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电影《福尔摩斯先生》观后感

时间:2021-01-06 15:27:2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福尔摩斯先生》观后感

  01

电影《福尔摩斯先生》观后感

  当我看到93岁的福尔摩斯需要寻找偏方来缓解衰老和记忆力衰退时,我心里是悲伤的。

  在我的记忆里,他是柯南道尔笔下那个睿智的,充满活力的福尔摩斯。

  或许,英雄迟暮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即使是他。

  影片在一派英国乡村美景和轻缓的旋律之中展开。

  年老的福尔摩斯结束了在日本寻找缓解衰老的植物的旅程,回到了他在乡下的住所,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女管家和女管家的儿子。搬离了贝克街,没有了华生医生与哈德森太太,老年的福尔摩斯总是显得那么孤独,蜜蜂似乎成为了他唯一的乐趣。

  福尔摩斯一直对华生用艺术的手法写破案的故事颇有意见,在他看来,破案和逻辑推理是严谨的,浪漫的艺术手法会破坏这份严谨。而且虚构的毫无价值。

  所以,即使外界对华生写的故事评价很高,即使是华生把福尔摩斯的丰功伟绩展现给世人。但福尔摩斯依旧决定要重新写一遍他侦破的最后一个案件,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写。他想给世人看见一个真实的的自己,而不是小说里的那个。

  可惜他已经衰退的记忆力让他无法想起最后一案的结局,只记得这个案子他一定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以致于他从此之后不再侦办任何案件,选择了退休养蜂。

  这也引出了影片最大的主题:人性的回归。福尔摩斯并不是全没有感性的一面,只是他的理性和逻辑占据了他的绝大部分,有时候他就像一具只会思考的机器。理性和逻辑是一把双刃剑,一直以来,福尔摩斯运用它们做出不凡的成就,也因此认为严密的逻辑比情感更重要。

  直到最后一案里,双刃剑展示了它的另一刃,残酷的逻辑让一个女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福尔摩斯才认识到自己引以为傲的理性会给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对理性的信仰崩塌,就像失去根基的大厦。他自责,他痛苦,他选择从此不再当一个侦探。

  当福尔摩斯最终记起案件的全部时,他也收获了全新的感悟:追寻事实的真相必须靠严谨的逻辑与理性,但不是每次都要说出真相,真相有时不能解决问题。

  影片的最后,福尔摩斯给剧中另一个人物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最后一案中的悲剧福尔摩斯没有办法改变,但他在尽力弥补其他的。也因此,福尔摩斯走下了往日的神坛,回归了人性。

  我一直是个福尔摩斯迷,也崇尚理性。但学医之后逐渐发现,理性固然是治疗疾病的一大利器,但医者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人文关怀在面对病人时比理性更为重要。人是需要温暖的,不会喜欢冷冰冰的,即使那是真相。

  就像那句话一样:治愈是偶尔的,要常常去帮助,要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02

  想看这部片子很久了,伊恩·麦克莱恩爵士的表演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只是,看完之后的抑郁感却是不停地涌上心头,而这种抑郁感贯穿了全篇,甚至于连去找一个可以发泄的点都没有。

  我是喜爱着福尔摩斯的,除去基本演绎法,无论是原著,卷福还是RDJ的夏洛克,都符合我心中的福尔摩斯的形象(至少有一部分是符合的),唯独这个福尔摩斯,我却真的喜爱不起来。

  他老了,拉小提琴的爱好因为关节炎而放弃,照相机一样的记忆力变成了连委托人的名字都记不清,拿剑的手拿起了拐杖,甚至连当年只身赴会的豪情也变成了现在跪在地上给一个平庸的女人认错。我实在事不忍心看见我昔日的英雄变成这幅模样,可事实就是,这个一辈子都是个传奇的英雄,也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看完电影,脑海中飘过了很多片段,有本尼的,也有RDJ的,突然想起了他年轻时的样子,大抵也就是他们二人所演绎的样子,甚至于比他们更桀骜,更自负,也更目空一切。

  可最后他也确实也为自己的桀骜付出了代价,Ann的死与他的过度自信是分不开的,梅歧先生也发誓永远不会再联系他,女管家则那么的厌恶他以至于要搬去朴茨茅斯,甚至于他一生的挚友华生,最后也在他嘴中并不了解他。

  最后的最后,他得到了救赎,也变成了一个平庸的老人,我还是不忍心看见我的英雄最后是安逸地死在床上,因为他是那么地特殊。可我则确实可以接受他最后有一个平庸的.结局,因为他的一生,又是何其地悲哀,何其地不幸,何其地孤独……

  03

  就算93岁了,福尔摩斯依然还是福尔摩斯。同30年前一样,它的还是能在你进门的一刹那,用那标志般的目光打量你身上每一细节。但就算是福尔摩斯,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在短短的几年间,他的记忆就被时间侵蚀的残缺不全。失忆本身并不算什么,但最令福尔摩斯的痛苦的是,他知道他还是福尔摩斯,却不知道他为什么成了今天的样子。他内心充满了愧疚,不安,却不知这些从何而来。这些我们或许可以忍受,但他不能,因为,他是福尔摩斯,他为真相而生。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

  他一直是这样,只为真相而生。就如Roger问福尔摩斯的那样:当蜜蜂死去的时候,你会悼念他们吗?福尔摩斯答道:“比其死亡,我更看重死亡的原因。”他也对华生的“创作”不屑一顾,他说:“虚构根本不值一提。”真相是他的朋友,他的超常的理性,是他灵魂可以栖息的场所。而不论是谁,也都无法与福尔摩斯真正亲近,就算是华生,也不行,因为他不能跟随福尔摩斯的逻辑,在某一站,他等待着福尔摩斯,但无人能陪福尔摩斯走过全程。

  可要是福尔摩斯也会犯错呢?理性本身也许值得信赖,但答案若在理性之外呢?对于福尔摩斯来说,Ann并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难题。他的逻辑完全正确,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找不到缺憾。答案,却是一个灾难。是的,真相并未抛弃他,但福尔摩斯猛然发现,真理不再是他的朋友了。它也只是不偏不倚地存在于那里。突然间,福尔摩斯发现自己确实是孤身一人了,他所坚信的,开始动摇了起来。如果Ann是一个错误,那她绝不是唯一的一个错误。真理在迷雾中隐去,而孤独,愧疚,随之而来,来逼迫他逃离眼前的一切,去自我放逐。

  如果世界,不需要一个答案,那么那个“福尔摩斯“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谁说福尔摩斯一定是要敏锐而自负的呢?他就这样的像一个农夫一样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时间逼迫他重新审视30年前的一切。

  某种意义上,失忆也是一种解脱。若不是时间将记忆侵蚀,福尔摩斯本不会再去触碰那一页,因为这太过苦痛。而只有经历过这样一次失忆,在将记忆中的种种懊悔卸下,他才能用不被扭曲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一切。

  福尔摩斯是幸运的,在他最艰难的岁月里,Roger还在他的身边 。福尔摩斯一边重新审视着自身的理性,一边同 Roger 一起发掘自身深埋的感性。他是冷静的,但绝不冷酷, 他只是不愿面对自己的感情,他在感情中体会不到可靠的存在。在Roger讥讽自己的母亲的时候。福尔摩斯对Roger凝重地说:“立马去道歉,不然你会后悔的。”Roger反问道,那你后悔过吗?Mr. Holmes 回道:So much! 他关心Roger,关心身边的人,他后悔过,尽管他从未主动提起。他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却只得将其封存。他无法面对那个 “柔软的自己”,他开始迷失,突然间,他似乎不在熟悉自己。

  记忆就像一个回环蛇,从自己开始,最后又回到自己身上。当所有记忆重新串联,无论Ann,无论 John ,无论 umezaki,他们的答案,都在福尔摩斯自己身上。这一切,都回到了那个他几十年来都无法面对的,那个有温度的福尔摩斯。他离开伦敦,疏远John,不是因为孤僻,只是为了不再伤害他唯一的朋友。他终于发现,那个“福尔摩斯”,也是他所追寻的真相,只不过是生活的真相。

  这是回忆,更是重生。他给umezaki写下故事,他在阳光下祭奠那些逝者,他也终于抬起头,笑着对roger说:

  “一个人,不能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电影《福尔摩斯先生》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超越观后感03-20

电影搜索观后感03-19

电影观后感【热】03-15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03-11

电影刮痧观后感03-10

电影1921观后感03-03

1921电影观后感02-22

《1921》电影观后感02-21

电影《1921》观后感02-17

埃及王子电影观后感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