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百鸟朝凤》观后感

时间:2022-08-22 12:20:3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百鸟朝凤》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

《百鸟朝凤》观后感1

  上周六去看了电影《百鸟朝凤》。

  那天下着雨,看完电影之后觉得下雨的气氛很契合电影的主题。有些许失落,但无可奈何。关于电影讲的什么已经无须赘述了。我想说的是一个一百多年以来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中国文化在面对西方文化强势冲击后该何去何从?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最深层次的内涵吧。

  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统治者中国大地,正如唢呐以前在无双镇有着绝对的统治权威。在各种仪式中,人们对唢呐匠毕恭毕敬,要行拜师礼,唢呐匠要坐在太师椅上,底下黑压压跪倒一片,我认为这象征了中国文化在传统中的绝对统治地位。唢呐匠有四台,有八台,最高的就是百鸟朝凤。不同的人所享受的规格不同,根据的就是事主的德行。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内核“礼”的反映。“礼”是准则,是秩序,是有等级的。中国文化重德行,德行不高的人,哪怕再有钱有势,不配享有“百鸟朝凤”。这两点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但世道变了,人心不古,无双镇来了西洋音乐,裹挟着电子、娱乐、性感等耀眼因素,西洋音乐来势汹汹。人们不由自主的被吸引过去,感到新鲜,为之喝彩鼓掌。老祖宗的东西眼看着就要保不住了,唢呐匠报之以更猛烈的吹奏,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但无济于事,人们反而嫌其吵闹,引来了小镇青年的群殴。更可甚者,与之前崇高的地位相比,唢呐匠已经沦落成街头卖艺人,靠别人的接济过活。死守着唢呐还有什么用?能赚钱吗?能养家吗?现在谁还听这些东西?焦师傅临终遗言: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又说,自己死后吹四台就足够了,但可悲的是,最后在自己坟前竟然连四个人都凑不齐了!只有徒弟一人在悲凉地吹着曲高和寡的百鸟朝凤......

  西洋音乐对无双镇唢呐的冲击是毁灭性的,正如西方文化一来,中国文化节节败退,几乎不能自保。这真是“两千年一来未有之变局”。中国文化将何去何从?中国文化会复兴吗?电影《百鸟朝凤》没有给出最后的答案。但影片中的最后一个镜头,焦师傅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去,我想电影导演是有这个信心的,我们,做为中国人,也要有这个信心!

《百鸟朝凤》观后感2

  《百鸟朝凤》是一部讲述百年传承的唢呐帮从兴到衰的过程。电影用生动的故事以及性格鲜明的人物,调动观众的思路与情绪:严厉但有情怀的焦师傅,勤奋好学并坚持不懈的游天鸣,天赋凛然的蓝玉,善良好心的焦师娘……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已经渐渐忘却了中国百年的传统文化。面对这一切,焦师傅不止一次说:"别让唢呐在这里绝种",我认为这句话就像是"别让中国文化在这里绝种"一样是不言而喻的。

  游天鸣成年后,和妹妹、蓝玉一起走在西安的大街上这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烈日当头,街上的人纷纷打起伞来。这时,蓝玉说:"天鸣,你就别干这行了,赶紧在这里找个工作吧。"游天鸣却说:"不用了,我曾跟师父发誓过。"正走着,看到一名唢呐艺人吹着唢呐,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身前放着一个碗——这名唢呐艺人在乞讨。这时,有两个正在逛街的女人不屑地掏出钱扔在那名艺人的碗里,然后艺人连忙起身久久作揖——然而那两个人连看都没看他。那一刻,游天鸣漆黑的眸子里窜出了一丝愤怒的火苗。我从游天鸣的眸子里看出了悔恨、悲伤以及惊讶——为什么中国的唢呐艺术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沦落到当街乞讨的地步?游天鸣一直把"唢呐是给自己吹的,不是给别人吹的"当成吹唢呐的初心。那一刻,要不是碍于旁人,他一定会冲上去质问他:"难道唢呐是用来乞讨的吗?难道中国的文化只是用来在别人面前乞怜的吗?"

  我知道,西洋的东西固然有它的好处,但是却不能被它蒙蔽双眼,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抛到脑后。我们应该自省一下,很多时候,很多人,很多想法,都是一种可怕的思维方式,他们总是把眼前的新鲜事物放在第一位,而忘记了是什么在身后铺垫着他们如今的生活。他们总是有一个愚蠢的想法:保护非物质或物质文化遗产是政府所干的事情,我们普通人就过好每一天就行了。这种想法在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是非曲直,其实并不重要了,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尽力建设传统文化与时代共存的中国吧!

《百鸟朝凤》观后感3

  当唢呐声响起的时候,传承工匠精神的故事开始了......

  父亲强迫不愿当唢呐匠的天鸣拜师焦三爷,而焦三爷也因一滴泪收下了天赋不足的小子天鸣当学徒。在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对他的怨恨变成深深的依恋时,

  唢呐便在天鸣的心中扎下了根,这是父亲的期望也是传承的开始。

  在天鸣和蓝玉的比较下,师傅放弃了聪敏活泼的蓝玉,而选择诚实稳重的天鸣。在望着蓝玉倔强离去时的背影,天鸣发现自己成为习得“百鸟朝凤”唯一的接班人,传承唢呐的重担就落在了自己的肩上,这是长大的责任也是传承的继续。

  “智者无言宿儒泪,余音绕梁青松心”,当师兄弟因时代的变化和生活的艰辛而放弃唢呐时,天鸣却坚持对师傅的誓言保持着对唢呐的执着。在师傅的墓前,他高声的吹着惊天动地的“百鸟朝凤”为师傅送行,在云雾中他又看到师傅严肃的面孔和放心离去的背影,这是他技精而通灵的表现也是传承有序的肯定。

  伴随着百鸟朝凤的唢呐声和师傅渐行渐远的背影,故事结束了,却给人无限的思考。

  在电影《百鸟朝凤》中,我看到了焦三爷技艺的高超以及对传承唢呐的执着,看到了天鸣骨子里对唢呐的喜爱和高尚的人格以及对初衷的坚持。天鸣高喊“我吸上来了,我吸上来了......”,这是他坚持不放弃的必然结果,也是努力有了回报后的喜悦,也是天鸣成为“百鸟朝凤”接班人的映照。焦三爷高呼“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这是对“中国不能没有工匠精神”的呼唤,也是我们血液传承的一种品质。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四面八方的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世界甚至改变着中国传统文化。正如焦三爷所言:“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只要我们像天鸣一样拥有继承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相信传统的种子一定会在中国大地上永远生根发芽!

  加勒股份正是秉承着“不造假,不作恶”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工匠精神”为指引,不断创新与进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持之以恒的工匠传承,深入骨头缝里的工艺制造,加勒正绽放着迷人的芬芳。

《百鸟朝凤》观后感4

  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小段电影《百鸟朝凤》,觉得不错,休息的时候又特地找来视频完整看了一遍,看完觉得特有感触,特写来跟大家分享。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作品。吴天明作为老一代导演的代表,他的作品追求的是纯真艺术之美,而他本人对于艺术的热爱,则通过片中唢呐匠焦三爷完美的演绎了出来。

  影片中,老一代唢呐匠焦三爷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老人家表面上严肃古板,实则心中充满了正直与热血。在焦三心中,“百鸟朝凤”是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听的,当查家子孙想用高价请焦师傅给其当了四十年的村支书父亲吹“百鸟朝凤”时,焦师傅断然拒绝了,原因是其父在位期间将村里其他姓氏人家全挤走了,德性不够。而当窦家请唢呐班时,焦师傅主动提出要给窦老爷子吹“百鸟朝凤”,原因是老爷子生前“抗过日,打过土匪,领人修大坝时被砸断四根肋骨,称得上德高望重”,而此时他的身体早已积劳成疾,此时他使用生命在吹唢呐!

  在焦三那个时代,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是从前出活的时候,“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下面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当后来天鸣告诉他出活已经没人行出师礼的时候,焦三只是愤愤的说“没规矩了,没规矩了”,然后拿出自己珍藏二十年的老酒与天鸣共享,又把祖宗传下来的所有宝贝唢呐全部赠给了天鸣,最后演奏一曲后醉醺醺的躺在地上睡着了,尽显无奈。

  焦三膝下无儿女,收了两个小徒弟:游天鸣和蓝玉,来传承自己的手艺。而当他最后只能选其中一人作为接班人的时候,他没有选更有天赋的蓝玉,而是选择了技艺不如蓝玉的天鸣,原因很简单,只因他看到了天鸣在他父亲跌倒时留下的眼泪,由此看到了一个人内心的善良。而事实证明焦三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天鸣接班后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传统唢呐的地位日渐被西方乐器所取代,天鸣没有忘记师傅的教导,即使收入越来越低、甚至已经到了娶不上老婆的地步、所有的师兄弟都放弃唢呐进城打工,他仍然选择了坚持。

  影片结尾,天鸣在焦三坟前独自吹了一首《百鸟朝凤》为师父送行,焦三坐在旁边一脸欣慰的表情,演奏完他便转身离开了。看完影片,心里感触很深,首先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担忧,再有就是师徒二人对于艺术真挚追求与热爱的佩服,还有很多想说的却不知怎么表达,只能推荐大家抽空看看此影片,谢谢

《百鸟朝凤》观后感5

  “凤凰已逝,但百鸟皆鸣”,返璞归真的感人故事,凝重厚实的影视风格,色彩浓郁的传统民俗特色,悲天悯人的哀婉乐曲,让这部《百鸟朝凤》——大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呈现了经典。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八百里秦川上的无双镇,老一辈的唢呐师父焦三传艺给徒弟游天鸣,希望他将这门民间手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在现代化大潮的裹挟下时代风尚发生转向,唢呐班子无以为继、四散衰败。 时常100分钟的电影,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内心一次次震撼。师父焦三爷说“唢呐是个匠活”,吹唢呐人自称唢呐匠,而不是唢呐艺人,正是匠人精神的骨与魂。

  传统行当有它的伦理和规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德行高于技艺。表面看起来严肃古板,一身傲气,实则是一位热血、善良、重情重义的唢呐师父焦三,在挑选唢呐徒弟的过程中,尽显其苛刻,一开始天鸣差点因为天赋不够被拒之门外,学徒过程中吹奏的悟性也不如师弟蓝玉,最后却从师父手里接过整个唢呐班,就是因为品行纯良。天鸣问师父你为什么会收下我,师父说:“是因为你父亲摔倒时,你眼里流下的一滴泪。”我想也是因为他的善良和热情,因为他的勤奋和执着,用芦苇秆吸水练功,哪怕是风吹雨打,并不间歇;因为他的不那么精明,因为他在大火中帮师弟抢出了师弟的唢呐而牺牲了自己那把碰都不让别人碰的唢呐。毕竟唢呐班的接班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天赋秉异技艺高超的演奏者,更需要一个坚韧隐忍赤胆忠心的传承人。匠人精神大概正是这样一种心无旁骛的风骨,一种一生悬命的魂髓。

  我们一边心疼传统文化的消失殆尽,一边又鄙夷固执老派的匠人精神,一生只专注一件事不要说常常养不活自己,就连最起码的基本尊重也得不到。管乐没有错,靡靡之音没有错,甚至管乐取代唢呐也没有错,潮流就是这样汹涌,时代就是这样更迭,但我们是否可以给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一点时间和空间,不要让祖宗留下的好东西都断了根绝了后。大浪淘沙,形式可能消失,但精神终将不朽。

  我感动,为这部《百鸟朝凤》,我期待,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我虔诚的期望,自己甚至更多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追求和信仰,用平凡的、普通的行动,用最真实的心灵写照,去捍卫我们的心灵。

《百鸟朝凤》观后感6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上午的一部电影震撼人心,既表现了学习唢呐的不容易,也表现出了唢呐匠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唢呐事业。这部电影就叫做《百鸟朝凤》。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天鸣的父亲强迫天鸣学习唢呐,因为天鸣的父亲想了一辈子的吹唢呐却没有实现,而要强加给自己的儿子学习吹唢呐。于是拜在的焦师傅的名下,每天练习用芦管吸水,刚通过不懈努力吸来的水,焦师傅又给了他一根更长的芦管。练习了不久后,焦师傅就给了蓝玉一支唢呐,而天鸣没有得到。伤心的他又一次回到家后,听到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又回到了师傅家里。师傅给了天鸣一支唢呐,并说了一句话:“你可看他个小,调可高,唢呐,就是这样,调越高,个头越小。”

  其中有许许多多使人感动的镜头:如用芦管吸水,下雨了也不回家。长大后,在传统乐器和洋乐器相撞时的无奈。游家班要解散时焦师傅的痛苦与生气……

  但是最让我感受深的是这个片段:在村长死后,游家班开始出班,这个时候焦师傅也跟着他们去了,过程中,由于村长品德高尚,所以“百鸟朝凤”这首珍贵的曲子,就献给了村长,而天鸣,这时候身子不舒服,无奈之下,焦师傅只好亲自演出,本身患有气管炎的他身子就不好,但是他还是坚持要吹,吹了一阵子之后,一些鲜血就从唢呐里流了出来,几秒钟后,鲜血便喷了出来,不能吹唢呐的他,又忍着痛苦打起了鼓,口中流着鲜血,手里还打着鼓。经检查,焦师傅患上了肺癌,还是晚期,治疗已经无效了。

  就这样,一位唢呐王去世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唢呐事业,其实我认为,焦师傅本来可以在一年之前,来到医院治疗,但是他怕没有人坚持吹唢呐和传承下去传统文化。我们现在的小孩子越来越喜欢电子游戏,有什么红白喜事也是花大价钱去请洋乐队,花大价钱唱流行歌曲,而真正会传统文化的人,也只有七老八十的老爷爷,老奶奶,甚至现在有的传统文化开始面临失传的原因,虽然现在都十分喜欢流行乐曲,洋乐器,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忘记自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现在可以接受新的外来文化,但传统文化也应该继承。

  “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而不是吹给别人听的。”

《百鸟朝凤》观后感7

  《百鸟朝凤》5月6日上映,在13号之前应该始终是高口碑低排片的状态,上映7天的总票房360万,与同期《美国队长》的8亿票房相差甚远。5月12日晚,63岁的方励先生双膝跪地求网友在微博、朋友圈上推荐《百鸟朝凤》;求电影院线的经理增加拍片量,证明他们是有情怀的、爱电影的!此举有人点赞,有人抛砖。

  方先生以下跪的方式推荐一部他认可的电影,我们愿意相信他的真性情。但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的市场逻辑,观众不喜欢,也不应该有什么人心浮躁,情怀单薄之类睥睨天下的话来,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话很不爽。

  市场不那么喜欢《百鸟朝凤》并不等于大多数人讨厌艺术片,《百鸟朝凤》票房不好也不等于对吴天明导演的否定,他的《人生》观影超过两亿;他的《老井》是中国第一部获得A类国际电影节大奖的作品;他的《变脸》获得近50个国际电影节大奖……这些殊荣都不是岁月的小溪可以带走的,偷换概念往往看似有理,实则无理。

  《百鸟朝凤》是唢呐匠人的最高追求,是对技艺的考验,更是对人品的考验。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会有多少只唢呐被搁浅,我们不知道,但又会有多少人追忆过去,死守着承诺?生活的艰辛让不少唢呐人换了行当,但凡可以为生,游天鸣的师兄们也不会换了行当。喜欢这部电影对渐远艺术追忆的主题,但感觉它不细腻,削弱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比如说下雨天焦三爷和他夫人找吸水练气的天鸣,焦三爷把蓑衣、斗笠披在天鸣身上,很感人的画面却少点动人的情绪。还有电影的某些部分画面略粗糙,剪辑好像也不那么流畅,如天鸣第一次独立吹唢呐挣钱后看望焦三爷,三爷喝醉酒后的画面很模糊,我说的模糊不是从三爷的视野,而是从旁观者的视野,可能他转的快了,让人晕,但还是心里还是觉得画面质量不高。还有就是语言,除了焦夫人的话有点陕西方言的味道,其他演员普通话太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农村,这样的普通话和对话内容违和感太强。

  如果艺术片想保持自己的独立,就做好自己吧!如果还想得到市场的认可,不妨多了解一下观众,或许他们没有某些人眼中那么功利。

  关于下跪,我想说,如果电影人跪着,那么电影如何在观众心中站立!

  关于艺术片,我想说,既然选择了一条人际稀少的路,那就别抱怨地走下去,别~~~

  希望喜欢一部电影只是因为喜欢

《百鸟朝凤》观后感8

  少年游田明是焦散叶的弟子。但是,他愿意吃苦,愿意勤奋练习。大师更看重的是对唢呐的热爱和高尚的人格。于是,游田明成了唯一一个学会了“百鸟齐鸣凤”的接班人。但后来受西方乐器的影响,恰好是一件大事,村民选择了更震撼的西方乐队,而不是唢呐班。你田明不想唢呐没落,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在影片的最后,云田明成功地申请到了遗产,成为了唢呐的继承者。

  这部电影让我震惊和感动,它绝不仅限于画面宽广和人物内心。

  细腻、背景音乐的穿透力,而是在于他的思想主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四面八方的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世界甚至改变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欢乐圣诞节到情人节,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火,而传统的中国节日却渐行渐远。尤其是商家更是津津乐道,特别是圣诞节,无论大街小巷,热闹程度,有增无减;中国传统节日日渐清淡,端午重阳元宵,越来越不被重视,在电影院,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成了众多观众的选择,国产片却常被冠以“烂片”的称号……

  对此,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与继承。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内容,但不可以改变文化的精髓。影片中,年迈且患有肺痨的焦三爷为演奏百鸟朝凤,一口鲜血喷出,这是对艺术的坚守,更是对文化的献身!正如焦三爷所言:“这秦川大地,不能没有唢呐!”我们传承的文化,是随着血液继承下来的一种品质。回看当今,各种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影片、节目譬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不断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学习……“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只要我们拥有继承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相信传统的种子定会在天朝大地上永远生根发芽!

  影片到最后,在师傅焦三爷坟前,游天明满怀悲痛地奏响了惊天动地的“百鸟朝凤”云雾中,师傅坐在太师椅上,微笑地看着徒弟,面容骄傲地听完了整曲,罢了,起身,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远方……那一刻,我意识到,传承的精神已在我心中永恒。

《百鸟朝凤》观后感9

  百鸟朝凤

  主备人:

  时间:

  课时:

  学科组长签字:

  一.教学目标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二.教学重点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三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四教材分析

  《百鸟朝凤》是一首民族传统的唢呐独奏曲,它通过唢呐音色的不同变化和小乐队的伴奏来模拟各种鸟鸣和虫叫声,形象生动而风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旋律优美动听,情绪欢快热烈。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聆听《百鸟朝凤》音乐导言引导学生思考。(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4)唢呐演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 .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引导学生思考:(1)鸟类的大王?(2)“朝”意指什么?(3)“百”是什么意思?(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

  2.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3.总结。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

  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教学反馈;

《百鸟朝凤》观后感10

  在机场大厅中,有一支洋乐队正在演奏清幽的《月光曲》。众人慢慢地围过去,都想在清静的乐曲里度过等飞机的时间,就在这时一声高昂的声音响起……

  众人扭头一看,一个穿着古装的中国人着手捏提一支唢呐,从大厅的楼梯上慢慢走下来。洋乐队一见,稍停滞了一下,奇怪地看着这个中国人。

  只听,清晨的薄雾里有一只斑鸠在响亮地鸣叫,等待自己的心上人。慢慢地,又像有意无意似的,叫醒了许多鸟:白鹊,布谷,麻雀她们鸣叫着,婉转的声音响彻云霄。

  众人一听,全部都停住了,都望着这个中国人。洋乐队也沉浸在这片蒙蒙的清晨中。

  突然,那唢呐声音高昂起来,似乎城中有一群抬着轿子的'人一边扭着秧歌,一边有节奏地颤着花轿。又有一群十六七岁的姑娘正在城中跳着欢快的舞蹈。鸟儿在她们中间自由地穿梭。

  众人听到这,身子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了,脸上笑脸逐渐绽开,身体开始随着音乐律动起来。“噔!”一声高音又让人们警惕起来,笑脸消失了。

  一只斑鸠又开始唱歌了。这时,飞来了一只漂亮的斑鸠。他们互相和着,兜着圈飞上了形容,声音越来越细,这样一来一去,又叫醒了许多鸟儿,他们顺着两只斑鸠的方向飞去,他们一只接一只叫着,声音一下比一下高,一下比一下更急促。他们好似几个声部的多重唱,让你分不清是哪只鸟的声音,春鸟鸣,啁啾千转百回。

  众人一听,又放松下来,每个人都闭目养神已经沉浸在了鸟的世界。

  突然一声,就像是谁安排好的似的,鸟儿都分散开来,一个一个地轮唱,又是一个高音,他们又聚在了一起摆成了多个图案,这场景好像是呼唤哪只神兽那么神通广大。

  “噔!”地一声颤音,周围又没了声音,只听一种神秘的声音在响着,也就那么一会儿,鸟儿们又开始叫了起来,他们沿着一只大鸟留下的金线飞去。噢!那是凤凰!她那庞大的身躯足以笼罩整片天空!只要她飞过的地方都是金黄的一片。凤凰和鸟儿们一起飞上天空,在原野的天际消失,那声响空旷,高远又庄重。

  “噔!”地又是一声,音乐结束了。众人猛然一惊,刚刚的悠然全部灰飞烟灭。完了!飞机要起飞了,他们乱作一团,慌忙向登机口飞去。

  那一刹那,嘎然而止,可那鸟鸣却绕梁三日而余音不绝。

《百鸟朝凤》观后感11

  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唢呐匠”师徒的成长过程,展示了传统艺术形式在新老两代间传承与接棒这份担当所需要的心性和精神,又聚焦了这门手艺在时代变革中的落没困境。

  电影中突出展示中华文明中唢呐的传承,一年又一年水草丰茂,一代又一代唢呐情长,每一只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大火中抢出唢呐,不仅仅是手艺人的工具更是他们的生命。

  片中对焦三爷在一次酒后尽情豪放的吹的那一嗓子和村长追悼会上喇叭口流出的鲜血等细节刻画的诸多段落里,都演绎了时光的流逝之中人们对传统文化从尊敬崇尚到轻视鄙夷的转变。

  早期焦三爷的焦家班走到哪里都被人尊重,吹奏百鸟朝凤更是难得一听。到后来,故事的主人翁游天鸣接过焦老爷子的衣钵,游家班被洋乐器取代,越来越不被人尊重,最终使得团队离散,唢呐在时代变革中消亡。对比焦老爷子他用言行和生命来维护和传承唢呐这门匠活,无不扼腕叹息。

  世易时移,非人力可为。虽然这种取代是社会进步不可抗力之下的必然,但一种文化的衰落总让人多少觉得不安。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传统技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失传的独门绝活成为历史。

  百鸟朝凤,用唢呐的形式来展示各种鸟儿的叫声,是多么美妙的人与大自然的结合,如此精湛的技艺逐渐失传。当下流行的钢琴、小提琴、吉他等逐渐取代了中华传统的乐器唢呐、二胡、琵琶等是世事更迭、传统受害的最真实体现。这样的故事仍旧在每一天的现实社会中频繁的上演。

  深究其为什么?屈辱的中华近代史让我们失去了宏伟的建筑、精湛的传统技艺和大量文化艺术瑰宝,但最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拜金主义也让我们失去了中华文明的匠人之心。

  如何让我们中华文明再放光芒,电影也给了答案。尊重传统技艺者,让他们不断得到社会的正反馈,让从事艺术的匠人得到足够的价值体现。

  如今我国正处于向高质量挺进的阶段,那些优秀的传统艺术结晶,它们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切断了根,那怎能抵抗外来肆虐的风暴!希望这种“吹到骨头缝里的唢呐声”能唤起我们对精湛技艺的不断追求。

《百鸟朝凤》观后感12

  《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1.认识唢呐,体验唢呐的音乐表现力。

  2.欣赏《百鸟朝凤》能主动感受、体验、模仿动作,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3.培养爱护鸟类的观念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欣赏《百鸟朝凤》,认识唢呐,感受其音乐表现力。

  教学难点: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有独创性的表现音乐。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出示《百鸟朝凤》图,讲故事

  师:大家都知道凤凰被誉为“百鸟之王”在我国人民心中是象征吉祥、幸福的神鸟。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个有趣的《百鸟朝凤》的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一下?

  学生讲故事(放幻灯片)二:新授课程:

  师: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我们能够感受到百鸟朝凤时的热闹气氛。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就仿佛能看到百鸟争鸣的景象。

  1.请同学们欣赏《百鸟朝凤》的片段,大家猜一猜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出示幻灯片)教师介绍唢呐(区别于长笛)

  师:唢呐不仅能惟妙惟肖的模仿鸟叫,还能模仿个别小动物的叫声及人的声音等等。唢呐的音色是这样的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唢呐会用它独具魅力的音色把我们带到鸟的王国里畅游。我们一起来欣赏《百鸟朝凤》,出示主旋律,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幻灯片)

  (1)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是鸣叫声?(2)这句音乐表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剪切蝉鸣声)

  师:乐曲用欢快的旋律,生动的表现了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 3.音乐活动:

  师播放音乐,学生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吹唢呐的姿势,表演那种满足、激动的情绪

  第二组表演各种小鸟的姿态

  4.教师介绍乐曲的背景

  5.下面我们就来逐段的欣赏乐曲《百鸟朝凤》

  欣赏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边欣赏边即兴的做动作。 6.思考:

  这首乐曲名叫《百鸟朝凤》“百”、“朝”是什么意思?你还能给乐曲取出另外的名字来吗?

  乐曲中这种欢乐的气氛是形容鸟类还是人们?

  三、小结:

  同学们,每首乐曲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音乐都是表达人类真实感情的,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音乐作品。

  最后请大家边听音乐边发挥自己思维的独创性,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可让学生用画画或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想象)

  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

《百鸟朝凤》观后感13

  陕西一个叫做无双镇的小村落里,吹唢呐这个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不止于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整个无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奏。但是焦三爷老了,他急需培养接班人。徒弟游天鸣初进焦家班时年幼稚嫩,虽然心有不甘被父亲抛弃在焦家班学艺,但仍有为争家门荣光全力博取师父赞许的信心。而焦三爷看重游天鸣诚实、孝顺、肯吃苦的德行,选他做接班人,并传他百鸟朝凤这个每代只传一人的唢呐曲。然而,随着社会潮流变化,人们婚丧嫁娶不再请唢呐班子,吹唢呐这门技艺行将就木。焦三爷带病吹一曲百鸟朝凤,最终带着遗憾过世。

  不得不说导演吴天明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看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风云变幻,极富文化传承使命感,用无声的镜头表达了最朴素的价值观。焦三爷的一生是唢呐这种民间艺术由盛到衰的缩影,人民们对唢呐艺术的态度的变化更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态度变化的一种缩影。

  长久以来就有像吴天明导演这样极富文化使命感的人,为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种种努力。为了能够让《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有更多的排片,制片人更是不惜当众下跪。很庆幸现代中国还有这样一批人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是让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传统文化也要有所发展,固守自封必然走向毁灭。我始终认为,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真正消失,只是大多数现代人无法真正理解,发生了断层而已。传统文化在时间的长河里逆流挣扎,最终能否实现突围的关键就在于创新。有人曾说:没落了的传统技艺,不是仅凭几个人的坚持就能坚持下去,缘起缘灭有定时,若是社会的潮流大势已去,勉强坚持也是枉然的,而社会是现实的,爱情与面包自古不变的抉择。我认为说的很对。

  许多日渐式微的文化需要创新,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文化传承创新的行列中,但还远远不够,《百鸟朝凤》也许是一个很好的警告,让我们思考,处于文化断层一代的我们能够做什么?

《百鸟朝凤》观后感14

  我去的是爱琴海里的红星国际电影院,摸黑进去,还要拽着孩子随便找了个座位,四下一看,发现整个放映厅不到十个人。事实证明这部文艺片真的不是我的菜,片是好片,大咖都说好。影片画面优美,感观不特别宏大,情节紧凑,演员表演质朴而不做作。在当今的浮躁社会氛围下,能拍出如此纯粹澄澈的电影,证明导演真的是一个内心宁静有底蕴的人。怪只怪自己没那个文化底蕴,太low了,欣赏不了高雅的东西。

  这里我大概分析出几个原因,首先,唢呐艺术起源于西北地区,与我这个东北大妞的成长背景离得比较远,不熟悉所以不懂欣赏,只能看个热闹。再则,影片里没有我喜欢的明星,我只认识陶泽如,谈不上喜欢,剩下的没一个脸熟的。大师级的导演吴天明我更是没听过,原谅我的无知吧!现今的社会处在快速发展的浮躁时期,大众多数只看脸,男不帅女不靓,再没风头正劲的演员,就吸引不了眼球。不得不承认我是个外貌协会的俗人,也喜欢漂亮的事物,如果导演当初能稍微照顾下我们这些俗人,可能会吸引多些观众。最关键的,在剧里我没感受到能引起我共鸣的东西,不同于鸡汤电影《垫底辣妹》的回忆无穷,我也有些困惑。为什么就不能吸引我呢?内容我看懂了,表达了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对手艺渐渐失传的无奈,当游天鸣最后在师傅坟前吹起了“百鸟朝凤”,也揭示了悲剧的结局,就是唢呐艺术的日渐消退,后继无人。

  这种结局也与国家不够重视传统文化有关系,当文化局的局长想录一段唢呐演奏的时候,游天鸣连人都凑不齐了,大家迫于生活压力都改行了,有的人工伤有了残疾,有的人得了尘肺病,这辈子都不能再演奏唢呐了,这种结局让人感觉特别无力!

  在说说传统艺术,他们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发展离开了特定环境,可能就没人再去欣赏了。拿京剧举例,我的爷爷奶奶等长辈很喜欢,到我父母这一代人,多数就不感冒了,等到我这一代更是欣赏不了,就不要再提我的孩子了。没人看了,早晚会被淘汰,好在国家比较重视,好多孩子也在学习,但是想再现辉煌则比较难了。之前一直说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是继承传递,很少提到发展,至今没听过京剧有什么新的曲目,当然京剧创作难度肯定比较大。没有推陈出新,不能与时俱进,国家服持力度再不大,好多传统技艺都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再说回这部大师的绝唱之作,自己欣赏不了的东西不见得不好,还是建议大家走进影院看看这部电影,看惯了大片烂片也该换换口味了!

《百鸟朝凤》观后感15

  作家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有梦想可追,是幸福的,因为心会跟着梦想一直在路上,即使是苦难,也是沿途最亮丽的风景。

  妈妈常会陪着我看电影,她说:“你总能从电影里看到自己,然后便慢慢地跟着影片里的人物一起长大。”从小,梦想就是个遥远的名字,就像太空与星际间的距离一样。昨晚,在泪花与抽搐声中,我第一次感觉到梦想原来可以这么真实,这么有力度。房间里妈妈眼含热泪地看着电影《百鸟朝凤》,连中途的广告也不缺席,唯恐错过了那些逐梦的细节。故事很简单,但逐梦的细节却感人肺腑。

  故事围绕唢呐展开,吴天明为了父亲未完成的梦想,历经千辛万苦去拜师学艺,并凭着德行和刻苦,接过了焦三爷的衣钵。焦三爷的祖祖辈辈都是吹唢呐的高手,是一群能将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艺匠。为了将吹唢呐的梦想延续下去,焦三爷呕心沥血。当游家班的人纷纷去省城打工时,他怒火中烧,帮天明四处寻回弟子;在村长葬礼上,他带病为天明撑场子,并在吹《百鸟朝凤》时,吐血倒地,起身后,又劲头十足地为天明擂鼓伴奏;查出肺癌后,他忍痛卖了自家的牛,让天明去置办新的唢呐等乐器;临死时,申遗的县领导来访。焦三爷用一生在坚持并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所幸的是,唢呐的梦想还在,逐梦的脚步从未停歇,天明在焦三爷的墓前深情地吹着《百鸟朝凤》,唢呐声声,响彻街坊巷陌,它在很多人的心里活着。

  妈妈看后,感慨了许久。她说,江西的两位舅公公也是吹唢呐的,不过他们纯属于喜爱,为了这梦想,他们在家里不断地练习,练到一定火候了,就有人请他们去吹喜宴和白事。后来这种传统的技艺大家不稀罕了,舅公公就外出打工了。然而,唢呐的梦想总会时不时地冒出来……现在,两位舅公公又开始玩起唢呐来了,妈妈说,家乡搞新农村建设,组织了一支乡村乐队,让舅公公的唢呐在各乡镇间巡回演出……此时,我仿佛听见了梦想拨节的声响。

  梦想是蝴蝶的翅膀,有了它才有了翩翩起舞的舞姿。心怀梦想,就算细若微尘,也会有让人惊艳的崛起。朋友,如果你的梦想在蓝天,那就向上飞;如果你的梦想在远方,那就往前走。

【《百鸟朝凤》观后感】相关文章:

百鸟朝凤观后感12-17

《百鸟朝凤》观后感01-11

《百鸟朝凤》观后感05-22

电影《百鸟朝凤》的观后感02-08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01-06

《百鸟朝凤》观后感范文01-23

百鸟朝凤观后感范文05-05

电影百鸟朝凤的观后感12-31

《百鸟朝凤》观后感参考02-13

《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