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12》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2》观后感1
观看了《嗝嗝老师》这个电影,感触颇多:
一、是教育不完全是分数,更是育心!这14个孩子都是贫民窟的孩子,一直以来,外界都歧视他们,后来他们自己也自暴自弃。直到纳娜老师坚信他们会改变,孩子们才开始质疑自己,质疑过去,才真正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取得满意成绩。纳娜老师这一教育方法非常可贵,就连现在的我们,我们作为家长,是不是大部分认为成人比学分重要?我们的学校,为了升学率是不是更注重孩子的品行健康?同样是14位孩子,前后差别那么大?为什么会这样?
二、纳娜老师提出“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理念。我们不能自艾自怨,我们为什么不做出成绩来?我们为什么不改变现状?
三、救赎。这是在电影结束时,给我强烈的感受。纳娜老师虽然对老师这个职业痴迷,对孩子们容忍,其实她对自己父亲是误解的,父亲对她的爱也是有偏见的。直到孩子们找上门来,父亲才完全释然,不再逼女儿做老师这个职业之外的事,而纳娜也在父亲袒露心思后与父亲冰释前嫌。这是一环套一环的情感递进,是彼此间救赎。最关键的是,纳娜老师对孩子们的付出,把孩子们引到更加自信的领域,至少这些孩子们比他们的父母要更好一些。正因为纳娜老师的付出,也改变了圣蒂克学校领导人对这群孩子们的偏见。在9A班“学霸”用卑鄙手段迫害这14个孩子,9A班老师得知情况后,把学生做的错事说是自己干的,既还了这14个孩子和纳娜老师的声誉,又侧面教育了自己的学生。“没有坏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一环扣一环地释放出人性最美的一面。
四、因材施教,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教学
五、家访进一步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从而了解行为原因
看完这部电影,我以后会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用爱点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暗淡的生命换发不一样的光芒。举起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掌心向外,面向北极星,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2012》观后感2
幸福是什么?这是中央电视台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每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在我看来,幸福就是快乐。
有一个叫刘浩的小男孩,他十分热爱钢琴,但是他是一个盲人。不过,他虽然看不见,但他很自信,每天都会在家练习钢琴。有一次,他跑到琴行里偷偷地练琴,练了4个多小时后,被工作人员赶了出来。他哭哭啼啼说他不读书,每天都要来这里练习弹琴。可见他是多么的热爱钢琴啊!刘浩对自己学习钢琴很有信心,刘浩的妈妈也很用心,她在硬纸板上用针一针一针地给刘浩翻译盲谱,最终,刘浩取得了成功。从盲童刘浩身上,让我体会到幸福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自信和超越。
孟佩杰,是开学第一课中关于养母和养女之间感人故事中的主人公。女孩孟佩杰在5岁时爸爸妈妈横遭车祸双双离世了,她的妈妈生前把她托付给了一个叫刘培英的阿姨抚养,她们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贫,但毕竟还算平安幸福。然而这样的平静的生活仅仅持续了三年,孟佩杰八岁那年,养母因患椎管狭窄病导致不能行走,动弹不得,生活不能处理。祸不单行,不久后,她的养父也去世了。只有八岁大的她,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把这个家的一切困难都扛下来了。她每天都帮助养母做康复运动,200多次仰卧起坐,240多次伸腿,还要把养母亲给背来背去。88斤的女孩,140多斤的母亲,要背起一个比自己重这么多的人,那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她每天除了上学还得帮助养母擦澡、换洗衣服、做饭等,有时为了上学不迟到,做好母亲吃的自己都顾不上吃就上学了。许多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不会做的家务活,她都能做得比大人还好,想一想这是多么的不容易!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佩杰上大学生了,也把母亲带在身边照顾她。想想她们的生活,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觉得我们该知足了。看完这个故事后,让我又理解了幸福的内涵――幸福就是感恩他人,奉献自己。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想得很多很多,在许多感人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信,幸福就是超越,幸福就是感恩,幸福就是奉献……
《2012》观后感3
最近在手机上看了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地久天长》,感动颇多,几次落泪。
王导喜欢将镜头对准中国普通人,这是我敬重的。而这次对准的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男人和女人,在跨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段上,真实而深情地讲述他们的故事和命运,如同讲述中国的故事和命运。
故事中的普通男女主人公,面对重大灾难或困难,身处逆境之中,虽然惶恐过害怕过,却从未屈服。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不正是我们积极向上、从不服输的民族精神吗?不服输,主要是指自己不输给自己,自己不轻易放弃。我们更相信,除非自败于己,否则别人很难击垮你。我们更相信,“尽人事”之后,方到“听天命”,如尚未尽自己最大努力,何以言天命!
电影展现的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朋友之间彼此牵挂、情深义真,不正是我们重德尚义、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吗?我们讲的仁义,既有广义之义,也有具体之义。仁义,广义可指“泛爱众”、“爱人”,具体可指“君臣之义”、“夫妻之义”、“朋友之义”等等。我们是如此的重情重义,以致将关羽的忠信比之“义薄云天” ,更将情义与生死相提并论,作出“舍生取义”的艰难但正确的选择!试想,如果不是无数中华好儿女舍生取义、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大义打拼,何来我华夏数千年文明延绵不息?!
男女主人公勤勉务实,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以恒贯之,终成正果,不正如同我们祖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接连不断地迎来光明前景!自己的人生之路只能靠自己走,别人不可能替你走,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人生的甘苦自己去品味,人生的责任自己去承担,人生之路该如何走,自己最有发言权也只能由自己决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国家走什么道路又何尝不是同此理?!
王导执着地用电影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其电影艺术风格及成就已被广泛认可。20xx该片包揽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和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并获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还被“卫报”评为 “20xx年度十佳影片”。这或许从文化软实力层面印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来临!
《2012》观后感4
你们有没有看过一部大片叫《2012》呢?哈哈,这部大片可好看了!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2012》是一部自然灾害的巨作,一夜之间风靡全球,主演约翰。库萨克,桑迪。牛顿,伍迪。哈里森,阿曼达。皮特等人,演出了这样一部惊天动地的大片。
我第一次看《2012》这部电影时,被那惊心动魄的大爆炸,令人望而生畏的地面开裂,一次接着一次的大浪袭向地面,房屋一座接着一座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的场面给震撼了。
《2012》这部电影说的是:杰克逊(约翰。库萨克饰)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了,而这个地区也成为了禁区。充满疑惑的他在黄石附近的营地偶然认识了查理。查理告诉他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统已经面临崩溃,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查理说有些国家已经在联合秘密研制并建造可以躲避这个灾难的方舟,杰克逊以为他是个疯子就一笑而过走开了。
然而第二天,灾难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伴随大量陨石的坠落,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杰克逊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
在寻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过程中,杰克逊一家在经历灾难的生死考验之后终于到达了方舟基地。然而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
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最后人类终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虽然我知道那些镜头是特技制作出来的,但是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脑海里总是会闪现出那些可怕的场面,会设想在这种灾难面前人类是否能幸免?如果真有这一天,我又能不能活下来?
当然,我并没有答案!
但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想要对身边的人大声疾呼:不要再继续破坏自然生态了,不要让2012的那天真的成为世界末日。
《2012》观后感5
“子贡问:‘师与商也熟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我正在摇头晃脑地背着儒家学派的精华《论语》。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共有二十章,有些涉及学习与礼仪,有些阐述了做人之道。比如上文所说的“过犹不及”,就是大人们经常挂在口中的至理名言。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这样的。有一天,子贡请教老师:“子张和子夏,谁比较杰出?”孔子说:“子张的言行过于急进,而子夏则稍显不足。”子贡说:“那么子张就是更好一些吗?”孔子笑着回答道:“过度和不足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你做过头了,就和没有达到的一样。此刻,你是否觉得惊讶?难道做过了和没达到的是一样的吗?
“过犹不及”这样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可是,一旦与生活相遇,不少人成了迷途的羔羊。
明朝时,有一个人被称为“永乐第一才子”,他就是解缙。因为他编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鸿篇巨制《永乐大典》,皇帝便对他赞赏有加,并把他视为“第一宠臣”。可是皇帝刚给了他几分颜色,他便准备开染坊了。有一天,他向皇帝报告:“有一位皇子越礼了。”于是他就被皇帝在心中埋下了不快干涉第一家庭的内务。但他还是没有意识到,不过什么事儿他都要插两脚。终于忍无可忍的皇帝发怒了,让他到边疆去扶贫。于是这位大宠臣就这么覆灭了。解缙啊解缙!你也管得太宽了!你不去安心编书也就罢了,居然敢到太岁爷的头上动土。难道你没有读过《论语》吗?“过犹不及”啊!
如今的校园中,“豆芽菜”和“汉堡包”越来越多。他们有的为了减肥,少吃甚至不吃,造成营养不良,成了一棵棵“豆芽菜”;而另一些人呢,经常禁不住美食的诱惑,大快朵颐,成了一个个“汉堡包”。这两种不健康的人群不都是“过犹不及”最好的例证吗?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尺度,要拿捏好分寸,不然就会“过犹不及”。《论语》中像这样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还有许多,快来和我一起学习吧!
《2012》观后感6
正值暑假,一家人走进银河影院观看了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就这样,一部电影让我家的氛围浓郁,一幕幕情节让心的呼应贴近,一个哪吒让中学生的我看到了成长过程中的孤寂与叛逆,却也深深体会到了真情的巨大力量。
真正的成长
哪吒本为魔丸转世,性格非常的凶恶,但是他也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受人爱戴的人,不想被整个陈塘关的百姓排斥。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一直不厌其烦的教导他各种本领,甚至连他自己的飞猪坐骑也送给了哪吒,他情愿失去几百年炼出的法力,也要保住哪吒的灵魂。最后,当天劫到来时,哪吒经历波折,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说了句感人的话:“我的命自己扛,不连累别人。”此时的哪吒,已经成功的战胜了上天给他的不公平的命运,战胜了心中的魔丸。
真正的友谊
一次偶然的见面,哪咤在追杀口水怪追到海边的时候遇见了龙王三太子敖丙,在口水怪要把熬丙石化时,哪吒拔刀相助,把口水怪制服,用解药救了敖丙一命。敖丙心怀感恩,在海边陪着哪吒痛快地踢了一回毽子,因为彼此都被陈塘关百姓当做妖怪,都被他们嫌弃,所以就成了唯一的朋友,建立了友谊的桥梁。当哪吒对抗天劫,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敖丙献出了龙族给他的万龙甲,和唯一的朋友一起对抗眼前的困难——天雷,虽然最后只保住了他们两个的灵魂,但是敖丙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即使没有保住肉身,也不会后悔,这才是最纯真,最美好的友谊。
真正的亲情
在哪吒出生的那一刻,哪吒的父母就知道,哪吒是魔丸,但是他们却仍然爱着他,努力的让他变得开心,尽力每时每刻陪伴在他身边,哪吒的父亲甚至向天庭讨来了换命符,想要自己去对抗天雷,让哪吒变得更好;哪吒的母亲宁可自己受点伤,也愿意跟哪吒多踢会儿毽子,这份情令我感动。
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不屈中把握命运,在风雨中体悟真情。踏实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珍惜这份情,不辜负青春,不浪费年华。
《2012》观后感7
今天看了电影《乱》。
本来不想写影评的,因为这确实不需要什么高难度,但看了关于乱的影评后,却觉得应该要写。
中国人看日本电影,可能会不习惯它的节奏,比较唯美的画面,其实是需要耐心来欣赏的,记得前些日子看〈忍〉的时候,女朋友几乎是在极度的不耐烦中看完的,而我却一点反应也没有,因为如果我认可她的态度,可能就得看〈完美结局〉了。
很多人可能看不懂黑泽明在讲什么,其实,三郎真的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在他砍树枝为老父亲遮阴的时候,大家就应该感受的到他的细心与善良。也许别人也可以伪装,但他本身就是一个不喜欢伪装的人,所以,他的行动能够证实他的内心。
有人说,三郎不应该选择折箭,然后离去,我想,这也是一个误解,因为,他别无选择。他希望父亲收回成命,但父亲没有听从。他无能力改变什么,因为他是最小的儿子,而继位的人也是他的血亲。如果他伪装请求父亲原谅然后到三城去,结局还是一样,因为,三城无论从兵力还是物力上来讲都不可能和一城二城抗衡,而且名不正则言不顺,在三城的三郎只会被莫名其妙地处死,而且丝毫都不会有反抗的能力,而且将以不光彩的名义死去。我想这是一个聪明人不可能选择的行为。
还有人说,三郎不应该让仇敌来报仇,这是一个误会,他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他的善良决定了他的行为,在他心中,岳父只是来帮他押阵的,而凌部的动机就难测了,而凌部的出现并不是三郎招来的,他作为藤也的女婿,凌部更可能是自行前来,或者受其岳父所请而来。
最后,三郎的死,有人认为是因为日本人喜欢写悲剧的缘故,其实也符合剧情的发展,在消灭一文字家族后,活着的三郎确实是个负担,这至少是凌部不愿意出现的事情。
总结一下,性格决定命运,可以说,一文字家的人都是英雄,也可以说,他们都不是,而是由命运裁决的小人物。这其中也包括报仇了的枫和为消除仇恨而念佛的末,所有情节的发展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乱》之忧伤,不在于它的忧伤的结局,而在于,在原本可以改变的时候,人们的选择都出错了。
《2012》观后感8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带着好奇,带着兴奋,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坐上宽敞的大巴,向着心中神往的目的地:吉林省军区独立营出发了!
一进独立营的大院,刚才还嘻嘻哈哈的我们就被军营那整洁、严肃的氛围给感染了。一个个都自动地闭上了嘴巴,眼睛睁的大大的打量着军营的各种物件设施。
对于我们这么一大群师生的到来,独立营的大哥哥们给了我们很热情的招待,还给我们按排了很多他们精心排练的实地场景演练。当我们在老师的按排下,紧张有序地在场地周围坐下后,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两支穿着迷彩服的队伍,他们步伐整齐地进入场地中心点后,立即分成两个对立队,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他们便开始了队列训练。一整套熟练的动作过后,他们又讯速地在队长的口令下跑步离场。随后又有一位教官领着一支二十四人的队伍跑步进入场地,快速变换队形后,给我们表演了好看又精彩的中华武术。接下来,他们还表演的一场激烈的格斗对打,看得我们一个个都入了神,差点都忘记鼓掌了。
看过他们精彩的表演以后,独立营的大哥哥们接着又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不但竞技工夫好,而且生活品质也非常棒。不信你瞧,场地中间,来了一群腋下夹着被子的战士,他们手脚麻利地铺好一张垫子,再把被子放在垫子上,三二下就把被子给叠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的。我正在纳闷他们是怎样把软搭搭的被子给叠的像正方体似的。这时,有个战士刚好拖着垫子朝着我坐的方向走来,问:有没有哪位同学上来体验一下?我就上去按照他的指导体验了一回。但是,我叠的被子看上去就像一堆沙包。紧接着,我们还参观了独立营的军史馆和战士们的寝室。
在回来的路上,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因为祖国有了这些英勇的战士,人民才有安稳、平和的美好生活!我们有了这群可爱的大哥哥做榜样,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
《2012》观后感9
这部作品早在我高三那年出来的,当时很火热,口碑也非常好,老师也推介我们看不过说的是等高考完了再看,还是有不少同学忙里偷闲的看,就比如我同寝室的朋友(我们两个人住),晚上追琅琊榜多大夜也不睡,也时不时的喊我看,我说我不喜欢看古装剧,说了几次她也就懒得说了,毕业了我们也在不同的大学里生活,偶尔见面也觉得十分珍惜,上几周我们又见了一面,我和她摆谈我最近生活十分无趣,她又一次推介我去看琅琊榜,我敷衍着说好的,结果前几日我实在是不知道看点什么剧来丰富我生活,就想起了琅琊榜,先开始看没太看明白,结果后来上瘾了一天看个七八集也不觉得多,这个周末在寝室追,今天终于看完了。
说实话,这部剧真的写得很好,我在想生活中应该没有梅长苏这种聪明过顶的人了吧,他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才最终破茧成蝶,这部剧绝大部分讲述的是梅长苏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一步步接近目标,而描写爱情的部分却不多,一反电视剧,小说“戏不够,爱情凑”的套路。事实上,有很多东西,例如国家,友情,军人的荣辱…比爱情更深刻,更值得思考。风花雪月固然美丽,但征战沙场,忘却生死,却别有一番壮美。
结尾,林殊知道自己因劳累过度而将命不久矣时,仍放弃安享几年时光而换来上战场的三个月。他又可以在沙场上找回自己的那份骄傲了,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虽然他再也不可能亲上战马,引军杀敌了。正是因为他太过聪明我就感觉这都是小说的套路,不过写得十分成功。我很少看完一部剧还想着要写观后感 ,因为觉得太矫情,一本好剧评定方式不在于有多少人会去看,而在于看过这本书的人有多少会去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遍。我不否认琅琊榜的受众群体确实不多,但是它的每一个读者,都会把它捧在手心翻来覆去看好几遍,就比如我前面所说的我的朋友。
《2012》观后感10
初识(简·爱),是缘于同名电影。终于,在一股“名著热”中,我选择了《简·爱》。
有人说,女作家善于塑造细腻的人物;有人说,(简·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夏洛蒂把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融入了作品之中。这些,我都不置可否,但她留给我的印象便只是两个字—“执著”。
简·爱是执著的。应该说,简·爱的执着源于她的自茸,刚毅,坚韧不拔的性格。这个19世纪中期的普通的英国女性形象,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或许有些遥远,但是她的品性、处世态度却有许多是我们现代人都可能无法做到的。当你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辗转徘徊,犹豫不前时,是否也能像简·爱一样,抛弃世俗陈念,勇敢地选择自己的路,并能坚定地走下去呢?这应该是一道很难的选择题—人生的选择题。
写到这,忽然想到了一首流行歌曲(执著),歌词描写的是对爱情的执著。爱情的力量固然是伟大的,但若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人生信念、生活理想同样抱着坚定、励志不息的态度,他同样也能有所收获的。
不要把简·爱称为“女强人”,因为她实在太普通,太平凡了。像是只“丑小鸭”,不拥有美貌与财富。我想生活中,一定有许多像简·爱那样的女性或是男性,他们都是平凡又普通的,当他们面对生活;会做出同样的选择。生活就像是个考场。这里的考生永远不可能获得满分,但他们可以获得成功,因为他们曾经或者永远执著追求着。
执著,就像简·爱以及所有执著的人那样。
【作文点评】
《简·爱》是众所周知的世界名著,女主人公简·爱更是大家喜爱的女性形象,她自羊、刚毅、执著追求的精神曾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年青读者。
无疑,此文作者亦被简·爱的执著所感动,心里很有些话想说,所以写下了此文。文中用极简练的语言写出了心中真实的感受,点评心目中最喜爱的女性形象。语言朴素、简洁,洗尽铅华,好一个“真”言难求。
《2012》观后感11
这部电影非常有趣,也非常搞笑,特别是宝葫芦的那句台词:“宝葫芦,葫芦宝,葫芦浑身都是宝,金鱼鲤鱼黄花鱼,愿望成真真奇妙。”这句话使我非常难忘。
里面有些情节我非常奇怪,比如说:王葆是怎样找到宝葫芦的,中间有一些情节,许多鸟排成一个向那里走的箭头;鱼钩为什么往宝葫芦所在的地方跑,这些我都不知道。
宝葫芦的理解能力差:有一天,王葆在和别的同学下棋,站在王葆边上的同学说:“快,快吃他的马呀!”站在树上的宝葫芦自言自语的说:“原来,主人想吃他的马呀!好,让我来帮你!”说完,就开始施展魔法,把对方的马塞进了王葆的嘴里,王葆的对手还很纳闷,想:我的马怎么不见了,
站在王葆旁边的同学又说:“快,快吃他的兵呀!”宝葫芦又说:“又想吃兵?今天主人的食欲怎么这么好?”说着,就把兵又塞到王葆的嘴里,王葆更难受了,王葆的对手更纳闷了:怎么又一个棋子不见了,明明看到王保没动啊。站在王葆旁边的同学又说:“快,快吃他的车啊!”宝葫芦说:“还吃啊!管他三七二十一,只要是主人的命令我就要服从。”说着就把车塞进王葆的嘴里,王葆更加更加难受了。他跑到墙角边把棋子吐了出来。“噗!”马吐出来了,“噗!”兵吐了出来,“噗!”车也吐了出来。王葆这才缓过劲来。
在一次游泳训练中,王葆让宝葫芦附在他身上让他游得更快,游是游得快了,可是把王葆的肚子上搞了四个印子。王葆进入了市级的游泳锦标赛。
上件事王葆就忍了。这件事王葆是忍无可忍了。有一天,王葆经过玩具店,让宝葫芦记住这些玩具,然后把它搞到家里去,正巧,王葆的爸爸回来了,王葆的爸爸在上楼梯的时候终于把所有的玩具都弄走了。
最终王葆把宝葫芦丢掉了。
游泳比赛开始了,王葆在比赛中获得了金牌。
宝葫芦也意识到自己不够好,要去远方学习。
就这样,这部影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2》观后感12
秋风带走一片片落叶,落叶向着一群群大雁告别,大雁正在送走这个美丽的季节。夕阳的余晖,淡淡的,轻轻地散在这片深沉的土地上,在这个令人陶醉、神往的时刻,我突然感觉:即使这夕阳将要下山,也依稀留给了天空美丽一场,把自己的所有全都做了美的贡献,这不就是电影《暖春》中那位老爷爷一样的品质吗?
那位爷爷是善良、正义无私的化身,为了两个孤儿搭上了一生,坚定而执著的信念,使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似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类似的人,为了他人更好的,默默奉献着辛勤和汗水,把泪水藏在心底。他们不奢望有多少回报,只要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他人幸福快乐,自己也就满足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人生就像是摇摆的'五彩风铃,对于经不起风霜软弱的人来说,可能一阵微风,也会使风铃乱的理不出头绪;对于勇敢坚强的人来说,暴风雨越大,越能奏出美妙清脆、动听的音乐。剧中的小花就属于勇敢坚强的人,面对自己悲惨的身世,敢于面对现实,努力地去改变,最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再回想一下自己,每次,一点事情都让自己心乱如麻,真希望把自己的烦恼统统甩掉,但思绪像被贴了双面胶,怎么也丢不掉。这样的日子太累了,或许解铃需要系铃人吧!真羡慕小花,虽然她在物质上比不上我们,但她的精神比我们坚强乐观多了,谁不希望每天脸上都挂着甜蜜的笑容,但是找不到开心的理由啊!只好戴个面具骗骗自己。
时光总是无情偷偷地从身边溜走,留下的只是对昨天的惋惜,一切事物总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还有什么意义?羡慕小花还有疼爱她的爷爷在身边,而疼爱我的爷爷却在中秋节离去,我只能在怀念的夜里望着月亮发呆。如今,我学会了珍惜,珍惜每一寸光阴,珍惜每一张熟悉面庞之间的情谊,同时我也希望每个人都学会珍惜,珍惜现在,不要留有遗憾,在未来叹息。
每次回想到那部电影——《暖春》,都感悟至深。当把自己所想的用笔记录后,感觉轻松多了。
《2012》观后感13
一次偶然,我观看了《野孩子》这部电影,感触尤深。
电影的主角当然是来自美国的“野孩子”,她似乎集所有缺点于一身:任性,娇气,野蛮,叛逆……正是因为这些,她的爸爸才不得不把她送进英国的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在学校里,她遇到了很多麻烦:老师要求每位学生穿校服,手机全部没收,没有电脑,又遇上了一群瞧不起她的学生,在一切重压之下,她打算离开学校,但听同宿舍的人讲,只有违反校规上了“荣耀法庭”才能离开学校,于是,她计划好了一切可以让她离开学校的事……
和她同一个宿舍的女孩们渐渐发现了她的优点:她很聪明,而且本性并不坏。“野孩子”也发现了宿友们的优点:乐于助人,善良……于是,她们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野孩子”在慢慢改变,她越来越发现自己爱上了这所学校,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但一切都晚了。她还是因为以前的过错上了“荣耀法庭”,在她即将要离开这所学校时,故事又发生了转变观后感大全,许多同学都为她求情,所以她还是被留了下来。“野孩子”完全变了,她把高跟鞋换成了运动鞋,把烫发重新拉直,穿上了校服,戒掉了满口的脏话,还加入了曲棍球队,替校争光……在老师同学的感化下,她变成了一个“乖孩子”。
电影中有一句“野孩子”的独白令我印象深刻:生活中有很多人可以改变你,他们可能是老师、同学、家长,甚至是你讨厌的人,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是啊,给自己一个机会,生活中又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呢?当我们沮丧时,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乐观的机会?当我们想放弃时,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重新振作的机会呢?当我们犯错时,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改正的机会呢?当我们粗心时,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细心的机会呢?当我们伤害他人时,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弥补的机会呢?
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就是多给自己一个成功的机会。只要想到了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这就是《野孩子》带给我的启发。
《2012》观后感14
时间的脚步总是那样的让人望尘莫及。恍惚之间,这一年又在我们的指尖,发际或是脚下无声地流去。喧闹的气氛带给我的只是短暂的欢喜,而那之后却是更多的忧伤与思考。
是不是人的年龄大了,脚步迈得大了,时间也走得快了。记得小时侯是多么盼望新年,但等待的日子是那样的漫长。而如今在去年年夜饭时的欢笑,夏天同学聚会之间的痛哭离别依然清晰如故时,崭新的一年又摆在了我们面前。在我说来,的确有一种招架不住之感,因为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其中难免还会有些悲观,总是忌惮于时间的步伐。尽管我的人生经历了很多,但我是一个十足的怀旧的人。我总是喜欢回忆过去的点点,美好的,悲伤的。这也许是由于现实中有着太多的悲伤与遗憾吧。而过去的事就像陈年的酒,愈品愈香。但是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开始沉浸于怀旧之中的话,那这个人就完了。我是不是无药可救了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样的环境,一样的鲜花,一样的晚会,不同的是人的心境。没有那份超乎恬淡的宁静,没有那份热衷于喧闹的狂喜,有的只是一种迷茫与忧伤,有的只是那种烟雨三月的惆怅。
同学花了一个下午将学校的舞台装扮的光彩一新,气球,彩带,灯光……一切都洋溢着一份欢喜,这是学校提前举行的元旦晚会。震耳的音响,欢快的吟唱,而我却坐在
角落里静静地磕着瓜子。'真正痛苦的不是未曾享受过繁华,而是享尽繁华之后的遗世孤独'.因此,我总是不大喜欢热闹的场面。
有说有笑有吃,还有好玩的游戏,一直闹到十点多才悻悻而尽。走出学校,外面一片昏黑,沉寂。同学们依然有说有笑,那笑声在黑暗中久久回荡,再之后便消失在袭来的刺骨的北风之中。
当自己随着那'十,九,八……'的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自己也彻底的告别了这一年。也在默默地为自己祈祷,希望抖落这一年的不乐和哀伤,迎来一个欢喜的年份xx,的确是一个好数字,可是,梦想会照进现实么?
《2012》观后感15
夜很深了,在一个好朋友的介绍下,现在“终于”看完了24集的《天道》电视剧,用“终于”是想说明一下,不是《天道》不好看,如果不好看,按我的生活习惯现在早就在梦里畅游了,我是想说自己好多年很少看电视,更别说是看电视剧了,但《天道》有吸引人的地方,让我看完了,而且内心不平静,想写点东西,顺手写下了观后感。
《天道》是由《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在剧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将三种宗教结合一体的观点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更是哲学,精神的本源。
用女主人公小丹的话解释的话就是“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还有一句偏注“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
那什么是“实事求是”呢?实,就是客观;事,就是情况;求,就是发掘;是,就是规律。也就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来探求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规律,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是这么的实在。这是我从这部电视剧得到的知识,甚至是秘诀。
我说了,最大的是感受到了差距,精神世界的差距。男主人公丁元英是一个对宗教、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皆精通的全才,最令我佩服的是他血液中的哲学思想,包括的宗教的认识,对文化内在属性的分析,对政治立场的判定,对经济形势的把握,这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由于这种哲学思想的存在,可以让他对国民经济的情侣表有准确的预测,让他对商业决定有全局的规划并按部就班的实施,对金钱和名利看淡,甚至是能杀人于无形,或者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永不失身的境地而将一切人都成为手中的棋子而随意操控。
但真正让我佩服的确是对人生的态度,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生活,也包括爱情。就像亚文评价他的一样,他用一种包容的眼光居高临下的看待一切世俗的问题。这就是觉悟。能做到这点很难,但那会有内心的一种平安。当我羡慕他的精神生活的同时,我又感到了悲哀。当他得知了小丹的死讯后,因为他爱小丹,所以他伤心。“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丫头不简单呀”。
【《2012》观后感】相关文章:
2012 见习报告-见习报告范文04-09
电影2012世界末日的经典台词08-13
2012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专)真题11-03
2012年1月大学语文(本)自考试题09-27
灯展观后感02-10
视频观后感02-07
《钱学森》观后感02-03
《归来》观后感02-03
晚会观后感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