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习俗-春节习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习俗大全
初一占三元,欢喜过大年
初一零点发纸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
吃饺子
零点后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
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
初一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里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拜年和手机短信拜年、QQ、微信拜年等。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大年初一,喜气洋洋,不过古时候忌讳也多,现在保留的也很多,各地习惯也不尽相同,实难备记。很多禁忌没有科学依据,但也纯朴地表现了人们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
初二迎婿日,姊妹相聚会
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过了“四始”日,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可以睡个大懒觉,民俗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法。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夫婿要同行,俗称[迎婿日]。回家时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
大年初二看望朋友
初一不出户,今日要到亲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牵,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临到走,还有二百压岁钱。
年初二禁忌:
回门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祭财神忌语。旧时有登门售财神像者。不欲购者,只能回答已有,忌讳说不要。以避不祥。
初三小年朝,赤狗不吉利
正月初三--“归宁”节女婿看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正月初三是女婿看丈人、闺女回娘家看爹妈的日子。
正月初四 灶神节——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四,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正月初五 财神节——接财神回民间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初六送穷鬼,上街抢福神
正月初六 穷神节----送走穷神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
初七人胜节,摊煎饼熏天
【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
初八去放生,燃灯祭众星
正月初八习俗---谷日节
传说初八是谷子麦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初九玉皇会,祭拜安太岁
正月初九的习俗--天日节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生日,俗称“天公生”。
天公生当日也是“安太岁”日,当年犯太岁的人便可以到庙中,写上自己的姓名、年岁,再添一点香油钱,委由庙方负责供奉即可。
初十地生日,吃饼旺财运
正月初十日地日,又是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北京胡同中的石敢当大多立在四合院或大宅第的四角,一般是三四尺高,以青石为多。它不单是保护四合院的拐角不被碰坏,还能够保护街巷的平安。
十一嚷喳喳,迎请紫姑神
1、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
2、炮龙节:“炮龙”是一种舞龙,
3、请紫姑日:正月十一日,居家妇女要迎厕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
从正月十二,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
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
正月十四,娘娘诞辰
守财神:从正月十四这天下午起,从刚刚学步的娃娃到十二三岁的儿童,手里都捏着一根线,拉着毛兔灯,牵着大人的手,满街地跑,蜡烛点在兔肚子上,把白兔照得通体透亮。此时家家户户的每一间屋子里都点起蜡烛,俗称“间间迎”,以此表示迎接财神。
正月十五日,夜照田蚕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逛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
正月十六,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
“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 过年禁忌
过年禁忌打针、开刀、看病,这样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过年期间禁忌将衣服曝晒于户外。
禁忌午睡,男人如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会崩溃;女人若午睡,厨房就会倒塌。
嫁出的女儿初二、三回娘家,禁忌大年初一、四、五这几天回娘家,会导致娘家家运衰败。
初九天公生时,禁忌不得晒衣服,也不能挑肥粪。
初一、初二禁忌洗衣: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
过年禁忌说不吉利的话,会让一整年不吉利。
过年禁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禁忌跟还未起床的人拜年,会让对方一整年都疾病缠身。
禁忌煎粿,万一不小心将年粿煎焦掉,焦与赤同音,不祥由赤贫之意。
过年禁忌啼哭,否则不吉利。
过年期间不要让人从自己口袋掏东西,这样表示整年度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禁忌杀生、禁忌打骂小孩、禁忌生气骂人与人争执、禁忌向人讨债。
不可动刀剪针线,过年期间所需烹调的食材宜年三十就切好准备妥当。
不可倒污水、垃圾、扫地,过年期间不要打扫,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不可向人讨债,过年期间不管是被要债或者是跟人家要债的人在一整年间都会很倒楣。
禁忌用白色物品,年糕不用白糖而用红糖。甜粿用赤糖不用白糖。
过年禁忌打破碗盘器物,如不慎打破,要用红纸包好能投进河中,如此就可以逢凶化吉了。
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及药品,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干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一般的补品补药初一最好不要吃。
吃长年菜不可切断才可长命百岁。
过年期间白天睡午觉,表示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其中的含意是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不炊新饭,要吃除夕的过年饭,表示去年的东西吃不完,到今年还有剩余。
不可与人打骂、或口出恶言、秽言,父母也不可打骂儿女,不可向人讨债。
不可扫地,万一非要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以免把财富福气都带走。
过年禁忌吃稀饭,俗信过年吃稀饭,一年中若有远行,则会碰到大风雨或遭意外丧生。
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大年初五,传统习俗上初一到初四,垃圾为财气,但到初五隔开日以后,垃圾反为穷气,初五要将过年期间所有的垃圾清倒干净,可带来好运与财运。
五种春节必备的习俗
春联又称“对联”,最初是一种避邪的东西,俗称门对子、春节对联。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后来与文学、书法对接,成为春节期间家家院门、屋门必贴之物,表达喜庆吉祥。中国春联品种繁多,凡是有门之处几乎都要贴。中国人喜欢红色,到处贴满用红纸写的春联,也是用吉言教育后人。
年画内有各种故事,在中国诸多年画中以鸡画、鱼画、娃娃画较为普遍,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爆竹又称鞭炮,大年初一清晨要燃放,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春节的爆竹声也烘托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花灯在中国历史悠久,每到这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胜芳花灯多以亭台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雄县以染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