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15 12:46:0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集锦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集锦15篇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幼儿园是幼儿**常生活和学习健康成长的地方。在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从基础抓起,引导幼儿逐渐认识环境、体会环境,创造优美环境与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居住的关系,帮助他们形成爱护环境的情感与道德品质,培养起良好的环境行为,对于促进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使一代以至未来世代能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居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从环境教育的基础抓起,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是我们意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我班的实际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在幼儿**常生活和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环保教育的实践活动: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的环境资源

  幼儿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从这个观点看,创设与环保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幼儿园是幼儿**常生活学习的主要活动场地,为幼儿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环境,使幼儿在园内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环境的气息,引导他们在观察中体验绿色带来的生机,从植物的生长变化懂得生命的可贵,优美环境的重要。

  二、发挥家庭、社会的综合教育力量

  环境保护是一个面广而且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做好这一工作,人人有份,人人有责。我们是幼儿园,是幼儿集中生活学习受教育的地方,环保教育和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发挥家庭、社会综合教育的力量,家长不能坐井观天,教师不能仅限于教室,整天把他们困在温室中,必须用战略的眼光,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老师和家长应适时地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使他们整个身心都沉浸于大自然中,接触更广泛的事物,及时地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环境教育;带幼儿到公园去,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草地上游戏、玩耍,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享受青青绿草带来的清新空气……然后用谈话的方式引导他们讲述清新的空气对人的好处,噪音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不适,而要保持这些清新的空气和获得宁静的环境,就必须减少废气的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尽量阻止噪音的产生。这样幼儿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中,使家中亲人又一次间接的接受环境教育。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理念。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2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提供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

  2--4岁:这阶段的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集体生活。很多时候,

  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

  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通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一定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现在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奇怪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系很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欢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能力。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 “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3

  阅读于永平老师的书《幼儿园课程与快乐童年》。在这本书中,余老师主要讨论了课程与儿童的关系。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了学前教育产业的发展,其中《种植园与幼儿园课程》一文让我深受感动。因为种植是一项与自然和生命相关的活动,难道孩子们不需要接触自然和生命吗?

  看完这篇文章后,与我接触过的幼儿园相比,很多幼儿园都可以在园区内开辟种植园。余先生的观念影响了我。种植园不仅指用于户外特殊种植的场所,还属于可种植部分植物的种植园。这一定义打破了传统观念,允许一些受场地限制的幼儿园开辟自己的种植园,开展种植活动。

  除了睡觉,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幼儿园环境对孩子们是多么重要。幼儿园的环境应该充满植物、活力和游戏,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生命和绿色。因此,幼儿园必须有种植园。种植园可以是室内或室外。班级种植园的规模应适中。种植的植物应是本地的、无毒的、易于生长和在当前季节观察的。在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为种植、欣赏和管理的主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获得种植的经验,热爱大自然和植物的感觉。

  种植园土地的价值是多少?种植活动包括种植计划和种植实施。每一部分对孩子们都很有价值。例如,在种植计划中,儿童和教师应首先观察种植空间,选择植物及其种子或幼苗,讨论种植方法、种植工具、确定合作方式等。在这一环节中,儿童主要参与规划,并对种植区域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规划,这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在实践中使用它们的过程。实施种植后,儿童将成为种植、管理和收获的主人。从种植植物开始,孩子们能否获得不同的种植方法,如种植、播种和坑栽,他们能否探索不同的种植方法以获得相同的结果?种植需要大家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参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发展他们的合作和实践技能。在种植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形成一些相对稳定的循序渐进的策略体系,如挖坑;播种;填土;浇水,以便孩子们在遇到类似活动时可以转移他们的种植经验。

  在管理过程中,孩子可以与植物建立良好的友谊,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同时,在与植物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儿童可以观察更多的植物,并对植物的生长做出一些记录,提高儿童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素养。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孩子不断做事的良好习惯。

  当孩子们完全照顾好植物时,他们应该最终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收获方法,体验收获的乐趣。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4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佩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

  夜阑人静,天籁无声。每逢这个时刻,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真实地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这是一首真善美的诗。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

  月隐星现,露重风轻。每逢这个时候,你才能正视裸露的良知,走出世俗的樊箱,在灵魂的高处,你终于感念到一波必然的律动。这是一支真善美的歌啊!像皓月,像秋阳,淡泊而宁静。

  逆风逆旅的你,每当回望身后的坎坷与泥泞,一道一道,一程又一程,你的心泉便豁然翻涌……终于了悟:生活不相信眼泪,失败也并不意味着扼杀成功!世上没什么永恒的侥幸让你永远的沾沾自喜,世上又有什么永恒的不幸让你永久地痛不欲生?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5

  三岁七个月的孩子处在如下敏感期当中:

  (1)语言的敏感期(2个月~8岁)

  语言的学习与掌握是心理发展中最艰难与复杂的工作,然而,处于敏感期的儿童能够比成人更加巧妙地完成这个艰难的语言学习工作。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语言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后2个月开始到8岁。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儿童先是对人的声音感兴趣,在感受声音的基础上,对词和语言的复杂结构产生兴趣,然后有意识地吸收。在这一敏感期内,孩子都经历了牙牙学语、说出单词、将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句子,然后到模仿更复杂的句子结构的阶段,并进而到学习新的语法形式和谈话的阶段。

  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声学语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情,但幼儿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能够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2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2)感官的敏感期(0岁~6岁)

  感官的敏感期是孩子从出生到6岁这一阶段,其中在2岁半左右时达到高峰,表现非常明显。孩子在2岁时,对细微的物体,如成人注意不到的小昆虫、一幅画的背景上的小东西发生兴趣病机以极大的关注,这种对细节的关心不仅使儿童有选择地注意周围的环境变化,而且引发了儿童的有关活动,从而使儿童的感官更加敏锐。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敏感期内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几何形体,辨别颜色、方向、声音的高低以及字母的形体,这些均为以后更高层次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助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吸收周边事物;3~6岁则更能透过感官分析,具体地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凳,使孩子的感官更加敏锐,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

  蒙台梭利强调,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具,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边事物,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3)秩序的敏感期(2岁~4岁)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敏感的。在儿童的发展中,秩序的敏感期在儿童人格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最早出现于儿童2岁左右,大约持续两年,3岁左右表现最为明显。“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真正的快乐。”“在儿童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快乐就是在适当的地方找到物品。”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从属于儿童对他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感知;另一种是内部的,这种秩序感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他们的相对位置。如果儿童发现物品的放置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发脾气。为了适应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要求“儿童之家”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有固定的位置,而且还规定了适用物品时的规则、方法和具体的动作程序。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地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了,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以及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去建立起他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只能也因而逐步建构,这一点家长不可忽视。

  (4)细节的敏感期(0岁~4岁)

  蒙台梭利认为,从出生后的第二年开始,儿童开始对大人不曾注意的小物体,比如不起眼的小东西感兴趣。儿童聚精会神地凝视着那些我们毫不注意的东西,这一现象可以作为儿童存在精神生活的证据。儿童的心理个性跟我们成人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而不仅仅是程度上的。蒙台梭利指出:“一个全神贯注于细枝末节的儿童必然带着议定程度的轻蔑看待我们,因为他不懂得心理综合,而我们通常是做这种综合的。结果,她必然把我们看成是一个多少有点无能的人,一个不能正确理解的人。从儿童的角度看,我们很不精确。”

  (5)运动的敏感期(0岁~4岁)

  在从出生到4岁这段时间内,儿童喜欢活动而且动作逐渐完美,这为以后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完全熟练某一动作,不仅对身体、对精神的正常发展有所帮助,而且甚至对人格形成也有影响。”反之,如果这一时期缺乏运动,就要导致儿童对运动缺乏自信,动作缺乏协调性和精神上的不满足。开始时儿童喜欢爬,然后喜欢行走,到后来喜欢经常地抓握东西,4岁左右喜欢闭着眼睛靠手触摸来辨认物体,并用手和身体做各种较为复杂的动作。

  2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最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因为这不仅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其智力发展。

  学习感悟:在《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七章156页,熊春锦先生指出,“不遵循生命医学生理的教育,是盲目式的教育,甚至是有害的教育。依据现代科学对大脑生理学的研究,人类已经发现其他动物大都在接近发育成熟时才出生,而唯独

  人类是在后天意识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时就及时地脱离母体。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后天意识屏障限制的状态之中,充分运用先天慧识来首先认识?有相?世界,而将孩子后天意识的发育留给父母在后天的认知教育中完成。”

  “人,之所以能称得上'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类具有这一迥异于其他动物的生理本能,这是自然大道赋予人类慧与智同步开发应用的天赐的机缘。”这一奇特的生理现象,却往往被人类所忽视,疏忽于慧与智同步教育的天职和责任,甚至导致慧识损伤、智识不全的畸形发育现象。人类对自己的了解,的确是太少、太过于自信了。

  “瑞士一位动物学家曾说,人类婴儿出生时,由于脑部的发育尚未成熟,因此眼睛无法立即睁开观看外物,不会爬行,也不会走路,与其他动物一生下来便会站立、会走、甚至会跑,眼睛也看得见,可说迥然有异。假如人类的婴儿要像猩猩刚出生时一样地行动自如,那么就需要怀孕21个月以上。我们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人类的婴儿在出生时,自然大道给人类的发育完善,留下了三个极其宝贵的空间和时间——这就是先天慧识的生理完善和后天智识的生理完善,以及慧识对智识驾驭自控模式的建立。

  在儿童的运动方面,西方教育家蒙台梭利单纯地看到儿童喜欢运动能为以后的智力及人格发展奠定基础。而德慧智理论不仅关注儿童智识方面的发育,也同时关注于儿童稳定慧识的开发以及慧与智的同步发展。因为德慧智教育“是对传统道德文化的一种诠释,是一种实践承传道德文化的指导方案”(《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八章233页)。西方教育法诞生的时间比较短暂,而中国的传统教育理论、道医学的理论却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必将会重放光芒,在人类的教育史上写下新的篇章。

  (6)书写和阅读的敏感期(3岁半~5)

  蒙台梭利认为,书写和阅读的最佳年龄在3岁半~5岁。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对几何图立体图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且出现“书写爆发”现象,即儿童很喜欢写和画,不久儿童便对计数、大小比较等感趣。在阅读中,吸引儿童兴趣的是文字的形状及不同文字所具有的不同声调,书写和阅读能力是同步发展的。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书写和阅读训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发展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选择多种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就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7)工作的敏感期(3岁~7岁)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工作。她认为儿童的工作是一种“无意识的工作”,儿童必须通过工作使自己达到发展的目的。儿童工作的敏感期是3岁~7岁。在这段时间内,儿童就像一个“工作狂”,以令人惊讶的热情投入工作。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孩从早晨开始进行乘法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午饭后,他第一个跑进教室,取出上午的工作材料又一直工作到放学为止。蒙台梭利不仅把工作的敏感期看作一个独立的敏感期,更认为工作是儿童得到各种发展的基础。

  (8)生活规范、社会礼仪的敏感期(2岁半~4岁)

  2岁半~4岁是形成“正确生活规范”的最佳时期。儿童不仅对外界的感觉印象有所关心,而且对自己的行动也开始注意。例如,儿童细心、轻巧地学习开关窗户、优雅地用餐、喧闹的方法、步行坐姿、举止动作等生活规范,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外,这一时期是儿童开始萌发社会性意识,结交朋友、组织团体、学习待人接物等礼仪方面的敏感期。

  (9)文化的敏感期(6岁~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到了6岁~8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九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对儿童进行敏感期教育,可及时挖掘儿童的潜能,对儿童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蒙台梭利首创敏感期教育,为家教史上点燃一盏明灯。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6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作为学前教育的经典著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注意关注儿童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引入新的理论成果。目前的第五版就融入了近期的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融合了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的思想。第十二章针对引发特殊关注的儿童群体论述了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记录实例,并列出大量详细的观察要点,使我受益良多。

  一、记录需要特殊关注儿童的必要性。

  每个幼儿园都会出现少数程度不同的特殊儿童,这类儿童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既对早期教育给予期望,同时还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和其他儿童进行交往,受到同伴的影响,减少孩子的孤独,让孩子愉快地渡过幼儿园时光。对每一名儿童和每一个动作来说,他们都是独特的。因为没有儿童在不伴有一系列行为的情况下使用材料或者参与任何形式的游戏。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节猜测儿童对材料的情感反应,从而更好的对儿童进行“诊治”。当教师们遵循维果茨基的教诲,力图发现这些儿童可以“独立地或在她人的帮助下”在“最近发展区”中做到什么时,观察和记录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支持。观察是教师与行为怪异或惹是生非的儿童建立同情关系的关键所在。

  二、如何观察需要特殊关注的儿童。

  从社交/情感、身体、认知/交流/语言以及游戏等更方面,观察儿童如何协同运作。书中通过观察现实案例,分析出案例中的存在的问题。例如:该儿童传达了什么信息和想法?该儿童能够独立地将自己的游戏组织好,还是需要另外一名儿童或者老师的外部协助?如果需要协助,是多大程度、什么类型的协助等。通过这些问题,进一步指导教师应该如何观察并记录。当然,我们也必须记录对个别儿童的特殊意思。我们必须记下儿童如何做手头的事情。每一次的观察和记录不一定要给出怎么的结论和解决方法,要做的仅仅是客观如实的记录孩子的一言一行,即使不是成年人期望的行为和言语,经过数月的跟踪观察和记录,也许过了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会看到孩子有一点变化和进步,这才是观察和记录的意义。

  三、特殊关注儿童的总体印象。

  除了个别类型的行为之外,引发特殊关注儿童有一项突出的特征可以预示他们存在发展性异常、障碍或学习能力欠缺问题,那就是他们给人的印象远远小于其生理年龄。肢体、社交、情感、认知、语言以及言语交流,当这些行为中的多个结合起来,特别是当它们反复、持续地发生时,便可以预示着儿童身上存在着某种需要教师进行干预的问题。

  回想自己以前的观察记录,基本都是笼统的描述,这些都忽略了观察记录本身的意义,正确的观察应该要抓细节、记要点、全面具体,“他做了什么及如何做;与他有关联的人和材料的质量及数量,也包括他说了什么”。类似于这些细节的记录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观察记录中,因为这些细节从来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的记录也是建立在主观臆想和大致观察的基础上就进行了概括的笼统的总结性表述,所谓的分析和措施现在看来也成了肤浅的解决方式。看了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反省,对观察和记录有了新的认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同时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中更应该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能够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关注,并且因材施教。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7

  记得我第一次阅读《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指导》这本书,反反复复地翻看,如获挚宝。《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指导》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编撰的“学校教育科研丛书”之一,由普教所胡育主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据书中介绍,此书的形成过程采用了编写案例、讨论、修改、听取教授、教师的意见、再讨论、再修改的方法,几经易稿,才完成整个编写工作,力图体现通俗性和科学性。阅读第一遍后意犹未尽,工作之余,细细再读后了解了书的大概内容与各种科研方法等。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书的内容编排体现一个完整的脉络体系

  书的内容编排体现一个完整的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脉络体系,即从提出问题到研究解决问题到研究成果推广,每章都力求呈现是什么、怎么做、注意点、案例剖析、思考与讨论这五方面。因此,此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有方法、有步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该书对教师如何学会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直接的帮助。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不断从学前教育的现实需要出发,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积极进行课程内容改革,特别是把教育叙事作为幼儿教师行动研究的重要方法,使知识与方法、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机地融为一体,赋予了学前教育科研清新的时代气息。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一书理论联系实践,紧紧抓住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脉搏,改革教学内容,构成的教学体系特色鲜明,自成一体,富有时代气息。此书不断寻求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灵活多样,从不同的层面,强化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科研成果卓著,引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在注重方法教学的基础上,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把理论、方法与科研能力的提高融为一体,目标定位准确,贴近科研人员的专业成长需求。

  孩子需要教师,教师需要研究,教育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每位教师都应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每位教师都能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每位教师都可成为研究者,探索适合孩子的教育,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本书用“研究的准备”、“研究的实施”、“成果的呈现”和“成果的推广”来阐述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二、书的精华部分呈现了课题的不同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它为我们阐明了丰富的教育研究理论知识,包括教育研究的意义、任务、特点、方法与过程。它教给我们如何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教育研究设计,以及对文献的检索,还有观察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测量研究、统计分析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科研素质,对我们的成长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科研方法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通过这几个学期的阅读学习,我系统地掌握了很多的研究方法。

  例如,假设的提出及相关的操作;科研论文的格式与写法,以及研究论文的撰写与评价。学习这门课程,向我们展开了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领域。老师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真实氛围,为我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另外,《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还有一大收获是通过选择研究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归纳与总结,培养了我良好的科研习惯,还学会了怎样利用图书资料,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懂得了进行调查研究应注意的事项。

  传统的教育研究过分重视对经典著作的诠释,过多地引用专家的观点,过多地强调思辨,强调经验,难以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学习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在掌握研究方法的前提上,为我们进行实实在在的学前教育研究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此书学前教育专业的深层渗透,中国现有的学前教育方法、案例分析不是很多,可供参考的资料也少,所以教育科研方法具有基础性地位,以研究教育教学为主,符合现代急需科研性课程的现状。

  三、书的宗旨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理论性课程,但深入地学习就会发现,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例如,怎样做一个调查研究,怎样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家长、了解幼儿,做一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幼儿教师,等等。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们学会了怎样规范地写一篇论文。只有掌握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才能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更好地提升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又如,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是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学会研究,学会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好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这门课程是一个幼儿教师所必须的。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用科学的方法探讨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关系、现象,并揭示其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应用性学科,又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求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们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了适合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能力,形成了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做好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总之,科研是我们成长的必由之路。学习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这门课,让我学会了许多东西。现在,许多幼儿园都把教育科研作为推动力。我在课堂上学习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测量法、文献法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必将会对我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纲要》的贯彻是新世纪幼儿教师的一大挑战,也使我们在不断学习中成长!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8

  昨日,我读了《儿童美术教育》一文后,感触很大。在美术教学中,由于我们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所以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机械模仿成分过多,创造成分不足。

  我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还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没有利用多种美术手段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活动时间一味的拉长,活动内容如大拼盘,而且是事先准备好各种活动的拼凑表演,看不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真、善、美的理解与表现。

  文中提到,任何幼儿都应享有与其心智成熟程度相适应的自由权利,我们不能以幼儿尚未成熟为借口,剥夺他们应有的自由。教师对幼儿的控制仅仅是因为幼儿需要帮助,而不是因为幼儿无知无能。控制也并不是意味着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建议与命令。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主要需要表现的不应该是绘画技巧,而是幼儿自身的情感和感受。教师应该真正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认识并表现出周围生活中的真善美。

  传统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弊端,在教育观念上,过多的注重技能的培养,强调幼儿绘画色彩、造型及其结果,以像与不像、是与非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局限于课堂教学及运用有限的工具;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通常采用临摹范例的方法,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扼杀了幼儿对美术的个性表现,抑制了幼儿创造才能的发挥。

  我们教师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过程中内容的实现和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应用,忽略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在活动中是否自由、大胆地表达其内心的情感与想法。

  幼儿由于生活经历、经验不足,使他们常常把现实与想象、认识和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而这正是幼儿作品的魅力所在。而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应该注重的不只是技能技法,而是看作品中所反映的情趣与丰富的想象力。

  在欣赏幼儿的作品时一定要多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幼儿作品的理解,避免对幼儿作品的不理解和忽视幼儿内心世界的表露。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9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

  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好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就应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因此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就应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此刻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好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就应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就应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

  其实,孩子们每一天都在寻找别人的明白,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但是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向想和老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爱我,连老师都说我不听话。干脆坏到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个性粗鲁,常伤害到别人,他的力气也比较大,常喜爱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正因大家都不跟他玩因此心里很难受。有一次,我上课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夸张地表扬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来他像变了一个人很安静专心地做每一件事。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0

  本学期我阅读了虞永平教授撰写的学前教育专著《幼儿教育观新论》,受益匪浅。

  《幼儿教育观新论》是一本记载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的书籍。书中以案例的形式记载了若干个师幼互动行为,虞教授用35张图表将研究的成果以数据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了孩子在对人、对事所持的各种内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种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1

  《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这本书以信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吴放教授在幼教之路中的心路历程,文中的吴放老师在第32封信中谈到如何让孩子们既活泼自由又能遵守一定的常规,做到活而不乱,让我很有感触。

  我带的是小班,刚入园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好动,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完全没有规章制度,像一盘散沙,这种过度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同时我觉得小班的孩子就像一张张白纸,可塑性很强,老师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但是又怕过分的自由让他们松散,变得没有纪律,导致不能顺利开展活动,这一点一直让我很困惑。

  看了吴放老师的《幼儿常规培养与行为自由度》一文让我豁然开朗,文中说幼儿园常规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幼儿常规培养,"活而不乱"必须以幼儿形成常规行为习惯为先决条件才能够实现。对幼儿进行常规管理要考虑自己班级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行为水平、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并要针对自己班级幼儿的具体控制能力,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活而不乱"的班级常规是我们老师追求的最高教育境界,吴放老师介绍的一些教育方法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吴放老师说到孩子们已有的行为能力与范畴,这是老师用来确定"活"的程度与范围的标准。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通过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规则要比老师直接一句语言提示的效果要好的多。比如活动前后孩子如厕,一开始孩子们要上厕所就全部跑进去了,因为人多空间小,一方面孩子在里面也要等,另一方面孩子都挤在一起存在安全隐患。于是我们让孩子分成两组,做开火车的游戏去如厕。这样一来,解决了拥挤的问题,同时也在游戏中让孩子遵守了如厕的规则。

  另外,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常规时应多鼓励、少批评,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每个班里总会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孩子,他们往往坐不住,甚至老师在说而他们在做自己的事。这时我们只要说一句"看,某某某坐的真神气!"那些不能好好坐的孩子立马就坐端正了,相信每个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也深有体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便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

  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是所教的常规习惯必须要反复的进行,经常渗透幼儿在园生活的每一个时间段,不断加强日常的巩固;在培养常规时,我们还要根据孩子现有的水平,注意让孩子成为常规的主人,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同时加上老师的提醒引导,相信"活而不乱"的常规秩序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2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

  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3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能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做最好的老师>>中李镇西老师的话说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幼儿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批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出奇的“乖”,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4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同事生日祝福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5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潜质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就应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亲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方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能够撕,这有一张纸,你能够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仅仅对孩子没有帮忙,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能够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能够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明白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父亲平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样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父亲面前,听父亲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父亲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父亲以平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父亲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带给了一种十分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父亲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01-05

精选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01-11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07-28

幼儿园中班教师的读书笔记01-30

幼儿园教师优秀读书笔记12-24

幼儿园中班教师读书笔记02-20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大全06-24

2017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06-21

关于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02-19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心得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