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经典古诗词

时间:2022-11-21 14:28:56 古诗词 我要投稿

经典古诗词【推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古诗词【推荐】

经典古诗词1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游山西村

  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行路难

  唐·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观书有感

  宋·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虞美人

  南唐·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经典古诗词2

  星期五下午,我们期盼已久的古诗词大赛拉开了帷幕。

  这次比赛分为三个队伍分别是诗圣队、诗神队和诗仙队,我们是诗圣队。第一、二关是必答题,三队选手都对答如流。

  “三、二、一,开始抢答!”这时,随着老师的声音,第三关抢答题开始了。“砰”地一声,是我们队抢到了题目,我们紧张极了,心提到了嗓子眼,”答案是C!”韩唐毅响亮地说。正确!大家欣喜若狂地欢呼着。在紧张的角逐中,诗圣队、诗神队胜出。

  接下来压轴戏“飞花令”比赛开始了。大屏幕上PPT里出现一个大大的概念词“春”。诗圣队脱口而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神队朗朗吟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圣队毫不示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PPT里概念词在不断变换,比赛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台上选手们在意气风发地抢答,我们在台下也默默地背诵着相关诗句,时不时为我们队捏把汗,台上台下都参与其中,饶有趣味。直到比赛落下帷幕,我仍沉醉其中,满脑子里都还是飞花令。

  诗词大赛,使我们感受了中国古诗词的诗意之美、韵律之美,更使我们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精妙绝伦。我要尽力学好古诗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经典古诗词3

  古诗原文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译文翻译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注释解释

  迥(jiǒng):远。

  傍:靠近。

  发(fā):开放。

  经冬:经过冬天。

  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诗文赏析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经典古诗词4

  无题

  唐代韩偓

  小槛移灯灺,空房锁隙尘。额波风尽日,帘影月侵晨。

  香辣更衣后,钗梁拢鬓新。吉音闻诡计,醉语近天真。

  妆好方长叹,欢馀却浅颦。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

  致意通绵竹,精诚托锦鳞。歌凝眉际恨,酒发脸边春。

  溪纻殊倾越,楼箫岂羡秦。柳虚禳沴气,梅实引芳津。

  乐府降清唱,宫厨减食珍。防闲襟并敛,忍妒泪休匀。

  宿饮愁萦梦,春寒瘦著人。手持双豆蔻,的的为东邻。

  碧瓦偏光日,红帘不受尘。柳昏连绿野,花烂烁清晨。

  书密偷看数,情通破体新。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枉道嫌偷药,推诚鄙效颦。合成云五色,宜作日中轮。

  照兽金涂爪,钗鱼玉镂鳞。渺瀰三岛浪,平远一楼春。

  堕髻还名寿,修蛾本姓秦。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

  麟脯随重酿,霜华间八珍。锦囊霞彩烂,罗袜砑光匀。

  羞涩佯牵伴,娇饶欲泥人。偷儿难捉搦,慎莫共比邻。

  紫蜡融花蒂,红绵拭镜尘。梦狂翻惜夜,妆懒厌凌晨。

  茜袖啼痕数,香笺墨色新。

经典古诗词5

  古诗原文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译文翻译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

  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特别注意地观赏它了。

  注释解释

  发:开花。

  疑:畏惧,害怕。

  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诗文赏析

  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承上联,继续抒写早梅的原因。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梅的画面,也没有任何对梅的形象描绘,但读后,早梅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人的议论,紧紧扣住了一个“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经典古诗词6

  古诗原文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译文翻译

  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注释解释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恶路歧:险恶的岔路。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

  诗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于是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qíqū)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

  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

经典古诗词7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同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对王勃评价甚高,他在《王勃集序》中称赞王勃的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在王勃今存的80多首诗中,最为著名的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送别诗诞生之后,1300多年来几乎所有的送别诗均无出其右。宋代词人陈德公称赞此诗:“声情婉上,正是绝尘处”。明代文艺批评家胡应麟认为,此诗“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开启了盛唐、中唐诗歌的妙境。近代诗人俞陛云感叹,此诗“极行云流水之妙”。

  然而,为何“绝尘”?如何“启盛、中妙境”?怎样“极行云流水之妙”?要想明白个中妙理,先要弄清王勃写作这首诗的背景。

  天资聪颖,六岁写文章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49年),王勃出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名门世家。据《文中子世家》所载,王氏出自周灵王的太子晋,晋的儿子敬宗“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二十世祖王殷,做过云中太守;八世祖王元谟(玄谟),是南朝刘宋时的大将;六世祖王虬,曾任并州刺史;四世祖王一,曾任济州刺史;三世祖(王勃的曾祖)王隆,曾任国子博士、昌乐令。

  王勃的祖父王通(仲淹),则是隋代大名鼎鼎的教育家、思想家,被后人誉为“能续孔子六经,盖孔子之亚也”。《三字经》更是将其著作列入五种必读的子书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文中子是王通的道号,这里指的是《文中子中说》。王通还提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为唐代尊儒崇道不抑佛的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王通的弟弟,即王勃的叔祖王绩,字无功,是隋末唐初著名诗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太乐丞。王勃的父亲王福畤是王通的次子,“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阯六合二县令,为齐州长史……绝六艺以成能,兼百行而为德”。

  王勃是一位神童,6岁就会写文章,而且构思很快,遣词造句、表情达意都很优秀。杨炯说:“(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颜氏即颜师古,是孔子高足颜回的三十七世孙,亦是楷圣颜真卿的曾祖,是唐初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他注释的《汉书》,直到今天仍然是权威的注本。而九岁的王勃读后,却写出了十卷《指瑕》,指出颜注的过失和疏漏。十岁时,王勃就已饱览六经。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他还自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对于“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这些千古玄机,王勃更是一学就通。

  成诗背景

  麟德元年,唐高宗命右相刘祥道等人巡行天下风俗,抡才举士。王勃便向刘祥道上书,指责国家的政治弊端,陈述自己的报国志向,请求上表推荐自己。刘祥道欣然地将王勃表荐于朝廷,最终王勃获任命为朝散郎,此时他才14岁。

  乾封元年,唐高宗封禅泰山,王勃撰写《宸游东岳颂》。当时,东都洛阳乾元殿刚竣工,王勃又呈上自己撰写的《乾元殿颂》。沛王李贤听到他的才名,便召为府中侍读兼修撰。王勃奉命撰写了《平台秘略》十篇,沛王因此对其更加爱重。

  咸亨三年九月,沛王李贤为雍王。上元二年,雍王李贤升为太子。仪凤二年八月,李贤带着王勃到英王府赴宴。开宴之前,王爷们玩起了斗鸡的游戏,王勃便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唐高宗看到后大怒:“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斗鸡虽是游戏,但也是一种变相赌博。况且,王勃的文章用的是檄文体裁,而檄文主要是用来奉辞伐罪的。正所谓,“檄书者,所以罪责当伐者也”。尽管“檄”的是“鸡”,但这“鸡”是有主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鸡”也是主人的一部分,甚至是主人的代表。爱屋及乌,憎乌及屋,难免会引发诸王之间的矛盾。

  唐高宗认为,如果以此文为证据,那它就是诸王之间互相构陷的开端。于是,当天就斥退王勃,并不让他再进入王府。

  本来意气风发的王勃忽然间折翅,从太子府的侍读修撰一下子成了黔首白丁。如此巨大的落差,使王勃的情绪跌到了谷底。就在这时,王勃的一位杜姓挚友要到蜀州出任县尉(唐代县令称明府,县尉是县令的佐僚,故也被称为少府)。于是,他便赋诗赠友,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名篇。

  可见,不俗的世代传承、精英的教育背景、非凡的人生阅历共同铸就了这首超迈绝尘的五言律诗。这充分说明了天才、勤奋、时势的缺一不可。

  “城阙”代指长安还是成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开头一句,大多数版本均作“城阙辅三秦”。一般都把“城阙”解释为长安宫阙,指代京都长安。把“辅”解释为夹辅、护持。“三秦”本指潼关以西的秦朝故地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把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即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那么,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说长安被三秦护持着。

  可是,这与诗题送别杜少府有什么关系?这句诗是不是离题了?因此,明代唐汝询突发奇想,认为“城阙”应指蜀州:“蜀州虽有五津之隔,而实为三秦之辅,故我望彼之烽烟而惜别。”此说很有影响。清代黄叔灿解释首句时就言:“言蜀与三秦犹为畿辅近地。”但是,蜀与三秦相距约1500里,这样的“畿辅近地”似乎也太远了点吧。清代吴昌祺对为什么称蜀州为“城阙”还有过一番解说:“蜀称城阙,以昭烈也。”吴昌祺认为,“城阙”本指京城,但刘备曾在巴蜀建国,所以成都也可以用指“城阙”。

  其实,“城阙”本指城门两旁的瞭望阁楼,后代指宫殿或城市,特指京城。王勃在长安作诗,“城阙辅三秦”的“城阙”只能指长安。只是因为觉得解释不通,注家就走上“城阙”指蜀州的邪路,殊不知这条路更加不通。

  “城阙辅三秦”中的“辅”一般解作“拱卫、夹辅、扶佑”等。但也有人把“辅”解作意动用法,全句解作“长安城以三秦为辅佐”。还有人进一步说:“城阙辅三秦,本意是三秦辅城阙,但一则为了调谐平仄,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城阙而将它提前,因而变换句式。在这里,三秦不是辅的宾语,而是辅的补语,前面省略了介词以。”这样解释虽然勉强可通,但本诗首联是对仗的——“城阙”对“风烟”、“辅”对“望”、“三秦”对“五津”。

  其实,这个“辅”也有版本之讹,本应作“俯”。清代蒋清翊编注的《王子安集注》,在“城阙辅三秦”的“辅”字下注云:“杨本作俯。”“杨本”即唐代杨炯作序的《王子安集》这个版本,该本今佚。宋代李昉等编纂的《文苑英华》,在“城阙辅三秦”的“三”下注云:“集作俯西。”意思是说,《文苑英华》的编纂者见到的《王子安集》本,首句作“城阙俯西秦”。御定《全唐诗》卷五十六本诗中,“城阙辅三”下有“一作俯西”。

  由此可见,“辅三秦”是正确的。“俯”与下句的“望”对仗工稳,而且首句也与诗题密切相关。杜少府要去蜀州赴任,在离开长安之前,王勃和杜少府两人登上长安城墙上的瞭望阁楼,俯瞰长安附近的三秦大地。诗人于是吟诵:“在高高的城阙上俯瞰三秦,在茫茫的风烟中眺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首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是千古名句,严格来说却并非王勃的.首创,前人已经有过类似的表达。曹植在《赠白马王彪》(七首之六)中曾写道: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这里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确很相近。所以,有人说王勃的这两句诗是因袭曹植的。不过,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应该说,王勃的这两句诗借鉴了曹植的诗,但王诗确有自己的创新,确乎完成了超越。

  其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对仗的,而“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并不对仗。工稳的对仗使得王诗更为概括、更为凝练,使得文字更具整齐之美。

  其二,王勃的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篇八句,言简义丰,真正做到了“篇无剩句,句无剩字”。而曹植的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共十二句,句子虽然多出了一半,但意思并不丰富。后面的“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只是对“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进一步解释,并没有增加新的意蕴,修辞艺术也显得一般。

  其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象更为精巧。“天涯若比邻”是比喻,“天涯”是本体,“比邻”是喻体,有意有象。而“万里犹比邻”虽然从形式上看也像比喻,但其实不是比喻。因为“万里”只是个数字,不能成为比喻的本体。也就是说,王诗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构思属于形象思维;曹诗用的只是比较的手法,属于直接陈述而非形象思维。

  此外,最后一句诗中的“儿女共沾巾”,也被认为是从曹植《赠白马王彪》“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化用而来的。而两首诗中的“儿女”都是指妇人之态,即“苦忧思成疾疢,乃儿女之仁心,非丈夫之节也”。很多译注本误将“儿女共沾巾”中的儿女解作青年男女,其实是讲不通的。

经典古诗词8

  古诗原文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译文翻译

  离开这里还杳无音信,长期生活在这里使我的思想变得呆迟。在这深院中只有杨柳和我相伴。

  日暮时,听到长廊上的喃喃燕语,一场微雨,使人觉得有几分凉意,原来正是麦秋时。

  注释解释

  离心:指离开相位时的心情。杳(yǎo)杳:深暗幽远。这里有茫然无所适从之意。迟迟:迟缓。

  麦秋:指初夏。因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而初夏是麦子成熟的时节。

  创作背景《夏日》是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傍晚美好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色来写,一方面写出了夏日的风景,另一方面侧面反衬诗人被贬后清闲生活,表达了诗人遭谗罢相后悒郁不平的心情。全诗清雅自然。诗文赏析

  全诗的典型环境是初夏傍晚时分的深院。初夏为麦熟的时候,秋天为谷物收成的季节,因以“秋”为谷物成熟和收成,《书·盘庚》上篇云:“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麦秋”正为麦子成熟的初夏(农历四月)。此时此刻,轻寒微雨,燕子归巢,喃喃之声,闻于深院长廊。鸟鸣热闹,人间无语,只见杨柳低垂,不由得勾起诗人缕缕思绪。诗人寇凖诗学王维,韦应物,藻思宏逸,所成篇咏,“众口传写”,王维之诗,备陈穑事,追拟《诗经·豳风》,是为农家诗。诗人学王维,故有“麦秋”之说。学韦苏州,故多写田园风物,语言简淡。诗人《春日登楼怀旧》里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只是把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扩大为一联,而这首“离心杳杳”,似“久归不去”之作,“深院无人柳自垂”一语,也有点化“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迹。

  “离心杳杳思迟迟”一句,涉及全诗视角,恋家眷乡,韵语“麦秋”,诗人与农事力穑息息相通。“深院无人”,是诗人视线所及,全诗的笔触是由近及远的。既无心离去,月前思绪徐徐扑上心头,便有下文韵致。故“思迟迟”一语,实为全诗的主题语,然后推演开去,移动视点,先写深院,后写长廊,最后写广漠和“麦秋”季节,由近及远,一一分咏,韵致亦徐徐泄出。全诗构思自然平实,由诗人“离心”、思绪一直写到广袤无垠和时令,堪称宏逸。

经典古诗词9

  点绛唇

  [宋]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注释:

  【1】点绛(jiàng)唇:词牌名,取南朝梁江淹诗“明珠点绛唇”而命名。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双调四十一字,仄韵。

  【2】泠(líng)泠:形容声音清越。

  【3】断桥:在杭州西湖白堤上。原名“宝祐桥”,又称“段家桥”,唐时称为“断桥”。

  【4】亚:通“压”,下垂的样子。

  【5】浑似:简直好像。

  【6】璧(bì):古玉器名。平圆形,正中有孔。也泛指美玉。

  【7】青钱:即铜钱.古代货币。

  作品赏析:

  这首词另题为“雪中看西湖梅花作”。作者雪中游湖观梅,雅兴不浅。他看到了一段画意,又赏到几分春意,信手拈来似的作成此词,“不为雕琢,自然大雅”(《词林纪事》卷九引《词苑》)据说朱敦儒拜访作者之父不遇,于几案间见此词,遂书于扇而去(陈鹄《耆旧续闻》)。由此可见它为人所爱赏。

  上片写作者看的画面,其中渗透春意。虽然“春”字出得很晚,但第一句“流水泠泠”,如鸣佩环的描写,已全无冰泉冷涩之感,从而逗漏出春的消息。由闻水声过渡到看梅花,是渐入佳境的写法。“断桥横路梅枝亚”,断桥名段家桥,在孤山路上,而孤山梅花极盛。梅枝横伸路上,相倚相交。这里的“横”、“亚”二字,俱重空间显现,已具画意。而梅之异于百花,在其傲干奇枝,迎霜斗雪之姿,故卢梅坡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 ”(《雪梅》)。可见三句“雪花飞下”绝非凑句,而是用来烘托梅花神韵的笔墨。“飞下”二字写出江南雪的特点,是静谧无声的雪花。它成灯词中盛开的梅花生动的背景。至此,读者已产生“人在画图中”之感,“浑似江南画”一句恰如其分地道出这种感受。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下片写出了作者感悟到的春意和赏梅回来其乐也融融的心情。处在隆冬的人,会特别觉得春日可爱,那真是有钱难买的。“白璧”乃贵重玉器,“青钱”乃通用货币。不管是专钱,或是价值连城的白璧,都是有价的。而春天却是“无价”的。“白璧青钱”二句,隐有深意,读者须细细体会。那就是“春无价”又意味着“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欲买不来,来的不是买的。下句“归来也”,三字大有意味。如果用“归去也”三字,那就只能理解为赏梅者兴尽而返。但“归来也”,既可作词人游过归来讲,连上句也可作“春”已归来讲,这一点很关紧要。能体会到这一层,则末二句“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便全是“春风得意马啼疾”之感了。“一点香随马”,造句清新俊逸,它既使人联想到“更无一点尘随马”和“踏花归去马蹄香”。然而“马蹄香”只能是春深之境,而“一点香随马”确是早春之意。那暗香紧随的情况,非梅莫属。人的心情如何,这里已不言自明。

  通过分析可知,此词“自然”“不事雕琢”,而且作者在驱遣语言有很强分寸感。用意十分,但在措语时,他只肯说到三四分;由于造句考究而富于启发性,读者领略到的意趣很丰富的。词的上片主景语,下片纯属情语。不管是写景抒情,都用疏淡笔墨,空白较多,耐人寻味,有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同咏梅题材相称。

经典古诗词10

  1、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王贞白《白牡丹》

  2、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陆游《春日·春来日日困春酲》

  3、各将谷雨崖烟写,独许溪鸥野鹭知。——方回《次韵送张文焕·深愧衰残蒲柳姿》

  4、是日已尝谷雨茶,是岁木星守南斗。——方回《记游自次前韵》

  5、谷雨已过又梅雨,故山犹未致新茶。——方回《索云叔新茶》

  6、谷雨天时尚薄寒,梨花开谢杏花残。——朱有燉《元宫词·谷雨天时尚薄寒》

  7、清明浆美村村卖,谷雨茶香院院夸。——陆游《闲游·过尽僧家到店家》

  8、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许浑《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

  9、寒食初过谷雨前,轻衫短帽影翩翩。——陆游《湖上·寒食初过谷雨前》

  10、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苏轼《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

  11、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落絮游丝三月候》

  12、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3、事君勤职贡,采茗先谷雨。——梅尧臣《送刘郎中知广德军》

  14、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王贞白《芍药》

  15、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孟浩然《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16、谷雨都无十日间,落红栖草已斑斑。——刘子翚《宿云际偶题》

  17、枝枝血染花风晚,萼萼愁开谷雨晴。——董嗣杲《杜鹃花》

  18、谷雨供汤沐,黄鹂助笑谈。——王禹偁《牡丹十六韵》

  19、茶烟静拂听琴鹤,谷雨轻笼锄麦人。——王禹偁《和陈州田舍人留别·淮阳冰绽柳条新》

  20、条风吹笋苞犹嫩,谷雨催花色渐乾。——苏颂《再和暮春》

经典古诗词11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1、这首诗开篇没有直接写人物,而是描绘了“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一幅画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12、前人评说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答案

  11.交代主人公的出生地,(1分)引出歌咏对象或为人物出场作铺垫,(1分)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烘托昭君为了祖国远嫁异域的悲壮和伟大。(2分)

  12.王昭君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杜甫漂泊西南,有家难回;(2分)王昭君貌美如花,不受宠幸(美冠后宫不得恩宠),杜甫才华横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2分)作者借昭君怀古伤己,表达了漂泊天涯的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怨恨之情。(2分)

经典古诗词12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经典古诗词13

  1、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2、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

  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4、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6、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8、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

  9、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

  10、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佚名《行行重行行》

  11、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天《如意娘》

  12、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释宝月《行路难》

  13、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

  14、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

  15、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刘禹锡《望夫山》

  16、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蝴蝶花》

  17、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18、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宋祁《鹧鸪天》

  19、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

  2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2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2、云迢迢。水遥遥。云水迢遥天尽头。相思心上秋。——陈允平《长相思》

  2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红豆》

  24、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李冶《相思怨》

  25,朝相思。暮相思。一日相思十二时。相思无尽期。——向滈《长相思》

  2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2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2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30、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1、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32、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

  33、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3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

  36、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37、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38、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

  39、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佚名《采葛》

  40、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经典古诗词14

  古诗原文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翻译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注释解释

  竞渡:赛龙舟。

  讵(jù):岂,表示反问。

  殒(yǔn):死亡。

  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古诗词15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今日交冬至》

  (宋)李之仪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

  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平生选胜,到此非容易。

  弄月与燃犀,漫劳神、徒能惊世。

  争如此际,天意巧相符,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

  《冬至相催》

  (宋)释绍昙

  小春才过,冬至相催。光阴驹过隙,须鬓雪成堆。

  松根石上,槁木寒灰。冻膝拥深霜树叶,禅心清点野桥梅。

  唤起来打,更莫迟回。蛰龙须奋跃,保待禹门雷。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一剪梅·冬至》

  (宋)程垓

  斗转参横一夜霜。玉律声中,又报新阳。起来无绪赋行藏。只喜人间,一线添长。

  帘幕垂垂月半廊。节物心情,都付椒觞。年华渐晚鬓毛苍。身外功名,休苦思量。

  《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经典古诗词】相关文章:

古诗词塞下曲古诗词鉴赏02-14

古诗词04-06

经典古诗词07-28

经典古诗词11-17

古诗词征文:我爱古诗词03-03

春天的古诗词精选02-19

中华经典古诗词07-20

经典励志古诗词06-20

励志古诗词精选02-23

经典的清明古诗词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