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时间:2023-01-22 13:50: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6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的重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6篇)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1

  作家毕淑敏说:“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我很重要!”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分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读完《生命的重建》,我心潮起伏,感慨颇多。她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畅销的心理励志书,是誉满全球的健康观念第一畅销书。她被誉为生命教育圣经般的'巨著,人类身心健康的福音书。作者 露易丝·海,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著名作家和演讲家。她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提倡者和“自助运动”的缔造者。 露易丝·海在《生命的重建》中给我们揭示了疾病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模式,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整体健康,从而为人们开辟了重建生命整体健康的完美道路。

  在书中, 露易丝·海将深刻的哲理、科学的精神与博大的爱,结合自己的坎坷经历,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泉般滋润着读者的心田。正如戴夫·布朗的评价:露易丝的书是上帝送给这个烦恼世界最好的礼物。读完以后,真真切切如沐春风。它教导我们怎样应付生命中的一切,和怎样使我们的生命更健全、更充沛。使我再次深深认识到人要自信、自爱、知足、感恩,学会把握当下,让生命变得充实、快乐。

  露易丝·海认为“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就的。”“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成就”。她在书中说:“经验的定律时常都很公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思想和信念完美地表达出来,就不会失败。一个人觉得他失败,一定是他忽略了必定要走的某一步;或者他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自己再不会成功,所以放弃了他未走完的路。这就和我使用计算机一样。如果我的计算机出错,通常是因为我没有遵守计算机本身的使用规律。这意味着我要另外学习一些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读到这里,我豁然开朗,有时候我会失败,我想可能就是因为我“忽略了必定要走的某一步”——不自信或者没有付出努力。读了《生命的重建》,我真的觉得“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力。如果我们并没有将它变为现实,可能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内在的能力,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它会在我们自己身上实现,或者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成功之处。”

  我记得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我,学校安排我教专业外还要教音乐,我不自信,没敢接,然后只好选择再教地理一科。可当时一想自己读高中时,地理成绩经常刚及格。想退却,又怕给刚认识的校长留下不好的印象,只好硬着头皮上。我经常暗地里下功夫钻研,不懂就找地理专业的老师请教。结果一学期下来,我班期考成绩居然得了全区几十个班级的第一名。这结果大大提高了我的自信,之后我甚至渴望再次尝试,争取做得更好。再联想近段时间,我在面对工作中新的挑战时,我却经常这样对待自己:称自己为“傻瓜”、“笨蛋”或“失败者”,从而使其过程变得更加困难。本期,我新接手的高二212班,生源较差,学生学习习惯差,而且坏的习惯已根深蒂固。起初,我充满信心去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心灵,半个学期下来,我已累得筋疲力尽,血压升高,可缺乏耐性的学生,只要我不到场,几乎可以两本复原、、、我失望了,觉得自己毫无成就感,也由此觉得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驾驭能力,老是觉得江郎才尽。对自己不再自信。看完这本书后,我再次燃起了工作的激情,我相信,我会改变我自己;我会相信我自己;只要去做,我就一定会成功! 是啊!就像书中说的“不管你把自己看成失败者已有多长时间,你现在都可以开始创造‘成功’的模式。不管你想介入的是哪一个行业,原则都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播下成功的‘种子’。这些种子终有一天会结出累累硕果。”我相信,只要我播下成功的“种子”——认真学习,做好自己该做好的一切,那我一定能顺利通过!

  我建立了成功的新概念。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轻装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和辛勤工作中找寻快乐,这样就会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品尝到平凡中那成功的甘甜。我进入了成功循环圈。世界对我的佑护超出了我最好的梦想。对我来说到处都是黄金般的机会。神圣的天赋给予我所需要的全部灵感。我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成功的。人人有份,我也在其内。不再去担心‘怎样’实现,相信机会将会来到我身边。相信我自己的天赋将会指引我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成功,成功是我原本的价值。

  真的,自信是一种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自信是金,是一个人一生幸福、快乐的源泉,唯有自信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今后,我会自信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我坚信,自信会让我的人生更加美好!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2

  内心的支离破碎,该如何重建?

  有时候,内心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无论多么努力地过日子,离自己期望的幸福生活总是隔着遥远的距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到达?

  失恋了、婚姻处于水深火热中、离婚了、孩子早恋、工作不顺心、小时候的创伤经历如鬼魅般如影随形,经济出了状况、情绪不佳、虽然能够向朋友、咨询师求助,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但是心理健康有如身体健康,一次的锻炼不能解决永远的健康问题,需要时时保养和锻炼,根源的解决之道,修炼身心,把内心支离破碎的生活重建起来。

  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无论你所面对的是怎样的生活,都是我们过去的一思一念创造了我们的现在。这些观念里面有很大的成分是我们不值得爱,所以我们不爱自己。当我们真正开始爱自己的时候,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正常运转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受到自我憎恨和内疚的伤害,每个人都曾经认定"我不够好",对我们最有害的是怨恨、批评、内疚。我们必须开始学着爱自己,必须原谅过去并宽恕每一个人。

  心灵的运作是有规律的,就像大自然有规律、宇宙有规律、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在学校受教育学习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甚至人为创造出语文、数学规律,但是在我们的经历里缺乏了最重要的人的规律,我们自己内心运作的规律。

  路易丝。海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提炼了身体和心灵运作的观念和规律,《生命的重建》是一条道路,带领我们在生活中修炼身心。

  一、生命非常简单,我们所付出的,转眼就能将他们收回来,

  1、我们的想法和信念总能变成现实,世界总是接受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真的会变成我们自己所想的.那样。我们认为自己好,自己就会更好,认为自己坏,自己就会更坏。所有我们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我们所思所想的"因",就是在创造将来的"果。"我们付出什么,我们就得到什么。

  2、思想是可以被改变的

  无论你出了什么问题,这问题的根本必然来自于我们的思想。自卑仅仅是你讨厌自己、憎恨自己的一种思想反映。你的思想在说:"你是一个糟糕的人。"这种思想制造出一种感受,令我们失落在这种感受中,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就不会有这种感受了。

  二、"爱自己"可以让生活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爱自己是充分地尊重自己,带着感恩的心理体验我们身体与心灵发生的奇迹。不爱自己的名单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我们经常批评和责备自己;我们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们总是相信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不可爱的;我们生活在混乱与无序之中;我们使自己背上债务。

  如果我们以任何方式否定自己,就是在采取"不爱自己"的行动。否定自己的价值,是不爱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们应该重新学会像婴儿般爱自己,婴儿不用做什么事情使自己变得完美,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完美的,他们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情感。

  三、你的头脑是一个工具,做自己头脑的主人

  未经训练时,我们使用大脑的方式只是一种习惯,任何习惯,如果想要改变的话都能改变。每个人的内心都具有难以置信的力量和天赋,他们经常会对你所想和所说的做出反应,如果学会通过有意识地选择思想的方式控制你的大脑,我们就与自身的力量结成联盟。

  1、把注意力放在你想要的肯定的事物上

  你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哪里就会成长,而且会成为生活中永久存在的东西。

  2、播下心理健康的种子,把新思想植入潜意识,训练直到成为大脑的习惯。

  比如播下"无论到哪里,我都体验到爱""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等心理健康的种子,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得到。每日功课植入潜意识。

  3、每日功课

  每日冥想、每日种下心理种子,训练大脑的思维方式,唯一能达到掌控大脑的方式就是不断练习和实践。把它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否幸福与学历无关、与金钱无关、与事业无关……生活的支离破碎是我们的思想不对、观念出了问题、是我们跟随了大脑的习惯性思维,甚至重复了父母的人生。

  最好的解决方式是清除人生阻碍,形成新的思维模式,智慧的人不是从不经历风浪的人,而是在自己的人生经历里面汲取营养,愿意主动改变自我的人。自卑的阿德勒创建了自我心理学,留给世人著名的《自卑与超越》,路易丝。海悲惨的经历让她参悟了人生的大智慧……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出很长很长,无论你的内心有多么支离破碎,从当下的自己开始改变,找到方法,一定能到达幸福生活的彼岸。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3

  《纽约时报》畅销书、露易丝。海创作的《生命的重建》,源自一个朋友的推荐,花了近2个月时间来精读并摘录,体会很深,收获很大:这真不愧是一本全球畅销20xx万册的好书:通过对重点篇章的诵读摘抄等,我亲身体验到了内心的逐渐强大,通过对自己的赞同和爱,我感受到内心的平和,通过对生活宣言的诵读和冥想,我感受到内心的快乐幸福。这是一本我将放置枕边随时温故的好书,这是一本我想向众多朋友推荐的好书,这是一本可以给自己内心注入强大力量的好书,这是一本能够让你感受人生幸福的好书,这是一本值得代代相传的好书。难怪全球如此多的人信奉和仰慕,因为她确实能够给你带来全新的生命:

  爱自己,接受自己,找到生命的价值:

  这是露易丝理论的精髓。她的文字告诉我们,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不幸甚至疾病都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不懂得爱惜自己,常常处于自我否定和内疚的状态,这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会带来身体的疾病。她告诉我们要爱自己,要赞同自己,要接受自己,这样才能找到心灵的力量,找到生命的价值。爱是人类最大的馈赠,小时候,父母之爱是孩子最大的营养,长大之后,朋友之爱、恋人之爱让你更加完善更加快乐,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你对自己的爱。没有自我认同和爱,你就不会创造出一个磁场,吸引自己喜欢的人来爱你。生命是个奇迹,只有你爱自己,接受自己,赞同自己,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心灵、爱自己的精神,才会让自己更有魅力,才有可能吸引更多和你相同磁场的人到你的生活中来,这是生命力法则,这也是生命的神奇。

  宽恕别人,释放自己,让自己更健康

  怨恨是疾病的源泉,为了健康我们需要宽恕,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你或正在伤害你的人。宽恕别人,就是释放自己,这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宽恕的习惯会让我们更健康。我们常说,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拥有了爱自己、赞同自己的信念,我们就会比较容易去宽恕别人,因为我们想要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因为有能力宽恕别人也是一种幸福。站在另一个角度,一个总会伤害别人的人也许他是可悲、可怜的,他的人生有缺陷、他的自身有不足所以才会伤害别人。

  感谢生命,汲取力量,让自己更快乐

  生命很神奇,感谢父母给我们生命,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营养的食物,富足的物质生活,感谢亲朋好友给予我们的愉悦的精神生活。心灵的修炼在于自己,爱自己,经常冥想,感谢生命,体验幸福,汲取力量,让自己内心更强大,生活更快乐。

  感恩的心态让我们珍爱生活,感恩的心态让我们更好地活在当下,感恩的心态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当你感觉无助、无奈和无辜时,赶快闭上眼睛冥想或祈祷吧,让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反复地在自己的脑海里上映,这有助于帮助你从宇宙中汲取力量,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宣言改变生活,创造生命奇迹

  把你想要的生活状态通过宣言的方式写下来,然后每天大声多次朗读宣言,也可以把宣言用歌声表达出来。坚持下来,你会发现,生活在发生变化,正在向你自己想要的那个方向转变。

  这是露易丝的生命宣言,我们可以学习并效仿:

  “我心深处有无尽的爱。现在我让这爱从内心涌出,充满我的心,我的身体,我的头脑,我所在的空间。它离开我的身体,向各个方向辐射,然后又成倍地返回我这里。我越来越多地释放爱心,我释放出所有的储备。释放爱心让我感觉良好,这是我内心愉快的表达。我爱我自己,因此,我用爱来照顾我的身体。我满怀爱心地提供给它富有营养的食品和饮料,我满怀爱心地修饰它、装扮它,我的身体回馈给我的是健康和精力。我爱我自己,因此,我给自己准备了一个温暖的家。这个家可以满足我的任何需要,是个快乐的家。我用爱来装满每个房间,因此,不管谁进来,包括我自己,都会感觉到这种爱,并且被它滋养。我爱我自己,因此,我做我真正喜欢的工作,一个可以发挥我的创造力和天赋的工作。我和那些爱我的人一起工作,我为了他们而工作,我的收入也很好。我爱我自己,因此,我用爱的方式思考和行动,我这样对待所有的人,他们又成倍地返还给我。我在我的世界里只吸引可爱的人,因此他们是我的镜像。我爱我自己,因此,我宽恕并解放过去,以及过去所有的经历,我自由了。我爱我自己,因此我完全生活在现在。我体验每一个美好时刻,而且我知道我的将来充满光明、喜悦和安全。因为我是宇宙中一个可爱的孩子,所以这世界乐意照顾我,现在和永远,都是这样。”

  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珍惜、珍爱,我们需要每天诵读宣言来强化对自己的爱和赞同,我们需要宽恕来接受别人,释放自己,我们更需要表达对生命的感激之情,创造自己的生命传奇:“在我广阔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4

  第三章的标题是“问题出在哪里”,副标题为“过去已经无法将我羁绊”。这一章我想可以是前面在第一章读后感里谈到的,“善护念”中我们的念从何而来?这些观念可能来自于父母,来自于兄弟姐妹,来自于学校的老师,来自于我们的小伙伴,来自于邻居,来自于权威人物,还有可能来自于广告。当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从身边的环境里吸收了他们给我们的某些限制性的观念,或者说是消极性的观念,并且由于当初孩童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慢慢把它们当作了我们行动的唯一指南,并且将它们内化到我们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中。或许我们一开始曾经有过反抗,曾经有过争执,但是小小的我们无法抵抗周围的环境对我们的塑造,最后这些念头留在了我们的心里。随着岁月的流淌,到了七经八脉,变得根深蒂固、理所当然。

  把这些消极的念头写出来,当我刚开始做这个练习的时候,甚至不敢仔细看头脑里周围的人带给我的那些消极观念。可能是我从小成长的环境比较复杂,接触到的很多东西,真的是无法言语。(整理完这篇文章,我在高铁上看起了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的故事,发现:我跟她的童年经历很相似。)并不是说要埋怨,或者说抱怨我成长的环境,我觉得这的确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客观环境。这些客观因素塑造了我。很多年里,我无法原谅身边的很多人,最不能原谅的可能也包括我自己。先生常常对我说,让我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这个道理都是懂的,但是知道和做到,总是隔了十万八千里。如今,已经到了我接受心理咨询快四年的时候,此时此刻,我的怨恨、我的抱怨,已经降低了一些,但是还没有完全的消失。这些抱怨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恐惧,如果这些恐惧没有消除,我想那些抱怨,可能也真的没有办法做到彻底的原谅。

  这一章提到的“心灵大扫除”,我对里边提到的一句话非常的敏感,她说:“清扫房间是不需要生气的。”在跟咨询师的互动中,我有很多的愤怒。虽然明白自己是去清扫心理的房间,释放心里的消极情绪,但是我的愤怒无处安放。虽然我知道有一些信条是该丢弃的,比如说让自己痛苦,把母亲和弟弟跟我自己捆绑在一起,没有把母亲和弟弟照顾好而内疚。某一次,林老师让我仔细地、冷静地来想一想这些场景的时候,其实我有很大的愤怒:我觉得他为什么不让我痛苦,为什么要让我从痛苦里走出来?因为我的信条是:只有自己痛苦了,与母亲和弟弟一起痛苦,才能消化内疚。痛苦是痛苦者的粮食。痛苦也是会上瘾的,它可能会让我们在某一种状态里保持很久,而不自知。当我看清生气或是愤怒,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满意、来自于对自己脆弱的不接受的时候,我反而冷静下来,慢慢放弃了一直端着的假装坚强,接受自己的脆弱,接受自己也有很多事情无能为力。原来觉得接受自己不坚强是懦弱的表现,会自卑。这种接受带来了哀伤,继而带来了力量,自卑不见了。这个时候,那些心灵里边边角角的灰尘,才被自己轻轻地拂掉,而没有怨气。

  关于垃圾,有人说,没有被放对地方的资源才是垃圾。我想用在我们的人生隐喻里也是十分的恰当。有的可能明明是资源,却被我们当成了垃圾,而有的明明是垃圾,我们可能却把它当做宝贝。如何来对二者进行区分?可能需要足够的智慧。

  我们的确无法选择父母,或者说,我们的确有主动权选择了父母。这一部分读的时候感受到,作者在强调是我们选择了现在的父母,让我觉得我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应仅仅埋怨、抱怨父母,这样其实是没有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起责任。当看清这一点的时候,内心反而轻松了一些,有的'时候逃避责任(真相),反而比承担责任(看清真相)更痛苦。我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直到现在,我跟她在一起时还会有很多的恐惧,所以我跟她基本没有正常的交流。即使回到家,我也跟她保持1到2米的距离。当我现在慢慢理解到,我的母亲可能也有她的痛苦,也有着跟我一样的恐惧和害怕,这个时候我才慢慢地放下了一些防御,想一点一点走进她。我已经很多年跟母亲没有身体上的接触。这种身体上的亲密感的匮乏,也让我十分的崩溃,阻碍我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所以我也有一个计划,希望在未来的一两年内,能跟母亲有一个拥抱。我相信就会在不远的未来得以实现。

  为什么作者会说把自己看作一个小孩?我的理解是:我们回到原点,回到我们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时的状态,那是我们的观念生成的时候。当我们回到原点,重新感受我们跟这个世界的互动,重新观察我们跟这个世界上的人之间的来往,重新看待那些来到我们身边的观念,用我们现在的智慧和知识重新去塑造。我常常会到大自然中去跟那里的花花草草待在一起,体会它们的生存智慧,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看它们在四季中的轮回。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是那么的不同,看到它们的状态,与它们同在,我时常会感动得想流泪。我觉得这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这就是生命本来的状态,在自然里被雨水滋润、被阳光照耀,全然打开自己接受生命的洗礼。或许我们出生在贫瘠的山坡,或许我们出生在富饶的农场,没有关系,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都可以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从最小、最容易打扫的房间开始,修正过去的心灵地图,把控现在的自己,走向新的开始。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5

  第四章的标题是“问题是真的吗”,副标题是“只有真实的那部分是我不能改变的”。这一章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我们常常说拥抱真相,但是真相到底是什么,有的时候却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检查我们的思想,摸清它运作的模式,可能更容易让我们剥开事情的外衣,看到它背后隐藏的真相。

  这段时间跟咨询师之间的互动正好涉及到生父和继父的丧失这一部分创伤,咨询完毕之后,我感觉自己非常痛苦,而且本能地想逃避这种痛苦,非常的慌乱。甚至心里觉得咨询师也会像父亲一样,悄无声息地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不管我如何努力,都无法将他找回。

  这种信念的力量如此强大,让我即使在当下的生活里,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这一部分恐惧。在这个过程中,我跟咨询师表达了自己的这份恐惧,以及对跟他保持稳定联结的需求。如果是在以前,我可能会硬撑着,用“我应该坚强、我应该勇敢”来要求自己。但是我想到了前面做的“应该-可以”练习,现在我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可以让自己的这部分需求得到满足,而不再用过去的观念要求自己。于是我跟咨询师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并且,每天在不影响他的情况下,跟他保持稳定的联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审视着自己的变化:我变得安定了下来,人也柔软了许多。

  一般情况下,咨询师是不会从我的生活里像父亲一样,突然消失的。但是因为过往的生活经历,我觉得生活里对自己重要的男性,都会突然消失,他们一定会抛弃我。这种被抛弃的体验,在我的生活里根深蒂固。也许在当时,这种被抛弃感太痛,所以,我用这种预防被抛弃的防御来保护自己,让自己活了下来,它给我带来了积极有益的地方。

  然而,随着长大,我需要跟更多的异性发生联系,此时这种被抛弃感带来的防御就阻碍了跟其他人之间的交往。跟异性交往的时候,往往就预设了一个结果:他们一定会抛弃我。我也按照这样的一个结果在跟他们互动:对他们不信任,反复试探他们对我的感情,结果,他们都不厌其烦、无法忍受,最后真的抛弃了我。于是,我的预言成真了。你觉得,到底哪个是真相呢?

  再比如经济困境,我一直不敢让自己有钱,觉着自己不应该有钱。因为没有钱的话,可以不用承担很多的责任,实际上,也可能是我不敢让自己活得好。我觉得没有人爱我,所以,一直要让痛苦和贫穷包围着我,来获取别人的怜悯。实际上,怜悯不等于爱。但是,得不到爱的时候,退而求其次,我选择了怜悯。这里,到底哪个是真相呢?

  再比如,我会将小时候妈妈带着我离家出走、跟周围的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生活里,觉得周围的人会嫌弃我,处处不安全。所以我总是小心翼翼,各种不自在,在跟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大的思想负担。这里,哪个又是真相呢?

  这些互动里的轮回,都在咨询室中重演过,而且不仅是一次。我曾经很不能理解,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重复,所以跟咨询师之间的关系一直总是很痛苦、很别扭,没有办法舒服地靠近,建立安全感。一直到最近,我才终于在各种痛苦体验了很多次之后,意识到这好像是在重复。

  这种意识层面的重新认识改变了潜意识当中的'一些无意识运作,让我看到很多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对现在的影响;也让我看到这些观念并不是真的,它只是小小的我在当时的环境下、为了自保而形成的一种符合那个“当下”的观念。这种观念会在惯性中、无意识中带着我,仍旧按照以前的方式行事。如果不能清楚地意识到它们,那么我就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三次、更多次,在不同的人、事、物上重复着以前的生活。这个改变,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足够的勇气,同时需要多方面的觉察。

  以往的中秋节,全家基本会回婆婆家。今年的中秋,全家选择了去皖南徒步。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对母亲的一种内疚,而且是深深的内疚。当八月十五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这种内疚到了最强的程度,我甚至没有办法让自己安稳地坐在家里的板凳上。我是一个跟父母分化不好的人,一直把父母背在身上,觉着他们过得好不好是我的责任。其实,我没有分清楚他们是他们、我是我,这么些年里,我都很痛苦。他们痛苦,所以我也要痛苦,并没有意识到母亲的痛苦,可能很大一部分是她自己的责任,而我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即使是到了现在(咨询四年之后),原本以为内疚已经处理得很好了,可是在这一次中秋节到来的时候,我又深深地陷入到了无力挣脱的、重复性的内疚里,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挫败感,自尊受到了打击。

  所以读了这一章,我的心里一直有几个疑问:如何才能在具体的事上看清真实的那一部分?当痛苦来临的时候,或者是当痛苦把自己快压垮的时候,如何保持定力来看清真实的那一部分?如何做到不把问题的某个原因当作问题本身?

  “每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应当去做什么,而是应当去懂得什么。”用文中的这句话作为本章读后感的结尾,要把《原则》拿出来再翻翻,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是需要解决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吗?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6

  往事已矣,逝者如斯,人生怎可重来?生命如何重建?露易丝·海端上的这碗鸡汤下料未免太猛,这是我乍看到标题的第一反应。

  很多时候,站在今天的路口去回首从前,都会有一种“再回头已百年身”的沉重感,带着一点宿命悲观,所以起初我是抱着一种不屑的姿态来翻阅《生命的重建》这本书的。

  一目十行先浏览了几页,突然感觉一股清泉破冰而入,清洌无比,让人从浑浑噩噩的世事中毫无征兆地冷醒过来,然后细细品读,发现这真是一本直达人灵魂深处的好刊物。

  不困于心,善待自己

  露易丝·海最后用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很好地诠释了这本书的精华所在。所有的苦难和不幸,都是我成长的足迹,不能将我打倒,就必将使我坚强,关键不是外因,而看内在。

  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心里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每天告诉自己“你没有任何价值”,那就不要怪别人像对待门口的擦鞋垫一样对待你,正是因为你内心存在的这种思想,才会吸引别人用那种方式来对待你。

  你每天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人、是个倒霉的人、是个一无是处的人,这种想法制造出的感受就会不断扩大,然后你就周而复始沉沦在这种失落负面的情绪中,你开始自卑,开始讨厌自己、憎恨自己,试想,最后连你自己不爱自己,还能指望谁来爱你。

  而当你改变这种负面思想,你会发现出现了一些奇妙的变化,那些困扰着你、纠缠着你的恶意反而会自动走开,从此不再光临。你,已经不是它们的宿主了。

  不要过份苛求自己,人无完人,你已经尽力了,“不要再因任何事情而责怪自己”,因为批评、责备不能改变什么,你已经责备自己多年了,有过一丝一毫地改变吗?反而,各种批评、责备只会让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跟枷锁。

  与其如此,不如善待自己,每天尝试多一点赞赏,跟自己说“我喜欢你,并且接受你原来的样子”,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不可复制的存在,就算全世界不认可你我也爱你。

  当我们真正爱自己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会运转正常。

  不念过去,宽恕别人

  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了,无法再去改变,我们能够体验的只有现在。即使我们要哀悼过去,那也只能在现在的时刻中去回忆过去的经历,而在我们回忆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又会失去对现在的体验,丢不下过去,就不能够很好地享受现在。所以说别让过去的事影响你,不论这些过去的事是多么不堪和痛苦,都已经过去了。

  你可能还会对过去的某种情境感到非常愤怒,到此时此刻还沉浸在那种感受中;你在很久以前被糟糕地对待过,时至今日还活在憎恨的漩涡中。可是你再愤怒、再憎恨都是徒劳,只能加重你内心的无力感,与其继续愤怒,继续憎恨,不如大度地选择原谅和宽恕。

  那个最不能被原谅、最难让你宽恕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谅和宽恕的人,当原谅那些不值得原谅的,宽恕那些不能够被宽恕的,告诉他们:“虽然你过去对不起我,但我决心宽恕你,不再记恨,让你自由自在。”化干戈为玉帛实在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当宽恕的话出口时,你不单解放了别人,也解脱了自己,心无旁骛,再不被怨恨所困。

  那时你会发现,退这一步,不是活不下去,而是海阔天空!甚至于有更大的惊喜——原来真的是所有的病痛皆来自于不宽恕,在放下过去,释怀曾经的时候,你身体上疾病开始慢慢痊愈,心灵上创伤开始渐渐抚平,连各种烦恼也都烟消云散了。

  不畏将来,开始改变

  “你生命中经历的所有事件,都是由你过去的思想和信念造成的。”有些佛家因果论,却是很有道理,不管是幸与不幸,那一页旧黄历已经翻过去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重要的'是此时些刻你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信念,这些思想和信念会创建你的未来!也就是说将来如何,以后你将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所有的力量源泉皆来自于“当下”!

  让我们就在“当下”作一个全新的开始吧!改变可以从现在开始!对着镜中的自己说“我愿意改变”,我愿意变成什么样子,并照着这个样子开始改变,不要畏惧,不要退缩,不要说我已经不再年轻了,我已经没有时间了,我现在才开始转变已经太晚了之类的话,因为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

  生命永不停滞,每一个时刻都是新生的、新鲜的,也正因如此,生活中的每个时刻都是我们弃旧迎新的起点,当你想通这一点,并开始改变、开始朝着目标行动,生命,便得以重建!

  人生一世,多少都会有所缺失,我们内心也有很多苦痛和迷茫,但是我们不能悲观绝望,更不能沉浸在已逝过往之中,要勇往直前,要时刻告诉自己:“在我广阔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

  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相关文章:

《重建生命》读后感精选03-27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06-21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01-21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01-21

生命的重建读书心得01-24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精选12篇)05-17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5篇09-14

生命的重建的读后感(通用8篇)05-15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通用22篇)06-23

儒学重建探究的论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