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内地民企香港创业板上市维艰

时间:2022-12-30 12:39:38 创业指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内地民企香港创业板上市维艰

  眼下,内地民营 企业 到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形势显然比去年同期逊色。
  7月31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公布了今年前7个月首次公开招股的每月进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创业板上市申请的160宗个案,仅有16宗上市成功,其他106宗属于没有进展之上市申请个案,包括处理申请期限已过、申请被拒绝以及申请被撤回三种情况。在这些 公司 之中,大部分是内地的民营 企业 。

  同一天,也是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保荐人及财务顾问监管咨询文件》咨询期届满之日。今年5月31日推出的这份文件,建议将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保荐人制度统一起来,希望由加强监管专业中介机构开始,进而提高上市 公司 的质量。
  咨询遭遇强烈回应
  “ 我们 对加强规管上市中介人的大方向不反对,但是,文件提出加重保荐人的责任,这有待商榷。”香港最为活跃的民企保荐人京华山一的投资银行部董事主管温天络指出,“业界最不满意的是监管机构将所有责任推在保荐人身上。事实上,会计师及律师等中介人也有责任,缺乏由保荐人独立承担的依据。”
  温天络认为,由保荐人签署确认招股书内容的准确性是应该的,但是要由保荐人承担刑事责任则有商榷余地。同时,在他看来,引入黑名单制亦会产生标签效应,令曾犯规的保荐人难以翻身。
  7月中旬,港交所就这份咨询文件组织了一个研讨会,与会者上百人,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现时最活跃的投资银行界人士。“当日讨论激烈,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夹杂其中,非常热闹。”温天络说,“欧资、中资和美资投资银行,对于要求保荐人对项目提供个人承诺法律责任都有比较大的意见。”
  传统上影响力较大的摩根士丹利及高盛等十家外资大行,已针对相关咨询做出回应,大部分均对加重保荐人个人责任的建议有所保留。目前约有30家中小型华资投资银行,亦已经非正式地联合起来,就文件建议监管过严提出反对意见。他们的反对立场较外资大行鲜明。就在上述提及的闭门咨询会上,已经有人大声疾呼,如果港交所及证监推行文件的建议,将会令近七成中小型保荐人难以生存。
  今年初曾建议成立保荐人协会的温天络,向《经济观察报》披露了他们的下一步举动:不成立正式的保荐人协会,而是成立咨询小组,及时向监管当局反映业界意见及加强沟通。
  港交所副营运总监霍广文此前在接受媒体咨询时,没有对保荐人的强烈反对做出正面回应,他只是强调,由于该所仍就保荐人咨询文件收集意见,咨询期至7月31日止。保荐人有意见其实是可接受的事,该所会很用心地考虑业界的意见。
  “全世界的监管者均需要面对监管是否过严,以及如何保障投资者的 问题 。 ”霍氏这样看待争论。
  港交所引入上市保荐人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港交所和证监会在监管公司申请上市时的真空地带。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副教授苏伟文解释,“目前(香港)证监会的调查权力只涵盖投资银行,对其他专业中介人如会计师、估值师和律师等等的监管鞭长莫及。引入上市保荐人制度后,保荐人肩负对这些金融中介人的审核责任,令保荐人在上市过程中,成为除了监管机构外,有责任把守控制上市公司质量的最后一个关口。”
  实际上,这一场监管部门和保荐人之间的角力,已经影响到了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速度。
  “过分苛刻的要求可能会扼杀那些可以上市的潜力公司的 发展 机会 。”位于中银大厦28楼的南华融资公司的陈舜权董事很熟悉内地企业的情况,他表示确实有点担忧,“在 我们 接触的客户之中,已经有好几家公司因为怕麻烦而撤退回到A股 市场 融资,也有一些是因为新加坡交易所的宣传而转去新加坡的。”他指出,并非这些公司本身有什么大 问题 ,但是内地过去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本身是一个过渡过程,很多民营企业的 发展 也很难脱离现实做到非常规范,有时候会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果一律不分具体情况而用国际标准来要求,就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