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时间:2022-09-06 16:01:52 中秋 我要投稿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是我们万众期待的中秋团圆节,中秋团圆节由来已久,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数不胜数,我国古代就有观赏月亮的风俗,尤其是诗人文客更是对明月情有独钟,但是中秋团圆节赏月吃月饼的传统据说是在唐代盛行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中秋节的由来

  农历八月十五,金风送爽,桂子飘香,居秋季孟、仲、季三月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因此时月亮最圆也最美丽,而人们把月圆引申为团圆的象征,所以农历八月十五也称做「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从民俗的关点来看,中秋节是起源于古代「祭月」的风俗。太古时代因为人们无知,对自然界的事物都有敬畏的心理,把日、月、山、川、雨、电都奉为神灵加以膜拜,而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仅次于太阳,自然也成为重要的祭拜对象。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曾记载:周天子在每年中春的白天,在国都的东郊举行隆重的仪式祭日;在中秋之夜于国都西郊祭月迎寒。

  另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我国以农立国,对土地的收成十分重视,所以在播种的时候,常会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称为「春祈」,而在收成时也会祭祀土地神,答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大家拜的也是土地公,所以「中秋节」也有可能是古代「秋报」的遗俗,再加上后人附会祭月、赏月的习俗而逐渐流传下来。

  中秋何时开始为岁时节日,在礼记与史记中就有提及。秦汉的时候,中秋节曾举行敬老活动,官府向老人赐予坐凳、手杖和用蒸熟米饭做的圆饼。而晋代时就有赏月的风俗。可是要到唐代《唐书.太宗纪》记载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才正式定为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并且焚香拜月祈求神明的保佑。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速各异,中秋节德国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月饼中间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使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合饼是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用砖块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过燃烧,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颇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比赛,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塔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据传这一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而来。

  江南一带的中秋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南京人把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 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楼,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多。"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在北方,山东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台湾的中秋节流行吃烤肉,有些地方还会向长者或后辈赠猪仔饼或长寿面。

  台湾地区的中秋习俗

  拜土地公

  农历八月十五,是古代「秋报」祭福德正神土地神的日子。 《台湾府志》上说:「中秋,祀当境土神。盖古者祭祀之礼,与二月二日同。春祈而秋报也」。在当天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准备牲礼、月饼、「米粉芋」(芋头炒米粉)、寿金、刈金、土地公金、鞭炮等,祭拜土地公,感谢神明的保佑,来年才有丰富的收成。

  祭品中之所以用「米粉芋」,是因为有句俗谚说:「吃米粉芋,有好头路(工作)」,祈求神明保佑能得到一份好的职业。乡下地方有时还会在田间插设「土地公拐杖」(用一根竹枝系上土地公金),再以月饼祭祀。由于中秋有「秋报」的含义在,所以也有农村在此夜聚资演戏,俗称「谢平安」。

  祭月(拜月娘)、赏月

  在中秋节,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八月十五相传是太阴娘娘月神的诞辰,《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在秦汉时,拜月主要在宫廷内进行,后来历代的帝王都沿袭这个仪式,每逢中秋节,必举行隆重的祭月仪式,现存北京的月坛,便是专门用于皇帝祭月的场所。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宋代时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市场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或准备食品或安排家宴,子女一起团圆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之风依旧,还形成了许多地方上的特殊习俗,如: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

  吃月饼、柚子

  城乡民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汉代虽然已有蒸饼、胡饼、汤饼等点心,但是「月饼」一词一直要到南宋才看见,那时它也只是象征花饼一般的.饼形食品罢了,到了明代,当时人们已经有用月饼相互馈赠的习俗。民间传说月饼的起源是来自于元末明初的抗元故事,而人们为了纪念这次的起义,每逢中秋节就制作月饼,互相馈赠,相沿成袭。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吃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也叫「团圆饼」,因为当天月亮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所以用「圆」来代表「团圆」的意思。在外地谋生的人,总要赶回家过中秋节,吃团圆饼,如果有人有事情未归,也要把他的一份月饼留着,等他回来过年时吃。

  柚子是台湾中秋的名产。民众相信吃柚子可以使眼睛明亮,女孩子用柚皮擦脸,可以使皮肤细润。而且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所以大家都用它来祭拜,这样就可以得到神明的庇佑。

  偷瓜菜

  偷瓜菜又称摸秋或偷秋,这是未婚少女在中秋夜玩的游戏。民间相传,中秋夜愈晚睡愈长寿。少女在这天夜里晚睡,则可使她的母亲长寿。未婚少女可以在当天晚上,趁着月色皎洁,到田野去偷摘别人家菜圃的瓜果蔬菜,看摘到的多寡和好坏,来判断偷瓜菜者的聪明、健康和运气等等。如果未婚少女偷得葱或青菜,那表示她们将会遇到一位如意郎君。所以俗语说:「偷得葱,嫁好尪(丈夫);偷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项习俗。

  月饼也叫「团圆饼」,因为当天月亮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所以用「圆」来代表「团圆」的意思。在外地谋生的人,总要赶回家过中秋节,吃团圆饼,如果有人有事情未归,也要把他的一份月饼留着,等他回来过年时吃。

  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你了解了吗?

  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的介绍09-15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的介绍文章01-16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的详细介绍01-16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05-15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简介03-06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09-01

小年的由来和习俗05-15

立冬的由来和习俗01-02

冬至的由来和习俗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