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华理工学子举行“迎元旦 送对联”活动
万纳春风添瑞气 门迎旭日焕祥光一副副红彤彤的对联寄寓新年美好祝愿。12月25日,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迎接即将到来的2016年,由东华理工大学檀墨书画协会主办,塘林弈社、星辉社、太极协会、武术协会、启明星文学社协办的迎元旦,送对联活动在广兰校区青春广场举行,活动还邀请了兄弟高校书画协会参与。
淡淡的墨水气息、朱红的宣纸和飘逸的毛笔字,不少同学驻足观看并参与其中,一旁散步的大爷大叔也被吸引过来围观。现场人头攒动,檀墨书画协会成员将提前准备好的500余副对联免费发给大家。为增加节日气氛,加深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檀墨书画协会特别安排现场闯关活动,以上五个社团各设一个相关挑战,参与者只要通过挑战中的三个,就有机会获赠对联。
艺术学院陈小松老师(抚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受邀到现场观摩指导。他认为,书法是一种修正的艺术,是一种表达心灵的最好方式。在这个提笔忘字的时代,我们更加要将它传承下去。这次活动开了个好头,很有意义。
东华理工学子以这种特别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到来,不仅给全校师生们带来了祝福,还宣传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祥瑞的节日氛围,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判断是否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做认知度的调查问卷、抽血检验、脑部核磁共振,然后医生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凭经验判断患者是否得了老年痴呆症。
不过,以后检查这样的疾病就不用那么恼火啦!
33岁的牛人教授,把大数据和神经科学结合在一起,仅凭一张大脑的核磁共振图像,就能辅助医生,提前预测出老年痴呆症。
这位牛人名叫邵俊明,是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德国洪堡学者、从事数据挖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全英文教学。
目前,他把类似技术也用在了其他精神疾病诊断方面,可通过患者脑部的核磁共振图片,成功判别出忧郁症、精神病、精神分裂等各种病症。
留学慕尼黑
博士期间研究大数据与脑神经
为什么人家年仅33岁就是教授了,又为什么能够有这种创新性的成果,看下履历,人家可是从德国慕尼黑大学数据挖掘中心学成归来的,要知道,那可是是全欧洲最好的数据挖掘中心。
邵俊明是四川内江人,出身农村的他家庭情况并不是很好,此前并未想到出国求学。直到2008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启动公派研究生项目,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他才在导师的鼓励下,开始申请出国攻读博士学位。你来我们这边吧!在数据挖掘领域,我们是德国最好的团队!一封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数据挖掘小组的邀请邮件吸引了他。
这个研究团队以数据挖掘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原本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邵俊明需要转行,重新学习数据挖掘。而导师更是给了他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以大数据挖掘位基础,参与神经医学的合作研究。
除非用非常高倍的显微镜,脑神经是几乎看不到,但它又密切影响着人脑的各种功能。
把大脑里面的神经纤维可视化,通过大量的案例数据,分析出不同大脑疾病之间大脑神经纤维的不同,从而可以对神经疾病做出预测,简单来说,这就是他需要研究的内容,但是这对于数据挖掘和脑部医学都是门外汉的邵俊明来说,完全傻眼了。
他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恶补这两方面的知识。终于到了2012年,研究成果才终于面世。
仅凭一张大脑图像
就可提前预测老年痴呆症
在邵俊明的办公室中,他向记者展示了几张图片。你看,这是用核磁共振拍摄出来的大脑图像,仔细观察这几张图片,他们是不一样的。
是的,这是用当前无创的神经影像技术拍摄出来的几张大脑画面,黑白色的脑部图像,不尽相同。通常,在研究的时候,一个大脑案例,邵俊明会拍摄32张核磁共振图像。
大脑中的水分子,会沿着脑神经纤维扩散流动,磁场的梯度不同,水分子的流向也会不同。对比分析这32张图像,就可以看到大脑中水分子的流向,也就构建出了整个大脑神经纤维的三维立体图像。记者看到,在构建出来的大脑神经纤维图像上,神经密密麻麻的像树杈一样的分支。
此后,就需要用到大数据挖掘的内容了,邵俊明需要用各种数据算法,把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归类成束,并理清各个神经纤维束的功能,这样在某区块的神经纤维发生异变的时候,就能预测到患者将患什么样的疾病。
而邵俊明研究的是老年痴呆症,他把50名老年痴呆症患者和50名健康人的脑神经纤维数据进行对比,成功找出老年痴呆症患者脑神经病变规律,基于此,通过某人的大脑图像,便可辅助医生,成功预测老年痴呆症。即便病变初期,病症不明显的时候,也能判断出来。
目前,邵俊明还利用这种方法在分析忧郁症、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其实,这几种病在医学上很难区分,医生仅凭经验进行断定,有了这项技术,就可以通过分析患者大脑神经的异变来确定病症,更具有科学性。
探秘电子科大大数据中心
微博、微信、商场等 都需要用到大数据
还记得你微博、微信上会莫名其妙的跳出一些广告吗?知道为什么商场总往你的手机上发布优惠信息吗?你是不是还搞不清楚为什么每次去超市都会多买很多用不上的东西?
人家可不是乱发广告、乱摆放货物的,都是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出来的结果。也就是说,大数据早就不再高大上,在就悄悄潜入你的生活了。
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高大的主楼一隅,隐藏着在全国的赫赫有名的大数据研究中心。
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架构最完整的大数据产学研一体化机构,由国内大数据领域领军专家周涛教授组建并担任中心主任。虽然这只是个校级的研究中心,里面就有12名国家级的人才,其中包括2名院士。
走进去,橙黄色的颜色,清新明亮,一群人挤在过道,驻足在每个实验室的门口,仔细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邵俊明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情形。是的,全国各地只要是想了解大数据的,几乎都要到这里来朝圣。
33岁的邵俊明组建的数据挖掘实验室位置比较靠里面,打开门,是他的办公室,几平米,简简单单的一个办公室更像是一个公司前台,因为穿过他的办公桌,打开玻璃推门,里面的空间更大,可能有10多个电脑座位,坐的里面的是他的学生。
其实,脑神经纤维的项目只是我研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我的研究方向偏理论一些,主要是做数据挖掘的算法。邵俊明说。
是的,海量数据、高维数据和复杂数据不断涌现,传统的数据挖掘算法面对以视频、图片、文字等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大数据时,往往束手无策,缺少有效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如何让算法更加优化?邵俊明受自然同步现象启发,首次将其原理引入数据挖掘领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数据挖掘算法。这种算法的'优越性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美国国际数据挖掘领域鼻祖之一的Philip S. Yu教授评价他提出的Sync算法是目前最先进的聚类算法之一。
只要有网络数据的地方,就需要数据挖掘。以社交网络为例,从繁杂的参与者中,通过数据挖掘算法,把兴趣爱好相投的人聚类在一起,这就是数据挖掘;对商场的顾客群体进行分析,采取精准营销;运用大数据模拟和预测,提高投入的回报率等等,都需要用到数据挖掘。
处于信息化飞速进程中的四川,在开发利用大数据的市场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前景。邵俊明说。
第一个故事
几年前,我曾经救治过一个中年患者,他是救火英雄,在火场被烧伤。患者先是被送到当地医院就诊,但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迅速恶化,患者用着呼吸机、输着升压药转到我们医院。领导点名让我负责救治。
这个患者情况非常糟糕,早期植的皮基本都没活,全身到处都是没有皮肤保护的裸露感染创面。患者入院时已经心脏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痰液里、血液里、创面上均培养出两种对当时临床可获得的全部抗生素均耐药的超级细菌。
自从接手这个病人,我就基本住在了科里,只是偶尔回家换换衣服。我就这样守在患者床边,人盯人严防死守地抢救了整整31天。
你知道什么叫危重吗?危重的意思就是,你翻遍所有的文献和教材,最后发现大家只有一个共识:这种情况很严重。
你知道怎么治疗危重病人吗?就是人盯人地严防死守,就是全副武装不眨眼地站在患者面前,用你全部的知识和智慧,不停地挡住死神不断伸出的镰刀。就是把你的心放在油锅里不断地煎熬,熬到你无悲无喜,熬到你灵台清明,熬到你终于看到那根架在两座悬崖中间的细若发丝的钢丝,然后想办法搀扶着患者在狂风暴雨中走过去而不失去平衡。
我曾经距离成功很近很近,但最终失败了。31天时间,我使出了自己全部的力气,用尽我全部智慧,然而,我失败了。
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他的每一个病情变化,记得他的每一个化验结果,记得我每一个处理措施。我依然记得,接近成功时却功亏一篑的挫败感和绝望感。
患者去世后,家属没有任何意见,患者的孩子跪在地上给我磕了3个响头对我表示感谢。
当他们把遗体接走后,我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监护室,望着那张空空荡荡的床,筋疲力尽,心力交瘁。31天,患者一直在昏迷中没有醒来,然而在冥冥中,我总觉得我们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是同生共死的兄弟。
导师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不要难过,你做得很好。
我低下头,双手掩面,泪如雨下。
第二个故事
某年,我接诊了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危重患者。患者的身世很可怜,从小没有父亲,由母亲抚养长大,他长大后倒也争气,自己开了一家小工厂,不想工厂爆炸,他全身大面积烧伤。
患者情况非常严重,我得和患者的母亲做一次深入的谈话。结果我刚一开口,患者的母亲一摆手拦住了我:医生你不要说了,你要说的那些话我已经听别的医生说了无数遍了。情况我了解,救不活我不怨你们。但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请你们尽最大努力。费用你不用担心,大不了我把房子卖了。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残废了,我养着他;他死了,我也不活了。
我无言以对。
不做手术,必死无疑。而患者在这种身体条件下做这么大的手术,手术过程会极为凶险,极有可能出现医生最怕碰到的局面:患者死在手术台上。就算患者勉强从手术台上活着下来,手术本身对患者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手术后患者的病情会在已经极其危重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当然,最幸运的结果,是患者能在医生全力以赴的救治下,顽强地扛过手术的打击,在全身大部分坏死皮肤被去除并妥善覆盖后,在滑向死亡的深渊之前,达到那个病情的转折点,并最终得以存活。
我问患者的母亲:赌不赌?
她说:我赌,我相信你。
我说:那我陪你赌。
手术结束了,患者历经千难万险终于从手术室活着回到了病房。但是,和预料的一样,此后患者的病情快速恶化,心肺肾都已经衰竭,完全靠机器和药物在生死线上挣扎。
那一段时间,我像红了眼的赌徒一样,24小时守在患者身边,操纵着最尖端的各种抢救仪器,和死神进行疯狂的搏斗,一次次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但是,患者的情况依然无法阻挡地不断恶化。某一天的凌晨2点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缓慢却难以阻止地降到了85%以下。85%是一个重要的关口,再降下去,患者的脏器就无法维持最低限度的氧供应,而此时,患者的呼吸机已经被我用到了极限,无论如何调整都没有办法改善了。
我坐在监护室的椅子上,一遍遍反复检讨我的治疗方案,最后我确信:我已经没有办法了。
我默默地拿出一张死亡证明书,将患者信息填写完毕,只留下死亡时间一项空白。
当我放下这张死亡证明书的时候,突然听到护士喊:宁医生,患者的血氧开始回升了。
我抬起头,看到监护仪上的数字缓慢却趋势明显地在上升,87、90、92
患者血压开始稳定,尿量开始增加。
我苦苦等待的转折点,到来了。在距离死亡无限近的地方,死神的镰刀已经碰到了患者的咽喉,但最终擦着咽喉而过。
我们赌赢了。
剩下的,已经难不倒我了。
患者终于脱离危险,转到了普通病房。母子相聚,抱头痛哭。
【关于东华理工学子举行“迎元旦 送对联”活动】相关文章:
关于元旦的对联01-11
小学迎元旦晚会活动策划书03-20
公司员工迎元旦活动的安排方案01-26
关于元旦的对联摘抄04-05
关于元旦的简单对联04-05
迎元旦广播稿12-19
关于学校的元旦经典对联04-05
关于元旦的对联汇总(通用8篇)01-24
迎元旦文艺联欢会活动实施方案及工作安排01-22
关于学校元旦活动安排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