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太阳》观后感
《指尖太阳》是由黄河执导,江捍东、李东昌、黄译萱、洪慧等主演的剧情影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指尖太阳》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指尖太阳》观后感】
今天在沙办领导的组织下有兴收看一部让无数父母感动的留守儿童故事片,一部温馨无比感人至深的故事片《指尖太阳》。影片以三个家庭的孩子交流为主线,讲述了山区儿童想念远在南方城市打工父母、盼望一家团圆的故事。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一句简单、纯朴的问话,一句孩子们经常问到的话。但影片中一个父母三年没回家的留守儿童小鱼含着眼泪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盼归,是该片至始至终都在默默表达的主题。
最感动我们的是小禾与小鱼这对兄妹间的互相关爱,他们祖孙间的相濡以沫尤为动人。孩子们为了能够每天回家照顾爷爷,编织着善意的谎言,为了早日见到父母,“创造”了连获59分的“三连贯”“神话”。石小禾身上带着农家男孩特有的顽皮和朴实,虽然学习不如人意,但孝顺爷爷,疼爱妹妹,会抓鱼,能扎稻草人……“同一条船,同一条心”,在力争与父母团聚名额的拉拉渡船赛上表现出“不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的小小男子汉气概。
爷爷为了不让儿孙们挂牵自己,隐瞒眼疾加重的事实,假装自己能看见。最让人心动的场面,是年夜晚上,爷爷强忍内心的落寞,颤巍巍地分发着压岁钱。影片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这种静默而真实的展现,让人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农村中诸多问题的存在:长年累月留守的老人呆在空房子里听声音,孩子上学了,儿女走了,老人的照料与抚养。作为我本人来说在平时工作中应多关心、帮助这些留守老人,他们需要爱。
通过影片联系实际,“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帮扶行动”要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从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手,立足于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权益维护、生产农忙期待帮助、子女教育期盼指导、人身安全需要保护等迫切需求,以维护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权益,以加强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以村“妇女之家”为依托,真心实意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工作作风狠抓关爱行动的落实,真正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基层,把关爱送到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身边。
【篇二:指尖太阳观后感】
几抹青山,一弯绿水。只有几只篷船与外界相连。这里是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一个山村,美丽而静谧的世界。这里的村民只剩下老人与孩子,青壮年都进城打工去了。又到正月唱“花灯”的时候了。这是外出的亲人回家团聚的日子。一对上小学的兄妹坐在山坡上等着他们的父母回来,但和前两年一样,等来的是空落落的失望……
《指尖太阳》与众多的描写留守儿童的影片一样,将镜头对准了转型时期的我国乡村。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是一部社会问题片。但与同类题材影片不同的是,它不去刻意地编织矛盾,也不刻意地借助对“问题”的揭露,来达到影片的“思想深度”,借此去直白地宣传党与政府的某项政策。甚至,从表面看,这部影片似乎也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即或有,也被这里善良的人们自行“化解”了。但事实恰恰相反,影片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这种静默而真实的展现,让人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农村中诸多问题的存在:老人的照料与抚养,孩子的安全与教育,少吃缺穿的困境虽然大为减轻,而精神上的困境却在加剧。孩子对父母的企盼,老人对亲情的渴求,城乡变迁中引发的家庭的危机……影片中,又一位老人去世了,爷爷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地唱起了土家族的“打绕棺”;老人们说着“年轻人都走了,以后我们死了,谁来抬我们?”于是,一种唏嘘而忧伤的情绪便笼罩着这个美丽的山村。于是,我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我们的农村老百姓为城市现代化进程所付出的代价与牺牲,体会到当今我们的农村最需要的是什么。在这部影片中主题与思想内蕴是多义的,是慢慢显现的,它最终对我们内心的触动实际上超过了那些表面上冲突激烈、矛盾尖锐的作品。
作为一部描写留守儿童生活的影片,《指尖太阳》在艺术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刻画儿童形象时并没有像某些同类影片,让那种“悲悲切切”的情绪占上风,影片最感动我们的是编导赋予人物的阳光般的温暖与爱。小禾与小鱼这对兄妹间的互相关爱,他们祖孙间的相濡以沫尤为动人。孩子们为了能够每天回家照顾爷爷,编织着善意的谎言,为了早日见到父母,“创造”了连获59分的“‘三连贯’神话”;爷爷为了不让儿孙们挂牵自己,隐瞒眼疾加重的事实,假装自己能看见。最让人心动的场面,是年夜晚上,爷爷强忍内心的落寞,颤巍巍地分发着压岁钱;兄妹为了哄爷爷高兴,模仿着“外面的世界”,哥哥用口技表演着牛车、汽车、飞机、大海的各种声响。最让人眼睛湿润的镜头,是同坐一条船的孩子们喊着“同一条船,同一条心”,在“拉拉渡船赛”中的合力拼搏;兄妹俩把朝思暮想的“六一亲情行”的名额让给了更需要这个机会的同学李姗姗。还有,影片中那位冉校长,既严厉又慈爱,还幽默,不管是批评还是善意的调侃,他的一举一动都流露出融融情感与爱心。正是贯穿在影片中的爱与情感使困顿的精神生活变得不那么沉重,它们与美丽的山村风光组合在一起营造了影片诗一般的意境,吸引着观众进入一个美的世界。
《指尖太阳》其实是一部很见功力的艺术影片。编导采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平易的视角,用一种极为内敛的抒情手法,把我们引入到一个有着浓重地方特色,充满人间温情的环境之中,让我们去触摸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悟其中的美丽、温暖与忧伤,以及平静外表下埋伏着的“问题”的潜流,呼唤着家庭与亲情。不矫饰,不虚夸,强调生活的本真与人物的原生态。所有这一切,形成了影片的总体风格:朴素、细腻、含蓄、隽永,犹如这里的青山绿水,犹如影片中的土家族山歌“花灯”那样韵味悠长。
【篇三:指尖太阳观后感】
影片《指尖太阳》以留守儿童小禾、小鱼兄妹盼望父母回家团聚为情节主线,展现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民工这一当代中国最令人关注的社会现实图景。创作者5次来到秀山,从土家族留守孩子在欢乐笑脸背后期盼父母回家的伤感眼神中,洞察和感悟到生活的复杂,人性的丰富,于是创作了《指尖太阳》。贯穿在影片中用手指尖画出的沙画,寓意着对亲情对家庭的渴望,突现了影片动人的人文主题。
创作者关注现实,悉心地叩问存在,秉承一颗平常心,用朴素的笔触,书写着土家寨人们的日常生活,着意描写人们情感的波动和心灵的震颤。小禾、小鱼的有眼疾的爷爷,因为儿子常年不在家,内心有着挥之不去的孤寂,他常会呆呆地站在空房子前倾听家的声音,他“做梦都想石头(儿子)回来”;孤寡老人王干爹离世后,小禾爷爷悲怆地唱起“打绕棺”,与其说是为王干爹唱挽歌,莫如说他在抒发内心的孤独。恰如小鱼所说:“我们早就习惯了孤单”。有个哑巴母亲的留守儿童珊珊,接到父亲从城里寄来的过时书本,误以为父亲背弃了家庭;与小鱼通信的城市女孩猪猪,渴望着有个父母双全的完整的家。两个农村留守家庭和一个城市离异家庭,富有典型性地勾描出人们情感的困境。同时,影片运用简练插叙的手法,描画出小禾、小鱼和珊珊父母在城市辛劳工作的情景。的确,不仅农民工需要城市,城市也离不开他们。如此的情节设置超越了对生活表层的一般化描述,增强了影片的思想内涵。
影片通过符合儿童心理和特征的细节,刻画小禾、小鱼两兄妹的形象,特别富有魅力地展现了留守孩子的内心世界。小禾是个调皮又不用功的男孩,却有一颗孝顺、善良的心,为照顾爷爷他居然撒谎骗校长,达到不住校的目的;他给爷爷讲电影,解释小鱼的画;他指着屋外的电灯向爷爷描述外面的世界。他为了使爷爷不再孤单,想出了让一向考百分的小鱼和自己一样也考59分,用这个分数哄父母回来。小鱼给猪猪的信里一次次抒发着对父母的想念,甚至让猪猪替自己去看望爸爸妈妈……留守儿童内心的苦痛和对父爱母爱的渴望,尽在如汩汩细水般的流淌中沁人肺腑。然而,创作者并不一味地渲染留守儿童的孤苦,尤其注重描画本就属于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孩子们在想念父母的同时,也享受着童年的快乐。尽管这里的孩子、老人有许多无奈与辛酸,创作者坚持用积极的拥抱生活的热情呼唤着家庭亲情,展示着人间的温暖。
在当今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语境下,创作者保持着沉稳从容的心态,使影片葆有平淡、抒情的美学格调。影片以散文化方式传达出土家乡土的生活质感和独特的风情。叙述中不断插入烟雨朦胧的小寨,河中的小船,一排排农舍,又配以土家木叶奏出的单纯曲调,使思亲的心绪倍加浓郁。《指尖太阳》在贴近现实中以独特的艺术气质传递着主流价值观。
【篇四:《指尖上的太阳》观后感】
在一次晚自习,学校组织我们去会议室看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指尖上的太阳》。这部电影说的是在一个贫困山区的打捞寨里,许多孩子的父母为维持家计,不得不去远方的的大城市打工,为了节约路费,甚至几年都不回家。在打捞寨里,孩子和老人都渴望能够一家人团聚的那一天。
其中的主人公小禾和小鱼是一对兄妹,他们跟爷爷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在深圳一家大工厂的食堂里工作,已有两年多没回家了。爷爷年级大了,眼睛不好,哥哥小禾,不放心爷爷一个人在家,让校长配合自己向爷爷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学校空床位不够,这学期不在学校住宿了”。看到这里,使人禁不住鼻根发酸,眼泪在眼眶里转。他们这个地方,只有山和水,从家到学校,有很远的一段路,既要坐船,还要走很远的一段山路,一天一去一回,对于一个小孩,该多辛苦啊。
看着爷爷一天天的衰老,两个孩子热切渴望爸爸妈妈能回来看他们,为了见到爸爸妈妈,一向考试考满分的乖乖女小鱼故意让考试不及格,想让爸爸为此担心,就回来教育她,关心她。为了见到爸爸妈妈,孩子们努力赢得拉船比赛的奖项,能够进大城市找爸爸妈妈。有些孩子甚至怀疑,爸爸是否在城市有了出息,不肯再回来了?电影里的猪猪阿姨对这个作了很好的回答:“不是爸爸妈妈不愿离开城市,而是城市离不开他们了。”
电影里的老人也让我们心酸。其中有一个场景:小禾的爷爷跟王干爷坐在一起,王干爷虚弱地说:“如果哪天我比你先走了,你来为我唱首绕棺歌吧。”真正到了王干爷葬礼那一天,王干爷的子女回来了,可惜再也等不到一家团聚了。我猜小禾的爷爷这时心里是否想着:“是不是也要等到自己走了,儿女们才能回家一次呢?”
留守儿童都渴望亲情,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总是比其他孩子少得到几分温暖与幸福,但为了生活,为了国家发展的需要,他们不得不与家人分离,与孩子分离。我也是留守儿童,我多么珍惜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光,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希望城里能接纳我们进城生活和学习,希望爷爷奶奶们也能到城里去安度晚年,永远跟父母快乐温馨地在一起生活!
【篇五:指尖太阳观后感】
一枚小小的、圆圆的太阳,静静卧在沙画上,太阳下面,相偎相依的'兄妹俩眺望着河的尽头,那里将出现父母归乡的船……
这是电影《指尖太阳》里令人刻骨铭心的一个画面。影片中的石小禾、石小鱼兄妹俩家住秀山,父母远赴深圳打工,二人随年迈的爷爷留守家乡。盼归,是影片自始至终都在默默表达的主题,而明秀的山水、质朴的人物、简洁的故事则使影片具备了灵动、鲜活与真诚,感人,更加引人深思。
总是“稳定”地考59分的哥哥石小禾身上带着农家男孩特有的顽皮和朴实,虽然学习不如人意,但孝顺爷爷,疼爱妹妹,会抓鱼,能扎稻草人,学唱“打绕棺”和跳街舞独具天赋……贫寒的生活没有消磨去他的希望,在给妹妹出了个“考59分引爸妈回家”的馊主意失败后,又在力争与父母团聚名额的拉拉渡船赛上表现出“不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的小小男子汉气概。凌晨即起的走读生活明明可以结束,却因为爷爷渐渐看不见的双眼主动放弃,还争取了冉校长的合同“作弊”得到了爷爷的首肯。当妹妹描述哥哥独自乘船回家的旁白伴同小小身影远去时,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在我的身边,这样的孩子何其多?
还记得几年前那个午餐时悄悄躲到一旁的孩子,父亲远远在外,继母狠心无情,没有餐费,更不可能有人送餐,他却只是默默承受、隐瞒,空着肚子度过每个下午的学习、运动,直到被班主任发现,流着泪递过暖暖的饭碗……
还有那个家在数公里外的男孩,每天天没亮就要出发,步行来校后总是一头尘霜一身泥泞。原本寻常得毫不起眼,却因为得到老师的提示和鼓励,开始每天沿途认真观察,写出了许许多多新奇而鲜活的作文,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敬佩与赞叹。
还有她,一个矮矮瘦瘦的小女孩,长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年寒假后会在日记里写:“……今年,他们又没有回来……有了小弟弟,他们还会要我吗?……”她的心里藏着那么多无人倾听的话,以至于日记本总是比别人用得快一大半。某年某日,她悄悄在日记里写下“想得到老师拥抱”的心愿,随后,在我的怀里噙满了泪花……
他,她,他们,这一群群被迫承受亲情缺失的孩子,却不得不因生活的逼迫学着懂事,学着承担,他们把自己的痛苦与渴望压得小小的,却把得到的温暖与甜美无限放大,反复品尝……
像电影中的小小兄妹俩。当哥哥伏下身驮起妹妹看龙灯时,当两个孩子模拟着奔向深圳的路程时,当他们前嫌尽释亲昵相视时,那憨憨的、甜甜的笑容,多么令人动容——努力,而后知足、惜福,这样的他们,没有理由不幸福。
影片平实地记录了进城农民工的卑微与辛酸,却用更多的画面承载着属于故土的秀美、属于家庭的温馨。或许是想告诉我们,现实并不只有冷硬,更多的是淡淡经营的平凡美好。
美丽的猪猪妈妈会画精彩的沙画,她行走于记录,在同小禾兄妹的对话中却流露出淡淡忧伤与羡慕:“你们的分离,是因为爱……”有了爱,即使万水千山阻隔,即使在镜头前无声哽咽,心意却总能悄然传递,暖老人肺腑,湿儿女眼眶……
小小手指,在沙画中反复认真地勾勒一枚圆圆暖暖的太阳,指尖暖意,一定也能抵达,心上天堂……
【《指尖太阳》观后感】相关文章:
《太阳》教学设计范文04-09
画太阳测试社交能力02-19
《太阳梦》阅读题及答案12-29
离太阳最近的树阅读答案01-04
冬天的太阳作文(精选10篇)12-01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模板04-15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阅读答案01-21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15篇)11-10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15篇11-06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通用5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