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时间:2024-01-02 15:42: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大全2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母的觉醒》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大全2篇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1

  曾经借助了一切可以借助的资源想让面临中考,成绩一向还算优秀的女儿学习尽快走上正轨,亲子关系趋于和谐,也开始疯狂的上网找寻一本又一本如《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中国家长怎么办》等有关与孩子沟通交流的书籍,想从书中尽快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时甚至迫不及待的一天就会读完一本书,把书中的一些方法贴在门上,时刻提醒自己。可越是这样,就像人陷入泥潭中,越挣扎陷得越深,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高一开学...

  直到一次和同学妈妈的聊天中,得知了段老师、卫老师及其致慧读书会,出于对这位智慧妈妈的信任,抱着有病乱求医的心态来到了这里。在卫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父母的觉醒》这本书的精读。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反省、内观自我;在读书会妈妈们的分享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自我的分享时,从卫老师和读书会妈妈们的神态、表情、含蓄委婉的语言中明白了自己做得好的、不好的方面......感谢段老师创办读书会,感谢卫老师的引领,感谢各位书友妈妈的分享,也感谢这本书,这些都使我走在了做一个觉醒父母的路上,在读书会近一年来的浸泡中,也获得了些许感悟。

  这本书告诉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培养一个有独立健全生命的人,是为了让孩子发现本真的自我,过上真实、觉醒、愉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父母的自负心,培养一个听话、无思想、少时受父母控制,长大受制于他人的`毫无自我价值感的无趣灵魂。

  养育孩子是父母从一个主角变为配角的过程,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父母更是不得不放弃一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期望,做到放手而不放弃。要对自己逐渐长大的孩子给予充分的信任和信心,当然更要对自己的教养方式有足够的信心。一个从容淡定的母亲,即使给不了孩子什么建议,即使不能够解决孩子的学习、生活的困扰,也比一个唠唠叨叨、指指点点的妈妈可能更会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养分,更能使其茁壮成长,成为孩子想成为的样子,成为父母可以引以为傲的孩子。

  一个人能够控制情绪是最高的情商、最大的能力,在生活中击垮我们的往往是失控的性情。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作为父母要做孩子情绪的引领者,而不是随孩子陷入情绪的纠缠。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由于孩子身处情绪的漩涡中,也开始了体验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身体和心理极限,这时孩子会比以前更需要我们,需要我们无条件的爱,需要我们的彻底接纳。

  由觉醒的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不仅能与自己和谐相处,也能获得发自内心的愉悦;还能发现宇宙的丰富多彩,知道如何找寻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样的孩子会将生活视为自己的一个伙伴,怀着好奇、兴奋与敬畏之心去面对挑战。由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宁静的内省与内在的快乐,所以当他们成为父母后,也会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何生活的快乐满足。文/瑞华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2

  “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张、期望、权威与控制,父母需要做的仅仅是调整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他们和谐相伴。”

  我在翻开这本书的第一章时,就被这句话深深打动了。

  作者沙法丽·萨巴瑞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早年受到东方正念思想的影响后又将其同西方心理学理论加以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有关正念生活与觉醒教育的理念。

  这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育之道的书。

  作者认为,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作者在这本书里鼓励广大父母用爱意与真诚穿越家庭教育的困境,破解亲子关系的难题,实现精神的觉醒,让孩子在成长的同时,也让父母得到完整的成长。

  今天早晨读完了第一章,晚上孩子睡后读完了第二章,且就对这两章做一点小小的感悟和反思。

  读完前两个章节,其中的很多片段都深深地触发了我。

  首先,作者提到,我们不是在培养一个“迷你版”的自己,而是在塑造一个具有独立特征的灵魂,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铆足精神,努力把我们自己同我们的孩子区分开来。

  孩子的需求和想法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不可能事事都满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会走进一种误区,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我并没有意识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其实是对他的一种桎梏和遏制。

  比如,孩子的兴趣班,有一些是他喜欢的,也有一些是他不太喜欢的,是我一厢情愿地说服他在坚持,因为我认为这样才是对他最好的。

  然而,这仅仅是我认为,而不是孩子所认为的。

  所以,作者强调:孩子不需要我们的主张和期望,也不需要我们的权威和控制,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调整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孩子和谐相伴。

  但,这并不是说孩子不需要纪律和约束,而是说我们需要善于倾听孩子,尊重他们,时刻与他们心心相印,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生活中的种种技能,把方方面面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最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均衡发展的社会成员。

  作者说:教养孩子的历程不应该是家长“对”孩子的.模式,而应该是家长“同”孩子的模式。

  尽管我们认为自己有能力教养好孩子,但如果孩子可以把我们教养成他们所需要的父母,岂不是更好,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觉醒。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怎样觉醒呢?

  首先,每个孩子,都会有他自己的烦恼、困难、顽固本性,这些恰恰就能帮助我们认清自己还需要作出什么样的改善,我们只要循着孩子凝望的眼神,就可以找到改善与拓展之处。

  其次,我们同孩子的互动往往依据自己曾经的经历,因此我们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童年复制传递给下一代,每当这时,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让自己觉醒,并医治过去的创伤。

  最后,孩子能映照出我们的成功与失败,让我们随时随地发现自己的“不觉醒”,从而促使我们学习与成长。

  只有父母开始觉醒,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快乐中取得进步。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相关文章:

《父母的觉醒》的读后感11-13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05-01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优秀2篇11-13

一觉醒来中午了的说说11-24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11-23

睡一觉醒来睡不着的的说说05-17

一觉醒来外面下雨的心情说说05-17

发表睡一觉醒来睡不着的的说说05-17

发表睡一觉醒来睡不着的的说说320句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