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1
贫困大学生入学在心理适应方面比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朋辈辅导作为新型的心理辅导实践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入学适应问题,本文探讨了基于朋辈辅导的相关心理辅导方式。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适应;朋辈辅导
贫困大学生入学,面临的是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家庭经济困难一定程度上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在贫困生入学初期,如果不能良好地减轻其心理压力,走出心理贫困的处境,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将会继续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大学生涯,甚至对其今后的择业就业产生负面的效果。因此,在入学初期,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适应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朋辈辅导重在预防和发现,对于发现贫困大学生入学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对大学校园生活、学习的适应有积极意义。
一、贫困大学生的入学心理压力
新生入学普遍面临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等,由此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应感。如果适应问题不及时消除,轻则出现偏执、逆反和冷漠,产生孤独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责产生自弃、逃避和破坏等消极行为[1]。而贫困大学生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艰难的经济处境,往往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压力。
1.由社会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贫困大学生周围环境单一,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方式单一,部分城市学生也是处于城市的最底层,父母有着微薄的收入,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金钱至上”的思想横行,同时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就不仅是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生对其心理的冲击也在加大,部分不堪经济压力之重的贫困学生极易走向心理极端,做出有伤自己和家庭的事情,甚至演变为对社会的反抗和敌视;为了凑足学费生活费,很多贫困学生在高考后就要开始打工赚钱,自尊心比较强、内心自卑的学生,会因为贫困感到羞愧难当,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拒绝接受资助和捐助,长此以往,自卑心理愈来愈重,为学习和生活埋下隐患。
2.由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由贫困、简单的生活环境进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环境的变化给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带来挑战。大学生在入学之前的生活经历比较单一,学习是其主要任务,对贫困学生来说,因为经济资源匮乏,便更没有机会接触新生的、有趣的.事物,阅历浅、经验少,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经济状况普通的学生更弱。之前闭塞的消息和传统的观念、习惯在缤纷的大学校园里与新潮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冲突。环境的不适应使其心理不能随之做出平衡的动态变化,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导致心理压力,诱发心理问题。比如自闭、孤僻,逐渐脱离大学生的主流群体,偏离大学生涯的正常轨道。
3.由人际关系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人际关系薄弱的贫困学生,初入大学,面对家庭优越的同学,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不同,很难走到一起,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社会上“见钱办事”的不良风气影响恶劣,若在学生之间盛行,则更是触到贫困学生的心理逆鳞,易对自己形成不合理的评价,陷入人际交往的困惑圈子。因贫困而自卑,因自卑而封闭,因封闭而影响心理健康。
4.由学习活动引起的心理压力
相对而言,贫困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更为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更为牢固,贫困学生考上大学,进入高校就是整个家庭的希望。而达到目标实现理想的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后,欣喜和好奇随着经济压力和纷繁的学习任务而减退。为了家庭的希望,他们需要在学习上有更加出色的成绩,同时,还要身兼数职来缓解经济压力,这就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参与更多的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于是,贫困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
二、基于朋辈辅导的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适应辅导优势
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的“人的行为发生变化不是因为科学性的事实依据,而是因为最近、最信任的朋辈的意见,朋辈的行为变化为其行为变化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示范” [2]和人本主义“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的主张。
朋辈辅导(Peer Coaching)的原本概念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背景,或由于某种原因,让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教育方法[3]。那么,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朋辈辅导员即有贫困生经历或者对贫困生的情况非常了解、能够把握贫困生心理的大学生,但是能够掌握必备的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语言技巧。在朋辈辅导过程中,尽量少给或不给建议,而为其提供倾听、支持和帮助的过程。贫困大学生朋辈辅导群体的以上特点,在贫困学生的入学心理适应辅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首先,相似的经历,在朋辈心里辅导过程中更容易运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同样是贫困大学生的身份,在辅导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心理的隔阂,使辅导双方产生友情,朋辈辅导员因为感同身受,更会注意以适当的方式尊重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以真诚的态度积极为新生解答心理困惑,对当事人充满关切和爱护,同时,接纳自己、自信谦和,诚实可靠,真诚坦白,及时关注其生活中心理变化的发展,在新生叙述心理问题的同时,产生同感,设身处地地为新生着想,能够引导贫困大学生尽快解决心理问题,融入大学生活。其次,贫困大学生更愿意向具有相似经历的人吐露心声,朋辈辅导的方式更易收到良好的效果。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朋辈群体,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对自我心理的保守和矛盾的心理需求,更加倾向于向有相同经历或经验的人吐露自己的心声。而在大学校园里,朋辈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比与心理咨询师方便地多。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没有确定的时间,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和与朋辈的交往过程中会有一些具体的表现,这样便可以及时地得到解决。再次,朋辈之间的交流方式多样,朋辈辅导简便易行。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了面对面交流,电话、网络以及新出现的各种及时通讯软件都为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相比与心理咨询师单一的固定工作时间内面对面的咨询方式,朋辈之间的辅导就有了更多的方式。面谈辅导、电话辅导、网络辅导、信函辅导、现场辅导等方式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朋辈辅导的过程更具灵活性,简便快捷。最后,朋辈辅导的交互关系,促进辅导双方共同成长。在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求助者和被求助者的角色关系不是绝对固定的。朋辈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也会发现新的问题,甚至注意到自己不曾关注过的自身心理困惑,是他们自问我总结、自我提高和自我加压的过程,可以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丰富和充实自己,优化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4]。在互帮互助的心理问题探讨和解决过程中,角色的互换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他们的共情能力,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有更多的优势。
三、基于朋辈辅导的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压力适应辅导方式
贫困大学生入学,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试,针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个人的心理特质,进行不同方式的朋辈辅导,提高辅导的效果。
1.个体辅导,“我是被重视的”
个体辅导即一对一辅导,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单一交往,对刚刚走进大学校门,对一切都产生排斥心理和封闭自我、自卑的贫困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朋辈辅导方式。个体辅导要求朋辈辅导员与受助者之间相互了解的程度较深,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能够谈及内心深处的想法。在辅导过程中,朋辈辅导员要尽量消除受助者的顾虑,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受助者内心的问题及心理入学适应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把握事情发生的始末缘由,使受助者情感得到宣泄。
2.团体辅导,“我是真实的”
团体朋辈辅导是在多个具有朋辈关系的成员的参与情境下,借助讨论、分享的方式使成员获得支持和知识上的增加的心理帮助过程[5]。针对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消极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贫困学生,采取团体朋辈辅导的方式,使辅导对象放下心理包袱融入其中,帮助贫困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正确认识自己内心的冲突,改变对贫困、自我、社会及他人的认知,纠正错误观念,增加心理自由度,建立起新的人际交往模式,改善情绪和情感体验,作出新的有效行为[6]。要求辅导过程能够结合参与者的基本特点设计游戏环节,在游戏与合作中使心理贫困学生逐渐融入到集体,发挥自己在团体中的作用,提高其人际沟通的能力。
3.社团辅导,“我们是一家人”
社团心理辅导是指以社团为载体,朋辈辅导员作为社团管理者,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通过观看优秀心理学电影、举行心理情景剧比赛、进行心理学论文征集以及编写心理学刊物等方式,让心理贫困学生在有心理辅导特色的系列活动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方式操作起来要相对困难,需要社团管理者对成员的心理状态有所把握,及时发现并解答心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及时干预;同时,社团心理辅导面向的受助者群体最好是无严重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自助能力的贫困学生群体。
4.自助辅导,“我也是有价值的”
自助辅导是指贫困学生自身在入学时就能够有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态度的积极辅导方式。其主要源于助人、自助的朋辈辅导原则。心理辅导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来询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对于已经接受辅导和未接受辅导的心理贫困学生来说,积极的发展和自我悦纳都能促进其本身接受外界环境,融入外界环境,适应大学生活。
以朋辈群体作为辅导主体,对贫困大学生的入学心理适应进行辅导,是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具备易接受、时效性、方便性和相互作用的特点,有助于他们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完成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同时,在疏导自我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适当地与朋辈辅导员角色转换或参与团体活动,在自助的基础上助人。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2
一、朋辈辅导的内涵及其优势
所谓朋辈辅导,也称为同伴辅导、朋辈教育等,一般是指具有相同背景、相似经历和年龄的伙伴或群w,一起分享知识、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从大学生的特点看,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更愿意找朋辈同伴帮助[1]。由于朋辈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学习背景和关注话题,加之朋辈辅导员平易近人的讲解和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学内容在朋辈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易于学习者接受。
此次我们研究的英语语音正音课是小班化的朋辈辅导课程,旨在充分发挥朋辈辅导的优点,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英语语音知识的教授。
相比传统课堂,朋辈辅导从学生的需求进行授课内容的挑选,根据学生的能力确定教学的模式,小班化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一对一的针对辅导提供可能,更体现“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辅导者与辅导主体的年龄相仿,因此教学过程多选用对话交流、共同研讨、配音朗读、教学游戏等趣味教学方式,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高频率多样化的互动更容易让受辅导主体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另外,朋辈辅导的辅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对受辅导主体起到榜样的引领性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意志,在这种正面的引领和交往式教学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会相应提高,性格也会更乐观、更积极。
二、进行朋辈辅导的出发点及必要性
本项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英语语音学习背景为出发点,将朋辈辅导英语语音正音课开设在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孟宪承书院始创于20xx年9月,以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的名字命名。书院致力于创新和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和体系、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近年来,作为学校本科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与突破口,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进行朋辈辅导的助教来自外语学院语音助教团队。该团队于20xx年成立,隶属于外语学院口语教学与研究中心。团队成员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拥有先进教学理念和高质量语音教学与辅导经验。每一届助教由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及演讲比赛获奖选手组成,项目负责人为刘森副教授。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团队已经摸索并总结出一套体系完整的优质教学模式,帮助英语系及非英语系的学生有效地提高英语语音,受到全校各专业学生的一致好评。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进行沟通的机会更频繁。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能使用英语与他人基本沟通交流,无疑是能力的加分项。对于孟宪承书院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由于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域,受到不同方言的影响,英语语音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尽管他们以后并不一定会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但是拥有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于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他们,随着教育事业日益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英语沟通能力更是他们未来与国际教师交流学习的必备技能。根据非英语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反映,由于一些学生在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完整的语音知识的教学,英语语音受到各个地区方言的影响,从而存在着各种问题。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强,英语能力仅停留在阅读、书写等方面。因此,一些同学迫切需要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来纠正并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语音是口头交际的基础,也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学会一门语言,一个人只要学会50%~90%的语法,10%的词汇就够了,但语音知识必须要近100%的掌握[2]。因此,提高了语音的准确性,就是迈出了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部分国内高校语音教学仍然停留在老师授课,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种相对较传统的层面。而且由于课堂人数较多,老师无法兼顾每一位学生,学生缺乏自己运用知识的机会,不能有效发现并纠正自身错误。教师和学生对立的角色、较为死板的上课方式和相对匮乏的课堂活动让课堂互动性不高,一些同学失去对语音学习的兴趣。与此不同,通过开展朋辈辅导,采取语音小班教学模式,力求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提高中的有效性。
三、朋辈辅导实施过程
在新学年第一学期初,招生通道开启,学生可以登录公共数据库报名并提出对语音正音课的期待和要求。正音课采取了自愿报名的方式,前期对该课程的宣传介绍吸引了广大非英语系师范生的关注,在对英语表达能力需求的驱动下,招生情况良好,开设了每班8-10人的6个正音课班级。在开课前请刘森老师进行开班讲座,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语音的魅力,更好地了解课程的内容。
课程以学期为单位,第一学期以扎实基础为目的,第二学期则以巩固提高为目的。计划每学期教学周为11周,其中包括科学规范的语音知识学前测试及期末测试(以下简称为“前测”与“后测”)各一次(测试标准见图1),正常语音知识授课八次,后测反馈课一次,从而专业系统对参与辅导同学的发音水平及进步状况进行跟踪分析。
前测的意义在于让助教了解每个学生的英语语音基础,便于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计划性的辅导。前测的分析方便了与后测结果进行对比,从客观成绩的角度证明语音辅导的有效性。该课程全程由朋辈辅导员(即“语音助教”)负责,开展每周的备课、上课、一对一辅导和反馈任务。除了教授国际音标的标准发音方式外,该课程练习活动丰富多样,主要有单词绕口令的朗读、电影配音、唱英文歌曲、朗诵英文诗歌、听BBC和VOA新闻及小组口语练习等。朋辈辅导员备课时根据本周的主题,挑选讲解效率高同时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每节课下课前的十五分钟到半小时为一对一单独辅导,有针对性地发现并纠正每个同学的语音问题。同时,朋辈辅导员会进行辅导手册的记录,用于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与反馈。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自觉地录音上传给辅导员进行检查,得到反馈。后测和前测的试卷相同,但在上课过程中不会讲解试卷,以求控制变量,得到学生真实的学习成果。在后测分析完成后,与前测结果进行比较,了解学生的提高和不足,最终在后测反馈课上进行试卷的讲解和后测的个人反馈。在结业时,刘森老师还会进行结业讲座,届时为表优秀的同学颁发优秀学员证书,以资鼓励。
除此之外,在每学年末,校方会举办英语语音语调大赛,参与该课程辅导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合唱和配音环节,和英语专业学生一起同台竞技。这种展示不仅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为参与的学生带来了自信心和满满的成就感。
四、朋辈辅导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提高中的有效性及意义
1.有效性
通过开展为期一学年的英语语音正音课,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笔者将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出发,全面分析并探究朋辈辅导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提高中的有效性。
首先,从客观角度出发,接受朋辈辅导的学生均全程参与了该课程内容的辅导,并在课程前后参加了科学规范的语音知识学前测试及期末测试(即“前测”与“后测”)。前测和后测采用相同试卷,由音标发音、单词拼读、文章朗读三部分构成(见图2)。试卷内容覆盖国际音标发音、音标拼读、音调控制、不完全爆破、强读弱读、连读等各方面英语语音知识,因此可以较为全面地检验并且评判测试者的英语语音水平。参与朋辈辅导课程的25名同学来自英语专业之外的各个专业,在语音前测中,以音标发音部分为例,44个音标的平均错误发音数量为17个,错误率达到38.6%,音标平均成绩得分为26分,总成绩平均分为68.7。从前测的成绩数据来看,受测学生群体普遍在英语语音方面知识较为匮乏、能力较为低下。通过参与两个学期的朋辈辅导,该学生群体突出的进步清晰地反映在了后测成绩上。在后测中,44个音标的平均错误发音数量降低至5个,错误率为11.4%,音标平均成绩得分为41.44,总成绩平均分为89.08(见图3)。除此项之外,接受辅导的学生群体在词重音、句重音、连读、不完全爆破等各个方面的语音知识能力上也得到相的提高(见图4)。
其次,从主观角度出发,笔者采取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即对参与朋辈辅导的学生进行主观问题采访,并进行记录分析。通过对访谈记录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25名参与辅导的学生普遍反映该辅导方式令其受益匪浅。在年龄相仿、教育背景相似的学长学姐的辅导下,25名同学原本漏洞百出的英语发音变得更加标准规范,头脑中也有对英语语音较为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同时,随着自身发音规范性的`提高,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自信心的增长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见图5)。受访学生均表示,他们非常认可朋辈辅导的模式,朋辈辅导员高度的亲和力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之处。在朋辈辅导的模式下,学生可以直接地获得切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同时在心理上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
2.意义
通过对该辅导模式有效性的分析,可以发现,朋辈辅导模式不仅可以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极大地提高受辅导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同时可以对辅导双方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曾有研究表明,朋辈辅导期间获得的社交经验使双方受益匪浅,此举能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其学习成绩,进而提高他们在同辈中的社会地位(玛斯,马蒂尼斯,20xx)。当学生理解了朋辈辅导的益处,掌握了相互合作和有效学习的手段和方法之后,与那些没有参加过合作学习的学生相比,他们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哈姆雷特C.L,菲利普斯N.B,1997)。因此,除去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之外,朋辈辅导模式更是一种促进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模式下,“乐学善学”的学习氛围愈发浓厚。
五、应用前景
经过科学地调查研究,朋辈辅导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提高的有效性是值得肯定的,它代表着一种同辈之间互相协作、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被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重难点通过朋辈辅导员运用简单易懂的知识讲解方式变得易于接受。在这种高效教育方式的引导下,短时间内就可以让学生大体掌握语音知识的架构,掌握音标及其朗读知识中的大部分技巧。同时,由于辅导者出自成绩优异的本科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大大节省了聘请资本,而且锻炼了辅导者自身,为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提供了在校任职任教的宝贵经验。
因此,本次研究不仅证明了朋辈辅导在非英语专业英语语音提高中的有效性,还体现了在高等院校内开展“朋辈辅导”教育模式的广阔前景。这种互动性强、学生主体性突出、有效性明显的辅导方式在规模和学科范围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除了英语语音,这种形式的教育模式也可以走入其他课程,为其他学科领域所采纳。因此,笔者认为,朋辈辅导模式应当引入更多高校,开展至各个学科各个专业,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朋辈辅导的积极意义,为学生、朋辈辅导员,以及学校自身带来最大程度上的多赢。
六、结语
作为该项目的实施者与研究者,通过对数据的收集、研究及分析,笔者清晰地认识到朋辈辅导模式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提高中具有显著的有效性。与传统教师授课相比,朋辈辅导员的辅导方式更加让受辅导者喜闻乐见。因此,该辅导方式的有效性启示我们,朋辈辅导模式应当被运用到更多学科领域、推广至更多国内高校,使得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朋辈辅导。需要注意的是,开展朋辈辅导,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朋辈辅导者培养机制,需要不断加强朋辈辅导者团队自身的业务能力建设[3]。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朋辈辅导模式有效地开展,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3
一、引言
调查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06年,自杀是美国12~18岁年龄段和19~25岁年龄段排名第三位的死亡原因,在我国,自杀是第五大致死原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金盛华在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过去几年曾有过自杀想法的人高达34.4%,有自杀企图的比例为4.4%。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作为一个介于社会问题和心理卫生问题之间的综合问题,已引起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它的出现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对此,各高校纷纷采取了诸多相应的措施、建立了自杀预防模式及干预机制。其中,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的朋辈支持计划(PSP)作为一种有效缓解身心困扰的模式还未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开展,根据其理论及原则,它将逐渐成为预防和干预在校大学生高危人群的一支重要途径,将成为一种大学生自杀预防策略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有效干预方法。
二、国内外大学生自杀预防策略概述
从国内研究来看,对于大学生自杀预防策略主要包括建立自杀上报制度、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预防机制、建立当事人自我成长机制、建立预警干预机制以及组建危机干预的师资和学生队伍等。
国外研究中,在对1965~2010年国外文献回顾中可以看出,自杀预防策略可分为两大类别,第一大类中得到印证有效的策略就是减少致死因子和在抑郁症管理中对家访医生(GP)的培训;第二大类策略包含了大型的宣教活动,以学校为基础的筛查计划和看门人计划。有研究表明宣教活动效果很小,甚至一些研究发现在青少年群体中做广泛的自杀预防教育会产生副作用。有些研究称在对抑郁症的筛查中提升了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从而降低了自杀率,但是有些研究并没有看到这种效果。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施行的以社区为基础的青年自杀预防项目――GLSMA(the Garrett Lee Smith Memorial Act),包含了教育、培训课程、筛查、队伍建设、危机干预热线以及朋辈帮助一系列自杀干预活动,最普遍的干预措施就是看门人培训和识别高危人群的筛查计划。
三、朋辈支持计划(PSP)概述
1.概念研究
朋辈支持是指曾经面对、容忍和克服逆境的人能够为那些面对类似处境的.人们提供有效的支持、鼓励、希望或者指导。国内运用同样理念的方法主要表现为“同伴教育”,最早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的许多领域,包括劝阻吸烟、预防和控制药物滥用、戒毒、艾滋病/性病/安全健康教育、预防犯罪、生殖健康教育、孕产妇保健、社区慢性病教育和营养学教育等;在职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研究中发现,这一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与北京、上海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在对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研究中发现,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培训同伴教育骨干非常必要等。二是运用于教育领域,即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效果起到了提升作用。现在国内高校也开始建立朋辈学生组织或社团,但和PSP的涵义有所不同。
国外研究中,朋辈支持计划(PSP)作为一种在提升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上很有前景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癌症病人、慢性疾病病人、青少年行为问题人群等干预计划中。在美国,63所高中学生参与的自杀干预计划――LifeSavers培训计划中,PSP的培训内容分为团队合作、不带评判性的倾听他人的叙述、可能存在抑郁和自杀倾向的同伴的识别和专业性心理救助咨询资源列表四部分。
2.朋辈支持模式研究
从国内研究来看,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朋辈支持,而规范的朋辈支持模式目前在公共医疗领域部分存在,但在高校还没有开始实施。
就国外研究,朋辈支持的模式有很多,如面对面团队自我管理模式、朋辈教练或指导模式、朋辈社工模式、电话朋辈支持模式、网络朋辈支持模式、Chari compbell提出的“学生成功社交的朋辈辅导模型”(SSSPC);Tmothy A.Carey提出个体自我平衡的“分层法”朋辈辅导模式等,其中,面对面团队自我管理模式是基于激发权能理论,其关键在于朋辈领导。国外研究者建议成功的模式需要有几个如特定环境、贴合人群不同的工作日程、志愿者、领导者等关键性元素;朋辈教练或指导模式是一种非正式、更为灵活的PSP范式,这个是提供朋辈支持的朋辈教练与其他病人或参与者一对一会面,倾听、与他讨论相关问题、提供支持。较其他形式的PSP,朋辈指导范式同时能够帮助病人和指导者,有研究显示帮助他人的病人转而也能从中获益。
3.朋辈支持模式效果评估
关于朋辈支持的效果评估在公共医学领域应用较多,李晓波等、马迎华、梁升禄、刘宝花等研究发现,同伴教育是一种大学生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近期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王永进行的大学生的同伴心理互助实验研究表明,运用团体互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互动和教师督导相结合的大学生同伴心理互助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无论是医学领域,还是企业、学校中,朋辈教育及同伴教育等成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帮助手段。目前采用在自杀干预领域中的的实证性研究极少,局限性是在对PSP培训的效果评估上控制组实验很难做到。而且,PSP往往与其他干预措施同时进行,很难明确PSP干预措施的效果。
四、朋辈支持计划(PSP)的思考及展望
纵观已有研究,朋辈支持计划(PSP)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在学校心理教育及心理干预中尚未开展,亦有研究大部分仍依旧集中在理论研究上,实证研究极少;基本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高校还没有广泛实施;作为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朋辈支持模式干预过程、干预实效、评估指标等还需进一步标准化,希望本研究能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为未来的心理学研究增添新的研究内容。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03-02
朋辈心理辅导员心得(通用15篇)10-18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7篇01-12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8篇05-06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03-07
朋辈心理辅导心得体会02-16
辅导员工作计划04-07
班级辅导员工作计划10-09
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