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堂的孩子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1
看完《天堂的孩子》,我觉得影响我最深的就是片中那一个个不断奔跑的情节。
相依为命的一家四口,靠着微薄的收入艰辛地活在并不发达的伊朗,这个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物质资料贫乏,生活条件艰苦。对于孩子们来说,吃的东西就很奢侈了,更不用说是日常生活用品,所以在小阿里把妹妹的鞋子弄丢之后,兄妹两人都很害怕被父母知道,因为这可能会为家里造成负担,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一场奔跑开始了。
在瞒着父母之下,兄妹二人每天都轮流穿着哥哥仅有的一双帆布鞋去上学。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不耽误对方上学,哥哥和妹妹每天都要在回家和去学校的路上努力的奔跑。奔跑的过程中,我看见了兄妹二人的喜悦、愧疚、紧张、担心、忧伤,和无奈。当哥哥在巷子口看见匆忙跑着的妹妹,心里应该五味杂陈,既高兴妹妹的到来,自己可以在上课前跑到学校上课;又为这种场景难过,是自己弄丢了妹妹的鞋,连累了妹妹每天都要这样穿着自己的帆布鞋跑来跑去的去上课。总之,在上学回家奔跑的时候,兄妹二人的内心都应该比较煎熬,同时,奔跑也为二人带来了力量,使他们尽量忘记自己的烦恼,可以不顾一切的朝前冲,只为尽早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在周末的时候,弟弟陪着妹妹到处找鞋,在他们得知鞋子的下落时,这一路是奔跑的,也是紧张和高兴的,因为二人心中的希望都寄于次,想象着可以尽早结束这种来回奔跑上学回家的状态。然而出乎意料,在这个地方,多的是贫困人家,家家户户都靠着艰难的生计活着,而捡到妹妹鞋子的这家人也不例外,活得很艰辛。于是兄妹两对要回鞋子已经不报希望了,又“开始”了换鞋奔跑的生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奔跑一直继续。在一次妹妹回家的过程中,由于鞋子不合脚,在路过一条小水沟时不小心把鞋子掉到水沟里,妹妹一直坚持着拼命追赶鞋子,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妹妹穿着湿漉漉的“黑色”帆布鞋匆忙迟到地赶到了哥哥那里,而哥哥也因此上学迟到。经历过这次事情后,兄妹二人都十分无奈,妹妹难过的指责哥哥弄丢鞋子,哥哥也十分愧疚让兄妹二人陷入这种每天交换鞋子奔跑上学的困境。
一次机会悄悄来临,哥哥的学校即将选拔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少年马拉松比赛,三等奖是恰好是一双运动鞋!这对哥哥和妹妹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在哥哥的优秀表现下,老师同意他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比赛当天,妹妹为他加油,而他也为自己鼓气,决心想要得到那双运动鞋来改变兄妹二人现状。于是,哥哥开始了努力而毅然的奔跑,在他的努力下,“很不幸”的得到了第一名,错过了最心爱的那双运动鞋。虽然没有了运动鞋,但这一次奔跑,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哥哥的勇气与力量,坚持与决心,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温馨和感动的,在爸爸载满货物的自行车后座上,两双小鞋子出现在画面中,哥哥和妹妹从此奔跑的路程快要结束了,但这份奔跑的力量却将一直指引他们朝着幸福而温暖的地方前进。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2
周末,我看了学校推荐的一部伊朗电影——《小鞋子》。电影伊始,注意到片名译作《天堂的孩子》,顾名思义,天堂的孩子该是善良、纯真的,也的确如此,影片呈现给观众的也正是这样天真、单纯、善良的孩子。
现在的社会,科技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要买什么就买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用愁吃愁穿。当然,什么事都有两面性,当人们太富裕时,小孩子就会变得像“小公主”“小皇帝”一样,人们之间的友谊慢慢淡化。而电影《小鞋子》里的主人公是个穷孩子,却令人感动。
这部电影在讲述穷人的故事,但决不是穷困的展览。而是表现孩子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来走出困境,如何独自度过难关而不愿给操劳的父母增添一丝的负荷。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许是幼稚的,但他们的纯真和懂事不得不让人心动。一双鞋子,对大人来说或许很容易得到,但对于孩子,却是要付出许多才能实现梦想。影片中多次出现阿里站在巷子里,焦急地等着萨拉的出现,然后就是一系列奔跑的镜头。为了一双鞋子,阿里和莎拉如此认真地努力着,不放弃一丝机会,没有一丝的懈怠。尽管无奈、委屈、辛苦,可是他们都一一忍下,为了心中的梦想。孩子对梦想的坚持,坚定的信念,他们那纯真的坚持,就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样也要坚持向它靠近。这份坚持,是那么强烈那么无畏那么不可抗拒!
看《小鞋子》是心灵逐渐感慨而温暖的过程,是灵魂得到洗礼的过程。他们即使在困境中还保持着自尊、淳朴、善良。兄妹本想要回他们的鞋子,可是看到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他们就想女孩家境更差,更需要这双鞋子,穷人间的关爱体恤。阿里得了奖品送给妹妹,浓浓的兄妹情义。家境贫困,父亲对教会的糖果毫无私心,纯洁的信仰……电影很单纯很干净很温暖,孩子的脸上没有对贫穷的抱怨自卑,也没有浮躁无助,没有慌惶逃避,更没有穷苦人间互相敌视,而是互相帮助,互相同情。这是一个纯净温暖的世界,宛如天堂!
影片通过兄妹的童稚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让人感受到贫困生活中仍存在着金钱买不到的希望与温暖。人们不曾因贫困而丢失善良、宽容和感恩以及相互之间的温情。再反观当今社会,这样的纯善你还拥有吗?在教学的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孩子保有他们的纯真与善良。
天堂是什么样的大家都不知道,天堂亦或是阿里生活的样子,并不是因为你贫穷而远离你。天堂就是你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从容的心态。内心的快乐并不取决于你所拥有的财富,而取决于你的生活态度。快乐其实很简单,当用一颗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我们其实也生活在天堂。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3
《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以这阿里莎拉这两个兄妹和一双鞋之间的故事为电影主要线索展开叙述。兄妹俩出生在中亚地区一个贫民家庭,有着儿童特有的单纯天真,真可谓不食人间烟火,通过平凡琐碎的生活小故事展示出了人世间难得的真善美,从而也折射出了成人世界的世俗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在此谈谈我的一些所见所感。
首先,他们生活在一个大背景是落后地区的一个贫困家庭。通过商店老板对小阿里的吝啬行为、房租老板对阿里父母亲催租的描述、阿里和父亲在市区里做园丁为了寻求工作的种种艰辛,以及他们回家时因为车子太破闸失灵而撞倒的情节,侧面写出了他们生活的不易和现实世界的冷漠。而阿里一家人却仍保持着淳朴善良的秉性,此时这种品质显得愈发珍贵!这种超越世俗的美好,给生活中丰富物质世界中的我们以启示,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在奔波与追逐中是不是丢掉了一些东西?
其次,作者在描述阿里和妹妹为了鞋子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了小兄妹俩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没有任何杂质的纷纷扰扰,一切只遵从心的方向。尤其是小阿里为了妹妹的运动鞋进行市区内的跑步竞赛时,从乞求竞赛机会,到奔跑时内心歇斯底里的“爆发”和他那个小小的神圣的愿望。只是为了赢一个季军,只为给妹妹赢一双球鞋,以及到赢得冠军后的失落,不为那么耀眼的光环,只为了满足对妹妹的承诺,那种失落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是内心真挚情感的流露。我们呢?有多少“竞争者”来时的初心迷失在了光环荣耀的光芒下。
最后,阿里和莎拉的爸爸给他们买了鞋子在回家的路上。小阿里把破鞋子脱下,把脚放进了鱼池里,小鱼游来时,故事在阿里的悲伤中噶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我想我们没看到的是他和妹妹豁然开朗的童真笑脸,在他们纯洁无暇的世界里,没有太多的欲望,小小的愿望那么难以满足,可是悲伤不会长久的驻足,他们那么努力那么艰难地那么快乐地欢笑着,他们是天堂的孩子,心灵不被世俗浸染,这是否唤起了童年的我们?愿长大后的我们多一些童真,少一些欲望。在这个阶层分化的社会里,作者敏锐的察觉到了作为穷人那个群体所特有的美好,为成人的世界刮来了一阵清风,浸润了人们的心灵……
从小的方面讲,扪心自问,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得到了什么?流失了什么?成年人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反观当今物欲横流,真假乱象难辨的社会,儿童教育问题百出,食品安全隐患日益居多,医疗行业的背后交易,趋之若鹜的名牌商贸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的时代,许多活动却流于形式趋于浮华,许多领域本质性的东西却日渐流失,根源在何处?
寄语:真善美是世界的大美,努力做好自己,请不要在追逐中迷失本真的自我,金钱世界的丰腴并不能带来精神世界的愉悦,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把握当下的生活,怀有一颗真挚的心去温柔地看这个世界。但愿有一天寻回我们的天堂!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4
《天堂的孩子》是一个关于两兄妹和一双鞋子的故事。整部影片是多么的简单、自然、纯朴。
阿里出生于伊朗的一个贫困家庭,连买一双鞋都会给家里带来负担,父亲每天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劳碌,却对家庭始终保持关心和负责任,母亲生病在家不能干活,9岁的阿里和姝姝莎拉几乎承担所有的家务事。由于阿里不小心把姝姝的旧鞋丢失了,不得不一双鞋两个人轮流穿着上学,每天都忙于奔跑在学校和家之间的街区小巷。小莎拉的纯朴和稚趣,令我觉得很纯真很自然。阿里那双清澈、忧郁的大眼睛,总是令我觉得有点心痛但又很佩服。他们对家庭的承担总是很自觉,生活虽然贫困和艰辛,但从不抱怨。阿里对妹妹的关爱,对父母的体贴,对学习的执着,对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应有的聪明机智,总是散发出一种倔强的光芒,使阿里始终保持着对目标不懈的努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又令我怀念起小时候的生活,从前我们这里也是不富裕,我童年的时候,除了上学,在放学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很自觉地承担家里的家务事及到地里劳动,很少抱怨,为了得到我们一些简单的玩意而积极进取及得到后那种感觉快乐无比。
对比一下现在的孩子,真是有一种心痛和担心的感觉。现在很多的孩子,好像天生出来就是诉取,就是享受,从来不知道付出是什么,责任是什么。想要什么,就要求家长给什么,想要买什么,就要求家长买什么,当家长不答应的时候,就是不高兴,苦着脸蛋发脾气,没完没了的。就算家长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还是觉得不值得高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应该的,一点也没有感恩的心,从来都不懂得这样想一下“我已经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太高兴了,我要好好报答我的家长,我要好好学习,我要做家务事等等”。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就是朱多借口,不愿意做,就是做也是很委屈地做,甚至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什么都不用做,为什么我就是要做,不要命令我做……”。
贫困是不幸,但那些贫困的人们,却不曾因贫困而丢失善良、宽容、感恩和相互之间的温情以及那种向着目标积极进取,不懈努力的精神。反而现在这些孩子们,生活太舒适了,好像是迷失了方向的羔羊,抱怨太多,诉求太多,付出太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这样发展下去,我不敢想象他们以后会变成怎么样--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
我们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甚至国际间的博弈也非常严峻。毛泽东年代的艰辛,给我们打下了新中国的基础,邓小平年代的创新,给我们走出了一条富国之路,我们这一代人以及世世代代应该珍惜今天安逸舒适的生活,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的社会性主义新人,努力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加要把我们的精神文明发挥的淋漓尽致,让和平、正义、善良、诚信、感恩、宽容、爱心、积极、乐观等等美德充数人间,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也只有这样,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永不倒。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5
距看这部电影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不是我懒,不想写,而是我实在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文字和语言来描述这部电影。它带给我的震撼,超过以往我看过的任何一部电影。它就是日常生活的叙述,开头甚至平淡的让我没有看下去的耐心。直到小男孩哈里把妹妹的鞋子弄丢后回家央求她不要告诉父母的时候,我意识到,精彩开始了。
兄妹俩商量好了妹妹先穿着鞋子去上学,下课后又立即跑回家还给哥哥,然后哥哥再穿着去上学。我很同情他们,在我童年的时候,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用为这样的小事烦心,一双鞋子而已嘛,丢了还有新的。可是他们不一样,他们从一出生,就忍受着贫困的折磨,小小的一双鞋就把全家人都难住了,兄妹俩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当哥哥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奖励有一双鞋子的通知的时候,他不顾一切的哀求老师让他参加。比赛中,他的眼前不断晃动着妹妹、鞋子、光着的脚丫巴,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获胜,得到那份奖励!
看到这里,结局已经不重要了,哥哥为了鞋子,甚至可以说是他的梦想,付出了他所能付出的`一切。导演以一种极其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以一种挣扎的方式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这种温情反映在导演以蹲下来的姿势平视一个孩子的眼睛,倾听他的声音,所以哈里和妹妹的语言是幼稚的,思维是幼稚的,行为也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实的,这种自然使他们的梦想呈现出最纯净的色彩,也使他们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同哈里一起在渴望那双鞋子时,有一个念头会突然闯进你胸膛:我们不都在不同的境况下丢失过不同的“鞋子”吗?我们这样渴望过吗?我们这样不懈过吗?
这种温情还表现在对哈里这样一个在窘迫景况下生存的儿童,导演没有表现出廉价的同情,而是体现出了尊重,在哈里那双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终有一种倔强的光芒,这种倔强使哈里始终保持着对目标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诠释着他的许多品质,他对妹妹的关爱,对父母的体贴,对学习的热爱,对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应有的聪明机智,无不发乎内心,出于自然。这种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结尾,导演可以大胆地把失望留给哈里,而把惊喜留给了观众。也正是这种结尾,我们才会让哈里在我们心中烫出了印记,也才能回味出导演对哈里最深处的温柔抚摩。
整部电影细腻真实,小细节中却无处不透露着导演的用心良苦,我想,这样的电影,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影。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6
《天堂的孩子》是一部来自伊朗的影片,它荣获过1999年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20xx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并在多伦多、香港、伦敦、纽约等18个国际电影节上荣获11项大奖。《时代》杂志年度十大影片,创下了美国放映伊朗电影的票房纪录—100万美元。这部影片我看过两遍,一次是在上高中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大学里,同样的,都是在语文课堂上看了这部影片。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我泪眼朦胧,而当我第二次看它的时候,虽然已经知道了剧情和结局,却还是忍不住去回顾那些曾今让我热泪盈眶的点点滴滴。
小主人公阿里的生活平淡,平凡,还很贫穷。要不是他不小心在买菜的时候,丢失了妹妹萨苏刚补好的鞋子,他的生活也许会继续平静、安宁地继续下去。整个故事围绕着一双鞋展开。从丢失妹妹萨苏的鞋子,到哥哥妹妹共用一双鞋,再到寻找萨苏的鞋子,两人放弃拿回鞋子,最后通过家人的努力,获得新的鞋子。简单的故事结构,通篇贯穿着孩子幼稚的执着,却闪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人性的光辉。妹妹执着于她的那双漂亮的玫红色小皮鞋,在鞋子丢失之后也不忘记寻找。而当她看到同学校有人穿着她的鞋子的时候,尾随那个女孩,找到了他的家。随后,当她在哥哥的陪同下,想去要回她的鞋子的时候,兄妹俩却意外地发现那个女孩的爸爸是一个盲人。最后俩人默默地回家了。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巨大的喜悦和最后的无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却更加凸显了人性的光辉。兄妹俩是那样的善良,以至于在看到了别人的不幸后,放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就在这个时候,我不禁在想,在一个父亲收入微薄,母亲患病,缠绵病榻,家里有着三个孩子的家庭里,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或信仰在支持着阿里和萨苏,让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旧像盛开的善良之花,灼灼其华,欣欣向荣。
这部来自伊朗的影片,不像好莱坞的豪华大片,拥有华丽的特效制作和强大的明星阵容,却运用了简单的叙事手法,和平实的拍摄技巧,组合成了一个纯真澄澈的世界。孩子眼中纯真的世界,让我看了之后又有些惭愧。一个简单的愿望,对于阿里和妹妹来说,就是要为之奋斗的所有。而对于我来说,由于拥有的太多,所以根本不会坚定自己所想,反而麻木地度过一天又一天。但要是让我生活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光景。阿里的世界离我很远很远,亦不知道要是邀请他来住上一住,他会不会愿意。
在影片的最后,阿里跑完了马拉松,却与奖励球鞋失之交臂。当她回到家以后,也只有同妹妹一起闷闷不乐。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父亲正带着两双鞋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是啊,虽然经过了几多曲折,但孩子们纯真的愿望还是达成了。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7
按照学校要求,观看了伊朗电影《天堂的孩子》,看完后我没有优越感,只有幸运感,而那种幸运到最后竟演变成杨绛对老王那种无法言明的愧疚感。我是有罪恶感的,无论从哪方面讲,有这么好学习资源,浪费食物,不懂孝顺父母……
电影中的阿里和他妹妹的清澈的大眼睛让人无法忘怀,小女孩清脆又时常带着委屈腔的声音更让人听着心碎。她每天从学校匆匆奔到那条弄堂和哥哥换鞋子,自己已上气不接下气还要受哥哥嗔怪,“我已经跑着回来了”每次都是这样充满着委屈的回答。每天她总是羡慕地看着同伴脚上五颜六色的鞋,流连于橱窗中的式样。
在在剧情中我们看到阿里劝告妹妹萨拉勿将小鞋丢的事件告诉家人,充分体现了兄妹二人的懂事,导演的人文思想,回顾影片,导演未将对贫苦人民的同情直接展现而是采取了尊重和对比。在阿里和他父亲为一富人修理花草时及听到狗吠声逃离体现。人生中不管发生了什么问题,首先,重要的时接受而不是抱怨。阿里、萨拉未将因自己的生活艰辛二埋怨,反之更多的是接受且不是一味的盲目接受而是通过通过阿里、萨拉眼里的倔强,为了一双鞋子阿里所体现出来的不懈努力!
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双在我们看来再普通不过的鞋子究竟承载了兄妹俩多少梦想和希望。当小女孩穿着哥哥比她大一号的鞋而不小心将鞋掉在了水中,她小小的身子就一路顺着水流方向追去,她的小手每次眼看着就要抓着这鞋子了,可每次都差这么一点点。这时我们作为观众更焦急,可导演就用这样一种“欲言又止”的口吻让我们失望。我们体会到了比恋人在火车街头擦肩而过更心碎的遗憾。小女孩追着那几乎可以承载她生命全部的鞋子,她哭了,哭得那么伤心。是啊,这不就似都个人失去了他的另一半,哪个富翁一夜之间一无所有那样悲痛吗?不,我敢说,小女孩心中的痛只会更多,因为她小小的鞋子里还承载着哥哥。
这两个孩子的确是从天堂来的,否则何来那纯洁无染的微笑,那美丽善良的心灵。当妹妹看到自己的鞋子穿在另一个更贫穷的孩子脚上时,他们没有去要回,就这样两个单纯的女孩并肩走在一起。女孩最终都没有告诉她真相,自己默默承受着这样的心碎,她比我们都勇敢多了,让一双她梦寐的鞋子穿在另一个她不熟知的孩子的脚上。
阿里的父亲去城里找工作,每摁一次门铃,父亲都语无伦次,以至于别人都以为他在骚扰,而阿里却很流利清楚地表达了目的,我们看到窘迫的父亲的脸上流露除了那敬佩,欣慰的微笑。那个镜头暖暖地照亮每个人都心田,不用过多的语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时常在想,我们生命中的鞋子在哪里,我们究竟有没有这双承载梦想的鞋子?对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更进一步,我们生命的任务是去寻找这双鞋子还是完成这双鞋子的旅程?更有甚者,是不是太多人赤脚走完了一声,还以为这一生很荣耀,可悲啊!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8
风呼啸着,削过阿里的耳边;树影急速后退,宛如鬼魅般掠过小男孩奔跑的道路——他气喘吁吁,向着第三名奔去……他向心中一个小小的愿望而努力。奔跑,这是《小鞋子》(《天堂的孩子》)中的一个片段,也是影片展示真情的升华。
《小鞋子》,马吉迪的作品,创下美国放映伊朗电影的票房记录——100万美元,共获11项大奖。影片讲述小阿里取回妹妹的鞋子时,不慎把鞋子丢失了,为了避免父母的惩罚和给本就不富裕的家增添负担,小阿里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先穿他的球鞋上学,放学后再换给他。他们用仅有的一双鞋子过着不便的生活。后来,哈里的父亲在工作中受伤,花去了本应该给妹妹买鞋子的钱……这时,市里举行跑步比赛,而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小阿里为了妹妹,他奔跑着,即使跌倒,他也勇敢站起来。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小阿里赢得了第一名,与鞋子交之挥臂……回到家中,眼噙泪水的阿里在沉默中把满是水疱的脚泡进院中的水池,一群鱼向他游来……此时,在回家途中的父亲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阿里和妹妹的新鞋……
一切都发生得那么忽然,一切又发生得那么自然;真实自然,温暖感人,是《小鞋子》的最大特色。
在影片中,每当小阿里张着他那对清澈明亮的大眼时,里面透出的是孩童最真实的性情。他倔强、不懈、机智,饱含着一种早熟的美。他的善良与对家人的关爱,无不刺激着我心灵最柔软的部分……让我想到我的父母,我的兄妹,甚至我所喜欢的人……小阿里给我一种很温暖的感觉,我知道,里面除了我对他贫苦生活的同情外,更多的是与他的善良的共鸣。小阿里与他的妹妹,代表的是人间最温暖的情感,我想,这就是《小鞋子》最成功的地方——它把这演示出来了。
我在家里是大姐,我也有个可爱的妹妹,因此,同作为长兄(姐)的我,对小阿里与妹妹的感触更深……血缘真情中那分关怀与爱护,是世上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或许有那么一天,我妹妹没有一件她所需要的东西时,我也会把自己的给她,不是出于任何原因,仅是血浓于水……
透过阿里,我还感受到《小鞋子》并不仅仅给我感受爱——小阿里一家仅是当时伊朗社会的缩影。小阿里和他的父亲进城找工作时,父亲在汗流浃背地为花草做护理——而小阿里——仅仅因为主人家的孩子所要求,就当他的玩伴。这样的情况,似乎展示着当时伊朗上层社会与下层阶级的差距……
伊朗人民喜欢白色,这种纯洁的颜色。影片中也富有这一味道——女孩们洁白的头巾、雪白的衣裳……无不透露着伊朗的风情,尽管我对它不是很了解,但作为观众的我也可以深深感受到伊朗浓郁的气息——代表着圣洁、友好。
有人说过,独自的晚上可以为心灵来一次洗涤。我认为,《小鞋子》这部电影就是现代繁忙社会中的一股清流,细细品味,让其干净的只有我们的情感,还有我们深处的灵魂。这是一部很成功的影片。
我喜欢《小鞋子》——它深处的爱与明净。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9
今天我用心观看了《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影片中有一处特别感人的镜头,当萨拉和阿里去找那个穿着萨拉的旧鞋子的女孩子亚宝的家去要回她的鞋子时,他们在门口看见亚宝的父亲是盲人,亚宝家的经济状况或许比萨拉和阿里更差。电影对于萨拉的眼睛来了一个特点,那是一双湿润的眼睛。观众可以想象她是为自己要放弃即将拿到手的自己的鞋子哭,也是为亚宝这样的经济状况哭。萨拉的眼里流露着不属于那个年龄的女孩子的成熟和善良。尽管阿里家条件差,但是他们有着人性的善良,他们懂得爱和尊重。
影片的高潮是哥哥阿里为了得到季军的奖品——一双球鞋送给妹妹而去参加了市长跑比赛。在这一段落中,导演一共用了73个奔跑镜头,延时7分21秒。导演运用了高速拍摄和旋转拍摄的技巧,慢放的安静的镜头中只有阿里沉重的呼吸声。而阿里奔跑坚持的动力只有回忆:妹妹穿着他大大的球鞋从学校一路奔跑回来;他和妹妹的对话“你干嘛迟到?……它们太大,我总是穿不稳……都是你不好,你不该丢失我的鞋……”;他对妹妹的誓言“若我得到季军,我把球鞋送给你……我会得到季军”。把妹妹鞋子弄丢的愧疚鞭策着他,脑海中闪回的画面和声音强化了这次比赛的使命———不仅仅是为了弥补过失。透过鞋子意象,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只有小学三年级的少年,他作为兄长对于妹妹、父母的爱,他对诺言的坚守,对他人的理解,对生活环境的不屈,对梦想的追逐。
鞋子不仅仅是阿里兄妹失而不得的心爱,也是阿里家难以承受得起的奢侈品。阿里家是贫穷的。这点在第一个修鞋的镜头中,我们就能猜到。鞋穿得如此破旧却还要去修,因为萨拉只有那么一双鞋。在鞋子丢失后,阿里怀着愧疚的心情回家,看见满脸期待的萨拉,因为谎说不圆,阿里只能告诉萨拉事实。萨拉的眼泪立刻就留下来了,她第一反应没有骂哥哥,而是说“但我明天上学怎么办?”那样自然简单的话,却让我们动容。最后阿里为了妹妹去参加长跑赛,为了一双鞋子,他坚守着第三的位子,哪怕摔倒了,还是要继续往前跑。沉重的呼吸,安静的世界,一个挥汗如雨的少年在体力严重不支,几乎丧失意志的情况时,问的一句是“我是否季军”,当得知自己是冠军后,他满眼流着委屈的泪水。诚然,冠军的奖品和名誉更为优渥,但是他渴望的仅仅是一双鞋子,可以让妹妹和他两人一起上学,可以让他能大大方方得和同学去踢足球。
可是物质上的贫穷,没有让这个家庭失去爱与善的光芒,也没有让这个社会失去人文关怀的亮光。家里没有糖了,但是父亲坚决不用教会的糖,因为那是教会让他们代为保管的糖。家中很贫穷,但是母亲仍然坚持给邻居送去汤。当萨拉因为鞋子太大,在跳过小河时把鞋子掉在水里哭泣时,有店家和路人的帮忙。当盲人为女儿亚宝去买鞋子时,店老板会给他们很好的折扣。所以说只要心中有爱与善,人间处处是天堂!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10
偶然得知这部电影,纳罕,怎么是“天堂的孩子”,便看了一遍,带着感动接受了一次关于鞋子、童真和善良的洗礼。故事是这样的:
小男孩阿里是伊朗的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他有一个患病的妈妈、读一年级的妹妹莎拉和一个收入微薄的父亲。阿里不小心弄丢了妹妹的鞋子,而他父亲并没有多余的钱给妹妹莎拉买新鞋。阿里便悄悄地和莎拉商量,伦理讹传他的酒球鞋去上学。后来而他得知,有一场长跑比赛,季军奖品是一双新球鞋,阿里便参加了比赛,不料却意外获得了冠军??
为什么要打一个省略号?因为故事并不是这样平淡地结局。影片最后一幕,阿里的父亲赶集回家,篮子里静静的躺着两双给孩子们的新鞋。而阿里、莎拉并不知情。没得到季军却捧回冠军奖杯的阿里难过的靠在墙边。莎拉看见阿里手中并没有许诺过的球鞋,只有阿里那双伤心的大眼睛,。莎拉上扬的嘴角慢慢的由微笑转为伤心而委屈。当看到这里时,内心不禁感喟,目前生活和阿里一家的生活相比较,发现要珍惜现拥有的,起码我还有可以换洗的鞋子,起码我不会为了一双鞋而去艰难的长跑五公里!
但导演的视角并不是锁定在他们的贫穷上,他们虽然支付不起一双新鞋的钱,但他们依旧快乐。当兄妹两人一起用肥皂洗那双旧球鞋时,当两人无忧无虑地吹起泡泡时,又不禁感喟,每个人的童年就
像肥皂泡,虽然有大有小,可都是那样的晶莹剔透,都能自由地在绿荫下向着天空徐徐升腾。但泡泡摆脱不了破的命运,不过只要记得那个最无杂质的童年泡泡,运园散发着肥皂泡在阳光下闪烁的那种七彩的光辉,那仍然是孩子,哪怕是个白发苍苍的孩子。
而两个小演员也将这份童真用他们那会说话的大眼眸以及没有半点虚伪的语言动作演绎得淋漓尽致:因为换鞋而迟到的阿里,被主任惩罚不许上学,阿里流着泪也不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阿里在赛跑后未能得季军而是冠军时,主办方要给他拍照片,他始终埋着头,默默垂泪;莎拉在接受阿里因优异成绩而获得并转送给她的一支笔时的那种小小的欣喜;兄妹两因为鞋子引发的争吵。好像他们就在身边,因为我们都有着孩子的倔强、较真和喜怒哀乐。
导演没有以廉价的同情去拍摄这样困苦的一家人。他们穷,但他们快乐善良,中间还有个小插曲:莎拉在一个女孩的脚上看到了自己那双丢失的鞋子,他找到阿里,准备去女孩家里要回鞋子,却怔住了,女孩的父亲竟是位盲人,莎拉的眼睛里透出了怜悯的光芒,两人便没有追究,不要小看了这个举动,舔着的孩子当时正为鞋子而一筹莫展,但他们却把那双小红鞋能带来的便利给予别人,自己另寻他路,你觉得他们真的仅仅是穷吗?
结尾一幕是阿里脱掉了那双跑的磨穿了底的鞋,把满是血泡的交房金池塘里,美丽的金鱼摇动着大尾巴游过来,吐着晶莹的气泡??
看完后,我坐在椅子上长久地叹了口气。
《天堂的孩子》,把鞋子、童真和善良凑在一起,真的有天堂那么美。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相关文章: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04-12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02-18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11-07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10-23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15篇11-25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1000字01-08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600字03-15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5篇11-11
电影《天堂的孩子/小鞋子》观后感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