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人生》读书笔记

时间:2023-01-15 08:03:3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人生》读书笔记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生》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生》读书笔记15篇

《人生》读书笔记1

  《人生》这部小说中,摆在高加林面前有过无数个选择,而他也就是在这些选择中最后走向了悲剧的收场。不只是高加林,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的无数次选择,也正是对问题不同的选择塑造了我们一个个鲜活而各异的生命。在文中,作者极力刻画了激烈的矛盾与冲突,但在高加林在巧珍和黄亚萍中的挣扎刻画的不够,这也许是为了让读者对高加林最后的决定不那么的愤怒吧。

  高加林他有才情、有身材、有学问、有抱负,这在当时的少女们心中应该是典型的白马王子形象,这样的他能引起巧珍的注意和爱慕这并不奇怪。然而对于高加林巧珍对他的感情他却是在一无所有时才真真醒悟过来,他总是为巧珍与他之间的感情涂抹上名利与阶层的色彩,如果不是因为教师职位被撤、如果不是心中对刘立本和高明楼的报复,他是否会正眼瞧巧珍,是否会心甘情愿的与乡下没读过书的巧珍在一起,这些都是未知数;即使在热恋的时候,他也不忘划清学问的自己和没读过书的巧珍之间的界限,他对乡里人的鄙夷使得在黄亚萍出现时,他对巧珍彻底感到无话可谈。他总是把读书人和没读过书的人划分的一干二净,标榜着所谓的读书人的清高,实际上却是他爱慕虚荣、自负浮躁的借口。

  高加林有远大的抱负,不甘满足现状,一心进取,憧憬着繁华都市的美好生活,这一切都无可非议。然而在闭塞的乡村,没有任何“背景”的他只能一次次接受命运的摆弄,而他倔强的性格却又绝不甘于接受命运,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他痛恨自己的贫穷,但他却极度贫穷;他希望在他人面前极尽风光,但却总在人前丢尽颜面。这些都给高加林造成了无限痛苦。然而事实上,这些痛苦的缔造者正是他自己,因为他自命清高,他爱慕虚荣,他躁动不安,他对生活百般挑剔,他过于倔强而少了对于未来未知的应变能力,他只愿过一种生活而无法接受和适应其他的生活,他不懂得如何在现有生活中处理得当、安心生活,而是不安现状,任凭欲望无限度的膨胀,但却又少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勇于承担后果的决心。他智商虽高,可惜情商不足,一个不会应变、不负责任的人,他能有什么大本事呢?而与高加林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对他满心欢喜、对他无限依恋的巧珍,巧珍专一、勇敢、坚定,她善良、宽容、坚强、豁达,她从不曾用金钱和地位衡量过爱情,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特别是在高加林提出分手后,她承受着内心巨大的创伤却依旧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既没有因为高加林的抛弃而寻死觅活,也没有因为别人的流言蜚语而对当初的选择有过任何迟疑,她甚至在高加林被撤职查办后依旧不改我心,为他做着利于他而又不逾规矩的事情,她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决定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负责,即便在高加林撤职后重回故土,她也不愿舍马拴而重回高加林怀抱,因为她知道既已作出决定,便覆水难收。

  人生的确是矛盾的,试想如果我们处在高加林的同等境遇,我们敢保证我们会做出比高加林更正确的选择吗?当我们作为乡里人被人奚落和鄙视时,我们就能保证自己仍能保持内心的清醒而不致做出更加狂热的举动来吗?恐怕到时候我们也会感叹悔之晚矣吧。人生的选择本就无关对错,尤其是在感情方面,但是难的是我们对每个决定负责的勇气。有些道理总要跌过跟头才会真正记在心里,人生总要面对挫折、失败、无奈等种种不如意,可贵的是面对这些仍能保持内心的清亮,尽快调整心态,学会自省和思过,最重要的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勇气。《人生》不过是在纷繁复杂的人生游戏中某个人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的缩影,该作何种选择,该负责还是该逃避,我们就用我们的人生来回答吧!

《人生》读书笔记2

  好句:我不是菱角的敌人,师徒用包容霸占整个世界!我也不是圆的情人,夸赞圆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

  我努力,我奋斗,我沉醉,我王青,我昏昏的患者其,我宁愿去冒险而上的支离破碎,我宁愿放纵而痛的遍体鳞伤,我也不甘心自己IDE一生平平坦坦无惊无险!

  人生就如吹气球,不能拘于时拘于世,宽恕一切的不羁与顽皮,拒绝一切拜金的冷漠,抛弃一切恐惧和怯弱!不要求他深刻到透明,悲壮到喋血,不需要掩饰,无需顿悟!

  在我们的和四节里,生存的斗争是一切生命的基本原则,死亡所萦绕的生命!

  主题:文章以气球来展开线索,来表达作者的志向!

  感想:这篇文章写得异常的好!他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很多,优美语句,亢奋人心的句子很多,同时,作者也能以小见大,从一个普通常见的气球引申到了人生这一令人深思的话题!让我明白,其实生活中每一样东西都是写作题材,生活中每个不起眼的东西,只要你把它升华了,那么每样东西都会给你不一样的启迪!

《人生》读书笔记3

  暑假闲暇无事,我再次拜读了余秋雨的《人生哲言》一书。特别是阅了书中的“人生滋味”这一节,我觉得很有哲理。“人生是由许多小选择组成的,但也会遇到大选择,小选择和大选择的区别,并不完全在于事情的体量和影响……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过的线,那么,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把那些枯萎的长线头省略掉吧,只记着几个点,实在也够富足的了。”

  读着这本书,使我对人生有了明晰的再接触,对自己的再认识缺乏的似乎不是工作的底气,而是对自己在人生中走过的路的肯定。我时常在想,别人不给你机会和你自己给不给自己机会是两回事。孤独的时候,不要对人生有某种朦胧的感觉,我认为在人生的孤独时,可以在发呆中去思考如何走好人生的良性循环,千万不要去钻牛角尖,白白送掉大好时光,使之带来的是恶性循环,因为成功与否,都是给予自己新的开始,要在磨难中接受人生的现实。

  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精神上的困扰。如何抛弃困扰,我也说不出所以然,试想,可以闭上双眼,深深呼吸,不去想金钱、情感、人缘,去感受人生新的环境、新的生活热情,让内心的困扰感消失,整理一下自己人生的感悟,把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决不能让困扰在身体中过度负荷,造成情绪上的低落。

  “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给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人啊,人,不要对他人麻木不仁,要静定心态,走自己的路,虚心学习,肯定自己。因为,人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己的自由,这就是你自己……

《人生》读书笔记4

  20xx年看过《向前一步》之后,很久没有看过关于女性力量的书籍,偶然看到了《人生由我》。翻开看来,平平凡凡的文字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梅耶马斯克的一生并不是那么顺利,但是每每看到她坚定的眼神和善意的微笑,就觉得生活还是充满了无限的力量和可能。

  我们都不是别人人生的主角,只是努力向别人学习。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成功都可以复制,领悟精神就好。

  自传都带有一定的夸张和修饰的主角光环,试着用客观的心态去看待,不盲从,不自大。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特别,其实,我们很多想做的事情,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人做过了。但是,我们依旧很特别,因为我们当下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

  人生由你自己。

  Just make a plan.

  读书笔记:

  1 P9我不知道其他女性花多少时间来自我怀疑,但我几乎每天早上从起床就开始了。

  2 P10对孩子最有用的教育,就是让他们看见你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除此之外,都不重要。

  3 P11真相是:人们只会关注你最好的部分。所以,尽管自信吧。

  她的故事,就像奥勒留在《沉思录》里写的那样:“生活的艺术更像是摔跤,而不像是跳舞。”

  孩子会离家,爱人会分手,工作会退休,但志同道合的密友长留。真正的朋友未必能与你抱团取暖,但必然能让你肃然起敬。

  4 P12她说:“我希望。当我亲爱的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他们能够比我经历更少由挣扎带来的苦痛,拥有更多幸免于难的欣喜。”

  5 P13我们的家训是:冒险而审慎地生活。

  而且我深知,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可以放手一搏!

  你不必把人生中的每一次改变都精确到细节,大可以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再着手解决。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你只需要计划好第一步。

  6 P4只要拥有健康的饮食,保持微笑,拥有积极、快乐和自信的人生态度,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7 P12请你吸取我的教训,行动得越早,痛苦越小。

  8 P18我的建议是:善待他人,学会倾听,时刻保持乐观,并避免谈论你的悲惨故事。只要你能表现出自信、对他人的尊重和好奇心,再加上笑容,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人。

  我们需要向前看,并且学会取悦自己。

  9 P21我走得更加自信,站得更加笔直,我朝着每个人微笑,脚步里充满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10 P26我们要做的是:追求改变,无惧犯错,反复调整,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为止。

  11 P38无精打采的姿态只会让你看起来悲伤和恐慌,而当你开始昂首阔步时,你会显得既坚强又自信。

  12 P53走自己的路,不必总是遵循别人对你的期望。

  13 P58我的确学到了一点:舒适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你也可以活得很好。

  此外,我学到的是:你永远可以削减开支,不要负债,也不用羡慕其他生活奢侈的人,你只需要尽你所能好好生活,并且对成功充满期待。

  14 P71这并不是因为我特别强悍——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我,但我不这么认为。我想我顶多算坚强而已,尽管我也经常会感受不到自己的坚强。

  15 P81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多么困难,都要咬牙坚持,你要知道,一切终将过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果你生活在对另一个人的恐慌或畏惧中,你必须制订一个计划来摆脱这个人。如果你发现这段关系只会给你带来痛苦,你必须尽你所能尽快逃离。我花了好长时间做无谓的等待,等待那个人改变,或者那段糟糕的关系改变。但最后我发现,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

  16 P90我希望你知道:我每一天都在为了健康而努力,这一切并不容易。

  我并不是一个天生苗条的人,只有每天坚持督促自己才能保持身材。我一直在坚持做饮食计划,同时确保身边只有健康食品。

  17 P99我希望他们能够做到独立、善良、诚实、体贴、礼貌,努力工作,多做好事。

  18 P100你们现在看到我的生活有多么轻松,我那时的奋斗史就有多么艰难。

  19 P106当金博尔跟我说,无论他的选择是什么,他感觉我永远都在支持他的时候,我真的非常高兴。

  20 P108作为父母,你可以教你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你无法替他们决定他们未来想做的事情。

  21 P113有时候,接受帮助就是最好的计划。

  22 P114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一直在努力帮助他人取得成功。助人者人恒助之,令人惊喜的是,有时候我也会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不过,请记住,帮助别人的目的不是获得回报,你这么做只应该是因为你喜欢,而且这样也可以让其他人做得更好。

  23 P135而且,在我七十一岁的当下,这份收入已经变得非常优渥。或许我可以把这一切称为幸运,但是你得知道,为了这项事业,我已经努力了五十年。直到现在,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我都仍然在努力地维持我的健康和身材。这不是幸运,一切都是努力的结果。

  有句谚语说:“二十一岁意味着再世为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你需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工作越努力,运气就越容易找到你。

  24 P138但是如果他们并没有说“no”,你就必须继续尝试,直到你得到那个“yes”为止。

  25 P144我记得一位九十岁的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担心的事情中的百分之九十五永远不会发生。”

  26 P149 总结一下我学到的一课:不要一直沉溺于打击之中。如果你感到失望,那就换个方向。

  27 P150衰老的伟大之处在于:你会经历许多次打击,你也会穿过看似无尽的黑暗。最后,你会恢复得越来越快。

  我给你的建议就是:尽可能保持积极乐观。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你应该努力比我更快地从打击中恢复过来。养条狗也许是个好主意。

  28 P169对于学习新技术来说,你永远不会太迟。

  29 P176和真正的好友待在一起是一种安慰,你会感觉像在家里一样,可以完完全全放松,做真正的自己。

  30 P177我母亲过去常说:“如果你和他在一起时比你一个人时更不开心,那你应该离开。但如果你和他在一起时比你一个人时更快乐,那么你应该继续保持这段关系。”

  31 P184其实,饥饿才是进食的唯一正当理由。

  32 P185请记住,饮食健康是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不是为了别人。

  33 P187锻炼、意志力、警惕性和毅力是自我控制的关键,这些因素让我在每晚睡前都感觉更好。请记住在社交活动中保持饮食健康的那种良好的感觉,并以此不断鞭策自己。

  不要在白天连续六个小时不吃任何东西,这样只会让你感到更加饥饿。

  34 P188选择健康食物,少食多餐,等有饥饿感的时候再吃——这些小窍门都是良好饮食计划的基础。

  35 P200真正的营养师的收费其实便宜得多,因为他们仅仅想卖给你健康而已。他们会帮助你建立对健康饮食的信心,并控制你的饮食习惯。

  36 P205最重要的是,你得知道什么食物会触发你的暴吃神经。

  避开“触发食物”不仅仅是为了减肥,这还与失望或痛苦的情绪有关。它会影响你的心情,而我们每个人都不想不开心。

  37 P220我们赶紧逃跑了。我问:“他们这样怨天尤人,是年龄增长的原因吗?”

  我母亲说;“不,他们从年轻时就这样了。”

  所以,如果你喜欢怨天尤人,那么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尝试改变,否则当你变老的时候,你也只能继续在怨怼中度过余生。

  38 P222如果说你能从我这里学到什么,那就是:不要害怕衰老,要和那些不惧变老的朋友在一起。你可以和所有年龄段的朋友玩得开心,他们喜欢你,因为你迷人、有趣、聪明、自信,也许还有时尚(在你心里)。倾听他人,善待他人,不管你们之间的年龄差距有多大。

  39 P226无论是健康、事业,还是生活,世上没有一步到位的解决办法。你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保持乐观,真诚待人。对了,你还要有足够的常识和制订计划的能力。

《人生》读书笔记5

  刚看电影名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励志片,但看后觉得一般,主要原因还是觉得理想化的成分太高。

  影片的主角张弛是一个连续五年获得顶级拉力车赛冠军的车神,因为场外非法飙车被禁赛五年,憋屈的过了五年后,他终于迎来了复赛的机会。在重重困难中,他拉来了赞助,拥有了战车,却在赛前因为车祸几乎报废。危急时刻,他的竞争对手向他伸出援手,帮助他修好了赛车。更不可思议的是,专业赛车比赛赛车手都有一个领航员负责观察路况,指挥线路,他的领航员因为车祸受伤无法通过体检,他居然只身一人完成了比赛还创造了历史成绩。剧情绝对符合小人物逆袭成明星的套路,但却不真实。张弛五年都没有碰赛车,尽管在禁赛期间中他每天在头脑中预演好多次车赛的情景,拿着一切圆形的物体就当方向盘练习,但是赛车的技艺真的就是这样练就养成的吗?

  其次电影想要表达的“奉献”这一主题显得有点过于直白。用在一句时髦的话“张弛就是一个追梦人”,他为了理想卖了五年炒饭,为了重返赛道,他公开露面进行申诉,在电视节目中求赞助,在KTV为别人献歌,在赛服上绣上别人的女友的名字……,为了梦想他确实做了很多很多。很多国外的大片其寓意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在观影的同时让观众自己领会,而影片中却要张弛给学员讲课谈赢得赛车比赛的诀窍引出“奉献”一词,以及结尾那一句“献给奉献给自己热爱的你”更是让人有点倒胃口,这是担心观众看不懂自己的电影的节奏吗?只能说韩导还是有点信心不足啊。

《人生》读书笔记6

  女儿借了一本《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信手翻了翻,竟有点爱不释手,于是利用两天时间读了一遍,便有了如下的感想。

  作者安意如只不过是二十来岁的女孩子,却把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理解得极其透彻,像优美的散文一样阐述得淋漓尽致,让人佩服。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诗人、词人大都是至情至性的人,他们的奇闻轶事、旷世情事及不羁性情经她娓娓道来,跃然纸上,让人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是纳兰容若《木兰花令》全篇,也是我最喜爱的词之一,常被我念念于心的是“人生若只如初见”。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她最初所见的初恋,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她依然是他心仪的女孩子,一个羞涩的美丽少女,然后“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共同编织着浪漫的爱情童话。“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是《诗经》里可以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媲美的著名诗句,也是《诗经》里最悲哀的诗,生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的力量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往往偏要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是的,无法自主。可为什么还要忍不住奢望,奢望可以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读书笔记“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是苏武《留别妻》里的开头两句。读完全诗,对苏武妻子的羡慕,像气泡一样在我的心里翻腾不息。现在有几个男人仍有这个心,肯在出差前写一封信给妻子,告诉她——我爱你,善自珍重,无牵无挂?有时侯仅仅用几个指头打个电话都做不到。我们的恩爱,我们的浓情,如同冬日渐渐短促的暖阳,弥足珍贵。“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是“古诗十九首”里的名句,它似一根针,在一刹那就戳破了我的心。有时候,爱是坚韧的东西,可是有时候,它只是一池碧水,一榭春花,一陌杨柳,一窗月光,天明了,就要干涸,萎谢,褪色,消失。思君令人老啊,百年修得同船渡,可是,还要千世才可修得共眠枕。突然就会没有欲望再等待了。最终,见君走来时忍不住仍是淡淡地喜悦,似露珠在花叶上,轻轻颤抖的喜悦。“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人,一旦爱了,一颗心就能百转千回,像江南水乡的小河道,弯弯曲曲间衍生出无数缠绵来。

  爱情,在一瞬间敲击心门,心中烟花绽放。在很久以后,很多人很多事都模糊的时候,我们依然记得爱情,是记得爱着的人,还是那个瞬间的灿若云霞的快感?它们无法磨灭,感慨让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往往我们看见的结果是:终于明白要寻找的那个人是谁时,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

《人生》读书笔记7

  作者麦家以细腻的手法描述了“我”——书中一个稚嫩孩子的目光去看整个村庄里的人事和生死,以及村庄外的世界……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上校”。这位不知因何隐于此的“上校”,曾经风光无限,却因为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秘密而“败落”。故事就是从想窥探秘密和守护秘密的对抗中快速推进。

  可恨可气又可悲的小瞎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爷爷、重情重义却引来流言蜚语的父亲等等,他们与上校的人生纠葛交缠,矛盾最终在一夜之间爆发,所有人物的命运开始扭转。

  几十年后,当初的孩童在海外历经世事变迁,再一次回到故乡,才真正揭开“上校”曲折人生的全貌。这个曾立功无数的传奇人物为何离开军队?后半生为何在村子里度过?又为何被人称作“太监”却不反驳,反而决定终身不婚?人生与命运的答案,都在书的最后揭晓。

  故事中处处显现人心之恶,却又又处处哀其不幸,虽没有让善良的人个个好报,但对每个善良的人都留了一条走向善报的口子,不管是今世还是来生。这也映射出作家的善良内心,悲悯真情。

《人生》读书笔记8

  回忆往昔,不乏追悔。心里想着如果当初这样就好了,如果当初不那样就好了。可人生不能重来,徘徊在懊悔中真是徒增伤悲。

  根据平行宇宙的理论,每做一次选择都会产生不同的分支世界,如果有一个世界的你正过着你最想要的人生,你会怎么做?大概会想方设法取而代之。

  《人生复本》这个故事中的主角贾森就是这样被“掉包”的。

  贾森1号:一个平凡的二流大学教授,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美丽贤惠,儿子聪明健康。唯一的遗憾是夫妻俩都是自已梦想的失败者,为了组建这个家庭,他们各自放弃了自已热爱的事业。

  贾森2号: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事业成功,孤家寡人。他走上事业巅峰后发现自已最想要的是一个美好温暖的家庭,然而这些都因为当初的一个选择而不复存在。

  于是,贾森2号用自已发明的机器,在自已的各个平行世界中穿行,终于发现了贾森1号所在的完美世界。贾森2号取代了贾森1号,过上了自已梦寐以求的生活。可怜的贾森1号稀里糊涂地被“运走”了。

  当贾森1号终于弄清楚自已的处境后,他不得不展开了艰辛的回家之路。

  从那一刻起,我采取或未采取的每个决定,以及其他影响我的人的举动——这些全都会生出更多分枝,生出无限量的贾森.德森,生活在平行的世界里,有些和我所谓的家非常相似,有些则有惊人的差异。

  因为有无数的分枝,无数的平行世界,到底怎么才能回到自已原本所在的世界呢?贾森1号进入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有的世界是末日,环境崩坏,疫病蔓延;有的世界是高科技文明时代,极致繁华,令人惊叹;有的世界和他原来的世界十分相似,但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他在各种平行时空中历经磨难,看着不同世界中的自已和家人,几乎面临崩溃。在无数平行世界中寻找自已的世界就像是在沙漠中寻找一粒沙。

  如果在所有的贾森.德森中,我代表了家庭美满的巅峰,贾森2号代表的就是事业与发明创造的极致。我们是同一个人的两个极端,也因此贾森2号会从数不尽的可能性里面挑出我的人生,并非巧合。

  贾森在无数平行世界的经历中认识到,他可以对当初没有选择的那条路释怀了。人们幻想自已在过去如果选择另一条路,现在人生现状就会得到改变。但其实没有选择的那条路并不代表自已现状的反面,因为在好的极致世界和坏的极致世界之间还存在着无数多个分支,各种人生的排列。所以,目前的人生并非由当初那一个不同的选择决定的。

  我知道你的心思,知道你每天走路云搭电车上班时要面临的恐惧:我这一生真的就是这样了吗?或许你有足够的勇气承认,也或许没有。

  贾森2号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他没有勇气承认,所以他用投机取巧的办法来将懊悔连根排除。小说是一场人性实验,它提供一个机会让人们去尝试想象中的事。于是我们通过贾森2号看到了这种可能性。他成功了,但也失败了。因为有无数个世界就有无数个自已,每一个自已都想拥有完美人生,每一个自已都是阻碍。这个故事最后说明了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已。

  人都想得到没有得到的东西,认为只要做了不同的选择就能得到那些东西。但事实上并不是,因为我们也做了许多不同的选择。我们是自已所有选择的总和,我所意识到的现状只是无限多种人生状态中其中的一面。这样想来,我们还需要那么对过去的选择耿耿于怀吗?薛定谔的猫盒子被打开了,谁知道哪天又会被关上呢?

《人生》读书笔记9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最低的是自然境界。这种人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往上是功利境界。这种人觉解到功利的意义,也就是利己的意义。这种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

  再往上是道德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觉解到道德的意义,自觉地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

  最高的是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前两种境界是自然的产物,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使人觉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成为贤人、圣人。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世界未来的哲学要满足人类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答案补充 当读过冯友兰的《人生境界》,我知道了一个人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即构成他的人生境界。“觉解”就是了解(理解)、自觉(觉悟)的意思,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我想就像达尔文,小时候看昆虫是顺着本能在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后来他成为生物学家后,是在为社会利益进行观察和研究,属于道德境界。我还想到那则作文素材:有人问三个泥水匠在干什么,一个答道“在砌砖”,第二个答道“在挣钱”,第三个答道“在建造一幢漂亮的大楼”。后来,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第一个泥水匠属于自然境界,第二个泥水匠属于典型的功利境界,第三个泥水匠也属于功利境界,但他的功利超出了一般的物欲。正是应了“态度决定高度”那句话。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认为,人生的境界可以引申到读书的境界上来。在读书境界这个问题上,应该推崇苏轼的读书方法,那就是把书当做下酒之菜,读到会意处,就来上一大杯,前人笔记中记载他“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就是读一晚上的书需要一斗酒下去,这和陶潜的读书境界异曲同工,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也是不可学的。还有人拿王静安先生三境界说来说事,实际上他所说的三境界主要指向献身学术,毕竟还是属于小众化的读书境界。以上所举的三种读书境界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以后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谁若是能做到三种中任何一种,将会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人生》读书笔记10

  读书可以增加自身的修养,读书可以使人博学多才,读书可以答疑解惑,读书可以使人更加了解世界,了解人类,了解自己,读书可以引领我们到很多去不了的世界,读书可以作为无聊时的消遣,也可以作为取得文凭的工具。

  因为读书有很多好处,(一般而言,当然是指好书),所以很多人都在读书,因为大家都在读书,所以我们也要读书.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有好处,某个人为什么要读书?每个人读书都有不同的理由,每个人读的书也不同.

  1、有人读书是为了摆脱生活的苦难、获得物质生活的富足,继而实现精神上对贫穷、压力、不公的解脱。

  2、有人读书是为了实现外界环境对他的期望,他不想让别人失望,更害怕面对失败的自己。

  3、有人读书是为了思想的自由、德性的提高,这种人读书对书的选择很多,挑剔的眼光正如他们对自己理想世界的追求一样持久不懈。

  4、有人读书是为了安身立命,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工作和幸福是他最希望得到的。对他来说,即使不读书,获得这些也足以让他感谢生活。

  5、有人读书是为了兴趣,这类人很少,他们很坚持,如果社会对他们足够宽容的话,往往会成就很大的事业。

《人生》读书笔记11

  看了路遥的人生之后,心情有点沉重,路遥人生读后感1。有时候真的觉得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当我们旅途不顺时应该怎样调节;当我们面对这一系列的艰难抉择时,我们该怎么办;在一些诱惑面前我们,是否能够把握好自己。人生这条路曲曲折折,走得越长,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越多,领悟得越多。

  《人生》一书叙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他与两个女人之间的事情构成了书的一个发展线索。我个人比较喜欢刘巧珍,她美丽善良、贴心,处处为所爱的人着想。当高加林是一个老师时,她站在旁边默默的关注他,虽然很爱他却不敢表达,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当爱的人被人顶替了教师职位回到家种地时,看着他在山坡上拼命挖地把手弄伤之后,心里很心疼,给他送药水;当加林提着馒头到县城卖时,她在一旁悄悄的观察着他,心里很替他着急,当加林一个馒头都没有卖出去时,她帮他卖。。。。。。。。。。这些行动都深深的打动了高加林,他俩开始谈恋爱。恋爱中,有一次他俩在草堆中谈话,巧珍对加林说“当我们结婚之后,我要让你像在学校一样,过星期天”,还有一次她到县城里看着爱人的被子薄,便说要给加林续棉花。。。。。。。。。。这些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巧珍对加林无私真挚的爱。对于巧珍,我是十分的佩服,一个女人到底有多大的胸怀才可以这样默默的付出,可以苦自己,却不愿意自己所爱的人受苦,处处为爱的人着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爱的人。

  对于高加林我有恨也有同情。恨他无情的抛弃了真心真意他好的人,同情他来来去去最后又回到了黄土,落下一个不好的下场。他是一个才貌双全、文武皆备的高中毕业生,自信、有抱负、有思想,毕业后当上了民办教师,但是被人不公平的顶替了。他的心里很不平衡,是巧珍慢慢的安抚着他。给予了他无私的爱,让他感受到快乐。但是当他进城工作之后,渐渐的觉得自己与巧珍有差距,开始抛弃在农村的相好。记得那次巧珍到县城看他时,对他说他家里的猪生了十二个猪娃,被老母猪压死一个。。。。。。。他表现出反感,不耐烦,这预示着这段感情快走到了尽头。加上黄亚萍对他的热烈追求,他更是动摇了。黄亚萍是一个城里的女人,有知识有文化,大胆、开朗活泼,对高加林穷追不舍。她与高加林之间有共同的文学爱好,这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最后高加林无情的丢下了巧珍,投向了那外一个女人的怀抱,我想换做现在的一些人也会这样做的。但是就像我们说的一样,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有人告发了他进城工作是靠关系。他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黄土地,所有的东西顷刻之间又没有了,原有的爱人早已离开,邻居视他为负心汉。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世上没有后悔药,一切已来不及,只能认命了。我们不能把这些全怪罪在他自己身上,造成这种结局的也有社会原因。我们面对他这种情景时,也不敢保证不会像他那样做。在现实面前,有好多事情是被逼无奈。

  到现在为止,看过路遥的好多作品,对《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触比较深。作为一个南方人,不太了解陕北的文化底蕴。但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印象是很深的。《人生》给了我很多想法和启示,其中有句话特别好“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是啊,人生这条路需要我们好好的走,要记得曾经对我们好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凭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变化,保留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在面对一系列艰难抉择的时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伤害那些深深爱你的人,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但是它还有可能会得到,有些人我们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人生》读书笔记12

  人生在世无非就是你笑笑别人,别人笑笑你。无论你经历什么都是你该经历的,有得必有失,平常心对待就好。

  就像卢梭的《瓦尓登湖》写的:

  “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选择并赋予它价值。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想爱的人就去爱,想做的事就去做。余生没有几个十年。不要让自己有遗憾就行。

  书中上校的一生让人感概,本是英雄,无奈到最后却是这个下场。可能像个小孩子一样也是最好的结局了,至少可以忘记曾经的痛苦。也幸好还有一个不离不弃的爱人在等待着他。所以命运从来都是公平的。我们都只是看戏人,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希望每一个看客都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就像董卿老师说的:麦家的身上永远有一种旁观者的气质,一旦他开了口,他的语言是那么的精准。他的细节是那么的触动,他的思想是那么的深刻。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我读完《人生海海》的感受,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是需要勇气。这一生勇敢活着吧!愿你不负岁月,不负自己。

《人生》读书笔记13

  梅耶·马斯克的《人生由我》这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关于美丽、关于冒险、关于家庭、关于成功、关于健康。

  之前已经分享了精读关于美丽、关于冒险的前两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的第一小章节,今天继续分享第三部分关于家庭的后续小章节。

  回顾下,第三部分的五个小章节,分别是:

  第三部分关于家庭孩子们会因为拥有足够的独立生存能力而受益匪浅

  1、成为坚毅的职场妈妈没有必要对孩子过度保护,这只会造成他们与现实和责任脱节

  2、十二岁的魔法教给孩子们良好的习惯,但是你无法帮他们决定未来做什么

  3、重新出发如果在聚会中看到有人孤身一人,试着跟他交谈

  4、如果有必要,换个地方生活如果向前的时机来临,那么应该冒险一试

  5、收获善意的力量善待陌生人,并学会寻求支持

  6、十二岁的魔法教给孩子们良好的习惯,但是你无法帮他们决定未来做什么

  人们总是问梅耶,怎样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梅耶说她只是让孩子跟随自己的兴趣罢了。

  对于梅耶来说,不管是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气的做电动汽车和火箭发射的老大埃隆·马斯克,还是开餐厅的老二金博尔·马斯克,亦或是经营娱乐公司的老三托斯卡,他们都是成功的、有成就的、有建树的,他们都是追逐着各自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

  或许对于一位热爱孩子们的母亲来说,世人眼中的成就大小和财富多少,并不是她给与孩子们多少爱的前提条件,不管是对电脑感兴趣,还是对食物有非凡兴趣,亦或是对戏剧舞蹈音乐感兴趣,她都兴致盎然的支持孩子们的兴趣,无论孩子们的选择是什么,梅耶永远都会支持他们。

  这种无条件的爱,大概源于梅耶自己的成长环境。梅耶的父母非常乐于支持她和兄弟姐妹们的不同兴趣,梅耶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

  因此,在梅耶的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展现出了各自的爱好时,她也是鼓励和支持的。在梅耶的孩子们十二岁的时候,就已展现出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兴趣。于是直到今天,梅耶的孩子们仍然拥有跟童年相同的爱好,并且永远兴致勃勃。

  只有当孩子们有需要时,梅耶就给与支持和鼓励。

  当孩子们想要梅耶给出建议时,她才会开口。

  埃隆·马斯克从小就表现出了他随时随地都在吸收知识的天分,他十二岁时就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即使电脑在当时极其新奇。即使金博尔·马斯克多次改变自己的职业,梅耶仍然是“无论他的选择是什么,她永远都在支持他。”而托斯卡在十二岁还是个七年级学生时,就接手了她的戏剧老师不在运营的的戏剧俱乐部。

  许多父母为孩子有操不完的心。梅耶的建议是:无论是为了入学还是求职,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准备所有文件。孩子们应该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而父母只要给与支持就可以了。作为父母,你可以教你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你无法帮孩子们决定他们未来想做的事情。

  这里说一点大凤个人感慨很深的一点:

  之前读艾里希·佛洛姆的《爱的艺术》这本书时,书上说“(一般来说)母爱是无条件的爱,母亲对孩子是无条件的肯定”,“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爱她的孩子,只是因为孩子是她的儿女,而并非因为孩子“好”、听话或者实现了母亲的愿望和要求”。

  而在《人生由我》这本书里,看到梅耶对自己几个孩子的描述,字里行间就可以感受得到梅耶对三个孩子平等、包容、肯定和无条件的爱。不管是享誉世界的钢铁侠埃隆·马斯克,还是经历了一段相当长内心旅程的天生的厨师金博尔,亦或是自己拍电影自己做编剧的托斯卡,在母亲梅耶眼里,他们都是成就非凡的,他们所热爱的事物都是意义非凡的。

  母爱是无条件的,所以母爱也不可能被控制,母爱也不可能去通过努力而获得,没有就是没有。所以,如果母爱存在,会给被爱者一种极大的幸福感;而缺乏母爱,则会让人产生失落感和绝望感。

  拥有母爱的人,好好珍惜你们天赐的恩惠吧。没有母爱的人,也不必绝望,因为埃利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还说了:爱是一种个人体验,每个人都只能通过自身并为自身获得。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并实践自己给与自己无条件的爱。

《人生》读书笔记14

  终于读完《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著者是英国历史学者奥兰多·费吉斯,原著在20xx年前后出版,翻译成中文出版是去年。书很厚,700页,69万字,相当于一般书的三到四本。

  书中主要所写是1919年“苏维埃革命成功”后,到五十年代之间的三十年时间,“苏联人”的日常生活所构成的“苏维埃人命运”,期间发生的建立“集体化农庄”而需要的“镇压富农”,三十年代中期的“肃反”(所谓“斯大林大清洗”)等等运动,被枪毙,被监禁,被流放,各种劳改营的“古拉格”,由当事人波及亲人、家属、子女。这本书,真的是细致解读分析“革命恐怖时代”普通人的灾难如何发生。

  书名“耳语者”,包含意思有:因谨慎害怕恐惧的“悄悄话”,私下背后发生的“检举”。作者暗示的是,斯大林时代的私人生活的构成特质是:“悄悄话”和“小报告”

  英国历史学者费吉斯写作《耳语者》一书的依据材料,除了大量口述采访外,还有来自很多来自普通人的书信、日记、笔记、口述、回忆录等。这些材料是一个名为“记忆协会”建立的档案,该协会建立于八十年代末,到了九十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档案材料猛增,很多人把自己仍然保存的信件、日记、回忆录、家庭照片捐赠给档案收藏。

  不过费吉斯在介绍自己的调查研究途径时也说到,单凭档案馆中的个人捐赠材料,还是难以找到太多“涉及私人生活、特别是内心情感”的有效证据,因为即使是私人信件或日记,包括苏联解体后不少人撰写的回忆录,都难免有“回避”“遮掩”甚至“粉饰”。费吉斯觉得比较可靠的,还是依靠自己对当事人的寻访。当然,如果有一些私人信函或日记作为线索,再寻访到信件日记的主人,采访后发生的“记忆口述”就有更多效果。

  此书最吸引我的是,作者使用了大量普通人的私人材料(书信、日记、回忆录等),还有访谈口述、个人故事,构建出“革命成功后的苏联一代人如何被捶打锻造的”。我经常感觉我不是在读书,是在看一部巨长的纪录片,无数人的故事接踵而至出现,透过纸面铅字,他们的脸和表情清晰如在眼前。

  如此看“历史的发生”,我爱死这本书了。我开头说“终于读完”,不是完成一件事的如释重负,是和一本书度过差不多两个月时间要告别的心情。这是一本我需要“慢读”的书,每天读上若干页,之后掩卷沉思。“慢读”原因有书中记录的那些普通人的苦难日子确实让我不忍卒读,还有就是,想与上个世纪初发生在“前苏联时代”的普通人受难日子共度一段时间。自然这其中也产生了激励我写作发生在我们这边五十多年前的“饥饿记忆”阅读。

  从1月初,我网购到书后,差不多每天一个多到两个小时读此书。我不急于读完,一个原因是书中的悲惨细节确实让我沉重,喘不过气来,还有原因是,此期间正是我在重新阅读民间记忆计划这五年时间中产生的“饥饿口述”原文,80万至90万字,不仅是数量大,还有涉及四百余位来自不同省和村子的老人回忆讲述,无数细节之间隐藏着太多东西,实在让我思量和想象,我得细细读。读中国人的“饥饿口述”和“前苏联普通人历史”的一本书同时进行,对我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出出进进”。

  我得说,我被《耳语者》这本书启发巨大,一种启发是,帮助我耐心细读琢磨消化“饥饿口述”中的无数细节到蛛丝马迹的记忆点滴。我真的知道了,我之前虽然因为编辑这些口述的读了至少两遍以上,但还是非常的粗枝大叶,过山车一样掠过,太多细节只是被我扫过,其中隐藏的更多事实和意味也被我忽略。《耳语者》作者对那些看似非常普通的信件、日记、口述材料的精准使用,启发我:来自普通人的回忆点滴包含丰富信息,就看阅读者处于何种位置——是“挖宝者”的猎奇心?是高高在上的审视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倾听?我选择的是最后一种。由此获得:一篇口述会被读到内心发抖。

  读《耳语者》的另一启发是对我的“阅读记忆”写作,直接启发是,促成我若干次调整正在写作中的构思、叙述线建立、包括叙述者位置角度。我领会到的还有,一种“非虚构”的写作,使用不同材料来搭建是检验一个作者的“硬功夫”,“如何使用”是考验是否是一个“创作者”的标志。我非历史社会政治人类方面的学人,不负责“全面阐述”“细致分析”“最终定论”任务,当然我也不是一部虚构文学作品的作者,那是什么呢?《耳语者》以一个历史学者的位置告诉我,我可以找到:一个人,首先去寻找记忆,再阅读更多人记忆,然后构建出自己的“记忆理解”。

《人生》读书笔记15

  《人生海海》这本书围绕的是文革时期不可说,不能说又不得不说的哪些人,哪些事。

  作者试图通过作品,解析人性,解读人性中的光明与黑暗,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与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也是作者的自我救赎之路…

  作者是经历过文革的,身受其害,而不得不把内心交与日记,最后成就为一个不一样的作家。

  一个人的作品多少与其经历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看的时候,先要了解一下作者麦家的人生经历,再去看本书。

  作品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需要读者去一一揭晓,一一拼凑,才能看见完整的故事,属于麦家的一贯风格。

  秘密一个接一个,剧情随之跌宕起伏,高潮叠起,继而泛起滔天巨浪,欲之湮灭一切……

  五星推荐,记得带好纸巾,但我估计用不上,因为你需要的是大声宣泄而不是止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