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时间:2022-10-28 18:26:0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通用27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通用27篇)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1

  严歌苓是我蛮喜欢的作家之一,说来奇怪,虽然我从来没有试图去了解这位作家的信息,甚至关于她是女性这一消息都是在2018年末凑热闹参加微博作家评比投票时看到的,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她的名字还是比较清晰的。可能是因为我总觉得,能够写出一部经得起推敲,值得搬上荧幕的作家总是分外珍贵吧。比如李碧华,她写的《青蛇》姿态妖娆的扭进了我的心里。至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文化速食到并不在此列,无关捧高踩低,看过后视觉爽了,犹如风过,并没心里留下什么痕迹。

  今天想起写这部电影的观后记,完全是因为回顾2018年未看完的书籍时,发现了这本《芳华》的痕迹,绿色硬壳的装帧,封面书衣上一双穿了一只舞鞋和一只脚鞋的图案,把我带回有关这部电影的回忆。

  在电影院里选择影票的时候,单看严歌苓和冯小刚的名字,便足矣让人不在迟疑。仿佛是有了一个品质保障,坐在影院里的时候,不会太过小心翼翼。等灯光熄灭,屏幕亮起,看一场下雨让空气湿气淋漓,踏过地上的泥水的身影是两抹带着时代的蓝与绿。那一瞬想起《唐山大地震》,后来想,同样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在时代感的处理上风格相似,不足为奇。

  镜头逐渐拉近,看女主角何小萍一张稚气的脸,不是那种涉世未深的少女稚气,而是一张单纯的倔强的脸,放下包裹后的几个动作做得干脆利落。文工团的领队三言两语,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

  一场雨在蒸发过后和很快就没有了痕迹,我眼里的那个时代,空气中都带着严肃的气息,太缠绵是不合时宜的,有太多小心事也是。因为私下拿了别人的军装穿去照了一张照片,何小萍开始被排挤,有点类似小学生“我不跟你好了”“大家都不要理他”的模样,殊不知,有时人不自知,不以为然的一点点恶意,会摧毁一颗敏感脆弱的心。或许大家都知道,不过是一种事不关己的不在意。

  所以她爱他,何小萍爱上了有“活雷锋”外号的刘峰,在他不分远近的友爱里,有何小萍能够感受到的为数不多的关心和温暖。像是在寒夜里呆的久了,见到一豆烛光,会倍加珍惜,或许那不是爱,而是对温暖的渴求。然而他不爱他,刘峰爱的,是那个文工团里最娇艳最夺目的一枝花,林丁丁。或许那也不是爱,而是青春少年最天真单纯的慕艾,他用最纯粹的方式,对一个人加倍的,不求回报的好。如果仅仅是这样就好了。谁也不去告白,在静静的时光里,等待一个人,哪怕他/她根本不会给予回应,不会向你走来。

  但痛苦的是,刘峰的好被视为理所当然,他对林丁丁的表白是那么“不合时宜”。于是过往所有的荣誉犹如利箭,在此刻调转枪口,纷纷向他扎来。如果他肯低头,肯示弱,肯放下自己的坚守和信念,那么或许,他不会被钉在耻辱柱上被众人唾骂。但是他不肯,人性的恶在那一刻被方法无数倍,窃窃私语,冷眼旁观,无端流言,足以毁灭一个没有根基的青年。

  在他离开的那天,只有何小萍去送别,这个坦荡荡的姑娘,执拗的想做好的一件事,就是和这个她认定的好人刘峰郑重的告别,哪怕众人侧目,问心无愧。再后来,似乎看透了文工团的何小萍失去了对舞蹈的爱,在一场演出之后离开了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战地护士,却在阴差阳错中,成为了一名英雄。她本不想成为英雄的,但是没有人问她,没有人真正关心她在想什么。虽然这么多年的历练让她成长,但她还是当年那么执拗的那个姑娘。所以她的认知失常。在文工团慰问精神病院的时候,她看着台上,目光懵懂而纯净,一个人推开门,在月光下,跳着自己心爱的舞,她跳给自己,也跳给与此同时,在战场上的刘峰,那个昔日的活雷锋没有成为一个软蛋和怂兵,在一场战役中丢掉一条手臂后成为英雄,多么讽刺的殊途同归。

  时间转场,在看是多年后的时光,解散后的文工团成员过着各自的时光,一场闲谈,小穗子在街角看见刘峰的模样,平凡、狼狈、以及窘迫。没有人关心当年那个故事的真相,因为就算林丁丁本人,也不会站出来还原那个夜晚。但还好,在青春逝去过后,何小萍和刘峰得以重逢和相遇。虽然刘峰早已不是昔日模样,他们也并没有真的在一起,在车站的那一幕依偎,已经足够温暖,足以给彼此慰藉。

  我曾在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你。多年以后,你已经无关爱情,却变成了坚守与信仰。这是何小萍,也是那个时代很多很多的人。

  电影回忆完,我也该打开书,看看在字里行间深处,会再次得到些什么感悟。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2

  心血来潮想看一部长电影,想起来以前因为时间太长而没看完的电影《芳华》,便找来看了。

  讲的是以1970年至1980年为背景下,文工团中一群激进青年的故事。

  从刚开始对活雷锋的好奇,到何小萍受到排挤,再到林峰被下放,以及后来的何小萍去前线,都是让我难以忘怀的场景。

  刚开始以为何小萍会很快的融入新集体,凭她的舞蹈功底定会出类拔萃,结果没想到因为一次军装事件,以及她比别人能出汗而受到排挤。

  虽然不赞同何小萍不承认偷穿林丁丁军装的做法,但当时文工团里事事讲究学雷锋精神,不管出于自身还是集体精神,都应该给何小萍一个改过的机会,而不是从此开始针对何小萍。

  何小萍受到众人欺负,但有一个对他好的人就是刘峰,刘峰不仅对她好,他对所有人都本着学习雷锋的精神去帮助大家,何小萍因此对刘峰生出好感。

  遗憾的是,刘峰对于何小萍的舍友林丁丁,一直存在爱慕之情,甚至不惜放弃大好的前途留下来,只因为林丁丁在这里。

  然而就在刘峰向林丁丁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情绪激动而拥抱了林丁丁。

  最让我遗憾和愤怒的是,林丁丁为了不让别人说她腐蚀活雷锋而举报了刘峰,因此刘峰被下放到前线,甚至生命无法得到保障。

  我不知道林丁丁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我只知道她那段时间都处在一种复杂的情感中。

  穗子说,何小萍本是善良的人,所以她更能识别到别人的善良。

  对于刘峰被下放,何小萍因此对文工团彻底寒了心,甚至想要放弃她之前梦寐以求的上台机会。

  由于她的不积极,文工团最终决定将她派到前线。宣布这个消息时,何小萍露出了微笑。

  前线,与何小萍错过的,是即将要护送驼队的负责人刘峰。

  后面的六分钟,是我看到过的最真实也最残酷的战斗画面。震撼人心。

  同伴接连死去,生命在战争中显得那么渺小和脆弱,一颗子弹足以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

  伤员的车被拉回来的时候,刺鼻的味道让何小萍瞬间呕吐,护士长来看她的时候,她急忙解释自己并不是嫌弃她们。

  看到这里不禁涌起一阵心酸,何小萍本出身于那样的家庭,好不容易到了新环境却又受到排挤,现在到了这里,过去的事情影响着她,早已形成了敏感的心理。

  她不知道,车上仅活着的那一个人,就是她找寻已久的刘峰。

  刘峰活下来了,我想,他躺在一排同伴尸体旁时,会不会想着,就这样死了也好,将生命奉献给祖国,正符合他的意愿。

  一场伏击,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也夺走了刘峰的一只手臂。

  一场战争,许多家庭失去了他们曾引以为豪的孩子,同时也让何小萍成为了英雄。

  战争结束后,文工团解散前最后一次的演出,观众大都是前线回来的英雄。

  众人看到了坐在精神科的何小萍。

  何小萍本前半生都处在被人贬低的生活中,突然成了战斗英雄,重大的转变让她精神出现了问题。

  后来何小萍恢复正常,我认为正是这惊鸿一舞,让她能够想起从前,变成正常人。

  多年后,昔日战友各奔东西,没人会想到,街边为了一辆车而与人大打出手的,断臂的中年男人,曾是一名多么优秀的战斗英雄。

  结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刘峰最终与何小萍相依为命,把彼此当做自己唯一的亲人。

  他们始终是最珍惜也最理解对方善良的人。那是多么的可贵。

  看完这部影片后的感受,与从前看完《骆驼祥子》那本书的感受有些相似。在充满着变数的人生里,无论在最好的年华里是多么的激情澎湃,最后都被残酷的社会撕扯到归于平庸。

  刘峰和祥子最大的不同就是,祥子在现实的改变下,彻底的失去了自已。而刘峰不仅没有失去自我,甚至还保持着基本的初心。这一点从他给郝淑雯打借条就可以看出。

  他说:和死去的弟兄们相比,怎么敢说自己过得不好呢。

  我们最应珍惜的,是珍惜当下大好的年华,而不应该等无力改变现状的时候,才去后悔当年没有拼尽全力的自己。

  倘若现在便随波逐流,日后该如何与残酷的社会对抗。

  短短一生,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趁现在。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3

  总希望用文字留下些美好珍贵的东西。探过春天的盎然,听过夏日的蝉鸣与蛙叫,走过晚秋的枫叶林,赏过冬日里皑皑雪原中的临寒数枝梅……阅遍春夏秋冬,到最后才发现,最美好珍贵的东西,不在于这赏心悦目的景,更在于这其中的情。我们用纯洁单纯的目光在脑海中定格下一幅幅画面,在回忆里封存下我们最珍贵的青春时光。

  如果说要用轻松的语气去描述一样东西,比起用尽词藻去描绘一幅惊为天人的自然风光,回忆记录那段芳华,要来得亲切、真实的多,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在儿,记录下一些真实的事情的缘由。

  那段芳华,是每个人所共有的一段美好时光。

  或许对于不同年代的人来说,芳华,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就举例前段时间电影《芳华》来说,在当时那个时代,除了简单青葱岁月中的点滴,还包含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政治色彩。文工团,医护兵,上战场打仗……那些岁月里,除了朋友间的嬉戏打闹,队友间的互帮互助,纯洁而美好的革命友谊,还充斥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个人与国难间的抉择。然,褪去一切的纷纷争争,最让人所难以释怀的,还是芳华年代里的那一份真情。我想,这对于大多人来说,都是芳华之所以难忘的缘由。

  因为在那个热血而青春的时期,我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嬉笑打闹,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拼尽全力乃至搏出最后的汗水而不后悔,可以虽败犹荣地敞心大笑,或是在夺得桂冠后分享这属于我们共同的喜悦。真诚、团结的心使我们连在一起,共享那一段芳华。回忆也正因为真挚而无瑕的友情,那段时光,它叫芳华。

  于我,芳华是薄荷色的。

  是每一个在校园里我们共赏的日出,是每一天我们共同经历的晨练,是在天还是鱼肚白,月亮还没有落下去的时候,我们共同踩过的那条被薄雾笼罩的小道。清晨湿软的小道,芬芳的泥味,缠绕着花香,在朦胧中苏醒,在发梢上沾染露珠,赠与一抹好心情,沁人心脾。

  于我,芳华有着火一样的红色。

  热血,如果要用两个字来贴切形容这种红色的话,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在那段芳华,一群正值十七、八岁的孩子可以为着同一份荣誉,同一个目标而紧紧抱在一起,团结成一拧绳子攻克难关。是军训时一起淋过的雨,是酷暑里一起打过的球赛,是跑道上一起跑圈儿的身影,是一起在泥泞路上踏过的脚印,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们来说,累点,苦点,似乎并不是多大的事儿,一身热血指引他们不懈地向下一个迎面而来的挫折前行,勇敢而无畏,永远坚信希望在前方。不服输,不放弃,芳华年代里我们都是打不死的“小强”。

  于我,芳华还是灿黄的。

  它有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就像金遍野的感觉,里面夹杂着欢笑,也挟带着风吹过雨淋过的印迹,那段日子里,我们一同经历过挫折,也一同携手渡过难关,熬过了被难题支配的恐惧的夜晚,一起哼怎么唱都不过时的歌谣。我们可以欢笑地谈笑风生,也可以认真地讨论解决棘手的任务。可以放声地笑,肆意地闹,在那段属于于我们的时光里,如身处麦田,任性地随风摇曳,散发出人生中最辉煌的香,在彼此的眼眸中留下最美好的模样。

  于我,芳华还有着许多留白。

  留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是我们在做选择的其余剩下的无数种可能,以及我们有些放弃或错过的机会与事。这其中可能会带给我们日后内心的悔恨,但我并不因此而排徊不定。因为我知道,留白,是注定存在的,就像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正是因为有了恰到其分的留白,才使画面更具有韵味和神秘感,我坚信我的芳华也是如此,因为有了留白,才给日后的回忆添加几分想象的念想与空间。

  生命中,有段时光它叫芳华。

  且让我用最纯真的目光,再一次地去怀念它,温顾它,将它小心地在心中封存起来,收拾在拾物盒中,若干年后,花又盛开,风又拂过,铃声又起,我又可以骄傲地把它记起,回忆它就像哼最熟悉的弦律。

  那段日子,我存在过。

  那段回忆,是我们共同享有的芬芳年华。

  芳华,正茂。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4

  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走进了电影院,去看了一直炒得很热的《芳华》,这部影片讲的是70年代发生在部队文工团里的故事,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看这部电影无不是为了重温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不过,对于离此年代有一定距离的我来说,我关注的并不是它像不像、是不是,而更多的是它带给我的感受。

  《芳华》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在那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部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在爱情萌发时发生的故事,后来每个人在时代的变革中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该影片有两处地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处是何小萍"偷军装"。何小萍因为部队名额的问题去文工团晚了,没有领到军装。渴望穿军装的她悄悄地拿走了同宿舍战友林丁丁的军装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打算把照片寄给还在劳改的亲生父亲,一是为了让父亲高兴,二是以便父亲出来后还能够认识自己。或许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何小萍要偷偷地拿呢?找林丁丁借一下不就可以了吗?难道真是她的人品有问题吗?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推进,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原因,这与何小萍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何小萍6岁的时候,父亲被劳改,母亲带着她改了嫁,因为是个"拖油瓶",何小萍在家中一直得不到关爱,继父不喜欢她,弟弟妹妹欺负她,母亲也渐渐疏远她,所以她很自卑。

  然而也是因为这种自卑让她养成了倔强的性格,她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什么,更不会去求人。如果她开口向林丁丁借军装,必然是一种姿态的降低,这在她看来,或许和她曾经把自己弄病奢求来母亲的怀抱一样,属于"求"来的施舍,所以她不愿意开口。尽管她的这个做法我们并不认同,但也不能说何小萍是坏人,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她,不能真正感同身受。

  我喜欢的第二处地方,是何小萍最后在草地上的那一段独舞。何小萍在文工团一直被欺负、被排挤,只有刘峰愿意向她伸出双手,因此,一种温暖的情愫悄悄地在何小萍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刘峰是文工团里公认的好人,热心助人,多次立功,被称为"活雷锋"。然而,正像电影里说的那样,别人接受帮助,时间长了,反而觉得都是应该的。于是,大家对于刘峰的好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感恩与感动,仿佛他就应该是这样的。在刘峰情不自禁拥抱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孩林丁丁时,却被诬告成了"耍流氓"。

  与现在的人性相同,似乎人的潜意识里总有一种想欺负弱者的冲动,对何小萍是这样,对刘峰也是如此,大家都怀着看热闹的心态看"活雷锋"式的人物如何从天上摔到地上,所以,没有人惋惜、没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甚至,他走时除了何小萍,竟没有一个人来送他。这个时候,何小萍彻底看清楚了这里人性的冷漠和可恶,就像萧穗子旁白中所说的"一个不被善待的人,最能珍视善良"一样,何小萍不受重视,得不到爱,所以她更知道这些的可贵。因此,她不愿与这些人在一起,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当政委宣布让她去医疗队时,她笑了,那是发自内心的笑,这正是她希望的。

  在医疗队,何小萍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之后精神崩溃了。然而,文工团解散前最后的演出唤醒了她的意识,她一个人推开门走了出去,在草地上跳了一段独舞《沂蒙颂》,精彩至极。我喜欢冯导对这一场景的设置,没有让何小萍走上舞台,而是去了空旷无人的草地。在舞台上表演不过是取悦别人,这本来就不是何小萍想要的。终于,在草地上,她做了一回真正的自己,一个完全为了自己的自己……

  当繁华落尽、洗净铅华,刘峰和何小萍这两个"可怜人"走到了一起。萧穗子说,在别人的脸上看到的都是岁月的沧桑,他们只有坦然和平静。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境界呢?能够看开了、放下了、原谅了,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谁的青春不芳华,谁的芳华不青春?

  即使有汗水、有泪水,当一切过去,我们再回头看时,是否还能够对生活说一句"谢谢"!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5

  很奇怪,对于这部很多人都说哭得稀里哗啦的电影,我竟然没有掉一滴眼泪,我低头检讨,是不是我老了,不容易动感情了?后来一想,不对呀,前几天看样板戏《红灯记》的《痛说革命家史》时,我还陪着李奶奶哭了一场呢。还有,同样是严歌苓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看《归来》的时候,我也哭湿了一包纸巾啊。想完这些,我得出一个坚定地结论,那就是这部电影确实没有打动我。

  鉴于这部电影马上就要公映,我也不怕你们骂我剧透了,就在这里先介绍一下剧情吧。故事始于1975年初春,文工团战士刘峰,去北京开学雷锋标兵会议回来,带回了一个女战士,名叫何小萍。何小萍的亲生父亲在劳动改造,她自小生长在继父家里,受尽委屈,到了文工团以后,依然不被战友们待见。刘峰是一个比雷锋还雷锋的人物,身上没有一丝缺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因为发自内心地喜欢团里的歌唱演员林丁丁,情不自禁地拥抱了她,而被下放到伐木连。一直暗恋刘峰的何小萍,因为刘峰被处理而心怀不满,在演出时装病,被调到卫生队。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刘峰为救战友失去了右臂,何小萍为掩护伤员成为英雄。何小萍被突如其来的荣誉打晕,精神失常。电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结尾,病愈的何小萍对刘峰说,你可以抱抱我吗?刘峰毫不犹豫地揽过了她。

  也不能说这部电影完全没有打动我,有两个地方我还是动了感情的。第一处,是何小萍读他父亲留给她的遗书的时候,那种父亲对女儿的爱和无奈,还有何小萍内心的孤独,让心头一热。第二处,是精神失常的何小萍,看着昔日文工团的战友们,在台上表演舞蹈《沂蒙颂》,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走出礼堂,在外面的空地上独自跳起舞来。不甚明朗的灯光下,穿着病号服的何小萍翩翩起舞,那感觉,真的很凄美。

  多年前读过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其中曾经提到他的文工团情结,女兵情结:“她的长相我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脖子十分的光洁。因为是在8月里,天很热,她没有穿白衬衫,空堂穿着的确良夏装,光洁的颈部优美地立在军装的小翻领中,使脖子看上去更白,领章看上去更红。女兵这种穿军装的方式在夏天里很普遍。洗完澡,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光着脖子空堂穿上军装,把军帽塞进军挎包里走出军营。严格地说,这种着装方式是不符合条例的,但看上去却是楚楚动人。现在只要是提到性感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画面就是以上的描述。直到今天我都想为这样一个细节拍一部电影,抒发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女兵情结。”电影《芳华》,让冯小刚了结了自己的心愿,他把他心目中的“性感”诠释得淋漓尽致。穿着绿军装的,拥有天鹅一样优美脖颈的女兵们,跳着优美的芭蕾舞,很是赏心悦目。

  然而,他了结的终归是他自己的心愿,对我这个旁观者来说,那些画面只能说的确很美,但很遥远,没有带给我感同身受的代入感。自始至终,我都是一个局外人,自始至终,我都清清楚楚地知道,我是在看电影,在看别人讲故事。看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时,就不是这样的感觉,冯婉喻、陆焉识,虽然也是那个时代电影中的人物,但他们的感情纠葛,让我觉得撕心裂肺。我会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假如我是冯婉喻,我会怎样?假如我是陆焉识,我又会怎样。看《芳华》时,就不是这样,我的内心很麻木,没有被触动到。还有那段战争戏,也觉得很假。与之前冯小刚拍的《集结号》没有可比之处。给我的感觉,就是为了电影故事的需要,而设置了这样一段战争戏。虽然也很惨烈,却不惊心动魄。

  改变刘峰命运的那场“触摸事件”倒是值得一提。我也很理解林丁丁对刘峰的感受。一个身上毫无缺点的活雷锋,一个神一样存在的人物,突然对自己表白,并且说出自己一点也不高尚,心里也有很多龌龊的想法,那种神像突然崩塌的感觉,足以让一个少女目瞪口呆反应过激。就像直到现如今,有人爆料伟人的私生活如何如何,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接受,是一样的道理。神,怎么可以走下神坛等同与凡人呢?

  我明白,哭得稀里哗啦的人,自有哭的道理。而我没有哭,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确没有触动到我的泪点。听说,严歌苓的原著,比电影表现的要复杂得多,我想,我还是去买本书看看吧。

  《芳华》里的青春很精彩也很曲折,然而我只是一个过路者,我从他们的青春旁默默走过。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6

  我们需要被认可吗?

  有段时间没去北大看电影了,尽管离的很近。看到第一次通知要播放《芳华》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就想去看,后来还是被工作打消了,就没去成,有点小小的后悔。这不,因加场,第二次播放信息推出来的时候,我还是犹豫了一下,结果,没两分钟,票就要售罄,还好,最后总算是买了一张。

  这部电影看下来,眼前犹如一面镜子,能看得见我过往的影子,不是一处,是整部都是。

  虽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但谁没有芳华过?文工团是一个集体,也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那我们的高中,我们的大学不也是个集体,也是个小社会嘛,还有我们毕业后把青春奉献给那个让我们成长的公司,荧屏里的一幕幕,不都是我们过往的再现吗?你可能会说《芳华》的年代离我们远,远吗?根本不远。

  我们生活的现在,都是过去一幕幕的重现,甚至是轮回,只是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而已。

  “他们需要被认可”是这部影片让我感受到的最为有力的呐喊,是内心的呐喊,无声胜有声,胜过舞台上她们那肢体语言及表情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

  何小萍是文工团后来加入的战友,但她没有被得到认可。而她的舞蹈功底那可是在报道的当天就向所有人展示过的,可她后来主要做的却是后勤保障方面的事儿。

  刘峰呢,这个老好人,活雷锋,在一次和队友“简单拥抱”真情流露后,却被订上“作风”的问题就这样被下放到边境了。昔日的所有功德,一下子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就是到了影片结尾,刘峰下海,被城管欺负,昔日的红军大英雄,老战士,不也是被现代人按到在地,乖乖适应“现代社会”嘛,又能怎样?他不给社会添麻烦,可社会怎能绕过他?他更没有受到认可,历史的车轮已把他的过去碾的粉碎,不留一丝痕迹。

  刘峰和何小萍,其实都是那种一心只想做好自己的人。他们需要被认可,他们没有任何奢望,没有任何野心,极其简单的人,革命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让去哪里去哪里。

  说到需要认可,影片中典型的一幕,何小萍在一次慰问演出时,队长找她临时替补上台,让她演A角,但她装病不想上台。被政委知情后,政委的做法却不是打击,不是当场揭穿,而是给她鼓励,给她机会,让她感受到她是一名真正的战士!

  事实证明,何小萍的幸福是极其容易被满足的,就是政委的几句话,她不是感受到满满的责任感,满满的力量了嘛,卖力的演好是自然而然了。

  再说说,她从越战前线几天几夜没合眼,尽职尽责,救下了那么多的战友。后来战争结束被称为大英雄,突如其来的荣誉她就受不了了,精神就这样受到了刺激。她默默无闻的做好自己的事儿,一直没有受到过认可,这突如其来的这个大认可,她哪能接受得了?

  这和林峰平时一贯的老好人一般,对谁都好,一直没有动过情,突然动起情来,谁能接受?其实他爱的比谁都真,比谁都深,可被爱的那个人往往感受不到,甚至不以为然。

  其实他们俩这样的人往往是在关键时期能帮助我们的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在我们落魄的时候,在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是我们当初如何的看不起她,嫌弃这嫌弃那的,最后他们也不会离我们远去,在有需要的时候袖手旁观。就如《红楼梦》里解救巧儿的却是被人嫌弃被人捉弄的刘姥姥一样。

  《芳华》我认为是一部记录片,记录了那个年代我们的故事,那个时代的变迁,那个时代我们真实的自己。

  一幕幕细节记录的如此真实,无不让人感慨万千。何小萍没能见上她的父亲,直到她的爸爸去世;当伟人相距离开我们,她们那缅怀的歌声又怎会动情?改革开放一心向“钱”看的调侃,海口、三亚地产的狂热……

  历史的车轮总归向前,当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打开时,一个崭新的时代就开启了,过去的芳华已完成她的政治使命,新的自我必将再重生。

  他们需要被认可吗?影片的最后,刘峰搂着何小萍,何小萍依偎在刘峰的肩膀上,多么简单的幸福画面,对他们来说,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简简单单、平平安安。

  时代变换,芳华已逝,但天长地久不变的是情谊。何为贵?那战友情,那同学情,那师生情,那朋友情,那身边曾经出现过的所有人,都是要我们应该尊重的,值得珍惜的。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7

  曾经学生时代的我们,每当遇到学校组织的主旋律电影的活动后,一篇400字的观后感是经常的作业,特别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的情况下,那更是必然。这几天的冷空气终于把冬天的感受推到了我们的头上,而我却怀着等待满足的热情走向电影《芳华》的影院。 又有很久没有到影院观影了,进场后离开演还有5分钟,满场只有我一个人,让我人生中第一次享受到只有电影评审大员才能体验的礼遇,心中不禁窃喜。其实早在九月份就盼着能一睹芳华的风彩,但首映档期一直推到前天,人间本有世事无常,想必当时冯导心中也会用此言安慰自己。冯导的作品我一向每部必看,在我心中他是个北京“爷们”的类型之一,但这部影片的情节更是从内心深深的吸引着我。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更是一名资深军迷,对于在那场战争中因国家大环境问题而造成对千千万万个“刘峰”式人物发生的种种不公,种种漠视和遗忘更是心存愤恨。

  而前天在网上偶然看到冯导在此片首映式上满含热泪的演唱了一首朴树的“那些花儿”,让我又一次感受到那些成功者,那些经历丰富的人必然在心底间都有深埋的寄托和痛点,非到全身心的释怀是不会向外表达的那份情感。 从影片一开始,那熟悉的前画面和背景音乐,那熟悉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风格一下就把我领回到儿时的情景,那时候的天空如此湛蓝,那时候的时光如此舒缓,那时候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处在万物初放精彩的时代。小时候因为唱歌很好,也有五年练琴的经历,故偶然有机会在演出时或去少年宫上课的时机看到过这些翩翩舞者的漂亮阿姨和姐姐。那时的我们心无杂念,旁无非意,就是喜欢,喜欢听,喜欢看,应该是一种对“美”的好奇,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相信,他们和她们所演的人物在那时更是这般的人,有着这般的心。

  整个情节非常紧凑,全片纯净,满怀情意,人物的变和情节的转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从和平时期的万众一心,尽展英姿,到战争年代的无往无畏,视死如归,再到经济时代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无一不在诠释着另一种“活着”,那种平凡而不断的精神延续。为人一世,唯根唯本能不忘者顶天立地,值得我们去铭记。中国的词语其实大多都是含意组合式的,电影中的“刘峰”做到了根和本,而现在的人们大多都快遗忘,或者说是不求其本意了,所谓“根本”也是这类词汇的一个典型。他有着雷锋般的心怀,他有着战神般的意志,他同样有着凡人的情感,为了爱情宁愿去选择坚守,守望着他心中的那朵“小花”,无怨无悔。自古时事造英雄,只是历史给予他们的英雄时刻太过于短暂和残酷,也只有影片中的“小萍”才能真正的去懂他,爱到他的内心,能让他体会。他们就活在我们身边,也许他们已经老到自己去习惯性的沉默,默然于世,但这篇故事传递给我们一种精神,一次觉醒,我们必然还要为他们的当年而敬礼和鼓掌,因为他们也曾年轻过……

  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创立者,面对的是同样的时代变迁,虽然不再有血肉混糊的杀戮,不再有转瞬即逝的惊恐,可是同样需要坚守,同样需要去完成属于我们的任务。我们也在用我们的才能和精神去完成我们的“芳华”。芳华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种经历,一个时代。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的'芳华,不管你有视或者无视,它就在你身边不停的流动着,你可以浑然不知,也可以无比珍惜。

  昨天看到网红韩寒在微博中评价到“冯导的非喜剧片其实比喜剧片拍的更好”,在我一直以来的感受中,同样如此。本以为全片会以朴树的“那些花儿”作为结尾曲,没想听到的却是韩红的“绒花”。但当那些剪辑画面再次浮现眼前,听到歌词中的含意,不由泪水再次流下,流得怅然,“世上有朵美丽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那些花儿”的歌词不免让人会局限于爱情,而“绒花”才是对那些人们的敬意,对那个时代的演绎。 不觉中写了这么多,如果语文老师有知的话,一定是很满意了。最后配上几张影照,为了保护正版,我只拍了片头和片尾的几张,以表达我再一次的心意。可能让那些想看到美女们大长腿的朋友们失望了,那就到影院中一睹《芳华》的风姿吧,希望大家都能观有所感,也提醒大家别忘记带上纸巾。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8

  最近的微信推文里不断被关于《芳华》这部电影的文章所轰炸,作为一个涉世尚浅的九零后,不敢说对于影片的理解十分透彻,但是看完内心着实是很复杂的,诚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其的看法莫衷一是,我不会对影片里的任何人物做任何评价,因为他们的确是存在于那个时代的,也许那些经历和最后的结局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存在即是合理。

  影片的开头让我感到十足震撼,一群年轻的文工团女兵在练功房排练舞蹈,举手投足之间的婀娜多姿与曼妙的音乐节奏再加上她们神情的结合,实在让人不得不为此陶醉。就是此刻,何小萍出现在了这里,她看到这些即将成为战友的女兵们的排练的同时,我也看到了她眼睛里的光,那是一股欢喜与憧憬还有一种跃跃欲试,在领队要她表演一段的时候她欣然答应了,全然不顾自己舟车劳顿数天筋骨难以施展开,果不其然,她摔倒了,可是她立马爬起来,说了一句:我还可以做空翻,引来一片哄堂大笑,结合后面的剧情来看,她的许多想证明自己的行为,在他人眼里都是笑话,就像旁白的穗子说的那样:在她进入我们这个集体的第一天起,就被我们当成了笑话。后来发生的“军装”事件让大家欺负她变得更加“在理”,大家越来越觉得理所当然,无穷无尽地嘲笑她,毫无证据就怀疑她斥责她……在跳舞时没有男伴愿意抱她时,刘峰伸出了他温暖的手掌,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和珍视善良,所以,她明白他,一个最好最好的人!“林丁丁”事件使刘峰被下放到边疆,他落魄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更是觉得好人就应该做好事,所做的善事都是理所当然,而一点点风言风语便是十恶不煞,所以他走的时候没有人送他问他除了何小萍,也就是他走的那一天何小萍彻底对这个集体寒了心,所以即便有机会跳A角她也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被发配到了前线的医疗护卫队反而更加开心,刘峰也在前线抗争时失了右臂,何小萍成了英雄却也精神崩溃了,一切看似都变得那么凄惨,但是在文工团来院表演时,她看到了曾经所有人都不愿意和她跳只有刘峰伸出手和她一同完成的舞蹈时,她,渐渐清醒了,她心底的意识、情感都慢慢苏醒,她笑着走出大厅,在草坪上独自跳完了这支舞,月光映照在她脸上,我看到了她满足的神色,是的,她抬头的那一刹那,眼睛里泛着光,可能就是在这里,她的精神病好了,她爱那支舞蹈,因为刘峰当年给她的温暖激发了她,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所以就算是精神失常了她的潜意识里也依然有这些动作的影子,这是她精神世界里无形的引路人。我不知道这样来描述她的情况和心境是否太过武断,但我心中希冀的就是如此,刘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何小萍精神上的救命稻草,从他那里可以找到安慰和那种从没有过的归属感,这样的情感,说喜欢和爱,都实在是亵渎了。

  影片中途在刘峰的背后出现了可口可乐的红色标语,这也是暗示了时代在走向商业化,生活走向快节奏,也进而暗示了刘峰在社会这样的转变下依然没有改变,他坚持了他的初心,那就是,永远做一个好人!两个主人公的结局看似都不好,他们一生的遭遇也的确坎坷,有的人说,看完这部片子,会觉得好人没好报,以后少做好事,顾好自己就行,不否认我有一瞬间也有这样的想法,可是细细想想,影片的最后穗子也说到多年后的聚会,只有他俩的神情里洋溢着满足与从容,善良,从来都不是为了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而是一种选择,选择了你认为对的事,你的容颜里就会有着其他人没有的知足感,他们虽然坎坷一生,但是重来一次我相信他们依然会如此,小萍依然会在受到所有人排斥时认真练舞,刘峰也依然会不后悔对林丁丁的爱,虽然我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后悔过,毕竟那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可是我看到他多年后看到林丁丁发福的照片时,嘴角还是不由自主上扬,眼睛里也流露着平静,我想,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他们这一代人的芳华,他们俩是那个时代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种鲜明的背后又何尝不是多少现实里的人对那个时代、政策的一种呐喊呢?

  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那么我会说,好人就是永远不会出卖别人的人,当利字当头人性经受考验时,林丁丁诬陷了深深喜欢她很多年的刘峰,穗子看到大伙儿欺负小萍也只是在领队批评她们后才说一句你们太过分了……人性根本经不住考验,所以说,我们该做的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少追问,少苛责,坚持你认为对的事,选择了就不必后悔。一代人的芳华已逝,新一代人在新的时代幕布下,演着截然不同却又同样悲喜的故事。只愿大好年华认真活过爱过,于人于己不负真诚二字,足以。

  影片最后穗子说道 请原谅我不想让你们看到他们老去的样子……那么写完这篇观后随感也只想说请原谅我无法用行文流畅精致的语言来把我的触动表达的淋漓尽致,手法笨拙,实在是不足挂齿,只愿来日常观常思常启迪,日后莫忧莫惧莫停滞,漫漫长路只求踏实前行。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9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看完《芳华》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叹时光的易逝,感叹青春的短暂,同时,我为男主角刘峰感到痛惜。

  《芳华》讲述的一个发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故事,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一段时间具有着特殊的意义。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部队的文工团,文工团呢?当时是以文艺演出的方式,慰问在一线部队打仗的军人们等,缓解他们的压力,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为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也许他们是去慰问这些人,但是他们可能并不能真正的体会这些人的付出。在这个文工团里,我看到的是一些利己主义者,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个特殊的时代,国家,社会都在变化着,同时,人也在慢慢的变化着。这一切变化来的是那么的悄无声息,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我们是察觉不到时代的进步潮流。在这种变革下,我们无力阻挡,无力改变,因为这一切让我感觉到了我们的渺小,我们的无奈,我们的迷茫,所以在张无形的大网下,很多人选择了改变自己,保护好自己。

  电影的男主角刘峰,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拥有大无畏精神,崇尚雷锋的人。在文工团这个集体里面呢,他也是被大家公认为活雷锋。但有时候,我觉得刘峰的做法太过于无私了,他积极地为文工团里面的每一个人服务,不求回报,无怨无悔。不管什么时候,大家遇到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而他呢?也总是义无反顾的帮助他们。每次在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叫打饭的人再多给一个饺子,刘峰则是默默无闻的专挑着饺子皮吃。他为大家所做的一切,都被所有人认为是应该的。在现代人的眼中,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刘峰也太傻,太蠢了吧。但他这样做,也许是跟他的经历,跟他成长的环境,跟他的精神信仰有关吧!

  这么的好的一个人,他却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他为文工团里每个人奉献了自己,但是在自己被诬陷下放时,除了何小萍,没有一个人来送他。在这个时候,我为他感到很悲哀。他被下放到了基层,当了前线的士兵,在打仗的时候,他同样毅然决然的奉献自己的生命。战争结束后,他成了英雄,但少了一支胳膊。回来后,他讨过老婆却又嫌弃他跟别人跑了,最后失业成了小贩。

  电影的女主角——何小萍,在整部电影里她是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但她却是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的人。所以刘峰的善良也只有她能理解。舞蹈功底很好的她,从小就很孤苦,以为来到了文工团,她就可以展示自己,得到快乐。想像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文工团她就是她们的笑话。在刘峰下放后,她对这个集体失去了信心,也随着刘峰来到了前线。前线的一切,都让她触目惊心,同时,更让她懂得生命的宝贵。战争结束后,她也成了英雄,但她却精神失常了。在文工团最后一次演出的时候,她听到了熟悉的音乐,记忆瞬间在脑海里被唤醒,她跑出去独自在月夜下翩翩起舞,那时的她是多么的美!电影的结局,刘峰和何小萍经历种种之后,最后他们在烈士的墓碑那里再次相遇,小萍对刘峰表达自己的爱意,几经辗转最终两人在一起了。

  《芳华》描绘了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在这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团,他们经历了成长中的爱情萌发和充满变数的人生命运。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他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大相径庭!但我想小萍和刘峰最后在他们当中虽并不是最有钱,最有权的,但他们应该是最安详,最知足常乐的!

  在这个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希望我们能珍惜当下,抓住时光,让自己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10

  寒冬季节,冯小刚以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芳华》打动了无数观众。我坐在影院里,两个多小时,不停地擦拭着眼角。当电影片尾镜头定格,响起韩红唱的《绒花》:“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我和身边的许多老人一样,坐在椅子上久久不愿起身。

  《芳华》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在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部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所经历的成长以及充满变数的人生轨迹。我被电影的一个个镜头拉回到了已经逝去的青春岁月。

  到处传出的标语、口号,飘扬着的红旗、张贴的海报,悬挂的领袖像……唤起我那个年代难以磨灭的记忆。文革、越战等特殊历史事件,勾起我那个年代深埋已久的情怀。

  大学毕业后不久文革爆发了。那时候,我在苏北一个小县城的中学教书,我只比学生打七八岁。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我们无比虔诚;贴大字报,开批判会,我们曾经疯狂。我曾和学生一起,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们自己创作节目,像电影里那些文工团的战士们一样排练、演出。到工厂车间,到农村田头,脸上常常带着笑容,凡事都不世故,处处为别人着想。影片中的《洗衣歌》,那熟悉的旋律,让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当年学生演出的场景。70年代初,文革前的不少学生,特别是那些宣传队的队员,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雄心踊跃参军。他们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有的还像刘峰、何小萍一样经历了越战的战斗洗礼。我曾听他们讲过许多悲壮的战斗故事。

  前不久,当年的宣传队员给我发来一张摄于1968年的宣传队员的和合影。相片里的我和学生一样意气风发,满溢着青春气息,让我久久地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芳华》不仅仅唤起了人们青春的记忆,还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纯真、美好和善良,激发起了人们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热爱。男主角刘峰从基层连队进入文工团,又从文工团再次下调至基层连队,后来在社会变迁中他成了一个以踏车送书为生的打工者,历经沧桑磨难,少年意气已不复,唯独不曾忘记的是善良。同样的,女主角何小也将青春献给了战场,她不眠不休好几夜抢救伤员;当飞机空投炸弹,在qiang与火的洗礼中,绽放了最美的青春。尽管她目睹了无数战士倒在眼前,以致精神失常,但还是那么纯真和善良。

  我们常常以为,当人在遭受持续而又强烈的不公境遇时,很容易走向极端——要么绝望,要么愤恨。但刘峰和何小萍却依然选择与人为善,选择用善良去理解这个世界,选择做一个好人。他们走过风光尽收眼底的高峰,也经历过被众人不屑一顾的谷底;他们初心不改,坚守善良本色,一刻不曾停止内心的给予。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正是这种对善良的坚守使他们仍然保留了从容的面孔。那一刻,我周围的老人在抽噎,我扑簌簌地流泪了,许多年轻观众也潸然泪下。

  我想起了列夫·托尔斯泰曾的一句话:“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好人难做,但我们仍然要做个好人。因为那足够美好,那让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年华会消逝,但善良会永存,做一个善良的人,本身就足够美好,因为你的善行终会影响一个又一个懂得善良的人。一心向阳,灵魂才能闪闪发光。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但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不容忘却。同时,更多人的芳华正在到来,愿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得到善待。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11

  我当时看的是点映,在观影之前我就知道这个片子一定好看的,因此很期待。为什么知道一定好看呢,因为我是命理师嘛,而且应该是个出色的命理师呢,我根据自己的八字对应当晚的时辰,觉得对自己很吉祥,是一个对自己感官和思维感到触动的时辰,因此我相信这片子会座无虚席。

  我是在万达广场看的,虽然点映,但坐了一多半人,整场电影基本大家都是聚精会神的。一般看电影的多是青年人居多,这次大家应该也提前大概了解了点影片吧,我发现这次观影中年人的比例相对比别的片子高的。

  给我的感觉是挺好看的,故事情节前半段舒缓但却紧凑,后半段节奏明快而段落清晰。这片子听闻是本九月上映的,但是改档到本月十二月,细看还是能看出刻意的剪辑变化的,不过故事情节依旧紧凑,可以引人入胜。从摄影场景背景道具,都比较逼真专业。并且演员演技普遍不错,因为他们是军队文工团的,电影里有大量舞蹈场面,看得出群演的舞蹈都是很专业,演员有功底,能够引人入胜让人不出戏,很有代入感。

  而后半段越战部分,无论是战争场景,还是六分钟左右的,小队被敌军伏击的战斗戏份,都非常逼真,还原了场景,给人真实感,让人感受到战争之无奈与残酷。六分钟的战斗戏份,是从我军,尤其主要从男主角刘峰的个人视角拍摄的,好像是固定摄影和手提摄像机结合拍摄。这样就更逼真,真实而又不过分晃动而看不清,从刘峰的视角拍摄,让人感受更真实,代入感极强。这段拍摄手法很有好莱坞战争片感觉哦。

  整体故事情节紧凑明快,和拍得感人。一方面因为冯小刚讲故事的方式和指导水平过硬,以及选材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原小说出色,但原小说不是影片名字,〔芳华〕的影片名字,是作者,也就是影片里穗子原型严歌苓起的。影片名字恰如其分,讲了一代人的芳华和他们的故事,片子里穗子文笔好被提起过,后来也的确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作家。也因为文笔出色,和故事真实,真情实感,故而感人,影片亦感人。

  在如今影院多是商业片之潮流下,本艺术片前票房不俗,也引起很多人共鸣和赞赏,已经说明影片刺激出色和成功。刘峰毫无意义是一个悲剧人物,后来被下放到连队,参加越战时的他,我觉得已经处于灵魂幻灭的心死状态,夹杂的因为丁丁事情和被下放的失望无无奈。当然丁丁这个人应该是不喜欢刘峰的,她如何姑且不多评论,因为每个人可能看法不同。对于刘峰这样的人,如果仅仅是他的表白被拒绝,他可能会有痛苦,但不至于那么伤心和失望。他的失望和伤心以及心死,应该是之后被组织上一些人诱导定性和下放。之后的刘显然已经是凄凉失望和沧桑的。

  如果他当时直接去军校读书,就没有那些。如果战场上听从战友及时撤回,就不一定因为肱动脉扎时间太长手臂坏死而截肢残疾,如果不是因为残疾他后半生生活也不一定那么艰辛。但是真实的故事是没有如果的,人生时间都在按顺序走,发生就是发生了,这是他的命,他和小萍都比较苦命而已。而善良知性有同情心的穗子湿掉了那张纸条,也是她个人的感情命运。

  冯导除了表达故事,而且从一些片段里想表明一些社会现象或某些现象。但这个时代一些现象未必能被更多人看出和理解,甚至多个角度不同,看法不一,因此不适合多去介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看法,不同的角度会不同的看法,常言道一万个人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芳华,至于影片要表达的含义不复杂,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总之是一部好影片,大家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观摩理解。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12

  9月21日,由冯小刚执导、严歌苓编剧的电影《芳华》在甬城展映,笔者有幸观看了这部电影。

  冯小刚用很有度数的红酒来形容电影《芳华》,一大杯酒喝下去,整个人就晕在其中了。自古青春和爱情从来都不会局限在时代的隔膜里,热血、激情、躁动、纯真、美好,两样人生一样青春,都散发着追逐理想的芬芳。

  电影《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以70至80年代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群正值芳华的文艺兵,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团里,初尝成长中的懵懂爱情,经历出乎意料的命运变数。

  你的故事我的芳华

  你的故事写满我的芳华,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但那些故事在彼此的芳华里绽放着奕奕光彩。

  电影中“活雷锋”刘峰(黄轩饰)是一个在文工团里不被认可的存在,而受到刘峰照顾被文工团破格录取的何小萍(苗苗饰),从到文工团的第一天就成为了一个“笑话”。文工团女兵萧穗子(钟楚曦)作为何小萍这个“笑话”的见证者,因为父亲被打倒这样的经历,萧穗子对何小萍和刘峰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在刘峰和何小萍无意中卷入残酷的战争之后,命运巧合,萧穗子与二人重逢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影片以萧穗子的第一视角“我” 作为电影的叙事者,见证了刘峰、何小萍等文工团青春少年们大相径庭的命运,具有很强烈的代入感。

  美好岁月悲情泣歌

  影片开始部分营造的都是欢愉的气氛,欢快的舞蹈、音乐,食堂里的愉快用餐,“活雷锋”街上抓猪的戏谑搞笑,让人感觉放松,但美好之后往往是令人心酸的疼痛。有多美好就有多悲情,这正是导演的聪明之处,伏笔埋的悄无声息。就像心掉在地上摔碎还要被踩上千脚,前后反差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很能抓住观众的心。

  刘峰表白喜欢的女孩,情不自禁拥抱女孩被好事者撞见,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刘峰被下放到边防伐木连;受到刘峰照顾的何小萍对文工团失望透顶,因为抗争被迫离开文工团到野战医院当护士;而萧穗子终于有勇气送出第一封情书的时候却被战友截胡。这些打破美好的意外让人深感无奈,无力反抗。

  从战场回来后的刘峰和何小萍都成了英雄,但是没人清楚英雄背后承受的东西。一场残酷的战争,刘峰丢了一只胳膊,从小就遭人白眼受尽欺负的何小萍,突然之间成为英雄让她精神崩溃失常美好再次被撕碎,毁的彻底。当何小萍被音乐唤醒,操场上翩翩起舞的身影撼动人心。这是理想的光华,散发着诱人的芬芳。

  两样人生一样青春

  电影用一镜到底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战场的残酷,6分钟的长镜头非常考验演技、摄影技术,但是冯小刚运用的炉火纯青,整个画面都处理的非常好,直击人心,视觉冲击非常强烈,观众仿佛就置身在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场之中。虽然影片中有战争戏,但是导演选择了模糊战争,弱化战场厮杀,而是以此为故事背景,以此为故事跌宕起伏的诱因,促使这群文工团的青春少年成长成熟。

  即使我们和那个时代有距离,即使我们并不了解那样一代人的经历,但是电影《芳华》做到了让我们无障碍触碰。这是一段隔着时空的对话,向我们讲述属于那一代人的热血青春。一样的青春特质,点燃人们内心的热血激情的火花,向理想致敬,向各自的芳华致敬。

  电影《芳华》不只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更是一种对青春的留恋。虽然面对命运的安排,渺小的人们无力抗争,但是酸涩无奈里有我们不屈的追求。谁的青春不芳华,理想终将在青春里绽放光彩。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13

  有句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知道别人看了《芳华》后的所思所感,但我确信的是——《芳华》触动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影片的最后,刘峰和何小萍最终走到了一起,这是两个最善良的男女。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不高,至少比文工团的其他成员要低些,但两个价值观彼此相同人到了一起,他们一定是心心相印,相濡以沫、举案齐眉、鸾凤和鸣,琴瑟和谐,就像《格林童话》里的那句话——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了三百年。有的人可能认为影片的这个结尾并不好,我觉得这个结尾更妥帖更实际。现实生活中,最善良的人往往并没有被善良的对待,两个最善良的人能生活在一起抱团取暖,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有的人认为编剧严歌苓老师过于残忍,因为片中最善良的何小萍倍受其他女孩的欺辱,这其实才是现实生活的常态。现实生活中被憎恨被欺负的,绝对不是坏人,而是心地善良的好人。而电影中欺负何小萍的人可不是一般人,她们可是经过层层选拨的都是年轻、漂亮并且都颇具艺术才华的女孩。这样的女孩们都习惯性的欺负弱小的何小萍,那么整个社会的常态又是如何呢?

  电影的名字《芳华》取得很好,可谓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看了她们的芳华,免不了想想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年华。其实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芸芸众生来说,我们曾经的芳华都是普通的平凡的琐碎的,没有任何亮点可供追忆和回味的。乔布斯25岁就成了全美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并受到里根总统的热情接见;马克扎克伯格24岁已名满全球,并拥有上百亿财富。这两位大佬很牛,但全世界内又有几个这样的人物呢?对于我们这样大多数的凡夫俗子、贩夫走卒来说,对于自己芳华的最深记忆,可能就是谈了一两场蚀骨销魂、铭心刻骨的恋爱吧了!所有的青春回忆都离不开爱情,但影片中的爱情也因各种原因被伤害被压迫被扭曲。那个年代如此,现在依然如此;影片中如此,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所以影片中何小萍的爱情观就更稀有、更弥足珍贵!何小萍在战地医院陪那位负伤战士聊天,战士问她的心上人,何小萍真诚的说——他是最好最好的人了。何小萍深爱着刘峰,不是因为他有金钱或有地位或有权力,而是因为刘峰的心地淳朴善良。即使后来刘峰失去了右臂,成了一名残疾人,两人再次相遇,何小萍仍毅然决然的要跟刘峰相守在一起。我觉得这是影片中最感人的情节了,相比起现在无数信奉“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的女孩,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谁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些物质女孩也没有违法,更没有犯罪,也不属于破坏公序良俗,但在每个男人的心灵最深处,对何小萍这样的女子,应该多一份尊重和敬意!

  影片的最后,萧穗子提到刘峰和何小萍,感叹说——“他们芳华已逝,面目全非”。哎,这句话是全片最重要的台词,直接呼应了影片的名字。同时,我还觉得这也是全片中最锥人心痛的一句台词。刘峰和何小萍老了,萧穗子也老了,全文工团的人都老了,世界每个人都在慢慢老去,没有谁能阻挡自己芳华的逝去。对于我们普罗大众而言,意义可能在于启发我们轻装上阵、顺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蹉跎岁月,后悔终生,毕竟青春易老,芳逝!

  对于冯小刚导演和编剧严歌苓老师来说,他们都已过耳顺之年,但他们的这部艺术作品,将永世长存。一百年后的人们可能不会再看冯导的《甲方乙方》、《非诚勿扰》,但人们肯定还会看他的《一九四二》,看这部堪称杰出甚至伟大的《芳华》。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14

  她依然是我十多年来最喜爱的一位作家,偶然从她的第一本《陆犯焉识》开始,紧接着从《天浴》、《扶桑》到《小姨多鹤》、《妈阁是座城》,从《霜降》、到《老师好美》、《谁家有女初长成》···一发不可收拾。严歌苓的文字有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她塑造故事总是“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不需要听外面的评价,读着读着你就能感受到她太会写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几乎都被拍成了电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着屏幕的第一眼,脑海里跳出来的两个字:优雅。严歌苓从头到尾有一种淡淡的朴实和真诚,那种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书卷气的平静、宁和掩盖了她本身所经历的的岁月沧桑,可是这种朴实和真诚里又有着一种严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这也是读她故事给人感觉的热烈与冷静,繁华和苍凉,时而通畅流利,时而曲折揪心般复杂的所在。听严歌苓讲座,她说话的语调总是不急不缓,温和平静,甚至于还有些拖着小女生气息的尾音,这和她的作品又象,又不象。

  后来我才知道,严歌苓新作《芳华》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个一贯喜欢塑造边缘化的女性人物的严歌苓在《芳华》里却一反常态,着力刻画了那个年代队伍文工团里主人公“老好人”刘峰的形象,刘峰对林丁丁的后背触摸导致“好人”刘峰结束了他的英雄时代,而刘峰对小曼的托举触摸则给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心。他们都因为那一记触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

  面对那人格几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刘峰后来众叛亲离,她说,“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

  小说的最终,刘峰罹患癌症,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顾了三年,直至去世,这是小曼对刘峰当年touch的回报吗?我想,那远远不止是回报,更多的是在人生际遇不经意的偏离和嘲讽中似冷似热的依恋。

  这么多年来依然对严歌苓毫无抵抗力,还是因为她的每一本书读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凉气,心塞很久。这种心塞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从作品里迸发的力量让人进入对人物,对时代,对现在的人性的种种思考。

  人果然还是自私的动物,面对刘峰“老好人”的完美,人们一边享受着他的善意,又见不得他的出类拔萃,总想从他身上寻出一些蛛丝马迹,好佐证这一类人也有如同他们自己一样的狭隘,卑劣和阴暗的一面。好人往往都是这样,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可有可无的,善良总是最廉价,我们从小受着那些“向雷锋学习”的教育,做好事要不留名···可是,一旦被贴上“好人”的标签,那些肆无忌惮地猜疑和背叛随之都来了。而面对这些,你,只能是一个好人,否则你之前的种种,都会是“作秀”,此时那些人就终于可以扬起他们的嘴角,嘲讽道:“看啊,这就是那个好人···”

  命运无常,人性多变。书中最终的结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没有好报,这个“活雷锋”并没有被时代所包容,落水之后还引来一顿痛打,何小曼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严歌苓的作品向来在揭示社会底层的一些罪恶上时毫不留情面的,我们能洞悉平凡中的伟大,却也能窥测到伟大中的丑陋。

  人生本就不易,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平凡或伟大,卑微或高尚,最终都会芳华落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那多一点点的慈悲。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15

  她依然是我十多年来最喜爱的一位作家,偶然从她的第一本《陆犯焉识》开始,紧接着从《天浴》、《扶桑》到《小姨多鹤》、《妈阁是座城》,从《霜降》、到《老师好美》、《谁家有女初长成》···一发不可收拾。严歌苓的文字有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她塑造故事总是“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不需要听外面的评价,读着读着你就能感受到她太会写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几乎都被拍成了电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着屏幕的第一眼,脑海里跳出来的两个字:优雅。严歌苓从头到尾有一种淡淡的朴实和真诚,那种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书卷气的平静、宁和掩盖了她本身所经历的的岁月沧桑,可是这种朴实和真诚里又有着一种严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这也是读她故事给人感觉的热烈与冷静,繁华和苍凉,时而通畅流利,时而曲折揪心般复杂的所在。听严歌苓讲座,她说话的语调总是不急不缓,温和平静,甚至于还有些拖着小女生气息的尾音,这和她的作品又像,又不像。

  后来我才知道,严歌苓新作《芳华》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个一贯喜欢塑造边缘化的女性人物的严歌苓在《芳华》里却一反常态,着力刻画了那个年代部队文工团里主人公“老好人”刘峰的形象,刘峰对林丁丁的后背触摸导致“好人”刘峰结束了他的英雄时代,而刘峰对小曼的托举触摸则给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心。他们都因为那一记触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

  面对那人格几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刘峰后来众叛亲离,她说,“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

  小说的最后,刘峰罹患癌症,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顾了三年,直至去世,这是小曼对刘峰当年touch的回报吗?我想,那远远不止是回报,更多的是在人生际遇不经意的偏离和嘲讽中似冷似热的依恋。

  这么多年来依然对严歌苓毫无抵抗力,还是因为她的每一本书读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凉气,心塞很久。这种心塞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从作品里迸发的力量让人进入对人物,对时代,对现在的人性的种种思考。

  人果然还是自私的动物,面对刘峰“老好人”的完美,人们一边享受着他的善意,又见不得他的出类拔萃,总想从他身上寻出一些蛛丝马迹,好佐证这一类人也有如同他们自己一样的狭隘,卑劣和阴暗的一面。好人往往都是这样,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可有可无的,善良总是最廉价,我们从小受着那些“向雷锋学习”的教育,做好事要不留名···可是,一旦被贴上“好人”的标签,那些肆无忌惮地猜疑和背叛随之都来了。而面对这些,你,只能是一个好人,否则你之前的种种,都会是“作秀”,此时那些人就终于可以扬起他们的嘴角,嘲讽道:“看啊,这就是那个好人···”

  命运无常,人性多变。书中最后的结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没有好报,这个“活雷锋”并没有被时代所包容,落水之后还引来一顿痛打,何小曼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严歌苓的作品向来在揭示社会底层的一些罪恶上时毫不留情面的,我们能洞悉平凡中的伟大,却也能窥测到伟大中的丑陋。

  人生本就不易,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平凡或伟大,卑微或高尚,最终都会芳华落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那多一点点的慈悲。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16

  二○一八年元旦临近,前日就在网上预购了电影《芳华》的门票。昨天午后,驱车22公里从沈抚新城去到了横店影院抚顺市印象新城店,观看了由旅美华人美女作家严歌苓编剧、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

  电影《芳华》既是文艺片,也是青春爱情片,还是战争片,影片讲述了部队文工团一群文艺兵跌宕起伏的青春故事。影片同时也很好地诠释了爱情和战争是文艺创作的两大永恒主题的文学艺术理论。这也是继《高山下的花环》之后少有的一部以隐晦方式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争影片。

  笔者记得,从小到大曾看过很多部战争影片,比如《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车轮滚滚》、《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战上海》、《上甘岭》、《三大战役》等等。与《芳华》同为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争影片,是于33年前的1884年冬天上映的《高山下的花环》。

  《芳华》和《花环》都是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争影片,笔者认为《花环》是战争正片,而《芳华》并不是战争正片。从艺术创作的主题来看,《花环》的人物命运是为那场战争的艺术化呈现来服务的;而《芳华》的战争场景与过程是为刘峰与何小萍等人物命运的艺术化呈现来服务的。就其艺术内涵来说姑且不论,只说战争场面的拍摄,《芳华》影片更加震撼人心!

  过去的电影在拍摄战争场景时,多数都是远景拍摄的,万炮齐发、炮火连天、烽烟滚滚……近景都是灰头土脸、浑身鲜血……得益于当今先进的化妆术、道具术和布景术等电影技术的高度发展,《芳华》的战争场景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其中有连续六分钟的战争近景拍摄,枪林弹雨、爆炸残肢、鲜血飞溅、血肉横飞、成片尸体、重度烧伤……等等,这些写真拍摄几乎都是过去的战争影片中所看不到的,而且都是近景拍摄,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尤其是在影院观看,给人的视觉冲击力非常震撼!连续六分钟不切换镜头的战争场景拍摄,而且还是爆炸近景拍摄,要求演员一步差错都不能出现,否则将片刻殒命……这就是这部战争影片所带给观众的巨大视觉冲击力,近景战争场景震撼人心!

  《芳华》的演员阵容也基本上都是新面孔,她们扎实的舞蹈功底,着实令当今一些明星们汗颜!拉出当今的那些鲜肉萝莉偶像明星们来看看,有谁能有《芳华》剧中演员们扎实的舞蹈功底?而且这些舞蹈还是民族舞加芭蕾舞……《芳华》剧的演员,没有整容、没有雕琢、没有矫情、没有造作……从容貌到神情都散发着一种天然的美……难怪影院中坐着很多银发的老人观众……艺术就应该回归自然!

  剧中何小萍战士的那段精神病患者的独舞,令所有在场的观众不分男女老幼潸然泪下!不论你是柔弱小女子还是铮铮铁骨汉,在影院看《芳华》影片时没有眼睛不湿润的……战争不但摧毁了人的生命,也摧毁了人的身体,更摧毁了人的精神……

  电影《芳华》同时也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忘却那场渐渐远去的战争……在当今这个和平、幸福与繁华的年代,战争的不测随时都有可能再次降临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忘战必危!

  铭记历史,不忘战争,缅怀先烈,珍视和平!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17

  “多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一节课上睡着了,一觉醒来还在初中的教室里。老师的粉笔迎面而来砸到你的脸上,提醒你,上课不要睡觉。你告诉同桌,说做了个好长的梦。同桌骂你白痴,叫你好好听课。你看着窗外的球场,阳光洒在脸上,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还充满希望!”

  这是我们在心里想过无数次的场景还原,也是电影《芳华》最大的主题。

  它最大的痛处在于再也回不去了。人间有多少芳华,就有多少遗憾,一个人在经历了许多事情就会发现,青春真的是一个人拥有过的最美好的东西。

  文工团解散的时候,所有的人哭得稀里哗啦,舞蹈指导老师抱着政委哭着说:“政委,为什么要解散文工团?为什么?”

  这让我想起每次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散伙饭,我明明觉得这样的学习生活无趣又累得要死,盼着它快点结束,可是真的快要结束的时候,又非常舍不得,这里埋葬着我的整个青春啊!

  何小萍穿着病服在月下独舞,那是全片最美的片段。刘峰遭人陷害,被开除出文工团,几乎所有人和他划清界限,那是全片最残酷的片段。

  刘峰唯一一次释放,就是对林丁丁表白,拥抱了她,这个拥抱却让他万劫不复。何小萍唯一一次释放,是拿了林丁丁的军装去拍照,作为新人的她,却永远被室友们钉在耻辱柱上面。

  《芳华》怀旧美好的画面背后,展现出来的,是无奈的现实。

  “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这句话是我在全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是把何小萍和刘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条线,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善良的人。

  刘峰被迫的离开文工团,只有她一个人去送行,临走前赌气似的大声喊,想让所有人都听见:“我明天早上来送你!”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团队里的人集体背叛了刘峰,只有何小萍觉得他是一个好人。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疏远?因为三观早已不同。

  刘峰和何小萍都是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人,何小萍看穿了文工团所有人的勾心斗角,利己主义,即使给她跳主角的机会,她也不屑与那些人为伍。

  后来她从文工团离开,跟随刘峰的脚步去当了一个战地护士,她在病榻前,那个十七岁的士兵问她有没有心上人,她说:“我配不上他(刘峰),他是个很好很好的人”,看得我眼泪差点掉下来。

  多年之后,萧穗子成了知名记者,林丁丁嫁给了华侨,陈灿变成了地产商,郝淑雯跟他有了孩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刘峰断了一只手之后,变成了一个从事书籍运输的小贩,他的车子还让城管收了,自己没钱交罚款。

  刘峰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是自足而充实,他和何小萍相约着一起看望那些在战争中死亡的战友。

  电影在最后用萧穗子的角度说:我是在2016年的春天,孩子的婚礼上,见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战友的,不由得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青春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流离失所,在洗尽铅华之后,许多人对人生满是失落,而只有那两个相同的温暖灵魂靠得越来越近。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18

  从电影院出来,内心其实五味杂陈。看电影的时候哭了几次,却在最后都归于了平静。

  电影《芳华》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好结局,作为故事主人公的刘峰和何小萍,他们的结局并不算好。电影中用了一个词语——“相依为命”,应该足以让我们联想到他们的后半生。

  芳华路上到处都是抉择,不同的选择也许会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结局。无论是刘峰、何小萍,还是萧穗子、郝淑雯和林丁丁。

  电影着重聚焦的五个人,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抉择和不同的命运。

  刘峰选择放弃读大学的资格,为了林丁丁。又因为表白被拒,因为林丁丁的自保被迫离开文工团,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上了前线。

  何小萍选择放弃了与她而言没有人情味的文工团,为了刘峰。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去了野战军医部队,在战争中也上了前线。

  萧穗子,整部电影的讲述者,也是内心最为平和的一个人。她性格好,所有人都能跟她打成一片。她心地好,是文工团女兵中唯一对她释放善意的人。她人缘好,去前线当记者时,所有人都对她依依不舍。但她也有遗憾,直到文工团解散前夕才将心中的情思写在情诗上,却得知心上人已经和她的朋友在一起了。

  郝淑雯和林丁丁,故事中家庭条件最好的两个姑娘,一个用“门当户对”击碎了萧穗子整个青春的悸动,一个为求自保让深爱她的刘峰被迫离开了文工团。故事的结局,没有反转,没有悔悟,她们还是她们,眼中的骄傲从未改变。但富足生活背后的精神的空虚和失落,她们的骄傲让她们不会说出来。而我们,也只能通过她们的眼神和只言片语才能明白。

  刘峰是个好人,只知奉献,甘为绿叶。他不是没有私心的,林丁丁就是他的私心。除此之外,他依然是个好人,不计回报地将青春挥洒在部队之中。

  而何小萍是个可怜人,童年饱受冷眼,进入文工团后受到了欺负,在前线当了英雄模范后却因为战争的刺激,神经出现了问题。直到文工团的最后一次演出,台下的何小萍忍不住跳起了那段刘峰陪她排练过的舞蹈,精神才逐渐开始好转。一个开始,一个结束,哪怕何小萍对这里失望透顶,文工团却也深深地烙印在她的骨髓之中。

  命运没有因为他们的好和他们的可怜,就变得更加仁慈。

  但是他们却未曾说过一句后悔。

  这恐怕就是人生吧。恰恰也是刘峰和何小萍内心的强大。欣然接受命运,欣然接受自己选择后的人生道路。

  在镜头定格的那一幕,历经岁月沧桑的刘峰和何小萍相拥在长凳上。没有表白,没有盟誓。只有何小萍很多年前未能说得出口的那句——“你能抱抱我吗?”和刘峰仅存完好的左臂完成了很多年前的那个拥抱。

  他们是强大的。也许远没有郝淑雯和林丁丁的生活富足,但强大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刘峰和何小萍的身上有一种其他几个人看不到的坚韧,哪怕时代在巨变,他们也在变动中坚守住了自己的内心。

  整部电影其实看的是故事,读的是命运。大环境下的碾压变迁,每个个体的抗争与选择。命运是无情的,但人却是有顽强的。欣然接受自己做下的每一个选择,欣然接受命运安排给自己的每一个挑战。

  人活一辈子,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也就足够了。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19

  《芳华》讲述了文革后期文工团中的故事,团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经历过战争、解放、改革开放后,应和平年代的需求而被解散。在解散前,了解时局的人已开始准备转业,一个接一个离开了军人队伍;而穗子不愿面对改变,坚持要留下来,并用自己的金项链给战友做了牙托,只为他能继续留在军人队伍。但解散文工团势在必行,直到不得不离开的时候,她依然不愿接受现实,好在最后考上了大学。

  在我们的时代里,同样有很多人只愿固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愿接受大环境的改变,但外面的生活日新月异,你不改变,必然被社会抛弃;而当你站在社会队伍的后面时,你眼里的社会一定是非常悲伤的,因为你只能看到和你一样被社会抛弃、跟不上队伍的人,每天牢骚着对社会的抱怨、对生活的无奈、对命运的咒骂,你绝看不到走在时代前沿的人对自己的追求。而力量总是向着努力的人的,你接受时代的改变,并努力跟随它,你的眼睛才会看到更多的机会。

  主人公刘峰,是文工团公认的活雷锋,每年都会得到军人队伍给的各种奖项、荣誉,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做;别人做不了的事,他做;只有他有的进修机会,他却让给别人……他是不折不扣的好人,却因为爱情被下放连队。我不想说是邓丽君的歌害了他,也不愿责怪林丁丁的落井下石,她只是想保护自己而已。但是看到组织审讯刘峰的时候,我是真的觉得“恶心”。

  影片中对此事有一段解说是这样的:“一个总做好事、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突然对你说他惦记你很久了,让你感觉惊悚、恶心、辜负。”对于这件事,我同样感到惊悚、恶心、辜负。在偶像剧中,每一个女生都巴不得被这样的男孩子惦记上吧!东华帝君爱上小凤九不是也让我们拍手称赞、心动神移吗?!怎么到了刘峰就是被腐蚀了呢?这大概就是年代的力量吧,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思想的力量。直到现在依然流传着一句话:“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千好万好的一个人,犯一点点错似乎都应该被千刀万剐。但是刘峰爱上林丁丁又有什么错?活雷锋不能有爱情吗?在我看来,应该是他错误的表达方式吧,毕竟他强行抱了人家……唉,还是邓丽君的歌害了人家呀……

  “铮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那是多么令人可歌可泣的史诗。一部影片,让我看到时代前进的车轮碾压出悲痛的辙印。我不禁想,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会怎样?会不会也在希望中努力、在努力中绝望、在绝望中呐喊、在呐喊中死亡?在我们回头看过去的年代的时候,忍不住唾弃他们的愚钝,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又好到哪里去了呢?

  或许,我们的时代已经很好了,虽然铺天盖地的真假消息在身边炸开了花,快节奏扰乱了步伐,但信息时代让我们更便捷地认识了世界,比起改革开放前,已经好太多了,比起我们的父辈、祖父辈,已经太幸福了。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如何能不享受当下,不感恩前人建设的和平年代,不珍惜现在的美好岁月?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又如何能不奋斗,不致敬鲜血染红的历史,不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而奋发图强?

  我们的青春该绽放,体现自己的价值,追随自己的心意,将眼前的苟且变现幸福;

  我们的芳华当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让诗和远方现在就来。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20

  《芳华》把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刘峰和何小萍在车站座椅上相拥而坐,悠扬唯美的歌声《绒花》和画外音同时响起......我突然间觉得这画面是那么美,美得不忍心让它逝去。

  这是两位历经了岁月风霜经受了生活折磨而依然热爱生活的人,刘峰的好,何小萍懂得;何小萍的苦,刘峰懂得,两个相依为命的人不需要更多的言语,这是刘峰和何小萍最好的结局。

  “他们话不多,但是看起来比其他人更加知足,待人也更加平和”,片尾那段画外音诠释着一个好人内心的温暖,这是上天赐予好人的礼物,收获内心的充实和温暖,物质上贫瘠,但内心富裕、温暖有力;于他们而言,他们的灵魂属于自己,属于自己坚持的信念和自己想要的美好。 他们抓住了自己能够抓住的幸福,拥有了自己所能拥有的生活,也并没有放弃自己不该放弃的坚持。

  因此,片尾曲出来的时候,我还是把眼泪忍回去了,在我看来,这是他们最好的人生,平和知足内心富裕有尊严。

  《芳华》是一部把很多人都看哭的电影,《芳华》拍的是谁的人生,为何能赚走这么多眼泪?

  刘峰,一个愿意付出的人,一个愿意帮助他人成全他人的人,一个善良的人,却命运波折生活困顿。一个处处帮助他人的好人一次次错过机会,一次一次地被社会大潮推着向前行走,接受一次又一次并非自愿的改变,用尽了全力,却并未得到常人眼里所谓成功的人生。电影看似在表现好人刘峰的命运,实则是拍出了所有普通人的人生。《芳华》温暖平和是岁月之礼

  写实的电影击起大家的共鸣,这便是冯小刚的厉害之处。在时代大潮面前,文工团不想解散也要解散;在工作安排面前,你不服从也必须服从,让你上战场,让你下医院,让你当英雄......普通人没有能够扭转趋势的大潮,也没有能够对抗强大的团体,唯一能够保存的或者就是自己内心的那份坚持。

  人生的芳华时代,理想飞扬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梦想;年轻的特点就是对社会认知不够,幻象美好。可历史的现实是,在时代大潮面前,没有多少人能够先知先觉,也没有多少人不会迷失,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实现完美转身,绝大多数的人都要接受普通人的命运。《芳华》温暖平和是岁月之礼

  所谓普通人就是,总有梦想遥不可及;比如林丁丁,梦想可谓破灭了一次又一次;比如萧穗子,心爱的人最后成了闺蜜的老公;又比如刘峰和何小萍,现实生活里的种种艰辛和不易。这些普普通通的人,这些现实生活里的你们和我们,都在经历着冯小刚镜头下的人生,只是时代不同而已。

  冯导对人生的感悟入木三分,他永远会站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指着前方告诉你,这才是生活。《芳华》的创作是贴近生活真实的,不同于陈凯歌的作品。我曾经和朋友笑谈,如果把他俩比作画家,冯小刚是写实派,陈凯歌则是抽象派,写实派的作品比较容易被读懂,更易被接受,但要出精品确也需要厚实的功力,而冯导在我眼里是功力深厚的一位。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21

  2018年1月6日,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去观看了期盼已久的电影《芳华》。影片中的一句旁白,久久回荡在我耳边:“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才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影片中的何小萍就是那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而刘峰就是那个善良的人!

  何小萍满心欢喜来到文工团,想着从此就不会被人欺负了!可现实却一次次浇灭她美好的理想!她想要照军装照,心里有着美好而卑微的念头,想寄给劳改营里的爸爸看,可是部队里演出服发完了,只能等夏天,还有好长好长时间啊,太久了太久了……。以前在家里太受冷落,她做不到一开始就落落大方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她不知道如何用体面的方式实现自己其实并不过分的愿望,舍友的明嘲暗讽和过去经历的排挤压迫让她实在不敢开口借,怯生生地想让一切静悄悄地实现,然而害怕的事情最终发生,因军装照摆在照相馆的橱窗里而被揭发,未经允许拿别人东西的事情不仅被发现了,而且因为羞于承认,被更加激烈地围起来指责批判!

  一个从小就被欺负得怯生生的小女孩,她怎么无师自通学会磊落?但就因为一次的不磊落,从此以后文工团里所有的丢脸现世的坏事大家都会扣到她的头上,“她是全世界最臭的”,“那个塞了搓澡海绵的文胸也一定是她的!”大家都嘲笑她、排挤她,她怎么躲也躲不掉,怎么辩解也没有人听。所有男演员不愿意和何小萍搭档的时候政委说他很心寒,但他的心寒可能更多是建立在集体的利益,因为大家没有为了表演的共同目标齐心协力而心寒。

  可是这时候终于有一个人不盲目地附和这些排挤,不怕被孤立,单独站出来明确表示接受她、支持她,在没有人愿意给她伴舞的时候,这个人挺着抗洪受伤的腰说他愿意!他就是被大家称为“活雷锋”的刘峰!只有善良的刘峰同情同样善良的小萍,他们珍惜善良!

  从前那些她受到的委屈、祈求保护和安慰的的书信送到了劳改营里渺无音讯,等来的只有一份父亲死亡通知书,而刘峰的出现就像一道光打在了何小萍原本一片漆黑的世界里,这份温暖让她有了一点点勇敢,这点点的勇敢足以点燃何小萍一生的善良。足以让她在刘峰被流放的时候不顾旁人的眼光为他送行,足以让她在刘峰上战场的时候日思夜想,足以让她在刘峰落魄残疾的时候悉心照顾、守护余生。

  在文工团里平时也只是让何小萍打杂,不管何小萍心里有什么感受,当在高原上卓玛摔伤膝盖,为了演出任务,为了让何小萍乖乖跳完A角,政委要求所有人对何小萍装病的行为装作不知,把她拉到演讲台上架到了人民英雄的高度,可是表演结束后却用最残酷的方式告诉何小萍我们知道你装病:直接把何小萍指派到残酷的救援前线。政委这种处理方式太冷酷了。何小萍笑了?苦笑。心寒的笑!

  文工团的善良和残酷,投射出了一个社会的善良和残酷,其实并没有年代的界限,这些善良和冷酷,现在这个时代也一样在上演。但我们不要因为有残酷的现实,就拒绝善良,否认善良!我们应珍惜善良!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22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种颜色,而有的人哪怕活在一片灰色中也坚信能等到灰色变为彩色。我想,刘峰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我不知道文工团的人在叫刘峰“活雷锋”时,有多少人是在嘲讽,又有多少人是在由衷地称赞。在那个将品质看得比金钱更重的时代,品质和名誉无疑就好比如今的金钱,是一个人珍贵的财富。而刘峰这种雷锋般的做法,就是在积攒自己的财富。他帮家在北京的战友带东西、不顾生死地抗洪抢险、帮买不起沙发的战友做沙发、甚至当炊事班的猪跑了时第一个想到求助的对象就是他……我相信,出身贫苦的刘峰是发自真心的爱文工团,爱那个接纳了木匠儿子的文工团,那个他为之付出无数努力的文工团。我想,没出事前的刘峰是坚信在文工团他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将之前灰色的人生绘成彩色。

  而出身高级干部家庭的郝淑雯的人生似乎一直都是彩色的。军长的女儿可以理所应当地在文工团里当上室长,可以理所应当地成为女兵们的头儿。天生丽质的林丁丁和才华横溢的萧穗子默认了这种生物链,出身想对平凡的她们同样爱着这个文工团,也同样渴望活出更美好的自己。而那个从未被善待的何小萍,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将成为这个文工团的笑话。

  可能我们身边很少有刘峰那种活雷锋,但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像何小萍那样的“灰姑娘”,那种可能永远也不会成为公主的灰姑娘。从未被善待的她期待着成为能够被善待被尊重的解放军,却不曾想等到的是被不停地耻笑和孤立。我想,汗味和军装照只是她被嫌弃和孤立的借口,根本的原因还是她不愿认同文工团的生物链。我相信萧穗子和林丁丁们的内心是善良的,郝淑雯的调侃和戏谑也非出于有意,但隐藏自己的怜悯做一个看客的成本远比失去现在所拥有的去和何小萍做朋友的成本低。就这样一个一直不被善待和认可的人,却突然被施舍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舞蹈A角时,她体现出了发自内心的抗拒,一种夹杂着委屈、愤怒而又不做作的抗拒。

  我想刘峰和何小萍的青春芳华在被文工团下放的那一刻就结束了,迎接他们的是残酷的炮火和潦倒的人生。而郝淑雯林丁丁萧穗子们的青春芳华也随着文工团的解散而结束。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变革消磨尽了那个文工团大院里最后一丝青春的气息,萧穗子的热枕和金链子终究没能敌得过郝淑雯的门当户对,可能军长的女儿和副司令的儿子就应该天生一对儿;林丁丁在医生和摄影干事间犹豫徘徊过后终究还是投入到了未曾相识的华侨的怀抱;而刘峰和何小萍这两个命途多舛的人最终在晚年相依为命……

  岁月不能抹去记忆,但岁月可以将一段记忆擦拭得熠熠生辉。从那个文工团大院里走出来的萧穗子刘峰郝淑雯们在世俗中浮沉多年以后最终还是坐在一起温馨地追忆起了那段定格了他们的芳华的岁月,那些各自被中伤、委屈苦痛的瞬间在多年后都化作了轻微的摇头和叹息。哪怕曾经不被善待的人,也会怀念那时芳华的自己,或羡煞,或叹息。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23

  不知道是岁月给青春留下了烙印还是青春给岁月留下了温馨!——自语

  这是一个小学生的《芳华》观后感: 电影演到快结束的时候,小萍姐姐真的好起来了。可是,小萍姐姐好像生活得并不好,可是她那些曾经欺负过她的其他姐姐们好像过得都很开心。我就看不懂了,为什么小萍姐姐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果,而那些“坏人”们却能过上好的生活。

  “好人”多磨难!似乎印证了什么!

  我一直还在纠结着,小学生眼中是好人坏人的标准,好人不得好报,这是小学生的疑惑,但我作为一个成人看到的是人性的撕裂,不是用好人坏人能解释的问题。

  小时候看电影,也只有两个标准:好人,坏人。而且那个时代的电影都是好人赢了,坏人输了。那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从不看电影,就是在家门口演电影他也不看。但唯一的一次,在我们软磨硬泡下,在我们反复说明不是那些好人坏人的片子的情况下,父亲和我们一起在生产队的场畔里看了一场电影,那部电影是《卖花姑娘》。在那个“英雄”的时代,人们习惯了好人坏人的时代,《卖花姑娘》的放映,感动了多少人!底下哭声一片,我们哭了,一直刚强的父亲也哭了。那个情形累似今天《芳华》的情形。

  我一直纠结着,思考着。

  何小萍是好人吗?夜读朱光潜——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又联想到《芳华》何小萍,她的意志被现实征服,当兵是逃脱家庭,剧团不待见就消极对抗,高原慰问以高烧逃避,固然有弱者的一面,但不敢面对现实才是致命的缺陷。人性的懦弱暴露无遗。怪社会,怪自己,都不是理由。骨子里有好强争胜的性格,责怪林丁丁也是无理由的,你得不到的东西人家又不惜憾,怪谁!她以弱者的形象博得观众的同情,仔细想想,她倒底做了哪些好事?好事的标准是什么?

  其实,生活是很无奈的,你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何小萍改变了什么?她的懦弱、脆弱是导致经受不了刺激神经失常的根源。影片的高明之处就在前面大量的铺排已经给结果埋下了伏笔。她的叛逆,她的逃避,她的要强,她的消极,怪那个时代吗?我想不管放到什么时代,这样的人都会是这样的结果。只是冯导或者说是作者严歌苓把她放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似乎更趋合理。其实,这样的社会一直在演义着,没有因了时代的变换而改变。

  我说过,时代的是非功过自有时间的评判,人性的丑陋美艳也不是一个林丁丁的错,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多元,自有存在的理由,我们不去评判,做好自己是我的信条!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很震撼人心,何小萍从剧场出来孤独的一个人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蹈。是不是有世上污秽我独清的感觉!

  做一个孤独的舞者!似乎我看到了我自己!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24

  什么样的电影能使观众流连忘返,一天之内两次进影院看同一个电影呢?

  新片《芳华》公映的第一天,我就体会了一次意犹未尽,二次进影院欣赏影片的冲动……

  此片由冯小刚导演,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刘峰(黄轩饰),和从农村来,屡遭文工团女兵歧视与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饰),“意外”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

  昔日的文工团战友萧穗子(钟楚曦饰)、林丁丁(杨采钰饰)、郝淑雯(李晓峰饰)、陈灿(王天辰饰)等人,在现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的命运又大相径庭,拥有着出人意料的人生归宿……从来不需要刻意想起,但却永远也不会忘记。

  电影开篇是久违的"八一制片"雄伟的解放军军歌,把我们带入到那个年代。一曲动听的"绒花"旋律让我浮想联翩。不禁想起我的博客《老照片》,不约而同在同一时间产生了共鸣。我们是生长在同一时代的同龄人。那个年代我们和影片里的文工团里的年轻人一样充满理想和激情。影片里饱含了对美好青春年华浪漫的怀念,感受到那个年代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等等……

  影片中叙述的是好人刘峰和几个女兵的故事,他们每个人不同的命运构成的不同色彩的"芳华"。当主人公刘峰受到不公平待遇,被下放到遥远的边疆连队,一首悠扬"送别"音乐响起,仿佛眼前出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此情此景,我突然懂得了这首歌的含义,其实生活就是不断送别的过程。特别是在看到影片的后半部,战争牺牲的惨烈及最后文工团撤编等,一首撕心裂肺的"驼铃"歌曲,战友们如此难舍难分的场景,几次令我控制不住的落泪。那个年代剧中人的"芳华",虽不是感同身受,但依然被深深地感动。

  如果说《芳华》中最感人的一幕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最后萧穗子的那句旁白:“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风生,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曲终人散,但我仍然沉浸在剧情中不舍离去……感谢冯导、感谢作家严歌苓在年终岁尾奉献给中国影迷乃至世界影迷的一部非常具有时代感的大片,影片留住和记录了我们每个人的"芳华"……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25

  最近围绕电影《前任》的话题很多,这个自带感情色彩的名字,自然可以吸引痴男怨女的围观。同事分享种子好几天了,我却不愿点开,不想给自己伤口撒盐。

  吉哥哥看过《芳华》就忍不住分享了自己的感想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让我心有所向。他说“《芳华》的票房可能不及《战狼》,但它的艺术价值在《战狼》之上,我相信十年之后他仍是经典。

  之前看过一个节目,宋丹丹老师说“不能引发人思考的作品就没有艺术价值”,我不能再赞同。虽然我对艺术的欣赏尚停留在大众水平,但是我可以通过思考和再创造使它价值提升。引发观者的无限思考,就是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

  坐在电影院的我旁观着那段离我们很遥远的年代,影片之初,对于他们的理解最多只是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热情高涨云云……随着人物关系的阐明,矛盾的显现,那个年代的特征才开始鲜活。

  1.干部子弟的优越感强压着身份不做好的普通民众,让一颗原本就怯懦的心连同对军装的向往被外人曲解为行为鬼祟。是那里的现实残酷还是人性的邪恶,我倾向于前者,所以对那些像恶霸一样的军人表示包容。

  2.我觉得丁丁是影片中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人物。她骨子里有追求和尝试新事物的胆魄,四个人躲在屋子里接受新音乐的洗礼,甚至为了追求极致体验特意营造氛围,以及后来远嫁海外都能证明。影片之初,刘峰接小萍到文工团时,丁丁争相与刘峰握手,那时的她感觉荣幸至极,还当众戏称一个月不洗手。结果在刘峰鼓起勇气跟她表白时,却转变成为旧时代女性的思维方式,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也许是对先进个体的神化,让她认为,优良的作风是一种天性,他一生的职责便是英雄的使命,他应该是无私,不食人间烟火的。一旦像常人一样有情感诉求,英雄形象便崩塌了,无法说服自己接受这扭曲的精神脊梁。我其实能理解,她并不是惺惺作态,也不是小题大做。她的分裂像极了我的纠结,不同的是她是受时代的局限,而我是受自我的禁锢。

  3.小萍精神恍惚地观看着文工团解散前的最后一次演出,忽然之间有了意识,独自一人在草地上翩翩起舞那段最让我动容。面对现实的残酷,人很容易迷失,陷入一无所有的挫败感。她厌恶刻板的组织纪律,逃避让她受尽委屈的家和组织,都不过是想远离是非,简简单单,诚诚恳恳地生活,却不小心把自己封闭。谁也料想不到,唤醒她的是曾熟悉的舞蹈。或许正是因为舞蹈单纯,不曾伤害过她,所以她隔绝了所有不如意的事,物,唯独她的热爱。直到影片结尾,她将埋藏在心底十几年的感情向刘峰表露,最终如愿靠在他的怀里,让人欣慰和敬佩。

  《芳华》对于我的启发是人的思想和信念是可以贯穿整条时间长河的,纵年华易逝,然初心不改。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26

  当电影片尾镜头定格,响起韩红唱的《绒花》: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这一幕让影院的许多人泪目,包括我身边的一众年轻人,即使过了片尾,也久久不愿起身。

  最灿烂的是青春,最灰暗的是战争,两者碰撞出的故事,唤起了那个年代那一辈人共有的记忆——美好却现实。

  影片的男一是个活雷锋,几乎集中了那个年代纯真年轻人的所有优点。明明想上大学却让给别人;努力攒钱为没钱结婚的战友做了一对新沙发;文工团的脏话累活也全都是找他。无私谦让,勤俭节约,却奉献他人。本是芳华人生,却因爱情的冲动,被人强告一状,以至于被组织批评流放。而那些曾经接受过他帮助的人,为了划清界限免受牵连,都装作与他不相识。就连最后的送别,也只有何小萍一人前来,欲言又止的画面,看得我心酸,却让我看到了两个人的惺惺相惜。

  两个人的故事就如这部影片的热门影评一样:或许因为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影片的女主何小萍也是经历悲惨之人,亲生父亲被打成右派,继父的家庭也没能给她带来安心与幸福,本以为进入文工团就可以重新开始,却不想她处处遭人嫌弃。因而自卑的种子萌了芽,以至于当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光鲜亮丽之时,羡慕而落寞的她一人偷偷离场,草坪上,月光下,病号服,音乐中,动人的芭蕾舞姿,脸上的享受还是会令我动容。

  那时,我想到的东西有很多,想到自己曾经也多年跳舞,对舞蹈的渴望与享受与何小萍的眼神无异,也顿时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角梦,但现实于每个人而言却也同样不公平,即使是小小的文工团。

  时光流转,你依然是我念着的人。多年后,何小萍离开文工团成为战地护士,凭着坚韧的性子成了许多人眼中的英雄,当她再遇刘峰,他不再年轻,拖着残疾的身子,可善良的模样,一样是何小萍心里的样子。那时我才知道原来何小萍如此喜欢刘峰,可因为自卑,便只能错过。以至于当何小萍给刘峰说:其实十几年前我就想给你说的那句话:我想让你抱我一下。当刘峰抱过来的那一刻,自认泪点高的我一瞬间眼泪就掉了下来。这是我喜欢的爱情结局,何小萍爱刘峰,即使刘峰不爱何小萍,却给了最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何小萍用爱陪伴,这样的感情是值得倾佩的。

  或许因为年纪尚轻,对军人,文工团,那个特殊的年代我都没有倾向,没有感觉,因而在看这部影片时我看到的并不是情怀与记忆,我看到的只是不多的几个人物的一生,或悲或喜,现实的生活却也折射了对于芳华人生美好追求的不同意义。或物质,或善良,或聪明……

  看这部影片,或许便就是在看人生的过程,嬉笑怒骂,欢声笑语,苦涩酸楚都会有,但愿青春岁月永芳华。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 篇27

  看过电影《芳华》后,便找来原著读了起来,读后发现,还是更喜欢电影的表达。电影里稍显圆满,是我愿意接受的表述方式。而原著则一针见血地剖析了人性的弱点,结局也令人惋叹。

  《芳华》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文工团里的少男少女们有关青春的故事,以及各奔东西后为了生活过出的世间百态。他们的生活有幼稚也有成熟,有欢乐更有泪水。

  故事的主角刘峰,又名雷又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团里不管谁有了困难,他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也因此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是出了名的“活雷锋”。他爱上了团里的上海女孩林丁丁,如果丁丁也爱他该多好啊,那么他的命运也许就不会那样曲折。可一个“如果”包含了多少的无奈与辛酸,丁丁不爱他,所以在刘峰与她发生肢体接触时她下意识的喊了声“救命”,这一声“救命”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把刘峰推进了深渊,让这个给过大家无数帮助的楷模走入了黑暗。如作者在书中所写,他们那个时候其实对刘峰是有妒忌心的,总盼着身边这个“圣人”可以出点乱子,自己不想着进步,似乎别人退步了,自己和模范的距离就近了。这一天终于被他们等来了,他们抓着了刘峰的“把柄”,刘峰便有了各种各样的罪名,被下放到伐木林、参加越战失去一只胳膊、转业、再也没有爱上任何人、患上癌症离开世界。

  刘峰因为林丁丁而误了终身,而书中的另一个女主人公何小曼也因为刘峰误了终身。

  小曼的童年十分不幸,父亲因忍受不了“迫害”而自杀,母亲带着她改嫁后,她的生活里便充满了阴霾,本以为进了文工团就可以开始新生活,可大家不喜欢她,男文艺兵都不想与她搭档跳舞,刘峰自告奋勇地跟何小曼合作。从那时起,小曼就爱上了刘峰。可刘峰不爱小曼,他只是想给小曼最单纯的帮助,仅此而已。可刘峰就像是一束光,照进了小曼的世界。

  刘峰患病最后的时光,何小曼陪在刘峰身边,他们没有结婚,也不是恋人关系,刘峰坚守爱情,小曼用爱陪伴。

  读完故事,心里隐隐作痛,为刘峰,为小曼,为那个被作者撕裂的大结局,为这个不美好的故事。然而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人性,每个人都不完美,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些不想为他人所知的地带,也难免因自私给他人带来无意的伤害。努力的生活,但难免会事与愿违。面对命运,生命如此渺小,我们无法为所欲为,更无法左右他人的感情。幸运的是我们都拥有一段无畏无惧的青春,可以尽情哭、尽情笑、大胆的去追逐。生命终将逝去,但夺不去的是那段永恒的记忆,认真生活的岁月永远都是芳华。

【电影芳华观后感1700字】相关文章:

电影《芳华》观后感08-04

电影芳华观后感范文01-30

电影《芳华》观后感4篇09-30

观看电影《芳华》有感04-20

《芳华》观后感04-01

芳华的观后感02-16

《芳华》观后感6篇01-29

《芳华》观后感(通用12篇)07-14

电影的观后感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