,多少人止步于理想跟前,留下遗憾人生。面对如此现实,我们更应该像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人生本就像一只导管,欢乐流过,悲伤流过,一切流过,最后都是一场空,所以,我们更要留下我们来过的印记。趁年轻去奋斗吧!不要害怕前程渺茫,未来的一切本来就是未知的。不要害怕艰难辛苦,人生本来就是一段修炼之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果你向往广阔,就去拥抱大海;如果你喜欢自由,就去遨游天际;如果你热衷挑战,就去攀登高峰。只愿你不负韶华不负己!
这是月和玉交织的一个世界。月,是虚无缥缈的,是阴晴难测的,但却是恒久不变的、亘古长存的;玉,是真实可及的,是可以拥有的,却是脆弱易碎的。生活中哪一个更重要,是短暂的拥有,还是永恒追求?
或许生活本来就是捉摸不定的!也许执著一生的东西,会在某个瞬间释然;也许毕生守候的东西,会在霎那间放弃;也许在煎熬中等待的东西,会成为永久的纪念;也许在痛苦中挣扎的东西,会成为真正的美好……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4
啊,安拉!宽怒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去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她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作试验。——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第一次听说《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是听至交好友介绍的。说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也很感人,曾感动了一辈人,当然也感动了我的这位好友。鉴于他的强烈推荐,我不禁有种马上要看的冲动,但更有几许怀疑,这书真有他们传的那么好么?说她好,她到底好在哪呢?书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简单的文字和几笔图画,一弯月牙一行回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觉是很普通的一本书,洋洋数十万字,也没有感到什么奇特地方。匆匆粗略看完这本书,才在脑海形成一个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赏此书时,却得到了更多的感触,惊叹于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笔触,可以让人陶醉在那样的意境里,让我真实地感觉到和主人公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为他们欢乐,为他们痛哭,当一个个的送他们离开人间的时候,也为他们生死离别折磨的痛彻心肺,甚至于担心自己葬礼先于书中葬礼而举行。默默地,我流着泪,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这本书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来着实让人心动!韩子奇是梁君璧、梁冰玉的父亲梁亦清收留的孤儿。为了师傅临终的遗憾,也为了他自己爱玉如命的嗜好,他和梁家的大女儿梁君璧结成了连理,并成了梁家的主人。随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了和他师傅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也成就了他在这一行业的顶尖地位。然而,抗日战争爆发了。为了他心爱的玉,他背井离乡,携带了他的全部玉器来到了英国。而战争的硝烟同样弥漫到了英国。在痛苦与绝望中,韩子奇与相依为命的梁冰玉相爱了,他们在绝望中努力找到了希望。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在国外飘泊了数年后,还是为了玉,韩子奇回到了妻子的身边,带着女儿,守住了他的玉,继续做着玉的奴隶。
六十年代初,韩新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的西语系,也就是她亲生母亲梁冰玉曾经就读过的燕京大学的前身。在北大,新月和他的年轻英文老师楚雁潮深深地相爱了。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命运偏偏就是如此的残酷,新月,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却在他风华正茂的岁月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那是一种不治之症。在楚雁潮的支持、鼓励下,新月勇敢地与病魔作着斗争,即使病魔缠身,她还是积极、乐观地生活着。想着等到病愈那一天重新回到校园。而另一方面,对于新月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爱,从他记事起就似乎没怎么受到过母爱,一位母亲该担心的,该操心的事,全是由疼爱自己的姑妈所取代,似乎姑妈更像妈妈。每当新月看到写字台上那张六寸大小与母亲的合影时,才会感受到隐约的母爱。她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当新月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后,她微弱的心脏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和楚雁潮的真挚爱情也最终没能留住她的生命。新月带着无尽的遗憾闭上了眼睛……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5
今天,我怀揣着惊讶与激动终于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我读完后,感触很深。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作者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的“演出”,体现了他们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章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长于心计,次女冰玉聪慧善良。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
在伦敦亨特之子奥立佛深深的迷上了冰玉,但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冰玉在孤独,思乡的情况下与韩子奇相爱,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不容两母子,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而哥哥也因母亲的心计所使,娶了新月的同学,当发现时,一切都来不及了。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韩子奇瞬间苍老,母亲也终于明白自己的过错,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后来韩子奇,梁君璧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
多年以后,冰玉回来了,但一切都也物是人非……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
爱情的魔力竟有如此之大!竟可以打破种族的界限,这应该是穿越种族的爱恋吧!
我国古代也有很多著名的凄美爱情故事。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这就是一个凄美的关于仙女和凡人的故事。
我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与《穆斯林的葬礼》内容上有些不同,但是这俩者都是爱的奇迹。一个打破了种族的界限,另一个则违反了天条。他们的勇气与毅力值得我们赞美和敬佩。
通过《穆斯林的葬礼》那文中穿越种族的爱恋,我学会了以后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不应该被一些无理的规定所束缚。特别在学习上,我都应该不轻言放弃,我要学会勇敢,坚强地面对一切。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6
暖暖的阳光轻轻地翻动着书页,刺得我眼睛有些发痛,使劲眨了眨眼,两行泪珠一蹦一跳地滑落了下来。
“小米,我给你买了一本书《穆斯林的葬礼》,里面是讲述你们回族的。”
但要知道,不到家里的书被翻烂了,新书一般会落下一层薄灰。所以不例外,我无精打采地翻开了第一页。哦,开头应该是“冷冷清清地街道上,行人都行色匆匆……”慢慢地看下来,那些细密的文字,却像口香糖一样紧紧地粘住了我。
大约看了一半,我看到了玉王韩子奇那容光焕发的神情,那金光闪闪的玉展,那出了大汗却笑呵呵的脸,那面白墙上清晰地倒映着那位先知易卜拉欣。他的玉啊,多么壮观!暖暖的阳光抚摸着书本,金色的书面像一个人小精灵。我来到阳台,往前眺望,金色的暖阳映出了整个城市,心渐渐地扩大,飞扬起来……
妈妈的“绣花针”轻轻地敲在脑门上,我才醒悟英语课就要上了,金色的暖阳斜斜地射在封皮上。
我又回到了书旁,深吸了一口气,下午,暖暖的阳光有些弱了,我暗暗地担忧起来。
黑暗笼罩着新月,她突然晕倒了。醒来时,红扑扑的小脸变得惨白。她爸爸韩子奇,日日夜夜守在新月旁。天星也就是新月的哥哥,心也碎了。这时,冷风拂过我的手,我打了一个寒战。那暖阳啊?气若游丝,飘荡在窗外,啊,进不来呀!
“嘀嘀嘀”手术室的房门被紧急地打开了,一动不动的新月“睡”在那里,她的二瓣尖(心脏的重要部位)紧紧地靠拢了。那一丝若隐若现的阳光,被风吹散了,洒在空中,伴着那着绝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永远地、永远地消失在了坟墓里。
梁冰玉的手里提着新月的生日蛋糕,重重地摔落在地上,他和新月爱人楚老师静静地听着梁祝,那金黄色的暖阳不知何时,照映着他们俩,照耀着我的背影,吹干了书上的那一串泪珠……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7
《穆斯林的葬礼》是由著名女作家霍达写的一部文学经典,它讲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间的家庭故事,结局十分悲惨。对于回族人民,我所知甚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一部小说,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
这是一部关于穆斯林的圣洁诗篇,虽然结局十分悲惨,且有些离奇,却会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过去的生活已经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尽管生活得十分悲惨,但也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悟出的深刻道理。
我想,这也许就是悲剧的长河,命运的长河,人生的长河。从开篇到结局的新月之死,我实在无法抑郁情绪,不觉留下感动的泪水。如果不是作者把人生的真谛写得如此深邃,描绘得如此动情,能给人这种撕肝裂胆的艺术魅力吗?
的确,一页一页读下来,我进入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独到《玉殇》梁亦清之死,这是一个大斧铿锵的雕塑,悲壮淋漓,令人震撼;读到《玉王》,韩子奇青云得意,勾心斗角,用笔如此老练,千万世态,游刃有余,我深为这种艺术动力而赞叹。围绕着这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梁军璧、韩子奇,各有鲜明的性格,各有独特的内心世界。但在这庞条的人生之林中,却响起一支幽幽的乐曲,它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由弱而强,一个形象表现出的,正是这一纯洁、幽静、美丽的灵魂。
正如作者所言,人心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可以说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
默默苍天,沉沉大地。结局中出现的新月,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新月,也是她纯净美丽的心灵,是一个甜美崭新的关于未来的梦,还有一个美好的希望。
这本书,我百读不厌,因为每次读完一遍,都会有一种新的感悟,也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8
花了将近三天的时间看完这本书,不得不说,这不愧为一本经典。让我红了眼眶,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本书由霍达创作,介绍的是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一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读这本书最让我难过的是梁冰玉和韩新月这一对母女的命运,幸运中夹杂着不幸。新月是一个年轻貌美,类似富家小姐的存在。她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和哥哥,也有至死不渝的恋人-楚雁潮,更有满腹学识,外语学得极好。高考填报了xx大学外语系一个志愿,最后如愿考进了北大。然而她却有一个对自己不冷不热近乎漠视的妈。,她在18岁确诊为心脏病,在20岁离世。她在离世前得知,她的妈妈另有其人,也就是韩夫人的妹妹—梁冰玉。梁冰玉也是一个令人羡慕而又令人唏嘘不已的存在,她五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她的姐姐梁君璧给予她无限的关爱,还有她的“奇哥哥”—韩子奇,也就是她的姐夫,给予她关怀。她也是一个才女,在燕京大学(北大的前身)读书。在为了躲难就居英国的十年中,她与自己的姐夫相恋并生下了一个女儿—新月。
战争结束后她带着两岁的女儿回了北平的家—“博雅”宅。但当她回到家时,面对的是她姐姐的辱骂以及韩子奇的懦弱。韩夫人甚至提出让她做“小”的想法。然而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梁君璧无法容忍这一切,因而当天夜里她哄睡女儿后,便写了一封信留给以后的新月,还留下了一张照片,随即离去。她在信中说她去“寻找自己”。书的结局,冰玉回到博雅宅,想看看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女儿却早已离世,连墓碑都因年代的动乱而不见踪迹……
楚雁潮和新月的爱情让我心痛而又震撼,作者通过楚雁潮向读者揭示了她的爱情观,似乎让我略微明白了什么是爱。楚雁潮和新月是师生关系,然而楚雁潮只不过是个刚毕业的英语老师,与新月不过相差五、六岁。楚雁潮是汉族人,而新月是回族人,因民族不同,他们的相爱为家人反对。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爱情感人至深,在楚雁潮向新月表露心迹时,他向新月阐述了什么是爱;在新月因自己的病情而提出分手时,他向新月阐述了爱情的真谛。他陪同新月度过与病魔抗争的日子,但新月并没有战胜病魔。他甚至未能见到新月最后一面……书的结局,楚雁潮站在葬着新月的土地上缅怀。人生有这样一段至死不渝、忠贞不悔的感情是美好的,也是幸运无比的。
这本书真的值得一读,这不仅是可以了解回族人民的一本书,更是可以感受人情冷暖的一本书!
“胡说什么‘同情’,’怜悯‘?那种廉价的、卑微的感情能适应于你我吗?我是一个感情泛滥、随处抛洒、随处赐予以换取别人的感激的伪善者吗?你是一个精神世界一贫如洗、仰赖仰赖别人感情的乞丐吗?你亵渎了我们之间的爱!你问我爱是什么?我告诉你: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爱就是爱,它是人类的天性,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的目的!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9
《穆斯林的葬礼》是伟大的!是那种震撼人心的,也是让人不愿放下的!有1991年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还曾经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和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本书的印数已经超过140万册,二十余年畅销不衰,这是读者的喜爱,也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
这本书的作者是回族女作家霍达,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她有着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身兼回族文化的精髓,从她的书中可以得到诠释。从她的这本书中与其说是一个玉器世家的六十年沉浮,不如说是回族人民的信仰与汉文化的碰撞,两种世界或认知的碰撞,也只有这两种文化的碰撞才会结出灿烂如星辰的硕果。
读这本书,有如读《红楼梦》,大气磅礴,奥秘无穷。能够轻松驾驭历史,特别是在她的笔下所涌现出来的高贵的人性,我认为才是这本书的真正所要展示的东西。在梁亦清的身上体现的是一个雕玉的小作坊老板的肤浅人生,只要能够养活自己的妻儿老小,没有大的理想,也不可能有大的理想。在他的认知里,他只负责雕玉、赋予顽石于灵魂,相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能过上好的生活,也只是想通过自己不断提升的雕玉的技艺来传承《奇珍斋》的延续,所以他心甘情愿的接受一个不会雕玉的蒲綬昌的压榨与剥削而不敢拒绝,最后呕血而死。在韩子奇看来师父的一切都是不值当的,自己明明给一块没有生命的顽石赋予了生命,给予了灵气,但是却不能主宰作品的命运,也不能热爱自己的心血。他要忍辱负重,光大《奇珍斋》,他也是成功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玉王”,但他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魔界。他不懂得玉是大家的,只有大家一起来欣赏才是玉的价值所在!后来的一切都是守玉的身份,而失去了快了,也失去了一生最爱的人。
我觉得读这本书真正给我震撼的是梁冰玉和韩新月。我不掩饰我读书的喜好。梁冰玉是一个有追求、有才华的现代知识女性,虽然年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她有追求!特别是对爱人的追求!她对爱人的追求是崇高的,眼中留不下一粒沙子的,她的爱是民族的,是无邪的。她在燕大读书时爱上了同学杨琛,可后来发现他向自己的同胞发出暗箭,果断的离开了。这是一种真善美的体现,也是一个热爱民族的体现。后来她同韩子奇逃去英国。在海外的十年,爱上了养大她的韩子奇,生了韩新月。一个生命的轮回开始了。真正让读者放心不下的可能就是韩新月了,一个美丽单纯、对生活充满爱的一个女孩!努力上进,刻苦学习,有毅力,考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的高才生。正当青春年华的时候悲惨的去逝,这本身就对读者是一种莫大的'打击!在韩新月身上展现的一个有朝气、充满阳光活力的新青年,当读者被她的那种纯真那种善良所感动时,她却死在黎明,死在第一缕阳光中,这应该是美的消亡,就象是挖读者的心!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悲剧。没有人怀疑!不该死的死了,美好的憧憬也没有了。这使我想到《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山川日月之精秀,美丽,有才情的无上女子,孤零零的死在潇湘馆中;也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中的美丽的田晓霞,可最后都死了!还是鲁迅先生说的好“悲剧就是把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就是把人生中无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我想这基本著作都用了同一个道理,只有悲剧才会震撼人心!才能引起读者的内心的共鸣吧!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来读这本书的,反正我觉得这部书是洗心得,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0
读过回族著名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之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梁君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君璧个性鲜明,性格刚强,书中说:璧儿还比母亲更胜一筹,天资聪颖,长于心计,家里的内外开支,都比母亲还有数。虽不识字,却全凭心算,安排得井井有条。刚刚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大半,几乎梁亦清小小的“账房”。梁冰玉却叫她“管家婆”。我个人认为她是一个能干、做事果断、刚强,但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在小说中,她与妹妹梁君玉的矛盾最突出。首先梁君璧是韩子奇的妻子,由于战争爆发,韩子奇不得不带着他用半生心血收藏的珍贵玉器,随着沙蒙。亨特远渡重洋去了英国,受到爱情挫折的梁君玉执意随韩子奇前往。没想到,因为战争他们在英国一住就是十年,十年两茫茫,他们与中国的亲人完全失去了联系。一再受爱情折磨的梁冰玉却与相依为命的韩子奇产生了爱情,并生下了女儿韩新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韩子奇在与梁君璧取得联系后,他们又不顾一切的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博雅宅”。他们没有想到梁君璧无法忍受这母女俩,韩子奇又不肯为了爱情抛下爱子韩天星,绝望的梁冰玉留下韩新月后,独自返回英国。从此,这姐妹俩反目为仇,失去一切联系。表面看起来,梁君璧胜利了,但是从这一天起,韩子奇和梁君璧之间的夫妻感情也已名存实亡。从情感方面来说,梁君璧是失败的。
梁君璧是个独断专行且不懂爱情的的女人。从儿子天星的婚姻来能看出这一点。天星与同厂的女工小容子感情很深,但梁君璧看不起小容子的出身,设计让小容子离开了天星,并暗中撮合天星与新月的同学陈淑彦结婚,而天星一切都被蒙在鼓里,使得天星在厂里抬不起头来。梁君璧亲手毁了儿子的爱情,毁了他的名声,但她是最爱天星的,她想儿子设计人生,儿子不理解她,甚至恨她,因为她不懂爱情。
其实梁君璧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她留住了韩子奇,但他失去了韩子奇的心。她把对韩子奇和梁冰玉的恨转嫁给了可怜的新月,其实当新月年纪轻轻撒手人寰时,她何尝不痛苦。
梁君璧虽然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却没有去珍惜她,也许内心的痛苦太多太多……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1
也许,每个人死后都会成为天上的流星,成为最唯美的基调。
——题记
暗红的封面,白色的大字。《穆斯林的葬礼 》,彰显出淡淡的忧伤与苦涩的愁,这已埋下伏笔,这是一部悲伤作。当翻开这本书,心潮澎湃。当合上这本书,我哭得那份伤心,是为韩新月的人生,让人同情与怜悯。
韩新月,19岁的女孩,想法特别单纯,仿佛清清的水,一点杂质也没有。长得白白净净,很漂亮,心地善良。门门功课优秀,因此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大。在那里,她知道了竞争,可她对竞争并不敏感,当时,新月班上一个叫谢秋思的女生和她成绩平起平坐,面对谢秋思的嫉妒,新月没想什么,她只是觉得只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简单道理罢了。根本谈不上嫉妒。
因得知爸爸韩子奇肋骨断裂,新月淋浴发烧去医院,在过于激动,被医生诊断为一种罕见性心脏病,不能过于激动。新月虽回来了,可她的人生早已不完整了。
第2次住院,因得知自己并不是冰壁所生,而是小姨冰玉所生时,新月才明白,为什么“妈妈”对自己不冷不热,为什么不让自己上大学和爸爸大吵了,为什么不记得自己的生日,还是姑妈想起自己的生日给自己做打卤面吃,她很无耐与无助,充满悲伤的眼睛一时间盈满了泪水,是啊,病魔已经让她心力憔悴,为什么还要给她那么大的打击,她昏死过去,当家人再次抱着侥幸心理,希望新月重归人间时,可是,迟了,一切都迟了,新月累了,她不想在人间有那么多痛苦的回忆,她只想飞,当天国的一束流星,她是神女,死神要留住她,天堂要留住她,只可惜给家人留住的是阵阵悲伤,19岁的生命如此短暂,就如流星飞逝了,先是照亮了整个天空,又给天空一片又黑又大的乌云。
但欣慰的是,新月的这束流星是唯美的,像一朵白百合开放的那么美,那花儿上晶莹的泪珠犹如她清澈的眼睛一般,晶莹剔透,飞吧,新月。别怕,我相信唯美的你会飞得更高。
看,一束流星划破天际,我知道那是韩新月在飞翔。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2
梁冰玉跨出“博雅”宅的大门,迎着寒风、踏着雪走去了,连头也没回。她把这里的一切都忘了,耳边只萦绕着一个声音:“妈妈……”
妈妈走了,新月还在梦中。
新月还在甜甜地睡着。她不知道,妈妈只有30岁,却经历了多少苦难。如今,她只能扔下新月,在陌生人中孤独地旅行。
当妈妈爱上一个人时,得到的是欺骗;当妈妈拒绝真心爱她的人时,那个人却为了她而死。爱与恨、愧疚与痛苦的交织,摧残着一个年轻女人虚弱的心。此刻,为了韩子奇,妈妈要割下心肝,从此无依无靠,如同蒲公英的种子一般,任由风吹,会漂泊到何处生根发芽呢?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可咀忘却,人生可咀忘却吗?
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咀删改,人生可咀删改吗?
新月黛青朦胧,唯有她娇小的身影在冰玉前跳跃,她甜甜的声音在冰玉耳边萦绕。她日夜思念着女儿。女儿,把妈妈忘了吧,让妈妈独自承受思念之苦。
爱让她受尽折磨。她爱自己的女儿,却见不到女儿。无限的思念,却只能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新月。爱是刻骨铭心的。想念,却只能在刻骨铭心的记忆中寻找女儿的脸庞。每到女儿的生日,只能在心里为她点燃蜡烛,为她祈祷。你可曾想象,一个孤独的母亲在梦中梦到女儿,笑着醒来后发现只有自己,她流着泪扑向床边,失落地呼唤着女儿的名字,却猛然发现自己是在异国他乡。童年时的那片天空,“博雅”宅的影壁,与姐姐玩耍时天真的笑脸……这些,只在记忆的转角中。
爱不是温暖的春风,不是明媚的阳光,爱在她心里是残酷、折磨。她将自己温暖的爱给了新月,自己留下的,是寒冷的冰块,永无止境的思念。时间与记忆的长河流动着,她要在痛苦中适应着“梦里不知身如梦,醒来发觉旁无人”的生活,她要怀着几十年后再次见到女儿的希望,在人群中站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迷失的过去。
每一个夜晚,在梦与思念的交织中,都是一个母亲的苦苦守候。只要妈妈还在,妈妈心中的新月还是明亮的。永远守候着,陪伴着。如果那样,新月将永远不懂得伤。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3
年轻的我们一起哭,只因为我们不敢笑。
——题记
当合上它时,我无数遍问自己,为什么美丽的东西都只是幻影?为什么爱情之间非得站着一个死亡?为什么那种痛会成为永恒?痛在回忆里一遍遍地倒腾,却又揉碎在寂静的琴声中,当耳旁响起《梁祝》,它是否丝丝拨弄着你的心弦?是否愀然带来了你那高贵的苦难?是否絮语呻吟着曾经的幸福?
哀莫大于心死,有些事情注定会凄凉,我不想过多地介绍书里的内容,也许我根本就说不清。小说以1979年阴历六月初五开头,又以这一天结尾。也许中间的一切都好像是一个梦,梦的起点与梦的终点重合在一起,在她生日的那一天,当然,也是她的祭日。一切都好像在归于零,归于飘渺,归于虚幻。就好像新月从来就没有有血有肉地站在我们的面前,她只是梦的使者,告诉我们,当我走时,梦就醒了。但她确实真真切切地活在我们的眼前,她很幸福,她是有才学而极具灵气的女孩,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有疼她的爸爸妈妈,包括那个永远爱她却又不得不扔下她的母亲。但她又很不幸福,她有穆斯林本身就有的软弱,他们胆小,有强烈的自我保护心理。宿命逼走了她的母亲,又让她不能与心爱的人结合。她很不幸,因为她是回回;她很不幸,因为她得了心脏病;她很不幸,因为她没有等到那一天最美晨光的到来。
她的眼睛一直注视着东方,想让阳光一点点地爬上那美得几近悲凉的脸颊。她带着幻想,又揣着幸福,喘息着。
“怎么……天还不亮?太阳……还不……出来!”
可是那只是个雪天,没有太阳。
她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心跳越来越缓慢,像是一条丝线般的细流,在沙漠中艰难地流淌,马上就要干涸了。
“我……怎么……看不见了?”
当微微的晨光爬上了地平线,她却看不见,她走进了一个黑暗的世界,忽然,她掉下去了,掉进了一个没有天地、没有日月星辰、没有山川河流、没有花草树木的虚无世界。
她用尽最后的一口气,只艰难地喊出了一个字——“楚……”,那一个充满热情,也具有才气,并带给她希望的的男人,在最后的时刻却没有回到她的身边。只因为他是汉人,他只能偷偷地去参加她的葬礼,他无声地来面对这一切,因为他不敢出声。撕心裂肺地喊叫都只能湮没在那两行热泪中。看着她的尸体,她是那个走进燕园,穿着白色的衬衫,蓝色的长裤,手里提着沉重皮箱和网袋的新月吗?
她是那个在未名湖畔迷路,又惊喜地朝他奔来的新月吗?
她是那个在红枫映照下的湖心小岛上,朝他回眸的新月吗?
她是那个问“老师,我们之间是……爱情吗?”的新月吗?
可现在她在他的怀里,可她却有另外一个去处——“安赫”。他亲自埋葬她,把她送往“安赫”。一块块垒砌的土砖,也埋葬了他的心。
一掊土,一行泪,又一掊土,又一行泪。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走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想起了尘封的《故事新编》。“我的名字愿意永远和你排在一起,它们将印成铅字,传遍世界。”那一本含着他们的累与爱的译文,可惜它不能出版,它只能消亡。
墓山上,缓缓地飘来幽咽的琴声——《梁祝》,诉说着一对悲伤的蝴蝶;寻梦的蝴蝶;错爱的蝴蝶。它们压抑,它们轻柔,如泣如诉,如梦如烟,它让一切都成了悲,也许有的本来就是悲,有的后来才变成了悲。慢慢的,它让我感觉到字字都掺着血,字字都压抑着我的内心。心在流血,眼在流泪。
当一切都静下去,习习凉风中悠远地飘来《梁祝》,净化了死去的心灵,平静,再平静,直至心死。这一曲,只属于这个美丽的静静地躺在“安赫”里的回回——新月。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4
今天,我读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本书是回族的霍达写的,记叙了最纯美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和最痛楚的命运,写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新月刻苦学习,发愤图强,考上了她梦寐以求的大学——北大,因为父亲受了伤,心脏受不了,最后才发现她早就患有二尖瓣心脏病,不久就要永别于世。并且她的妈妈很久以前就离开了她,她的身世是多么悲惨,她和她的老师彼此爱着对方,这是多么凄美的爱情呀!她拥有着世上最痛楚的命运。
十八岁啊!这个才刚满十八岁的小女孩就要走了!就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学校了!就要离开她的亲人,爱人,朋友们了!她无法完成自己的事业,无法完成自己的爱情,更无法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了!因为死神正一步一步的走近她,十八岁的青春完了!一朵生命之花即将凋谢!
尽管她患有这么严重的病,但在医院里还不退缩,躺在病床上认真复习书本,练习英语。真是天公不作美,老天为什么要让这么可怜的她离去呢?
我有时真的不明白,我们的身体那么健康,有没有新月那么痛楚的命运,人家为什么那么坚强,那么刻苦呢?难道非得等到自己也面临死亡时,才醒悟,才后悔呢!21世纪的孩子那么幸福,可自已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什么就是这样贪婪呢!
最后,我希望大家向新月学习,她是多么悲惨呀!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5
记得初次接触霍达的这本成名著《穆斯林的葬礼》,是在二十多年前上中学的时候,那时中午吃饭有个习惯,每天准时收听中央广播之声的长篇小说联播,上高中时,之声正热播这本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从此这部长达50多万字的独特的长篇小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书中的那些鲜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韩新月、楚雁潮、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总是盘旋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上个月去西单的图书大厦买书,在文学类图书中竟然发现这本二十多年前就出版的小说,现在还在热卖。于是当即买了一本。此后又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这部被冰心称为“奇书”的书,从头到尾,仔仔细细读了一遍,当读到韩新月病逝出葬的一段,竟然还是泪流满面,伤感不已。
《穆斯林的葬礼》确实是一本好书。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这个评价毫不过誉。
我觉得这部书最大的优点是,整部书结构安排的非常巧妙,两个时空相互穿插,并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起,在小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小说情节紧凑,高超迭起,使读者看书,如入迷宫,登山光景,佳境不断,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往下读下去、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去解开这个谜团。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千年古都北京又为小说展现了一个富于文化底蕴的背景。
霍达为小说设置了一个清绝的艺术基调。小说中的主人公姓“韩”“梁”“楚”,隐喻了“寒凉、凄楚”。小说中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给小说笼上了一层凄清的意境。“韩新月”这个名字,显得多么清新美丽,而小说作者为读者塑造的韩新月,也是那么的冰清玉洁,完美无瑕。整部小说文笔清新优美,和茹志鹃的《百合花》很像。
据作者自述,《穆斯林的葬礼》的故事是取决于真人真事,通过小说可以大概推知小说中隐藏的真实故事。我猜想应该是作者本人熟悉的一个亲朋好友,她就是书中“韩新月”的原型,她的父辈也有类似书中的感情纠葛,而这个原型也经历了类似“韩新月”的忠贞不渝的师生恋情,不幸的是年纪轻轻就患病夭折了。
要说书中的不足,就是通读全书,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在描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时,常下笔如神,活灵活现,而当描述不熟悉或未经历的事件时,就显得有些单薄不够丰满。如描述韩子奇与梁冰玉在英国时候的经历时,细节上就觉得经不起推敲。还有就是有些情节安排的不够自然,如女仆“姑妈”初到韩宅,刚换完衣服,一看见嗷嗷待哺的天星,就母爱大发,当着陌生人,解衣露乳喂奶,就算姑妈是一个乡下妇女,起码的羞耻感还是应该有的吧。我觉得书中最失败的一处描述是韩子奇与梁冰玉在国外生下新月,回国,冰玉与君壁姐妹相见,毕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冰玉是君壁一手带大,这里的感情应该是很深很深的,而书中的梁冰玉从海外归来,姐妹相见,完全是一副小三见原配的感觉,还口口声声喊着“我也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难道你爱了,就能伤害爱你养你如同亲生母亲的亲姐姐,梁冰玉还声称“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这一点儿。”还鼓动韩子奇离开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结发妻子(她的亲姐姐)和儿子,和她远走他乡。这是人话吗?是在国内海外受过最好教育的人说的出来的吗?如果梁君璧和梁冰玉是完全的陌路人,韩子奇已经不爱君璧,那梁冰玉说这话还能理解。所以说这一段书中对于梁冰玉的塑造失败的。实际上梁冰玉当时的心情是应该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于韩子奇的爱,又有对于姐姐的思念愧疚,又有对于家园的依恋怀念等等,但作者并没有完美地把这种充满人生无奈的复杂情感表达出来,确实是书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瑕疵。还有就是小韩子奇初入梁家门,把梁亦清的玉碗打碎,突然决定留下来,也比较突兀。最后就是此书初版时,有韩子奇在临死前吐露说自己是汉人的孤儿,这一段极具震撼力的描写,最后在此书再版时,据说霍达迫于回民同胞的压力而删改为韩子奇临终前的忏悔不尊教规,故事感就差了一些。但是就算完全按照原来初版,写韩子奇是汉人的孤儿,欺骗了吐罗耶定巴巴和梁家,在小说前也应该不断地有暗示,才能在临死前的吐露真言的一刻,不至于让人觉得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突兀,让人吃惊。还有韩子奇回国几十年与梁君璧分床,也有点怪,毕竟梁君璧并没有对比起韩子奇,韩子奇也并没有抛弃这个为他生养儿子的结发妻子。
小说的高超境界是要写出人生的无奈,而不是简单化、概念化。
小说也有许多精彩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写北京的春天,干燥风沙大,花还没盛开就被风沙中吹残,生活在北京二十多年,深有感触,北京春天常常是花刚开没多久,几阵风沙就落花满地了,春天的北京并不令人愉悦。写韩新月临终时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若是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写的如此真实的。写韩新月大学时候的校园生活和同学情谊,也是活灵活现,肯定也是作者的校园亲身经历为素材的。尤其是罗秀竹讽刺上海人小气一段儿,令人喷饭。肯定也是却有其事。
《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总让人觉得应该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好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似得,而以此小说改编的电影取名《月落玉长河》就婉约诗意多了,可能也是觉察到了这一点儿。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奇书,也只有像霍达这样的出身经历背景天分才能写得出来,很难再复制了,也难怪这本书有这么多喜爱者,感动了那么多读者。
《穆斯林的葬礼》值得一读。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相关文章: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04-12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04-14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06-05
读《穆斯林的葬礼 》有感09-14
【精】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01-08
读《穆斯林的葬礼 》有感15篇09-14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5篇03-31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5篇)07-11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5篇)07-04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5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