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4-06-14 15:12: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优秀】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优秀】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述了一位天才画家的一生,由此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

  开篇先简要描述了英国上流社会对艺术作品的追崇,然而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虚伪、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等秉性通过聚会、拍卖等形式展现无遗。随后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登场,出场方式却是相当的不起眼,典型的社会普通群众的形象,妻子贤惠,家庭和睦幸福。但一切皆是假象,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内心的追求是画画,完完全全被当时的社会已经家庭生活所束缚。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做出了抛妻弃子的决定。在此过程中,其自私、冷漠、无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人孓身来到法国后,过着凄苦无依的生活。这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之痛苦,追求艺术信念之坚决。在法国,有位朋友叫戴尔克·施特略夫,极早便对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有着极高的评价。为此,不遗余力的帮他。然而,斯特里克兰德却忘恩负义,霸占其妻子,随后又弃如草芥,可以说的上是禽兽不如,但其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也都是基于追求画画。由于与人结怨,主人公踏上了漂泊、乞讨的生活。最终在塔希提找到灵魂的归宿,精神的追求,并经人介绍,娶妻生子。

  在此过程中,无论经历什么,主人公始终无法放下的就是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强烈的'画画欲望使他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他不在乎金钱、名声(抛妻弃子,忘恩负义,冷漠无情等等),展现给世人的完全就是一个病态的人格,可以说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然而即使如此,仍然。

  主人公之所以能在塔希提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是因为这里环境清幽,最接近大自然的状态。摆脱了世俗的一切困扰,又有自然环境的衬托,主人公内心追求的无拘无束的灵魂终于得以释放,精神得以解脱。可以集中心力进行艺术的创作。所作的画皆是展现自然、原始之美,却也附带着恐惧邪恶之意。既表现了内心对、自然的向往,又揭示了人性丑陋罪恶的一面。

  小说言语之间含有邪恶反讽之意,局部观点不表赞同。但值得欣赏的主题就是:人应该心怀理想,追求心灵的。正如文中的步吕诺船长所说,他和斯特里克兰德其实一样,都在追求美,只不过一个是艺术,一个是生活。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步吕诺船长的生活心态,积极乐观向上,追求生活的美。不管艰难困苦,始终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正所谓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有些作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比方英国的毛姆。在遍地六便士的世界里,抬头看见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是《月亮与六便士》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正如书名,月亮是精神物质,而六便士则是物质生活。 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是以后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塑造的。讲述了斯特里克兰本是一位拥有六便士的银行家,但为了自己心中绘画的梦想,他抛下了与自己原来所拥有的一切,去巴黎学画画,度过了穷困潦倒的十多年,直到死后,人们才发现了它的价值,他的画也因此被拍到天价。

  斯特里科兰先生的超脱淡然让我影响深刻,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追求,所以一切外物都不重要,所以他可以不顾一切离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稳定生活,可以在潮湿简陋的阁楼发着40度高烧坚持创作,可以在食不果腹的那段日子有机会赚到一些钱就买颜料画布然后继续寻找新世界,以至于让我们不能以世俗的眼光去审视这位艺术家的言行,甚至会产生用世俗的标准衡量他是对他及他的理想的亵读。

  细想此书,主人公追求梦想的勇气是真;钻研艺术的执着是真,抛弃妻子的冷漠是真;背叛恩人的决绝也是真,就连面对世人的眼光,他的淡漠,也足以令人惊叹。以当今世俗的.眼光,他必然会是这个社会唾弃的对象,在他去到那个美丽的小岛之前,我很难想象他会创造出怎样伟大的作品。然而他最终还是做到了,他所度过余生的小岛就是他的精神寄托,他可以用心勾勒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沟壑,从早到晚,甚至昼夜不息。他的内心冷酷无情,却也单纯简单,他不在乎世人的眼光,不把别人对他的评价放在心上,这也是他最终可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世界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被世俗所羁绊?

  书名是月亮和六便士,我想月亮大概就是这隐秘的理想的隐喻,都是稀有之物,都代表希望,为什么不用太阳而用月亮,我想月亮的光在黑暗中愈显明亮,如同理想在现实中的闪光、吸引力量。在现在人们总是为了金钱,为了名利,不惜违背自己的本心,做了许多不愿去做的事,然后就这样一辈子。 而我们应该多听从一下自己的本心,问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一辈子成为金钱的奴隶。

  因此,无论我们现在身处何地,愿我们都能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满希望,不在意世俗的眼光。愿我们都能望见星辰,不坠入尘埃。远我们都能捡起六便士,看见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特别出名的小说,是毛姆。它的名声很高,还没读过,便也许知道里面的核心,会间或假文青的用来形容抱负主义。我读过之后,除了对里面画作妙惟肖的描写感到震撼之外,反而没了之前那很多感慨。

  没读过之前,我以为小说主角是个为了抱负而奋斗终身却又穷困潦倒的可爱的小年轻。描述为可爱,是由于,我觉得,男主至少是个心地和善纯真的人。然而事实是,男主是一个脾气急躁没礼貌的大叔。这个大叔的原型是知名画家高更。大叔的前期其实是一个典型的"胜利'人士,六便士的生活好像有点低估他的社会地位。然而,或许就是这种反差早就了这个角色的不平凡。第一个反差,是大叔的年纪,他不是我们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而是有很让人艳羡的家庭的人,这样的'人,让他放下全部去追求遥不行及的"月亮',好像有点不行思议,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其次个反差,是大叔的社会地位,假如他一无全部,我可以想象,一个逼到绝境的人会遭受怎样的涅槃重生,可偏偏是顺当的幸福的胜利的人,可以不顾虑"沉没成本',从头开头。这需要多大的士气?我没有讨论高更的真实历史,对于这本小说,太过超于现实世界的描述和有时过于牵强的规律,难免让我感觉真实。但或许,真实并不是这部小说的初衷吧。纵使这位天才有着非凡的天赋,但于我个人,我不喜爱他。除去表面的不负责任,和对家人带来的损害不说。我最痛恨的是他对伴侣的态度。我忘了那个唯一观赏他的伴侣的名字,暂且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一个画家,在见过他的画之后,特别惜才,纵使男主脾气急躁还没礼貌和修养,小胖依旧对他很好。惋惜男主非但不感恩,还出轨了小胖的妻子。其实这一点规律我始终觉得小说没交代好缘由,由于一开头小胖的妻子是很厌烦男主,和小胖关系特别恩爱。 后来莫名的,就被男主吸引,我记得用了一个由于他有"野性原始'的吸引力来简洁解释了小胖妻子的出轨,或许男主的身上有太多的难以解释的现象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最近,我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感触颇深。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书名早就深深吸引着我,“月亮”意指何物,“六便士”又是何意?直到我了解了书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生经历,我才解开这个谜团。

  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一个颇有成就的英国证券经纪人,但是人到中年,却突然抛家弃子,前往其他国度追寻自己的“绘画梦”。中途在巴黎还因为自己对绘画的执着和对外界的漠视而破坏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尽管并不是他的本意。

  当我读到这里时,我对思特里克兰德抱有偏见,我无法理解他为何能够如此心安理得地抛弃妻子和孩子,告别幸福美满的生活,反而追求贫苦潦倒的流浪生活,还用不近人情的态度面对周围的人。后来,在他选择到一个叫“塔西提岛”跟土著人一起生活直至死亡的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他的做法。

  原来,他一直追求的是灵魂自由的境界――这是生活的终极奥秘。当他选择了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的时候,他就注定走上一条充满风险、布满荆棘的“不归路”。旁人的猜疑、误解、讽刺和偏见是对坚定理想的考验,生活的贫穷和窘迫则随时可能动摇他的决心……然而这一切都未曾动摇过思特里克兰德对探求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信念。

  当他已经身染疟疾,全身痛痒无比时,他仍然坚守一间简陋的木屋,在四壁连同天花板和地板上绘画着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伊甸园”。在双目失明甚至死亡之前,他的画无疑注入了他对生命和这个世界的全部理解,他终于看见了自己的灵魂在原始的天地间自由地歌舞,便死而无憾。

  可是最令我震撼的是,思特里克兰德竟然在临终时嘱咐伴侣将自己的心血全部都付之火炬!这样一件艺术界伟大的瑰宝随着一把熊熊大火化为灰烬,艺术爱好者都会感到万分遗憾。

  可我转念一想,从他的角度来讲,他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死而无憾,何况从一开始,他创作的'目的就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最伟大的艺术从来不是为了流传千古而创作的,只是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内心对美和爱的追求。

  书名的“谜底”揭开了。“月亮”是精神的追求,而“六便士”则是物质的满足。对比生活中追名逐利的人,又如何能理解这样一个只要“月亮”,摒弃“六便士”的人呢?“在满是六便士的地上,你抬头看见了月亮。”如果是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初识这本书的时候,是在一个阴沉沉的无所事事的午后。内心有些烦乱的我漫无目的的在一排排书架上浏览。而过,最终选择了它是因为被书封上的一句话给吸引了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嗯,这很文艺,很符合我当下想要追求诗和远方的心境,于是便取书,付钱,拆封皮,然后读了起来。

  对于阅读比较慢的我来说,这本书是我在几次出差的过程中在机场候机和飞机上阅读的。

  书的前面五分之四的内容,让我觉得男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兼职就是个无耻混蛋,为了自己那个画家梦,冷酷无情好不拖泥带水的抛妻弃子;朋友好心的将因为生病而生命垂危的他带回家让妻子帮忙照料,他竟然心安理得的霸占了自己朋友的妻子以及朋友的.家(虽然这事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最终朋友的妻子以自杀结束生命,他却不曾有任何表情。

  原本我以为他只是对别人无情,可是细细一想他对自己更加的无情。年逾不惑放弃丰足的物质生活,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的巴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为了买画布和画具不得不去做一些在之前看来不入流的工作,甚至一度沦为靠救济生活。

  一个原本生活富足,事业有成,嗯,在别人看来也是个家庭幸福的男人,究竟是什么让他着了魔?对绘画的追求难道竟然有这么大的魔力么?

  当书翻到后面五分之一的时候,我似乎渐渐能够理解他了。

  尤其是当作者从其他人嘴里听到他人生最后年头与自己的最后一任妻子过得满足而自在的生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时候的斯特里克兰只是社会人斯特里克兰,在塔西提岛上原始丛林里和土著妻子生活的斯特里克兰才是本我的真正的克里斯特兰。

  他从前表现的行为那么的离经叛道,无非是一个不合适的灵魂呆在了一个不合适的环境,而灵魂本身与环境的矛盾被周围给无限放大;而塔西提岛的斯特里克兰是被周围环境所接纳和包容的,即时他棱角犹在,却也被周围的环境包裹的温润而柔软。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在寻找的无非就是那个能够包容自己,理解自己的心灵故土。

  就如作者所说,我们很多人也许终其一生都找不到。但每个人的内心总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脱下伪装的戾气,放下强撑的尖锐,忘却物质的艰难,没有格格不入,也无需刻意融入,你只需静静的感受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那个地方便是我们的精神故土,心灵家园。

  你找到了那个地方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这本书给我太多的震撼了,压的我踹不过气来。这本书对人的心里的细节描写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心里的分析,让我十分震撼,以至于我到现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还没有得到平静,甚至是连语言这个我最为熟悉的东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说了。这是使我相信作者毛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伟大的心理学家。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主人公恩特里克兰德是个在伦敦做事的证券经纪人,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喜爱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人世的快乐才对,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太过平淡。但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出去去了巴黎,抛弃了令外人羡慕的事业和生活。就在人们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外遇的原因时,人们发现的事实是: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做加法,一个个身份,一个个角色,不停地往身上加,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将你困在生活这个大牢笼里,挣脱不得。思特里克兰德却在做减法。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又一层的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了。

  毛姆在书中这样写到:“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的栖身之所和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熟稔的一样。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一个终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寻找一座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庙”。在小说行将结尾之即,他又借布吕诺船长之口说出:“思特里克兰德好像一个终生跋涉的朝圣者,永远思慕着一块圣地”。毛姆在书中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场景,丛林、椰子树、土人、古老风俗,妻子埃塔;在蛮荒乐园里终老,在棕榈树间漫步、作画,美无处不在。在那里,常识和道德失去价值,和谐不必刻意维持,人们无需社会规则,一切油然而生。但最终这一场景还是在主人公患麻风病惨死后被付之一炬,不复再现。

  查尔斯的最后时光。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那位因麻风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查尔斯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世界是冷酷无情的、残酷的。

  毛姆是讲故事的好手,其实挺无聊简单的事也被他讲得高潮迭起,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也显得很有内容。说起来大段的内容是他自己在说,既不是故事,也不是背景,夹杂了各种心理哲学社会的描写,但仍然不失有趣。

  这部书的悲剧在于月亮与六便士无法兼得,为什么无法兼得?这是一个大的课题,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又因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三观,不同的三观造就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产生的话语会把另外角度的人逼疯。这也许真不是人的错。也许看到了这一点,如今的人本主义开始繁盛起来。这是一个缺乏理性的时代,先学会如何理性吧。少些道德审判,道德评价。

  这本书有很多我想要分享的句子。“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查尔斯用他的一生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还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应该是能照亮你内心的追寻之路。

  读后我明白了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比如,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思特里克兰德的前半生和大多数的我们一样过得四平八稳、波澜不惊,但他的后半生用世俗的角度来看,却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畴而显得荒诞不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人生就是失败的。在他的眼中,自己的生命不需要和普世道德有什么交集,更不用去在意世俗的指点与眼光,虽然在伦理道德上令人不齿,但只要不负内心的热情与理想,自己的一生过的就是有意义的',而不是能用简单的成功或是失败来评判。

  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朝九晚五、两点一线是稳定,成为大股东、左右逢源,有着稳定的收入何尝不是另一种稳定?只不过人生赢家比起凡夫俗子来说拥有更多的金钱与权力而已。

  归根结底,我们都只不过是在滚滚红尘中追逐着满地的六便士,这并不可耻,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活也都有不同的期许和理解,既然如此,凭什么能大言不惭地断言别人的稳定是在浪费生命,自己的努力就是无价之宝呢?

  《月亮与六便士》虽然在表面上讲述了一名狂热的艺术家燃尽生命之火照亮热情与梦想的一生,但在我看来,毛姆并不是在赞美艺术之光的伟大,更不是在怂恿人们都穷尽一生去追寻心目中崇高的月亮,而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还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应该是能照亮你内心的追寻之路。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翻译家傅惟慈在《月亮和六便士》的译本序里写到:“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两者都是圆形的,都闪闪发光,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它们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吧!……”那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又是怎样的?

  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在那个年代年代,怀才不遇是常事,很多天才艺术家生前籍籍无名,死后声名显赫,《月亮和六便士》主人公的原型人物高更便是如此。但毛姆何其幸运,他活着的时候就是全世界名气最大、赚钱最多的作家,每本书都能卖出数百万册的销量,还被译成各国语言,不少小说被搬上银幕。他拥有众多读者,财务完全自由,“六便士”大丰收。反观毛姆一生一直追逐着“月亮”。用两年时间潜心写作酝酿已久的小说自传体小说《人性的枷锁》,在重重枷锁中,主人公苦寻自由,最终从别人眼光里解脱出来,以“我”的眼光去定义世界与享受人生。而后,以他的战地生活为背景创作的间谍小说《艾兴顿》、为中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面纱》、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以及他在南太平洋、远东、拉美、印度等地的`旅行经历创作的异域风情作品,无不透露着毛姆对人性的探索。直到《月亮和六便士》问世,世人为之着迷,这是一部毛姆借着小说中主人公离经叛道、远赴孤岛开启绘画人生的故事写出了自己的月亮的故事,他是把“小我”放大了格局,融进了作品。从《人性的枷锁》到《月亮和六便士》,向世人昭示:人要勇敢地打破内心的枷锁,才会点燃人生的火光!为理想,抛开了一切的“世俗”与“枷锁”,将生活、理想、追求归一,让人肃然起敬!可以说,毛姆在人生路上,实现了“月亮”与“六便士”的完满双收。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这本书几乎每个晚上读一些,终于读完了,故事中各种景致和人物形态动作的描述都是栩栩如生的,而且主人公的刻画是真实的,不是以往读的书中那种有主人公光环的人。

  1.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

  这位主人公按照原本的生活,做个证券投资者,能赚钱,又有漂亮老婆和两个可爱的孩子,在英国伦敦能过上滋润的让人羡慕的生活。可是他突然有了想当艺术家,想换个人生,想实现儿时的画画梦想,他毅然决然放弃了现在的生活,抛妻弃子,一个子儿也没给自己的妻儿留下,背负着骂名跑到法国,住着简陋脏兮兮的房子,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在不断学习和不断不被人认可的情况下坚持画画梦想。最后在塔希提追逐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画出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说实在的我比较佩服他的是他过的很理智,很疯狂,他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不顾其他人的看法,不管别人怎么说,也不管自己的环境如何,他都坚持画画,经常有人说画不好写不好是因为环境不好或者笔不好之类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自己不能坚持不能排除外界因素影响,才会做不好自己想要做的。但是他对自己的朋友妻子下手这个事我是不能忍的,对于一个经常救助他经常对他好的朋友,他抢了人家的画室,抢了人家的老婆,最后还害得那个女人为爱而死,关键他的抢占只是因为性欲来了,而不是因为爱,对于他最后在塔希提在一起的女人,我觉得也不是爱,他只是喜欢她的温顺,喜欢她的`不打扰和理解,可以说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了……

  2.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原配夫人

  原配夫人在老公赚钱的时候只是享受,没有给予老公理解,而且还经常跟很多文人雅士艺术家交往,用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表面品味,每次的宴会其实都只是小团体聚餐罢了,晚餐会邀请老公入席,老公总是处于与他们这些人格格不入的状态,沉默,怪异,没有品位,愚钝的感觉。

  当他老公离开了,她将女人最后的倔强和虚荣心发挥到极致,明明知道老公不是出轨跟其他女人跑了,但是为了博取同情,别人对他的猜疑和丑闻她都是默认不反抗的,为了赚钱拿到更多打印订单,她不断博取同情。但是赚到钱之后,她又觉得这个打印店不配她的身份,假装自己还是在以前的层级。而且她也不愿意同老公离婚,自己得不到的也不想让其他女人得到。

  最后老公的画出名了,有人来访问她,她也表现出自己跟老公从来都是非常亲密的,没有矛盾,生活幸福。

  3.戴尔克

  蹩脚画家,模仿别人的画很厉害,会赚钱,有慧眼识英雄的技能,对人和善,虽然经常被嘲笑被骗钱,但是下次遇到这个人,他仍旧会被骗,以傻和不记仇出名。被主人公嘲笑被气疯了,但是在主人公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解决,可怜的是,最后把他绿了,老婆被主人公抢了,心爱的画室也回不去,只好腾空间给这对出轨男女……同时仍旧对妻子念念不忘,许下诺言,哪天男主不要她了,仍旧可以回到自己身边。他虽然傻,但是只有他在一开始就发现了男主的画画天赋,觉得他与众不同,是个天才,特别支持喜欢男主的画,我想他这样的表现也是支撑男主继续画画的动力吧……

  4.爱塔——最后的老婆

  这是男主在塔希提最后一个老婆,也是他最满意的老婆……听话得很,为了他的画画事业,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家务农活,养育孩子,支持男主,赚钱养家都是她在承担。她的爱特别无私,也特别执着,在男主得传染病的时候,她坚持同他居住,最后孩子死了一个,她也不怕,男人在哪,她就在哪,绝对不离开,除非她死。男主眼睛瞎了,身体发臭,她也坚持着,男主说死了就要把最后这幅巨作烧了,这是整个房子啊,多么重要多么宝贵的巨作,她不管不顾的做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男主愿意同她携手到老的原因吧。其他女人都是想控制他,想要得到他所有的关心所有的时间,但是爱塔不会,她只是默默付出,默默守护,从来不需要别人的回馈。

  整个故事串起来,不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人物传记,而是一个纪录片一样的,有每个对男主熟悉的人的回忆和感想,他如同贝多芬一样,虽然一开始一名不文,就算自己瞎了或者聋了,也要坚持把自己的梦想实现,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故事……值得观赏!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我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平庸的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毛姆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单枪匹马的战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孤独的来到这个世界,又孤独的离开。尽管在人生中的不同时间段都会有人来陪我们走过一段生命旅程,但是没有谁会是谁永远的.陪伴,我们注定孤独的走过自己的一生。

  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种孤独,不是做一些事没有人陪伴,而是做一些事没有人理解。我们当中有的人可能一生都在执着地希望被人所理解、所承认,但这个愿望似乎很难达成。

  现实社会中的钟子期和伯乐总是那么的可遇而不可求。可是不被理解,不被承认又如何,只要我们遵从自己的内心,过着我们自己心中所想的生活,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无论如何,请一定要记住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都只是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里微不足道的一员,我们疲于生计,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索然无味的生活。

  我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主人公是个疯子,他不仅放弃了体面的工作,还抛弃了自己的妻儿,而这仅仅只是因为他头脑中突然冒出的一个荒诞的想法。但是现在我却认为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位勇敢的人,在众人都只看见满地的六便士时,斯特里克兰德却抬头看见了自己的月光,为此他抛下一切不停的流浪,最终流浪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了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

  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渐渐磨平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耐心,我们不再对安稳生活以外的东西产生兴趣,我们慢慢地成为了一个个只会赚钱的机器,没有思想,没有灵魂。但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过那样一轮明月,那样一方田野,但未必人人都会有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放弃一切重新开始的勇气。

  也许只是我们心中某一时刻突然冒出的想法,也许我们会觉得它很荒诞,但是人的一生总要为了自己而活着,为了自己心中所想疯狂一次又如何,愿所有人都能充满着激情去对待生活。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抬头看见自己的明月光。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今天趁孩子学画画的当儿从第五章一口气读到第十六章。毛姆真的是一个讲故事高手,非常自然地带我走进了故事深处。第一次见查尔斯,他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正常的`无趣的男人,确实像他太太说的那样,不善言辞有点让人不想与之深交。“我”还畅想了一下他们一家人的未来,平安地风平浪静地度过余生,像世界上大部分人一样。然而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个故事也就戛然而止了。生活总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暑假回来,查尔斯家就出事了。他不辞而别,没做一句多余的解释,这让艾美陷入极大的痛苦和屈辱中。在别人都以为他是带了女人私奔时,事情又一次让“我”意外了。查尔斯居然只是为了要画画,要成为画家,如此为了理想,摒弃一切的人,大概非常少有。他对于妻子和孩子的态度,对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此超脱,超脱到不是人的地步,这让我惊讶之余,非常欣赏,欣赏他的勇气和执着。艾美看起来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在处理丈夫这件事情也暴露出女性普遍的弱点,心口不一,还有虚荣心。但是当“我”从巴黎回来后,把那里的情况说完,艾美接受了事实,说她再也不会原谅查尔斯,如果是因为女人出走尚可原谅,因为画画而抛弃她,不可原谅,她有多爱他,就有多恨他。

  故事进行到这里,越来越有意思,查尔斯后来怎样了,艾美又过上了怎样的生活?非常期待……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因看到豆瓣推荐第一名,我买下了这本《月亮与六便士》。本书被誉为现实主义的经典典范,毛姆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他自身对这个世界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不同的人读这本书,同样的人在不同阶段读这本书都会产生不一样的领悟。这也是经典之所以伟大的地方。我略读、细读了几遍,每次也总能有不同的思考。读题,我简单地理解为六便士代表现实与卑微,月亮象征了理想和崇高。细细读来,更是感叹的确别有深味,震撼我心。

  《月亮与六便士》是被誉为“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的英国小说家——毛姆的作品。文中描述了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本是一家证劵公司经纪人,有娴雅的贤内助,两个可爱的孩子,收入颇丰,地位受人尊重,可以说过的是中上阶层舒适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他忽然留下一封家信离家出走了,一个解释也没有留下,更别说留下一个便士了。他在巴黎一家破旧小旅馆里学习画画,后来沦落到马赛过着贫困潦倒的流浪生活,最终在塔希提与一位土著女人爱塔同居,在丛林小木屋里创作出了一幅幅令人惊诧的作品,并在此地,从自身灵魂的桎梏中得以涅槃与永生。

  有人评论说书中思特里克兰德一角儿,是冷酷无情的偏执狂、自私鬼。但我却觉得正因为他是“天才”,他离开妻子,抛弃孩子,祸害救命恩人的家庭,违背人性,远离尘嚣,都得以解释。就像毛姆描述的那样,他是被魔鬼钳制住了,逼得他必须采取行动,毫无反抗能力。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一生追求的,不过是干掉自己内心的那个魔鬼。画画只是一种他需要表达的形式,他要用这种形式去战胜内心的魔障。最终画能给他带来什么,名誉、金钱,都不重要。

  不得不佩服毛姆,他给一个混账的“天才”,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人生和完美的结局。

  抛开小说故事情节,这本书谈的主要就是关于梦想和现实的取舍。主人公抛弃一切去追逐梦想,但是在我们的现实中,该怎样去平衡两者的关系呢?

  矛盾

  我们总被心中的月亮无形地召唤着,时不时地想要靠近他同时又惧怕他。回到现实,谁敢轻易摒弃世俗,去追寻飘渺未知的梦想呢?但人生短短数十载,我们就这样甘于温水煮青蛙的日子,放任逐流吗?

  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我也面临着“月亮还是六便士”的选择,当然也时常矛盾不已。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然是神圣的职业。面对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总是觉得自己肩负着重重的使命感,似乎也有毛姆所描述的'主人公的那种心灵的召唤,灵魂的召唤。在农村小学已经从教三年,我总难以放弃班里的任何一个孩子,不管是否天生智力有不足。作为老师,我的理想自然是通过自己的教育让每一位孩子都能越来越优秀,但现实可能总会给我一记响亮的耳光,很多时候并不能如我所愿。因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太多太多,孩子自身的不努力,家长的不配合,学校的不理解,社会的环境因素等等,有时候都让我觉得自己势单力薄,无能为力。我不过是小小一名教师,真的能静待花开,守得云开吗?真要追逐“月亮”,不顾一切吗?虽然也曾有过动摇,微薄的工资,调皮的学生,何必无休止地付出,但那种使命感却总让我不能放过自己。

  无力

  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想通过双手获得劳动成果时的骄傲。

  去年我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让我更加急切地思考如何平衡好现实和梦想的比例。当我作为语文和班主任,发现学生作业马虎,不愿努力,提醒批评无用,为班里孩子挖空心思去制定奖励制度的时候,我嗷嗷待哺的小儿只能在奶奶怀抱中哄睡;当我用自己微薄的薪资去为学生购置小奖品的时候,我还得顾忌丈夫的想法,为家庭开支着想。在工作与家庭里,我都变得缩手缩脚。

  “一抬头就能看到月亮,可我却没有六便士!”从来没有那么深切地感受理想与现实的无奈与无力。

  现实

  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滚滚红尘中,现实和梦想,难道只能二选一,梦想纵然可贵,也值得放弃很多去追寻,但真的可以极端到眼里只有月亮,不管不顾出世得没有人之本情?

  我们都希望让生活无忧无虑,日子不是诗就是远方,但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无奈眼前的却往往只有苟且。现在的我们是在“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年纪,还有很多责任和义务没有尽到。所以现实可能就是,我们尊重那些如同追赶月亮的人,而当我们真的过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可能也会计较那六便士。

  不悔

  正如我题中所言“抬头时看见月亮,低头时也捡起六便士”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作为子女、妻子和母亲,我不能如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一般抛弃一切,全然不见“地上闪闪的六便士”。

  而作为老师,我愿一颗真心附于教育事业,燃烧我这微弱的烛火之光,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也盼望桃李芬芳,香满天下。做一个不被世界理解的“天才”,遵从内心,只要自己在自己的选择中心生欢喜,不苦恼就好;老了回味,不后悔就好。

  当然,鱼与熊掌如何兼得仍是一个巨大的哲学问题,等到哪天都解决妥当,我也想找一个“塔希提岛”,过上“满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只看见月亮”的日子,享受生活,度过余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并追逐到自己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花了六个多小时,读完了毛姆的代表作之一《月亮和六便士》。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经历不可复制,作为一个没有多少艺术熏陶的北方青年来说,对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人生经历也没有多少兴趣和关注。但在本书中,作者毛姆通过旁观者的视角,对爱情、男女关系、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描述,非常有洞见。在书中,让我们看到了一幅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巴黎上流社会文人阶层的.日常交际画卷,和现今的时尚人士追求的附庸风雅的生活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如作者在第五十章讲述亚伯拉罕的故事中所认识的那样,一个人只经过半小时的思考就放弃了他的职业生涯,这需要很强的个性,因为你能看出另一种生活方式有更重要的意义。一个人永远不为他突然采取的行动而后悔,这需要更强的个性。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在自己喜欢的条件下生活,淡泊而宁静,难道这就是把生活弄得一团糟吗?当个名医,每年赚一万英镑,有漂亮的妻子,难道这就是成功吗?我想,成功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社会的要求,如何看待个人的要求。我想,这一定程度上也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

  ——毛姆

  这本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17章介绍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在英国的生活状态,他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做出了惊天动地的选择,离开了外人眼中幸福的家庭,去追求他的“理想”。

  第二部分,第18章至42章讲述思特里克兰德在巴黎的生活,这时出现了两个新人物。施特略夫和他的妻子博朗什,施特略夫的形象很滑稽搞笑,他没有绘画天赋却渴望得到认可,而且有自知之明,另外一个特点便是他的善良与无私,可这些美德对不羁的.思特里克兰德全然不放在眼中,以至于竟然摧毁了这个善良人美好的生活。

  第三部分便是44章,到最后这一部分也是我认为最引人入胜,高潮迭起的部分,先不说这个南太平洋小岛的美丽令人顿生遐想,那里的“怪人”也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离奇的故事,思特里克兰德在那里就像找到了归宿,快活不已,在那里不仅有美景美食,还有他最向往的“自由”。

  大多数人读完这本书都喜欢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因是什么?他太自私了。站在90%的,芸芸大众的角度看,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不但自私,还无情、冷漠,就如一直在叙述故事的“我”觉得: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简直是畜生,毫无人性。

  他抛家弃子,并且毫无愧疚。当“我”质问他:“别的都不要说了,你总不能一个铜板也不留,就把你女人甩了啊!”他却无所谓:“为什么不能?”“他怎么活下去呢?”“我已经养活他17年了。为什么他不能换换样,自己养活自己呢?”“他养活不了。”“他不妨试一试。”整个12章节大多是两人的对话,可思特里克兰德的态度是着实让人愤慨。他的妻子和孩子对他没有任何伤害,他对妻子和孩子也无任何不满。可他只想去做他自己的事情:画画。为了这件事,他抛开一切。

  爱情、亲情、世俗、生活环境,对他来说,都不值一提。

  我想这就是他成为“天才”的原因,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做不到。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被世俗所累,拥有一些虚荣心,我们在意生活环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淡泊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即使你抛弃了亲人,有一天你也会心存愧疚;即使你舍弃了原本安稳的工作和优渥的生活条件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暗自后悔。可是,思特里克兰德没有,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一无是处,可是他从不后悔。一直到他双目失明的,得麻风病而死的最后,他也从未感到后悔。

  我想这也是毛姆虚构出来的一个完美“天才”,只有虚构的天才,才能让一个人超越世俗,摒弃七情六欲,只是跟自己内心理想的魔障做斗争。一个人为了内心所想,彻底的,纯粹的,去活着。

  这种纯粹,或许只存在于小说中,只存在于天才的世界里。“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执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他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这种良心我们每个人都有,但它对于“天才”来说,毫无作用。

  不得不佩服毛姆,他给一个混账的“天才”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人生和完美的结局。因为他是天才,他离开妻子,抛弃孩子,祸害救命恩人家庭,违背人性,远离尘嚣,都得以解释。

  对于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我并不讨厌他。我也知道,我无法成为他,一个不被世界理解的“天才”。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献给所有迷失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追梦者,愿你们在满地的六便士中也能抬头望到月亮。

  ——题记

  谈到梦想,我们总会尽己所能地用一切美好的词汇描绘它,赞美它,哪怕是顽皮,吵闹,叛逆,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孩子,眼里也会绽放出一瞬的光芒。而梦想,在世人眼里,也总是与青春、年少联系在一起的,似乎在人们眼里,拥有青春的我们,无论是出类拔萃,还是资质平平,总有追梦的权力,而一旦进入社会,告别了懵懂的青春,告别了年少的我们,就好像永远地失去了拥有梦想的自由。

  如果你十六岁,做着一个不切实际,异想天开的梦,哪怕你完全没有能力实现它,得到的也总会是支持与鼓励;而如果你三十六岁,四十六岁,还有一个与你现在的生活毫无联系,甚至背道而驰的梦想,那么你得到的只能是家人的不解与责怪,朋友的奚落与世人的嘲讽。

  梦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巨大的鸿沟。

  然而世间有哪一条明文定律指出了中年人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呢?接下来我要给你讲的便是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的故事,题材或许老套,但是这个故事却一遍遍激励着我勇敢地追寻梦想。

  故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原本是一个生活富足的证券经纪人,拥有一个平凡的家庭,过着再平凡不过的生活。然而这个在妻子口中“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男人竟然在不惑之年为了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抛妻弃子,奔赴巴黎学画画。在异国他乡,他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所创之作无人欣赏。而在经历种种遭遇之后,他在如伊甸园般的世界里创作出一系列不朽之作,却在临死前让妻子烧掉了他最后一幅作品。

  毫无疑问,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正面形象,他自私,冷漠,抛妻弃子,内心偏执,道德意识淡薄,是一个世俗中令人唾弃的不仁不义的冷血之徒。然而却是这样一个人,做了并且做成了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矛盾,社会与自我的摩擦,感情与理智的反差,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斯特里克兰望尘莫及的精神需求,超凡意志创作力和创作激情更是他敢于追梦,梦想成真的重要因素。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难道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拿到成为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成功吗?这个拷问人生终极意义的难题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这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是月亮与六便士的对立。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人们常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确实,在这个冷漠的现实世界里,能够实现梦想的人寥寥无几。我们中的大多数为了眼前的安慰牺牲了理想,面对残酷的现实不敢放手一搏。在所谓的成熟的思想观念里小心衡量着每一个利弊,不敢挑战,不愿吃苦,不敢承受每一次大胆尝试所带来的的风险。我们生活得体面而庸碌,我们的决定温和而平庸。我们没有斯特里克兰的才气,也失去了一个追梦人的一腔孤勇。

  加缪说:“只要我能拥抱世界,那拥抱得笨拙点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勇敢追梦,那他人的不解与嘲讽又何须在意?所有的风言风语不过是他人对你的羡慕与嫉妒。

  这世界是如此的喧哗,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1-11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3-23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05-22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5-28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06-23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01-22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04-18

月亮与六便士初中读书笔记03-06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集合】05-28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