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驴》读后感(精选3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骑驴》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骑驴》读后感 篇1
读完《扛着驴子的父子》,让我想着一个人要是没有自己的主见,老是在意别人的看法,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从文章中看出,父子听了别人的`看法,先是“儿子骑驴”到“父亲骑驴”再到“父子都骑驴”然后“父子俩抬驴”,最后驴子“掉到河里”。最终是父子由于自己没有主见,听了别人的看法把事情办砸了!
其实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使人人满意。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要有主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骑驴》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父子骑驴》这篇课文,它深深启发了我。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爸爸和儿子在骑驴问题上听了老先生对他们两人的嘲笑放着好好的`驴子不骑,还听了老太太批评儿子的不孝,听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对爸爸指责对儿子的狠心,还听了一群爱护小动物的小孩子批评他们二人欺负驴子,爸爸决定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还是骑着驴子走,谁累了就坐上去休息一下,最后,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做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见,认为对的就应该坚持做下去,不要盲目的别人的意见而改变自己的做法,以后,我们不能盲目地听从别人的意见,要有自己的主见。
《骑驴》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骑驴》,内容是:爷孙俩骑一头毛驴去北村看朋友,在去的路上,他们听了几个路人的话,结果他们一起陪着毛驴走,我觉得他们爷孙没有自己的主意,被别人的话所左右。
如果我是他的`小孙子,我会先让爷爷骑着毛驴走,一直到我走累了,我会让爷爷下来走一会儿,我骑一会儿,就这样,我们就会很快走到朋友家,我们不会很累,毛驴也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我明白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只听别人的意见,没有自己的主意,不然会误了大事。
《骑驴》读后感 篇4
学习了《骑驴》这一篇短文中,我觉得里面的老爷爷和他的孙子,老是听别人说的话,都没有自己的主见。
要是我遇到了这种事,我认为老爷爷和孙子一块骑那一头小毛驴,因为两个人压着驴了没事,驴子 就是用来骑的.。如果只让孙子骑,老爷爷走,就是不尊敬老人。如果让老爷爷骑驴,孙子在旁边走,那就是大人不爱护小孩。如果都不骑,那么这头小毛驴还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就说是老爷爷和孙子一块骑。当然,如果小毛驴累了,就一起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赶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有自己的看法,不能光听别人说。
《骑驴》读后感 篇5
《父子抬驴》的故事很搞笑,父子俩本来是去市场卖驴的,在路上盲目听从别人的话,结果最后驴掉河里被冲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对于别人的.意见,如果是正确的可以听,如果不合适就坚决不能听。不过我妈妈说了,我现在还小,有时不知道对错,所以一定要听老师和爸妈的话。
《骑驴》读后感 篇6
读了《骑驴》这篇小短文,我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感悟。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爷孙俩牵着驴要去北村看朋友,一路上,听到了四次路人对爷孙俩的讥讽,他们无所适从,最后只能抬着驴走,让人啼笑皆非。
我从中感悟到: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应该尊老爱幼,还应有自己的主见。因为尊老爱幼可以体现出你是个讲礼貌的人,有公德心的人,而有主见可以体现出你是个独立的人。
我觉得,故事中的爷孙都没有做到有主见和尊老爱幼这两点,如果做到的话,他们就不会盲目听从路人的议论,而是会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所以,我们都应该做到尊老爱幼和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别人,要从自已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问题。
《骑驴》读后感 篇7
读了《骑驴》这篇短文, 故事说的是一个老爷爷和他的孙子到底谁应该骑驴回家,路人的指指点点,让老爷爷不知道该自己骑驴还是该孙子骑驴,我感觉老爷爷太不相信自己,他总是相信别人说的.话,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回家的路上,你们不要相信别人,不要总是按别人说的去做,要相信自己。为了不累着小毛驴他们可以交换着骑。老爷爷骑一会儿,孙子也骑一会儿,这样他们都不会累了。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开开心心的回家。
《骑驴》读后感 篇8
今天,我读了一则寓言故事,名字叫《骑驴》。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子骑驴去北村看朋友。路上的人把自己的看法讲给了老爷爷听,老爷爷反而不知道该自己骑驴还是孙子骑驴了。
我觉得老爷爷一点儿主见都没有,他总是听别人的建议,最后左右为难。我认为老爷爷应该相信自己,他可以自己先骑一会儿驴,再让孙子骑一会儿,这样他们就都不会累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两天发生的事。妈妈检查我的作业时,她发现我错了一道题,告诉我应把下列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妈妈说:“你应该把算式的得数写在下面,不应该只写算式。”我说:“老师已经告诉我们了,那样写才对。”妈妈说:“我说的才对。”为了这题,我们吵了很久。我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肯修改。今天,老师给我批了个勾。回家后,我将作业本拿给妈妈看,妈妈夸我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嘻嘻,我得意地笑了。
《骑驴》读后感 篇9
父子俩牵着驴进城走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
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着!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下来,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当我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觉得它们父子太没有主见了,光听别人的话,自己一点主见也没有,反而会把事情搞的越糟糕。
遇到事情要自己有主见,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别人的.意见只可以供自己参考,而不是照别人的方法去做,要自己拿主意,千万别轻易听别人给你提供的意见,要有清醒的头脑,把别人的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想想,看看到底谁的意见好,就用谁的,而不要轻易的相信别人的意见。
在遇到问题是,不要总听别人的不要生活在别人的理论中,要自己有自己的意见,一个人要有主要具有判断人的事情事情好坏,事情的是非,要靠自己的脚步走路,才不会被别人的意见左右,不要活在别人的舆—论中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你脑袋思考。
《骑驴》读后感 篇10
读了《骑驴》这篇短文, 故事说的是一个老爷爷和他的孙子到底谁应该骑驴回家,路人的指指点点,让老爷爷不知道该自己骑驴还是该孙子骑驴,我感觉老爷爷太不相信自己,他总是相信别人说的`话,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回家的路上,你们不要相信别人,不要总是按别人说的去做,要相信自己。为了不累着小毛驴他们可以交换着骑。老爷爷骑一会儿,孙子也骑一会儿,这样他们都不会累了。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开开心心的回家。
《骑驴》读后感 篇11
《父子骑驴》这篇课文我很喜欢。里面讲了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子从城里回来,一位老先生看见了,哈哈大笑说:“世界上竟有这么笨的人,放着好好的驴子不骑,累得一头汗”,父亲听了,急忙让儿子骑上去自己在前面走路。过了一会儿,一位老太太看见了,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孝啊!自己骑在驴背上却让父亲顶着太阳走路”,父亲听了,急忙让儿子下来,自己骑在驴背上。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轻的母亲看见了,说:“世上竟然有这么狠心的父亲,让儿子走路,自己却坐在驴背上享福”,父亲听了,急忙让儿子也骑上驴子。又过了一会儿,一群小孩子对着父子二人指指点点地说:“看哪,这两个人真狠心,竟然一起骑在这小小的毛驴上,毛驴的'腿都被压的发抖了”,父亲听了,急忙和儿子一齐跳下驴背。父亲心想:“今天的事怎么左也不对,右也不对”,最后父亲下定决心说:“要按自己的主见去解决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每个人出发点不同,看待问题的态度就不同,我们做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意见。
《骑驴》读后感 篇12
前几天,我们学了《父子骑驴》一课,内容主要讲的是:有一对父子,从外地做生意,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牵着一头毛驴在路上走着,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位老爷爷,老爷爷说:“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笨的人,有驴不骑!”于是父亲就让儿子骑上毛驴。走了一会儿,迎面来了一位老太太,她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孝顺啊!”听到这里,父亲就让儿子下了毛驴,自己骑了上去。走着走着,又碰到了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说:“世界上还有这么狠心的父亲”。于是父亲又让儿子也骑了毛驴。他们迎面又跑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说:“这俩人真狠心,一起骑毛驴”。那可怎么办呢?听谁的呢?好像谁说的都有理。父子俩想了想,决定两个人还是牵着毛驴走,谁累了就骑上休息一会儿。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要光听别人怎么说,要有自己的主见,这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情。
《骑驴》读后感 篇13
从前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一对父子牵着自己家的驴到集市上去卖,走了一段路听到一些人在议论,路人甲说:“这对父子真傻啊,有驴不骑。”父便叫子骑上去,在后来一段路上,他们听从路人的话,子坐不孝,父坐残忍,二人都坐驴可怜,最后他们抬着驴回家了。
这是个愚蠢好笑的故事,但是,笑过后请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种事情常常发生。
还记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吗?小马问的老黄牛和小松鼠,他们各自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谈论河水的深浅,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会大大不同,惟有小马亲自一试,方可知道河水到底深浅。
在生活中,我们许多人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别人说东他绝不往西。还记得一次语文考试结束后,同学们为一个字词的读音而争论不休。“恪尽职守”的恪到底是读ge还是念ke?甲方说老师上课听写时念的ge的音,乙方说他们之前查过字典,甲方不信,指着站在他们一边的学生说他们也读ge,最终双方争论不休,还是在字典的确认下证实了答案—“ke”。
从这里我领悟到自己也曾犯过此类错误:初一的'班主任老师很严厉,很少笑,这是全班对她的评价。直到初二时她回自己的家乡教书,我们才开始理解她,明白她对我们的严厉。其实当时自己并未对她不满,只是同学们有各种意见,自己也就刻意的对老师不满。现在想想,她对我们真的很好,为了让我们真正的理解,她将我们放学后留下来,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在同学们看来,她很严厉,其实她对我们是真的负责。
许多事都是在事后才明白,人要有主见才能够使个人魅力得到发挥。
《骑驴》读后感 篇14
上学期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故事叫《骑驴》,我觉得“骑驴”这个名字很特别,“骑驴”就不是骑在驴身上吗?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呢?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老爷爷和他的孙子骑着驴到北村的路途上发生的故事。他们刚出村子,就迎面走来一个中年人说:“两个人骑一头小毛驴,会把小毛驴压死的。”老爷爷急忙从小毛驴身上下来。走着走着,一个老年人说:“让老人走路,小孩骑驴,也太不尊重老人了。”老爷爷急忙叫孙子下来,自己骑上去。又走了没多远,一个小孩看见了很生气地说:“竟然要孙子跟在后边跑,让爷爷骑驴,这也太不公平了。”最后,老爷爷和孙子谁都没骑驴,只好跟着小毛驴一起走路。到了北村,几个种菜的人看见了说:“有驴不骑,多笨呀!”老爷爷摸摸脑袋,不知所措。
如果我是老爷爷,我会让孙子骑驴。因为我是长辈,我要照顾比自己弱小的人,而且孙子的体重也比我轻,小毛驴也承受得起。别人说别人的`,我骑我的。别人的话不一定是对的,关键在于自己要做出正确的决定。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见。我们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不能光听别人的意见,否则,这件事就做不下去,更别说做得多好了。古有“从谏如流”,接受别人的建议固然重要,可是不能盲目跟从,要学习他人的长处,多听取他人的好的意见能使自已避免固执已见,在虑心听取建议时,不要“亦步亦趋”。要学会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
《骑驴》读后感 篇15
自己做了父亲,并看孩子渐渐长大,瞧瞧孩子的童年,回想自己的童年,又一番独特感受。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尽管已经很丰富,各种各样的玩具,电脑,游戏,五花八门,比起我们的过去,显现太多优越。但在闲暇回味自己少小的趣事,也不乏许多珍贵,譬如骑驴之类的事,现在的孩子已无法想像。
八九岁,除了上学时间,几乎都在姑姑家和表弟玩。姑姑家住在罗家沟,说是罗家沟,罗家却很少。罗家沟不知是哪一年,把川里的一个生产队,为了方便耕种山上的地,而搬到七八里远的山上成了自然村。罗家沟不大,只有二三十户人家。表弟九娃,比我小一岁,长的比我胖,从小一起玩耍,姑姑和姑父也特别疼我。
姑姑的家原来在一处向阳的山坡上。山坡比较陡,从坡上平出的一块不大的地方修了一间屋子。姑夫是一个比较勤谨的人,便在屋子后面的山根挖了一个住人的窑洞。窑洞有两米多高,下宽上尖,往里有四五米深。
又在窑壁的右侧挖进去一个偏洞,偏洞再往外拐挖出一间小屋和外面相通并安了窗户。小屋里有一盘小炕。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格外温馨。外面的那间屋子里,也盘着一盘土炕,是用来接待客人的,收拾得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姑姑的家简单古朴,蕴藏了太多童年的珍贵,比自己的家更亲近,记忆更深。
骑驴之事,也是去姑姑家玩的主要梦想。饲养院的王家大大特喜欢我和表弟九娃,每次牲口外出的'时候,都会喊我们去骑驴,譬如饮水、下地、放坡(赶着牲口在山坡上吃草)。
后来,姑姑家搬到了山坡脚下的一块不太陡的地里,打了庄廓,又将院子里的土取平,盖了三间房子。从姑姑家的院子出来,在门前的地里往下有一条百米长的小路,两边是麦田。走到路口便是村里通往外面的一条弯曲的土路,也是饲养院里牲口饮水的必经之地。
每到牲口饮水的时候,我和九娃会准时等在路口,兴高采烈地准备去骑驴,王家大大也就会甩一个响鞭,嘴里骂一句:“这两个鬼娃又来欺负我们的尕驴儿!”虽然嘴里骂着,可手已插到我的腰里,把我抱到驴背上了。
队里的驴有十几头,我们要骑驴的尕娃也有七八个,每晚要骑的驴也基本名花有主。饮水的泉在村子下面的一个深山沟里,要走几百米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山道太陡,从坡顶下去时决不能骑驴,否则不知啥时候摔个猫儿跟斗你想都想不到。
跟着牲口下到沟底,等牲口喝饱了水,才找自己中意的驴骑。俗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让人骑的驴也是性子很温顺的驴,要是性子掘的驴,没等你爬到驴背上,它早已撂起蹶子把你甩到丈把远了。马又太高了,娃娃们是够不着的,牛背舒服是舒服,因坡太陡,没等你坐稳,就会滑到沟底。只有骑驴,两腿夹住驴的前胛,再陡的坡也不怕,可以一直骑到饲养院里。
一同玩耍的还有夏老师家的小梅,小梅胆小,不敢骑驴。夏老师家住在姑姑家屋顶的坡上。小梅长的很俊,很清秀,每次到姑姑家去,她都会飞快地跑下来和九娃我们玩。姑姑们在地里劳作的时候,我们偶然跑到跟前,有婶子也会开玩笑:“把我们家小梅给你当媳妇吧?成里不?”
那时候我们脑海里的媳妇也不知道是什么概念,但当大人们这样一说,却早已羞得不知跑到哪了。以后也不知道小梅去了哪里,有时想起来,也真想去姑姑家打听一下小梅的下落。
《骑驴》读后感 篇16
那是我去乡下伯伯家玩的第二天。这天,天气特别好。我午睡醒来,正在伯伯家看电视,看着看着,突然,听见几声驴叫。我便马上跑了去,原来是驴把草吃光了。见此情形,我便马上将驴拉到草丛中让驴吃草。心想?以前总是我牵着它吃草,现在该让它回报我了,让它驮着我走。
待驴吃完草后,我便将它拉到一棵大树下,手里拿着缰绳,胳膊搂住树身,爬上了树。我抓住一根粗壮的横枝,身子悬空,松开手一下子就落到驴背上。驴受到了惊吓,不老实起来。它的后腿猛地一蹬,屁股高高地撅起来。我毫无防备,“啪嗒”摔了下来。
我躺在地上,屁股痛得一下也动不了。这时,驴的眼睛流露出得意的神情瞅着我,好像在讥笑我终于吃到苦头!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爬起来。“死东西,竟敢摔我,看我怎么收拾你!”我嘴里唠叨着,脸上怒气冲冲。
我等它安静下来,没有防备时,又照老办法骑到驴背上。这一次我有了经验,不等它撅起屁股动蹄,就已经紧紧地抱住子它脖,双腿紧紧夹住它的肚子。那驴无论怎么狂蹦乱跳都无济于事。它跳累了,终于老实地听从我指挥了。
骑在驴背上,凉爽的风迎面吹来,真舒服!我用枝条抽打毛驴的'屁股,毛驴便小跑起来。我高兴极了,喉咙里涌出了我熟悉的一首儿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驴儿跑……”
骑驴,乐趣无穷。
《骑驴》读后感 篇17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原来的土房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瓦房;以前坎坷不平的路都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道。总之,很多东西都变了,那头跟随爷爷多年的小毛驴,虽然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爷爷仍然像宝一样留着。
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爷爷家,我一眼就看到了那头小毛驴,要知道,以前逢年过节,它可是我们家的“交通工具”呢!我连忙过去打招呼:“嗨,老朋友,我来了,怎么样?带我走一圈吧。”
我连蹦带跳地跑过去,本来卧着的毛驴“嗖”地一下站了起来,撒腿就跑。我心想:为什么它要跑呢?哦,大概是把我忘了吧,看来是把我当成陌生人,怕我欺负它。行,那我慢慢来。好,靠近了!我轻轻地抓住小毛驴的背上的毛,左脚踮着地,右脚跨到驴背上去。这时,毛驴回过头来,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好像不欢迎我这个不速之客,我心里慌了起来:不对呀,以前,小毛驴挺温顺的呀。我心一虚,手一软,便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一瞬间,我的眼前漂浮着无数颗大小不一的.星星。我慢慢地站起来,揉了揉屁股,拍了拍身上的土,准备再试一次,可毛驴却不理解我的心情,将我再一次重重的摔倒了。哎,驴没骑成,反而倒被毛驴耍了,真不好意思呀!
这回,我请来了救兵——一爷爷,他把我抱上了毛驴,毛驴也不甘示弱,左蹦右跳的。爷爷立马拽住驴的缰绳,驴终于像被念了咒语一般,停了下来。爷爷抖了抖缰绳,毛驴迈起了均匀的步伐,在爷爷的陪伴下,我才顺利地骑着牵着毛驴回到了家。
在路上,我不解地问爷爷:“爷爷,以前,毛驴都会乖乖地让人骑的,今天是怎么了?”爷爷慈爱地抚摸着小毛驴的背,像是对我说,又像是对小毛驴说:“现在呀,农村人生活好了,人们出门,不是开汽车,就是骑摩托车,谁还骑驴呀,它呀,是不适应喽!”
我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毛驴早就是“失业”了呀。
《骑驴》读后感 篇18
爷孙俩从北村朋友家出来,急急忙忙地往家赶。
他们心想:在来的路上,别人都嘲笑我们,我们得想个锦囊妙计,不要让别人嘲笑了。
他们想了好半天,终于有了主意。“我们要有主见,别人说的话,不一定都要听。”说干就干,他们俩就坐上了驴背。
刚走一段路,迎面走来一个开小店的人,他对爷孙俩说:“你们可真聪明啊!两个人骑一头小小的驴,不把驴压死才怪!”他们理都不理,骑着驴走了。
又走了几步,走来了一个清洁工,她说:“两个人骑驴也是一个好办法。”爷孙俩听了,心想:“这个人的办法跟我们的`办法一样。”得到了别人的认可,爷孙俩可高兴了。爷爷用力地抽了一下鞭子,驴跑得更快了。
突然,他们又碰见了一个年轻人,他说:“嗨,我早就跟你们说过,两个人骑一头驴是不行的。”可是,爷孙俩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骑着驴走了。
快到家了,一个种瓜的看见了,说:“哇塞!两个这么胖的人骑一头小小的驴,你们也忍心?”他们就当没听见。
回到家里,爷爷高兴地说:“我们不能够盲目地听从别人的话,要有自己的主见。”孙子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
《骑驴》读后感 篇19
有一天,天气很晴朗,爸爸和儿子拉着一头瘦弱的驴去大街上买东西,大街上有许许多多的店铺,商品也琳琅满目的',路上行人也很多,感觉非常热闹。
父子俩人高兴地拉着毛驴在大街上走,突然遇到一位大娘,她惊奇地问:有毛驴不骑,却偏要走着赶路?父子听了,爸爸马上让儿子骑上驴背,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遇到一位卖包子的老板,老板嫌弃地说:真是个不孝的孩子!儿子听了,很惭愧,他连忙跳下驴,让给爸爸骑驴,继续往前走。在路上,又碰见一位大叔和一位姑姑,他们正在偷偷地嘲笑着父子,说:老父逍遥骑高驴,独子可怜后面跟。于是,父子又一起骑上瘦弱的驴继续前行。他们走着走着,又有一位卖粽子的大叔惊讶地说:两个人竟然一起骑一头瘦弱的驴。父子俩听了大叔的话,很尴尬,于是他们俩跳下驴背,又重新做回两个人拉着驴走路的样子。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如果只听别人的话,总会有人有意见的。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自己认真思考。
《骑驴》读后感 篇20
从前,爷爷带孙儿去市场,买到一头小毛驴。
回家的时候,先是爷爷骑着毛驴,孙儿跟在后头走。走了一段路后,遇上一群妇女。妇女就指责爷爷,说他不关心小孩,大人骑驴让小孩走路,不像话。爷爷听了感觉有理,就立即下来,改让孙儿骑驴,自己跟在后头走。
又走了一段路,遇上一群老年人。老人指着小孩骂,这小子真不孝,年纪轻轻的骑着驴,让老人走路。孙儿听了觉得有理,就叫爷爷上来一起骑。两人又走了一段路,遇上一群养驴人,养驴人指着祖孙二人说:“这么小的.毛驴,两个人骑着走,太狠心了,这驴儿肯定会累死的。”祖孙二人听了想想也是,索性两人都下来牵着驴走。
途中又遇上一群年轻小伙子,青年人指着两人风趣地说:“你们两个傻瓜,有驴不骑,真是笑话。”祖孙二人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但是,他们的处境很困难:爷爷骑驴有人责备,孙儿骑驴有人指责,两人都骑有人非议,两个都不骑又有人取笑。所有的选择似乎都不妥当。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两个人抬着驴走。他们也这么做了。结果在经过一座独木桥时,两个人不小心把驴掉在溪沟里摔死了。
《骑驴》读后感 篇21
从前,在日本有个叫本田的人。在他小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放学了,忽然下起了大雨。妈妈拿着两把小雨伞,还骑着一头瘦骨嶙峋的.老驴来接他。很多同学都围了过来。
有个胖同学说:“两个人骑一头驴,会把驴压死的。”又来了个掉了颗门牙的同学说:“让孩子骑驴,妈妈走路那也太不尊重妈妈了。”几个女同学笑着说:“让妈妈骑,儿子走路,没这样的妈妈。”有个叫张皮的人坏坏一笑说道:“那有驴不骑,不就成了傻子了嘛?”小本田说:“妈妈,你骑驴的时候,我走路。我骑的时候你走路,然后我们让驴休息一会儿。”妈妈说:“回家给你做好吃的寿司,因为你太棒了。”回到家他们吃起了美味的寿司。
《骑驴》读后感 篇22
前几天,小妹在朋友圈发了几张自己出去玩的时候,拍的几张骑马的照片跟我们得瑟。我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骑驴的事。并且更加得瑟的告诉小妹是,老姐我骑驴的时候,还没有你呢。
我说的话当然是真的。小时候,家里喂着一头特别听话的驴子。而那会家里种的地又比较远。每当我走不动的时候,爸爸就会把我抱上驴背。我就可以不用走路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当然,第一次骑的时候,心里很紧张,很害怕,但是,后面就习惯了,放松了很多。那时候,每当自己骑着驴子从地里回到家里,路上碰到别的`小伙伴,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这样子,极大的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
只是,后来,因为家里不可以再种地了。爸爸就只好把家里的驴给卖了。后来,听说是又转卖给谁家了。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头听话的驴子,估计要已经不再这个世界了吧。
只是,每当在路上看到别的驴或者马,总能想起我家的那头听话的驴子,和自己骑驴的事。
真心希望,愿我家那头驴子,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可以过的好好的。哪怕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记得,它曾经给过一个小女孩快乐和满足过她小小的虚荣心。
《骑驴》读后感 篇23
如果用某种动物做坐骑,我觉得人到40岁以后应当骑驴。骑驴的节奏很缓慢,适合养身静心。
驴是一种出行的交通工具。在古代,武士骑马,文人骑驴,陆游的“细雨骑驴入剑门”,读这句诗时,我就担心,路湿蹄滑,稍不小心,会闪失一个趔趄。
驴背上摇晃,才会有时间琢磨那些难以琢磨的问题。孔子坐驴车周游列国,正因为驴蹄嗒嗒,撵车嘎吱,人生的顿悟,驴车上偶得。所以说,诗人的灵感来源于酒,酒精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处于亢奋的状态,思维是跳跃的。而哲学不同,需要冷思维,坐在真实的、没有喧哗和追逐的安静驴车上,什么事情都可以想,什么事情都不着急,便于一种冷静的理性梳理,赶路倒在其次。
陌上骑驴,宜二、八月。这时候,和风拂面,心旷神怡,虽不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坐在驴背上,悠闲自在,野草闲花,倒也看得真切。
陌上骑驴,宜走亲戚。驴背上坐着衣着光鲜的小媳妇,驴负布囊,里面装满山货果蔬,一副平民百姓的世俗做派。
在远离山梁峁原的水网地区,小时候,我幸运地遇到过一头驴。街坊邻里有一位驼背杨二爹,开爿磨坊,将驴蒙上眼罩,拖着两片大石磨,一圈一圈地原地跑,磨成的面粉,从两片石磨的罅隙间倾泻而出。杨二爹驼着背,跟在驴屁股后面,将米不断地倒入石磨的注口中,那节奏,不疾不徐。当时,我想杨二爹给驴蒙上眼罩,驴就莫辨东西,一直往前跑,完成机械而单调的任务。驴,大概是世界上最听话的动物。
黄胄画纸上的群驴图,一只只竖耳蹶蹄撒欢。许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他与毛驴感情笃深。有一段时间,黄胄与驴相依为命,把它视作朋友,以至于路过酒馆时顺便停下来,直到黄胄先生从酒馆微醺而出,小毛驴蹄声轻叩,重新上路。驴通人性,会顾及主人。
赵本夫小说《卖驴》,那条大青驴趁主人犯困迷糊,酣睡之际,半道上,见一户人家出殡,被异性所吸引,一路尾随那头草灰驴,到了不该到的地方,主人很气恼,就暴打驴。那头驴真的不应该挨打,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年轻时,幻想骑马、喜欢一溜烟,激腾起一行尘沙的奔跑的羚羊,追望天空绽放、转瞬即逝的绚丽烟花……追逐,是身心前倾的释放。
人生是一瓶剧烈晃荡的.水,到了中年,慢慢沉淀下来。梁实秋说:“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陌上骑驴,是一种心态。有人看过了大红大紫,五彩缤纷;经历过熙攘和喧哗,张扬转入内敛、急促转入舒缓,渐渐归于平静。这时候就想,有一头驴,沿着油菜花掩映的乡村阡陌缓缓而行,走进恬淡的时光深处。
《骑驴》读后感 篇24
被那个爷爷说了以后,儿子和爸爸想了想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怎么做才行呀?”儿子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说:“爸爸,我们把驴抬回家吧!”爸爸说:“好吧!”就这样,爸爸和儿子把驴抬了回家!
一回到家,爸爸就跟儿子商量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儿子说:“下回我们不听别人的话,我们走我们的,可以么,爸爸?”爸爸说:“我赞成!”
第二次爸爸和儿子去郊游,他们按照商量好的.让爸爸骑驴,半路上,有一个人说:“看这当爸爸的就不让孩子骑驴,自己坐!”儿子说:“我年龄小,爸爸年龄大,所以我要让爸爸骑!”那个人说道:“对不起,我说错了!”爸爸和儿子高兴地笑了。他们走呀走,又有人说:“看这人的儿子多好呀!”爸爸和儿子笑得更开心了!
《骑驴》读后感 篇25
晚上,爸爸和儿子着急着回家,回到家,你想知道后面发生什么事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回到家,爸爸和儿子躲在一个房间里,还把门锁上,生怕被别人发现,爸爸和儿子开始秘密策划,爸爸说:“明天骑驴我们不听别人的,如果他们再指责我们,我们就把理由说出来。”儿子说:“好呀!明天就按你说的做。”
第二天,爸爸和儿子牵着驴又去赶集,这次,儿子让爸爸先骑着驴,他们走了一段路,有一个过路人说:“你这当爸爸的`,让儿子走路,你却坐在驴背上。”儿子说:“爸爸工作忙,还累,所以我才让他坐上去的。”过路的人没话可说就走了。
晚上,爸爸和儿子不像上回那么着急,他们这回又高兴又兴奋地回家了!
《骑驴》读后感 篇26
第二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又骑驴去赶集,爸爸说:“儿子,我们第一次骑驴有很多人都对我们发表意见。使得我们不骑驴不行、一个人骑驴也不行、都骑驴也不行!这该怎么办呢?”他们想了想,儿子出了个主意说:“我们可以轮流骑驴,你骑一段,我骑一段,不听别人的.说法!”爸爸说:“好办法,儿子,你真聪明!”说完,他们就出发了。
出发了以后,儿子先让爸爸骑驴,爸爸说:“好吧!”不一会就有个人说:“这爸爸怎么能让儿子在下面自己牵驴呢?太不关心儿子了!”儿子说:“我爸爸年纪大了,我应该孝顺爸爸,让爸爸骑驴!”路人听了,红着脸走了。过了一会爸爸下来了,儿子又上驴了,又有一个过路人说:“爸爸年纪这么大了!居然让儿子骑驴,这孩子也太不孝顺了!” 爸爸说:“儿子年纪小,应该让儿子骑驴。”过路人听了,红着脸走了。过了一会儿,他们到了目的地办了个事就又回家去了。
在路上,不管过路人怎么说,它们都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不一会儿他们就回家了,爸爸觉得儿子的办法很好,他们高兴地笑了。
《骑驴》读后感 篇27
我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子,男孩子率直、豪爽、粗心的特点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家都戏称我为“假小子”!可这些男孩子的个性,可把我害惨了!你看——
今天,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在公园里玩到下午才一蹦一跳地回家。到了家门口,我像往常一样摸摸脖子上挂着的绳子,找钥匙开门。咦,没有。是不是在口袋里呢?我又把前后左右的口袋都翻了个遍,还是没有找到。
糟糕,钥匙掉了!我心里一紧,赶紧回头找钥匙。我在家门口的巷子里找了个遍,可就是没有“线索”。我急得团团转,怎么办?要是妈妈知道我把钥匙弄丢了,肯定又要狠狠地批评我了。因为我经常弄丢钥匙,家里已经换了好几次锁了,如果我再把钥匙弄丢了,后果一定很严重,我得赶在妈妈回来之前找到钥匙!
冥思苦想之后,我的脑子里灵光一闪——今天我一直都在公园里玩,也许钥匙掉在公园里了。想到这儿,我的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赶紧回头朝公园的'方向狂奔而去。跑到公园后,我瞪大眼睛,把公园里里外外翻了个遍,可越找越心慌,草丛中、大树下,甚至连碰碰车里都找过了,哪儿都没有钥匙的影子。这可怎么办?钥匙真的不见了。我越想越着急,额头上直冒汗,衣服也湿透了,身上痒痒的,难受极了。我伸手去挠后背,突然,我摸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咦,这不是我的钥匙吗?原来钥匙一直挂在脖子上,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甩到背后去了,唉,真是“骑驴找驴”!
钥匙找到了,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粗心大意的坏毛病真把我害惨了,我什么时候才能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细心的女孩子呢?真苦恼呀!
《骑驴》读后感 篇28
外婆在打麻将的时候对我大喊:“涵涵,快帮外婆找找眼镜!
”我听了,连忙去找外婆的.眼镜。可是,我东找找西找找,就是没看见眼镜。于是,我便跑到外婆身旁说:“外婆,眼镜我找不到。”但是,我刚说完话就发现外婆的鼻梁上端端正正地戴着眼镜。我故意问:“外婆,你的鼻梁上架着什么呀?”外婆摸了摸,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快出门的时候,妈妈扯着嗓子喊:“小宝,帮妈妈拿一下手机。”我赶紧跑到卧室,一看,没有,又到卫生间找,也没有,妈妈着急了,也加入了寻找的队伍,东翻西找,什么都在,就是手机不在。这时,一阵音乐声从妈妈口袋传了出来,原来,妈妈的手机就在她的口袋里。
我在写作业,突然发现橡皮擦不见了!
于是,我请同学们帮我找,但是大家都说没找到,不知道在哪里。我正觉得奇怪呢,一直都在的橡皮跑哪里了呢?我伸出左手抓了抓头,一块东西掉了出来。呦!
橡皮!
原来,我一直把橡皮握在手里,捏得太久了,自己都没感觉了。
哈哈,我们都是“骑驴找驴”!
《骑驴》读后感 篇29
星期一的早上,妈妈要上班去了,我抓起书包也紧随其后,我俩急忙走出家门,正当锁门时才发现没带钥匙,又回到家里找。妈妈要进行全家大搜索,首先是来到卧室,只见她快速地拉开抽屉,左翻右翻,没找到。“我今天就是把这个家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到这把钥匙!”她严肃地自言自语道。这时妈妈着急地说:“宝贝,别在那边站着了,快帮妈妈找一找。”看到妈妈着急的`样子,我只好无奈地帮妈妈找。眼睛死死地盯着床上的被子,心想:也许裹在了被子里了。于是我连滚带爬上了床,两手将被子一掀,将它铺平,然后又一翻,没戏。这时“叮铃铃……”地响起了音乐,好像是从妈妈身上传来的手机声。心想:一定是单位的人催她上班呢。可是电话不停地响,我循声望去,哦,原来钥匙在妈妈的身上呀!真是骑上毛驴找毛驴呀!我急忙跳下床,来到妈妈面前故意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找到一把钥匙,这是吗?”她心急火燎地问:“哪呢?”我将一块橡皮塞给了她。妈妈见状哭笑不得地说:“你别给我添乱了!”说完,便继续找她的钥匙。我二话没说拉起她,指着裤腰上的钥匙笑着说:“这是什么?”“哦,原来在这里,我以为丢了呢!”老妈瞪着眼睛愣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微笑着说。再一看,家里已被老妈翻得乱七八糟,看来任务又来了……
朋友们,你们可千万别养成丢三落四的习惯呀!
《骑驴》读后感 篇30
看看时间,老妈快要回来了。为了装出一副勤学苦练的样子,我恋恋不舍又毅然决然的关个了电脑。屋子顿时就安静下来了,我又有一些后悔。
我起来活动活动,走到窗前惬意的望了望。在这北方再普通不过的小城本没有什么风景。楼下的路很宽,上面尽是一些冒着黑烟的车辆,发出飞机一般响的噪声,呼啸而过。路边倒是有几棵树,和胳膊一样粗,简直就是变异的大葱。
这时候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声音。那声音是那么刺耳,我在五楼都听得清清楚楚。原来是一辆手推车,其实这是“学名”我们这都叫它“倒骑”驴。这“驴”真是太老了,到了风烛之年,马上就要报废了。车主真是细心,还在车子上那个装了一把大红伞,就像天边的云。仔细一看才知道,这是辆买桃儿用的车,装伞是为了防晒,最大程度的保持桃儿的新鲜。蹬车的是一位妇女,上身穿着一件黄色的半袖,一定已经被汗打湿了。她左摇右摆,看上去很吃力,我仿佛听到了她“嘿嘿”的号子声。最惊人的是车子两边的栏杆儿上一边放着喇叭,一边躺着一个孩子,看上去只有七八岁,一动不动,睡着了。在车子上颠得挺厉害的,如果不是累到了极点,是不可能睡的这麽香的。我便产生了合理的联想:这妇女带着孩子起了大早来卖桃儿,累了半天了,打算回家歇一会。或者是在这个地方卖的不太好,换一个地方。孩子太累了,又没吃到像样的饭,睡着了。
真是心酸啊!这几天都是三十几度的高温,阳光就像利剑一样毒辣的射向大地。真是辛苦啊!那一刻我顿时来了悲天悯人的情怀,甚至想把她拉上楼,给她一杯可乐消消暑,可是离得那么远,街上又那么吵,我喊她,她能听到吗?即使她能听得到,我该怎末称呼他?叫阿姨?太矫情了。叫卖桃儿的?太无礼了。叫“喂”?太难听了。我正拼命的从我的头脑中搜寻适当的词汇,她已经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可是我还能隐隐约约的听见“吱吱嘎嘎”的声音。可惜啊,我的手头没有相机,不然我一定把这一幕拍下来。
我呆呆的想着。我能帮她做些什么?什么都不能。给她点钱?第一,我没有。第二,她是一个坚强的`,能够自食其力的女人,接受别人的施舍是对她的侮辱。第三,她也许不缺钱,现在那个做生意的容易啊?拼命地吃桃子,买桃子?不现实。我只能期盼她的生意越来越好,她的孩子学业有成。
我如梦初醒般的想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看到她的辛苦,自然而然的期盼她的儿子获得成功,她一定也会这麽想啊,全天下忙碌着的父母都会这样想啊!那麽我们该怎么做?为什么会有代沟?怎么理解这些?我不敢想了。
我逃避了。想吃一支雪糕清醒一下。不幸的是雪糕是桃子味的。怪不得桃子味雪糕有一股淡淡的咸味,我今天才明白。
《骑驴》读后感 篇31
日前,成都街头出现了一个背着书包,骑在牛背上的幼童,其穿着长衫的父亲则在前面牵着牛。这位父亲表示这是日常,自己此举的确是在践行国学文化。
对此,有的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值得倡导的,他们认为这位父亲是在用行动表明自己对于国学的热爱,但我却不这样认为。
国学,是指研究、传承、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等的一门学问,它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局限的,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的。
显然,“骑驴骑牛”是中国旧时期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这些旧的`东西已被新的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所代替。它并不是国学真正的精髓所在,任何东西随着时间的变迁,若想要发展下去,就必须舍弃不好的、落后的,“骑驴骑牛”显然是落后的,它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
对于我们来说,传承一种东西要辩证地来对待,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不能全盘照接。要取精华,去其糟粕。
这位父亲认为自己骑驴骑牛是在践行国学文化,表达自己对于国学的热爱,我认为他这种做法是愚昧无知的,没有认识到真正的国学是什么,没有辩证地看待国学,对于中国传统的东西全盘照收,对于其中落后的、不符合时代的没有将它舍去,而是盲目的继承,还认为自己是在践行国学文化。这实在是无知。
“骑驴骑牛”只是其中一个案例,生活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在一些乡村里的仍有封建迷信:某个学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必须先到办公室向老师鞠躬,且不少于五分钟,说这是在发扬中国传统尊师重道的美德,还有一些人“养儿防老”等等,这些落后的无知的行为。
所以在我们继承发扬某种事物的时候,要真正的深入的认识它,了解它的精髓,才能够真正把它发扬下去。
《骑驴》读后感 篇32
一对父子骑着一匹驴子去赶集,希望能用这匹驴子换一点家庭用品。
驴子正走在路上,父子俩看见前面有俩人正在议论着:“这俩人真是的,都骑在驴子上,恐怕再走一段路这驴子就会累得不行了”。父亲听到了这话,心里立刻就慌了神,心想要是我们都骑在驴子上,那驴子还没有到集市,恐怕就命归西了,死驴谁会要啊!于是,他便让孩子下来走,自己骑在驴背上。
走了一段路,孩子已经被累得气喘吁吁了。一个小孩拿着棒棒糖走了过来,看到这情景便十分气愤,愤愤不平地说;“你这还算是为人父亲吗,自己骑着驴让自己的孩子走路,你看都把这孩子累成什么样了,”唉!说完他就生气地走了。父亲听了这话,心里觉的十分惭愧。看着身后累得不成样子的孩子,叹了口气,就把驴子给了孩子骑,自己走路。
这时,迎面来了一位看起来年过九旬的老人,看到了这面前的那一幕,有感而发的.叹了口气,说到“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离谱了,自己骑驴却让年迈的父亲走路,唉!真的太不象话了”。父亲听了便不加思索就让孩子下来和自己一起走路。
又走了一段路,来了一个年轻人,看到他们父子放着驴子不骑,心里便暗自发笑,跟上前去说:“你们不是用驴吗?为什么不骑反而要走路呢?父子俩听了,互相望了望不知道怎么回答,就愣住傻眼了。那年轻人看他们无动于衷,就摇着头的走了。
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光靠听别人的话,那样你就永远也不会知道成功的真谛!
《骑驴》读后感 篇33
今天,我看到了一个故事,它简直是让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的梗概是:有一对父子赶着一头驴进城去卖,路人们对骑驴还是走路的问题说三道四、议论纷纷,结果他们轻易地听信了别人的话,最终导致了这头驴掉河淹死了……好好的一头驴就这么没了,真是太可惜了!所以,我觉得:
人应该有主见,该听的话要听,不该听的话就不要去理会,这样才不至于做错事。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也勾起了我对发生在自己身上一件事情的回忆。
在前几天的一次值日中,同学们都认为拖地是一件又脏又累的活,谁都避而远之。见此情景,齐老师就对我们说:“有哪位同学主动去拖地,今天的作业就可以免除一样儿。”这可是件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从来都没有过的呀!于是乎,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拿拖布。齐老师用手推了推眼镜,笑着继续说到:“看你们这么齐心协力的,每个人的作业还是外甥点灯——照旧吧。”老师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放下了已经拿到手的拖布,重新回到了座位上。我也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拖布,但是并没有放下,心里在想:我是个男子汉,这点儿活算得了什么呢;我是一班之长,起带头作用是我的职责。我挥舞着拖布,穿梭在教室里,不去看别人的眼光如何,不必听他人的.闲言碎语。之后,老师表扬了我,也没有给我留作业。
是的,即使在同一条路上,也有许多不同的方向,面对着不一样的选择。但是,生命线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你自己才是真正的主宰,不要因为别人而改变你自己,只有自己决定一切。昂首挺胸,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骑驴》读后感】相关文章:
《骑驴》的教学设计03-16
“骑驴找马”式的跳槽01-27
你还在“骑驴找马”吗?02-05
求职时禁忌“骑驴找马”06-19
骑驴看唱本的歇后语01-01
“骑驴找马”乃求职大忌01-12
当上司发现你在“骑驴找马”……06-18
骑驴看唱本的歇后语由来06-11
求职指导:职场“骑驴找马”怎么破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