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时间:2024-02-12 07:20: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热】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当下的力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热】

  这是一本让你走向宁静的书。

  它没有堆砌很多知识和理论,不需要你用思维去理解,若你用心,你一定会真正的感受到它,也一定会让你透彻的感受到自己。

  1、在你死亡之前死亡,而后发现,没有死亡这件事情。

  生活中,你是否也会感觉自己是两个人?

  日常有事情发生时,你的第一反应跟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的反应,可能会有天壤之别,两个声音,它们不停的摩擦、碰撞,最后,在你精疲力尽之际,陷入无尽的内耗。

  其实,第一个声音就是我们的“本体”。本体是意识体,是那个内在的我,也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的心。第二个声音就是大脑或思维,思维最容易形成机制,它通过对过往经验的评判分析,来对当下事件做决断,甚至对未来发出定向。这是我们常有的惯性思维,也是我们常说的下意识,同时也是大脑对变化产生的防御机制。

  这时,我们需要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

  那个内在的心会告诉你,形式,只是上帝意识的一段旅程。我们的存在只是这万物进程中,很渺小的部分。终其一生,我们都会面临同样的终点。而思想、情绪组成的“小我”,所困住心灵成长的囚笼,会慢慢地瓦解,它会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你会慢慢地终结时间的幻象,接纳自己,停止思考,最终臣服于当下。

  这两个声音都是意识存在于世界上的形式,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它们最终合二为一,化敌为友地去接纳和拥抱彼此。

  2、当你认识到你没有必要去寻找神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找到神了。

  作者在30岁之前一直生活在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中,时常伴随着自杀的倾向。在他29岁生日后的一个夜晚,夜的寂静,房间的陌生感肆无忌惮地向他席卷而来,他痛恨并深深的厌恶这个世界,这时,他想要毁灭自己的欲望超过求生的本能。一个在他“本我”和大脑的夹缝中求存的声音,如同一缕清风跃然他的耳畔,“我无法再忍受我自己了”……

  他的大脑仿佛随着时间停止了运转,他如同被吸进了一个能量的漩涡,被恶狠狠地卷入漫长的黑夜。

  当他醒来时,每件东西都那么新鲜,都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那个在夹缝中求存下来的声音冲破了黑暗。

  晨曦,来了。

  之后的几年里,命运的齿轮为他接引了上古智慧,他读了很多灵修的书,并结交了几位心灵导师,他认识到:所有的不幸和恐惧最终都是大脑制造出来的。想要自杀的是那个虚假、受苦的“小我”,而当“小我”分崩瓦解之后,留下的才是临在状态的“真我”。

  同一件事,诠释的角度不同,引发的情绪就不同,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只有臣服于当下,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获得平和。

  两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宽恕”这个词,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很有限,如果你的自我感觉总是源于过去,总认为他是如何对不起你,那你等于自己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宽恕别人何尝不是宽恕自己呢?其次,作者认为我们思索着过去,忧虑着未来,结果是我们永远无法对现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他会给你希望,或让你愉悦地期待,如果他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这两者都是幻像。过去的麻烦和未来的担忧,它们会削弱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会让我们活在无尽的期待中,当期待的事情没有发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失望。

  每个人都是一个意识体,就像佛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佛,我们拜的是自己,西方人说上帝在我心中。我们穷尽一生体验世间百态和万物,其实就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当我们不再求索时,就会走向寂静圆满,获得如来智慧德相。

  3、受苦的终结。

  文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院子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日复一日的重复,让他头痛不已。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明天你在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顿时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

  这一天,小和尚都非常高兴。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落叶满地。

  老和尚走了过来,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红了眼,傲娇的头也垂了下来。

  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的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昨天已过,明天未来,只有今天才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可以快乐的追求快乐,如果总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忽视眼前的一切,快乐将离我们远去。

  这就是苦难的终结者。

  4、写在最后。

  作者在书的开篇便问:开悟是什么?

  沿着他的思路,我们将会感受到那个答案,我们也会摆脱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从生活的焦虑中抽离,忘掉过去,不再担心未来,直指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