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杜鹃》古诗词鉴赏

时间:2023-02-02 17:35:07 古诗词 我要投稿

《杜鹃》古诗词鉴赏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鹃》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杜鹃》古诗词鉴赏4篇

《杜鹃》古诗词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6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②惊残:惊醒。③故山:即家乡。

  2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22.这首词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借物寓意。请结合词作及背景资料对此进行鉴赏。(3分)

  参考答案:

  2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渲染了萧条寂寥的气氛,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3分)

  22.杜鹃的啼鸣往往给人以凄婉动人的联想。诗人的人生历程在经历了从踌躇满志到失意孤独的'过程之后,杜鹃的啼鸣更能引起诗人愁苦寂寥之情。作者把自己看成一只“悲鸟”,由杜鹃起兴,借物寓意,“况半世、飘然羁旅”,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失落和对时局的忧虑.。(3分)

《杜鹃》古诗词鉴赏2

  杜鹃行 [唐] 杜甫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李辅国劫迁上皇,乃上元元年七月事。此诗借物伤感,当属上元二年作。鹤曰:观其诗意,乃感明皇失位而作。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为杜鹃似老乌

  ①寄巢生子不自啄

  ②群鸟至今为哺雏。

  (《杜鹃行》,伤旧主之孤危也,起含寓意。蜀天子,化杜鹃,怜之也。寄子代哺,蜀帝之分犹存焉。)。

  ①《华阳风俗录》:杜鹃大如鹊而羽乌。

  ②《傅物志》:杜鹃生子,寄之他巢,群鸟为饲之。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羇孤

  ①业工窜伏深树里

  ②四月五月偏号呼

  ③其声哀痛口流血

  ④所诉何事常区区

  ⑤尔岂摧残始发愤

  ⑥羞带羽翮伤形愚

  ⑦(此悯其形声之哀惨。君臣旧礼,承哺雏。伏树号呼,自伤孤立也。哀声流血,承号呼。含愤包羞,备言失所也。《杜臆》:伤形愚,哀其有情而不能自达。)

  ①曹植诗:“仓卒骨肉情。”陶潜《祭妹文》:“遗孤满眼。”谢庄《月赋》:“羇孤递进。”

  ②曹植《白鹤赋》:“恒窜伏以穷栖。”阮瑀诗:“深树犹沾裳。”

  ③《吕氏春秋》:“号呼而走之。”

  ④《风俗录》:杜鹃声哀而吻有血。

  ⑤辛延年诗:“一心抱区区。”

  ⑥《西京赋》:“朴丛为之摧残。”

  ⑦毋丘俭诗:“但当养羽翮。”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末致感慨悲痛之意。当殿群趋,遥应蜀天子。此章,中间八句,首尾各四句。

  【朱注】鲍照《行路难》:“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国门。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蹲蹲。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惟悴似人髠。飞走树间逐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此诗意所本也。)

  洪迈《随笔》云:明皇为辅国劫迁西内,肃宗不复定省,子美作《杜鹃行》以伤之。

  黄鹤曰:上元元年七月,李辅国迁上皇,高力士及旧宫人皆不得留,寻置如仙媛于归州,出玉真公主居玉真观。上皇不怿,成疾。诗曰:“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羇孤。”盖谓此也。

  卢元昌曰:蜀天子,虽指望帝,实言明皇幸蜀也。禅位以后,身等寄巢矣。劫迁之时,辅国执鞚,将士拜呼,虽存君臣旧礼,而如仙、玉真一时并斥,满眼骨肉俱散矣。移居西内,父子睽离,羇孤深树也。罢元礼,流力士,彻卫兵,此摧残羽翮也。上皇不茹荤,致辟谷成疾,即哀痛发愤也。当殿群趋,至此不复可见矣。此诗托讽显然。鹤注援事证诗,确乎有据。张綖疑“羞带羽翮伤形愚”句,谓非所以喻君父,亦太泥矣。盖托物寓言,正在隐跃离合间,所谓言之者无罪也。

  或疑劫迁西内,宫禁秘密,子美远游西蜀,何从遽知之?曰:蜀有节镇,国家大事,岂有不知者。故曰朝廷问府主。其以杜鹃比君,本缘望帝而寓言,非擅喻禽鸟也。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鹃》古诗词鉴赏3

  杜鹃

  [唐]杜甫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

  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行飞与跪乳,识序如知恩。

  圣贤古法则,付与后世传。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

  【鹤注】当是大历元年春在云安作。故云“云安有杜鹃。”洙曰:《华阳风俗录》:杜鹃,其大如鹊而羽鸟,声哀而吻有血,人云春至则鸣,闻其初声者,有离别之苦,惟田家候其鸣则兴农事。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

  ①,云安有杜鹃。

  (首记蜀中杜鹃之有无,西川、云安,起下二段。《杜臆》:起用四社鹃,或有或无,皆就身之所历,而自纪所闻。鹃鸣有时,西川云安,当真呜,则闻之而谓之有。东川、涪万,当其不鸣,则不闻而谓之无。故初拜于锦城,而云安则身病不能拜。通篇起结照应如此。乃拘泥者见其叠用杜鹃,以为题下注。注应止分有无二项,不应有无参错。若以比刺史忠逆,则云安非州,无刺史也,且严武亦卒矣。故谊伯、东城之说皆非也。老社变体最多,如《三绝句》叠用两刺史,唐人有此体乎?)

  ①黄希曰:《白头吟》:郭东亦有樵,郭西亦有樵。此侍起法,或本此。吴曾《漫录》:乐府《江南词》:“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子美正用此格。古韵西与北叶,北音悲。赵曰:连用四杜鹃,正《诗》“有酒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之势。岂是题下注耶?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①.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

  ②.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③。

  (此承“西川有杜鹃”,自述往时致敬之意。)

  ①陶潜诗:“结庐在人境。”

  ②何胥诗:“古木上参天。”

  ③鲍照《行路难》:“中有一鸟名杜鹃,云是古时蜀帝魂。”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其子,礼若奉至尊

  ①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行飞与跪乳,识序如知恩

  ②(此言鸟尊杜鹃,乃承上起下之词。奉若至尊物性所禀,犹羔雁知礼,从古皆然也。行飞识序,雁有兄弟之礼。跪乳知恩,羊有母子之礼。)

  ①世说杜鹃养子于百鸟巢,百鸟共养其子而不敢犯。

  ②《春秋繁露》:“雁有行列,羔饮其母必跪,类知礼者,故以为蛰。”羊祜《雁赋》:“鸣则相和,行则接武,前不绝贯,后不越序。”

  圣贤古法则

  ①,付与后世传。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今忽暮春间,值我病经年。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

  ②,(此承“云安有杜鹃”。又叙病中哀怜之意。君臣之礼,世传已久,即禽乌之微,犹知尊事。今病不能拜,惟有泣下悲伤而已,与前段“我见常再拜”相应。申涵光曰:开首四语,起得奇朴。其云拜杜鹃,奇;不能拜而位,更奇。此章四句起,下三段各八句。)

  ①《淮南子》:“设仪立度,可为法则。”

  ②刘琨诗:“据鞍长叹息,泪下如迸泉。”赵次公曰:此诗讥世之不修臣节者,曾禽鸟之不若耳,大意与《杜鹃行》相表里。又曰:世有《杜鹃辩》,乃仙井李新元应之作,鬻书者编入《东坡外集》诗话中。其说云:盖讥当时刺史也。严武在蜀,虽横敛刻薄,而实资中原,是西川有杜鹃。其不虔王命,擅军旅、绝贡赋以自固,如杜克逊在梓州,是东川无杜鹃耳。涪、万、云安,刺史微不可考。凡尊君者为有,怀贰者为无,不在乎杜鹃真有无也。其说穿凿。

  钱谦益曰:社克逊事,新旧两书俱无之。严武镇蜀之后,节制东川者,李奂、张献诚也。其以梓州反者,段子璋也。梓州刺史见杜集者,有李梓州、杨梓州,未闻有杜也。既曰讥当时之刺史,不应以严武并列也。逆节之臣,前有段子璋,后有崔旰、杨子琳,不当舍之而刺涪、万之刺史微不可考者也。杜免逊既不见史传,则亦后人伪撰耳。其文义舛错鄙倍,必非东坡之言。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鹃》古诗词鉴赏4

  虞美人·杜鹃千里啼春晚

  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折。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须臾误。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翻译

  杜鹃鸟啼到了暮春时节,故乡总勾起人伤春的情绪。钱塘江口空阔辽远,洁白的月光下,似乎伍子胥的素车白马又奔潮而来。

  山川家国都不是原来的模样,人间的情义都被耽误。心中有情怀难以平复,怎么经得起几回潮起潮落。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杜鹃:鸟名,又名杜宇、子规。

  春晚:春暮。

  故国:故乡。

  春心:春景所引发的意兴。

  海门:内河通海之处,此指钱塘江口。

  皑皑:雪白貌。

  素车白马:送丧的车马。此处指伍子胥。

  夜潮:潮水每日两次,此指夜间之潮。

  城郭非故:用丁令威成仙化鹤事,且极言城郭亦非当年。以此来警喻世人。后世多用此典。恩怨,恩与怨,常偏指怨恨。

  须臾:片刻,短时间。

  误:错误,引申为迷惑。

  孤愤:耿直孤行,愤世嫉俗。

  消得:此谓怎禁得起。

  创作背景

  王国维22岁离开家乡,便奔走东西、辗转南北,很少回海宁。从1906年8月到1907年4月,在海宁为亡父“守制”总共八个月。他回到北京才三个月,便得到妻子病危的消息,又匆匆赶回来,十天以后,妻子就去世了。妻子去世后,他心中一片空虚,眼前却尽是妻子临终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上片第一、二句为第一层。

  首句画出了一幅凄美的“千里暮春图”,把读者带入了一片充满悲哀的广阔空间;第二句“故国春心断”的“春心”,是被春景所引发的一种美好的意愿。不过要注意“春心”这个词,古人常常把它和“伤”、“损”一类的词连用,更是充满了理想幻灭的悲伤与迷惘。这两句直白悲凉心境,其中流露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心和幻灭之感。

  上片第三、四句为第二层。

  此两句就写出了这样一幅开阔雄豪的画面。不过应该注意到:结合开头两句来看,这幅画面应该不是眼前所见,而是故乡夜潮景象在作者心中的留影。它在开阔中有苍凉,雄豪中有孤寂,奔放中有执著,而且还叠加了一个复仇幽灵的幻象,因此并不完全是现实的再现,而是心灵对现实景象的折射。那月下的海面和潮头的幽灵已经有一种悲壮之美,而“依旧”的`百折不挠又有一种誓不屈服之意。这两句以一种开阔豪放之致使这首词从低回走向高昂,为开拓下片作引线。“皑”、“来”相叶,“月”与“夜潮”相应,有境界。

  下片第一、二句为第三层。

  这两句宜视为午夜心潮澎湃的内容,主观上对山川、人物的看法。所谓“山川城郭都非故”,只能是王氏感情激动的叹息;王氏认定,人世间人情陡变,有反清的思潮涌起。“故”、“误”相叶,使所抒之情进一步展开。

  下片第三、四句为四层——结束语。

  “人间孤愤最难平”,是全词抒情的顶点,其内涵指其他人倾向于革命,而作者却着意维护满清。作者从拥戴满清看问题,那是他所谓的“国是”。他愤恨时代潮流前进,因而他只能向隅而泣。末句视为疑问句,自有无穷感慨在内。钱塘江潮落又潮生,是永恒的,王氏为“国是”忧心如焚。“平”、“生”相叶,也正道王氏平生的心潮。

【《杜鹃》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杜鹃》古诗词鉴赏02-02

古诗词鉴赏12-21

古诗词鉴赏09-14

古诗词塞下曲古诗词鉴赏02-14

《春寒》古诗词鉴赏08-05

《梅花》古诗词鉴赏08-09

《田家》古诗词鉴赏08-09

《春晚》古诗词鉴赏08-09

《桃花》古诗词鉴赏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