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

时间:2021-01-15 17:35: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汇编」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大家读过这本书吗?写下你的读后感吧!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世说新语的读后感!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汇编」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1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己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应该好好的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2

  读书,是既能安静下来,又能提高素质的一项活动,而读名着,却又是别一番滋味。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世上的书千千万万,在大千世界中,怎样的书没有?真正被称为“名着”的那几本,到底为什么是名着?

  《世说新语》是一本描写人物有趣的言行举止的书,由一个个或新颖,或陈旧的小故事组成。《才思敏捷的杨修》就是其中一则。它讲了杨修和曹操猜谜的故事“黄娟幼妇,外孙齑臼”竟可以一看就理解出“绝妙好辞”四个字,我们不得不惊叹杨修的才华和文字联想能力。

  还有《为朋友舍命的苟巨伯》苟巨伯远道而来看望朋友,可是准备攻城的贼兵闯了进屋,贼兵怕有诡计,质问他们为什么不逃跑。苟巨伯毫不畏惧的说:“朋友有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代替朋友的性命。”就这样贼兵羞愧难当,让下城池,撤退了。

  《世说新语》的一个个小故事分开看,处处 闪耀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智慧,合起来看,又是一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尽显人间百态,世事沧桑。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3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4

  这篇《世说新语》的精选文章,仍是《课外阅读》中的一篇文章。它介绍了“五则”古人言行举止的精彩之处,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五则打上双引号的原因是:题目是五则,故事只有四则……)

  第一则故事是“才思敏捷的杨修”,讲的是杨修与曹操一起看到了石碑上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而杨修马上想到了这一题的答案“绝妙好辞”,曹操则走了三十里地才想出来。第二则故事是“为友舍命的荀巨伯”,讲荀巨伯探望重病好友,恰好胡贼攻城,荀巨伯却不愿弃友求生,还用自己的义气与勇气让贼兵撤退。第三则故事是“巧对妙答的钟士季”,讲钟士季去探访嵇康,但嵇康一直在打铁,旁若无人。钟士季见了要走,嵇康便拉住他问“听了什么而来,看了什么而去”,钟士季答“听了所听到的来,看了所看到的去”。最后一则故事是“咏絮才女谢道韫”,在谢安问“白雪纷纷像什么”后,侄子回答“在空中撒盐的景象差不多可以相比”,而侄女谢道韫的回答则非常妙,她答道“不如说它像柳絮凭大风而飞起”,不妙吗?

  这几则故事中,有人是用奇言妙语展示智慧,有人用自己的义气展示他们的勇敢,但不管怎么说,智慧需要学习,勇气需要锻炼,所以说,只要现在开始学习、锻炼,也许我们也会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在一定的时候,能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及智慧!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5

  这几天读《世说新语》,有几则故事难以忘怀。

  其一是《阮光禄在剡》: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为车?”遂焚之。

  阮光禄曾经是官员,县处级的。召他做厅局级时,他辞了。他是名诗人阮籍的弟弟。后来,不做官了,隐居在会稽剡县,剡县就是现在的浙江嵊县。别人不敢借他的车,因为怕他的地位。

  但是,阮光禄把车烧了,是因为他感到了他和百姓之间有着距离,心理的距离。他要去缩小这个距离,和人民打成一片。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在县上工作,这个贫穷边远的.县,用生漆的外汇分成,买了辆日本的丰田车,当时是好车。县上的一把手就成了车主。其他人,哪怕是副职,也甭享用。有一次,我受命去县境外接一个记者采访团,带的就是这辆车。回来后,给我安排这辆车的办公室副主任,即被下放到最偏远的乡做副乡长。谁叫他不懂事,让别人坐了一把手的车呢?

  阮光禄的思想境界,绝对比这个一把手高多少倍。

  第二则是《谢公夫人教儿》,全文不到三十个字: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谢安的夫人教育儿子,问太傅谢安:“怎么从来没见你教导过儿子呢?”谢安回答说:“我平常是用自己的行动教导儿子呵!”太傅是三公了,是国家级领导,他对儿子是以行动教育为主。

  看看我们现在的官员,周末放学,有多少是用豪华公车来接孩子的?送孩子上大学,有多少是用豪华公车来送的?有人说官员的后代不好教,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有些官员自己的行为――多吃多占,奢侈浪费,日嫖夜赌。当然他们的后人要学好,难!身教胜于言传,斯言不假也。

  第三则故事是《丞相末年》,极简单的几十个字。原文如下: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丞相王导晚年时,几乎不再处理政事,只是在文书上签字许可。他自己叹息说:“现在人家说我糊涂,后人或许会想念我的这种糊涂。”

  有意思吧。现在的官员,特别是到了晚期,体力、精力不济,本来是正常的,但是往往自以为是,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哪怕是错误的,也要别人执行。

  昏庸,但是下面的人却不敢反抗,不敢批评,看着自己正确的观点被否定,也只好按领导的意见办。那么最好的领导,就是王导这样的领导,只画个圈罢了,起码没有副作用。

  读了上面的三则故事,我想如果这三位领导还活着,真好。

  这《世说新语》,据说教育部作为课外书目,推荐给高中生阅读。这里,我建议这本书推荐给全体党员、全体公务员阅读,或许会收到意外的效果。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读后感01-06

世说新语读后感11-03

《世说新语》读后感感03-08

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06-29

《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12-20

《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12-21

世说新语读后感7篇04-15

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04-01

世说新语读后感8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