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诗词鉴赏答案

时间:2024-05-27 13:29:54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古诗词鉴赏答案(精选2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鉴赏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词鉴赏答案(精选20篇)

  古诗词鉴赏答案 1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 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此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2.考查意图:考察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答此类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无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 的愤慨。(1分)

  13.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答案:句中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1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感情基调。(1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 2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试题】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案】

  1.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鉴赏】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古诗词鉴赏答案 3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 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 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些特点的?(3分)

  (2)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 (1)特点是春寒料峭,阴晴不定(1分)。颔联写春天细雨湿衣,写出了寒冷(1分),颈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体现阴晴不定的特点(1分)。

  (2)视听结合(1分),虚实相生(1分,想象或虚写亦可)的表现手法。情感:依依惜别之情(1分)和对朋友的牵挂(1分)。

  (3)尾联体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的情怀(1分)。诗人借朋友传话给湖南相识的的人,自己青袍今已误儒生,仅仅做一员小官,耽误了自己的前程(2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 4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踏莎行

  宋·贺铸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①回塘:曲折的水塘。

  ②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

  (1)这是词吟咏的对象是。(2分)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

  10.(1)荷花

  (2)①托物言志,

  (1)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不肯在春天开发,只在夏日盛开,最终在秋风中凋零的凄凉命运。(1分)

  借荷花的'形象表达词人不愿趋时附势的高雅节操以及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苦闷。(1分)

  ②拟人,(1分)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孤芳自赏的美人,表现了它处境寂寞和芳华零落的悲苦(1分)

  ③反衬,描写鸳鸯双栖双宿,反衬水中荷花的孤寂。(1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 5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友人出塞①吴伟业

  其一

  鱼海②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劝君休望零支塞,木叶山头是故乡。

  其二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注:①友人因罪流放宁古塔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辞官归乡不久的诗人,在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②鱼海:即“捕鱼儿海”,远在塞北内蒙古之境。

  (1)零支塞是友人出关必经的边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当友人离去途经此地时,诗人本该劝他“回望”故乡,却不合情理地劝他“休望”,为什么?(4分)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主要不同?请简析之。(4分)

  答案

  (1)①背井离乡的人途中的回望,只会徒增几分乡关日远、一去难返的哀慨和绝望。诗人的劝慰,正是深切地把握了友人出塞时的凄绝心态。(2分)②反常的劝慰,使思乡之情流徙之苦倍增,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2分)(意思对即可)

  (2)①第一首诗运用想象手法,悬拟友人出塞途中的凄凉景象,表现友人肠断天涯之伤。(2分)②第二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在风雪肆虐的黑水与亭草渡船的江南的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流徙生涯的牵挂与担忧。(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 6

  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鉴赏:杜甫《春望》阅读答案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古诗词鉴赏答案 7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2.描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表现的意境。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产生“寂寞”之情?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

  3.简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作用。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

  4.请体会“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的“锁”字的妙处。

  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

  5.请体会“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妙处。

  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不堪回首,帝王江山亦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6.请体会“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别是”二字的妙处。

  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也难能体会。

  古诗词鉴赏答案 8

  怀金陵

  张耒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①张耒,北宋淮阴人,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受牵连数遭贬谪。

  ②变:曼色,染色。

  (1)诗中第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全诗紧扣诗题中“怀”字用墨,请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9、(1)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烂漫之游的怀念,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隐寓对宦途的`心灰心冷。(原则上每点1分。实际评卷可适度放宽,答“怀念”或“向往”2分,第三点1分。意思对即可。)

  (2)主人公沉醉于金陵美景,(1分)任随孤舟荡漾,卧听雨打芰荷。(1分)刻画了一位放浪、潇洒而又孤独、落寞的主人公形象。(2分)(主人公心境1分,具体情景分析1分,形象概括两个侧面各1分;意思对即可。)

  (3)首句以忆游起,点“怀”;次句转写北归境况,侧面写“怀”之深切;三、四两句实写烂漫之游,与首句呼应,突出“怀”之真切。(每旬1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词鉴赏答案 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①古诗词鉴赏答案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答出两点即可)(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结构上,为…作铺垫,引起…。

  (2)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②借用汉代杨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的感慨。(4分。每点2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情感1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 10

  诗歌鉴赏(7分)

  卜算子苏轼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1)《卜算子》是?(2分)

  (2)诗歌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5分)

  答案

  (1)词牌名(2分)

  (2)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思想情感。(2分)上阕前两句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词人以象征和拟人化手法,表现与孤鸿惺惺相惜,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3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 11

  观沧海

  [东汉末年]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场面。

  在这水波摇荡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3.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秋天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4.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场景。请你谈谈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这四句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这样壮丽的诗境来自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5.分析《观沧海》中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这样壮丽的诗境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古诗词鉴赏答案 12

  今年寒食在商山①,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由汴梁至商州任团练副使。②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的稿费。

  ⑴结合全诗内容,赏析诗歌首联中的`“亦”字。(3分)

  ⑵诗歌颔联、颈联是从哪两个角度、用什么手法写山里风光的?(4分)

  ⑶全诗蕴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试作分析。(3分)

  试题答案:

  ⑴亦就是“也”,蕴含了一种无奈(1分):承认山里风光确实好,但和以前的生活环境比有落差。(1分)“亦”字用来含蓄委婉,耐人寻味。(1分)

  ⑵角度:人的活动,自然风景(2分);手法:动静结合、对比。(2分)

  ⑶对商山风光的喜爱(1分),劝勉自己不必惆怅(1分),落寞无奈(1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 13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试题】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参考答案】

  1、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鉴赏】

  此诗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当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前蜀韦榖编《才调集》收此诗,题作“伤阌乡县囚”。

  此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中所说虽是阌乡一地,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一方面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一方面无辜的囚犯冻死狱中。对比之中,主题自然显现。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歌舞》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前者详写,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因为“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廷贵官的奢糜生活,则必须详尽铺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古诗词鉴赏答案 14

  诗歌阅读(4分)

  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9.这首小令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秋景图,体现出秋天不同的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9.作者用了孤村、落日、残霞、老树、寒鸦等意象(景物)(1分)来表现传统秋意冷寂、凄清、萧瑟的`一面(1分);结尾又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意象(景物),(1分)展现了秋天明朗、绚丽、多彩的一面(1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 15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试题】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B

  2、比喻 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用“流水”比喻时光流逝,生动形象(或:对比用“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

  3、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20xx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注释】

  每:总是。

  浮云:比喻聚散无定。

  萧疏:零落。

  何因:什么原因。

  淮上:淮河水边。

  【译文】

  曾在汉江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喝醉了才回去。像浮云一样分别后,时光如流水,一别就是十年。欢笑的情谊同过去一样,只是两边的鬓发已经斑白稀疏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因为有淮水上的满山秋色。

  【鉴赏】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本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象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颇见这首诗的熔裁功夫。(林东海)

  古诗词鉴赏答案 16

  (南宋)宇文虚中

  遥夜沉沉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

  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

  回首两朝俱草莽,驰心万里绝农桑。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

  注:①金国陷汴京,掳徽、钦二帝,下面“两朝”即指此事。宇文虚中因出使金国而被软禁,身虽留而心不屈。

  ②西河馆:春秋时期晋国扣留鲁国大臣季孙意如,要把他长期安置在西河地方的宾馆里。

  ③北海羊:苏武牧羊。

  ④汝:指金国。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分)

  2、此诗后三联怎样将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请结合相关诗句进行赏析。(4分)

  答案:

  1、描写了在沉沉的长夜里,浓霜布满帐幕,身处异乡的诗人难得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祖国)的情景。

  2、本诗颔联和颈联为间接抒情。颔联借典故抒情,用了西河馆和北海羊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被金国软禁,但也要效法苏武守志不屈(不变节);颈联景、事抒情,诗人回想起徽、钦二帝遭俘虏离开朝廷,被金人抢占的祖国土地已经不能从事农业生产,借此来抒发对国耻的深沉悲愤。

  古诗词鉴赏答案 17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2.阅读下边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答案:23、行字为线索(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24、如“争”生动的反应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带来的自然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的'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3.阅读下边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⒒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答:▲

  ⑵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答案:⒒⑴(2分)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⑵(2分)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古诗词鉴赏答案 18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1、这首诗开篇没有直接写人物,而是描绘了“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一幅画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12、前人评说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答案

  11.交代主人公的出生地,(1分)引出歌咏对象或为人物出场作铺垫,(1分)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烘托昭君为了祖国远嫁异域的`悲壮和伟大。(2分)

  12.王昭君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杜甫漂泊西南,有家难回;(2分)王昭君貌美如花,不受宠幸(美冠后宫不得恩宠),杜甫才华横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2分)作者借昭君怀古伤己,表达了漂泊天涯的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怨恨之情。(2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 19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2.“心远”是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心远地自偏”与“而无车马喧”有何联系,你对这两句诗是如何理解的?

  “心远”,是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

  “而无车马喧”,写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静,没有什么人前来打扰。

  诗人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偏僻,却没有什么有地位的人来拜访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心既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净之地了。诗人归隐后,停止了和旧日仕途友人的来往,天长日久,自然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情致。

  4.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间看见,如好友相见,表现了诗人把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看”和“望”是有意欣赏,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5.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景物描写的含义。

  山间的云气到傍晚的时候显得很美,这时飞鸟也结伴归巢了。诗人从自然景色中领略到无限的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会勾起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6.诗的最后两句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为什么“欲辨”而又不辨?

  有人认为留给读者一个思考和品味的余地;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避祸的遁词,陶渊明迫于当时严酷的政治,不能明说自己的感受。

  古诗词鉴赏答案 20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上句是看,此句是闻。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沙场秋点兵,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让我们好象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响。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中考预测】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古诗词鉴赏答案】相关文章:

古诗词鉴赏答案09-28

古诗词鉴赏答案20篇08-10

杜甫《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05-09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08-05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01-26

古诗词鉴赏09-14

古诗词鉴赏12-21

古诗词鉴赏01-06

《稻田》古诗词鉴赏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