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镜子——《孔乙己》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镜子——《孔乙己》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了《孔乙已》,除了笑话,我的心里还有些惶恐。它就像一面镜子,把平日里自己不敢正视的东西给你一览无余地展出来。
《孔乙己》讲了孔乙己可笑而又悲惨的一生,他是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可是封建社会早已被推翻,科举制度也被废除,那么是不是就不会再有孔乙已了?悲剧也不会再发生。但孔乙已并没有随着它们一起消失。
文中说,只要孔乙已一到店,人们就会笑,揭他的伤疤,嘲笑他的遭遇。看客们是冷漠的,麻木的,他们的笑是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的。我很鄙夷他们,但我又常常会成为他们。社会上发生了悲剧,有的孩子因为抑郁而自杀,我却可以把它毫无顾忌地当作饭后的谈资,好像跳下去的不是人,只是某个花瓶被打碎。我非常悲哀地发现,自己和那些冷漠的看客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文中的孔乙已是自视清高的,同时,他也是孤独的。酒店里的长衫帮无视他,掌柜的取笑他,短衣帮也跟着哄笑,连孩子们也笑他的迂腐。他总是满口知乎者也,总是说一些其他人听不懂的话,显得自己多么与众不同,自命不凡。可是,我也是个经常自命不凡的人。我喜欢读书,经常和同学分享从不入流的书中读到的故事。我然后看着他们听得云里雾里。还喜欢一些旁门左道,大多好像和我没什么关系,连有没有用自己都不能确定。当老师讲课时,我常常会发表一些不同的见解。不出所料,同学们大多都是一脸茫然。孔乙已读过书,然后向没文化的人显摆,虽然收获了嘲笑,但也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优越感。或多或少我也会有这种感觉,但更多的却是孤独,没有人理解的孤独,孔乙已应该也会有的。
从《孔乙乙》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看到了自己的冷漠,自命不凡,虚伪,就像一面镜子。我甚至怀疑鲁迅或多或少从我身上获取了灵感。但我与他们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鲁迅指出了他们的错误,而我又恰好看到了。
我很少再去自讨没趣,向同学炫耀自己的不同。但依然坚持了那些不入流的爱好,期望有一天遇上自己的子期。我不想成为孔乙已,也绝不会成为孔乙己。想到这,镜子在我面前一块块破碎,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