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滚雪球》读书笔记

时间:2021-02-02 12:33:3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滚雪球》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滚雪球》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滚雪球》读书笔记

《滚雪球》读书笔记1

  1、沃伦开始讲他的故事:“巴尔扎克说,每一笔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桩罪恶,但伯克希尔绝非如此。”

  2、以谦卑之态屈人之兵。

  3、关于投资,只存在两个真正的问题:一是你想得到多少回报,二是你想什么时间得到回报。

  4、正如我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以前一直说的,“好主意带给你的麻烦多于坏主意”,因为你会忘记好主意是有限制条件的。

  5、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是巴菲特的“西斯廷教堂”——不只是一件艺术品,而且还是展示其信仰和理念的“讲义”,这就是为什么芒格会把公司称为巴菲特的“传教公司”。

  6、“花的比挣的少”实际上可能是巴菲特家的座右铭,再加上这句话的必然结论,“不借债”。

  7、沃伦·巴菲特总是将他的成功归因于好运。不过,当回忆他的家庭时,他还是谈到了属于自我的部分现实生活。没有多少人会同意他的看法,即他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当他谈论关于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拥有“内部记分卡”的重要性时,他总是会以父亲的“内部记分卡”作为例证,但他从未提及他的母亲。

  8、霍华德在每个孩子10岁的时候都会带他们去东海岸旅行一次,这是孩子们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沃伦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我告诉父亲,我想做三件事。我想去看看斯科特邮票和钱币公司,我想去看看莱昂纳尔火车模型公司,我想去看看纽约股票交易所。斯科特邮票和钱币公司在第47街;去莱昂纳尔公司要走到第27街附近;去纽约股票交易所,就一路走到市中心。

  9、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工作,我不想让别人主导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10、一天,在本森图书馆,一本书在书架上向他招手,银色的封皮闪烁着光泽,如同一堆钱币,暗示着其内容的价值所在。受到书名的吸引,沃伦打开这本书,立即就被迷上了。书的名字是“赚1000美元的1000招”,换句话说,能赚100万美元!封面上有一张照片,一个小个子男人凝视着一大堆钱币。“机会在敲门。”书的正文第一页这么写着,“在美国历史上,对一个以小额资本开始创业的人来说,时机从未像现在这样有利。”

  11、“复利”的想法深深触动了沃伦,这很关键。这本书告诉他,他可以挣1000美元。如果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1000美元会变成1600多美元;10年内,会变成将近2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800美元。当固定增长率逐年变大的时候,数字会发生爆炸性增长,这就是一小笔钱如何变成一大笔财富的途径。

  12、沃伦可以清晰地构想这些钱的复利未来,正如他把雪球滚过草坪而让雪球变大的道理一样。沃伦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时间。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如果若干年后,1美元成了10美元,那在他的脑子里,这两个数字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13、坐在朋友斯图·埃里克森家的门阶上,沃伦宣布自己在35岁的时候将会是一名百万富翁。沃伦有25年的时间,他想要更多的钱。而且,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他一开始挣到的钱越多,资金复利增长的时间越长,他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14、1944年年底,沃伦填报了他的第一笔所得税——7美元。为了把税金降低到7美元,他把腕表和自行车作为业务支出费用加以扣除。14岁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他最喜欢的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提出的第一步。他现在的储蓄总额大概是1000美元。

  15、在内布拉斯加瑟斯顿县的沃尔特希尔附近,沃伦自己花1200美元买了一个40英亩的农场。一位农户租下了这个农场,利润则共享——这正好是沃伦喜欢的一种安排,由其他人来做那些会让人汗水淋漓的无聊工作。

  16、在祖父家里,沃伦以惊人的速度阅读了所有手边的读物,就跟他在家一样。他浏览卧室后面的书架,消化了《新杂货商》里提到的每一个问题,看完了所有的《内布拉斯加日报》——经他父亲整理过的报纸——而且还像一只棉铃象鼻虫一样看完了祖父欧内斯特15年来积累下来的《读者文摘》。书架上还有一系列的小型传记,其中很多都是关于商界领袖的。

  17、从小时候开始,沃伦就学习、了解到很多人的生活——譬如杰伊·库克、丹尼尔·德鲁、吉姆·菲斯克、康内留斯·范德比尔特、杰伊·古尔德、约翰·洛克菲勒和安德鲁·卡内基。有一些书他读了又读。在这当中,有本很特别的书——不是传记,是一个以前做过销售的人——戴尔·卡内基写的一本平装书。这本书有个非常诱人的名字:《人性的弱点》。沃伦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发现这本书了。

  18、沃伦明白自己需要赢得朋友,而且他也想影响他人。他打开书,第一页就勾住了他。卷首语是:“如果你想得到并增加你的财富,那就不要去捅马蜂窝。”挑剔、批评和非难无济于事,卡内基说。原则第一条:不要批评、谴责或是抱怨。

  19、“人们不喜欢被批评。他们希望得到诚实和真诚的赞扬。”卡内基说,我并不是在提倡阿谀奉承。奉承是不真诚的,而且带有自私心理。赞扬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人性最渴望的事就是“拥有重要性”。

  20、大部分人看了戴尔·卡内基的书后,会惊叹卡内基说得真是有道理啊,然后,他们就把书搁置到一边,全然忘记。和这些人不同,沃伦非同一般地集中精神学习和运用这套东西。他时不时地复习这些想法,并不断加以应用。

  21、上课时,沃伦总能记住教授说的话,根本不需要看课本。15他记性好到能记住页码,倒背段落,还在老师引用课文的时候纠正老师的错误。16他曾对一个老师说过:“你忘了逗号。”在会计课上,老师还没有把200个学生的考卷发完,沃伦就已经站起来交卷了。查克就坐在教室的另一边,感到分外挫败。沃顿是一个竞争激烈、学业负担很重的地方,但沃伦不需要付出很多就可以学得很好。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打鼓和唱歌上。

  22、沃伦非常有信心哈佛会录取他,以至于他已经迫不及待地邀请杰里·奥兰斯和他一起去读哈佛。不过,后来沃伦认为哈佛遭拒是他一生中关键的一幕。

  23、在哥伦比亚大学,多德和格雷厄姆更感兴趣的是学生对商业和投资的偏好,而不是他们的情感成熟度。格雷厄姆和多德并不想打造领导者,他们是在教授一种特别的专业技能。不管是什么原因,在截止日期之后,没有经过面试,沃伦就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了。

  24、作为《证券分析》这本书主要的起草和构思组织者,多德对书的内容当然非常熟悉。不过,要说到教材本身,沃伦·巴菲特说:“事实就是,我比多德更了解教材。我可以引述书里的任何一段内容。当时,这本书差不多有七八百页,我知道里面的每一个例子,我已经把内容全都吸收了。有人如此喜爱他的书,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对多德有怎样的影响。”《证券分析》出版于1934年,这本巨著详细阐述了很多新颖的理念,而之后这些理念被深入浅出地总结为《聪明的投资者》。

  25、沃伦了解到格雷厄姆是一家叫GEICO公司的董事长。《证券分析》里面没有提到过这只股票。当沃伦查看《穆迪手册》的时候,他发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拥有GEICO55%的股份,但是最近把股票分给了股东。

《滚雪球》读书笔记2

  除了看到好看的小说我会难以抑制的一直阅读下去——我的人生里也有好几次因为看小说一直到凌晨三四点,然后在事后每次都会痛定思痛的反思“自控力”和呼唤“理智”——似乎很少有事物能够让我自主的长时间聚焦。 我日日都读书,但是每日阅读的极限时间大约也就是两个小时——似乎无法在一日内长时间阅读。这大致与我读的书的种类有关。选入我定课的书有两种,一种是当初类似于四书五经之类的“智慧浓缩”的书——每读上几页都有大段大段的批注可以写,其内包含着方方面面的智慧,看久了会有种大脑“数据溢出”、“消化不能”的感觉——还有就是类似于我现在读的《巴菲特自传》这种了。

  这本自传的大部分内容中,我要读很久或许才有一两处值得批注的地方,越往后读越是如此,因为多数人成功的燃料大部分源自天生或者幼时的际遇,这些优点贯穿他们的一生,然而对于其壮年之后却鲜有改进——所以一本传记往往前百分之二十我能做下最多的记录和得到最多的收获(当然这本自传更多的是事件的记录——颇似流水账——而不是心路变化的探寻或者意志力量的发掘)。

  一本传记的深度除了与作者的水平相关外,更多的是传记所描写的人的深度。老毛,曾国藩等的传记从头到尾都能给我很多的启发——他们的功业需要的是一个人方方面面的能力,包罗万有远超常人。这种人的一生不断的在挑战,而且往往是各种不同的挑战,所以培养和展现了各种品质。对于我刚刚读的巴菲特先生的传记——虽然他亦是有着超人成就的世界首富,投资之神——但是我不得不说一本八百页的自传是有些长了(他的一生的挑战全都有些类似——找到好的投资,赚更多的钱)。 我实在是不愿意表达出任何的冒犯之意,但是巴菲特先生在投资和股票这些“术”上有着或许是人类历史上巅峰的水平,但是他并没有展现出一个非凡的伟人那种宏伟的力量,意志以及最重要的,抱负。做一个不太合适的比喻,一个在股票投资上技艺非凡的人和世上最好的钢琴大师属于一个级别的成就,用一个词来形容,巨匠,或许合适——但是由于前者是关于累积财富,所以远远收到超过后者的追捧和尊重。

  巴菲特先生是一个在投资上超凡入圣的普通人——但不是一个伟人。然而在成为世界最富有的人之后,能够始终保持作为一个普通人,这或许是他最不凡的地方了。 所以在这篇自传中,我更多的是将重点放在这一超凡的“技艺”上。 一个登峰造极的技艺当然不仅仅需要雄厚的知识以及出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与之相匹配的性格以及理念(比如价值观等)。从巴菲特先生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优秀投资者所需要的所有要素。

  首先必须提及的就是他的专注。巴菲特先生和比尔盖茨是非常要好的挚友,当他们第一次相见时被人问起那个因素对他们的成功最为重要,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回答了专注。巴菲特在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对金钱的强烈的企图心(他爱钱,节约,乃至吝啬。一直到年纪很大了才开始看开了,开始搞慈善)。他十几岁就想法设法的做生意,挣钱,乃至于中学在学校里是知名的差生,成绩全是C或者D(不过其本人不得不说很有天资,后来认真学习还是进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变化如此之大,也不知道其参议员父亲是否起到了什么因素——请原谅我无证据的揣测)。对于盖茨和巴菲特这样的人来说,他们非常专注,非常清楚自己希望从事一生的职业是什么,对他们而言,其热衷的事业决定了学校对于他们的作用和价值——所以巴菲特进入哥大希望师从格雷厄姆学习投资,而盖茨从哈佛退学追求事业,这两种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性质。很多人用比尔盖茨举例,作为不认真学习的借口——实际上盖茨一直认真学习奋斗,只是对他而言,继续在学校学习,已经没有了足够的价值。若是一个人非常专注而明了自己的道路,同时在学校继续学习并无法给他带来超过自我学习的帮助,那么退学我看也是有魄力的.明智之举。

  第二就是投资者必备的冷静和控制——一如我之前文章提到过的传奇交易员们的一大共性。巴菲特充满了对金钱的欲望——他的一生大半部分都是围绕着赚钱,赚更多的钱——然而他的欲望在给了他强烈的推动力之余并没有左右他的判断。他永远保持冷静,并且依靠理智而非冲动和赌性做决定。他的投资信条:如果无法控制风险,就放弃可能的财富;这正是最好的写照。

  第三则是独立思考。一个优秀的投资者要学会从别人那里借取想法——一个好的idea是可以复制的——但同时,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也一定要保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这种“独立”才是你获得他人无法获得的回报的来源——正如投资理论所阐述的,公开消息中不存在套利机会,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也就没有了价值。巴菲特的名言就是很好的写照:当他人贪婪时你要胆怯,当他人胆怯时你要贪婪。当所有人都在为20xx年初的高科技股市疯狂的时候,只有巴菲特固执的说高科技股已经过高了,并且坚定的不买任何高科技股票——所有人都在说巴菲特已经老了,愚蠢了,跟不上时代了。之后,高科技股确实继续猛涨了一段,但是最终泡沫破裂,巴菲特幸免于难。巴菲特认为高科技股过高是独立思考,而他从不买高科技股则是压制欲望——他说自己对于这些互联网高科技的东西毫无了解,而他对于不了解的东西绝不投资;当然他错过了英特尔和微软股票疯长带来的巨额盈利机会,但是正是这种坚持和自我控制,使他成为“投资界的圣人”。

  第四则是对于名声以及信誉的绝对原则——不做任何过线的事情。巴菲特极其珍视自己的商业名声与信誉,对于信任自己的人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在他决定关闭自己的合伙公司之后,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为信任他的合伙人们找到值得信赖的下家。包括九几年他担起所罗门公司的主席重任尝试拯救这个深陷丑闻危在旦夕的华尔街之王,也是将声誉放在很前列的位置。第五则是他作为一个大资本家,一个商人的精明吧。巴菲特似乎是个温和的人(当然是按照自传中的描写),但是在商业谈判中他就会变得狠辣而精明。他善于利用自己的声誉来压低价格,而且通常不留余地。 在以上所有的描述之外,最令我敬佩的倒是他在成为一个大富豪之后依然保持的朴素生活以及一份对于他人的善良。与他的妻子苏珊的“极为热于助人”不同(各种基金会,各种慈善,捐款,帮助别人),巴菲特非常吝啬——哪怕对于亲人也一毛不拔(直到年纪老了以后才有所改观)。虽然如此,但是巴菲特自己也从不奢侈浪费。在受到盖茨等人的影响之后,最后他更是决定将大部分财富在死后捐给比尔盖茨夫妇的慈善基金会——一个嗜钱如命的资本家到了晚年,终于做出了伟大的突破。

【《滚雪球》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12-28

挫折读书笔记04-11

孝经读书笔记04-08

《孔乙己》读书笔记04-03

生命读书笔记04-03

《亡羊补牢》读书笔记04-02

《蝎子》读书笔记04-02

《珍珠》读书笔记03-31

《刺》读书笔记03-28

《宝石》读书笔记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