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不写作,枉为人》有感

时间:2022-11-22 09:45: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不写作,枉为人》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不写作,枉为人》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段时间,群里阅读达人陈海波老师晒出了她的书单,长长的一串,使人既惊讶又敬佩。其中有三本书,她说很重要,语文老师一定要好好看的,那就是潘新和的《不写作,枉为人》、陈日亮的《我即语文》和王君的《一路修行做老师》。我便毫不犹豫地从网上购得三本书,准备好好拜读一番。

  收到书后才发现,这些书都是理论很强的论著,尤其是《不写作,枉为人》和《我即语文》。但我下定决心,即使是硬着头皮也要坚持读下去。

  我先来啃《不写作,枉为人》这块硬骨头。这本书除了序和跋外,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理念篇、写作篇、阅读篇、测评篇、治学篇。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纠正了我的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写作的源泉是生活。

  我经常鼓励学生要仔细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捕捉小感动。而潘老师说:说生活是写作的源头,确实没说在点子上,这个答案至少是肤浅、片面的。潘老师认为:生活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生活不是文章

  没有哪一位作家学习过怎样观察生活。

  生活,只要人活着,它就在那里。

  读了,未必会写。

  误区二:语文教什么?

  有的老师会答:教课文。其实我也是这样认为,或者我经常会告诉同学们,语文课就是培养我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可是潘老师说,只是教听说读写,其实仍没有说到点子上。貌似全面,实则表面。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读、写”矛盾是主要矛盾,在“读、写”矛盾中,“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在听、说、读、写中,主要是教“读、写”;在读、写中,最重要的是教“写作”,因此,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写作。

  这就明白了教语文、教阅读,目的是教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教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阅读,而是写作。抓住听说读写的主要矛盾“读、写”,与该矛盾的主要方面“写作”,便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害。以写为纲,纲举目张。

  误区三: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其实我也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而且也朝着这句话去努力,每堂课都想努力写教学反思,写自己的教学流程,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干憋一下,竟然也憋不出来。

  而潘老师认为:在封闭式的语境中,作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反思”,又能“反思”出多少有价值的思想?对于教师的成长有多大益处?当然,这里说的是“有可能成为名师”,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或然性,不是必然性。但我还是认为应客观全面地审视当下,免得许多急切期盼成为“名师”的教师,为着这种“可能”,埋头写了多年的“反思”还是枉费心机,岂不是事倍功半?

  一己之经验是“河”,学科教育史是“洋”。“河”如果不能汇入“洋”之中,它便只有一个结局:干涸。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画地为牢、孤芳自赏的理由似乎又都不是理由了。不了解学科教育史,不了解往圣前贤,不曾向他们请益、与他们对话,岂不等于褫夺了自己的发言权、话语权?这对于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业的教师来说,不就等于自我伤害吗?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感觉自己知识的匮乏、认识的不足、目光的短浅,没有好的办法,只有多读书,多读专业书籍,并学会吸收,并汲取营养,尽快成长。

  摘录本书的名句,以自勉:

  1.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象。想象力是人的一种生命本能,是心灵、愿望的冲动。

  2.写作需要想象就像飞鸟需要翅膀。

  3.写作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技能,技能的长进,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训练。

  4.老师自己不读书、不写作,能培养出好读书、好写作的学生吗?

  5.写诗的人,不都是诗人;充满诗意的人,不写诗也是诗人。

  6.诗意,是写作的金顶佛光;真的写作人生,必是诗意人生。

  7.其实学语文没那么复杂,做好一件事足矣:读书笔记。

  8.语文课其实很简单:养成学生爱读书、写笔记的习惯,一切都齐了。

  9.阅读有数量才有质量,要在数量中求质量。

  10.要跟谁过不去,就哄他做一份语文试卷吧。

【读《不写作,枉为人》有感】相关文章:

不写作业检讨书03-26

不写作业的检讨书04-08

不写作业检讨书范文10-29

读《不抱怨》有感01-11

读《我不》有感01-02

不写作业检讨书5篇04-16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04-24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03-17

读《不吼不叫》有感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