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看《春风秋雨》有感

时间:2021-04-22 12:28:1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看《春风秋雨》有感

  一、 引 言

观看《春风秋雨》有感

  电影 《春风秋雨》 是由美国作家范尼赫斯特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该影片共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于 1934 年由美国导演约翰M斯塔尔拍摄, 克劳黛考尔白主演。 该版本比较忠实于原著。第二个版本是情景剧大师道格拉斯瑟克在 1959 年翻拍的。 瑟克执导的电影风格一度被评判为 肥皂剧, 而本部影片使得他又重获研究者的青睐。 此作也是瑟克的最后一部作品, 不仅票房大卖, 而且获得当年的两项奥斯卡奖项提名。 2008 年, 该影片被美国 《时代》 周刊评为 最重要的 25 部种族电影 之一。 本研究尝试使用女性主义理论对影片《春风秋雨》 进行解读, 揭示在父权制社会下女性被强大的父权意识形态所压制和规训的事实。

  二、 女性主义电影 《春风秋雨》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诞生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 与其他理论所不同的是它不仅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 而且关注电影本身的传统。 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发展, 它不断冲破其他学科的禁锢, 开始呈现多元化。 到了六七十年代,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们把目光投向了经典好莱坞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并开始批判父权意识形态。 无论到了哪个阶段,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都一直关注好莱坞的经典影片, 不断地用其理论去解读分析影片中的闪光点。

  影片 《春风秋雨》 的情节就是围绕着四位不同女性的身份展开的。 1934 年的第一版比较忠于原著。 故事中有两位母亲: 一位黑人母亲、 一位白人母亲。 白人母亲比依收留了黑人母亲迪莱拉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姐妹情感。 黑人母亲在白人母亲家做佣人。 比依在迪莱拉的帮助下做起了煎饼生意并获得成功。 不仅将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还成了成功的女商人。 然而她们和自己的女儿关系都不太融洽。长大的白人女儿爱上了自己母亲的男朋友。 母亲最终放弃男友并跟自己女儿关系缓和。 而黑人女儿由于肤色较浅一直冒充白人, 不愿承认自己的黑人身份, 甚至拒绝认自己的亲生母亲。 最后直到母亲的葬礼上才悔过自新。 最终黑人女儿返回黑人大学完成了学业。 1934 年的版本不仅体现了伟大的母爱主题, 而且反映了母亲跟女儿之间的那种既有亲密又有敌对的关系, 同时还涉及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

  三、 《春风秋雨》 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一) 身份构建

  女性身份的构建是在不断地斗争、 妥协以及调节的过程中完成的。 父权社会中, 女性的地位远远低于男性, 她们长期处于被动和受压抑的状态。 分析电影 《春风秋雨》 中母亲和女儿的身份构建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当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

  1.母亲身份的构建。 父权社会中, 女性的责任体现在养育并教育子女方面, 她们没有自己的主动性, 因此她们的身份只能通过自己的子女来得以体现。 在 1959 年瑟克的电影 《春风秋雨》 中, 白人母亲劳拉由于自己的梦想和事业, 无暇照顾自己的女儿, 女儿都是交由黑人母亲安妮照看的。 这样一来, 她的 母亲 角色就超越了被父权意识形态所认可的界限。 她的行为也表明女性企图在男权社会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虽然她的行为表达了一种女性自主追求生活的精神, 但最终她的越界行为得到了矫正。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劳拉的事业心构建了她的 男性化 的身份。

  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地位低下, 而黑人妇女的处境更为复杂和微妙。 影片中的黑人母亲安妮代表了被父权意识形态所规训的母亲形象。 她甚至被构建为 物品 的身份。 这在影片中多有体现。 首先,黑人母亲在影片中被剥夺了话语权。 安妮不同于劳拉。 作为母亲, 她关注的全部就是自己的女儿。 父权的意识形态已经将她规训, 这体现在她对葬礼的重视上。

  2.女儿身份的构建。 西尔维娅哈维曾提过 家庭是西方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基础, 它承载着一系列传统价值 (秦喜清, 2008: 50)。 《春风秋雨》中的白人女儿苏西代表着白人中产阶级家庭中未来母亲的身份。 她就是在受到这样的传统价值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苏西和母亲争吵的主要原因是她抱怨母亲未尽到做母亲的责任。 前面提到过, 苏西的母亲劳拉是一位事业型的女性, 比起家庭来说, 她选择更多的空间是社会。 苏西多次提到让母亲息影, 但母亲都没有兑现承诺。 苏西抱怨母亲没时间陪她, 自己也并不在意劳拉为自己提供的富有的物质生活, 她更在意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在苏西看来, 母亲与传统的价值相悖, 而黑人母亲安妮更像一位称职的母亲。 从此处可以看出, 苏西在父权意识形态的影响下, 已经被规训为认同和重视家庭的女性形象。

  (二) 母女关系

  在父权社会中, 母女的关系对双方的生活影响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体现为冲破父权主义的秩序。在影片 《春风秋雨》 中, 看似强大的父权主义对母亲和女儿双方都起到了规训的作用, 然而母女之间的.关系有其特殊的意义。 她们不再仅仅是作为男性欲望的指称, 也不再是被完全剥夺话语的女性。 她们有自己的生活理解, 也形成了独特的母女关系。

  1.黑人女儿对母亲的排斥。 人在婴儿期的时候就对母亲产生一种攻击性的幻想, 这种攻击性表现为对母亲的排斥。 随着成年, 这种排斥有时以抗拒甚至复仇的欲望表现出来。 然而有时候母爱可以让这种攻击性幻想转换成一种亲密的依赖。 母爱情节剧展示的母女关系往往是母女之间的对抗关系, 就像 《春风秋雨》 中的黑人母亲和女儿一样。 整个影片中, 我们都能看到黑人女儿莎拉简对母亲的抵抗, 主要根源在于她拒绝承认自己的黑人身份。

  影片中, 莎拉讨厌自己母亲的黑人身份, 因而和自己的母亲关系非常紧张。 莎拉简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 黑人母亲安妮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 因此对女儿的管教也十分严格。 事实上, 她是在塑造另一个自己。 安妮让女儿听话顺从, 不许女儿去做舞女的工作, 甚至希望女儿长大后能嫁给黑人。 然而所有的这些管制没能让自己的女儿顺从听话, 反而引起她的排斥。 如前所说, 莎拉简是浅肤色的,从小她就认为母亲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她鄙视母亲的价值观, 更不愿意去接受它。 为了逃避, 莎拉简选择离开了母亲。 这样她认为自己摆脱了与母亲的联系而成为单独的自我。

  2.白人女儿对母亲的爱恋 。 《春风秋雨 》 中 ,白人母亲和自己的女儿也有诸多的矛盾, 但很少出现一些明显的敌对矛盾。 白人母女俩唯一的矛盾在于两人喜欢同一位男性。 女儿苏西喜欢上了自己母亲的男友不代表她对母亲嫉妒或者排斥, 而是对母系世界的一种延续。 1934 版的 《春风秋雨》 中, 白人母亲告诉女儿自己的丈夫是父亲的好朋友, 年龄比她大得多。 苏西在母亲的影响下也喜欢年龄大的男子,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种爱也是母系习性紧密传承的一种表现。 母女紧密的关系还表现在白人母亲劳拉尽自己一切所能满足女儿在物质上的需求,她把女儿当做自己的延续体, 她让女儿享受她小时候由于贫困而未享受到的富裕的物质生活。 母亲对女儿做的一切自然让女儿对其产生更依恋的感情。

  四、 结 语

  运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分析并解读美国经典影片 《春风秋雨》, 说明其文本自身的特征。 本文通过分析影片当中四位女性的身份构建和两对母女关系特征来体现其中的女性主义理论。 四位女性当中最突出的当属白人母亲劳拉了。 为了事业而不顾家庭的责任体现了她自我身份的追求, 也反映了她对父权主义的颠覆。 正因为她的这种 男子气质 使得她与黑人母亲组建家庭成为可能。 可以将她们的家庭理解为一种异性恋家庭, 而两位女儿是这个家庭当中的成员。 然而最后她们还是在强大的父权意识形态当中遭到了驱逐。 本文对此影片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也意味着揭示了在父权制社会中其意识形态的操作以及父权制意识的无意识表达。 但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受到压迫时也不是默默地忍受, 至少她们反抗过, 因此对本影片的女性主义解读也代表了女性积极寻找光明的一种努力。

【观看《春风秋雨》有感】相关文章:

描写春风的成语02-25

形容春风的成语02-25

恋爱春风得意的星座04-25

防溺水视频观看心得05-04

摔跤吧爸爸观看心得05-04

阿凡达观看心得05-02

地球上的星星观看心得05-13

观看《生命重于泰山》心得04-24

林斤澜《春风》阅读练习及答案01-17

2017上海春风行动招聘现场信息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