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时间:2024-08-16 09:56:02 路燕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通用33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港珠澳大桥》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通用33篇)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1

  在看完纪录片《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后,我不禁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赞叹。工程师们克服多种对施工不利的条件,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海床结构复杂,再在海底建设如此庞大的超级工程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地震,进而导致海啸等灾难的发生。为保证工程安全进行,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阻水问题:大桥横跨珠江口,对珠江的排洪纳潮有较大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航道淤塞;这样必须采用大跨径的桥梁。(如果采用30米跨径,桥墩的厚度约为2-3米,阻水率为6-10%,而采用100米跨径,阻水率就降为2-3%)

  2、航道问题:珠江口为我国航运最繁忙的航道,必须提高大桥净空;

  3、航空限高问题:大桥附近有澳门、香港两个国际机场,对桥高有严格限制,这样与第二条形成一个矛盾;

  4、白海豚问题:大桥横穿白海豚的繁殖地,建设期必须错开白海豚繁殖期;

  5、台风:珠江口台风多,对大桥的稳定性及行车安全设计上有较高要求;

  6、海水侵蚀:海水对混凝土的逐步侵蚀,影响大桥结构和使用寿命。

  珠江口基本上为冲积地质,淤泥较厚,在这上面修建外海人工岛,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同时由于淤泥和地质其他问题,在上面建设沉管海底隧道同样在国内没有先例。(国内基本上为盾构隧道)。这样在淤泥地上修建人工岛和海地隧道也成为一个难点。

  大方面的问题便于发现,但对于如此巨大的超级工程来说,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例如,在放置沉管隧道之前,工程师们发现海床并不结实,无法承受沉管的重量,在洋流的影响下还会导致沉管侧翻。如果沉管侧翻,在海底巨大的压力下,是无法再将其置回原位的,这样一来,造价高昂的沉管就相当于报废了。因此,在此之前,工程师们现在实验室里模拟海洋环境,计算相关数据,并同时在海底浇灌混泥土平台,日后可将沉管放置在混凝土平台之上。

  对于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世界级超级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多方面的。要做好一项工程需要花费很多心血。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2

  其实在未观看纪录片之前,在我心里,对这座意义非凡的桥已有过多角度的了解。无论对于外界来说,它具有多大的跨时代的意义,对于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在我的心中,它是一座中交人自己造的桥。

  无论是在影片还是照片上,远远望去,这座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以靓丽的容颜横卧伶仃洋上,它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我为它而自豪,为自己是一名中交人而自豪。

  因此,我对我的同事们建造这座大桥过程中的艰难与困苦,也是感同身受。从最初方案的提出,一步步走到现在,期间蕴含多少殷切的'期待,建造者承受了多少压力,都是可想而知的。这座全长55公里,涵盖了公路、桥梁、隧道以及人工岛等多项不同领域的综合性工程,又包括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技术的超级集合体,很多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在世界上也没有经验可循。据了解,该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规模之最的背后,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施工期间,曾遭遇了近40场台风,在去年台风“天鸽”来临的时候,紧急疏散了15000名施工人员。尽管台风如此强烈,但由工程人员精心打造的大桥却安然无恙。我们在一次又一次大自然给予的考验中逐渐强大。

  然而,最大的挑战还是建桥本身——沉管隧道。让这个长达33节,每节重达8万吨的大家伙完成与深海的接吻,可以说是最困难的环节,因为容许的误差率只能在2—3厘米范围之内。为了将工作做好,要调动万吨的巨无霸吊臂船队。在沉管的关键期间,工作人员甚至几天几夜都没合眼,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在建第15节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的淤泥天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不能继续,又要将8万吨的沉管重新运回岸边,再按照工序重头来过,这让多日未合眼的工程师心力交瘁,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只是稍作调整后,又继续开始指挥重复沉管工作,最后直到成功完成对接。连日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因为太困纷纷倒地而睡,看到这一幕,我对他们肃然起敬。

  如今大桥成功贯通,惠及了三地人民。一桥飞架,将珠海和港澳两地的通行从过去的陆路三四个小时,水路一个多小时,压缩到只有20到30分钟的车程。对于三地发展来说,港珠澳大桥是一个越来越近的开始,而对于我们建设者来说,港珠澳大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束,因为还有许多的大桥等着我们去造,我们也将前赴后继。

  正如旁白所说:“海最宽广,比海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我们中交施工团队,正是因为有这种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和信念,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一个伟大奇迹。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3

  《港珠澳大桥》这部影片,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渝工程深深震撼。

  港珠澳大桥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全长55公里。这座世纪大桥的宏伟与壮丽,远远地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贯穿整个电影的,是情感。尽管大桥是现代史上最长海上桥梁,建造过程亦有多项“世界之最”,但闫东导演没有花太多篇幅着墨于大桥的雄壮宏伟。正如影片中,“比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导演的视线,着眼在每一个大桥建造者的传奇。因此,对比起数据成就,电影演绎的是真实,是有温度的“匠心”。为了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花了六年去筹备,用了八年去建设,四百多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这么多工程人员的青春,便放在了这大桥建设上。有人从二十多岁干到三十多岁,也有三十多岁,现在已成中年男子。从前的单身汉,转眼成家立业,却不忘了穿着婚服在即将竣工的大桥上走走拍拍,有人携妻带眷到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共同为大桥奋斗,一座桥,有汗水,也有泪水。无论是总工程师还是一位焊接的小工,为了建好这座桥都热情投入,甚至把它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事业,亦因此他们都成了“英雄”。通过导演细腻的镜头,留在观众的心中,让大家每当奔驰于港珠澳大桥上,隧道中,都会想起因为他们,才有这外媒口中的“现代七大奇迹”。

  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大桥的建成,而是建造过程中的挫折。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是遇上失败更能展现出工作人员对大桥所付出的心血。在建E15号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的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这件事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很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疲惫就地而眠,这令我们很是感动。大桥的工程人员早已把这个项目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有工作人员打趣的说,大家都有两个恋人,一个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个就是港珠澳大桥这个项目。结婚生子和建桥都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电影记录了港珠澳大桥蕴含的时代精神,记录了建设过程中的很多历史瞬间和工程人员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他们不畏困难,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今后我会继续向港珠澳建设者学习,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风采。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4

  《港珠澳大桥》这部影片,令人心情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港珠澳大桥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的珠港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影片一开始就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座世纪大桥的恢弘与壮丽,远远地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珠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贯穿整个电影的,是情感。尽管大桥是现代史上最长海上桥梁,建造过程亦有多项“世界之最”,但闫东导演没有花太多篇幅着墨于大桥的雄壮宏伟。正如电影中的旁白所指,“比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导演的视线,着眼在每一个大桥建造者的传奇。因此,对比起数据成就,电影演绎的是真实,是有温度的“匠心”。为了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花了五年去筹备,用了八年去建设,四百多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不少工程人员的青春,便放在了这大桥建设上。有人从二十多岁干到三十多岁,也有三十多岁的,现在已成中年男子。从前的单身汉,转眼成家立业,却不忘了穿着婚服在即将竣工的大桥上走走拍拍,有人携妻带眷到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共同为大桥奋斗......一座桥,有汗水,也有泪水。无论是总工程师还是一位焊接的小工,为了建好这座桥都热情投入,甚至把它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事业,亦因此他们都成了“英雄”。通过导演细腻的镜头,留在观众的心中,让大家每当奔驰于大桥上,隧道中,都会想起因为他们,才有这外媒口中的“现代七大奇迹”。

  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大桥的建成,而是建造过程中的挫折。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是遇上失败更能展现出工作人员对大桥所付出的心血。在建E15号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的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这件事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很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就地而眠,这令我们很是感动。大桥的工程人员早已把这个项目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有工作人员打趣的说,大家都有两个恋人,一个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个就是大桥这个项目。结婚生子和建桥都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电影记录了大桥蕴含的时代精神,记录了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很多历史瞬间和工程人员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他们不畏困难,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今后我会继续向港珠澳建设者学习,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风采。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5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长度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而且包括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堪称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中交集团历史上的石破天惊的壮举!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2009年12月15日开工,投资约700亿元,建设周期约6年。他设计寿命120年,不采用美标、欧标,只用“定制”的港珠澳大桥技术规范。因此,其对钢板的材质、表面质量、尺寸、质量稳定性、焊接性、钢厂保供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要求极高,钢板不平度小于千分之三更是一道世界难题。复杂的海床结构,超长的跨海距离,台风、巨浪、地震、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这里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大量航班往来穿梭。还是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破坏环境的建设方案自然无法接受。

  然而,聪明勤奋的中交人不畏困难,战天斗地,发扬了现代愚公的精神,一个个困难的啃,一遍遍试验的做。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

  大桥建设彰显了中交人的严谨。沉管的装配,总共33节,每节8万吨,1400个日日夜夜。堪称“深海8万吨级的接吻”,对接的允许误差只有2~3cm。安装第15节沉管时,遇到回於,无法安装,要整体撤回岸边,大家想想多日的辛劳,无法接受,然而严谨的态度让大家含着眼泪选择回撤。

  大桥的建设彰显了中交人的奉献。视频中我们看到,大桥建成后林鸣总工程师也青丝变成了白发。不少年轻的工程师更是在大桥工地上举办了自己的婚礼,他们纷纷表示,自己有两个爱人,一个是大桥,一个是自己的妻子!

  大桥的.建设彰显了中交人的协作。大桥采用模块化建设,每个分片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单位建设,大桥的安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海事、航空以及各工作组的配合。这早已不是一份合同的约束,是每个人心血的投入。

  港珠澳大桥,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奇迹,是中交精神的彰显,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壮哉!大桥!伟哉!中交!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6

  电影开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就是在这波澜壮阔的伶仃洋上爱国诗人文天祥曾经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誓言。几百年后的今天,勤劳智慧的工程师们亦是在这幅画卷上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杰作——港珠澳大桥。

  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因此施工过程中必然是困难重重,阻水问题、航道问题、航空限高问题、白海豚问题、台风、海水侵蚀等等,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也正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习的地方,只有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才能使我们不断攻坚克难,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正如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所说:“遇到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我们有自己智慧,同时也要利用各种行业资源、国际资源。”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建工程。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另外一大难点是安全环保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同时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等。然而高瞻远瞩的工程师们早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开工初期就立下誓言:“大桥建成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他们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在影片的最后,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足以证明一个人将自己全部激情投入到喜欢事业当中无疑是幸福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的那段岁月亦是终生难忘的。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7

  “浩瀚无际的蔚蓝大海上,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根银线,串起三颗东方明珠,香港、珠海、澳门。”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感触很深。

  海最宽广,比海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于施工海域地处我国乃至全球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海上航道、空中航线以及生态保护、台风巨浪、海水侵蚀等诸多复杂因素,都使得它创下施工难度世界之最。

  影片以大桥建设过程中最后一根沉管E30吊装过程为焦点,让后人感受到工程的浩大与艰难,也让我们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油然而生一种钦佩之情。安装过程中,E15沉管因特殊原因,两次对接失败。但工人们没有放弃,默默流泪后,重新振作起来,第三次对接,成功!“我们没有失败,只是敌人太强大。”

  一代代工程师的`努力,才换来如今宏伟的港珠澳大桥,有的人从30岁到40岁,有的人从50岁到60岁,这十几年中,起早贪黑攻克一个个世界难题,终会得到回报。许多夫妻默默付出在大桥上,他们灿烂的、发自内心的笑容那么真挚,无数个工作的夜晚,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不畏艰险,看到他们的睡姿,我们真应当向他们敬礼,也要向这些中国工人学习,努力学习,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贡献一份力量。

  文天祥的“零丁洋里叹零丁”早已成为过去,如今,浩瀚无际的伶仃洋上架起一条巨龙,伸向三地,伸向人民的心里。敬礼这些工程师和工人,他们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8

  虽然早已久慕港珠澳大桥的盛名,却是一直无缘得窥其貌。正好,2019年5月9日晚,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我才有幸一睹其风华绝代的英姿。

  晓月银钩花初绽,歌舞瑶台宴正欢。玉皇酒醒寻碧带,见游龙卧清湾。举世闻名的港珠澳大桥,东西绵延数十公里,沟通港珠澳三地,如一条巨龙,静卧在伶仃洋的万顷碧波之上。远望港珠澳大桥,它真的彷如一根仙人们遗落人间的玉带。它纤细柔美,蜿蜒绵长,悠悠渺渺,伸向天际,又在人们目力所极之处消失于云海之间。近看港珠澳大桥,它却是一条遒劲有力、雄伟壮观的钢铁巨龙。它如同是堕入人间的敖广,一会儿作神龙摆尾状戏水弄澜,一会儿又逞飞龙在天状怒射苍穹。在它身上,刚与柔被同时赋予;在它身上,力与美在双双绽放!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主桥东起香港新界大屿山岛西北部散石湾,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55公里,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海底隧道长6.7公里,是世界上比较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建设史上技术比较复杂、施工难度比较高、工程规模比较庞大的桥梁。此外,大桥还在沿途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从上面一览碧海、蓝天、绿岛、白云,非常惬意。大桥下还有许多绝美的'海岛,日落时便有比较美的景观。如若到时,你也正好驾车路过,便就能有幸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港珠澳大桥的壮伟,不仅源于它的气度和绝美,更源于人们为它所耗费的心力和汗血!港珠澳大桥的构想比较初在1983年提出,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总投资达720多亿元。整个工程,从立项、审批到设计、建设,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港珠澳大桥,它不仅是我们中华巨龙的象征,更是我们大国工匠的丰碑!

  看着港珠澳大桥,你会不由得涌起一阵由衷的敬意和自豪。你会感慨大国工匠勤劳智慧的伟力,你会惊叹盛世中国日新月异的华彩!你更会情不自禁地缅怀起历史的舞台上我们泱泱华夏炎黄子孙曾经的文明与强盛,屈辱与悲歌。曾经的我们,也曾雄立于世界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有过文景之治,我们有过贞观长歌;我们有过两宋的风流,我们有过康乾的盛世!我们也曾是天朝上国,我们也曾威加海外!只是,月满则亏,盛极必衰。我们也开始做起了掩耳盗铃夜郎自大的迷梦!终于,来自不列颠的鸦片和枪火撬开了我们家园故国的朱门。从此,烽烟遍地、饿殍千里,不再被上天眷顾的我们开始了沉痛的近代史。愤怒孕育希望,不甘哺育梦想。黑暗不能永远遮盖光明,落后就要挨打的经历给予了我们坚持的勇气和奋进的动力。如今,我们又重新崛起,怎能不五味杂陈!如今,我们又再逢盛世,怎能不热泪盈眶!如今,再看到壮伟的港珠澳大桥,我只想默默地祈祷和祝福:我比较美的中华啊,我比较爱的中华,只愿您能永远繁荣昌盛,宁静安详!只愿您能永远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9

  烟波浩渺的蔚蓝大海上,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根银线,串起了三颗东方明珠,香港、珠海、澳门。通过观看《港珠澳大桥》,我们知道,这根银线总长55千米,其中海底沉管隧道6700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由于施工海域地处我国乃至全球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海上航道,空中航线,还有生态保护,台风巨浪,海水侵蚀等诸多复杂因素,都使得港珠澳大桥创下施工难度的世界之最。

  影片以大桥建设过程中最后一根沉管E30的吊装过程为焦点,纪实反映了工程的浩大与艰巨。以沉管的吊装设备为例,由于一节沉管的排水量达8万吨之巨,每一节沉管就相当于一艘巨型航母,吊装设备寻遍全球不可得,建设者们就自行研发出大国重器“振華30”,而同样的壮举还不胜枚举,大桥建设者们勇于担当,开拓创新,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拼搏精神让人震撼。

  古有“零丁洋里叹零丁”,如今,一条巨龙蜿蜒天际,一桥飞架三地,沧海成坦途!雄伟璀璨的超级工程让世界发出零丁洋前零丁叹!而这悲叹到惊叹之间,是大桥建设者们十四年的时光荏苒。即有热血青年投身沙场,风雨同舟中收获爱情,孕育新生,也有中年才干倾尽风华,鬓发斑白,成就人生的'华丽与辉煌;即饱含建设者历经挫折痛楚的泪水,也有他们精疲力竭的虚脱而眠和战胜千难万阻获取成功后的由衷自豪。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请接受我们崇高的敬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坚持,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公司争光,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10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海中桥隧主体贯通。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横空出世。

  一、港珠澳大桥整体情况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桥梁长约29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以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和连接线。

  港珠澳大桥按时速100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大桥建成后,往来珠海与香港国际机场时间将由4小时缩减至约30分钟,并将珠三角西部纳入香港3小时车程范围内。珠三角将形成世界瞩目的超级城群。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历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抗16级台风、8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120年,超出目前世界上的跨海大桥普遍的设计使用寿命20年。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外国工程师感叹工程难度“直逼技术极限”。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开工仪式于当日上午在珠海情侣南路东延长线一段举行。图为海上作业船抓斗挖出第一斗泥沙。

  二、港珠澳大桥跨海大桥建设

  2012年7月,港珠澳大桥内地主建的长达23公里的桥梁主体工程正式启动。主体桥梁工程包括3座通航斜拉桥(九洲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青州航道桥)及20公里深、浅水区非通航孔桥。

  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的用钢量达42.5万吨,约为60座埃菲尔铁塔,是全球首次如此大规模地使用钢箱梁的工程。

  2013年12月2日,港珠澳大桥CB05标非通航孔桥首片钢混组合梁架设成功。此次架设的组合梁长85.3米、宽16.3米、中心梁高4.3米、重达1900吨,被安装在非通航孔桥191号墩和192号墩之间。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施工实现了由下部结构施工向上部结构施工的'转化。

  2014年1月19日,CB03标21号墩和22号墩北侧,港珠澳大桥深海区首跨钢箱梁架设成功,迈出我国外海桥梁建设长大构件吊装重要一步。

  2015年1月8日上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青州航道桥主塔成功封顶。青州航道桥主塔高163米,是港珠澳大桥跨度最大、主塔最高的通航孔桥。

  2015年8月23日,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第一座钢索塔——140号墩钢塔成功吊装。 “海豚”造型钢塔高度达105米,相当于35层楼高;吊装总重量约3100吨,相当于1400辆小汽车。类似大型钢塔整体吊装在全球尚属首次。

  2015年9月6日,港珠澳大桥208座海上墩台全部完工。

  2016年4月11日,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全线顺利合龙。2016年6月29日,随着最后一个中跨钢箱梁进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合龙口,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2016年9月27日,主体桥梁工程贯通。目前,港珠澳大桥正在进行桥面工程,总铺装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

  三、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建设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长5664米,由33节巨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安装而成,包括28节直线段沉管和5节曲线段沉管,每个标准管节长180米,最大排水量8万吨,单个标准管节比一艘巨型航母排水量还大。从东西人工岛两端相对安装,最大安装深度超过48米,是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

  这里是世界最大的沉管预制厂,六年里创造了百万方混凝土现浇无裂缝的奇迹。2012年4月29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节沉管预制启动。2012年10月21日,E1-S1节段浇筑完成,首批沉管成功预制完成。沉管浮运输。2017年3月7日最后一节沉管E30安装完毕。此前,E2-29,E31-33都已经陆续安装完毕

  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安装成功。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是一个巨大的梯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长12米,底板长9.6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约6000吨,是国内首个钢壳与混凝土浇筑的“三明治”梯形沉管结构。

  2013年5月7日至2017年7月2日,在长达4年的沉管隧道回填施工中,回填作业班组创造了33节沉管及最终接头回填总量超过360万立方米的世界记录,相当于3.6万节火车的运输总量。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为保证隧道内行车安全,隧道分左右两个行车洞,中间有1个服务管廊,三者之间各自封密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空气流通方向按照车流方向由洞顶上的多组大型悬挂式射流风机呈送。

  四、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

  港珠澳大桥采用“海中桥隧”的方案,建设者硬是在伶仃洋中填出了两个巨大的人工岛,西人工岛和东人工岛。西人工岛和东人工岛之间建设海底隧道。沉管隧道的上方海面是深水航道。

  人工岛设计形状均为蚝贝型,从人工岛挡浪墙外边线计算,东岛岛长约625米,横向最宽处约215米,施工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西岛岛长为625米,最宽处190米,面积9.8万平方米。两岛主体建筑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2011年5月,东西两个人工岛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12月7日人工岛主体结构工程完工。建设者创造性的采用了“深插钢圆筒快速筑岛成套技术”,并取得成功。

  两个岛总计要制造120个巨型钢桶,每个直径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高度最高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重550吨、相当于一架A380“空中客车”。钢圆筒下沉完成后,运砂船向钢圆筒内注砂。

  钢圆筒封闭后,对封闭的区间进行降水、填砂、打桩等作业,形成人工岛,并开展岛上建设。下面是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过程实拍,非常震撼。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11

  为了学习敢于攻坚克难的劳动精神,资阳项目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港珠澳大桥纪录片》,影片讲述的是港珠澳大桥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的珠港澳大桥全长55公里,造就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的艰辛过程。

  港珠澳大桥是所有参建工程师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跨过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记录片气势恢宏,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一种自豪;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大桥的建成,而是建造过程中的建设者面对挫折的勇气。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是遇上失败更能展现出工作人员对大桥所付出的心血。在建E15号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的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这件事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很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就地而眠。这令我们很是感动。大桥的工程人员早已把这个项目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有工作人员打趣的说,大家都有两个恋人,一个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个就是大桥这个项目。结婚生子和建桥都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影片结尾,体现了伟人邓小平写的诗词:“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在这句诗词里,我看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台风并未击退工程建设者们前进的心;看到了建设期间建设者们为它熬过的一个又一个夜;读到的是为大家舍小家的家国情怀,这是大国的骄傲,是我们民族的自豪,也是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的自豪。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12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也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遇到各种困难,但要从困难中站起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港珠澳那些设计师,工程师以及工人们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在看完纪录片后,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赞叹。工程师们克服多种对施工不利的条件,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这座桥,体现了中国人的倔强与自强不息。让我们向建桥的所有设计师、工程师以及工人学习,也为他们点赞!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13

  2019.05.16号下午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港珠澳大桥》纪录片,电影充分展现了中交集团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经理林鸣同志为代表的中交桥梁人的光辉形象,其间我们振华重工的'浮吊及参与员工在影片中也有影像出现。

  观影后直到现在,“大国工匠”运用智慧在看似不可能中创造奇迹,激励着我这个普通的质检员工在工作中需要踏实学习、注重质量细节,功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努力为振华作贡献!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14

  “我建桥我骄傲”,把港珠澳大桥比作自己的情人,这些都是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建设者们的心声,发自肺腑。影片沿着E30沉管作业为主线,演绎了国之重器、国之桥梁的高速发展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

  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要把事情做对,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也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合作,每一步都要脚踏实际。严谨的工作态度,节约就是利润的目的,严格控制制造成本,是我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15

  作为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场55公里,海底隧道6.7公里,历时14年,总投资1200亿元。这些震撼世界的数字背后,是建设者们共同努力创造的奇迹,作为一名中交人,我感到热血沸腾,无比自豪。

  影片一开始就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座世纪大桥的恢弘与壮丽,远远的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整个施工期间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建设沉管隧道,一共有33节,每节重达8万吨。影片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真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以及施工的艰苦。其中沉管E15号也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第三次下海沉管对接成功。成功的一刹那,整个指挥中心安静无比,全员异常冷静。仿佛那一刻时间已经停滞,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与艰辛。

  海最宽广,比海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胸怀,才能创造出这项伟大的奇迹。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胸怀,才能体现我们国家的强大。港珠澳大桥带给了我们实现梦想的自豪、精神的振奋、哲理的思考和时代的审美愉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16

  《港珠澳大桥》这部影片,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渝工程深深震撼。

  港珠澳大桥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全长55公里。这座世纪大桥的宏伟与壮丽,远远地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贯穿整个电影的,是情感。尽管大桥是现代史上最长海上桥梁,建造过程亦有多项“世界之最”,但闫东导演没有花太多篇幅着墨于大桥的雄壮宏伟。正如影片中,“比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导演的视线,着眼在每一个大桥建造者的传奇。因此,对比起数据成就,电影演绎的是真实,是有温度的“匠心”。为了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花了六年去筹备,用了八年去建设,四百多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这么多工程人员的.青春,便放在了这大桥建设上。有人从二十多岁干到三十多岁,也有三十多岁,现在已成中年男子。从前的单身汉,转眼成家立业,却不忘了穿着婚服在即将竣工的大桥上走走拍拍,有人携妻带眷到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共同为大桥奋斗,一座桥,有汗水,也有泪水。无论是总工程师还是一位焊接的小工,为了建好这座桥都热情投入,甚至把它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事业,亦因此他们都成了“英雄”。通过导演细腻的镜头,留在观众的心中,让大家每当奔驰于港珠澳大桥上,隧道中,都会想起因为他们,才有这外媒口中的“现代七大奇迹”。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17

  昨天在公司党委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港珠澳大桥》的纪录片。电影画面震撼、细节感人。作为一名中交集团旗下的振华公司员工看到这部有力量、有温度的作品,被以林鸣为首的中国建设者的百折不挠、充满智慧心的工匠精神所深深敬佩之时也为这样的大国工程而骄傲、自豪。

  一座桥,包含着多少的汗水还有泪水才换得今天的荣耀呢!影片中令我感动的细节太多,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也教会了我在日后工作中有解决难题的拼博精神和踏实向上的积极工作状态。另外港珠澳大桥的坚固性建造质量也是让人振撼的,猛烈的飞鸽台风过后,大桥巍然不动、毫无影响。看到此处也激发了我作为一名质检人强烈的责任心与荣誉感。我一定要努力踏实的工作,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18

  《港珠澳大桥》从港珠澳大桥的历史、科技与人文情怀三方面生动讲述了大桥建设的艰辛与豪情,充分体现了我国在高速发展中科学技术的飞跃和综合国力空前绝后的壮大,让人不由发出“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感叹。

  桥是中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古时中国种类繁多品质精良的各类桥梁让外国访客赞叹不已。但至近现代,桥梁建设发展落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冒着艰难险阻慢慢探索,在我党的领导下一点点赶上了欧美发达国家的脚步,这是相当令人敬佩的民族精神,这是相当值得歌颂的国家精神。如今,它的建成让中国站在世界顶端傲视群雄,这就是创造了新历史。

  中国有着古老的桥梁建设文化。中国历来各式精密的桥梁建造技术令人惊叹,而港珠澳大桥对于工程技术又提出了世界级的新要求和挑战,不仅该桥是最长的跨海大桥,还是抗强震抗强风的科技结晶。大桥从方方面面上来讲都堪称一个举世无双的伟大工程,使今天的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领域足以傲视其他所有国家。

  港珠澳大桥流露着浓厚的人文情怀。港珠澳大桥建设耗时十余年,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上至工程师,下至搬运工,在大桥建设期间住在施工现场不怕苦不怕累,每天起早贪黑,早就把工友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工地当作了自己的家,大桥当作了自己的梦想,为的就是在大桥建成的那一刻,自豪的说一句“港珠澳大桥是我建的!”。这无比骄傲又无比真诚的'一幕深深的触动了我,虽然同为中交的工作人员,但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做项目的我却很难以对项目有直观的理解,尤其是对完成项目的困难、热情、毅力、自豪和那一份十年如一日的耐心。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对拼搏在第一线的项目建设者们有了崇高的敬意,也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所为之努力的项目是为了造福世界人民,是要为他们提供基础设施和更好的生活条件,我将为中交和中国的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抛洒自己的年轻和热血。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19

  观看影片后我不禁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赞叹,感叹大桥的气势恢宏,感叹建筑大桥的众多阻碍,感叹建筑者们坚韧不拔地克服重重困难。港珠澳大桥突破了以前的`建桥工程;提出了大胆的构思,兴建人工岛;一半是桥,一半是隧道;这座桥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毅力,建筑者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是用信仰在完成工作,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于此同时,我也联想到了现实工作,我们总是习惯在工作中找困难,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勤动脑勤动手,脚踏实地,用办法解决困难!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20

  影片以最后一节E30沉管对接安装作为切入点,真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及施工的艰苦。其中E15沉管在安装中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在第三次下海沉管对接成功。成功的一刹那,整个指挥中心安静无比,全员异常冷静。很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就地而眠,对我触动很大。一幕幕的写实画面使我震撼,看到林鸣总工程师在大桥上跑完马拉松全程,我不禁泪目。作为中交安徽公司的工作者,虽未能亲历现场,奋战一线,但是通过影片我感同身受,学习到了中交建设者们严谨认真的态度、详细周密的计划、精诚通力的合作精神。今后我会继续向港珠澳建设者学习,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风采。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21

  人们称赞港珠澳大桥“腾空跃起一巨龙,三地从此无西东。根根桥柱琴音奏,伶仃洋里荡欢笑。”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大屿山、西接珠海市和澳门半岛,是一座跨海大桥。由林鸣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完成的“新世界七大奇迹”——港珠澳大桥。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让我感受到大桥背后的故事,更使我受益匪浅。

  开篇以茅以升建设中国第一座桥梁,让我们认识什么是桥梁工程。接着播放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与港珠澳大桥作比较。让我看到了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飞速发展。

  纪录片主要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重8吨的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主线,展开了建设情节。安装E30号沉管时要将沉管放到海底40米以下的深海中。由于E30号是海底隧道的第33节也是最后一节,此项任务十分艰巨以及海底情况复杂。给隧道对接带来巨大的困难,大桥建设者们绞尽脑汁开始安装对接,他的成功关系到大桥的.建设。对接成功后工程者欢呼雀跃,只有总工程师林鸣没有丝毫笑意,他在等待对接漏差报表结果。当他得知漏差为16厘米时,他宣布需重新对接,最终落差不到2.5毫米,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在对接E15号沉管时,林鸣和他的团队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因为海底40米以下的地方淤泥太多。他们不得不退回去,三个月后,再次对接依然无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一个月再次“出征”,终于安装成功!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大桥建设同时保护好中华白海豚,实现“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是大桥建设者的承诺。大桥建设“让道”于中华白海豚,桥梁工程施工设计优化最终兑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

  自2005年出提出构想后2009年12月开始建设,到2018年10月正式通车,历经整14年。在这14年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奋力前行,才有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有了这14年,才有了这座“圆梦桥”;有了这堂课坎坷的14年,才有了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以桥、岛、隧的方式贯通香港、珠海和澳门。它记录了中国的力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在远处看,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世界东方。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22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为有了比天空更宽阔的人的胸怀,一架倾注了施工人员十几年心血,联通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了,这就是伶仃洋上腾飞的巨龙——港珠澳大桥。一个伟大的奇迹!

  影片《港珠澳大桥》以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及施工的艰辛。整个施工期间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建设沉管隧道,沉管一共有33节,每节重达8万吨,在海底对接的误差率只能在2—3厘米,如此高难度的精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在沉管的关键时期,工作人员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在建第15节沉管时,遇到海底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是啊!多么沉重的打击,看的我也是泪流满面。

  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工程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好好睡一觉了,看他们不择而眠,我已经难以自抑,和他们相比,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了,总工程师林鸣完成了他的大桥马拉松梦,看的'出他是那么的自豪,沧桑的脸上挂着的笑容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年轻的工程建设人员,带着自己的爱人和他的“第二情人”合影留念是那么的幸福!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建大桥的过程中结婚生子,有多少对夫妻并肩作战,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观看影片《港珠澳大桥》,从开始感叹这一超级工程的宏伟、壮观,到后来对晒得黝黑的工程师们油然而生的敬意,我感觉到了路桥人的伟大与不凡。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们不畏艰难,不分昼夜的为一件事去坚守、去努力、去付出!是他们宽阔的胸怀!是他们坚定的信念!是他们忘我的崇高境界!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从此以后,香港、珠海、澳门的距离不再遥远,伶仃洋上人们将不再“叹息”!向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以及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们敬礼!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23

  要做好港珠澳大桥这样世界级超级工程,需要建设者呕心沥血,加班加点,多方配合,才能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翻过一座座大山”。

  对平时工作的各种困难、各种阻力,我们不能推脱,更不能放弃,我们要像影片当中的.工作者一样,仔细思考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通力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发挥自己最大能力,促进整个部门、整个团队的发展。港珠澳大桥展现出了中国现代建筑与机械实力,向世界体现了中国力量和风采。大桥气势恢宏,深深震撼人心,令我热血澎湃,更激励着我踏实工作、砥砺前行。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24

  观看完了公司组织的纪录片《港珠澳大桥》,真的是热血沸腾。

  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宏,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设施工的14年时间过程完整呈现在大银幕上。作为一名中交的基层员工,我是骄傲的`,我对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挺直腰板儿骄傲的说“看,港珠澳大桥是我们中交建设的”。我们怀着中国梦,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不断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25

  《港珠澳大桥》纪录电影讲述了世界级项目的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将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在了这座大桥上,带着他的.团队,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

  大桥历时14年建成通车,在它的工程建造过程中,经历了台风的严峻考验,这些工程的建设者战胜困难、凝聚力量在伶仃洋构筑起世界级跨海通道。有了这些工程师的智慧、勇敢、创新及担当,携手共渡难关,成就了港珠澳大桥上的历史辉煌。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26

  5月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在全国院线上映。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全长70分钟,历时8年不间断跟踪拍摄,是在电视纪录片《港珠澳大桥》的基础上,二度创作而成的一部全新的电影纪录片。

  影片总导演闫东:当一座雄伟的大桥建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觉得不光是看到桥,更想表现的'是建设这座大桥的一线建设者,这个片子在今年五一劳动节上院线,向全国的各界的职工敬礼,他们分守在各个职业当中,是工匠精神铸造了国之重器。

  看了电影以后,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因为作为一名钢铁人,我们也是支撑“国之重器”的坚强力量!

  港珠澳大桥可谓是中国钢铁行业一次空前的“大阅兵”,中国宝武是港珠澳大桥最大的钢材供应商,供材覆盖了桥、岛、隧三大主体工程,合计约50万吨。而宝钢股份供货合计约34万吨,在大桥主体工程用钢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港珠澳大桥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27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穿行在海上云间,真正实现了一桥连三地的盛况。上午在广州“叹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夜景……这样的美好憧憬,如今就要变为现实。往来粤港澳将如走街串巷般方便,“大湾区时代”加速到来。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奇迹,中交的奇迹,让我们认识到了大桥背后的中交人们,在他们的坚持与努力下,这座大桥终得成立,在他们的付出下,我们看到了“最美”大桥,全世界造桥的标杆已然树立在中国,而中交集团代表的是中国技术与中国速度。这座在中国交通建设史上被称为“技术最复杂”的“世纪工程”,一次次挑战着中交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建设者的勇气。在挑战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收获“中国标准”,填补世界空白,成为中国迈入桥梁强国的里程碑,我为自己是“中交人”而感到由衷自豪。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连接了香港、澳门和珠海,实现了三地的互通互连。工程之浩大,费时之久,耗材之多,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60座埃菲尔铁塔。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的.修建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中交工程师们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所攻克的困难与挑战,以及下放海底沉管过程的艰辛,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中国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整个工程的开发和建成,离不开各方面的力量与支持,离不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奉献。

  那横跨的大桥,是文化交流的纽带,是黄金桥,是成功桥,更是发展桥。“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今天我们每个中交员工都应该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28

  5月17日晚上,我们全体项目员工一起在影院观看了港珠澳大桥记录片。在一个多小时的观看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中交建设者们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来的聪明和才智所折服,被他们不惧困难,百折不饶的精神而感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创造了众多的“世界第一”,这其中有很多是我们中交人的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大桥已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也成了我们中交人引以自豪的强项之一。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大桥,被英国人称之为世界第七大人工奇迹之一。

  六百年前,当文天祥一身枷锁,被忽必烈的军队押着从这个地方经过,回中原赴死时,他满腔的爱国情怀中有多少悲愤与痛苦呀?那时的亡国耻辱与现在国人的自豪感是多么让人感慨!物是人非,然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那份爱的情怀却是一样的。

  港珠澳大桥带给了我们不仅只是眼前的.奇迹,通过完成这样一座大桥。我们中交集团建造跨海大桥的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期盼着有一天在台湾海峡上也能够修筑起一条这样的大桥。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在将过去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行,同时也会将时空的距离越拉越小。一个个割开血脉和亲情的天堑将不复存在。

  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大湾区经济带将在这里形成,它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热土。

  我们是一群建设者,更是一群拓荒者,我们创造的不仅是实体的奇迹,更是在修筑起祖国繁荣强大的基石。我们中交人在用自己的那份担当,在用林鸣那样的敬业精神,与亿万中华儿女一起用我们的勤劳与智慧,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29

  我相信,当所有人看到这部纪录片时心里都会涌现出两个字“震撼”。整部影片我是在震撼的包围下看完的。影片里面的每个场景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当看到我们的工程师们攻克了若干世界性难题,发明创造了500多项专利时,我心里是自豪的。这让我想起了里面的一段话:90年代桥梁技术在欧美,21世纪桥梁技术在日本,现在桥梁技术在我们国家——中国。

  短短70分钟的纪录片,却是他们为这个项目整整默默付出18年的.成果。在他们心里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后我要把中交人这样的做事态度和热情用在工作中,让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一样的精彩,为有意义的事情付出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30

  港珠澳大桥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佩,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的震撼。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31

  港珠澳大桥,这是一座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连起了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港珠澳大桥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风采。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一种自豪。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以第E30号沉管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回顾了港珠澳大桥自2009年动工以来,中国桥梁建设者们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历程,展示“一国两制”的丰硕成果,体现中国制造背后的国魂匠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建工程。

  港珠澳大桥,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一张联通世界”的中国名片,一桥飞架,连接起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区域,电影重点挖掘了港珠澳大桥之所以成为二十一世纪伟大工程的原因和意义,揭示了这座“超级工程”背后,中国桥梁建设者们勇于攻克难关、不断挑战极限,用智慧和汗水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确立“中国标准”创造中国奇迹。桥的背后是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32

  5月21日,在中交资管湖北总部的组织下,我观看了《港珠澳大桥》这部影片。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国交建承建了港珠澳大桥70%以上的工程,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完成了100多项试验研究,自主研发了十几项国内首创且世界领先的专用设备和系统,获得了500多项专利,成功攻克了十余项外海沉管安装世界级工程难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

  纪录片中最令我感动的,不是大桥的建成,而是在建造过程中努力付出和坚持的中交工程人员所展现出的信仰。在大桥建造过程中,编号E15的沉管在首次对接失败后,中交工程人员重新出发为第二次对接做准备,然而当大家满怀期待希望第二次对接能成功时,却因为淤泥堆积问题再次被迫中止,担当指挥的.总工程师林鸣哽咽着下达了回撤的指令,周围那些头发花白的工程师们也不禁留下眼泪。两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而是做好准备重头再来,终于在第三次尝试时,成功对接。在这个超级工程中像这样的困难不计其数,隧道安装、圆钢筒安装、台风、地震等等一系列的难题等着工程师们,但是中交工程师们用严谨认真、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精诚通力的合作,将困难一一克服。中交工程人员早已把这个项目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他们说我们有两个恋人,一个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个就是大桥的项目。

  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从中交工程人员的身上,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彰显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中国奋斗精神和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这让身为一名中交人的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我将把这种精神带到自己的工作中,勤于学习、迎难而上、不断积累、勇于担当,做时代的奋斗者,为打造中交品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33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伴随着这句富含哲理的话语,我来到了电影中的伶仃洋。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影片中介绍了中国桥梁的人文和历史。一座桥,就像一本书,桥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让桥梁有了美感,有了生命力,烟波浩渺的蔚蓝大海上,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根银线,串起了三颗东方明珠—香港、珠海、澳门。通过观看《港珠澳大桥》,我们知道了这根银线总长55千米,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而这更是属于中国人自己全程设计的大桥。

  电影中林鸣带领着他的团队不畏艰辛,同心协力步步攻克技术难关,最终使这座大桥展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之上,被冠以无数世界级的头衔,这是四百多人近十年来夜以继日的辛劳和智慧,这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骄傲,更是中国工人科技创新,勇于拼搏的见证,这就是中国的力量。

  观看电影后,我对日常生活也有了一些感想,平日里我们总是找各种借口,以此来推脱我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在今年的暑假里,我成功通过了古筝四级考试,中途我也放弃过,觉得太苦太累,坚持不下去,可是在妈妈和老师的劝导下,我彻底从这种黑暗的想法里跳了出来。今天看了林鸣爷爷的故事,我不由得感叹起来:在大桥建设过程中,里面的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多,质量要求非常严格,看着林鸣爷爷和他的团队为了攻克一个个难题几天几夜都不眠不休的那份执着,我从心底里敬佩他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即将走过人生的第一个十年,在未来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未知的困难在等着我们,我们要向电影中的工程师一样,勇于克服困难,愈战愈勇,坚强而执着地为了梦想不断努力奋斗。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相关文章: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1-06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07-11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1-28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05-20

《港珠澳大桥》的观后感06-20

《港珠澳大桥》的观后感06-14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09-21

(精)《港珠澳大桥》的观后感11-08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7篇11-27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6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