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照相师》观后感

时间:2021-06-10 18:57: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照相师》观后感(精选13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照相师》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照相师》观后感(精选13篇)

  《照相师》观后感 篇1

  看完《照相师》,再回看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雷东宝带领小雷村父老乡亲发家致富的经历,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一个出生在西北小县城的农村娃,既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也是这个时代的受益人。从16岁外出学习,到23岁走上工作岗位。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体会到改革的力量。40年来,勤劳朴实的家乡人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猕猴桃养殖,走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特色道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坚持和努力,家乡的猕猴桃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开创了自己的品牌,开始享誉全国。

  回想南航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变化,从1993年的79架飞机到20xx年的800架飞机,南航的每一步发展,都与祖国和时代同步。工作14年来,我有幸见证了南航运指系统发展最快的10年。从运行指挥一体化的推进到大运行建设,从Sabre系统到Lido系统的转换,从资料包到EFB......南航运指系统的每一次进步,都体现了出了改革创新的力量。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这是查尔斯.狄更斯所著《双城记》的经典开头。看完电影《照相师》,我脑海里不停循环播放的就是这句话。用2个小时的时间,描绘了改革开放的40年,用镜头描述着我们的祖辈、父辈以及我们这一代的变迁。我们也从小平房、自行车变成了楼上楼下,电脑电话。在历史漫漫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幸亲历这段时光,或其中的一段,我们都是这光荣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见证者和受益者。我们走过弯路,碰过壁,但是只要勇于回头,一切都还不晚,一切都还来得及。感谢这时代,国家富,大家安,小家美。

  《照相师》观后感 篇2

  00049部队医院的文正旺知道自己看《照相师》的时候会流泪,可没想到自己会哭这么多次。

  “我看到进城,老百姓在欢迎我们的时候,那个画面非常感动。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深圳是欢迎我们的。”文正旺说。

  深圳的开放、练达、包容,正是拓荒牛所具备的。深圳这座城市特有的魅力,不自觉让拓荒牛们爱上了这座富有人情味的城市。

  “我在治疗的时候,我们面对过暴风雨的袭击,也面对过台风。那时候我们的条件也不好,一开始是在帐篷,再是到竹叶鹏。非常不容易。”

  深圳的发展离不开拓荒牛。拓荒牛血管里流淌着的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血液,也会世界的心脏。

  《照相师》观后感 篇3

  802团的周永全和杨光元是同一趟列车来的深圳。下了火车,整队集合。没有吃,没有条件,没有水,没有住房,两天两夜没合眼,把营房建了起来。

  他们忘不了,自己穿着军装,喊着口号进城的模样,与电影里的画面一模一样。

  “深圳的宝安机场,从跑道到交通,我们一手一脚建了起来。只能提前,不能落后。”回忆起当年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两人不禁发出感慨。

  每一座建筑都是拓荒牛当年打拼下来的勋章,也是咱们最为荣光的成就。历史不会忘记,深圳不会忘记。

  电影照相师观后感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大都市有机会参加深圳的建设,我感到很荣幸。”00019部队杨先顺说道。

  电子大厦,市委大楼......杨先顺参与过这些项目的建设。这种使命感和荣辱观深刻影响着拓荒牛的奋进。

  “下一代,我们的孩子还生活在深圳这个地方,我们第一代在深圳发展生活的情况教给下一代,让他们不要忘本,继续努力,把深圳发展得更好。”00019部队的张连胜说道。

  《照相师》观后感 篇4

  罗朝利是原基建工程兵00149部队市二医院的医务人员。她1983年4月来到深圳,见证了整个深圳的开发,发展,一直到如今的辉煌繁荣。拓荒意味着什么,她感受得最深。

  “看到前面的镜头,就是部队背着背包开进深圳的时候,我的眼泪流下来了。我就特别激动,因为我想到了我们部队当初进入深圳的情景。看到那里,我带头鼓掌。”

  304团卫生队的钟腊仙与罗朝利一样,能参与这座城市的建设,她感到非常荣幸。

  “这40年,我们这所有的工程兵,为了我们国家的国防事业,为了深圳建设,付出了非常多的艰辛,所以说我们今天的深圳建设,离不开我们工程兵的付出,离不开我们工程兵的建设,到今天为止,有三分之一的楼盘是我们工程兵所建的,不夸张地说。所以我们对深圳的贡献是非常之大的。为了建设深圳,我们不怕吃苦,我们一起扛过来了,我们走到了今天,我们走到最后,我们仍然很幸福。”

  正如罗朝利所说的。拓荒精神实际是一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奉献的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那段艰苦的经历和历程,不觉得是一种损失,反而是一种荣耀,是我们人生的一种骄傲。

  《照相师》这部电影潜藏着时代的变迁,这是基建工程兵最光荣的岁月,也是最美好的回忆。拓荒牛是这座城市的照相师,用青春的一张张照片映照着深圳腾飞的过程,记录着拓荒牛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我们也必将把拓荒牛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让更多的深圳建设者投身到这伟大的事业之中,薪火相传。

  《照相师》观后感 篇5

  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成立于20xx年,由在深圳城市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建设者、专家学者、历史记录文字工作者共同发起,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深圳市一级社团,旨在服务“基建兵”群体、弘扬“拓荒牛”精神。

  关爱深圳拓荒牛专项基金由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联合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恒大农牧集团、深圳市洲际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刘坤德先生共同发起设立。该基金以“关爱深圳拓荒牛,传播深圳拓荒史,传承拓荒牛精神”为宗旨,致力于关注深圳基建工程兵历史,关爱基建工程兵等深圳拓荒者群体;支持深圳拓荒史的搜集、整理、传播、推广;支持深圳拓荒牛精神总结、推广、传承等等。

  基金启动的第一个项目是守护拓荒牛计划,计划从健康保障计划、光明行动、生活援助计划和送别拓荒牛等四个方面关爱1992年1月1日以前来深建设的贫困人士。

  《照相师》观后感 篇6

  电影通过祖孙三代生活方式和摄影设备的进步为线索,以照片记录的形式,映射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同时也刻画出了时代变化中不变的匠人精神,让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匠心精神,引领我们一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照相师》观后感 篇7

  电影《照相师》主要从照相师的角度以一张张不同时期的照片为基点,将照相师一家祖孙三代人的故事与改革开放中深圳的一段段史事串联起来,反映了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共鸣,既深刻又感性的描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人民乃至世界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改变。

  《照相师》观后感 篇8

  电影《照相师》通过对小人物在家庭、事业、情感等方面的抉择,刻画出深圳这40年来的时代变迁,他们是这时代大潮的见证者,是深圳发展时代的缩影。照相师的照片记录了一座城市的发展,作为后辈,我们得以借此直观地回看祖国的发展,这种回望使我们深深意识到,在当下和平幸福的生活里,应当倍加珍惜、努力向前、有所建树,才对得起这个美丽而壮阔的新时代。

  《照相师》观后感 篇9

  《照相师》以小切口切入,讲述了一个平凡的照相师蔡祥仁一家在深圳所经营的照相馆的兴衰故事。忆照相馆的兴衰来表现出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是改革开放时时代的缩影,通过缩影我们能看到深圳从边陲小镇变为国际化都市的过程,更能看到我国在一步一步的向前发展。映射了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状况,是很有纪念意义和代表性的电影作品。我们这一代人对自由理解经历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少壮不努力,一辈子在内地”的变化,而在《照相师》中,自由必须掌握知识世界和实操世界的双主动权。这是影片给予当今青年人最重要的启悟。

  《照相师》观后感 篇10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照相师》以蔡家祖孙三代的创业故事,穿插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谱写了广东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反映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电影中爷父孙三代人,将摄影这件事情用自己的方式做精、做细,做到极致,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工匠精神。

  《照相师》观后感 篇11

  影片从照相师的角度以一张张不同时期的照片为基点,由照相师一家祖孙三代人的故事把改革开放中深圳的一段段史事串联起来。见微知著,以普通家庭平常人的视角,叙述在改革开放这40年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踏实勤劳,深圳人的开拓与创新,充分展现了始终如一的匠人初心与精神,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继续前行。

  《照相师》观后感 篇12

  电影《照相师》的故事从1978年拉开序幕,聚焦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讲述了照相师蔡祥仁祖孙三代在深圳的创业故事,折射出改革开放给国家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我们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我们做”团员们纷纷表示这句话直击心灵,在新的一年要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落实到机场水电安全保障的各项工作中,为推动白云机场蓬勃发展,实现平安民航做出新的贡献。

  《照相师》观后感 篇13

  记录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电影《照相师》另辟蹊径,用电影(呈现方式)+摄影(故事题材)“双重曝光”的手法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深圳的变迁。故事从1978年深圳“逃港热”开始,讲述了摄影世家蔡家祖孙三代以“照相师”为根基,随着深圳进入“经济特区模式”后的快速发展,三代人面对事业、家庭和爱情展现出的不同选择,和命运轨迹中某些颇具戏剧性的巧合。

  从国营照相馆的老式木质相机开始,到胶片相机、数码相机……历经蔡氏三代人的努力,照相技术最终在孙子蔡正雄的手里,通过“软件”为载体成功植入手机内部。这期间被划定为经济特区的深圳,人们从远赴一海之隔的香港淘金,到认购股权再到“下海”经商,其中有儿子蔡安国这样以梦想为圆心求新求变的人,也有儿媳陈文娟这样在大形势下瞅准时机获得成功的人。如此成长起来的第三代蔡正雄,则称为不折不扣将梦想融入时代的年轻一代。

  但影片中最令人动情的,是一张不时出现的“逃港未归”母亲(蔡祥仁妻子)的相纸。当这张单人相最终融入全家福时,任凭改革浪潮下的城市如何变迁,唯人情不变的精神变身直戳人心的泪点。

  来自三代人的不同选择注定造就不同命运轨迹,其中却不时展现戏剧性的巧合。摄影师蔡祥仁(谢钢饰演)从父辈开始便从事摄影行业,笨拙的摄影器材、暗房冲洗、手绘上色,用祖传手艺养活家人的蔡祥仁面对儿子蔡安国(刘牧饰演)那一套婚纱摄影、摄影这些新生事物自然不能理解。面对时代飞速发展,人们口中的“照相”已经被“摄影”取代,以拍照为生的人们也开始不断寻找新的出路。

  真正接轨新鲜事物的第三代蔡正雄(康磊饰演),骨子里依旧延续了对摄影的热爱,却既不愿意做毫无改变的传承,也不乐于跟着潮流变化信步而行,他的目标是成为真正时代的弄潮儿,用年轻人的勇气和创意为摄影注入新的生命力,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全民照相师”的摄影界盛况,让“拍照”这件感动自己家庭的事情带给更多人感动。创业和革新,正是从蔡正雄们身上开始展现了跨时代的力量。

  除以不同形式坚守照相这一行当之外,蔡氏三代面对家庭和情感时,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保留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含蓄和情感张力。70年代末期深圳的“逃港热”使得蔡氏两代人家庭出现女性成员的缺失,“寻找亲情”四个字到年轻一代的蔡正雄这里,似乎成为改革浪潮中大部分家庭都在面对的情感诉求。从蔡祥仁、蔡安国寻亲(母亲)开始到蔡正雄面对亲情的支持和安排表现出的看上去叛逆十足的自我坚持,三代人跨越40年的情感融合也成为“改革”这件事中最具人情味儿的所在。

  照相师三代,老一辈的坚守中间一代的顺势而为、新一代的敢于“吃螃蟹”……所有这些在面对家庭和亲情时都化为一份执着的“等待”和一场异曲同工的和解。事业之外,面对爱情和友情,蔡祥仁选择了默默守护和倾囊相助;蔡安国选择了回归家庭;年轻的蔡正雄则一如既往的听从内心,携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并创业,也收获了不畏旁人眼光的跨国爱情。

  改革开放40年间的深圳,每一代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

【《照相师》观后感(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北京考驾照相关信息03-03

关于照相拍照照片的歇后语06-15

电影《入殓师》观后感3篇01-22

《夺冠》观后感(精选15篇)03-17

《孔子》观后感(精选15篇)02-12

《2012》电影观后感精选15篇01-22

龙猫观后感精选15篇01-15

八佰电影观后感(精选30篇)03-22

防溺水观后感精选15篇03-19

电影《1921》观后感(精选8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