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小说读后感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长恨歌》小说读后感,欢迎参考~
篇一:《长恨歌》小说读后感
苏童曾经说过,上海有三个奇女子,张爱玲,王安忆,安妮宝贝。
早就忘记了他是怎么评价她们的,只觉得上海是出精致女子的地方,如张爱玲的清艳,安妮宝贝的冷艳。而王安忆,只读过《长恨歌》一部,四个字,繁华落尽。
王琦瑶是王安忆的影子,三小姐一样的在人后独自美丽。她的美丽是安静的,不招摇的。爱和恨就算是至深,看来也是淡淡的,走到了深处,才知道浓烈。
王安忆的笔像是古时女子手里的绣花针,那一针一线,绣的都是女儿家的心事,描的都是上海背街小巷里藏的凄婉。她写的王琦瑶,是那个时代上海所有在深闺里微笑,心却早就飞到繁华场上的女子,“她们是平易近人的美,有点谦虚地,却又有些做作的讨好”。初看过去那种笔触太过细腻,没有我喜欢的女作家的磅礴凌然,可是读到王琦瑶、萨沙、严师母、康明逊在房间里做糯米圆子、吃火锅的时候,猛然觉得,那种细腻居然可以引得人的心里生出波澜壮阔的共鸣来。
她写,这热闹虽然不是鼎沸之状,却是贴了心的。那种生活像上海很多小家庭必要过的小小节日,很温情。然后我方知王安忆的细腻绝对不是无谓的卖弄,是每一个字里都可以拧出灵气来般的滴水通透。她极力去描写的那种生活,是旧上海年轻女子闺阁里的心事。
王琦瑶的心事是什么呢?是爱吧,或是一种模模糊糊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生活。李主任,她等过很久的男人;康明逊,她曾经爱过却离她远去的男人;萨沙,瘦弱苍白暧昧的少年;程先生,唯一一朵在她生命里浓墨重彩地开过的花,也是无声地谢了。
留下了的是些什么呢?一个叫薇薇的,她生命的延续,一场上海小姐的盛宴,那些断断续续的情。这样像花朵盛放后的寂静,是难以想象的。
这书的故事是如灰色一样温柔,低调的,即使是高潮也是缓缓而来,找不到顶峰。王琦瑶的身世跌宕,看来却这么理所应当。为什么?为她是个美丽动人的女子?为她是个总也逃不出保护的女子?为她是个没有大智慧的女子?
也许她与所有小家碧玉一样,带着含苞待放的味道。有点娇憨的,早就不再是当初无才便是德的女子,可即使表面上已经被解放,她们终归在等。于是当有人伸过手来,又恰巧到了花期,王琦瑶便跟了他走。我相信她不是骨子里轻浮放荡的女子,只是总遇不到对的人。如康明逊,程先生。
有时想想,她若是像蒋丽莉一样让生命俗气地滑过,会不会就不容易感觉到疼,后知后觉地,过一生?可王琦瑶的心注定她是不能成为一个平凡女子的——她的心太重。该要记住的,不该记住的,都被一点一点地藏在心里。王琦瑶有点隐忍地生活着,带着一点对未来的迷茫。她记住了康明逊,李主任。然而程先生的情,她却最终未领——虽然只是差一点的事情。这种擦肩而过,让王琦瑶的幸福更像午夜一现的昙花,美丽当中是缓缓流过的凄凉。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他写的是绝代佳人杨玉环,用两个字形容这词最为妥贴,情殇。怕是王琦瑶在恨的,也是那样终而不得的爱。就算在旧上海她凭着美貌留下一席之地,曾像陈皇后般被金屋藏娇,最后也只留了爱丽斯的痛苦。若是都能忘了,王琦瑶不会恨,永远不会。
应了那句绝美的'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我爱煞了深藏的决绝。只是她王琦瑶不能免俗,无法做到忘却这些曾经滑过她生命的男人,只好将他们的记忆背负着,像背负着一个家一般地,不舍不弃。
所以即便是那样的恨,也是隐着爱的。王琦瑶将自己的一生浸透在带点甜蜜的苦涩里,心甘情愿,算是种妥协吧。因为对她来说,此生的情事就像烟花一般,即使稍纵即逝,在心里依旧是不变的印记。
篇二:《长恨歌》小说读后感
人的一生有长有短,长则几十年上百年,短则几个月几年。无论我们的人生是长还是短,都没有谁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像《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当她还是一个懵懂少女的时候,她渴望被人关注,羡慕荧幕上的电影演员。然而,世事难料,当她朝这个梦想走去时,乱打误撞的遇到了程先生、蒋丽丽还有后来的李主任,从而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总是在这样的渴望和不期而遇中被改写着,我们总是在计划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者我们该做什么、要做什么。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一颗当教师的种子,在此后的学习中不断的为这个梦想努力着,可是没有谁预料到在他即将成功的时候,从家中传来父亲去世的消息。面对这样的打击,他可能一蹶不振,从此过上了颓废的生活,也有可能奋发图强,当上了教育领导。他的人生可能因此发生大的逆转,他的未来更是变化无常的。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活着才变得有意义。苏秦之所以能成为赵国的相国,是因为他在秦国的外交失败,使其父母、妻子改变对他的看法,对其不理不睬,迫使他在愤怒下熟读姜太公的《阴符》,从而能游说于赵国,使赵国国君采纳他的意见,从而封他为相。如果牛顿没有偶然被落下的苹果砸到头,就不会引发一系列得联想,从而提出万有引力定论。无论是苏秦还是牛顿,面对各种变化,他们在此之前都没有预料到自己的成就。就像王琦瑶从没想过李主任会一去不返一样。然而,当他真的再也不能回来了,她就只得一个人面对剩下的人生了。
每个人都不得不在变化无常的岁月中面对自己的人生,看见身边的人走了又来,来了又走。
可是,并不是每一种人都适合这种变化无常的生活。当我们老了,只剩下女儿和回忆时,就没有谁期望这种变化再继续下去了。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经不起这种折腾了。王琦瑶就是在这种折腾中死去的。远离女儿的她,晚年照常与各种人打交道,参加各种聚会,最终在这不断的变化中不安稳的离去。
篇三:《长恨歌》小说读后感
青灰色的弄堂,几缕袅袅的炊烟,一簇攀出墙外的夹竹桃,和偶尔停在青瓦上的白鸽子。。。。。。。在王安忆笔下缓缓地铺成一幅画,这是上海四十年的风情,浓郁却夹杂着小市民的辛酸,散发着樟脑丸的味道。可是她笔锋一转,是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的生活。王琦瑶在这儿长大,度过她沉浮变幻的一生。
其实我是很怜悯王琦瑶的,四十年前的她还是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她的世界只有从弄堂顶上的天空这么大,只能望见飞鸟飞过的痕迹。她总是习惯以高于同龄人的眼光打量这上海,决心过上另一种生活,其实她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女,对于这个世界而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利,她只能故作纯熟地应对自如。周旋于名利场,她失去了与她无话不谈的密友,失去了深爱她的男人。感情丰富的她一次次被伤害,最终死于非命。有时候我想,如果当初王琦瑶没有参加那次电影的选角,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名利扰乱她原本安宁的生活,也许她的一生不需要像柳絮般随风摇摆,会在弄堂里洗衣,做饭,安度余生。这是一个好的结局吗?
可是四十年前的上海,处于变迁之际,日新月异的生活触动着每一个人。有千千万万的王琦瑶,渴望一夜成名,向往奢华的名利场。王琦瑶本来是幸运的,却也是不幸的。
【《长恨歌》小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王安忆《 长恨歌》读后感05-20
长恨歌读后感(精选10篇)11-28
《长恨歌》读后感(精选5篇)05-15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范文08-20
《长恨歌》读后感(精选19篇)05-20
动物小说读后感01-15
《莫泊桑小说精选》读后感02-23
小说400字读后感01-14
小别离小说读后感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