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雪的古诗词

时间:2024-02-06 08:03:35 古诗词 我要投稿

雪的古诗词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雪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雪的古诗词

雪的古诗词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及赏析: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狐裘(qiú):狐皮袍子。

  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

  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铁衣:铠甲。

  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瀚(hàn)海: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惨淡:昏暗无光。

  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描写雪的古诗词及赏析3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作者:王维

  原文: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翻译及赏析:

  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

  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⑴胡居士:名字生平未详。古代称信佛而不出家的人为居士,也指隐者。

  ⑵寒更:寒夜的更点。唐《别得胜字》:“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箭:古代计时仪器漏壶中的箭标,上面刻有度数,随着漏壶里的水不断下滴,箭标上的刻度依次显露出来,依据时刻报更。唐《元日楼前观仗》诗:“千门曙色锁寒梅,五夜疏钟晓箭催。”

  ⑶清镜:明镜。南朝齐《冬绪羁怀示萧咨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衰颜:衰老的容颜。隋尹式《别宋常侍诗》:“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⑷牖(yǒu):窗户。《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⑸洒空:指下雪。《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雪下得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⑹积素:积雪。《文选·〈雪赋〉》:“积素未亏,白日朝鲜。”李周翰注:“言积雪未销,白日鲜明。”宽阔的厅堂。引申为公开的场所。广庭:清朱仕琇《送叶蔚文南归序》:“颜斶王斗绌世主之怒,笑谑广庭,高揖而去。”

  ⑺袁安:东汉大臣。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汝南汝阴(今河南商水西北)人。有一年大雪下了一丈多深,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只有袁安家门前被雪封住。洛阳令以为他已冻死,命人扫雪而入,却见他躺在床上睡觉。问他为什么不出去,他说:“大雪天大家都在挨饿,不该去求人。”这里用以指胡居士。

  ⑻翛(xiāo)然:一任自然,无拘无束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成玄英疏:“翛然,无系貌也。”

雪的古诗词2

  《江雪》

  年代:唐 作者: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年代:唐 作者: 温庭筠

  杏花含露团香雪,

  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

  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

  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

  镜中蝉鬓轻。

  《沁园春·雪》

  年代:现代 作者: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七律·长征》

  年代:现代 作者: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无题》

  年代:唐 作者: 李商隐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雪的古诗词3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文

  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鉴赏

  诗词大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

  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主人”两字应该删去;

  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唐诗鉴赏辞典》406页) 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

  由此可见,刘长卿的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

  下二句,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写白屋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

  刘长卿这首诗的意境是从"夜"这个中心词生发开去的"夜"是全诗的脉络,"天寒"和"风雪"加深了"夜"的寒意.这夜,是眼前客观现实的寒夜,也是诗人内心对时势有所感受的象征意味的寒夜.刘长卿是一个"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送王员外归朝》)的入世者,但现实生活却使他沦为一个寄迹楚湘的谪臣。

  他痛恨上司诬加的罪名,也深知代宗的圣意难违.在诗人心目中朝廷和官场的现状就如同这"风雪夜"一般,他既不愿随波逐流、攀龙附凤,又无力拨乱反正,自然只好怆然喟叹.由于在人生道路上长期奔波,当诗人这一次于风雪之夜得到芙蓉山主人的接待,其内心的`复杂思绪:悲凉、辛酸之感中夹杂着某种庆幸和温暖的慰藉,是可以想见的

  这首诗的遣词造句颇见功力.用"苍山"对"白屋",山是苍色,屋是白色,二者遥相映照,便构成一个银白苍茫的世界.再以"远"和"贫"真(这里的"贫"是少、乏的意思)来点出眼前的空旷浩茫,这就准确地表达了从远处看到的景象.第三句中的"柴门"和"犬吠".既照应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别是句中一"吠"字,响亮有声,划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宁静,唤起了寂寥群山的回响,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分歧

  该诗释义上的分歧主要有三:第一句“日暮苍山远”之“苍山”是特指还是泛指,“远”是尚远还是似乎更远;第二句“天寒白屋贫”之“白屋”是简陋之屋还是覆雪之屋,“贫”是稀少还是感觉贫寒;第三句“柴门闻犬吠”之“闻”是诗人闻还找人闻。

  在思想感情上的分歧是,一种意见认为该诗表达了“作者对贫 寒人家的同情”:且诗句“风雪夜归 人”应解释为“主人为谋求生活,在 外劳碌奔波,夜里才回家。”;而另一种意见认为“风雪夜归人”应解释为:“行人在风 雪之夜终于找到了可以投宿的地方,并受到主人热情款待,而感到像 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时赞扬 主人热情好客、与人方便的美德。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知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吠雪人归为素时知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知。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逢两句写入夜逢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知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知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知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知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知山路上行进时知孤寂劳顿知旅况和急于投宿知心情。

  撇下来,诗知次句使读者知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知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逢形成知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知写法。

  漫长知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知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知“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知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吠雪知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知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

  “柴门闻犬吠,吠雪夜归人”,写知是借宿山家以逢知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吠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撇。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撇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知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吠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知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撇显得更加紧凑。

  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知。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知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知萧条,写山居知荒凉和环境知静寂,或写夜间吠雪知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知孤寂旅况和投宿逢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知犬吠人归知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知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知艺术技巧。全诗四句,每一句都足以成为一幅独立知艺术画面,每个画面又都蕴涵着情与景对立统一知艺术韵味。

  第一句“日暮苍山远”,是一天将尽与旅途遥远知对立,从而强化了贬谪知悲凉气氛;

  第二句“天寒白屋贫”,是雪天知寒冷与贫穷知白屋间知对立,农家虽然贫寒,白屋尽管粗朴,但对于漂泊于旅途,急于遮雪避寒知人而言,亦不啻于一份人间难得知享受;

  第三句“柴门闻犬吠”,柴门荆扉,是贫寒知标志,然而犬吠却透露出生机与活力,适与前者形成强烈知对照,也是诗人倍感亲切与人生感悟之所在;

  第四句“吠雪夜归人”,“吠雪”意味着艰辛与寒冷,而能得以“夜归”,却包含着情志知归趣与超脱逢知人间温馨,也是遭受磨难以逢心灵知领悟。

  所谓达则吠鹏、云龙,穷则冥鸿、雾豹,在吠雪中夜归,其象征知意味也是很明显知。由于四幅画面在对立中求统一,在交织中融于一体,余味不尽,所以能给人以特别强烈知感受。

  另外此诗在用词知音律上也颇有值得注意知地方,首句“日暮”是入、去,“远”乃上声,加上“苍山”知两平声,一句之中已构成平、上、去、入四声交错知声律之美,余下三句也大致如此,或平声中有阴、阳知变化,如“天寒”、“归人”二字;仄声中有上、去知变化,如“犬吠”、“雪夜”,及尾字中知“远”与“吠”,遂使此诗在自然吐纳之中,极富高低错落、抑扬顿挫之美。

  由此可见,刘长卿知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知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知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知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知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创作背景

  大约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公元777年(十二年)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雪的古诗词4

  1、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5、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6、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张淑芳《满路花·冬》

  7、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8、雪岭金河独向东,吴山楚泽意无穷。——清江《送婆罗门》

  9、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1、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12、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1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14、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15、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16、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戎昱《韩舍人书窗残雪》

  17、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18、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19、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20、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1、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22、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佚名《十二郎·垂虹桥》

  23、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杨载《到京师》

  24、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25、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王逸《九思》

  26、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雪的古诗词5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____高骈《对雪》

  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____白居易《夜雪》

  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____陈毅《青松》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6、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___王维《观猎》

  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____祖咏《终南望余雪》

  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____郑燮《山中雪后》

  10、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11、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12、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____关汉卿《大德歌·冬》

  1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___《采薇》

  1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____《卜算子·咏梅》

  1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6、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____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17、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____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18、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19、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____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20、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雪的古诗词6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哲理

  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另外比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好方法,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应当用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写诗是这样,对待其他事情也应如此。

雪的古诗词7

  1、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迈陂塘》

  2、《清平乐·画堂晨起》

  唐·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4、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5、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6、《洛阳春·雪》

  清·纳兰性德

  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

  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惆怅琐窗深处。湿花轻絮。

  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咏雪》

  元·吴澄

  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吴楚千汪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9、《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

  宋·陈允平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

  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呼?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10、最巧妙的雪: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11、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12、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13、《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宋·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14、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查辛香《清稗类钞·咏罗浮藤杖所作》

  15、《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宋·毛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1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7、《春雪》

  唐·东方虬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18、《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雪的'古诗词8

  1、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五代-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nóng)有几人。

  2、雪晴(明代-于谦)

  日照九逵银路直,天开四面玉楼寒。

  无边景物谁收拾,分付诗人独倚栏。

  3、寄题林景思雪巢六言三首(宋代-范成大)

  何处温泉火井,谁家熊席狐裘。

  堂燕几番炎热,冰蚕一茧绸缪。

  4、六日云重有雪意独酌(宋代-陆游)

  遍游数泽一渔舠,尽历风霜只缊袍。

  天为念贫偏与健,人因见懒误称高。

  地连海澨涛声近,云冒山椒雪意豪。

  偶得名樽当痛饮,凉州那得直蒲萄。

  5、雪罪诗呈王使君(明代-吴孺子)

  忆在广陵初,移船问相识。

  君骑白马天上来,手把铜章好颜色。

  东风袅袅吹落花,下马邀予入酒家。

  珊瑚宝玦不当事,箜篌锦瑟又琵琶。

  掀髯啧啧爱我诗,三年与我闽中期。

  是时我尚有妻子,到家不肯轻别离。

  遂使君心长荆棘,老我至今有所失。

  望君恕我如醉人,白头江上入骨贫。

  残杯冷炙度朝夕,东邻西舍谁为亲。

  感君常反仄,仰天徒叹息。

  君当扣我胫,不死是为贼。

  6、和汉老弟雪中对梅 其三(宋代-虞俦)

  青女催装试手温,云移步障到江村。

  盈盈欲露含羞态,便面还教月敛昏。

  7、和李清卿雪(宋代-王之望)

  浩荡天花弄晓光,春风未转忽芬芳。

  人跻物外红尘远,境堕壶中白昼长。

  风柳冷飘三月絮,寒梅幽寄一枝香。

  朝来暴喜家风贵,圆璧方圭满舍旁。

  8、雪晴泛湖(宋代-胡仲参)

  雪后湖清浅,令人心眼开。

  林疏知寺近,冰全碍舟回。

  寒色欺吟鬓,斜阳入酒杯。

  山行已清绝,况复是寻梅。

  9、甲戌斋宿祈雪南郊(明代-何吾驺)

  懿铄维皇命,敬时开子辰。避殿廑斋盛,陈醴荐明禋。

  云雷风雨司,将命肃臣邻。晨曦紫宸前,舜德正调羹。

  黄道自天开,旌旆环缤纷。上驷何逶迤,仆御皆忱恂。

  泰阶灿六符,璿玑明玉衡。不显我高皇,日月星成文。

  圣人凛升中,天仗俨前陈。夙昔蓬蒿士,何幸列骏奔。

  既进复以返,稽首藉馨闻。虔将圣明命,敢告卑贱心。

  吾主躬尧舜,七载良殷勤。未睹太平象,顾瞻惟高旻。

  但使具血气,谁非维皇生。共庆雨旸若,蚩蚩咸乐耕。

  烽净销兵甲,长奉万千春。

  10、题子端雪溪小隐图(金朝-张行简)

  出处皆天岂自由,仙标终合冠鳌头。不妨貌取黄华景,时向铃斋作卧游。

  11、次韵周子嘉咏雪【朝代:宋代|作者:王之道】

  势凌风力斗清严,彻骨尤非老病堪。

  冻蠡夜回千首北,寒梅朝放一枝南。

  扁舟底事方行役,贩履何人正立谈。

  江上别来劳梦寐,相宽犹喜见诗三。

  12、水龙吟 其三 顽雪欺春,葵轩兄用韵,因次(宋代-张矩)

  先来花较开迟,怎禁风雪摧残过。红英紫萼,从他点缀,翻成沾污。

  一点清香,几多秾艳,紧藏不露。伴杨花散漫,逡巡堆积,纤粟处、妆成大。

  多谢东君造化。把群阴、一朝除破。千机锦绣,露浓香软,中间坐我。

  嚼徵含商,振金敲玉,埙篪相和。问西湖,别有一番桃李,肯同游么。

  13、次韵彭青老咏雪三绝句 其三【宋代:王庭圭】

  莫倚雪车诗句好,池台草木待春风。稍晴更上高楼望,要看馀霞散晚红。

  14、雪中【明代:边贡】

  醉眼看馀密复疏,晓风吹散乱如初。一尊相对兴不浅,孤鹤伴吟行且馀。

  桥滑可须羸蹇度,泥深同感落鸿书。江梅岸柳俱含冻,六管凭谁借一嘘。

  15、雪诗赓曹文寿韵【明代:朱元璋】

  翩翻飞舞布田垓,似絮还疑玉蕊梅。

  一夜扑窗春蝶戏,好风吹去又推来。

  16、雪夜简鲍惟寅【明代:汤珍】

  晶晶日色弄晴云,消得阶头雪几分。一树梅花东阁晚,诗怀偏属鲍参军。

  17、六么令·雪残风信【宋代:晏几道】

  雪残风信,悠扬春消息。天涯倚楼新恨,杨柳几丝碧。

  还是南云雁少,锦字无端的。宝钗瑶席。彩弦声里,拚作尊前未归客。

  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别后谁绕前溪,手拣繁枝摘。

  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尽堪愁寂。花时往事,更有多情个人忆。

雪的古诗词9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放松放松放松法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雪的古诗词10

  古诗原文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译文翻译

  少室山峰三十六,其中几峰更特别。

  一峰晴朗阳光照,一峰皑皑铺白雪。

  隔城遥望半山上,处处青松连青松。

  余辉斜照景色美,妙不可言趣无穷。

  白云几缕有还无,山光变化难形容。

  王宁与我兴致高,赏玩幽境忘启程。

  北风呼啸声凄厉,吹在身上透骨冷。

  浮桥依依惜别时,紧勒辔头马不行。

  不忍离别频回首,含情眺望南山岭。

  注释解释

  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王宁:生卒事迹不详。

  少室众峰:《河南通志·山川上·河南府》:“少室山,在登封县西十七里,一名季室,见《山海经注》,一名负黍山,有负黍城在其南。周围方百里,上有三十六峰。”

  几峰别:谓众峰中有几峰更为奇异。少室山有三十六峰,主峰玉寨山1500多米,为嵩山最高峰。别:格外不同。

  见:同“现”。

  隔城半山:指为城所隔,只能见到半山。隔城:有城郭阻隔。

  峨峨:盛多貌。

  过景:落日余辉。

  不可道:妙不可言。

  难为容:难以形容其状。

  行人:指王宁。

  幽境:清幽的胜境。

  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凄切、急促。

  创作背景

  此首五言古诗,写少室山雪后初晴,诗人送友王宁远行时所作。

  诗文赏析

  开头两句,勾勒出少室山山峰众多,晴雪不同的总的景象。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少室山有三十六峰,形态各异,有“九顶莲花砦”,有“旗、鼓、剑、印、钟”五峰,还有被誉为嵩山八景之一的“少室晴雪”。但是诗人不是写少室山峰各种奇异的形态,而是写少室诸峰雪后的奇姿丽容,雪后的少室众峰并不完全相同,有一些山峰和其他山峰有明显的区别。“一峰晴见一峰雪”,雪后初晴,少室诸峰,有的因冬日晴暖,阳光照射而积雪溶化,现出了青翠秀美的本来面貌,也有的山峰因阳光不足,依然被白雪覆盖,在日光映照下,红装素裹,更加绮丽多姿。诗人写雪后少室众峰,能从大处着笔,写出众峰同中之异,别具特色。

  第三,四句是对第二句的展开,以“半山青松”写晴峰,以“素色峨峨”应雪峰,一个“连”字,写出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雪峰的高峻,在色彩上青白相间,非常素美。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如果说头两句,诗人好象从高处俯瞰少室诸峰的雪景,那么这两句诗则换了一个角度,从城中遥望少室诸峰。从城内望山,因为有城郭阻隔视线,只能见到山的上一半,这半山峰上布满了青松,在一片银白的世界里,更显得苍翠挺拔,刚毅顽强;而周围的山峦,重重叠叠,尽被白雪染成素色,青峰白雪,翠玉交辉,更增添了少室山的妩媚。

  第五、六句写晴。雪后初晴,天空湛蓝,落日斜照,几缕欲尽未尽的白云缠于山腰,浮予松上,青、红、蓝、白四色辉映,白云、斜晖,青松、雪峰动静相衬。同时,半山青松,松上自云,云上雪峰,雪映落霞,层次鲜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诗题中“少室雪晴”四个字到此写足,下面写题目的最后三个字。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前四句写少室诸峰雪后初晴的静态之美,这两句则是写少室诸峰雪后初晴的动态之美。落日余辉,斜照山峰,那夕阳的红光给少室诸峰一座一座地着色,使少室诸峰不断地变换着色彩,一时说不清它的奇妙、绚丽;山顶上飘浮着片片白云,山峰在云雾缭绕中瞬息万变,生动活泼,婀娜多姿。诗人既维妙维肖地描绘了少室诸峰的绝妙奇景,又恰到好处,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

  第七、八句写送别双方为妙不可言,难以形容的美景所吸引,故而留连景致,忘了启程,致使北风吹来,才感到寒冷,才注意到时间不早。这两句从侧面供托出“少室雪晴”之美,透露出主客惜别之情。最后两句写他们在夕阳西下,不得不别时,仍然依依不舍,驻马浮桥之上,眺望南山之景。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雪后初晴的少室山,虽然幽静秀美,引人玩赏,但是送别友人,心情抑郁,北风切切,寒气逼人,诗人心中一时涌起无限惆怅之情。这两句是全诗的一个转折。少室诸峰,雪后初晴,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本来应该和友人同赏佳景,但又不得不分别。诗人与王宁浮桥上依依惜别,王宁渐渐走远了,诗人还伫立在桥上,举头试望友人王宁在南岭中的身影。“试望”,恰切地表现出诗人望不到了还在望,希望能多看几眼好友身影的惜别心情。《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是写送别时伫立远望行人渐去身影的情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首写景送别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写雪后初晴的少室山绮丽多姿,分外妖娆;后四句写送别王宁,依依惜别,无限深情。诗题揭示了全诗内容:有少室山,有雪,有晴,有送,有朋友王宁,各个镜头就围绕“送"的行动展开。诗人写少室的雪景清新别致,侧重于山峰晴雪景象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以及送别双方的行动,画出了一幅诗味浓醇、山峰秀丽银装素裹的晴雪图,侧面供托出“少室雪晴”之美,透露出主客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与王宁之间的深厚友谊。

雪的古诗词11

  古诗原文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译文翻译

  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

  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注释解释

  胡居士:名字生平未详。古代称信佛而不出家的人为居士,也指隐者。

  寒更:寒夜的更点。唐骆宾王《别李峤得胜字》诗:“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箭:古代计时仪器漏壶中的箭标,上面刻有度数,随着漏壶里的水不断下滴,箭标上的刻度依次显露出来,依据时刻报更。唐薛逢《元日楼前观仗》诗:“千门曙色锁寒梅,五夜疏钟晓箭催。”

  清镜:明镜。南朝齐谢朓《冬绪羁怀示萧咨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衰颜:衰老的容颜。隋尹式《别宋常侍诗》:“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牖(yǒu):窗户。《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洒空:指下雪。《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雪下得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积素:积雪。《文选·谢惠连〈雪赋〉》:“积素未亏,白日朝鲜。”李周翰注:“言积雪未销,白日鲜明。”宽阔的厅堂。引申为公开的场所。广庭:清朱仕琇《送叶蔚文南归序》:“ 颜斶王斗绌世主之怒,笑谑广庭,高揖而去。”

  袁安:东汉大臣。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汝南汝阴(今河南商水西北)人。有一年大雪下了一丈多深,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只有袁安家门前被雪封住。洛阳令以为他已冻死,命人扫雪而入,却见他躺在床上睡觉。问他为什么不出去,他说:“大雪天大家都在挨饿,不该去求人。”这里用以指胡居士。

  翛(xiāo)然:一任自然,无拘无束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成玄英疏:“翛然,无系貌也。”

  创作背景

  王维的《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当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胡居士,名不详。只知他家境清寒,信奉佛教,住处距王维不远。王维有《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与胡居士皆病寄此兼示学人》等诗,从诗中可知胡居士贤而贫困,王维曾经周济过他。

  诗文赏析

  此诗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结尾处的对雪怀人之情,就是在雪中思友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地触发出来的。

  首联对仗,“寒更”对“清镜”,“清镜览衰颜”有迟暮之感。颔联写开门所见,先倒叙一笔夜来听到的响动:“隔牖风惊竹”,然后反扣眼前所见的景象:“开门雪满山”,诗情跌宕起伏,奇趣横生。颈联继续写雪,从空中写到地上,特别表现晨雪带来的闲静。透过雪景传达无处不在的寒冷,为转写对胡居士的忆念蓄势。尾联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以想象的手法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

  此诗中间二联是写雪景的名句。一般人好用鹅毛柳絮(如谢道韫)、碎琼乱玉(如施耐庵)等来写雪景。王维写雪,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风听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这就使人如临其境。接下去的一联,“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王维吸取了前人写雪的艺术经验,同样运用不粘滞于物象而纯从感觉印象着以淡墨的表现方法,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

  这首诗的主题和艺术构思,对后来的大历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等名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雪的古诗词12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送卢员外》

  【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学刘公干体》

  【南北朝】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村雪夜坐》

  【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子夜四时歌》

  【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唐】刘禹锡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寒梅词》

  【唐】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长安冬日》

  【唐】杜荀鹤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独酌》

  【唐】杜牧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风雪中作》

  【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商州客舍》

  【唐】孟郊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

  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泪流潇湘弦,调苦屈宋弹。

  识声今所易,识意古所难。声意今讵辨,高明鉴其端。

  《钟陵夜阑作》

  【唐】韦庄

  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

  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

  《大雪歌》

  【唐】李咸用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

  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归太素,不知归得人心否?

  《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

  【唐】张义方

  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

  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

  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

  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雪的古诗词13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望雪》译文

  夜晚严冬的阴云将山岭遮盖,清晨到处都是洁白的雪花。

  雪片飘进窗户后变成细碎的粉末,迎风飘舞,忽东忽西。

  没人梳妆却飘洒下香粉,没有树林却偏偏飘来鲜花。

  雪花亮光照彻天空,使黯淡的夕阳残照感到羞惭,五彩缤纷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

  《望雪》注释

  冻云:冬季天气寒冷,连云彩也好象冻结在一起。冻,一作“秋”。

  宵:夜晚。

  素雪:白雪。

  晓:清晨,一作“晚”。

  华:同“花”。

  牖(yǒu):窗户。

  不妆:无人梳妆。

  萦空:指雪光照亮天空。萦,环绕。

  破彩:使彩云破灭。

  谢:雕落,衰败。

  晨霞:朝霞。

  《望雪》赏析

  《望雪》是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细致描绘了雪来前的气氛和雪中的景象,同时刻画了雪花飞舞的情状和降落的态势,写出了雪花的形态美和雪的光亮皎洁。

  此诗首句写雪前气氛,次句写雪中景象。其中“宵”、“晓”二字,表现时间的'推移;而“云”、“雪”二字,又写出了景色变化。接着就第二句中的“雪”字铺展开来,进行描绘。三、四两句写雪花飞舞之状,从室内写到室外,“碎”和“斜”分别写出了进窗和风中的雪降落的态势;五、六两句运用两个比喻,用“散粉”、“飘花”喻落雪之轻盈,表现雪花的形态美,在空间上又与三、四两句相扣合。最后两句通过对比写雪的光亮皎洁,体现了“素雪”的色彩美,而句中的“夕”、“朝”同首二句中的“宵”、“晓”遥相呼应。

  全诗紧扣题目,句句不离“望”中之“雪”,状物细致,比喻贴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望雪》简析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概于某天清晨,诗人醒后看到到处是白色的雪花,内心愉悦,于是创作这首咏雪诗。

  寒冷的天气里山林上空的云都好像被冻住了,洁白的冰雪凝聚了江山。 看似美丽的风景却是一碰即碎的画卷,好像被风吹斜了一半。天空到处飘散着雪花仿佛不需要化妆的大地也画上了浓妆,满山遍野的树都在尽情的用花瓣展现自己的美丽。望着天空上快落下的太阳自己有一丝愧疚,没有早上美丽的晨霞,也不会有黄昏邂逅的七彩。

雪的古诗词14

  1、《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2、《雪》

  忽然太行雪,昨夜飞入来。

  崚嶒堕庭中,严白何皑皑。

  奴婢晓开户,四肢冻徘徊。

  咽言词不成,告诉情状摧。

  官给未入门,家人尽以灰。

  意劝莫笑雪,笑雪贫为灾。

  将暖此残疾,典卖争致杯。

  教令再举手,夸曜馀生才。

  强起吐巧词,委曲多新裁。

  为尔作非夫,忍耻轰暍雷。

  书之与君子,庶免生嫌猜。

  3、《早春咏雪》

  唐·王初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4、《雪梅》(二首)

  宋·卢梅坡

  之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之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5、《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6、《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7、《望雪》

  唐·王初

  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已似王恭披鹤氅,凭栏仍是玉栏干。

  8、《雪霁》

  宋·张镃

  星榆叶叶昼离披,云粉千重凝不飞。

  昆玉楼台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9、《菩萨蛮》

  宋·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雪的古诗词15

  [明]苏伯衡

  昔我北游月在衤昔,兼旬犯雪度雄霸。

  千里万里皆瑶琨,高迷丘垤低迷罅。

  朔风烈烈尘不惊,中野萧条但桑柘。

  仆夫股栗面削瓜,身上破褐才掩髂。

  长途日暮行不前,回顾堪怜那忍骂。

  前车既断后车绝,停骖独宿道旁舍。

  床头土锉郁生薪,村酒沽来敢论价。

  卧听枥马龁枯荄,展转无眠疑不夜。

  忽然朝光入瓮牖,主仆瞥见互惊讶。

  揽衣匆匆便蓐食,如此晴明喜天借。

  可辞趁暖即前程,剪拂蹇驴还自跨。

  泸沟冻合疋练横,径度不用修梁架。

  西山马首遥相迎,拔起人言似蒿华。

  琼楼玉宇忽照眼,行行已到南关下。

  时清关吏殊可人,不复谁何乃邀迓。

  过关使客多于簇,或挽柴车或高驾。

  闲情我正绕剡溪,吟思谁欤似清灞。

  道逢轩盖何其都,骏马雕鞍蒙锦帕。

  银盆炽炭蜡光燃,面面幨帷行酒炙。

  徒御缤纷意气粗,错金剑具青丝靶。

  行人不解说姓名,但说无非国姻娅。

  狐裘貂帽讵知寒,驰驱争入柳林射。

  当时有意欲赋之,计吏相煎嗟不暇。

  莺花窈窕江南春,风景依依在图画。