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
《如何阅读一本书》最早出版于1940年,在7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本不能错过的经典读本。从阅读的目的,阅读的层次和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三部分出发,帮助你重新认识什么为什么阅读,怎样阅读。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阅读的目的: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
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越主动,效果越好。
真正的阅读:没有借助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是读的懂的东西;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是必须要读的东西,读某样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
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你学到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要是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蒙田: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要避免这样的错误——以为读得多就是读得好。
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打算继续学习与发现,我们就要懂得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2
阅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读得懂的东西。如报纸杂志,容易读懂,能增加资讯量,但不能增进理解力。因为在那之前水平已经相当了。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一开始水平就比读者高一截,能给予更高层次的启发,增进读者的理解力。相对而言,后者更值得做。读者追求的不同目标「为了消遣or增进理解力」,会决定不同的阅读方式。任何一本可以增进你理解力的书,也能达到消遣的效果,但倒过来很难成立。
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基础阅读。能认字,摆脱文盲状态的层次,小学时期就能做到。
第二,检视阅读。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从表面观察一本书,如15分钟读完一本书,但它并不是指简单随意浏览。因为资讯泛滥,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对理解力的阻碍。所以检视阅读很有价值的,因为有些书完全不用孜孜不倦的从头读到尾。
第三,分析阅读。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咀嚼消化一本书。
第四,主题阅读。阅读很多相关类的书籍,而不是一本书。列举这些书的相关之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3
写写自己对本书的一些感悟吧。什么是好的阅读?读完本书,我明白了好的阅读也是主动的阅读。读书越主动,则阅读的效果越好。
主动的阅读就需要带着问题去阅读,作者在本书开始就提出了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1这本书整体上说了什么?2作者细说部分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3这本书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与我有什么联系?作者总结的这四个问题感觉在阅读过程中很有必要。
作者将阅读分为了由浅到深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也对每个层次阅读的内涵以及读者可以遵循的一些规则都做了说明。看完之后,感觉还是很受启发的。
另外,作者还对不同的书该怎样更好地阅读也做了说明。虽然基本的道理是相通的,但是不同的书阅读的规则还是有所差异的。这里我也想补充一下自己的一点感悟,不同的.书可以有不同的阅读速度,同一本书的不同部分也可以有不同的阅读速度。读一本好书或者一本书中的重要部分,应该细读,慢读,精读。同时,读书的话也应该多读一些超出自己阅读舒适区的书籍,这样才能有助于思考和理解的增进。
最后,借用作者书中的一句话,阅读可以帮助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长。我以后要做一名主动的阅读者。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4
阅读根据层次的不同,由低到高排序分为四个类别,依次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其中,最为关键的第三部分——分析阅读,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解释其中精髓,并在章节结束时提炼了其中精髓的三阶段,我加以形容词“黄金”来描述其重要性,并摘录如下: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这也对我阅读时的自然习惯形成了有效的纠正,微信阅读很多同学也许会和我有类似的习惯,即尚未通读就着急给出自己的评论和观点,很可能有先入为主的预设思维,这会严重影响阅读理解。记得关键一句话——除非你已经完成了大纲架构,能够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理性的做法是之前做到——暂缓评论。
与诸君共勉,以上。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5
言归正传。《如何阅读一本书》不用俺说,这本书的名气已经如雷贯耳,它太久远(初版1940年)又太经典,记得有一次在北大图书馆,看到他们的年度阅读排行榜,这本书稳稳位居第一。
怀着膜拜的心情捧起这本书的,怎么说呢,可能是自己已经多多少少学到悟到了一些读书的方法,所以,并没有太过惊艳,不过这本书验证了我一些读书方法和观点的合理性,还是很开心的。简单捋几条印象深刻也比较重要的点。
一、一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一点尤为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常识,您觉得应该怎么开始阅读一本书呢?您可能要笑了,那当然是直接拿出来书翻开第一页正文就开读喽。如果您真的这样认为,而且一直是这样做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别想抬杠,就问你是不是读完一本书,常常有列不出提纲,画不出重点,拎不出主线的毛病?别不承认,有就对了,这一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那么,究竟怎样才是打开一本书的正确方式呢?首先把华丽的封皮撕掉扔垃圾桶(本人做法,谨慎仿效),看看封皮和封底,有的会有字,比如这本书,就有一段短小精悍概括整本书内容和价值的特别经典的一段话,非常重要。
(这段话附在这里: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开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后面不写了,有机会你们自己看吧。
其次是,读作者简介、序言、以及后面的附录等,这些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序言,里面一般会交代作者写作的目的、书的框架,以及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作者对读这本书的建议等。
再次便是目录,目录一定要认真用心读,而且我认为要读上几遍,从章节标题到章内每节的标题,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直到合上书自己能说出来这本书的大致逻辑和主要内容。一般来说,一本好书,作者的逻辑都是比较清晰,目录设定就很顺。反过来,如果目录不咋地比较混乱,这本书的质量也可见一斑,目录是衡量一本书优劣的很重要的标准。
接下来便是正文了。
二、阅读的四个层次
整本书四个篇章,其中三章写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另一章专门写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顺便提一句,上文中小编说的读目录,然后在心中形成自己的目录,可以不是书的目录,能理解能吸收最重要。
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级别逐次提高,难度逐次升级,从方法和程序上,后者包括前者。
简单说,基础阅读就是扫清障碍,做好阅读的准备,主要是语言上的。比如你英语不咋地,如果想要读全英版《资本论》,就要先把语言关过了。
检视阅读,分两种,一种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一种是粗浅的阅读。略读适用于你到了书店浏览书,花上10-15分钟时间,利用前面第一条写的打开一本书的正确方式,完成了前几步,掌握了书的骨架,然后在正文中,从某章你感兴趣的看1-2页,或是随便挑上几段读一下,这就够了。这样,你会形成一个基本认识,明白这本书在说什么,是怎么说的.,这本书的水平如何,是否值得买。粗浅的阅读,主要是针对大部头或者比较深奥难读的书,仔细啃很慢而且会逐渐丧失兴趣,所以第一遍应该粗浅的阅读,最紧要的,就是要忽略掉一切细节,比如这一段晦涩难懂,就可以跳过,跨节、跨章都无所谓,不要在乎一个概念、几页文字,读下去!读完!这是最重要的!哪怕只获取30%-50%,也是值得的。等你过段时间具备了更高的能力,就可以更深一步了。
分析阅读,这种阅读,一是要能提炼出书的大纲。二是能读书联系自身,思考出这本书跟自己的关系,也就是我能从这本书中获取到什么,知识还是启发还是什么?三是能写出书评,对这本书作出你的评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等。读书一定要联系自身,要读书为自己所用,若非如此,读再多的书也无益。这一点也是我从读这本书学到的最有用的一条!读书、读报、读人、读事,概括说就是但凡输入,都要联想一下自身,时刻想着问自己,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读书笔记,就可以这么做,哪句话自己特别有感触,就可以顺势把感触启发记录在侧。评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尊重作者,尊重不是指不能批评,而是要客观,一定要怀着空的心态跟着作者的逻辑去充分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思,然后再客观地予以评价。读书切记带着偏见或带着观点读,甚至是带着挑毛病的心理。不要为反对而反对,成了情绪化的好辩者。要知道读书难道不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认知,而是要打压作者一番显得自己更牛么?
主题阅读,这是阅读的最高阶,也是最难的,包括了前面三个步骤。所谓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阅读,可能需要读好几本书,读不同作者的书,读同一作者不同的书,就是为了弄清一个问题,理清一个脉络,这样写出来的书评旁征博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是比较牛的。
至于书中写的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小编采用了检视阅读的方式,没有太多启发,这里就不罗列了。
再补充一点小编的心得。第一,不是读书就一定好,书一定要筛选,读书读经典读好书,歪门邪道快餐垃圾不如不读。比如,影响自己的50本书,你读出来了吗?第二,不是逐字逐句从头到尾才叫读书,读书可以有各种层次,不同的书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读法,同一本书不同的遍数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读法,即使是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也不是同一速度逐字逐句读下来,不太重要的细节可以略读快读,重要的概念理论、说明重要问题的地方要细细阅读,还要反复对比品读等,要以效率质量为目的,搞灵活。第三,要养成边读边给自己提问题的习惯,如,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是怎么阐述的,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等等。
总之,通过这些记录,希望大家可以对如何读一本书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始自己以后的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6
阅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获得信息,一种是增进理解力。
当一本书的知识量与我们自身知识储备对等时,读这本书时,我们只是了解了我们已了解的事情,读懂了我们读得懂的东西,从中只是简单地获得了一些讯息。
当一本书的知识量超出了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时,读这本书我们会对作者想说的话不是很了解。这时我们仔细推敲不懂的那些文字,从模糊的概念到似懂非懂的了解,至到摸到头脑里的某个开关,突然茅塞顿开,清楚地理解了。
这个过程如同破茧,我们从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范围。因为理解力增进了,我们比未阅读此书时高上一截了,同时自我也提升到了可以与作者自由对话的地方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个快速找到好书的方法。一本书拿到手里只看书名,然后闭目想着这几个问题的解答,这本书如果我来写会有什么?知识点要如何构架?如何谋篇布局?
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后才翻开书本。如果这本书与自己想的一样就不会去读。如果书里有一些自己开始想不到的独到、新的东西,就会仔细阅读。
华罗庚只读作者超出自己的书,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我们阅读。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大多数人读书只是被动地接收书里的讯息,只知是什么,不问为什么。
而读一本我们需要仰视的书,最大的好处是增进了我们的理解力。因为它超出了我们以往的认知,读懂它要花费很多的脑力活动,这种主动的阅读方法,便是《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要讲的一种阅读技能。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7
今天重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是我在16年中,第一次离职的时候选择的一本书。它的来历跟这本书中推荐的方法毫无关系,我就是纯粹在书架上看到了它,然后买了这本书。说起来我的博库书城会员卡应该已经过期了。
今天重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以前没有重视的内容。因为读书更重要的是,“自己所看重的部分”。结合之前写的那篇《行为上瘾》读后感有些观点写的不是很清楚,导致读者朋友没能get到关键点。所以我想,自己以后写的文章,都会按照一定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梗概这本书,然后再其后花更多的精力写自己看重的点。
就像八股文一样,八股是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我决定给自己以后的文章分为4+1一共五个部分。
(起)讲述这本书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结合自己在现实中遇到的那些问题来说。
(概)介绍书的梗概内容。所以不至于有的部分没有提到。也许我不感兴趣但是朋友们会很感兴趣。
(核)着重说完自己看重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可能分多个步骤)
(合)给出自己的评定。也许一篇文章最后能刷足存在感的地方,也就是那一句“太史公曰”了。
然后附加的一个部分,就是自己(火花)这一部分了。比如现在的部分,其实是由这本书引起的一些想法,但是脱离了这本书的内容甚远。以后也许会有这个部分,但是也许会没有。(起)
看这本书的起因很简单。因为自己想要在指定的时间内消化更多的书。这是从博多·舍费尔那里得到的想法,想要在一年之中看100本书,那么第一件事情,是看一本关于快速阅读的书。
之前有跟codinfox讨论过,读过的书总是没有什么印象,那怎么办。他后来不知请教了哪位朋友,给出的答案是,好书是值得反复读的。前面也有评论里的好朋友决定要重读经典。而我现在既然决定了要认真做这个公众号,也是要重读这本如何读书的好书。使用它的方法论来指导自己之后的读书过程。这篇blog的结构也是基于我在读书之后的笔记。(概)
奥野宣之给我们推荐的读书法是包括从选书到活用的一整套的流程方法。所以概要结构从以下几个过程分别叙述:
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其中我这次读书最看重的部分在于读书与活用部分,所以在概要里会简略介绍其他部分。
说来惭愧自己两年前看过这本书,但是也没有按照这个作者的策略来买书。
其实去书店随意闲逛,邂逅一本好书,也是挺有趣的事情。但是,坏处是,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别人推荐什么就选什么,没有目的性地读书,花费过多的选书时间,被广告和销量排行榜左右,因为冲动,买了的书堆成山却都没读过。这时,有一个购书清单,就可以在平时及时发现自己的需求,排除干扰,节省自己在书店的'时间。
购书清单需要指定好书名、作者、出版社三个要素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实现“指名购买”,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购书网站。不管在什么时候,发现了好书,记到自己的清单里。假使自己其实不需要这本书,也许在清单里待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划去。定期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书,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
自己没做到这一点。就近来说,618从京东上买了十来本书。当然去年双十一的书还没看完,翻看两年前读书笔记里的读书计划上的《瓦尔登湖》什么的,也都是没看过。也许现在自己的心态,以及所感兴趣的东西不会让自己有那个心思去看《瓦尔登湖》吧。(核)
上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对这个读书法形成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所自己总结的一套读书法,叫做“葱鲔(wei,3)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先大致阅读一遍,然后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折角做标记,然后下一次再精读,这样留下的部分则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把剩下的触动自己,引发思考的部分摘抄下来,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上,然后在就近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然,如果是简单的“哇,这个人好厉害”就不行,需要写下自己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摘抄与评论同时存在,也就是所谓的葱、鲔鱼都有。当自己再看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快速的回忆起当时的感受。
作者认为,之所以用这种看起来笨重的读书方法,是因为它的确有效。因为“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在上面的步骤中,翻书的时候,在地铁上,在喧闹的地方,都可以完成。但是在最后一步,“活用”时,作者则推荐我们找一个固定的时间重读自己的笔记,一周一次或者两次。这让我想起了独处的重要性。也许当结婚之后,就再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独处了。二十来岁单身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是十分宝贵的时间了。
活用的另一个方法,找三本与问题相关的书籍拿来阅读,使用“要点”+“评论”的方式来阅读。这就像是请了三个有关的专家来给自己提意见一样,自己在总结出一条假设之后,再重读其中的要点与评论,一边反复思考,一边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最后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
比如最近我反复遇到的一个问题。究竟我们追求的目标的意义何在。
因为在与网友讨论的时候,看到一个新闻。去年LOL的世界冠军中单,现在Gen.G的中单Crown遇到了这个心理问题。之前的问题是,自己不觉得自己打职业比赛有什么意义,但是有了打SKT,夺得世界冠军的目标之后,他开始刻苦训练,不断地克服苦难,终于在去年,在鸟巢,一波3-0带走了Faker所在的SKT。
我自己在看完半决赛就没有继续关注决赛了,但是说来也十分有趣,这样一个一边倒的BO5却让两边的中单都变了(SKT.bang其实也是遭遇了Crown这样问题的人吧,然后他选择把两边中单都打自闭了)。那时候还是SSG.Crown的皇冠说,我没想到Faker也会哭,原来他也是普通人,是有感情的。
现在Crown遇到的问题是,他的目标已经达成了。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究竟要去做什么了。而自己最近读过的书,有奥尔特的《行为上瘾》与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两本书。恰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下是结论:
“如果把生活当成一连串有待完成的里程碑,你就陷入了一种近乎连续失败的状态。按照定义,你任何时候都并不置身于体现了你所定义的成就或成功的地方。而一旦到达了那里,你会发现,你弄丢了那件赋予了你目的感的事情——于是你只好制定新的目标,重新开始。”
因此,不要靠目标,而要靠系统来过自己的生活。所谓的系统,就是“你经常做而且能提升长期幸福概率的某件事情”。对漫画家来说,可以是每天画一幅漫画;对作家来说,可以是每天写500字。和目标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系统提供的是持续稳定的“嗨”流。是日复一日充实的生活,而不是某个宏大目标的诱人图景,但没有如何前往的指示说明。
对我来说,那目标就可以是每天刷多少道leetcode题,刷完之后,每天解决一个其他coding方面的问题。每周至少写一篇推送文章,完善自己的公众号。对于Crown来说,可以是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每天carry多少局排位,完成多少训练。对于你来说,又是什么呢?
这个话题有点扯远了,但是我认为的确是很重要的东西。(合)
在此引用作者在后记中写道的一段话来结尾:“读书是与感兴趣的书的对话,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实,是每次去书店时的期待,是睡前温馨的陪伴。也就是说,在爱书之人的眼里,读书就是生活的全部。”
也许上次阅读的时候,我没有觉得这里写的这么煽情。但是现在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书这个爱好,不会被夺走,不会被比较(如果有人非要比较炫耀,你也会在心里甩他白眼,不会有任何影响对吧?)。人人都可以爱书,无害而又高尚。有了它,再卑微的心,也可以有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再喧嚣的环境下,也可以有一块自留地;有了它,就可以在追求世俗成功的路上,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希望大家都能从读书中受益!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8
最常用的论证方法当属归纳推理,它是从个别事例归纳出一个共同的、一般结结论,即由“个别”推“一般”。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单独的例子来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如,A证明了某观点,B也证明了某观点,因此,某观点是成立的。
这个章节讲的是读与写的关系。我们上学的时候,不仅要会读,爱要会写。因此,读和写的同等重要的。不仅是在学生阶段的学习重要,而且对于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样终生受益。
读书时为了理解书中的知识,把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和学习方法学以致用。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难念会员疲惫乏累的时候,此时就需要通过写来促读了。
写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在书上记笔记,可以是摘抄,可以是写读后感,可以是对文中的内容进行批注等等。
《如何阅读一本书》在前面的章节中,有强调过读书“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脑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让自己的身体器官处在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9
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读书,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而已吗?难道读书还有什么特别的规则?
作为爱读书之人,我看过的书也算不少。我的书橱里有各种类型的书,人物传记类的,童话类的,长篇小说类的等等。但简单来说便是两类,读完的和未读完的。我个人喜欢的读书方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但是共同点就是我不爱勾勾画画。既然喜欢读书,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并寻求一个更科学的方法。
说实话,最初,我是抱着玩笑和好奇的心态读这本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许多。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我这种做法在作者眼中无疑成了“大逆不道”。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因此,我在看书时不
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每读一遍都有新发现,有些在第一次读时觉得枯燥乏味的书,在第二遍读时也显现了它有趣的一面,可谓收获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许多可看的书。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换句话说,我读书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追随喜爱的作家,并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味,去感受。
而对于阅读的态度,则是主动。读书是与作者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是一个陌生人,他饱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地去拿起一本书,才开启了你与作者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许多观点在我看来非常受用,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本书关于阅读的看法也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的一些分类,观点仍具科学性。同时,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但我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实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于电子书、网络资讯的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也许是为了放松或打发时间,但我们也应当以严肃的心态去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人生历练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记得有人说过,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翻开书本,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汲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力,我们的理解力。真诚地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的,随随便便的。你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没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0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奥野宣之,张晶晶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当当网做活动时购得。
1、抄写文章或段落相比拍照更有利于记忆。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况还是自己动手抄写比较好,同时还锻炼书法,谈到效率的话,拍成的照片会有几个朋友会认真看呢?
2、贪多嚼不烂,贪快也嚼不烂。目前市面上大多鼓吹十分钟教会你速读诸如此类,但是如果你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词汇量和相应的理解能力
的话,这只会让你交了智商税。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有扎实的收获,等到达这个目标之后再求追求速度也不迟。
3、读书要动笔,要写读书笔记。把读到的信息以准确的形式转变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过分强迫自己,按照习惯的'节奏来读书,一步一步地让你“与书共读”的关系更加亲密,做到这一点,你只需要一本随处可见的笔记本。
4、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经闪现的想法了。但只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保存在纸上,就等于把迷雾装进塑料袋紧紧扎好。将这些新鲜的想法打包以后,再过多久都不会轻易遗忘。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写文章、制作企划书或者整理提案的时候,可以翻开笔记找到曾经记下的书籍、文章和自己当时的视角、思考,让这些内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时候,这些内容甚至是醍醐灌顶的灵药。这本笔记不只是为你提供便利,还能让过去的读书体验更有意义,让读书生活更加快乐。
5、养成习惯。就像坚持睡前刷牙的习惯,哪天突然睡前没有刷牙会觉得非常难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记录在一本笔记本上。标记好日期、灵活运用便签和电子化,可以非常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7、在平时要积累书单,充实书单内容。在需要时进行主体阅读,并指名购买需要的书籍。这样不会被书店各种畅销书的标语给迷惑,买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书。
8、把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这也是我开设这个公众号的目的,同时也让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这点可以设想一下自己教别人某项知识或者技能的时候,自己大脑里的思维状态,同平时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9、葱鲔(wei第三声)火锅式读书笔记。把书中觉得很重要的段落和句子摘抄下来并和自己主观。的一些想法、评论放在一起的方式就是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就像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总体来说这本书属于比较简单易懂的书籍,书中值得思考的东西并不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变你学习的效率甚至心态。值得大家有时间去图书馆或者线上阅读,不建议购买纸质书。但书的最后有19个读书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为大多都很简单实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1
大约是一年前,我突然有了读书的冲动,但因为对自己的目标和兴趣都不清晰,不知道该读哪类的书,于是就去知乎上扒书单,看了若干书单后锁定了这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当时特别痛快的就在kindle上买了电子版。
然而本人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的特质导致读书的热情在买了书之后基本就没剩多少了,加上这本书初读的时候感觉十分枯燥,所以这本书的进度条在20%的位置停留了很久。
直到我陆陆续续读了一些其他书却始终觉得没什么收获,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阅读方法,然后这本书重新进入了我的视野。
重读这本书的感觉是很陌生的,刚开始的时候依然觉得枯燥,好在及时看到了书中对于读这类书的'建议——遇到一本难读的书,要从头到尾读完一遍,不要停下来,不然很容易就放弃了。
根据第一次读的经验,这次我坚持了下来,然后给自己规定了每天的阅读进度,强迫自己完成阅读进度,并依照书中介绍的方式边读边做标记,慢慢的读完了整本书,确实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按照书中的介绍的方式给本书整理的读书笔记,以便自己能通过经常翻阅笔记强化记忆,每个规则的阐述未做整理,需要大家自己边读边理解。
个人感悟
之所以聊这么多我与这本书的渊源,是因为对书里的一个观点感触特别深。
就是我们的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书对我们来说也只是一种工具,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娱乐消遣,也可以提供资讯和知识,它能发挥什么作用主要是看我们想要用它来做什么。
当我第一次仅是在冲动的驱使下读这本书时,我没办法从它这里获得我想要的满足感,因此很容易就放弃了;
而第二次我是带着问题去读的,我想要解决自己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这迫使我要认真的随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对比然后执行,成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同时,当目标明确的时候,我们自然知道自己该读哪种类型的书,如何选出其中值得认真读的好书。
所以,明确自己读书的目标,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然后再按照这本书里介绍的阅读规则更快更好的阅读,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2
你是否也需要阅读训练一下呢?这本书被很多人推荐,译者自己说。四十四岁这一年才读这一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
1、我为什么读这本书?
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
不少书读了,但不懂或者理解不深。例如:《哥德尔、艾舍尔、巴赫》,《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
很多书读的太慢,投入产出太低。例如:《资治通鉴》读了1年半了才读1/2。
准备下半年开始挑战一些更难的书籍,因此提前在方法上做一些准备。
2、关于阅读这件事情
这里的阅读或者书是广义的,视频,咨询,交流都是“阅读”的方式。
读书的目的呢?是想好好与自己相处,更好欣赏这神奇的世界,阅读从来不曾辜负我
写阅读笔记的目的呢?则是我希望对内容提炼和思考
回到书里面来
3、概述
(作者目的)这是一本阅读矫正的书籍,通过阅读的四个境界: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层层递进最后总结10条阅读方法,帮助读者快速并深入理解书中内容。
基础阅读:就是最简单的阅读,懂得语义即可。
检视阅读:是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题大纲,建议阅读前通过目录、序言等快速了解全书,而不是埋头开读。
这里面也提到阅读速度的矫正方法:"手指指针"阅读法。
问题:读书时容易往回看,精力不集中,或读太慢。
解决方案:研究发现大脑能很快处理或者修正眼睛收集的信息,作者建议使用手指作为指针,顺着一行行移动,速度比眼睛感觉快一些,强迫眼睛跟上手指移动的速度。
结果:速度可能快三倍。
分析阅读:也是全书的.重点,一半多篇幅在此。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①能概括输的主要内容和大纲,并明白作者怎么来构思和写作的;
②通过语义,句子和重要段落找出书的主旨、论述、解答
③判断作者论述是否正确
主题阅读:阅读的最高层次,通过将相关主题的资料一起阅读对比,得出更深入的结论。
最后是作者提供一些素材,方便练习每个层次的阅读方式。
4、对我有什么用?
里面提到的快速阅读法的确有一些帮助,以前习惯是“小声读出来”的方法的确比较慢。
按照写作者思路去剖析一本书,总结一本书,比专研字词细节更重要。以前那种“咬文爵字”阅读法,在当前知识爆炸的时代已经很难适应了。我在想如果高考前读了这本书,是不是阅读理解能多得几分。
5、一些评价
个人评价4星,8、4
书写做70年代,90年代开始的信息化造成的信息爆炸,反而对阅读要求更高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3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当是作者苦口婆心所教导传授的一些阅读技巧。原来阅读就像任何一门技艺(比如滑雪)一样是有很多技巧、方法和经验可以总结,可以传授的。虽然接受过多年的体育教育和体育心理教育,然而我的阅读习惯真正是杂乱无章,就像一个从各家各偷学了些武艺行走在江湖的.人,如无大师指点,终难成为大侠。
这本书从阅读的层次、如何开始接触一本书、如何分析阅读一本书、如何就某一主题展开阅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一些特别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都有一些梳理和指导,让我很多阅读过程无意识和潜意识的行为变成了有意识的行为。
而在这些无意识、潜意识和有意识之中,我的脑海中回荡着铿锵有力的声音:“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自诩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似乎也读了不少书,然而懒人如我,真正主动的时候真的很少,无论是书的选择,还是阅读过程中与作者的交流,还是阅读过后对自己的交代,经常读了,散了,忘了。
作者说“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如今阅读时间如此稀少宝贵,无论阅读各种作品,都应该不虚此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4
阅读是一种学习。阅读不只是凭记忆简单的吸收资讯,而是要增加理解,从中受到启发。“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因未学而无知有情可原,而学后依然无知就是愚蠢。读得多未必读得懂。无论是指导型学习还是自我发现型学习,都离不开思考。阅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也是要花费一番力气的。
倾听是跟一位活生生的老师学习,而阅读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但无论哪种方式,都离不开理解与自我成长。所有人终归要告别老师,最终的发展要依赖书籍,所以学会阅读一本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本书就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阅读的层次》这一章中讲到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每一个高级的层次当中也包含着低级阅读的层次。第一层次的阅读,也就是基础阅读。在这个层次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句子什么意思?”而且只是浅层的意思。我们小学的阅读就是基础阅读。第二层次的阅读是检视阅读。就是在短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讲什么?”而我们却通常忽略了检视阅读的价值,常常在只需粗略了解的时候却拿出了精读一本书的时间去加重阅读的困难。第三种是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完整的、优质的阅读一本书。它需要在无限的时间里,做最细致完整的阅读,一直要我读到这本书是他自己为止,也就是要把一本书的内容完全内化。第四种是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的.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到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主题阅读是最花力气也是最有收获的阅读。
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才知道自己的阅读只停留在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两个层面,做不到分析阅读,更没有尝试主题阅读。甚至经常在阅读中犯很多常识性错误,在该分析阅读时逃避烧脑的解读,在该检视阅读时又浪费了大量时间,所以自己的阅读水平始终停留在基础阅读这个层次,这是对书籍的浪费,也是对生命的辜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5
这是一本日本人写的书,区别于那本经典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超实用读书笔记法”,但我觉得对我的影响是如何用笔记来读书。刚拿到和读了前小半部分的时候特别兴奋,觉得特别有共鸣,但是越往后,进行了快速地翻阅,因为有些方法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暂时不会采用。这也是此书所提倡的,带着思考去读书。
书的架构是比较清晰的,从笔记管理读书生活谈起,作者使用的读书笔记本是随身携带的,包括随想笔记、购书清单、报道的简报、读书笔记等都在里面。他的笔记本是一元化的: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粘贴书报剪贴。作者使用读书笔记有5个步骤:1.选书-列出购书清单;2.购书-指明购买;3.读书-做记号;4.记录-写笔记;5.活用-用检索标签。
关于制作购书清单,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两种渠道: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我的理解是主动声呐是自己根据需求主动列清单,比如看了某部电影对某一个主题感兴趣了,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列了演讲或沟通等清单;被动声呐是指一些传媒所推荐的,自己又比较感兴趣,就可以收纳在自己的清单里,还有比如我们读书群里小伙伴读的书,也可以成为你的被动声呐之一。这里,还有一个概念比较有意思:“枢纽书”,我的理解是通过一本书所展开的一系列书单,比如这本书的后面有一系列的推荐书籍,但这本书就是“枢纽书”。读书清单可以包含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备注。我现在经常是,无论哪里看到一本书名(书中、微信、新闻、杂志、聊天提及等等),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现在豆瓣查一下看简介,然后加入京东购物车,哪天凑够几本就一起买,或者等下次再看看是不是有必要买,防止当时脑子发热买了不看。
接着,本书的重中之重,就是读书笔记部分。一开局,就提到了读书笔记要坚持记,这样才能看到效果和有所收获。同时提到,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在读书的时候,就想着以输出为思想前提,就会有意识去思考。再者,读书笔记可以从一句话开始,哪怕就是一句摘抄一句感悟也是有效果的。
作者分享的读书方法有三个步骤:1.通读,把有价值的一页折角;2.重读,把折角的重读,如果再觉得好就把那一角再起来;3.标记,把重读部分有价值的,再重读,有价值的做标记。标记也有三种方法:普通直线,波浪线,圆圈。
作者最推荐的读书笔记的方法是“葱鲔火锅式”(将摘抄和评论并存):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对自己来说重要的部分进行摘抄(促进记忆、加深理解、找到真正让自己心动的部分,不仅仅摘抄而是融入和纪录自身感受和理解的东西),写自己的感悟和评论(记下当下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同时这也是原创思考的源泉,书写有利于整理自己的想法)。
还有一种是剪报式读书笔记,可以粘贴书腰、信息卡片、书签和其他比如书广告等。还可以复印粘贴书的内容放在笔记里。(小学、初中试过,个人不喜欢)
接下来的一部分是比较特别的“重读笔记”部分,可以通过固定场景(比如在家)和固定频次(一周一次或三天一次)来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重读笔记可以简单回忆,也可以回忆更多,再去翻更多书中重点段落。在主题阅读的读书笔记方面,可以分别写下三本书的要点和感想,和三本书中对于主题的思考。最后,在重读笔记方面,自己将要做和收益最大的一个点是制作检索标签来快速找到目标,自己知识原材料的整理和分类,按照自己的逻辑建立管理体系(不复述作者的方法),这样有利于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最后一部分,作者描述了读书体验充实的19个技巧。摘取了部分:不依赖网络(我觉得网络也没什么毛病啊),多用参考书;多读百科全书;通过订阅让阅读成为意想不到;淘旧书;由浅入深读懂难懂的书(比如从名著的漫画读起);把要读的书中书桌旁堆成山(已经在做了,把每月要读的书就放在桌上);名著放枕边;同时读三本书,进行切换(当然曾国藩说:读书不二。认为只有专一到底的人,才真正能达到博学之境。我现在也是坚持读书不二,不然感觉没有一本书能真正好好看完,并深入思考);家里每个角落放满书;把书的外封去掉读;杂志边读边撕(这个慎重,个人觉得多几页书带着没毛病啊);名言要贴在显眼处;读手感从摘抄开始;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能有一面墙当书架那真是极好的)。
总之,读书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方法和工具也是一样,适合自己的最重要。但读任何书,任何形式的读书,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看一遍就完事,这样才能真正让读书有所收获。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03-27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5篇03-28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6篇11-08
《如何阅读一本书》摘抄01-12
人是一本书阅读及答案02-23
《阅读的力量》读书笔记01-03
阅读简爱读书笔记12-27
阅读史记读书笔记08-22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03-04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