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左传》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左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左传》读后感1
《左传》作为史,在那个“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所记录的多是礼乐征伐;作为《春秋》的注本,其行文亦不外乎“春秋大义”。
“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孟子·滕文公·下》)
撇开《春秋》是否为孔子所作不谈,这里只是希望证明在《春秋》《左传》文字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思想理念。诚然,“以《春秋》为褒贬者,乱《春秋》也”。但史官记录时所秉的原则必然体现了其时代的价值观。比如《左传》中很少提及女性,所写不是可录入《烈女传》的“好女”便是败德的'劣女。再比如《左传》中对管仲知礼的不断描写。当然最著名的例子便是“郑伯克段于鄢”。
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正因这样的时代,我感受到了史官的无情,“赵盾弑其君”的描述曾让我感到战栗,史笔无情,一言一行都有把尺在衡量,也是在那一刻,我体会到作《春秋》其背后的用心;战栗过后,不禁为其热情所感动。
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与信念,很难让人无动于衷。在风云变革的社会...
《左传》读后感2
《左传》是史学家《史记》的一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史。本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和演变。更准确地说,它记录了国家之间的联盟和敌对。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文史的惊人融合,以及对中华古老文明的深刻理解。
在《左传》的故事中,我看到的是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塑造,也是智慧与勇气的双重表现。虽然这些人物塑造看似各有魅力,但却有着惊人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吴起的懦弱和不孝,沈包旭的单纯和心理扭曲等等。这种真实的人物塑造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也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人性的弱点,也让我更加意识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另一件值得讨论的事情是,《左传》长期以来被视为文学作品,但近年来有学者将其誉为历史第一书。这意味着《左传》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是一份珍贵的'史料。书中描写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能反映当时的风采、风俗和思想。
通过阅读《左传》,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而这些涉及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文学与历史的密切联系。两者就像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多重价值既令人震惊又具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